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第三章
第 3 章
哈 3 章 > 哈巴谷听得见神说话,我和他的差距所在──
3 章 哈巴谷感谢神对他在上一章所提疑问的答覆:罪恶不会长久得胜,因为神仍然掌权。我们可以完全相信,祂终必为对祂忠心耿耿的人申辩,但我们必须静心等候神施行祂的作为( 3:16 )。
哈 3:2> 我求神怜悯多,求神管教嘛……
3:2 哈巴谷知道神会管教犹大人,并知道受管教的过程必是极不好受的。不过他仍然接受神的旨意,只是求祂帮助,赐下怜悯。哈巴谷没有求神停止管教,而是凭信心接受犹大人需受管教这事实。今天,神依然会管教祂所爱的人,为的是要带他们到自己那里去(参来 12:5-6 )。让我们欢喜快乐地接受祂的管教,并求祂帮助我们改变自己。
哈 3:3> “细拉”的意思是……
3: 3 ” 细拉“一词在诗篇中出现七十一次,在本书用了三次,意义虽然不详,但很可能是音乐用语,或指举手扬声,或是表达赞叹,如”阿们”或 ”哈利路亚”等,表达对某段经文的认同。
哈 3:3-16> 回顾神行的奇迹,我想到的是──
3:3-16 哈巴谷在这几节描绘神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奇妙经过(参出 14:1-31 )。但神大而可畏的能力并不只限于创造戏剧性的奇迹,祂也会用这能力来秉行公平公义。单单被神的能力慑服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祂的管教,才能学会怎样顺服,怎样为祂而活。
3:17-19 五谷失收,牲口死亡,都会令犹大国荒凉。虽然哈巴谷面对饥荒,但仍肯定地说他会以神为乐。他的感受并没有受周围所发生的事困扰,只相信神会赐他力量去面对一切。同样,每当困难多得好像难以忍受、事事都不如意时,要记住神必定会赐你力量。不要把眼睛盯在诸般困难上,要把目光放在神的身上。
哈 3:19> “稳行如母鹿”,神,求你也让我如此行──
3:19 神会赐信徒坚定的信心渡过困境。他们必如母鹿奔过高低不平的险地。在适当的时候,神会秉行公义,把世上的罪恶势力彻底消灭。在这好日子未到以前,神的子民需要依靠圣灵的能力而活,也要相信神最终必会胜过罪恶。
哈 3:19> “这歌交与伶长,用丝弦的乐器”是……
3:19 这段给乐师的备注,乃为方便经文在圣殿敬拜时以诗歌形式唱出来。
哈 3:19> 好人会受苦吗?会永远受苦吗?
3:19 哈巴谷问神为什么恶人当道,好人受苦。神的答覆是:好人不会永远受苦。先知看到自己的局限性,也看到神有无限能力来掌管世上万事。祂永远活着,掌管世界和天下万物。神现今的作为,并祂将要成就的大事,我们都无法完全参透。但我们可以确信祂是神,祂永不会错。知道这一点,我们大可充满信心和盼望,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上安然生活。──《灵修版圣经注释》
哈巴谷书第三章
信心的祷告(三 1 ~ 19 )
先知哈巴谷的祷告伴以音乐。在这祷文中表达了一种深邃有力的情感,先知在饱受内心各种冲击、挣扎之时,却以得胜为他祷告的主题,实在是一个信心祷告的典范。
.信心祷告的要素( 2 )──在先知的祷告中,表达了三种要素:
① 谦卑:先知已不再对神质疑,他已经超越理性的困扰,来到更高的境界,以神的主权为首,他完全降服在神的旨意之下,不再为子民辩护,却坦承罪过,俯伏在神面前。
② 敬拜:先知听见神的声音,就虔诚敬畏(惧怕)。
③ 恳求:先知恳求神在预言之事将要临到时,复兴祂的作为(复兴是保存、炼净之意),他不单求神保存子民,更求神炼净子民,使他们脱离罪;在祂施行公义时,以怜悯缓和怒气( 2 )。
.信心祷告的操练( 3 ~ 19 )──
① 回想神在历史中的作为:例如出埃及( 8 、 15 )、日头停住的事迹( 11 ,参书十 12 ~ 13 )、与及士师时代的战事等( 7 )。回想神的作为,叫我们确定所信的神是那位在历史中工作的神。我们有否常常回想神在我们身上的作为?
② 思想神伟大无穷的能力:神伟大的能力,并不是先知的幻想,乃是祂在历史事实中彰显出来的,使我们从中可思想和默念神的伟大。
③ 肯定神的尊荣( 16 ~ 19 ):信心的祷告并非盲目不顾目前景况的,信心的祷告乃是以神为满足、喜乐,而轻看目前或将来的艰苦;信心的祷告更是要以神成为我们的力量,在困难中仍能过平安喜乐的生活,就如母鹿在高处轻轻跳跃一样,这是一首得胜的凯歌。
今天,就让我们的思想都集中在神自己身上,使我们因信心的祷告,重新得力,继续奋勇向前。
思想 基督徒在试炼和困扰中,当持守怎样的态度? ──《新旧约辅读》
哈巴谷书 哈巴谷书 第三章 注释
3:1-19 哈巴谷的祈祷与颂赞
1 标题
「流离歌」:是一种激昂奔放的调子。
2 先知的哀求
「惧怕」:指对神的敬畏。
「复兴」:原文作「使它活过来」。
「这些年间」:指「我们的世代」(参现代中文译本),与2:3
所述有段时距,先知求神勿耽延太久,快点彰显 的作为。
3-15 神显现施行审判
此段经文中有些字句是取材自以色列人出埃及时神在前头领导的情形
(作为神日後拯救的预表):从西乃,经过以东,向迦南迈进。
(参民 20:14; 申33:2; 士5:4;
诗68:7-8)
3-7 描述耶和华的威势与能力
3
「提幔」:以东北方的城市(参耶49:20;结25:13; 俄9)。
「巴兰山」:西乃山地的一部分(参申33:2)。
「细拉」:见诗3:2注。
4
「手」、「光线」:都代表能力,这里可能是借用闪电从密云
中发出光辉的自然景象来描写神的大能。
5
「瘟疫」、「热症」:代表神审判的大能。
「在他脚下」:指跟随在 後面。
6
「量了大地」:七十士译本作「使地摇撼」。
「赶散万民」:应作「使万民摇动」(参伯37:1)。
「与古时一样」:或作「永远长存」:
7
「古珊」、「米甸」:围绕以东的地区,神带领以色列人从西
乃旷野进迦南时路经这些地方。
8-15 神的显现有如战士临到敌人一般
神的介入往往带来宇宙性的骚动(参士 5:4-5;
诗77:16-19; 114:3-7),
但这些骚动也可能指以色列人出埃及进迦南的情景。
9
「弓全然显露」:指战士准备射杀。
「向众支派 ......
可信的」:或译作「你命令把箭矢搭满(在弓
弦上)」。
11
「日月都在本宫停住」:可能是指约书亚命令日头停住的事(
见书10:12-13)。
12 「通行」:原指军队跨步前进。
13
耶和华的审判惩戒了作恶的列国,与此同时则解救了 的子民。
「受膏者」:指受膏的君王(参撒上2:10; 撒下22:51) 或神的
选民(参诗28:8)。
「打破 ......
