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五十六章
赛 56:2> 现代人如何过“安息日”?
56:2 神命令祂的百姓在安息日休息、敬拜祂(参出 20:8-11 )。祂要我们每天都事奉祂,但要我们空出特别的一天,让我们休息并将思想集中在祂身上。对于以色列人来说,那特殊的一天是安息日(星期六)。有些基督徒将星期六作为这特殊的一天,但许多人接受星期天(耶稣在星期日从死里复活)为“主日”,作为休息和将荣耀归给主的一天。
赛 56:3> 先知的话是什么意思?
56:3 以赛亚清楚地宣告神的祝福是给全人类的,甚至包括当时常常被拒参加敬拜的非以色列公民。不论你的种族、社会地位、工作或经济状况如何,神的祝福对你和对其他人都一样多。神选择的人无人能排除在外。
赛 56:7> 我们的教会,有没有成为“祷告的殿”?
56:7 耶稣在把兑换银钱的赶出圣殿的时候(参可 11:17 )引用了这节经文。参见马可福音 11 章 15 至 17 节的第二条注释。
赛 56:9-11> 作为领导,你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声望,还是下属的利益?
以赛亚书第五十六章
真正子民(五十六 1 ~ 12 )
本书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段落。末后这一段,作者曾作小心的安排,并以六十章至六十二章中,复兴后充满荣光的耶路撒冷,及全地的欢乐作为全段的中心。但作者并没有浸淫在美景当中,因为整段中仍有罪恶、苦难和审判的描写。
本章描述神家的两方面,一方面它欢迎外面的人进去;另一方面,它里面却缺乏属灵的领袖。这正像教会中的矛盾。
.外表的观察( 1 ~ 8 )──在五十五章优美的吟唱后,我们重归现实当中。神要求我们关注公平及持守公义( 1 ~ 2 )。这样的社会便可随时接待那被遗弃的人,就是这里所指的太监和外邦人,他们是因律法而被摒诸于神的殿外(申二十三 1 ~ 3 )。这应该是神子民在每一世代中的标志──以爱心关怀周围的社会。
.内里的观察( 9 ~ 12 )──教会的失败与领袖的失败是时常并行的,这里指出两类领袖:守望者和牧人,但他们却悲惨的失败了。守望者当扬声,但他们却作了哑吧和作梦的。牧人当看护群羊,但他们却偏行己路。没有更新的领袖将没有“新耶路撒冷”。
默想 谨守安息日在这里是对神忠心的标记( 2 、 4 、 6 ),我们对主的爱心如何是否也在我们对主日的态度上表明出来呢? ──《新旧约辅读》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 第五十六章 注释
56:1-66:24 以色列的羞辱与荣耀
在这最後一部分,先知再次针对当时犹大败坏和假敬虔的情况,为此
责备和警戒百姓。然而、犹大虽因罪受敌人的蹂躏,神仍要拯救他,
使他得胜,成为万国的荣耀。本部分在风格及信息上与前面的很不同
,构成独特的一段。
1-8 耶和华的殿成为万民祷告的殿
上文宣布神的救恩将要临近(参 43:12) ,
本段开首承接这信息,要
求百姓遵守安息日。另一方面,先知预言神的子民不再限於以色列人
,万民中凡真心归依耶和华的都可以在圣殿内敬拜 。
1
百姓要「守公平」、「行公义」,就是遵行神的律法,这不是
获得救恩的条件,而是回应神救恩的表现。
2
本段再三勉励百姓遵守安息日(见4, 6),因这是爱神的表现
(参58:13-14)。
3-7
按申 23:1-6的规定 ,
被阉割的人及外邦人不进得入耶和华的会,这里
却预言:只要他们愿意遵守神的律法和诫命,就可加入耶和华的会,
享受神所赐的福。
3
「与耶和华联合」:意指归依耶和华。
「枯树」:指无後嗣的人。
7
描写归依神的外邦人与以色列民同等:能享受节期的快乐,所
献的祭蒙悦纳,祷告蒙垂听。
8 结语
神招聚被赶逐的以色列民,也招聚归信 的外邦人。
56:9-57:13 瞎眼的领袖与腐败的宗教
先知在这里斥责两类人:
1 百姓的领袖( 56:9-57:2),这些人称为「看守的人」、「牧人
」,职责是将神的启示或心意传达给百姓,教导及警戒他们行
走正途,可惜这些领袖失责,且贪饮贪食、懒惰自私;
2 拜偶像的人( 57:4-13上),其中有人拜摩洛,献儿女为祭(5
下);有人拜巴力,行淫邪的仪式( 5上)。
可是他们所作的
都是枉然,毫无益处。
56:9-57:2 斥责放纵失职的领袖
9 田野及林中的诸兽 ──
讲道材料
以赛亚书第五十六至五十七章
万民祷告的殿(五十六 1-8 )
