以赛亚书第二章
赛 2:2> 耶和华殿的山是哪座?
2:2 圣殿建在“主的山”,也就是摩利亚山上。全耶路撒冷的人都看得见它。关于圣殿的重要性,详见历代志下 5 章 1 节。在最后的日子里,圣殿要吸引全国,这不是因为它杰出的建筑,而是神的驾临和影响。
赛 2:2-4> 先知看见的未来美景,我不曾看见,但听说过……
2:2-4 神使以赛亚拥有看见未来的恩赐。神在这里向以赛亚展现了耶路撒冷最终发生的事情。启示录 21 章刻画了该预言在新耶路撒冷中实现的光景。
赛 2:4-5> 我如何能行在耶和华的光明中?我有把握吗?
2:4-5 这里描绘了一幅未来和平的美好图画,那时候,将化干戈为玉帛。我们要学习神的律法并加以遵守,我们虽知道神最终要除去所有罪恶、战争、冲突和其它问题的根源,但我们不能自己不顺从神,只等着神来解决问题。就像先知在 2 章 5 节中告诫犹大的那样,我们现在就要走在神的光中。诚然有永恒的奖赏在等待着我们,但我们一旦把神的话运用到生活中,就已经在享受顺从的益处了。
赛 2:6> 非利士人拜的假神有哪些?
2:6 人们在追随亚述帝国的做法。“作观兆的,像非利士人”意思是靠魔鬼的权势或翻译预兆,宣称知道并能控制未来。这些做法是神所禁止的(参利 19:26 ;申 18:10 , 14 )。非利士人敬拜的有大衮,亚斯她录和巴力西卜。在以色列历史中最邪恶时期,以色列人把这些异教偶像同神一起来敬拜,还给它们起了希伯来文的名字。
赛 2:8-9> 拜偶像到底有哪些危害?你是怎样认为的?
2:8-9 在邪恶的国王统治下,拜偶像在以色列和犹大泛滥成灾。在犹大只有少数好国王在执政期间制止了拜偶像。虽然今天几乎没有人去拜那雕刻的或模制的形像,但拜有权势或物质的东西仍在继续。我们崇拜汽车、房子、名星、名人、金钱等等。拜偶像的邪恶在于:( 1 )当我们敬拜神所创造的东西而不敬拜神的时候,就是羞辱了神。( 2 )当我们相信其他东西而不是神的时候,这便阻止我们亲近和服事神。( 3 )它使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而不去依靠神(参申 27:15 )。
赛 2:12> “耶和华降罚的一个日子”,仅指当时对以色列的惩罚吗?
2:12 万军之耶和华的“日子”就是审判之日,好人坏人都要受到审判。这日子将会来临。这日子来到的时候,我们希望与神有正常的关系。单单高举神,乃是与神和好的第一步( 2:11 , 17 )。
2:15-17 高台属于城巿或国家防御设施的一部分。这里说的是以军事堡垒为基础的国家安全。“他施的船只”为我们画了一幅经济繁荣的图画;“一切可爱的美物”指的是游船。我们心里一定要装着神,没什么可与神比美。倘若我们把希望寄托在别的地方,带来的便是虚伪的骄傲。所以我们的希望要单单寄托于神。
赛 2:19> 神的惩罚临到,人无处可躲、可藏……
2:19 请参考启示录 6 章 15 至 17 节中描述的在神愤怒的日子里,祂的敌人的可怕遭遇。
赛 2:22> 人算什么,我们岂不知自身的局限吗?
以赛亚书第二章
末后的异象(二 1 ~ 11 )
“论到犹大”的默示,是指第二章起至第四章止关于犹大的预言。 2 ~ 4 节指向将来,讲及神的祝福如何临到耶路撒冷,使人渴慕向往。第 5 节是一个呼吁,既然面对这样光明荣耀的前景,神的子民便当努力往前进发,可惜事实上以色列民所行的,却是自甘堕落,使人失望,与所应许给他们的福并不相称相配。
.末后的荣耀( 2 ~ 4 )──许多人将要登耶和华的山,领受祂的教导。神救赎的旨意必会成就,祂定意救恩出自犹太人,所以耶路撒冷成了万国的中心;但这不是从政治或地理形势而言,乃是从属灵的角度来说。那位生于犹大地,身为大卫子孙的救主耶稣曾说:“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要吸引万人来归我。”(约十二 32 )他要在地上建立属灵的国度,以爱、和平、公义来统治,因祂是 和平之 君。祂的国度将不断扩展,因祂吩咐门徒从耶路撒冷开始,直到地极,作祂的见证。
.末后的审判( 6 ~ 11 )──神的威荣亦带来审判,所以以色列民当留心。他们所倚靠的迷信、与外邦结盟、财富、武器、偶像、狂傲自大,都变为虚空无用。到那日,惟耶和华被尊崇。如果我们看见这异象,今天怎能不在耶和华的光明中行走呢?