直到颈项」:原意可指从屋顶至地基捣毁整幢房子
,或指从头到脚击打恶人的首领。这里神所击打的可能不单限
於迦勒底人,而是更广的包括普世一切敌对神的势力。
14
「暗中吞吃贫民」:或作「吞吃在匿藏中的困苦人」。
15
「红海」:原文仅作「海」,这里可能与以色列人出埃及时步
过红海有关。
16-19上 哈巴谷的回应
先知看见异象,因主的威严而颤抖,但他从惧怕中转至信靠,静待神
的作为,知道 必得胜。
16
「犯境之民上来」:或作「那上来侵犯我们的民」。
17
「无花果」、「葡萄」和「橄榄」:是当时的重要粮食。
18
经过与神的对话,先知全然信靠神,并能欢欣。
「救我的神」:或作「神、我的救主」,「救」於原文与「耶
稣」这名称同一字根。
19上 先知信心的基础
「快如母鹿的蹄」:应作「稳行如母鹿」。
「稳行在高处」:神的子民最终得以胜过世界上任何的压逼。
此句原文作「践踏在背上」,原指胜利者将脚踏在敌人身上,
以示克服对方(参书10:24; 王上5:3)。
19下  ; 「伶长」:圣殿音乐的主管人。
思想问题
1 当日犹太社会的黑暗情况引起了先知激烈的反应和疑问( 1:2-4)
;你对四周的社会有否敏锐的触觉,抑或视若无睹?
你可以做些什麽?
2 本书多次论到神的属性和对人的要求(如 1:12-13;
2:13, 20; 3:19等
),试将这些经文综合起来。
有那些方面是你以前忽略了的?
3 今人往往强调「真我」,反对虚伪;先知在全书中披露了他的真
正感受,包括他对神的疑惑,但有什因素使他不致气馁或离开神?
参( 2),本书2:1-4; 3:1-2,
16等。
试将这些因素细心分析。
这对你有何提醒?
你若要辅导一些已对神和教会灰心失望的信徒,本书可给你什麽
提示?
4 试根据 1章及2章,总括迦勒底人的罪行。
文中所采用的比喻与他们的实况如何吻合?
迦勒底与今日的强国有否相似之处?
5 本书中,迦勒底人要遭受什麽刑罚?
这和他们的罪孽如何相应?
这对你有何警惕或安慰?
6 哈巴谷先知的祷告诗中洋溢着神在自然界和在历史上的作为,你
以为他这样做对自己有什麽作用?
与他的祈祷又有何关连?参 3:2。
7 先知在全书结尾时有「虽然 ......
」和「然而 ...... 」等句(3:17-18
),并有 19节的认信。
试就着你的处境,将当中农业和畜牧的字眼修改,拟出你的「信
哈巴谷书第三章
哈巴谷的诗篇(三 1-19 )
哈巴谷书以一篇祷文作结束( 1 节;祷告一词译作 诗篇 更近原意,因为它使用了好像诗篇那样的标题)。这一段很像圣经中的诗篇。它以一个诗的标题开始(三 1 ),结束部分也有一些音乐安排的指示(三垭淫下半最后一句)。‘ 细拉 ’这个词在本章中用过三次(见小字体);虽然不能肯定它的意思,但它的存在,指出这些诗歌是用在圣殿的公共崇拜中。
诗歌的内容包含许多类似其他希伯来诗的特点,这些诗有些远比哈巴谷的时代为早。这篇诗歌引出古老希伯来信心的传统,表达了着者所看到的上帝荣耀的异象。关于这一段是否哈巴谷所写,曾有些争议,而依证据来看,肯定的结论是难于达成的。但是很可能我们可以将这首诗解释为真正是这位先知所写的文章。作为在圣殿中事奉的专职先知,圣殿中的诗歌必然从他而来。但是这首诗更适合于编在先知书中,而不放在诗篇中,是因为它的内容大致上使它更适合在以色列的敬拜中使用;而且它与哈巴谷在前面两章中论及对上帝的特殊经历也有更密切的联系。
先知在回应向上帝所提出的问题时,曾被吩咐要等候一个异象并在当它来到时把它记录下来(二 2-3 )。在这首诗中,我们没有找到太多关于回应这个异象的诗词。这个异象清楚地取用一种神圣显现( theophany )的形式,而这首诗记载了上帝的显现,以活泼的诗句,描写上帝存在于自然界和各国中的果效。
这对神圣显现的描述,充满对上帝从前为祂子民而出现的回忆。这首诗的基本内容( 3-15 节)暗喻希伯来人在出埃及时与上帝一起的经历,也涉及在西乃山,和在旷野流浪时期的经历。在那些古时的日子里,上帝曾与祂的百姓同在;自然界的力量曾与上帝联盟,把所有反对选民的人的力量都废除掉。上帝曾为拯救他的百姓而行动过( 14 节),打败所有他们的敌人。但对引述过去不单是要在回忆中记念,也要藉此对将来有所期望;上帝所已经作过的,祂必再照样作。这样,我们开始觉察到这篇突出的诗,不仅是作为这卷书的结束,而且是带到其高。
(一) 以色列必将蒙拯救 。上帝的异象增强了听众的信心,相信以色列将要再次像过往那样得蒙拯救。早些年代,上帝曾经常常从困难和敌人手中拯救祂的百姓;哈巴谷祈求在祂的时间,‘在这些年间’( 2 节),古时那种拯救将变成现在的事实。而这个在开始时的祷告,在这首诗结束时转变成信心:‘我只可安静等候灾难之日临到犯境之民上来。’( 16 节。)促使祷告转变成信心的,就是所看见的异象。上帝在过去所行的,也是祂现在要再一次要做的。
当信心下沉和异象稀少时,我们便开始看到先知所见到的异象的效力。哈巴谷和他的同胞生活在‘这些年间’,在灰色平淡的时代中,看起来决不会有上帝辉煌行动的点缀。‘这些年间’好像常常是以没有上帝同在为特征的时代。信心被怀旧所取代,希望变成绝望。但是在先知的经验里,那些失望无结果的年日,将藉上帝拯救的异象转变过来;这就是哈巴谷给予他自己那个时代,和以后历世历代的礼物。
(二) 先知的问题获解决 。哈巴谷书开始的两章,指出先知有些类似约伯。两者都有一个关于生活和信心的基本问题;虽然他们的问题本质不同,但两人都从上帝得到解答。而且归根结蒂,他们两人都发现问题的解决,多数藉异象,很少透过理性的解释。约伯与上帝交往之前,领略到一种不寻常的与至高者面对面的经验(伯卅八至四十一章)。哈巴谷虽然达到一定程度的智力上的理解,在特殊的属灵经历中向上帝陈诉;但是他与上帝之间关系的实际转捩点,是他看见永生的上帝的结果。
哈巴谷书提供了关于我们遭遇问题中的经验和神学两方面的一个圆满的平衡。困难和疑惑不可避免地会临到,而且无论它们来自那一方面,它们都困扰我们的心思并向我们挑战。拒绝向上帝提出问题是一种虚假的敬虔,因为那样等于拒绝在试炼中操练我们的心思去解决这类问题。无论是约伯或者哈巴谷都没有拒绝提出询问,所以他们都在有限的程度上能够解决他们理智上的矛盾。他们俩人也都提醒我们,这种重要的宗教经验,就是与上帝相遇,远超过内心的理智活动。宗教经历不是一种进行理性查询的活动,但质询可以使它获得补足,并且建立对上帝一定程度的信心,超过我们的心思在正常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