主前八世纪开始漫长的以赛亚式传统,在上文数章中(即五十一至五十五章),几乎达到其高潮:对于以色列的创造者与救赎主还有什么可以说呢?但在第五十六章使我们马上进入新的境界:这改变甚至于大约有一个世纪,学者均认为有一位新作者在此接任:‘第三以赛亚’。这第三位以赛亚,是在哈该及撒迦利亚的时期,约为主前五三 ○ 至五二 ○ 年。第五十六至六十六章十分不可能是出于同一位作者;正如第一至卅九章完全出自单独一位称为‘第一以赛亚’的假设亦是不太可能。但肯定地,这些篇章的许多经文,是在重建与复修犹大的处境下加以阐释的,如在一些早期被掳归回的书卷,如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约拿书与历代志等。一些于四十至五十五章谈及的崇高盼望仍未应验。巴比伦流亡者的集体回归仍未实现。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遭遇阻力,既有来自北方的撒玛利亚人的阻力(例尼四章),又有来自犹太 体内部的阻力(赛六十六 1-4 )。波斯帝国中犹太人与外邦人的关系亦引起新的问题:禁止异族联婚的严厉律法(尼十三 23-27 )与一些饮食的条例(利十一;但一 8-16 )代表了其中一方面的反应;我们在此的首段经文,以赛亚书五十六章一至八节则代表另一方面的反应。
第一节将关于‘公平’与‘公义’(首次出现于第一章)这以赛亚式的熟悉主题,与在四十章至五十五章美妙地发展起来的宣告连在一起,就是‘救恩’的临近。我们应记得在希伯来文,有一词同时可作‘公义’与‘拯救’(或‘胜利’、‘凯旋’);正是此词( tsedakah )于此处以两方面意思重复出现。这已不像是在主前八世纪的信息,以灭亡与审判的警告来支持对公平的诉求,现在这被视为新纪元的征兆。遵守安息日与不行恶事的有福了( 2 节),换言之,喜乐与清白将会大大昌盛。
接 ,第二节有一个很精采的注释,解释‘人’或‘人子’(新英译本作‘凡人’)乃包括人类的所有成员,而不单指犹太人。正如耶稣以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来解释‘爱人如己’的诫命(利十九 18 ),第三节及下文亦是告诉我们,实际上第一至二节是对外邦人与太监说的。公平与公义乃普世性的美德;安息日的安息也是开放给全人类享用的欢乐。即使圣殿亦不再排拒非犹太人( 6-8 节)。在新纪元,像申命记廿三章一至六节的律法会被撤销。而上帝的子民,会因 改教者的皈依而增加。在较早的以赛亚信息中(例二 1-4 ,十一 1-9 ,四十五 22-23 ),曾出现普救主义,但没有像此处般全面发展的。其中大概涉及两种因素: 首先 是从以圣殿为中心的宗教与对礼仪上洁净的专注,转移至较普世的德行; 其次 是重新领悟上帝子民因 新血的注入而得 强化与丰富,而不一定是混杂。
第三节所包含的哀诉,激发起像四十一章八至十节与十四至十六节的救恩神谕:外邦人害怕 种族隔离 ,太监则害怕礼仪上的不洁,使他们不得进入圣殿的范围(申廿三 1 ),以及不育( 3 节的‘枯树’是一棵不育的‘家谱树’)。然后就是‘耶和华如此说’的公式引进了三篇救恩神谕。 第一篇 ( 4-5 节),太监 ── 由于他们,我们毫无疑问地联想到如女人、麻疯病人与其他被社会排斥的人,皆被称为以色列的成员,这不是因 肉身或礼仪的原因,而是基于顺服:
惟有里面作的,才是真犹太人,真割礼也是心里的,在乎灵,不在乎仪文。(罗二 29 ;参申卅 6 )
‘有记念,有名号’( 5 节,希伯来文 Yad
vashem )一语,乃应用在耶路撒冷内的犹太浩劫纪念碑,用以记念遭纳粹杀害的六百万牺牲者,其中不全是犹太人,尚包括吉卜赛人、同性恋者与其他被社会排斥者。新的皈依者会被赐下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即新耶路撒冷的公民,与亚伯拉罕与他的后裔所得之应许的继承者。
第二篇 神谕( 6-7 节)涉及那些愿意采纳犹太生活方式的外邦人,他们愿意‘爱耶和华的名,要作祂的仆人’。让他们知道,上帝欢迎他们完全成为祂的子民:他们在圣殿的参与、祷告与献祭都会被上帝所接纳。在新纪元,进入圣殿的准则,不是社会性、政治性或种族性的,而是道德与属灵的。圣殿是开放给所有人( 7 节)。以保罗着名的话说(加三 28-29 ):
并不分犹太人、希利尼人、自主的、为奴的、或男或女,因为你们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你们既属乎基督,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是照 应许承受产业的了。
第三篇 神谕( 8 节)总结了此项新教训。从地极招聚而来的新以色列,会大于旧以色列,因为这将包含外邦人与‘列国的财物’(六十一 6 ,六十六 12 )。这是对教会异常清晰的挑战,要冲破传统与习俗的障碍,将大门向被遗弃的人打开。
斥责在高山上的罪行(五十六 9- 五十七 13 )
接 一至八节所表达对外邦人异常慷慨的态度,下一篇先知信息是对以色列内部腐败的尖锐攻击。这是指以色列的领袖,‘他看守的人’( 10 节)与‘这些牧人’( 11 节);斥责他们的语言,是我们未曾在廿八至卅一章遇见过的。或者这些经文是受 设巴萨或所罗巴伯(例拉一至四章;该一章)治下个别事件或情况所激发,或者正如耶利米书(例六章)、以西结书(例卅四章)与以赛亚书较早的经文,其年代可追溯至被掳之前的时期,但我们对此几乎一无所知。不论其年代为何,此种对‘建制’的彻底否定,十分有力地突出了先知重复地维护穷人、外邦人与被遗弃者的态度。