祈祷 愿末后荣耀的盼望充满我心,使我行在光明中。 ──《新旧约辅读》
以赛亚书简介 以赛亚书 第二章 注释
2:1-4:6 锡安的羞愧与荣耀
锡安虽因百姓的种种罪恶受罚遭灾,但先知却不住预言复兴的盼望。
1-22 末日与现在的耶路撒冷
以赛亚描绘了耶京两幅迥异的图画:末日万民到来归依神,在神的统
治下,世界一片升平;现在的耶京则充满异教邪风,居民不倚靠神,
反倚赖钱财与军事装备,因此神要离弃和审判他们。
1 标题
本节可作 2-12章的标题,因13章有另一标题。
2-5 末日的耶路撒冷
2-4节与弥4:1-3相同,引起学者诸多揣测,尝试找出那一段是原着,
但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结论。按 1节,这是以赛亚的异象。
2
「末後的日子」:指将来的日子。
「耶和华殿的山
...... 过於万岭」:圣殿建在锡安山上,这山虽
不高,但因为是圣殿所在,地位超然。
4
「审判」:并非指按悖逆神的行为施予审判,而是定夺纷争(
见下句)。有关万民归依神这段,要在新约才能应验,因到了
新约时代救恩才赐给万民。至於神最终的统治,则有待世界末
日才会应验了。
5
基於上述美丽的景象,以赛亚呼吁选民归向神。
6-22 现在的耶路撒冷
6-9 选民的各样罪恶
迷信(「作观兆」)、倚赖财富和军备、拜偶像。
6
「离弃了你百姓」:意思是任凭百姓偏行己路。
「像非利士人一样」:参撒上6:2。
「与外邦人击掌」:「击掌」是当时生意成交时的礼节;与外
邦人行这礼节大抵会牵涉异教风俗,容易受他们影响。
7
「他们的国」:指犹大。犹大在乌西雅的统治下,进入了自所
罗门王以来罕有的富裕、繁荣。
9
无论什麽身分的人都曾向偶像屈膝膜拜,一律难逃审判。
10-22
神可怕的刑罚一旦临到,人所倚仗的都变得无用。
11
「那日」:即12节「万军耶和华降罚的一个日子」,
与20节的「那日」同。
13-14
以高大的树木及高峻的山岭比喻坚固的人物(包括领袖),表
示他们都要被神击打。或暗示百姓所拜的树和拜偶像的邱坛将
被神摧毁。
15
「高台」、「坚固城」:指人赖以御敌的建筑物。
16
「他施」:古人认为极西的城市(参创10:4),可能在北非,
靠近现在的突尼斯,或指西班牙。
他施的船只是贸易的远洋船。
「美物」:原文大概指船只。
20
在神审判的日子,人要躲避於石洞、土穴中,与蝙蝠、田鼠为
讲道材料
以赛亚书第二章
训诲必出于锡安(二 1-5 )
在第一章的序言之后,第二章便以更短于一章一节的标题作开始,并且十分便利地引进了本书的第一个大分段,就是一连串‘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审判信息(二至十二章)。除了二章一节的标题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迹象,显明这段收录的经文是经过编篡而成,产生了独特的结构与意义。这段经文是以锡安的盼望诗作为开始(二 2-5 )与结束(十二 1-6 ),以乐观的角度来理解以赛亚信息的忧郁内容。这个结构又包含了三个美丽的盼望豫言。‘到那日,耶和华发生的苗,必华美尊荣’(四 2-6 ),‘在黑暗中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九 2-7 ),以及‘从耶西的本必发一条’(十一 1-9 )。无论这些和其他充满盼望的话是否出自以赛亚──少数可能是本段经文的编排方式却令以赛亚这位第八世纪审判的先知,转变成了一位充满盼望的先知,为新约与早期基督教提供了许多关于救恩的思想素材。
先知所‘得’(译注:吕氏译本作‘见了’)的‘默示’(译注:吕氐译本作‘话’)充分突出了‘耶和华的默示(话)’一词的独特意义,同时也使我们注意到先知异象般的经验。弥迦书与哈巴谷书也载有相同的引言。以赛亚在圣殿看见的异象(六章),很可能不是他唯一‘看见主’的经验,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些现代的字句来翻译这节:‘这是显明给先知的神圣真理……’。究竟这过程是如何发生,我们不得而知,虽然第六章给了我们一些线索,这句却陈明了先知的话是建基于一些真实的属灵经验,因此他们所说的是由上帝所默示及吩咐,是祭司、文士或哲士(参耶八 1-10 ;十八 18 )所不能比拟的。
第二至五节是另一首‘忠信的城’的诗(参看一 21-26 ),是圣经中最为人熟悉的经文之一,或许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代表这段经文:‘看哪,在末后的日子,耶和华的山必坚立!’同样的话也收录在另一些主前第八世纪先知的豫言中(弥四 1-4 )。该段经文描述世界再没有战争,百生‘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 4 节)。这种大同世界的情景,自然吸引了许多政治与宗教运动家、和平主义者、贵格会信徒、反核运动者和其他人的注意力。但希奇的是在许多暗喻及引用此诗的经文中,却有一首是可怖地模仿这诗,来论及末后的哈米吉多顿之役:
