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雅书第一章
第 1 章
西番雅
番 1:1> 先知西番雅说预言是在──
1:1 西番雅在犹大王约西亚的年代作先知。约西亚跟随神,在他执政期间,在圣殿里发现了神的律法书,他读过之后,就发起了一次重大的宗教复兴运动(参王下 22:1-23:25 )。西番雅向人发出警告,要人离开自己的罪,否则审判就会来临。他的工作加快了这次复兴运动的步伐。尽管这次大复兴使全国回转归向神,但只持续了很短时间,因为偶像没有被根除。约西亚死后十二年,犹大被巴比伦占领,一部分人被掳到巴比伦去。
番 1:2-15> 言必信,行必果,我信神是这样的吗?
1:2-15 犹大人纵然受到神那最权威的明确警告,却仍拒不听从。要么因为怀疑神的先知,所以不相信那信息是出于神的;要么因为对神本身怀疑,因此不信祂会说得出做得到。如果拒绝看圣经和听神的话,我们就会像犹大人一样短视,也必会一样受到惩罚。
番 1:4> 不执行神的命令会有什么后果?我常这样提醒自己吗?
1:4 以色列人到达应许之地时,神曾命令他们要彻底消灭拜偶像的异族。但他们没有执行,反而开始拜迦南的神。迦南人信奉众多的神。巴力是众神之首,象征力量和生育。百姓背弃神而去拜巴力,令神气愤至极。
番 1:4-6> 拜偶像屡禁不绝,这偶像的魔力还真大,要小心……
1:4-6 历史上有很多崇拜偶像的事。偶像不单是一尊尊的木像石像,任何被视为比神更尊贵的东西都是偶像。人们信靠自己、金钱和权力而不信靠神,所以时至今日,崇拜偶像依然十分流行。但是最终人们会知道所有偶像都是虚无的,只有真神必然得胜。所以我们凡事要先求神(参太 6:33 ),并除祂以外不敬拜别的神只。(参出 20:3 )
番 1:5> 犹大人有多个崇拜对象,今日的信徒会不会……
1:5 犹大人渐渐成为多神的民族,他们敬拜耶和华,也敬拜当地的诸神,还把异教崇拜的仪式引进真神敬拜中。但神吩咐他们不可敬拜别神(参出 20:1-5 ),所以他们犯了弥天大罪。他们也拜亚扪人的神摩洛,甚至随俗献儿童为祭,这更是可憎的罪。神早已藉摩西警告以色列人不要拜这个假神(参利 18:21 ; 20:5 )但他们却充耳不闻。神要照警告毁灭他们。
番 1:7> “耶和华的日子”是指末日吗?
1:7 审判之日和大屠杀将在巴比伦攻占犹大时来临。先知看到这些预言终会发生,然而他不知道何时会发生,也不知道发生的次序是怎样的。很多人认为这些预言有双重的应验,一次在预言发出后不久,另一次是在末日的时候。有些学者则相信,这些关于审判的预言全要到末日才应验。
番 1:8-9> “穿外邦衣服”也有罪吗?其实──
1:8-9 穿着外邦人的衣服,显示人们渴求外邦的神和生活方式。领袖应给百姓作好榜样,可是他们竟随从外邦的习俗,显出他们无视神的命令,污辱上主之名。“跳过门槛”是异族的习惯(参撒上 5:5 )。
番 1:12> “如酒在渣滓上澄清的”,先知耶利米也说过这话,在这里……
1:12 神要提灯巡遍全城,惩罚那些该受罚的人。他们没有鉴察自己的心,对神麻木不仁,看到周围的道德沉伦(渣滓上残存的酒)也心安理得,所以神要用巴比伦来审判他们。二十年内,巴比伦人会进入耶路撒冷,把百姓从藏身之处拉出来,或俘掳或杀掉。没有人能逃脱神的审判,也没有人能在神面前隐藏。
番 1:12-14> 神的审判过去有,将来的末日有,现在会不会有……
1:12-14 有些人以为神是纵容溺爱世人的天父,祂到处闲游视察,却没有改变人生命的真正能力;也有很多人不相信神的权能,更不相信祂要来审判世人。但神是圣洁的,祂必要严厉地审判世界,公正地审判所有活在罪中、对祂麻木不仁、对公义漠不关心的人。对神不闻不问的人常以为神对他们的罪爱理不理,但是他们终会惊讶地发现,耶和华的大日临近了。
番 1:14-18> 耶和华的大日临近……且甚快!就是说──
1:14-18 耶和华的大日临近了,巴比伦人不久便会来摧毁耶路撒冷。耶和华的日子对我们来说也近了。神立定将有一个最后的审判,就是全地被毁的一天(参启 20:12-15 )。巴比伦军兵占领犹大,就像西番雅预言的那样确实且可怕的发生了。神最后审判的日子也是确定的,但祂拯救的能力也是确定不移的。要免于审判,我们就要承认自己所犯的罪。既知道罪必带来审判而我们又不能自救,就当全心倚靠神,因为只有祂才能拯救我们。