作者以十分挖苦的语气,邀请野兽来饱餐毫无抵抗力的以色列( 9 节)。以色列的领袖,‘守望的人’(耶六 17 ),好像不能吠的看门狗一般没用( 10 节),因为它们吃得太饱与喝得太多。这些以色列人的懒惰、自我放纵、贪婪与愚不可及的态度,与一至八节所称颂的外邦人的美德,形成鲜明的对比。第十二节听来像一首醉酒歌的一部分。我们可以与阿摩司书四章一至三节或所罗门智慧篇第二章相比:
所以,来!让我们享受现有的美福,
趁年青及时消受这世界。
我们要痛饮美酒,浓施香液 ……
我们要压迫穷苦的义人,
不必顾惜寡妇 …… (思高本,智二 6-7 , 10 )
第五十七章的开首,正如智慧篇第三章,说及正直的受害者在这些愚昧宴乐者之中的命运:
义人的灵魂在上主手里,
痛苦不能伤害他们。
在愚人看来,他们算是死了,
认为他们去世是受了惩罚 ……
其实,他们是处于安宁中。(思高本,智三 1-3 )
死亡,作为从苦难中充满怜悯的解脱,这概念可见于约伯记(三 13-19 )。这是以利亚(王上十九 4 )、约拿(拿四 3 , 8 )或耶利米(耶廿 15-17 )呐喊的阐释:
给我父亲报信说:‘你得了儿子’,
使我父亲甚欢喜的,愿那人受咒诅。
愿那人像耶和华所倾覆而不后悔的城邑,
愿他早晨听见哀声,晌午听见呐喊。
因他在我未出胎的时候不杀我,
使我母亲成了我的坟墓,
胎就时常重大。
不过,在此更适切的,可能是有关贤君约西亚过早死亡,都视为不让他目睹耶路撒冷被毁时难以承受的情景之教义(见王下廿二 20 ):
我必使你平平安安的归到坟墓到你列祖那里。我要降与这地的一切灾祸,你也不至亲眼看见。另一些人辩称第二节的‘床’应按字面解释,可能是想及像诗篇一二七篇二节的训导式经文。但肯定在目前的经文处境中,到处充满不义与暴力,其想法是‘平安’要待死亡之后才临到义人,正如刚引用的智慧篇与列王纪下的经文。
第五十七章三至十三节可以理解为另一场审讯的情景,正如四十一章一至七节或四十三章八至十三节。被告人已经被传召( 3 节),他们的罪行被无情地列举出来( 4-11 节),并且通过了对他们的判决( 12-13 节)。性爱的用语主导了整个情景,正如先知斥责以色列的不顺从时所常见的。这不一定说当时庙妓与其他放荡的礼仪真的‘在高山、在小山,在各青翠树下’进行(申十二 2 ;王下十七 10 ),而是因 这样的情景,较诸任何其他的意象,更能正确地使人联想到嫉妒、不忠、迷恋致死、与伤心。这样的事是 一切 取代上帝慈爱之物的毁灭性与扰乱性力量,而不单是指原始的迦南生殖祭祀崇拜。这经文的字面解释,引到数世纪以前对行巫者的残酷追杀(出埃及记廿二章十八节所认可的),以及直至今天我们仍持有的对性爱的奇怪看法。
‘巫婆’(五十七 3 )是指‘女巫’的法律用语(参出廿二 18 );‘奸夫’严格说来只是指与他人妻子有性关系的男人(出廿 14 );而‘妓女’则常指外邦女人(箴二 16 ;七 10-27 ),以及在 体中没有家庭或朋友的被社会遗弃的人。后者两个词语使人联想起犯罪与欺骗,并与正常父母的行为形成强烈的对比( 4 节)。第五节特别生动地绘画了肉欲的放荡与杀子献祭的血腥,再者,有关亚哈(或王下十六 3-4 的亚哈斯)、玛拿西(王下廿一 3-9 )及其他人的资料,只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相同的例子,但却没有证据证明这样的事真的发生于耶路撒冷。这些都是骇人听闻的试探与不顺从的象征,不是事情发生的记录,或先知真正攻击的对象:在他脑海里的,肯定远远超过任何个别的迦南礼仪。
余下的控诉( 6-11 节)是以第二身单数阴性写成,好像是向邪恶的巫婆或妓女说的;其实是指对上帝不忠的妻子以色列。在四十九章十四节、五十章一节与何西阿书(一至三章),上帝要回她,但在此她却得不到祂的帮助( 12-13 节)。第六节的‘光滑石头’暗示某种偶像崇拜。其他人翻译此词为‘活物’(新英译本),因而涉及有关蛇的崇拜。有关‘你的分 …… 所得的分’含有反讽的意味,因为这两个都是感性的词语,均指以色列真正的产业,在此却涉及异教的祭祀物。同样亦是‘门 …… 门框’( 8 节,希伯来文 mezuzah )等词,均是在犹太传统中十分重要(申六 9 ,十一 20 )。
第七至十节的细节是难解的,或许这是因为涉及主题的禁忌性质。例如第八节的最后一句似乎意为‘你在那里看见勃起’(标准修订本委婉地作‘赤露’,而新英译本则机灵地修正为‘在你欲火的炽热中’)。‘王’(或作‘摩洛’ Molech , 9 节)通常被当作是异族的神只,但事实上亦可能是指某种独特的献祭。不过,本文所累积的一般信息是清晰的:其意暗指以色列享受其妓女的宗教,并献上许多花费与无尽力气,为了好好地加以经营。此意象被应用于沦陷的耶路撒冷是十分明显的(一 21 ):
可叹,忠信的城变为妓女!