‘要将犁头打成刀剑,
将镰刀打成戈矛,软弱的要说,我有勇力。’(珥三 10 )
但这首诗不单是一个普通的异象,它的内容主要是关于耶路撒冷,而每一代流散的犹太人都尝试从这些话中寻找启迪。一八八二年,在俄国的卡尔可夫( Kharkov )成立了最早一个犹太复国主义的组织,目的是希望可以重回耶路撒冷,他们取名为 BILU ,此字是来自第五节希伯来文的字首:‘雅各家阿,来罢,我们……行走’( Bet Yaakou Lekhu Wenelekha )。但他们的盼望却因 一九四八年后的政治发展而未能遂其所愿,因为除了‘耶和华的言语’没有出于耶路撒冷( 3 节),以色列反成了卓越军事技术的代号,这情形是更接近约珥的豫言,而不是以赛亚。当犹太人与基督徒努力从现今的失败中,透视‘在末后的日子’,公义与和平将最终成就于列国之中,这段经文对他们却成了一个尖锐深刻的讽刺。
‘末后的日子’可以说是‘在未来不确定的时间’。这是以色列先知豫言中最常见的用语:耶利米的两个攻击外邦的豫言是以此作结(四十八 47 ;四十九 39 );以西结着名有关玛各地歌革的豫言(结卅八 16 )也是一例。到了新约时代,这句话又附上了新的意思:就是‘到了末日’,对许多犹太人来说,包括新约圣经的作者及早期的基督徒,这句话是指向上帝国的逼近。这是另一个例子说明旧约的豫言如何从原来的古以色列转移,而再由信仰的 体应用到自己的经验中。
‘耶和华的殿’是耶路撒冷的圣殿,由所罗门兴建,被尼布甲尼撒所毁,在哈该与撒迦利亚的日子重建,最后在公元七十年被罗马人所毁。全殿所在的山名为摩利亚山(代下三 1 ),而根据创世记廿二章,这是以撒被捆扎的地方。‘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完全与实际地势无关。正如每个到过耶路撒冷的人都知道,圣殿的山略高于在南边的俄斐勒山,大 的城便建于那山上(代下廿七 3 ;卅三 14 ),而圣殿山却被一个高出许多的山环团团围 (句括了橄榄山)。豫言是借用了一个极高山岳的古代神话,像希腊的奥林匹克山,或克里特岛的爱达山,或甚至是西乃这个被称为天与地的交接点。诗篇四十八篇便包含了此神话与‘锡安传统’连结的例子。
在此段经文中,耶路撒冷要高插云霄,一方面是为了给地上万民留下地方,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所有在地上的人都可看得见。在约翰福音三章十四节也有相同意思:‘摩西在旷野怎样举蛇,人子也必照样被举起来,叫一切信他的人都得永生。’
许多经文都对将来有一天万民将接受上帝的话抱有一线希望。根据但以理书,甚至摧毁耶路撒冷的尼布甲尼撒王都会悔改敬拜上帝(参见但四 34-37 )。波斯王古列也要承认耶和华这位天上之上帝的权柄(参代下卅六 23 )。玛拉基书一章十一节将这观念推至更广:‘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我的名在外邦中,必尊为大;在各处,人必奉我的名烧香。’这段经文没有仔细阐释第三节的‘训诲’与‘耶和华的言语’,也没有说明将透过什么制度来实施。这段经文没有提及任何的君王、祭司、先知或士师(其他可参九 1-7 ;十一 1-5 与四十二 1-4 )。简单来说,这里是指现在要用刀剑来了结争端,但在末后的日子,却会和平的仲裁来解决;现在人花时间与精神来研习战术,但将来他们却会好像所罗门王一样(王上三章),穷自己的智慧心思来在地上成就和平与公义。
第五节是附加在本诗之后,呼召以色列人行他们的道,而弥迦书却有不同的结语:
‘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弥四 4 )
与弥迦书不同,以赛亚书明显地想引导读者自然地进到下一段的经文,就是一连串对‘雅各家’的严厉批判,直斥他贪婪、狂妄、拜偶像、虚伪与不义。这里呼吁上帝的百姓记起祂的路( 3 节),并且活出他们的使命,成为‘外邦人的光’,这会在第四十二章再作讨论的。
人自甘卑下(二 6-22 )
我们从以赛亚书二至十二章先知以盼望的异象作为导言(参二 1 ),现在进到三个连续的审判信息(二 6- 四 1 ;五 1-30 ;九 8- 十 34 )。正如第一章或阿摩司书三至六章,这些经文清楚地提供了许多关于主前第八世纪的生活情况。我们要紧记这只是一方面的看法,而且是经过了先知的渲染,及他们严厉的道德与宗教宗教立场影响。因此我们应该研究这些经文在道德与宗教上的含义,而不是视之为古以色列社会历史的资料来源。不论这些经文的细节是怎样有趣,我们都应尽量在古代历史和透过其极丰富与多姿多采的形式所表达的永恒真理之间,保持二者的平衡。