番 1:18> 金钱是邪恶的,你说不是这样──
1:18 金钱本身并不邪恶,只是它不能救我们。在今生,金钱可以扭曲我们的观念,给我们安全和有能力的感觉。以色列人的财富不能救他们免受巴比伦的侵略,同样在最后审判之时,我们的财富也是毫无价值的。只有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救赎工作存到永远。要是我们信基督,祂便能救我们。不要相信金钱,要信靠基督。──《灵修版圣经注释》
西番雅书第一章
呼吁悔改(一 1 ~ 18 ):
历史告诉我们,约西亚在位时曾实行宗教改革,使南国复兴,但西番雅却在此书中指出犹大的众多罪恶,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先知在改革前发出信息,预备众人投入改革的决心。
.神审判及于微( 2 ~ 13 ):这段经文使人叹服神的全知,无论是公开的异教崇拜者( 4 ~ 5 ),强暴者( 8 ~ 9 )、藐视神的人( 12 ),神都鉴察,且要施罚。“如酒在渣滓上澄清”( 12 )可译作“自满、自信的人”,就是那些得过且过,失去热诚的人。这些人要为他们的恶行付上沉重的代价( 13 )。当人仍未遭遇苦难时,常会忽视神的警告,我们是否必须受尽苦楚才可悔改呢?
.耶和华的日子( 14 ~ 18 ):西番雅不住的提到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日子被形容为“忿怒的”、“急难困苦的”、“荒废凄凉的”、“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吹角呐喊的”、“发怒的”( 15 ~ 18 ),是使人惊惧的日子。一般认为是指神施行审判的日子,罪要受惩治。以色列、犹太的覆亡,可说是初步体验神审判的严厉,直至末后,罪恶要全面被毁灭。神在历史中,一次又一次地展现祂的威严,不能容忍罪恶横行,可是世人并没有因此而悔悟,更不住的背逆神、拒绝神,他们的痛苦已经被命定。
然而耶和华的日子未到之前,人还可有悔改得生的机会;教会今日实际上已成为这时代的先知,让我们同心呼吁,使罪人知罪悔改,免落入神忿怒的刑罚之中。
祈祷 主啊,求因慈爱的本性赦免我的罪,又将福音的使命燃点在教会之中,使我们努力为宣传福音。 ──《新旧约辅读》
西番雅书 西番雅书 第一章 注释
1:1-18 审判要临到全世界 ── 尤其是犹大
1 全书标题
先知的时代,参简介「写作背景」。
2-6 毁灭性的审判
2-3 所有生物都遭殃
「绊脚石」:可能指偶像(参结14:3-4, 7)。
4-6
犹大因效法外邦敬拜偶像,必要遭罚。
4
「所剩下的巴力」:「巴力」为迦南人所崇拜掌生殖的神,参
何西阿书。
虽然约西亚王积极铲除玛拿西王及亚扪王所遗下拜外邦偶像的
陋习,但当时仍有人暗拜巴力。
「基玛林」:迦南人对他们祭司的尊称,於此却指以色列中非
属利未支派的祭司,他们在邱坛与偶像崇拜中供职(参串)。
5
「在房顶上」:中东一带的房子多为平顶,迦南人喜欢在房顶
上观看及敬拜星象。
「敬拜天上万象」:敬拜星宿是亚述和巴比伦宗教的特色。
「玛勒堪」:亦称米勒公、摩洛(参串)。
「指着 ......
起誓」:指着某神明起誓是表示严肃地公开承认他
为神,向他效忠。
7-13 对各阶层的审判
7 「预备祭物 ......
为圣」:此处以主人家与客人共享某种祭牲为
背景(参撒上9:22;
16:5),犹大如神所预备的祭物,敌邦如同
客人,被神邀请赴这筵席;表示神要用外敌来惩罚犹大。
8
「首领和王子」:指国内一切官长及王亲国戚。
「穿外邦衣服」:表示领导阶层沾染外邦习俗。有关神所定下
百姓衣服的条例,参民15:38下;
申22:11。
9
「跳过门槛」:是当时异教徒的迷信行为,他们因怕鬼不敢踏
在门槛上(参撒上5:5)。
「将强暴 ......