第十一节提醒我们整段经文均是比喻式的,内容是关于上帝与其子民的紧张关系。祂是充满忍耐,但他们却将祂的忍耐推至极点。上帝慈爱的意象继续发展,但祂的嫉妒使祂不能容忍,祂要转向他们。‘我要指明你的公义’( 12 节)未能表达其意;‘我会谴责’(新英译本)较为可取。没有什么好行为能拯救他们。用保罗的话(林前十三 3 )来意译,没有了爱,公义‘与我无益’(钦定本)。当他们求助时,正如他们在以往常做的(例士六 7 ),祂不会应允;而他们的偶像,乃是他们自己双手创造的不实在物,会像风中的树叶般被吹散。‘一口气’( 13 节)乃在传道书中译为‘虚空(的虚空)’(新英译本作‘全然虚空’),以及约拿书二章八节的‘虚无之神’。
注意作者如何(在 13 节下半节)以义人的祝福来总结本段经文。在圣经中常见的,特别是‘智慧文学’(例箴一至九章),包括‘登山宝训’(太七 24-27 ),作教师的常以对恶人命运的告诫来总结教训。在此无疑是先知的偏向,而第十三节自然地引入了下一段经文。
上帝向所有被造物的慈爱(五十七 14-21 )
经过三至十三节的猥亵之后,第十四至十五节意味深远地回望较早的一些异象。第十四节‘如此说’(译注:和合本作‘耶和华要说’)神秘地教人回想第四十章天使的声音,温柔地向耶路撒冷说话。一条为‘我百姓’预备,经过旷野的‘(大)道’贯穿 这些经文:四十章三节,五十二章十二节与卅五章八至十节。第十五节间接提及第六章的语言,在那里先知真的看见那位‘住在永远’的,‘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六 1 )。在那异象中,以赛亚发觉上帝不单住在‘至高至圣的所在’,而且也是‘与心灵痛悔谦卑的人同居’。
在此( 15 节)译为‘住’与‘居’的动词(二者为相同动词),在神学意义上有细微而特殊的差别。由此演变的词有‘会幕’( mishkan ,出廿五 8-9 ;启廿一 3 ),及后期犹太教的‘舍剑那’( Shekinah ),意为‘神圣荣耀’。正如‘道成了肉身, 住 在我们中间’(约一 14 ),同样上帝住在谦卑与心灵痛悔的人中间:祂与他们同在。某方面来说,本文是四十章的灵意解释:有需要的百姓(四十 1 , 7 )乃是‘虚心(灵里贫穷)的人’(太五 3 ),与属灵上的流亡者;而经过旷野的路是属灵的朝圣。第五十八章六至七节亦以相近的语言来描述穷人的救恩(路六 20 )。
上帝回应以赛亚的问题,‘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六 11 ),五十七章十六节是最终的答案。公平的赏罚 ── ‘相争’乃法律用语(例:四十一 21 ‘你们的案件’;五十 8 ) ── 与怒气原本应该一直持续下去,但创造者却爱其被造物:祂赐给他们生命(创二 7 ),亦赐给他们个体性。‘生命的气息’( 16 节,译注:和合本译作‘人’)。在希伯来文是众数,可译作‘活物’(新英译本),或后期犹太传统作‘灵魂’。次经中所罗门智慧篇以此思想进一步说:‘你怜悯众生 …… 爱一切所有 …… ’(智十一 24-26 )。
第十七节总结了以色列的悲剧历史:阿摩司书四章六至十二节以骇人的细节来加以描述,正如撒母耳(撒上十二 6-25 )、耶利米(耶七 21-34 )与其他人的演说。这里的含义似乎是指甚至耶路撒冷的被毁,与巴比伦的被掳亦不能医好他们:他们仍然‘随(他们的)心背道’。这样,他们唯一的盼望是等待上帝医治他们,不是因为他们悔改,或寻得配受赦免的途径,而是上帝选定如此。不配得的恩典或唯独因信称义的福音,不是靠好行为而得,在第十八节清楚说明:‘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罗五 8 ),上帝会‘医治’他们、‘引导’他们与‘安慰’他们。祂会拯救他们,是不计较他们的品格与行动,不是因 他们的品格与行动。其他人因 不同的神学前设,辩称‘他所行的道’指以色列百姓的受苦,甚至是他们的悔改,而上帝的饶恕正是以此为条件。但文中却没有提出这些意见,而十五至十六节肯定地指出上帝赦免他们创伤的动机是与此十分不同的。‘再得安慰’( 18 节)一语亦表明不按 严格的公义原则,而‘伤心的人’亦与悔改的罪人不同。