第一分段(二 6- 四 1 )包含了五个独立单元,首四个是希伯来文 Ki (标准修订本作‘因为’)作起首(二 6 , 12 ;三 1 , 8 ),最后一个则以‘耶和华说’(三 16 )作引言,这些信息的形式与内容十分多样化,有时先知直接向上帝说话( 6 节),有时在说话中提及耶和华( 12-19 节),有时是耶和华自己在说话(三 4 , 12 , 14 , 15 )。内中主题从偶像崇拜到卖弄风情,狂妄自大到广行不义,这些都以极其丰富、多采的形像与字句来表达。
上帝在人间没有地位,这是第一个对犹大也地的信息之主题( 6-8 节)。他们被自己的胜利所冲昏,忘记了‘只有耶和华才配得荣耀’,这是贯穿以赛亚书的主旨(例卅一 1 )。这里所抨击的不是第六节所提及的职业,而是一般的异族的影响,危害上帝与子民的独特关系。‘风俗’一词根本没有出现在原来的希伯来文中,而圣经也没有别处提及非利士人观兆的风俗。‘东方’是指外来的观念与外国的输入;而未受割礼的非利士人,则代表了那些被扫罗与大 驱逐离开以色列的外族。
‘与外邦人击掌’即是‘与外邦人建立盟约’,希伯来文的原意是‘到处都是外邦人的子女’,正如新英译本的翻译。这段经文可能受了尼希米时代所发生的事件影响,当时尼希米及被掳归回的 体领袖正四面受敌,挣扎求存,而立法禁止与外族人通婚正成了头痛的问题(尼十三 23-27 )。正如第七节中所载的金、银、马匹与车辆,到处都有许多外邦人围绕 ,这样的事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之处,我们不需要视为种族主义的表现,而真正危险之处是当人迷于新观念、新语言、新事物与新发明,便会忘记上帝。第八节便表明了这种意思,人可以跪拜自己的财物及成就,而没有了上帝,这是不可饶恕的( 9 节)。
‘你当进入岩穴……’听来好像豫言原本的核心,其余的经文便是环绕发展而成。绝无逃生之路;审判是无可避免,另一位第八世纪的先知也说出了十分类似的话:
‘他们虽然挖透阴间,
我的手必取出他们……’(摩九 2-4 )
‘耶和华的惊吓’与‘威严的荣光’的意思是十分明显。不过,当亚述大军已是蠢蠢欲动,可能已开始攻击犹大国的北方邻国,‘耶和华的惊吓’可能因此而带有一种特别可怖的联想。
第十一节读来像一句箴言:箴言十六章五节与十八节是一些相近的例子。但‘到那日’这句把本节经文牢牢地置于‘耶和华的日子’的传统中。阿摩司书五章十八节是这关键性观念的最早例子:
‘想望耶和华日子来到的,有祸了。
……那日黑暗没有光明。’
很可能以赛亚十分熟悉阿摩司的话,他肯定是取材于同一传统,而一大部分的以赛亚的豫言是以‘到那日’为背景的(二 20 ;三 7 , 18 ;四 1-2 ;五 30 ;七 18 , 20 , 21 , 23 等)。这大概是源出于古代的节期,百姓以‘耶和华为王’(诗九十三篇)这类格式的话来表达他们的盼望。而主前第八世纪的先知,特别是阿摩司,却惊讶于这种礼仪的伪善,因为朝拜者本身就是满身罪行,‘耶和华的日子’将会是他们,而不是他们仇敌被击败的日子。后来对‘审判的日子’的描述,也是取材于同一的传统,但却把上帝的介入延迟至末世,这点我们已在讨论‘末后日子’(二 2 )一词时提示了。
十二至十六节是十分典型对恶人的描述,在此恶人是指那些自高与傲慢的人。作者灵巧地将峻岭,坚城与华艇的影像留在我们的脑海中,而这些都是静待‘在那日’毁灭的。这些都使们想像到地震、山崩、围城或风暴,无论如何,这些吓人的象征都是无法逃避的。利巴嫩与巴珊位于以色列的北边,以森林驰名。‘他施的船只’在约拿的故事中(拿一 3 )是代表一些远程越洋的大船,可以到达西班牙海岸的他施(参廿三 1 )。有人尝试把这里描述的地理,解释为指 从北方而来的敌人举兵经过利巴嫩,越过撒玛利亚的山脉,来到红海与以他拉,就是于该世纪初由乌西雅王所发展的港口(王下十四 22 )。撒迦利亚书十一章一至三节也呈现了同的图画。不过目前我们不需费心来寻求仔细的对照,这首诗明显地要我们留心围绕 我们的那些美丽与巨大的‘ 偶像’,并且记 这些偶像都是过眼云烟,不能与万军之耶和华的荣耀与荣美相比。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以赛亚书
2. 自洁後将来所得之福(二~四)
二 1 ~ 3 亚摩斯的儿子跳过眼前的混乱局面,望向弥赛亚的荣耀国度。在那日,耶路撒冷必坚立为世界的宗教和政治中心。外邦的国民要到锡安朝圣,敬拜真神,听祂的
训诲。
二 4 王要为许多国民仲裁国际间纠纷,解决争执;结果令全球解除武装。原本花在军备上的费用,要用来购买农耕工具。这几节类似弥迦书四章 1 至 3 节,原因有二; 一是它们都是同一位圣灵默示的,另一是由一位先知引述另一位。
二 5 基督国度的荣美前景,感动以赛亚召唤犹大人立即悔改。