房屋的」:指掠夺人家财物以增添主人财富的下
属或仆人。
「主人房屋」:或指假神的庙宇。
10 「鱼门」:位於耶京城北。
「二城」:位於圣殿西北。二者暗示敌人从北面进侵。
「从山间 ......
响声」:有学者认为「山」并非指环绕耶京的山
峦,而是指锡安山北面的高地;敌人已占据这地,逼近京城。
11
那些如迦南人一般以欺诈手法经商的犹太人(迦南的商民),
终要灭亡。
「玛革提施」:意即臼状洼地,可能指城东与城西之间的山谷
。这是耶京商人交易的主要场所。
「搬运银子」:或作「在磅秤上称银子」,指经商。
12-13
安逸无忧、对神的公义作为漠不关心的富人,将被搜出,要受
惩罚。
「在渣滓上澄清的」:见耶48:11注。
14-18 快要来临的可怖审判
14-17 以战争情景描绘审判日子的可怖
14 「乃是 ......
哭号」:或作「听阿!耶和华的日子真苦,勇士正
在呐喊」。
15 「黑暗 ......
乌黑」:象徵神的审判(参串),或神的所在(参
王上8:10, 12注)。
16 「吹角呐喊」:表示战争的临近。
17-18
在这日,罪人孤立无援,终被灭绝。
17
「行走如同瞎眼的」:形容遭神审判时无助的境况(参串)。
「他们的血 ......
灰尘」:表示他们的血如灰尘般毫无价值。
18
「全地」、「这地的一切居民」:回应2-3节全世界要受审判
的说法。
西番雅书第一章
论犹大的审判(一 1-13 )
有些晓谕者,在开始宣讲严肃的主题内容之前,会先说一些取悦听众的讲话,但是西番雅却没有这样做。他立即进行宣讲,传达上帝的话,宣告自然世界将被除灭。当上帝的行动开始时,所有东西,人和兽,鱼和鸟,都将被毁灭。创造世界所带的应许将被废弃,挪亚洪水后所出现的生存希望也荡然无存,所有我们知道的生命,都将被除灭扫净。先知这样的开场白,虽然可能只有少数人认真对待,但是必然引起注意。在西番雅的信息中,即将来临的毁灭范围是这样广泛,他的听众多数必然会辱圢他是宗教狂人。
正像在他之前的以赛亚和阿摩司,先知借用一种普遍的和当时盛行的观念,然后把它愉快的调子转化成厄运的预兆。如果假定先知在圣殿中宣讲这说法是正确的话(特别根据 7-8 节所说的),我们更清楚地觉察到先知的技巧。他对那些忙于庆祝创造的听众宣讲,暗指一切会回到混沌中。他向那些快乐地从事献祭和敬拜活动的 众宣讲,而且斥责这些活动所包藏的腐败和邪恶。他向城市内挤在大街和近郊地方预备过节的 众呼喊 ,并且指出不久绝望的哭叫将从鱼门、第二城域( Second
Quarter ,中文和合本译作二城,译者注)玛革提施的郊野,和圣城的其他地方发出( 10-11 节)。所有喜乐的声音和信号,不管是在自然界,在圣殿中,或者在城市,都是一种与欢乐正好相反的虚空信号,悲惨的景况和来自上帝的审判,是无法抵挡的。
先知的宣讲迄今,只是宣布来临的审判,并没有呼召悔改,也没有改革的程序。但是西番雅的可怕异象的成因是清楚不过:虽然它将打击自然界,就像打击人类社会一样,但是审判归根结柢是由于人们的态度行为引起的。
(一) 宗教信仰的腐败 。虽然当前是在欢乐地庆祝以色列的一个重大节期,但是参加者的本性否定了这个节期最基本的意义。祭司从事可厌恶的巴力崇拜;而在房顶上,在黄昏的朦胧中,可以看见选民从事虚幻的星相敬拜( 4-5 节)。他们嘴里指 耶和华的名起庄严的誓言,但又向外邦神只玛勒堪严肃地起誓( 5 节),以求保险。他们口头上是敬拜上帝,但很明显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每一方面,都在实际地否认他们所敬拜的。
日子久了,令人的触觉迟钝了,理解力也减弱了。对某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一件美妙的事。玛拿西统治数十年,已经造成了伤害,使得国家不再区别真假信仰,不再觉察宗教已经变成虚饰,是一种耻辱和背叛。这个国家表面上没有放弃宗教信仰 ── 如果它放弃的话,可能会好些;在西番雅的时代,以色列古时候的信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出现改革者,但也可能产生一些有异象的人,他们发觉那世代已到了一个无可救药的地步。在西番雅的宣教不久之后,改革立即开始了,但无论改革带来多少即时的好处,它仅仅是推迟先知所清楚看见的结局而已。