(三) 结论是喜乐 。这本书以一个被经历折磨的人纠缠不休的问题为开始,最后以一种欢喜快乐的陈述作结( 17-19 节)。这种喜乐的表达在它的背景中是值得注意的;它不是被描写为一种处境畅顺的结果,而是当那些所有通常令人愉快的事情都失落时( 17 节),在这种情况下仍能喜乐。在灰心失望当中,在缺少各种上帝的赐福记号时,哈巴谷能够喜乐,因为上帝‘使我的氕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稳行在高处。’( 19 节)再一次,这是一种上帝的异象,这异象使先知能够转变他的环境,并且发出赞美的声音。没有异象,人民就沉溺;但是哈巴谷肯定确实有一个异象,人民因此可以繁荣昌盛。──《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哈巴谷书
伍.哈巴谷祷告信靠神(三)
一.他恳求神为子民复兴祂的作为(三 1,2 )
哈巴谷这时向耶和华祷告。他已听闻耶和华从前如何对付祂子民的敌人,所以他求神复兴祂的作为,惩罚祂的仇敌,拯救祂的子民。
二.他回顾从埃及往迦南期间神对以色列的照顾(三 3 ~ 15 )
三 3 ~ 7 哈巴谷看见神威严壮观的权能(史廓治称这里所说的为“神显现的颂歌” 9 ),他在异象中描绘神如何进军对付仇敌,以祂的大能粉碎他们,得到荣耀的胜利。他时常提及耶和华从前如何惩罚以色列的敌人,在出埃及时如何审判埃及,如何惩罚那些拦阻以色列民走向应许之地的国家, 以及约书亚必须赶出迦南地的民族。
祷告的第一部分提及,无论在天上或地上,神的荣光和辉煌都可被看见。
有关地理上的描述,如提幔、巴兰山、古珊和米甸,所谈及的全都是以色列的敌人。例如,提幔是以东的一个大城,它代表以土买全地;古珊大概就是古实。
三 8 ~ 11 神的能力在这些句子中一再强调,这里尤其指出神的能力显现在江河、洋海和山岭间。
第 11 节指在基遍发生的一件着名事件, 耶和华在天空上显现伟大的神蹟,帮助约书亚打胜仗(书一○ 12 )。
三 12 ~ 15 我们在这里看见神为以色列攻击大地,在忿怒中践踏他们的敌人。
第 15 节谈及过红海的事蹟(出一四), 当时汹涌的大水跃向两边,神的子民穿越其中如同走干地。哈巴谷好象看见神乘着马践踏红海。
三.他等候敌人受到惩罚(三 16 )
先知听闻巴比伦之入侵者受审判时,他发颤起来,并决定静候这事件的实现。
四.不论发生任何事,他也信靠神, 神是他的力量(三 17 ~ 19 )
这时候,无论先知哈巴谷和他的同胞要因巴比伦入侵而忍受任何试炼──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 .. 田地不出粮食 .. 棚内也没有牛──他也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他的神喜乐。巴斯德惊叹地说:
按字面解释,这里应译作“我因在耶和华里面的喜乐而跳跃;我因在神里面的喜悦而打转。”这是因信心而生的欢乐!景况坎坷至极时竟能欢乐透顶!赢得好漂亮!愿我们也是这样!
评注
1 ( 简介) 费恩伯( C h a r l e s L e e Feinberg ) ,
Habakkuk, Zephaniah, Haggai and Malachi ,页 12 。
2 (简介)多半人都把 Habakkuk 这个名字的首个音节读作重音,但在英语中,却惯以第二个音节作重音。而在希伯来文,重音放在最後一个音节( Ha-ba-KOOK )。
3 ( 简介) 费恩伯( F e i n b e r g ) , Habakkuk ,页 11 。
4 (一 5 ~ 11 )同上,页 17 。
5 (一 12 ~ 17 )埃文斯( J.
E. Evans ),出处不详。
6 (二 3 )蒲乐克( A.
J. Pollock ),出处不详。
7 (二 5 )凯尔( C.
F. Keil ) ,
Habakkuk, Biblical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Vol. 25 ,页 74,75 。
8 (三)这章叫人锺爱的经文被犹太人谱上音乐,在他们的崇拜中使用。
9 ( 三 3 ~ 7 ) 史廓治( S c r o g g i e ) , Living Stone Publishers Ltd. Habakkuk, Know Your Bible, Vol. 1, The Old
Testament ,页 196 。
1 0 (三 1
7 ~ 1
9 )巴斯德( J
. S i d l ow Baxter ) ,
Explore the Book ,页 212 。
哈巴谷书 3:1
1~19 祷 告: 本
章 记 述 了 哈 巴 谷 领 受 神 在 第 2 章 中 的 答 复 之 后 所 做 的 反 应。 先 知
置 身 于 世 界 的 罪 恶 和 神 的 审 判 之 中, 学 会 以 信 靠 神 而 活, 并 坚 信 在 神 的 作 为 中 必 有 智 慧。
3:2
在 这 些 年 间 复 兴 你 的
作 为: 哈
巴 谷 知 道 神 的 子 民 犯 罪 并 将 面 临 审 判。 在 这 种 情 况 下, 他 呼 求 神 应 允 两 件 事:
1. 求 神 与 选 民 们 同 在,
重 新 彰 显 他 的 大 能。 他 深 知, 只 有 神 用 恩 典 和 圣 灵 来 浇 灌 他 的 百 姓, 他 们 才 能 存 活, 并 且 得 着 真
正 的 属 灵 生 命。
2. 求 神 在 选 民 们 经 历 患
难 之 时, 不 要 忘 记 怜 悯 他 们。 没 有 神 的 怜 悯, 选 民 们 便 无 法 站 立。 今 天, 教 会 的 根 基 也 开 始 动 摇,
问 题 处 处 可 见; 因 此 我 们 也 应 该 恳 求 神 再 次 向 我 们 彰 显 他 自 己, 他 的 怜 悯 和 大 能, 使 他 的 子 民 得
到 生 命 和 更 新。
3:3
3~16 神 从 提 幔
而 来: 在
这 几 节 经 文 中, 哈 巴 谷 提 到 了 神 救 他 的 子 民 出 埃 及 的 时 代 ( 参 出 14 章 ) 。 这 位 曾 在 过 去 拯 救 他 子 民 的 神 还 将 满 有 荣 耀 地 再
来。 所 有 等 候 神 再 来 的 人 将 得 着 生 命, 并 亲 眼 得 见 神 在 列 国 万 民 中 得 胜。
3:18
18~19 我 要 因 耶
和 华 欢 欣: 哈
巴 谷 的 话 证 明, 他 事 奉 神 并 不 是 因 为 神 给 了 他 好 处, 而 是 因 为 他 是 神; 所 以, 即 使 在 神 审 判 犹 大