二 6 ~ 9 然後以赛亚直接称呼神,详述导致国民遭殃的罪行。百姓没有仰望耶和华,反而请教东方的术士,作观兆的,象非利士人一样。他们与外邦人结盟,这本是神所禁止的。他们不守神的律例,屯积金银财宝、马匹和车辆,仗赖这些作为保障。他们跪拜自己手造的偶像。这是神把他们降卑、不可饶恕他们的原因。“充满了东方的风俗”一句,正好描述今日东方宗教在西方国家流行的情况。
二 10,11 守望者这时转向国民,警告他们要寻找避难所,逃避那将来的耶和华忿怒的惊吓,眼目高傲的人必因此被降卑。
二 12 ~ 18 以赛亚突然来一个转变,跳到讲述基督作王前、耶和华的一个日子的审判。万军耶和华要对付人一切的狂傲,不管是个人的(香柏树和橡树)、政府的(高山的峻岭)、军力的(高台和城墙),或商业的(船只和可爱的美物 8 )。人的骄傲要被夷平,惟独耶和华被尊崇。偶像也要被废弃。
以赛亚书 2:2
末 后 的 日 子: 新 约 圣 经 把 基 督 第 一 次 和 第 二 次 降 临 之 间 的 时 间 看 做 末 后 的 日 子 ( 参
徒 2:17 注 ) 。 以 赛 亚 在 1~5 节 中 所 描 述 的 事 情 将 于 基 督 第 二 次 降 临 在 地 上 建 立 神 的 国 度 时 完 全 应 验。
2:2~5 山 必
坚 立: 以 赛 亚 预 言 说 神 将 在 全 地 执 掌 王 权 ( 比 较 弥 4:1~3) 。 抵 挡 神 和 他 律 法 的 任 何 罪 恶、 不 义 和 悖 逆 的 作 为 都 将 被 除 净, 神 的 公 义 统 治 全
地 ( 比 较 59:20~60:3, 14 ;耶 33:14~16 ;亚 2:10~12) 。 “ 万 民 ” ( 即 犹 太 人 和 外 邦 人 ) 都 将 敬 拜 和 事 奉 神。 这 个 预 言 反 映 了 神 对 以 色 列 人 和 全 人 类 的 最 终 旨 意, 只 有 耶 稣 基 督
才 能 成 就 这 个 应 许, 他 将 在 全 地 施 行 公 平 和 公 义 (9:1~7 ; 11:3~5) 。
2:3
将 他 的 道 教 训 我 们 …… 他 的 路: 对 所 有 来 到 神 面 前 的 神 国 子 民 而 言, 最 重 要 的 就 是 认 识 和 顺 服 神 的 旨 意。 传 道 人 应 当 非 常 谨 慎
地 辨 明 自 己 所 传 讲 和 教 导 的 信 息 是 否 符 合 神 的 话 语, 也 就 是 完 全 以 神 借 着 基 督、 旧 约 先 知 和 新
约 使 徒 所 默 示 的 圣 经 为 依 据 ( 参 弗 2:20 注 ) 。 所 有 失 丧 和 得 救 的 人 都 需 要 从 那 些 得 到 圣 灵 的 膏 抹
并 且 全 心 委 身 于 神 的 义 路 的 人 口 中 听 到 神 的 真 理。
2:6
6~9 你 离 弃 了
你 百 姓: 这 些 经 文 生 动 地 描 绘 了 犹 大 民 众 背 道 和 沾 染 世 俗 的 景 况。 他 们 弃 绝 独 一 真 神, 接 受 偶 像 崇 拜 和
邪 术, 贪 爱 外 邦 人 的 罪 中 之 乐, 以 金 钱、 外 交 联 盟 和 军 事 力 量 为 自 己 的 安 全 保 障。 因 此, 先 知 以 赛
亚 祈 求 神 严 严 地 管 教 他 们, 直 到 他 们 真 心 悔 改 时 再 赦 免 他 们 (17~21 节 ) 。 以 赛 亚 深 知 宗 教 礼 仪 带 来 的 肤 浅 赦 罪 只 会 使 民 众 更
加 顽 梗 悖 逆。 真 心 悔 改 才 是 人 的 罪 得 赦 免 的 前 提 条 件 (1:16~20) 。
2:11
性 情 狂 傲 的 都 必 屈
膝: 人 心
骄 傲 的 一 个 严 重 后 果 就 是 认 为 自 己 可 以 自 行 选 择 生 活 方 式 和 决 定 善 恶, 完 全 无 需 依 靠 神。 当 神
审 判 的 日 子 来 到 时, 神 将 使 一 切 自 高 狂 傲 的 人 降 为 卑 贱。
2:12
必 有 …… 一 个 日 子: 根 据 以 赛 亚 所 得 的 默 示, 神 的 审 判 将 速 速 临 到。 这 个 预 言 随 即 得 到 了 应 验: 神 借 着 亚 述 和 巴 比 伦
帝 国 倾 倒 他 的 忿 怒。 以 色 列 全 地 被 洗 劫 一 空, 沦 为 荒 场 (39:6) 。
以赛亚书
注释
二 1 至四 6 属神及属人的耶路撒冷
此段的标题显示这些预言可能曾自成单元流传,后来才编入本书中。预言的内容反复于耶路撒冷最后的荣耀和她目前的惨况。
二 2-5 神的城
这里跟几乎完全相同的弥迦书四章 1 至 5 节,使我们看见锡安真正超越之处,就是耶和华在她里面(参诗六十八 15-16 ,众山带着嫉妒的眼光来看锡安);这也是教会唯一的荣耀。她的角色是要吸引人来( 2 节下、 3 节上),不是强制他们;他们的需要是神公正的真理和治理( 3 下、 4 节上;参四十二 4 ),这是那稳固的核心。那好像田园诗歌的结束( 4 节下),不能跟开始的话割离;否则我们只余下如约珥书三章 9 至 10 节描述的苦涩景况。故此,这里跟弥迦书一样,异象是为了呼吁( 5 节),不是梦想有一天会发生普世性运动,而是要求在此时此地作出响应。