(二) 政府已经失败 ( 8 节)。政府官员和王室成员,就是肩负领导重担的人,并没有完成他们的职责。他们自己穿 ‘外邦的衣服’,无疑暗示他们参加在亚述人统治时引到耶路撒冷的仪式。就像现代西方的青年,他们以哈西.克立什拿( Hare
Krishna 印度教香火最盛之神 ── 译者注)作打扮,他们的行径已经异于他们的传统。一旦政府的官员追求异教的信仰,百姓可能也要学样跟从。
(三) 社会里尽是冷漠和不关心 ( 12 节)。先知描述上主辛勤地寻找城市中的黑暗角落,对那些‘如酒在渣滓上澄清’ ── 一般暗指那些懒惰的人(参见耶四十八 11 ),是从酿酒的手艺中引申出来的比喻。葡萄酒被放置在阳光下,以便加深它的颜色和甜味;但如果放置太久,它便膨胀起来,不能饮用。这样,即审判将来临的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的沉默 众,对于异端和恐怖手段没有加以反对,故该受责备;也因为在他们国家日常的生活中,对于发生在他们周围已陷入混乱的事情没有采取行动。
有时候,冷漠和不关心对于国家的道德腐败所负的责任,比那些从事邪恶活动,或者那些失败的领袖的责任更重。乔治.亚当.史密斯爵士( Sir
George Adam Smith )曾极具说服力地说明这种情况:
压倒上帝和人类的伟大事业的,不是魔鬼激烈的进攻,而是那数以千计迟缓的、压挤 的、冰冷的无名 众的冷漠忽视。上帝的事业遭受破坏,永远不会是由于被炸掉,而是因为被搁置起来。
(见氏着十二先知书下册页 54 ,一八九九年版)
西番雅论漠不关心的话,击中了那些 众的良心,他们并非因不信而被定罪的一 ,但是他们也永远不会对信仰热心。他们说:‘耶和华必不降福,也不降祸。’( 12 节下半)他们以为上帝是不会有所作为的,因此觉得很安乐,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尽量不花气力,追随同样的怠惰。他们相信世界不会改变,所以他们不理会它,可以这样,允许它进一步滑进灾难里。西番雅用他的话,敲击 我们的心弦。事情所以会这个样子,部分原因是我们允许它们变成那样。在一个绝望世界里,我们大可以满足地坐在一旁,好像永远沉睡不醒,但同时,我们却不能卸下所有的责任,我们至终必给这种我们所纵容的混乱所拖垮。
忿怒的日子(一 14- 二 3 )
当先知继续阐述‘耶和华的日子’的主题时,他并不那么被它的原因和后果所吸引,却愈来愈注重这个主题的可畏性。那个日子带有启示文学的成分,所以当先知用语言去表达那种他已看到但难以说出的恐怖情景时,一连串没有与动词相连接的名词,从他口中滚滚而出( 15-16 节)阿摩司先知曾对北国以色列参加节日的 众宣告‘耶和华的日子’(摩五 18-20 ),以一种丧礼哀歌的形式来讲那个日子;西番雅的话则采取一种战诗的形式,结结巴巴地发出断音的诗句表达即将来到的混乱,显示它的紧迫。那个日子暂不在可见的将来之内,但亦距离不远,即将很快地临近( 14 节)。
十四至十六节是有力的诗句,描绘一出可怕的露天史剧( son et lumie're pageant ),诗词唤起悲剧的痛苦声调和末日世界的黑暗阴影。勇士流泪,他的能力无用武之地,他的哭喊令凄凉的情景更觉悲哀( 14 节)。烦恼和痛苦,荒芜和毁坏,幽暗和乌黑,这是那日子的光景,而所有的都受一个词 忿怒 ( 15 节)所支配,因为上帝的怒气要降下这些灾祸。藉 六方面形容 那个日子 ( 15-16 节),先知的诗预期上帝的创造受唾弃;创造的日子曾经被上帝夸奖为‘好的’,但在这次冷酷的全副武装的审判日子中,创造的原意都被黑暗所覆盖。