的 日 子 里 (16 节 ) , 哈 巴 谷 仍 因 神
而 欢 欣。神 是 他 的 救 主, 是 他 永 不 枯 竭 的 力 量 之 源。 他 确 信, 巴 比 伦 大 军 入 侵 之 后, 必 有 公 义 的 余
民 得 以 存 留。 他 以 信 心 宣 告, 那 些 因 信 靠 神 而 活 的 人 必 能 最 终 得 胜 ( 比
哈巴谷书 注释
三 1-19 祈求与赞美的诗篇
最后一章是一篇结束的祷告,以诗的形式写出,诗人称颂神的位格( 2 、 3 下、 4 节)及祂的作为( 3 上、 5-15 节)。他记念神在出埃及时所行的大事,在西乃山上颁发诫命,以及进迦南的征伐。在强大的敌军面前,神那可畏的大能令诗人在敬畏中战兢;但他认识全能者的爱,知道必蒙眷顾,因此他的恐惧可以化成平静的喜乐。
三 1-2 求神再度显现
诗歌的开始和结束的专有附注,可在圣经的诗篇中找到,其它祈求或哀诉的诗篇也称为「祷告」诗(例如诗十七 1 ,八十六 1 )。此处说:「调用流离歌」,流离歌一词颇费解(参诗七 1 ),显然是音乐上的术语。此诗是用丝弦乐器配乐( 19 节;参诗四 1 ,六 1 ),在某专业乐师领导下奏出,「伶长」一词在另外 55 篇诗中也曾出现。此外,还有另一音乐附注──「细拉」──分布全诗( 3 、 9 、 13 节)。
认识神在以色列历史中的作为,促使先知产生两方面的响应;神是托着万有,眷顾一切受造之物的大能主宰;亲身经历这全能者的临在,先知不禁充满敬畏。基于对神过往作为的认识,他请求神再一次在现今的以色列中施展作为。另一方面,哈巴谷求神在他的年日里发怒降灾时,也以怜悯为念(参出三十四 6 ;路一 54 )。
义怒与怜悯是神多元化性情之两面,虽然人顽固地不理会祂,或故意地叛逆祂,神仍不计较人对祂的态度,祂那坚忍的爱仍把祂带回祂的子民中(参何十一 8-11 )。这并不是普世得救的妄想,以为神最终赦免所有人的过错,与所有人修好。这是在神面前的一个祷告,罪人悔改归回造物主时,神将赦免他,与他和好。这个求恩的祷告在旧约中并非独有,它是建基于以色列民与神所立的圣约(申三十 1-10 )。圣约中已预料有罪的以色列有一天需要神的赦免,故此哈巴谷书这一句不仅概括了此书的信息,也包涵了福音的信息。
三 3-15 神在历史中的作为
此处描写神的显现与同在,有异乎寻常的自然界现象发生(参出三 1-5 ;王上十九 11-12 )。
三 3-7
在描写神的显现时,作者所用的字汇表明他是追忆昔日神在西乃山上的出现。他用「圣者」一词来称呼神,这诗在别的经文中都是与出埃及的传统有关(利十一 44-45 )。祂从「提幔」和「巴兰山」出来,这两地在约但河东面的以东地区,都与神在西乃山的显现有分不开的关系。祂来临时带着辉煌的荣光,射出双重「光线」(或作「角」,代表「能力」的意思);此处使用的希伯来字可能故意语带相关。「瘟疫」与「热症」与祂同临,此二词也与出埃及和西乃有关(出五 3 ,九 3 、 15 );二者的出现叫人回想古代近东的官员出巡时的护驾(参撒上十七 7 ;撒下十五 1 )。上述这些可畏的现象都在神的管理下,是服于祂的,藉此显明祂大而可畏的权能。
大自然的震动也是神权能的表现,正如昔日在西乃山一样(出十九 16-19 )。散布远处的万民都感受到神的来临,亘古的山岭也不例外。在神的来临相形之下,这些山岭的「永在」和「恒久」都成为幻觉,因为只有祂才是真正永久长存的。在先知笔下,神的来临超越了以色列人在西乃的经历,伸延到末日神再来的时刻,其意义不再局限于一国,乃遍及整个宇宙(参诗九十七 4-5 ;珥三 16 ;启十六 18 )。
此段的结束提及两个南方的游牧部落,在神来临的能力下,他们都恐惧、战兢。
三 8-15
这一段用了类似上述的典故,在此神被描写为一位大能神圣的战士,对抗那欺压其选民的人(参出十五 1-18 )。祂面向「江河」、「洋海」( 8 节),正如昔日分开红海和约但河一样(出十三 17 至十四 31 ;书三 13-17 ),又如创世时的作为(伯二十六 12-13 ;诗二十九)。这意象不单回顾过去,也展望将来,神的权能继续管辖整个创造(参赛十一 15 ;太十四 22-23 ;启二十一 1 )。
神所配带的武器包括「弓」与箭( 9 节),描述后者的形容词有点模糊;可能是引用迦南典籍中提及的 7 箭齐发,在此却是指耶和华审判时所用的武器(参 11 节;申三十二 23 ;诗七 13 )。
大能战士的来临也影响到自然界;水要分开大地( 9 节;参诗七十四 15 ),正如昔日红海自行分开一样(出十四 16 、 21 )。伟大的山岭,甚至日、月,都受影响,它们都要改变惯常的轨道,或移动,或停住(参书十 12-14 ;王下二十 9-11 )。
神临在所带来的冲击因人而异,在乎人与祂的关系而定。祂若为你而来,你就可与祂共享其荣美;人若与祂或祂的子民对抗,那么祂遍行大地的时候,人就要经历祂的「愤恨」( 12 节)。这等人前来满以为稳操胜券,谁料却一败涂地。那些行在神旨意中的人便认识这位战士正是满有恩典的救赎主。这知识就是哈巴谷追问寻索(一 12-17 )的真正答案。
第 15 节重拾开首的意象( 8 节),神「践踏红海」,正如往日出埃及时一样(参出十四 21-29 )。
三 16-19 在颤抖中信靠
在此发言的是先知本人,他为自己的经历和所得的异象作出响应。在神回答祂的亮光中,哈巴谷有力地表达他在主里的信心。
哈巴谷在认识到这位创世主和战士的权能时,感到极大的恐惧,他身体上的反应正好反映这点( 16 节)。然而他没有停留在这畏缩的境界里,却平静而肯定地等候,深知神还要像以前一样(二 1 )再与他相遇,其时祂便会实现祂的应许,把审判降予以色列的仇敌,那久待了的日子和时刻(二 3 )必要临到。
在最后几节中,作者认识到他可以完完全全信靠神,神必永远坚守祂所立的约。以色列本靠务农为生,但诗人现在知道一切物产都源于耶和华;无论祂供养与否,祂仍是神。哈巴谷倚靠的不是暂时眼见的福分,他的确据建基在他与立约的神那不可动摇的关系上(参书一 5 ;罗八 38-39 )。在这一切质疑与对话之中,作者仍可称神为他的神。二章 4 节所说的「信」在此有很现实的解释。
哈巴谷书第三章
Ⅶ 哈巴谷的诗篇(三 1 ~ 19 )
在这卷书的正典形式中,哈巴谷献上了一个祷告,以回应神所给他的答覆。他为了神的身分( 2 、 3 、 4 节)和神在创造中的作为( 3a 、 5 ~ 15 节)而归荣耀给祂。哈巴谷在经历耶和华同在的回应中显露的信心和倚靠( 16 ~ 19 节),是整本圣经中最令人感动的经文之一。
A 音乐附注(三 1 、 19b )