也许主耶稣看见外邦人归正的首个征兆,引发祂说出被举起的预言(使用同一个动词,含义更丰,这是七十士译本用以翻译二 2 下的词语),吸引万人归向祂时(约十二 32 ),心中想到这段预言。
二 6-9 玛门的城
犹大充满迷信( 6 节)、与外邦辔盟( 6 节下)、财富( 7 节上)、军备( 7 节下)、偶像( 8 节),使她在列国之中,闪闪生辉;当时大概是约坦或亚哈斯在位的日子,以赛亚事奉的早期,就是在乌西雅的富饶及希西家的改革之间的时候。表面上很热闹,那地却是荒凉的;她拥有一切,却没有神( 6 节上)。
有关「非利士人」以观兆着称之事( 6 节),可参塞缪尔记上六章 2 至 6 节;列王纪下一章 2 至 4 节。
至于第 7 节描述的物质主义,可参申命记十七章 16 至 17 节。「偶像」一词是以赛亚常用的,也许是由于它跟「无用」这形容词相似(参伯十三 4 )。「卑贱人 …… 尊贵人」( 9 节)原文只是「人」(诗四十九 2 译作「上流下流」),这里似不必添加意义;正如 11 节及 17 节一样,总意是指所有的人。
二 10-22 耶和华的惊吓
这里重复的惊吓( 10 下、 19 下、 21 下、 11 、 17 节),以及描述之景象的阔大,使这篇诗产生极大的威力。它显示了以赛亚所见耶和华的异象:「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六 1 ),也表明了倚靠世上力量的最终结局,这是以赛亚预言常见的主题。「必有万军耶和华降罚的一个日子」( 12 节)这事实,使以赛亚的传讲有如保罗般,促使人产生向前看的力量(参徒十七 31 );这是教会常出落的要素。这里明显是指末日的境况,而非别的危机光景。二十四至二十七章将会更仔细的论述末日的启示。
这里胪列的高耸事物包括了自然界中长年使我们赞叹的景象( 13-14 节)、稳固的防御工事( 15 节)、技术及文化上的成就( 16 节,参下文),更包括了人自己和人为的宗教( 17-18 节)。但结局更令人惊叹,那种纷乱的境况(有如启六 15-17 的描述),显明了神现今的忍耐,祂可以随时使我们屈折逃难,抛弃祂早已吩咐我们丢弃的事物( 20 节)。
「他施」( 16 节;参新国际译本旁注)也许意指一处提炼厂,那里的船只是为了运载炼制好的成品。不过,他施也可指远在西班牙的他施,这些船只是远航船(参二十三 6 )。「美物」一词很罕用(新国际译本:「船只」),似乎仍是描绘船只,指出它们的美丽(「可爱」),而非它们的大小。 22 节不见载于七十士译本,它却有第 5 节同样的重要功能,把异象转化为行动。这里以「鼻孔 …… 气息」表达人的生命脆弱;也作为下一章很合适的前奏。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二章
iii. 理想的失落与重寻(二~四)
以赛亚在序言(见上文,书版49~51页)的第二「幕」中,对当代光景的描述(二5~四1),与一2~31的初步检视大致相同。以赛亚书二5~21的重点为宗教状况,以及偶像的失败;三1至四1刻划社会秩序的崩溃,因为人心的道德败坏。这一幕的前后括号,是两段优美的诗,前一首讲到锡安应有的样式(二2~4),后一首讲到锡安将来的情形(四2~6)。第二至第四章不单内容与第一章相仿,背后的道理也相同。人的作为总是带来毁坏,无法避免,诸如:赚取钱财(二7ab)、以武力保障安全(二7cd)等,这些事在未来将遭到的审判,与制造、敬拜偶像(二8)相同;人类努力要巩固的社会,却将被神「毁灭」(三1~7),因为他们没有察觉到话语之罪的严重性(三8),而衣橱里的奢华看似无害(三16~23),却反映出只注重世俗、追求虚荣的心态。但是,神不会因此而不知所措。锡安遭受忿怒的报应在所难免,可是将来她必得救赎。百姓虽糟塌了神的理想,但祂却仍会将它实现。
a. 标题(二1)
这个标题略显突兀,最简单的解释,是现今所谓的第二至第四章,有一度曾为独立的「书卷」,或是「大字报」,广为传阅(见八1,三十6)。默示:参一1的注释。
b. 崇高的理想(二2~4)
弥迦书四1~4也用到这篇诗,因此产生一个问题,是哪一位先知「抄袭」对方?还是两人都引用已存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在两处都与上下文十分相配,不过,由用语上的差异可见,弥迦书的版本是自由发挥的。这篇诗的品质与以赛亚的水准相称,33其中的主题切合他,甚于其它人,因为他对锡安极其热爱,而且他也非常看重传统。这篇诗立基于神对亚伯拉罕之应许中的普世理念(创十二2~3,二十二16~18),不过在这一段中,以赛亚却是以这概念来向时人挑战:倘若要世人说:来吧!我们登……(3节),神的子民必须先听从祂的呼召,来吧!我们在……行走(5节);传福音的第一个要求,是教会必须健全,让别人愿意来加入!