恐怖日子的后果是人类陷入沮丧之中( 17 节)。如同新近才瞎眼的,他们将不知方向,跌跌撞撞的行走在邪恶中放弃了上帝所赐的视力恩赐。受伤者的血不断地流 ,凝结在尘土中,而人类生命这奥妙的恩赐,正是从尘土而来的。死者的肉丢在地上发恶臭,好像流浪的牛留下粪便的气味。对于人类来说,在这样恐怖的时刻,任何传统的人为保 都是无用的。金银( 18 节)在正常的情况下能够用来换取保障,现在却毫无用处。这个世界在被创造时曾得 受保护的应许,如今却已经败坏得太过分了。上帝将使这一切都结束。这就是西番雅异象的中心。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西番雅书
壹.神决意执行审判(一)
一.在全地上执行(一 1 ~ 3 )
先知提笔时提及他们父亲的名字,有时也提及祖父的名字,这是很常见的做法,因为犹太人很看重血脉根源。但古示的儿子西番雅却追溯前四代的祖先,显然是要让我们知道,他是希西家王的後裔。
第一章描述全地的灭亡,并且特别提及耶路撒冷和犹大的灭亡。神使全地荒凉。
二.犹大和耶路撒冷因拜偶像而被审判(一 4 ~ 6 )
犹大的居民因拜偶像而被惩罚,他们拜巴力,拜星宿,拜亚扪人的神玛勒堪。
三.以献祭的象征描述耶和华的日子(一 7 ~ 13 )
1. 宾客──犹大的敌人(一 7 ) 耶和华已经预备祭物,犹大是祭牲,而巴比伦人是宾客。
2. 祭牲──犹大中的恶人(一 8 ~ 13 ) 神将要惩罚犹大,因为他们穿拜偶像的衣服,拜祭偶像,行强暴和诡诈。有哀声从都城的各处如鱼门、二城和山间发出,因为侵略者大肆屠杀,夺取掠物。
四.耶和华的日子极其可怕(一 14 ~ 18 )
这是圣经中一幅最生动的图画,描绘出耶和华的日子。由於人的邪恶,尤其是犹大人的邪恶,所以这神忿怒的日子倾在他们身上。这日是战争、困苦和屠杀的日子。有一首古典的拉丁圣诗按照第 15 和 16 节写成:
一二五○年,瑟喇诺的多马用了第 15 节,写下他有名以审判为题的圣诗 Dies
irae, dies illa ,意思是“这日是忿怒之日”。这日是忿怒的日子,是急难困苦的日子,是荒废凄凉的日子(希伯来文中解作荒废凄凉的字词── sho ′ ah 和 umesho ′ ah ──发音相似,令人更感到毁灭的乏味),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是吹角呐喊、攻击坚固城和高大的城楼的日子。
西番雅书 1:1
西 番 雅: 西
番 雅 在 犹 大 王 约 西 亚 当 政 期 间 ( 主 前 640~609 年 ) 传 讲 预 言。 当 时, 举 国 上 下 都 陷 于 暴 力 和 偶
像 崇 拜 之 中, 对 神 藐 视 侮 慢。 西 番 雅 很 可 能 是 在 约 西 亚 领 导 的 宗 教 改 革 之 前 向 全 国 传 讲 预 言 的。
他 传 达 的 信 息 可 能 直 接 推 动 并 激 励 了 王, 促 使 他 呼 吁 全 民 重 新 顺 服 神 和 神 的 律 法 ( 参 本 书 简 介 ) 。
1:2
2~3 我 必 从 地
上 除 灭 万 类: 西
番 雅 书 开 篇 便 宣 告, 神 即 将 对 全 地 施 行 审 判。由 于 大 部 分 世 人 拒 绝 离 弃 罪 恶 归 向 耶 和 华, 神 已 经
定 了 日 子, 要 把 一 切 作 恶 的, 连 同 世 界 本 身, 尽 都 除 灭。 那 将 是 一 个 危 难、 痛 苦、 艰 难 和 毁 灭 的 日
子 (15 节; 参 “ 大 灾 难 ” 一 文 ) 。
1:4
我 必 伸 手 攻 击 犹 大: 作 为 神 的 选 民, 犹 大 人 在 西 番 雅 时 代 悖 逆 神, 敬 拜 其 它 假 神, 行 暴 虐、 腐 败 和 奸 诈 之 事, 神 的 愤 怒
将 很 快 临 到 他 们 (4~9 节 ) 。
1:5
在 房 顶 上 敬 拜 天 上 万
象 的: 这