这章经文是以术语的解释为开始和结束的,这些术语和诗篇中礼仪文学的集成有密切的相同点;这也说明这章经文确实可能曾脱离本书其余部分而单独流传(见 49 页 )。这章圣经被称为 祷告 ,这个字是哀歌诗篇或祈求诗篇的标题(诗十七 1 ,八十六 1 ,九十 1 ,一○二 1 ,一四二 1 ;参∶诗七十二 20 )。哈巴谷被认为是这首诗的作者,或者至少这首诗的保存有点关系(见一 1 )。这里也说这首诗是用 流离歌 ( NIV 直接将原文音译作 on
shigionoth , JB 作“挽歌”;吕译“激昂奔放的调子”);这术语较少见(诗七 1 ),只用于完全倚靠神的信实的经文中。这歌要用 诗弦的乐器 (诗四 1 ,六 1 ,五十四 1 ,五十五 1 ,六十七 1 ,七十六 1 ),很可能是以竖琴(参∶撒上十六 16 ~ 23 )伴奏,并且是由伶长指挥,这人出现在其他诗篇标题中共五十五次之多。
另一个注解 细拉 ( sela{h )是诗篇文学特有的,在本章中出现三次( 3 、 9 、 13 节)。它可能是个音乐上或礼仪上的标志,但它的意义却无从知悉。
B 祈求(三 2 )
诗人根据耶和华过去作为的“报导”( RSV ,参思高;和合本作 名声 ),用两个方法来回应。 我在敬畏中站立 ( NIV ;和合本作 我就惧怕 ),这是他个人对神创造和维持万有的能力和主权的回应(参∶创二十二 12 ;诗十五 4 ;箴一 7 ;赛五十 10 );对于神,他只能信靠、顺服。有人将两个希伯来文字母对调,结果变成诗人“看见了”神的作为(参∶吕译、思高、 NEB 、 BHS );但如此改变的抄本支持非常微弱。除了敬畏之外,作者也盼望这位过去曾经显祂大能作为的神(参一 12 ),现在, 在这些年间 仍然如此做,实现祂在一至二章中的应许。神过去的作为要 复兴 ( NIV 和 RSV 皆作“更新”),好叫神和祂的工作能再次 显明出来 ( NIV 作 被人认识 ,参二 14 ) 80 。耶和华在历史中的“工作”( RSV ),将在第 3 ~ 15 节用能力和审判的词句来描述。
勃然大 怒 和审判并非神全部的本质,它们只不过包含了神本体启示的一部分,反映出祂怎样对待那些破坏祂约的人;先知在这节经文的上下文提及的奸恶国家(见一 2 ~ 4 ),自然无法免去神的忿怒和审判。祂也是一位对那些顺服祂律法之人发 怜悯 的神(参∶出三十四 6 ;申四 31 ,三十 3 )。刑罚落在那些敌挡神和祂律法之人头上,无论是祂自己的百姓(参一 2 ~ 4 )或他们的仇敌(参二 2 ~ 20 );但在这些刑罚中,哈巴谷仍呼求神 以 祂属性中怜悯的一面 为念 ,并显出怜悯来。“怀念”(思高)这个字在别处是用在神对那些承认祂之人施予立约的恩典(参∶创八 1 ,九 15 ;尼一 8 ;伯十四 13 ;路一 54 、 72 )。神的爱是那么坚强,甚至当祂极度受人轻忽、背弃、拒绝时,祂仍不顾对方的作为,反倒以怜爱来对待他,如丈夫对妻子、母亲待孩子一样(参∶赛一 2 、 18 ~ 20 ;何十一 8 ~ 11 )。人的错误是真实的,但神的爱怜和渴望赦免的心也同样是真实的,只要和好的“条件”──一颗更新、渴望承认神的心──一出现,祂的怜悯将如洪水漫溢,不可遏抑。这首诗最后的部分( 16 ~ 19 节)将会描写这怜悯。如此看来,第 2 节可说是本书信息的浓缩,也是今日所有人需要向这位永远公义,但也永远怜悯之神发出的祷告。
80 七十士译本显然是读作“将要在两个活物中间( sh#nayim h]ayyi^m )被认识”,而非“它(指神的作为)将要在这些年间复兴( sha{ni^m
h]ayye^hu^ ),将要在这些年间使它被人认识”;这读法产生了一个传统,即动物围绕着伯利恒的马槽。这一改变源于母音的修正,以及省略了两个的重复字母;但希伯来经文是全然可以接受的,并不需要如此修正。
C 神的权能显在历史中(三 3 ~ 15 )
在这首诗歌中,作者用了两组不同的词汇表达神的大能,而这两组词汇都是描写祂属性的彰显。祂的来临是以神显现的语句来描述,用超自然的现象描绘神的接近与莅临( 3 ~ 7 节;参∶出三 1 ~ 5 ,十九 16 ~ 19 ,二十四 15 ~ 17 ;王上十九 11 ~ 12 )。祂也被描写成一位神圣的战士,为自己的名和自己国度的缘故,与大自然和祂子民的仇敌争战( 8 ~ 15 节;参∶出十五 1 ~ 18 ;诗二十四 7 ~ 10 ,六十八;赛三十四 1 ~ 15 ,五十一 9 ~ 10 )。这首诗歌藉着所用的字汇和历史的引喻,将两个主题混合在一起。
i. 神的来临(三 3 ~ 7 )
从诗人身处以色列历史中期的位置( 2 节),回顾神在出埃及时期大能的作为,并沉思未来。
3 ~ 4. 头一个用来描写神来临的词句,令人回忆起神在西乃山的显现。 神 这个字用的是古老的诗歌形式 ~elo^ah (参∶申三十二 15 、 17 ;特别是约伯记,用这个字超过四十次以上);祂被形容为 圣者 (参一 12 ),这词在别处是与神在出埃及时期的大能连在一起用的(参∶利十一 44 ~ 45 )。祂从 提幔 而来;从 巴兰山 临到;提幔位在以东或西珥(参∶耶四十九 7 、 20 ;俄 9 ),巴兰山也是在以东境内(参∶创二十一 21 ;民十 12 ;十二 16 )。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征服迦南时期,以东/西珥这个地区,尤其是巴兰,和耶和华前来帮助以色列有很密切的关系(参∶申三十三 2 ;士五 4 ~ 5 )。
这里详细地描述神本体的外在彰显,那些看见祂的来临之人,必已察觉出这些表现。祂荣耀的光被形容为“光辉”(思高、 NEB ;和合本、吕译皆作 辉煌 ; AV 、 RSV 、 NIV 则作“荣耀”;参∶伯三十七 22 ,四十 10 ;诗一○四 1 ~ 2 ),以成对的 光线 81 (参∶出三十四 29 ~ 30 、 35 )射出(参∶箴四 18 ;赛六十 3 )。光线这字也用来指“角”( AV ;参∶撒上十六 13 ;王上二十二 11 );这些角本身就是力量与 能力 的象征(参∶撒上二 10 ;哀二 3 、 17 ),从这几节经文中亦可看出。此处是刻意使用这个双关语句,将神来临的光辉与祂极大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后者有待更详细地描述。这光辉以及它引起的 颂赞 充满了整个宇宙( 诸天 与 大地 ;参∶创一 1 ;诗一○四 2 ~ 5 )。