第十九节在希伯来文以十分突出的句子:‘造就嘴唇的果子’作开始,这可以与第十八节一起解释为向哀痛者说出安慰的话(故标准修订本将此句移往上节);或是描述以下古怪但值得回味的说话:‘愿平安康泰归与远处的人,也归于近处的人’。任何一种解释均完美地描写了先知的宣讲,是一个神圣创造的活动,有如以色列的诞生(四十三 1 , 15 )或罪人在灵里的重建(诗五十一 10 )。‘远处’与‘近处’表明是所有的民族,不论远近,大概是再次想及五十六章一至八节。‘平安’(‘沙龙’, shalom )是超过患难,带来安息(五十七 2 ),与超越战争,带来自由,还特别包括了健康(五十三 5 ,见钦定本),在此大概亦包括了心境的平安。
最后‘恶人’的定义为那些永不得‘平安’的人( 20-21 节)。他们像‘颠簸的海’(标准修订本)或‘动荡的海’(新英译本),被其以往作为的残骸所污染。这形像是强而有力的,一方面使人想起神话中的海怪,拉哈伯与利维坦 ── 邪恶的象征(例廿七 1 ,五十一 9-10 ;启廿一 1 );另一方面,一些描绘平安与信心的优美以赛亚经文(见卅二 17-18 ;参卅 15 ),与此成为鲜明的对比:
公义的果效,必是平安,
公义的效验,必是平稳,直到永远。
我的百姓,必住在平安的居所,
安稳的住处,平静的安歇所。
第五十七章廿一节的警句,同时亦因 编辑的原因出现于四十八章的结尾,在此经文处境中亦产生了使人寒心的结局:不义与罪恶的惊涛骇浪永不平复。不过,下一章却憧憬一赦罪的媒介,有如赎罪日的禁食。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以赛亚书
叁.从日後被掳的角度看安慰的预言(四○~六六)
如果前面三十九章对应旧约的各卷书; 那麽接下来二十七章充满弥赛亚耶稣影儿的,必定对照新约的各书卷了。
在以赛亚书第四十至六十六章这部分里,先知以赛亚前瞻犹大从被掳巴比伦而归回,并将来基督第二次降临时整个民族得到挽回。
二.弥赛亚和祂被以色列弃绝(四九~五七)
6. 弥赛亚为普世传道者(五五 1 ~五六 8 )
五六 1 ~ 8 在期待神拯救的当儿,被掳之民受催促去秉行公平和公义,并谨守安息日。外邦人和太监都不应该害怕被阻止得不到基督国度的好处;事实上,凡遵守主道的人都得神的恩待。圣殿(而非以色列)成为为万民祷告的殿。除以色列家以外,神还会招聚外邦人进入祂的羊圈。
7. 弥赛亚为恶人的审判官(五六 9 ~五七 21 )
以赛亚书 56:1 1~2 当 守 公 平 …… 救 恩 临 近: 公 平 和 公 义 是 救 恩 产 生 的 果 效, 与 神 的 国 直 接 相 关, 公 平 和 公 义 唇 齿 相 依, 密 不 可 分。
56:3 3~8 外 邦 人 …… 太 监: 在 弥 赛 亚 的 国 度 中, 所 有 归 向 神 的 外 邦 人 和 太 监 都 将 与 其 他 立 约
赎 民 一 样 得 享 极 大 的 权 利 和 恩 惠 (参 出 12:43; 申 23:1, 这 些 人 曾 经 被 排 斥 在 以 色 列 民 的
公 开 敬 拜 事 奉 之 外)。 无 论 信 徒 的 种 族、 社 会 地 位 或 个 人 的 身 体 状 况 如 何, 神 都 关 爱 和 接 纳
每 一 位 信 徒, 视 为 自 己 的 宝 贵 儿 女。
56:7 祷 告 我 的 殿: 这 里 圣 经 把 祷 告
和 神 的 殿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从 中 我 们 可 以 看 到 敬 拜 的 中 心 目 的 是 使 人 借 着 圣 餐、 赞 美、 代 祷
和 祈 求 等 方 式 亲 近 神。 如 果 人 在 聚 会 时 不 能 热 切 专 心 地 与 神 相 交, 就 失 去 了 敬 拜 的 本 来 目
的 和 实 质。 主 耶 稣 把 兑 换 银 钱 之 人 赶 出 圣 殿 时, 曾 经 引 用 了 这 节 经 文 (参 可 11:17 注;路
19:45 注)。
56:10 10~12 看 守 的 人 是 瞎 眼 的: 以 色 列 那 些 堕 落 的 首 领 和 祭 司 不 认 识 神 的 话 语, 贪
爱 私 利 并 且 狂 饮 烂 醉, 所 以 神 严 厉 责 备 了 他 们。
以赛亚书
注释
五十六 1 至六十六 24 锡安的荣耀与羞耻