类 偶 像 崇 拜 在 当 今 仍 然 盛 行。 有 人 通 过 星 象 和 占 星 术 来 寻 求 慰 借, 或 指 导 他 们 的 生 活 ( 参 申 4:19) 。
1:5 敬 拜 耶 和
华 指 着 他 起 誓: 那
时, 犹 大 国 中 有 不 少 人 既 信 奉 其 它 形 式 的 宗 教, 也 敬 拜 至 高 的 耶 和 华 神。 这 类 搀 杂 的 做 法 既 是 拜
偶 像,也 是 明 目 张 胆 的 大 恶 行。 神 对 那 些 自 称 信 他, 但 同 时 又 拜 偶 像、 行 罪 恶 淫 邪 之 事 的 人 绝 不 宽
容。 凡 是 不 将 自 己 分 别 为 圣 归 于 神 的 人 都 将 受 到 神 的 审 判 ( 参 “ 信 徒 的 属 灵 分 别 ” 一 文 ) 。
1:7
耶 和 华 的 日 子: 这
一 预 言 首 先 指 巴 比 伦 人 在 主 前 605 年 毁 灭 犹 大 一 事;其 次,它 还 指 末
后 神 对 地 上 的 列 国 施 行 的 审 判 ( 比 较 赛 2:12 ; 13:6, 9 ;耶 46:10 ;结 13:5 ;珥 1:15 ; 2:1 ;参
珥 1:15 和 摩 5:18 注 ) 。
这 个 日 子 尚 未 到 来 ( 罗 2:5) , 它 与
耶 稣 基 督 的 最 终 降 临 是 紧 密 相 关 的 ( 太 24:29~33 ;参 提 前 5:2 注 ) 。
1:12
耶 和 华 必 不 降 福, 也
不 降 祸: 犹
大 国 中 有 些 人 对 神 持 一 种 自 然 神 论 的 观 点 ( 也 就 是 说, 神 并 不 积
极 干 预 人 们 日 常 的 生 活 ) ; 他 们 认 为 神 不 会 刑 罚 过 犯 的 选 民。
1. 那 些 持 这 种 态 度 的 人
在 审 判 之 日 必 将 惊 慌 恐 惧, 因 为 神 必 定 会 让 他 们 为 其 不 肯 离 弃 的 罪 付 代 价。
2. 我 们 也 应 该 明 白, 神
离 我 们 不 远, 也 不 会 对 人 类 的 事 袖 手 旁 观; 神 必 会 奖 赏 那 些 寻 求 他 的 人, 审 判 那 些 背 离 他 而 追 随
西番亚书 注释
一 1 标题
耶和华──以色列立约之神(出六 2-6 )──是这预言的终极来源。作者在此用了极普遍的词汇,称之为耶和华的「话」;而宣讲耶和华这信息的人是「西番雅」。他的族谱在先知书中是最长的(参耶三十六 14 ),远溯至犹大国第十四任君王希西家(主前 716 至 687 年;参导论)。作者把这不寻常的详尽家谱放在这里,目的可能是要避免人误会西番雅的父亲是来自埃提阿伯(希伯来文是古实);这国家是书中神谕针对的其中一个对象(二 12 )。依照规定,埃及人与埃提阿伯人的第三代子孙才可加入以色列群体(申二十三 7-8 )。
不过,更可能的解释是作者欲说明自己与其正义的君王先祖的连系。由于在约西亚王之前的君王犯错连连,这点便显得特别重要;而约西亚王与希西家同样是忠于耶和华信仰的(参导论)。
一 2-6 神的审判
在标题之后,作者不再赘言,马上写下耶和华宣告的恐怖信息,是关乎悲惨的审判的,这审判不单包罗整个世界( 2-3 节),更特别针对犹大和她的首都耶路撒冷( 4-6 节)。耶和华不是在遥远的地方操纵此事,而是亲自伸手攻击。
一 2-3
耶和华在此警告说,祂要「从地上除灭」所有先前的创造物,包括:「人和牲畜,与空中的鸟、海里的鱼」。从列出的项目看来,神是要把整个创造除灭。这些项目的表列次序与创造时的原本记载是刚好倒置的(创一 20-28 ),而且这毁灭更甚于洪水火灾(创六至九),因为在此连鱼类也感受到神燃烧的愤怒。整个大自然的创造都因人类的罪而受苦(参罗八 20-21 ),而人类在此更被圈点出来,两次提及,被形容为引动神震怒的「恶人」。他们将要被「剪除」或灭绝( 4 节;参王上九 7 );「剪除」一词原本是指违法者所受的死刑(出三十一 14 ),用在这里与上下文配合,甚为贴切。