2. 「最后/高潮的日子」(直译)不一定很遥远,当然也不是就在眼前,不过总是随时可能临到。这个词表达出神必定会成就,并且如今状况已然成熟。从神话的角度而言,山乃是神明的居所;从历史而言,神曾拣选了锡安山(诗七十八68,八十七1~2);从末世而言,全地都将成为神所居的圣山(十一9)。这就是为什么以赛亚在这里是讲神的「家」(而非殿)。「殿」主要是指崇拜的地方;「家」则是指神来住在祂的子民当中(参:出二十九42~46)。高举……流归:尊崇神所居住的高山,表达出祂胜过一切所谓神明和他们的山。参:诗篇四十八2,那里的「撒峰山」(和合:在北面)是巴力的山(参:诗九十五3~4)。按照自然律,水流不可能向上,但这里刻意如此写,因为那里有超自然的吸引力。
3. 结果为全世界都注意到此事。他们虽是被超自然的力量所吸引(2节),但亦是自愿前来。他们不分彼此(来吧!我们),都来寻求上主,消弭了国家主义。他们乐意来寻找雅各布的神,是因为渴慕神所启示的真理。他们要来学习(主必教训)、顺从(我们要行),要来得着别处找不到的东西(直译:因为律法/教训将出来),而这个「教训」非他,乃是上主的言语。教训……行走:因领悟真理而生命有所改变,头脑使心温暖,并改变脚步的方向,这才是真知识(路二十四32~33)。训诲:参一10的注释。
4. 世界将会更新。对神的顺服使世界臣服在神的治理之下,而祂将审判(「决定事情」),并断定是非(「仲裁」)。凡是让神统治之处,国家主义便消失,战争的武器都改造成园艺工具:伊甸园再度出现。武器(刀……箭)、战争(举),和作战的心思(学习)都消失了。
c. 实际的耶路撒冷──第一部分(二5~21)
在以上崇高的理想(2~4节)对照之下,以赛亚所面对的事实却让他伤心!此处的劝勉(5节)暗示,神的子民并没有行在祂的光中,而6~21节更以两篇诗证实此暗示:第一篇(6~9节)声明,祝福已不可能。前后的括号,你离弃了(6节)……不可饶恕(9节),讲到神和祂的怜悯已经与他们绝缘,因为他们有三重过犯:效法世俗(6节)、寻求世上的资源与保障(7节)、敬拜人手所造的偶像(8节)。第二篇诗(10~21节)声明,审判不可避免。这篇复杂的诗与6~9节关系密切,主题同样是人的自满自足(11、17节,参6~7节)与拜偶像(20节,参8节),藉此显出神只要彰显祂的荣光(10节),人的自夸便将完全倾倒(11节),世人所引以为傲的事物都将降为卑(12~17节),偶像也将显为无用(18~19节),人则丝毫无力自卫(20~21节)。神不需要特别施展能力,只要将祂的本相彰显出来就够了!
5. 这是第一则劝勉:与神同行(底下二22为第二则劝勉,与其呼应)。在光明中,意思是按照神所喜悦的(民六25)、在祂的同在与眷顾中(诗二十七)、按祂的真理(诗四十三3)以及祂所启示的话语(诗一一九105)去行。
下面一段(6~21节)可以称为第一次揭发:自作偶像的骄傲(底下三1~四1为「第二次揭发」,与其呼应)。
6. 开始的「因为」(NIV未译)引进了一段解释,说明以上那令人诧异的呼召,就是要神的子民归向祂(5节),不过,这段话却是出于一个可怕的理由。神已经离弃了他们,因为,首先,「他们充满了来自东方之物」(直译)。他们不但没有在「神的光中」(5节),反而朝向日出的东方寻求亮光。第二,「他们作观兆的,像非利士人一样」。他们用人的办法作为生活的指南。非利士人,在圣经中并没有特别以观兆着称,这里以他们代表未受割礼的外邦人(士十四3)、没有得到特殊的恩典与启示、(可说是)世上的渣滓。第三,他们与外邦人击掌:最可能的意思是「订协议」,即在商业或国防上结为同盟;也有可能指「参与敬拜」(参:诗四十七1,但动词不同);或可能指「多有」(这动词亦用于伯三十六18)异教徒所献之物。总之,他们未来的期待(「充满」)、生活的模式(像非利士人)和交结的伙伴(与外邦人),都以世俗为导向。
7~8. 第6节的世俗化在此应用于三方面:价值观(金银……财宝)、安全感(马匹……车辆),和宗教(偶像)上。每一方面都用「地」作形容,说明了他们的生活理念。偶像(ʾelîlîm):直译为「虚无之物」。这个字是ʾelōhîm(「神」)一字的文字游戏:它们看来好像是真的,其实不然!
9. 不可饶恕。希伯来文的命令语,不单是命令,也可用来表达无法避免的后果,这里是指「某件事不能(或不应该)发生」,34即「你没有办法饶恕他们」。
10~21. 这篇诗可分两大段,及四小段。前两小段(10~11、12~17节)的主题都是高傲者的降卑。请注意11与17节的结尾相同。后两小段皆以地大震动为结尾(18~19、20~21节),主题都是显为无能:人惊恐逃逸(19节),抛弃了无用的偶像(20节)。这一切因何而来?只因为上主被尊崇(11节),祂兴起(21节)了。神不需要施展能力,只要一现身就够了!