四十至五十五章综论了被掳巴比伦之事,主要是论以色列人归回,显明了神的救赎。至于本书末后的部分,则注目于以色列地;一方面论述它的腐败(五十六 9 至五十九 15 上)及荒废(六十三 7 至六十四 12 );另一方面,也论到在神的拯救下,它成了至荣美之地,世界的中心(六十至六十二章)。末后的两章(六十五至六十六章)跟这段的序言(五十六 1-8 )一样,表达了神欢迎外邦人进入祂的圣山及祂永恒的国度,另外也说明了永远被排除于这些荣耀以外的危险。
五十六 1-8 欢迎被丢弃的人
第 1-2 节在四十至五十五章中令人欢欣的高潮过后,这里提出了公平和公义的要求,也是救恩带来的表现。「公义」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公平」和「救恩」。神的公义不仅判定过错,更是用行动来改正过错(参罗三 21-26 ;赛四十六 12-13 )。
第 3-8 节这几节经文把四十至五十五章中的宣教异象,更实在地表达出来;其中特别提到「太监」及「外邦人」。律法中有条例禁止前者参加圣会(申二十三 1 ),本意是出于爱心(使以色列人禁绝这种伤害身体的残忍行为);现今更体谅这些人的残缺,赐给他们「更美」的赏赐( 5 节),不再排斥他们,接纳他们到「殿中」;又补偿他们无后之憾,赐给他们「永远的名」。对待「外邦人」,不再由于他们的出身,而根据他们的态度;其实神早已是这样对待路得,尽管有申命记二十三章 3 节的命令。但第 7 节下的话对圣殿的管事人员来说,实在难于接受(参可十一 17 ;徒二十一 28 )。至于第 8 节,可比较约翰福音十章 16 节;可见主耶稣对这些篇章十分熟悉。
这里重提「安息日」的重要( 2 、 4 、 6 节),原因可见于第 4 节,遵守安息日是爱神(参五十八 13 )及忠于圣约的记号(参出三十一 13 ),而并非单为守日而守日。
五十六 9 至五十九 15 上 锡安的羞耻
五十六 9-12 看守的人贪睡
跟这里相反的情况,可参五十二章 8 节及六十二章 6 节。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五十六章
Ⅲ 得胜者之书(五十六~六十六)
这几章的角度,有一些可以用新约的平行经文来了解。耶稣基督的降生,便是应许之王的到来,祂承继了大卫的宝座与国度(路一31~33);祂的死,即是仆人拯救之工的完成,而复活、升天、天上的登基(来十12),这三重的高升便是对祂的承认。不过,祂的王权目前在世人眼前并未显明,而我们和世界虽已得蒙救赎,但却距离理想状况还很遥远。世上的掌权者不合神的要求,甚至经常敌对神,又从未完全脱离罪。此外,黑暗灵界的掌权者(弗六12)仍然存在,而且很活跃。简言之,如今王已在治理,救恩已完成,但世界乃是处于过渡时期,等候敌人终于臣服之日临到(来十13),那时万膝都要跪拜(腓二9~11),而祂的子民必将像祂,因为得见祂的真相(约壹三2)。
从历史和政治方面来看,以赛亚已经写到百姓从巴比伦归回的时期(感谢古列!四十八20~21),如今他又回到这个情况当中,来发挥先知的功能。他事先已经警告他们,他们回归的时候与出去之时无异。被掳之前,大卫家是空架子。亚哈斯已将主权交付亚述,而接下来的诸王都只不过是傀儡。以赛亚预见(四十五9~13,四十六8~13),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他们仍会在外邦君王的权下──不是大卫王,没有大卫的宝座──因此,原则上,他们会同样被那些不完美、只求己利的地方官管理,和被掳之前的耶路撒冷一样;为此,这些人会大大抗议。所有与君王相关的应许(九1~6,十一1~9,三十二1~8,三十三17~24)都是真实的,但仍有待实现。此外,归回的人还被警告说,「恶人必不得平安」(四十八22)。政治的祝福是一回事,属灵的改变则是另一回事──我们亦是如此:「软弱者最能事奉,我们深知内心的过犯。」130
把以色列在主前五三九年的情形,与基督徒的状况平行来看,便等于为以赛亚书五十六~六十六章的主题作了摘要说明。在归回的团体中,以赛亚看见了他所认识的耶路撒冷光景的重现──而他用被掳之前的词汇来描述。131整个团体在不完美的领袖管理之下(五十六9~12),灵里分歧(五十七1~2,五十九14~15,六十五11~12),一方面有很多假宗教的现象(五十七3~13,六十五3~7),另方面则有深刻的罪恶感(五十九1~5),及灵里的渴慕(六十四1~2)。先知对这种渴慕的回答,是鼓励期待大事:神会亲自干预(五十九16~19,六十六14~16),带来医治、平安(五十七15~21)及供应(六十五13~16);锡安会变成荣耀之城,全地的焦点(六十,六十二,六十六7~13、17~24),新造世界的中心(六十五17~24)。而所有期待的核心,以及未来完成救恩与伸冤的惟一运行者,是一位弥赛亚式的人物,那位受膏的征服者(五十九20~21,六十一1~3,六十一10~六十二7,六十三1~6)。