作者向读者保证这里严厉的说话是千真万确的,因为「这是耶和华说的」(参一 10 ,二 9 ,三 8 、 20 )。祂不单说话,而且必然要付诸行动,从「我」字在原文 2 至 4 节中出现 6 次便可反映出来。
一 4-6
纵然整个创造都要受苦,但犹大和她的首都耶路撒冷特别被圈点出来。他们是神的约民;是自愿与神立约,向祂誓忠的,他们要负更大的责任。神的子民在万国中为首,在阿摩司书一章 3 节至二章 16 节中亦有相似的说法。耶稣曾把这思想演化成一个普遍的原则;祂说:「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路十二 48 )。神要向以色列「伸手」,不是像以前那样伸手帮助他们(例如申四 34 ),而是要惩罚他们,有点儿像亚伦向埃及伸杖发动十灾一样(出七 19 )。
从「这地方」(若不是指耶路撒冷本身,就是指圣殿,圣殿确是一个特殊的地方/或居所;申十二 5 )被挪去的人,都被列出他们的恶行。有些仍敬拜「巴力」,「巴力」这称号原意是主或主人,这称号不单用于异教神明身上,同时也用于耶和华身上(出现在代上十二 5 的名字「比亚利雅」,名意是「耶和华是巴力」)。神在此谴责的可能是他们敬拜迦南人的生殖神哈特( Hadad )(参士六 25 ;王上十六 31 、 32 ,十八章),或是亚述神明彼勒( Bel )。有些人认为约西亚在主前 621 年发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已完全遏止了异教敬拜,但事实上还有「剩下」的人仍在拜巴力,证明这刚开始的改革运动已经开始奏效,却仍未大功告成(参导论)。「基玛林的名和祭司」(新国际译本作:异教和拜偶像的祭司;王下二十三 5 )也被除去,甚至他们的名字亦被删除。他们敬拜的对象是「天上万象」(参申四 19 ;王下二十一 3-5 ;耶八 8 ),以色列人应该知道天上万象都是耶和华的创造物(创一 14-17 )。
宗教混合( syncretism )又是另一个问题。第 5 节的希伯来文说这些人指着他们的王玛勒堪起誓,可能是指这些人不单敬拜耶和华(以祂的名起誓),而且也同样对待祂在地上的代表人。虽然这种做法在以色列中找不到甚么证据,但是在古代近东其它地方却很流行。另一方面,这节经文亦可能是指玛勒堪(即米勒公,和合本、新修订标准译本、七十士译本以及其它译本都如此翻译),也就是亚扪人的神明(王上十一 5 、 33 )。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综合以上两种解释:这些人虽然表面上敬拜耶和华,以祂为王,但骨子里却是服在异教的米勒公的权势之下。姑勿论如何,这里所描写的是子民含混的敬拜,把真神和无价值的混在一起(出二十 3 ),正如杰里迈亚书指责的一样(耶二 12-13 )。耶和华对犹大人转离真理,跟从虚谎,感到十分惊讶。
一 7 至三 8 那日的审判
灾祸的警告引进了末日的最后审判,这题目成为本书以后经文的主题(参导论)。这日子以双重性质出现,既是痛苦的审判日(一 7 至三 8 ),又是福泽和希望的日子(三 9-20 )。它的影响波及列邦(一 14-18 ,二 4-15 )和犹大(一 8-13 ,二 1-3 ,三 1-7 );涉及迫近的历史事件(二 4-15 )和末期的巨大变动(一 14-18 ,三 8-13 )。这日是「耶和华的日子」,因为只有祂在其中行事,不但以圣洁的能力和正义行事,同时也施行慈爱和恩典。
一 7-13 犹大受审判
一 7
作者嘱咐我们闭口,「在主耶和华面前」(参哈二 20 )「静默无声」。在母亲的怀抱中,人可以感到满足安静(诗一三一 2 ),但是这里的滋味却不一样,这里的静默是指受造物在宇宙的创造主、护佑者、审判者面前的敬畏。正如法庭开审,法官上庭,庭警宣告「众立」时,所要求的尊敬一样。现在耶和华要来临了,「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快到」了(参 14 节;赛十三 6 ;结三十 3 ;珥一 15 ;俄 15 ),众人要肃静。