5. 神的莅临伴有 瘟疫 与 热症 。两者皆和出埃及事件(参∶出九 3 、 15 ;诗七十八 48 、 50 )及神在西乃山与以色列人相会(参∶出五 3 ;民十四 12 )有关。在古代近东地区,重要人物总有助手随行(参∶撒上十七 7 ;撒下十五 1 )。所以耶和华在此也有两个人格化的助手,它们皆顺服祂的管治(参∶诗九十一 6 ),证明祂的能力。两者也都是迦南人的神明,在此隐喻着与异教崇拜的抗衡,因为这些都不是自存的神明,乃是在耶和华的命令之下彰显的自然作为〔参∶创一 16 ,亦对发光体的神明作了“化除神话”( demythologizing )的处理人〕。
6. 耶和华在西乃山与祂的百姓相会时,自然界怎样震动(出十九 16 ~ 19 ),祂现今的来临也照样 使地震动 82 (和合本小字),“使万国惊跳”(吕译;和合本作 赶散万民 ;参∶伯三十七 1 )。这些事远较出埃及和漂流旷野时期的特殊事件广泛,因为受到影响的 山 和 岭 是 永久的 、 长存的 (参∶创四十九 26 ;申三十三 15 )。它们象征亘古不变,但要被神搅动,因为只有神是真正不变的。祂的 作为 ( NIV 作 ways ,“道路”或“法则”)“永远一样”(吕译;和合本作“与古时一样”; RSV 、 NEB 、 JB 皆作“长存的”;参∶诗九十 2 )。这节经文引进了耶和华宇宙性、末世性的来临(参∶诗九十七 4 ~ 5 ;赛二十九 6 ;珥三 16 ;鸿一 5 ;亚十四 4 ;启十六 18 )。它从神带领祂的百姓出埃及的事件中,对神产生的一种独特经历出发,至宣告神的属性是永远不变的,而将来也一样。
7. 这一段落结尾时,神的显现与开头时一样,都是往南看去(见 3 节),这两个民族必然是首先察觉神从那方向来的。他们就是 古珊 和 米甸 ,这些贝都英游牧民族( badouin
nomads )的特征是 帐棚 。古珊在这节经文外从未被提及,但它可能是米甸人的另一个名字,或是其中一个族群,是西乃山和南地( Negev )区域的游牧民族(参∶创三十七 28 、 36 ;出二 15 ,三 1 ;民二十二 4 、 7 )。我们若将这节经文开头几个字的意义解作“因着(参∶撒下十九 22 )不义”,就是指先知所观察之民族所做的坏事,那这些民族“悲痛”( NIV ;和合本作 战兢 )的原因就是不公义。这个解释是将 ~a{ven 解作“不义”,而不是 遭难 (见一 3 ,和合本在那节经文中就是将这个字译作“罪孽”);这解释有确实的根据,但似乎不适合上下文,所以诸英文译本皆未表现出此一解法(中文译本亦然)。因为在神的显现中并未提到罪,而这些民族在本书中似乎也没有出现,更不要说受到定罪。许多学者将希伯来文头两个字的母音修改,表达出“恐惧”的意思(参 BHS 、 RSV 、 NIV 、现中、思高) 83 ;这较符合上下文,也当然就是他们悲痛的原因了。
81 希伯来文的文法形式指明是成双的。
82 “塌陷”这个字只用过这么一次,而“崩裂”这个字则曾以“打碎”的形式出现过(伯十六 12 ;耶二十三 29 )。
83 将 tah]at ~a{ven (“因着不义”)变成 te{h]a{te~na^ 或 t#h]itteyna^ (“在恐慌中”);参亚喀得文 ha~attu ,“惊慌、恐慌”( Oppenheim , Assyrian
Dictionary , 6, p. 1 )及 hattu ,“惊慌、惧怕”(同上, 150 页)。
ii. 神的争战(三 8 ~ 15 )
这是一个新段落,因为这以第二人称的“”直接向耶和华说话,而不再是单以耶和华为叙述的主词。整个意象也改变了,因为这里将神描写成一个神圣的战士。祂的行动使人惧怕,正如前几节经文中祂的本体所产生的影响一样( 3 ~ 7 节)。这里和前一段经文都提及出埃及、西乃,和征服迦南时期的事件,因此这两段经文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8. 这里是以耶和华为说话的对象,祂首先是以 怒气 和 愤恨 来面对 洋海 和 江河 。在迦南人的神话中,巴力遭逢人格化的神明 Yam (海洋),又称为审判之河 84 。以色列人借用了这个主题,但去除了任何将自然现象神化的因素。这里描写耶和华与海洋争战,是发生在创造时期或其他非特定时期的(参∶伯二十六 12 ~ 13 ;诗二十九,八十九 9 ~ 10 )。同一个主题也被借用,来描述神在出埃及和征服迦南时期拯救的大能作为,如神的大能将红海和约但河分开(参∶出十三 17 ~十四 31 ;书三 13 ~ 17 ,四 21 ~ 24 ;赛十 26 ,四十三 16 ,五十 2 )。 马 和 车 也与红海事件连在一起(参∶出十四 5 ~ 28 ;申十一 4 ;书二十四 6 ),只是在哈巴谷书中,这两者被列为神军队的一部分(参∶王下二 11 ~ 12 ;耶四 13 ;亚六 1 ~ 7 ;启九 7 ~ 9 ,十九 11 ~ 21 ),而不是祂仇敌的军队。它们为神的百姓带来的乃是救恩,不是屠杀(见 13 、 18 节)。
神对诸水的控制也是个末世的命题,显明祂继续管理祂所造之物的大能(参∶赛十一 15 ;鸿一 4 ;太十四 22 ~ 33 ;启二十一 1 )。
9a . 除第 8 节的车马之外,在此提及更多属神的军械。祂已经备妥了祂的 弓 (可能是暗示洪水,创九 13 ~ 16 )和 箭 (字面意思是“杖”,见 14 节,和合本作“众支派”),并将箭从“箭袋”(吕译、 RSV )中取出。用来修饰这些箭的形容词意义含糊,同一个希伯来文字根含有“起誓”(参和合本、 AV )和数目“七”之意,而两种读法都有根据。七箭连发在以色列人的战争中很常见到 85 ,虽然在我们所讨论的这个时期尚未发现这种证据。在巴力神话中,神明的箭发光(有处经文也作数字七 86 ),所以这里也有可能是回应迦南人的诗歌。耶和华在刑罚和审判中使用箭,是诗歌中常见的(参 11 节;申三十二 23 ;诗七 13 ,十八 14 )。将“七”这个字略加修正,就产生了将武器“奉献”的观念,这也是以色列人熟知的(参∶申三十二 40 ~ 42 ),且似乎更适合这里的上下文。这奉献在此是以口头上的“话语”完成的( AV )。
9b ~ 11. 这里用写实的手法,详细地叙述这位神圣的战士临在时,所带给自然界的深远影响。 大地 的表面起了变化,它像创造时期(参∶诗七十四 14 )和洪水时代(创七 11 )一样,被 江河 所“裂开”(吕译;和合本作 分开 );正如江河本身在红海事件中被神分开一样(出十四 16 、 21 ;尼九 11 ;诗七十八 13 ;赛六十三 12 )。 山岭…… “翻腾”(吕译、 RSV 、 NIV ;和合本作 战惧 ),就像人在惊慌或痛苦时一样(参∶申二 25 ;赛二十六 18 )。这幅图画也与过红海事件连在一起,那时 大水 和 深渊 战抖(诗七十七 16 ),“横流而过”(吕译、 NEB 、 NIV ;和合本作 过去 ;参∶诗七十七 17 ),就与此处描写的一样,发出裂岸涛声,“波涛汹涌”(现中、和合本作汹涌翻腾;“波涛”希伯来文作“手”,参 AV 、吕译、和合本小字)。