130取自
H. Twells, 'At even, ere the sun was set'。
131从文体的角度来看,五十六~六十六章十分符合以赛亚文学,展现出同样的押韵散文风格(一~三十七章经常出现这种以赛亚讲章文体),以及高级诗体(三十八~五十五章中最常出现的文体)。因此,例如,一10~20的押韵散文重现于四十八1~19,以及五十七3~10;二2~4或三十五1~10的高级诗可以与四十三1~3或五十五1~13相较,而在六十一10~六十二7中,又有精致的复现,等等。这是「像前面一样的混合」。五十六~六十六章所呈现的概念,显然属于被掳之前。到了被掳归回时期,已经不再有犹大国。以赛亚就像所有见异象的人一样,是用他心思中现有的器物来摆设异象的内涵,运用他所知道的来作预表,或标示出将来的状况会如何──这一次他并非在发预言,而是在作诊断。
J 理想与实际:神的子民──艰难困苦、一无所成(五十六1~五十九13)
这一段分为四部分。普世性、包括所有人在内的「安息子民」之异象(五十六1~8),与回归团体的实况互相平衡(五十六9~五十七21)──分裂、敌视、「义人」与妥协者混在一起。五十八1~14回到安息的主题,视为神子民理想的生活模式,而平衡的经文,则坦承失败(五十九1~13)。
i. 等待的子民(五十六1~8)
神宣布了光明的未来:一方面为祂救恩和公义的实现(1节),另方面则是将分散的以色列和别人一同招聚起来(8节)。一心等候这日之人,特色为守公平、行公义(1节)、持守到底(2ab节)、坚守安息日(2c节)、将自己分别出来(2d节)。这些人当中将包括外邦人(3ab、6~7节)和太监(3cd~5节)。在被掳之前,神子民的普世性是隐而不明的。出埃及记十二48让留居的外族人能够归化;路得记二12记载一位摩押女子到以色列之神的翅膀下得荫庇;而弥迦书四1~3出现以赛亚书二2~4的经文(或换过来说),显示普世之民的概念相当流行。以赛亚将这种普世性更加明确化。他从大卫国度扩张的典型被掳之前异象开始讲起(九7,十一12~16),进而提到一个世界、一个百姓、一位神的预言(十九24~25,二十七12~13)。后来又跨出一步,将「以色列」的名扩大,延及普世子民(四十五14~25);而最后安置的顶石,则是那位仆人,将神启示的真理带到全世界(四十二1~4),是地极的救恩(四十九6),并邀请所有人来赴他的筵席(五十五1~13)──因此,最后在这里,五十六1~8,出现了一个普世性的异象──任何人都不排除的敬拜团体。
1. 公平……公义。将「审判与公义」相连,是以赛亚书典型的笔法(一21,五16,九7,十六5,二十八17,三十二1、16),「公义」是指神所启示公义的生活原则,而「审判」则是指其个别的应用。凡是按仆人的样式生活的人(五十10),必会「追求公义」(五十一1)。有人主张,五十六章以下「行公义」的概念,与四十至五十五章中不同,但是经过检视却无法证明。以赛亚并非要人藉公义的行为来得救,而是呼召他们活出神所启示的「正确」(按:right,是
righteousness 的形容词)的生活。这里提出此点,并不是作为得救的途径,而是显出渴望得救之人的特色。我的救恩是回顾四十九6,五十一5~6,五十二7、10,并且前瞻五十九11、17,六十18(参二十六1),六十二1。我的公义是「我公义旨意之实现」的简写(如四十五8、23,四十六13,五十一6、8)。
2. 这乃是典型的圣经伦理:要圣洁的呼召(1ab节),其根据为知道未来会如何(1cd节),其结果为现今的赏赐(2ab节)。安息日:有些学者因着尼赫迈亚记十31与十三15,而认为这样强调安息日,可以证明写作日期为被掳归回之后。132不过,以赛亚书一13和阿摩司书八5都显明,在被掳之前,安息日的规矩何等流于形式。以西结书二十12,二十二8、26责备百姓触犯安息日,视为被掳之前的罪,而杰里迈亚书十七19~27则用安息日作为是否顺服神的测试。以赛亚也相同。接受安息日包括重新安排整个生活,以配合将一天分别出来的原则;这也是神向祂立约子民的邀请(出三十一16),要他们进入祂的安息(出二十三12,三十一17)。一个人是否属于神所分别出来的子民,最明显的见证莫过于此。