10~11. 土:他们所锺爱的智慧(6节)、所寻求的价值与安全(7节)、所敬拜的神明(8节),既然都是属地的,在遭灾的时候,他们也只能进到土中。10~11节的用词为鲜明的对比:威严……荣光与降卑……屈膝相对。神的威严只要一彰显,人类就必伏于尘土。荣光是可见的荣耀;威严来自一个动词,「升为高」,是「至高」的意思,身分、实质都超乎万有之上。眼目:眼睛代表人所看的方向,因此可指生活的目标与关注的所在;它可说是欲望的器官(诗一二三2),表达出谦卑(诗一三一1)或高傲──像在这里。35
12~17. 一个日子:即神的日子。在希伯来思想中,时间像一条移动的直线,未来不断移入现在,再移为过去。在这条输送带上,每一天都是神以信实放上去的(创八22;诗七十四16;耶三十三20、25),而总有一天,神会放下祂已经储备的一个日子(12节)。在12~16节,临到(NIV:for)是「反对」的意思。
香柏树……橡树……高山……峻岭(13~14节):大自然原为神的世界,总是站在祂那边(参:一2);但是,大地亦是我们的世界,被罪所污染,同受神对罪的咒诅(创三17)。创世记三18的荆棘,一方面反映出神对罪的嫌恶,一方面证明受造物已被罪所败坏(参:罗八20~23)。台与墙(15节)既代表人的成就,也代表人想巩固自己团体的努力(创十一1~9)。商船(16节)直译为「他施的船只」,是当时最大的船,航行得最远。这种船代表人类征服环境的力量,以及缔造商业帝国的企图(结二十八2~5)。美物(16节,śeḵîyyôṯ)这个字只出现在这里,意思不明。如果它与maśkîṯ(形状,外形样式;民三十三52)有关,就可能指「小雕像」,人类的艺术成就,这是骄傲可以抬头的另一个层面(RSV译为craft,「手工艺品」)。
骄傲……狂妄(17节):这两个字都来自表达「高」的动词,指我们自视「过高」,超过对自己应有的认识(罗十二3),与谦卑(弗四2)反向。
18~19. 神的日子临到的时候,将影响全世界,让全地「震动」。以赛亚所用的字,严格的说是指「害怕」(ʾarōṣ),表达在更高权威面前的恐惧(如,二十九23)。其形容词(ʾārîṣ)指专横,无法抗拒的能力(十三11,二十三3~5)。神会启示自己,其荣光令人畏惧,不敢动弹,而产生两种结果:在属灵的层面,终结了「虚无的神」(18节,ʾelîlîm;参:8节的注释);在人的层面,揭露出人的无能为力(19节)。凡是向人的资源寻求安全的(6~8、10节),必会发现自己无路可走。
20~21. 第18节记载,神一高举,祂的荣光便终结了「虚无之神」。这里则指出,从前的拥护者看出了他们的无用。神的日子是最终的考验之日。当上主兴起时,无一物能站立得住。
d. 实际的耶路撒冷──第二部分(二22~四1)
前面二5的劝勉成为一道桥梁,将二2~4理想的锡安,与以赛亚第一次揭发该城的实际状况(二6~21)衔接起来;同样,这里又以一则劝勉(二22)作桥梁,连接第二次的揭发(三1~四1),这次的重点是耶路撒冷社会的败坏。我们在第一章已经看见,百姓与神的关系是何等重要。这一大段再度提出这一点:以赛亚说明锡安的堕落时,首先强调人自作偶像的问题(二8、18、20)。接着他便指出,这现象(以偶像来取代真神)的根本实质乃是骄傲,而社会必因此崩溃。现在岂不已是时候,应当抛弃对人的倚赖、预备迎接主的日子来到?以赛亚书三1~四1(请注意,三1的开头应当是解释性的「因为」)又提出一个理由,要人不再倚靠人的力量。这一段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三1~15)以括号性用语万军之上主(1、15节)标示出来,内容为耶路撒冷的领袖受到神的审判(1~7、12~15节)。在这两小段之间的8~11节,说明了耶路撒冷的败落(8节)和即将临到的审判(9~11节)。以赛亚在三16~四1中,从该城的领袖转而谈及其中的妇女,指出她们是傲慢自满的化身,这正是该城的死亡证书。
第二则劝勉:离弃对人的倚靠(二22) 以赛亚第一次揭发的主旨,便是对人的倚靠。在必须与神面对面的时候,倚靠人一点用处也没有。气息一词提醒我们,人的生命并非独立自主的,而是神所赐的(四十二5;创二7),也不是可靠之物。可算什么这句话并非质疑人类的价值,而是说明,人类并不足以作信赖的根基。气息的赐予,暗示必有一位赐予者,信靠祂才有智慧。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第二章
2:1
本节为2至4章(或2至12章)内容的简介。论到犹大和耶路撒冷虽遭受重罚,但复兴的日子仍会来到,劝谕百姓勿倚靠世人,应脱离无用的偶像崇拜,力求圣洁,录名于生命册。
2:2-5
2至4节的经文与《弥迦书》4:1-3完全相同,描述末日来时,犹太人和外邦人都会奔赴耶路撒冷,接受神的管治,世界一片和平。有的圣经学者相信这种和平已因基督耶稣的降生和祂所带来的福音而开始降临人间,到基督再临时完全实现。有的则认为本段为基督将来最终统治的预言,要到末日才应验。
“耶和华殿的山”:就是锡安山,是犹大国首都,又是圣殿的所在地。本书屡屡提到此山(看11:9;27:13;56:7;66:20)。
2:2 “末后的日子”:泛指巨大的变动来临,信靠神的人有盼望的来日。这预言有继续应验的性质,包括基督降生到祂再临的这一段日子。
2:3-4
“训诲”亦作“律法”,指耶和华判定各国争端的准则。将来是非由神断定,毋须诉诸战争,和平临到全地球。“审判”非针对各国背叛神,而是指为国与国间的纠纷作仲裁,有了公正的裁判,刀枪可以放下,大家全力生产,改进生活,共享和平。
2:16 “他施的船只”:是古时候的大型商船。参23:1注。
2:20 先知宣告,敬拜偶像毫无用处,末日神审判来时,人毫无保障,只能逃入洞穴,把偶像抛给蝙蝠与田鼠,分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