天空的星体也受到神大能的影响。 日月 都停住,不继续依循它们素常的轨道运行,就像约书亚征服迦南期间,它们也曾因神的命令而停住一样(书十 12 ~ 14 ;参∶王下二十 9 ~ 11 ;赛三十八 8 )。在这里,它们是停在它们的“居所”(思高、 AV 、 RSV ;和合本作 本宫 ),这词通常用来指神居住的所在──圣殿(王上八 13 ;赛六十三 15 )。这正与约书亚的事件相反,那时是太阳光延续照射(参 NEB 和 NIV ,将那件事解释为延长明亮时间)。然而黑暗而非光亮,才是神大能同在(申四 11 ;撒下二十二 12 )和审判(珥二 31 ;参∶出十 21 ~ 22 ;结三十二 8 )的记号。在这位大能战士的面前,仅剩的光源是神的 箭 和 枪 (矛),这是神显现(参∶出十九 16 )和审判时(参∶申三十二 41 ~ 42 )发出的亮光。
12. 不仅是自然界,连 列国 也要感受到这位神圣战士的临在。在出埃及和征服迦南时期,神的大能怎样为这些外邦人认识(参∶申四 38 ,七 1 ;诗九 5 ),他们仍要照样地感受到(参∶诗九 15 ~ 20 ;赛十 7 )。他们当中也包括压迫者巴比伦(二 4 ~ 20 ;参∶赛十三 4 ,十四 3 ~ 6 )。为了达此目的,神将要“跨过”(现中、 JB ;和合本作 通行 ) 大地 。别处曾用这动词描写军队的行进(参∶撒下五 24 ,二十二 37 ),所以它乃是继续战争的意象(见 8 ~ 9 、 11 节)。祂将要“在盛怒中”(吕译;和合本作 发愤恨 ,见 8 节)行走;“踹踏”(吕译;和合本作 责打 )他们,如同踹榖之人踹榖一样(代上二十一 20 ;参∶赛二十五 10 ;摩一 3 ;弥四 13 )。
13. 与神对巴比伦(她曾威胁要倾覆神的百姓)的忿怒相对,在此有一个盼望的应许,就是神将要 拯救 祂自己立约的 百姓 。 百姓 这词是特指那与耶和华有特别的、非外邦人所能享有的关系的人(参∶出三 7 ;申七 6 ;何一 9 ,二 1 )。他们也被称为祂的 受膏者 (弥赛亚);这词通常用来指个人,这里可以说是指君王,习惯上他是要受膏立的(参∶撒上十 1 ,十六 12 ~ 13 ,二十四 6 、 10 ;撒下十二 7 )。他是百姓的代表(参∶赛七 8 ~ 9 ),所以他的受膏与分别为圣,也可以代表百姓的成圣。
这节经文的前半是一把钥匙,可以让我们了解这章和本书其余部分的关系。神并非忽略罪孽(一 2 ~ 4 ),也不是容许人欺压祂的百姓而不受刑罚(一 12 ~ 17 ),乃是纪念祂的约,为他们的缘故而采取行动。整首诗和神显现的目的正是要陈明,神的审判会伴随着祂不断的恩眷。在此我们看到神怎样回应哈巴谷的抱怨(一 12 ~ 17 )──祂的百姓将要得救。
这里用 打破……的头 的意象,来摘述征服巴比伦── 恶人 ──的军事行动。这行动在别的地方惯用于描述军事挫败(诗六十八 21 ,一一○ 5 ;参∶民二十四 17 ) 87 ,故再次显明神是战士。这“头”也可以喻指领袖,巴比伦人的王将要被击打,彻底地受挫败(参∶撒下二十二 39 ;伯二十六 12 ;诗十八 38 ,八十九 10 )。在挫败时受击打的头,和得胜时受膏的头,成了强烈的对比。神的仇敌不仅要被打败,还要彻底地被“暴露”(吕译;和合本作 露出 ,三 9 ;见二 16 类似的行动),从头到脚都无所遮盖,作为她羞辱的记号(参∶赛四十七 3 ;哀四 21 ;结十六 37 )。
14. 以色列将要因仇敌被毁灭而惊奇,因为恶人( 13 节)的 战士 ( RSV 、 JB 、 NIV ; NEB 作“领袖”;现中作“将领”)本 来如旋风 (参一 9 、 11 ),要击败神的百姓,“驱散”(现中;和合本作 分散 )他们像糠一样(参∶赛二十四 1 ,四十一 16 ;耶十三 24 ,十八 17 ;番三 10 )。仇敌期望自己能得胜,可以像贪婪的野兽一样,从她那倒霉的被害者那儿掠夺、 吞吃 战利品(参一 8 、 13 ,二 5 )。在神的大能之下,得胜者/被害者的角色遽尔逆转。巴比伦的 头, 或者是她的“领袖”( JB ,见 13 节),不单未能得胜,反倒要被 刺透 ,受挫败,而且是被她自己的 戈矛 (字面意义是“杖”, 9 节;参 11 节,用了另一个字;吕译也作“矛”;和合本则作“枪”),这可能是指巴比伦在毫无战争之下被古列王所败 88 。 贫民 ──那些忍受压迫和艰难(参∶诗十 2 、 9 ;赛十四 32 ,五十四 11 ;番三 12 ),与恶人直接对立( 13 节)的人──将要因神大能的得胜而获益。
15. 这一段是以它在第 8 节开始时的主题结束,神的 马 践踏 海 ,暗喻过红海事件(参∶出十四 21 ~ 29 ;见 8 节的注释)。
84 见 M. D. Coogan, Stories from Ancient
Canaan ( Westminster Press, 1978 ) , pp. 75 ~ 115.
85 见 G. Vermes, The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h ( Penguin Books, 2 1975 ) , pp. 131, 134.
86 见 J. Day, 'Echoes of Baal's Seven Thunders
and Lightnings in Psalm ⅩⅩⅨ and Habakkuk Ⅲ 9 and the Identity of the Seraphim in Isaiah Ⅵ ', VT 19 ( 1979 ) , pp. 143 ~ 151 ,他将这里的七道光线和诗二十九 3 、 4a 、 4b 、 5 、 7 、 8 、 9 ,神七重的雷鸣之声平行。
87 见 D. W. Baker,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Hebrew and Akkadian Relating to the Head ( University of London , 1976 ) , pp. 53 ~ 67 ,尤其是 pp. 54 ~ 56.
88 见 ANET , pp. 315 ~ 316.