3. 外邦人和太监,是不再排拒、全然包容的例子。旧约从未以国族主义为根据来排除人。申命记二十三3以下,是谈到需要受管教的各国,但是外邦人在原则上总是受欢迎的(出十二48~49)。以斯拉记四1~3和尼赫迈亚记二19~20并非封闭主义,而是为要保守独特之民的办法。一旦百姓的独特性消失,外邦人也没有可加入的对象了!太监被排除的原因从未说明(申二十三1),以赛亚也不加解释,因为他的目的不是解释排除,而是强调纳入。所有中间隔断的墙都拆毁了。
4~5. 约包括神向祂子民的应许,以及祂所启示的律法,就是他们有责任要遵守的。太监和所有人一样,能够自由进入恩典的范畴。这是另一种表达同等参与(非次等公民)的方式。神应许赐给他们的恩惠,包括进到神面前(殿中……墙内)、个别的接纳(记念……名号)、比从前的剥夺更丰盛的补偿(更美),和永远的保障(永远……不能剪除)。
6~8. 大门虽敞开,但并非没有条件。联合:必须有个人的决定。事奉……爱(参:申十12、20)乃是以色列式敬虔的标记。事奉……敬拜(直译:作祂的仆人)的重复,要点相同:不单只是外表的顺从,而是要献身「作祂的仆人」。这些人(7节;和合:他们),从前没有权利(外邦人)、不受欢迎(太监)的人,现在由神带领到祂所在之处(圣山),与祂建立相谈的关系(祷告),并运用祂保证能接受的礼仪和祭典(祭……坛)──这一切并不是让步,而是应验了我的殿原来就要有的状况,为万民(……的殿)。以色列……别人(8节)的顺序,与四十九6相同。被掳的:(直译)「被赶散的」,不是指巴比伦的被掳,也不是分散在各国,而是指从神面前散去的人(约十一52)。别人:正如外邦人和太监一样,也是从前无法触及、不受欢迎的。在……以外:最好译为「成为」(按:全句为「我还要召聚别人归并他们,都成为被召聚的人。」);以色列和别人同样被带回家,成为神所召的合一子民。
ii. 分裂的子民(五十六9~五十七21)
我们彷佛一跤撞跌下来,从崇高的异象落入可悲的现实:领袖欠完美(五十六9~12),生活低于水准(五十七1~21);「义人」和(1节)与异教妥协(3~13节)、忘记神之人(11节)的冲突愈来愈尖锐。前面那群人注定得平安(2、19节),神与他们同在(15节),引导他们归家(14节);后面那群人为祂所弃绝,让他们的偶像去帮助他们(13节),他们得不着平安(21节)。
a. 领袖的失败(五十六9~12)
野蛮的比方和文体,反映出先知对理想的失落感到最痛心之点:领袖是瞎眼的,只顾自己。有一场筵席等着野兽来吞吃(9节);还有一场筵席正在进行,就是专图己利的领袖在放纵作乐(11节)。他们缺乏必要的远见与知识(10ab节),就像打瞌睡的守望犬一般无用(10c~f节),只在开怀畅饮时才活泼起来(11ab节),是只顾自己而不顾羊群的牧人(11节)。
9. 诸兽(参:利二十六22;申二十八26,三十二24;王下十七25):野兽的前来,表示神的律法已经遭弃绝。来:请注意12节以同样的字作为括号。以赛亚的讽刺几近恐怖:领袖齐集,享受筵席,却没有注意到还有另类客人也被召来。
10~12. 看守的人……牧人是真领袖的双重特色:护卫百姓不受未来的侵扰,照顾百姓当前的需要(结三16~21,三十三1~9,三十四2~9)。看守的人不顾及安全(10a~d节),牧人不用心思(11c~e节),在这两者中间,以赛亚指出领袖最大的罪:不知足的贪婪,只顾自己(10e~11b节)。看守的人和瞎眼的(10a节)并列,狗和哑吧(10c节)并排,实在可笑又可悲。他们不够资格(没有知识)、缺乏动机(躺卧)、贪得无餍(不知饱足)、无法分辨(明白,看透一件事的核心之能力)、短视(明日……更好;和合:极大)。以消耗百姓来度日,就好似无底的钱袋。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第五十六章
56:3-8 将来,本来不许在圣殿敬拜的太监和外邦人(申23:1),都可以享受和神联合的福气(3节)。“枯树”比喻太监的不能生育。
56:7 耶稣在世上时引用了这句话(参太21:13;约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