D 敬畏与信心(三 16 ~ 19a )
说话的人再次改变,这次是先知以第一人称来述说自己的经历(参 82 页, 8 ~ 15 节的引言 )。哈巴谷的疑问得了答覆,甚至使他发出了圣经记载中,其中一篇最有力量的信心宣告。
16. 诗人记录了他个人因着神圣战士( 8 ~ 15 节)的大能而生的惧怕、敬畏反应。这些反应是用生理的词汇描述的(参∶鸿二 10 ),包括“腹部”( AV 、 NEB ;吕译作“心肠”;思高作“脏腑”;和合本作 身体 ;参创二十五 23 ;箴十八 8 ;何十二 3 )、 嘴唇 、 骨 ,以及下半身肢体( NIV 作“腿”; NEB 作“脚”;吕译、思高、现中皆作“步伐”;和合本作 在所立之处 )皆受到影响。头一个和最后一个回应是以同一个字 战兢 来表达,这个字的字根在本章中已经出现过两次( 2 、 7 节),不过略有细微差别。
诗人的回应并不止于惧怕。他与神的关系亲密至他能质问神,他也知道自己可以相信祂,信靠祂必有回应的行动。所以他能倚靠神的属性, 等候 祂的行动,反对那些 犯境之民 。这些事将在巴比伦 灾难之日 发生,这日子并非那独一、末世的“耶和华的日子”(见 97 ~ 98 页 ),而是一个要来的审判之日,是特别为他们存留的。这可以由希伯来文没有用定冠词──“一日”,而非“那日”──看出来。这日子就像那些审判以色列和列国之日子一样,只不过是那终必来临的最后之日预见的代表,保证那日子必要来临,陈明那日子的特性──刑罚恶人,却是那些跟随神之人的喜乐。巴比伦的日子终于在主前五三九年来到,败于玛代波斯(见 48 页 )。
17 ~ 19a . 诗人体认到他可以稳妥地信赖神的恩典,不仅是在国家复兴的事上,也在个人的安宁,甚至是存在上。犹大国的经济主要是农耕经济。她的生计大多从农作物的收成而来,如无花果、葡萄、橄榄,和其他田间出产,以及牲畜,如绵羊、山羊、牛群等。有时这些来源甚至都有可能缺乏,诗人看见∶终极而言,他的存在并非倚赖这些,而是倚赖它们的来源──耶和华。祂是那位立约的 神 ,必兑现祂的应许,在祂立约之民遭遇患难的时期,祂也是他们的 救主 (思高、现中; 8 、 13 节;参∶出十五 1 ~ 2 ;撒下二十二 3 ;诗十八 2 、 46 ;弥七 7 )。甚至就在现今,在怀疑与受压之间,作者仍要欢欣(参∶诗三十二 11 ;赛二十五 9 ;珥二 23 )。这并非因着他自己的任何好处,也不是因着欺压他之人有任何弱点。他的欢欣是以神和他,和祂百姓间的关系为基础,并由此而涌出。一切都可被剥夺,但却永远不能使他离开那与他立约的神(参∶书一 5 ;罗八 38 ~ 39 )。这可从他用来描写拯救的神之字眼看出来。哈巴谷虽在剥夺与苦难之间,仍然感觉到可以称神为“我的”神(参∶诗六十三 1 )。这亲密的关系是确定、坚实的,是建立在那稳固的根基上──神的约中诸般的应许∶祂要与祂的百姓有永远的关系(参∶申七 6 、 9 );而不是建立在情感或人反覆无常的兴致上(参∶民二十三 19 ;何十一 9 )。这是二章 4 节所强调之信心的实际注释和范例。
诗人拥有的任何力量或确信,皆归因于耶和华的主权,并且皆从祂而来(参∶诗十八 32 、 39 ;珥二 25 )。神不仅在人面对持续的艰困时注入活力,也赐下生命力,使人可以如 母鹿 般 稳行在高处 (参∶撒下二十二 34 ;诗十八 33 )。这些受造之物无忧无虑地跳跃与雀跃,可以反映出诗人蹦跳的喜乐(参∶伯二十一 11 ~ 12 ;传三 4 ;太十一 17 )。别的经文也提到 在高处 会得帮助(申三十二 13 ),不过用的是不同的动词,其处境则是征服地土,欢喜地承受为业(参∶申三十三 29 )。如果这正是这里的意义,那这一整章就或明或暗地提及出埃及──西乃──征服迦南的历史而将之结合在一起。以哈巴谷意志消沉为开始;怀疑神的公义和公平,结束时却是活泼地信靠神的供应和维持的能力。──《丁道尔圣经注释》
哈巴谷书
哈巴谷书第三章
3:1-19
本章先知的祈祷和赞美,以诗歌的形式写出,2节是全篇祷告文中唯一向神求告的话。3-15节为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从圣山降临拯救祂百姓的情景。背景为历史上往事的追忆,但灵活地应用在神将来的拯救上。16-19节表达信赖神的人的喜乐。
3:1 “流离歌”:诗歌音乐调子,含有“激昂奔放”之意(参诗7篇)。
3:2 “这些年间”亦作“我们的时代”。先知求神在祂施行惩罚的时候,向神的子民存留恩典。
3:3
作者重述以色列人出埃及时,耶和华在西奈山向他们显现的事。神显现是要人知道祂要怎样拯救祂的百姓(13节),怎样审判以色列的敌人(14节)。以下的经节都是在此背景下写的。提幔在以东地。巴兰山在西奈旷野。比较《申命记》33:2。
3:5 “瘟疫”、“热症”:看《利未记》26:25,象征神刑罚人的手段。
3:6 作者用地震的山崩岭塌来描写神显现和祂忿怒发作的威严与可畏(看出19:18;诗18:7)。
3:7 “古珊”、“米甸”都在以东地,代表以色列的邻邦。神施拯救大能,列邦战兢。
3:8-15
用英勇的战士来描写神。8节可指神在埃及施灾难,叫红海和约旦河分开,让以色列人过去(出14章;书3章)。9节“弓全然显露”是说露出弓准备使用。“向众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有的译为“把箭袋装满箭矢”。此处的弓箭或指闪电,如同天上的弓箭手射出的箭。
3:11 “本宫”指天上。本节大概是指约书亚在基遍战胜敌人的事(书10章),表示神为了彻底打败敌人,可以命令日、月停止移动。
3:12 神在忿怒中跨行大地,击打列国。“打粮”:打粮时用木制的钉耙压在谷粒上,喻刑罚的严重。
3:13
神惩罚他国乃为拯救祂的百姓。“受膏者”指以色列,因乃神的选民(参诗28:8),又为“祭司的国度…圣洁的子民”(出19:6)。“恶人家长”:指法老。
3:14-15
这两节当为神领以民出埃及时,在红海消灭埃及追兵的描写。神当日如何消灭仇敌,今天也必如何。“暗中吞吃贫民”是说敌人以驱散百姓为乐,就象要吞吃在躲藏中的贫苦人一样。
3:16
先知听到神昔日大能的作为(3-15节),想到就要临到犹大国身上的灾祸,非常害怕战兢。他明白在神施行祂公义的审判前,人没有选择,只有安静等候灾难的临到。
3:17-18
先知的信心和对神完全的信靠,使他能不问环境如何,都将自己交托在神手中。即使遭受苦难,都有神美好的旨意在,他要因神是祂的救主和保障而喜乐。“使我的脚快如母鹿的蹄”:使他对神的信心象母鹿的蹄那样稳妥,虽快行也不滑跌。
3:19 “伶长”为圣殿中乐班的指挥人。“丝弦的乐器”包括十弦琴和瑟。从本节可以推知,哈巴谷写下的这首祷告,可能用在圣殿中当作信心和信靠的赞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