耶和华为这日子的来临已亲自作了准备,从这节经文的行动和 8 、 9 、 12 、 17 、 18 节的「我」字可见。祂像一位祭司把「祭物」或祭祀的筵席预备好(参耶四十六 10 ),祂也把祂的宾客「分别为圣」,预备作特殊的用途(参利二十一 8 ; 撒下八 11 )。作者在此语带相关,使读者领悟到所邀来的宾客要不是预备好参加祭筵,就是成为祭物。那些与耶和华为敌的人,将要成为祂审判的祭物。
一 8
同一日,就是「耶和华献祭的日子」,第一个审判要临到国家的首领,皇室和随从「外邦」风俗者;「穿外邦衣服的」很可能是指随从外邦宗教风俗者(参王下十 22 )。约西亚的名字没有提出来,或许这段写于约西亚在位早期,他的政权仍由其它官员操纵(王下二十二 1 ),而这里所指的便是这些官员。
一 9
显然另一宗教上的腐败行为是「跳过门坎」(这词在旧约中单用于殿宇;撒上五 4-5 ;结九 3 )。此处的意思最可能是指非利士人的异教风俗,他们认为人不可踏在大衮神庙的门坎上(撒上五 4-5 ),这也是渗入以色列之耶和华信仰的异教习俗之一。另一解释是以此节经文的下半部来解释上半部,依照这解释,此处所谴责的不是宗教上的腐败,而是社会经济上的罪行。首领本应以正直公义的律例来保卫社会,但他们却以强暴(参哈一 2-3 )和诡诈行径充斥王宫。不管我们采纳哪一种解释,作者在这经句里表明耶和华并不以这些罪行为小过,祂看其分量与上述引致洪水时代「还原到创造之前」的罪同等(参一 3 ;创六 11 )。
一 10-11
作者以地理环境来表达耶和华的日子之审判。耶路撒冷三面环山,所以从北面进取比较容易。故此「商民」多以此为天然的贸易路线,军队攻城也同样从此入手。此处所提及的首两处,地点都是可考究的。「鱼门」可能是城北的主要城门(代下三十三 14 ;尼三 3 );「二城」(即第二城)或作新城在圣殿以北,顾名思义,这是新近加建的部分(王下二十二 14 ;尼十一 9 );「山间」是一般的形容词,但亦有可能指城北一处地形;「玛革提施」(和合本的音译,意思是臼砵,参新国际译本附注)是指城内市中心的商业地带,这名字反映这区域坐落在凹陷的地区,可能是特别挖掘成臼砵状的地方(参士十五 19 ;箴二十七 22 )。
有一严重的灾祸临到这些地方的居民,以致他们哀号、悲鸣。「大破裂的响声」在别处也被译作悲哀的呼叫(例如赛十五 5 ;耶四十八 5 ),正好与此处的上下文吻合。部分的灾祸与经济破产有关,此处又见外邦坏影响的另一例证,因为「商民」一词直译是「迦南人」,他们以行商的才能出名,后来以「腓尼基人」的名字着称于世。
一 12
耶和华好像警察突击检查赃物一样,要来一次挑灯「巡查」。祂的目标不是寻找诚信的人(参耶五 1 ),而是要捕捉那些不讨祂喜悦的人,向他们施惩罚。这些人的罪不是公然行恶( 4-11 节),而是不去行善,完全自满自足。先知以酿酒的过程来作比喻,酿酒时较重的杂质若不把它搅动,必沉淀在 底。这些沉淀,就是「渣滓」,可产生凝结作用,把整 酒弄得不能饮用。这等人否认神的作为,他们的冷漠被神定罪,正如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斥责这世代所言:「在这世代中,我们最要痛悔的,不是坏人所犯的恶行,而是好人保持可怕的沉默。」
一 13
神将要显明这些冷漠的富人过往所做的是何等的错误。他们扭曲了以色列历史观最基本的神学根基,就是神主动介入人类历史,带来祝福与审判。将神学扭曲的罪至少与错误的行为同样严重,他们的惩罚是被挪去他们得权势地位的途径(申二十八 30-42 ;摩五 11 ;弥六 13-15 )。
从新约的观点,透过基督来看神的爱,很容易使我们忘记神的性情中还有圣洁和公义的一面。在旧约中,神的恩典源源不绝地赐给那些遵行祂的启示和旨意的人;而在新约中,祂神圣的愤怒也不会向那些背弃启示的人隐藏。假若人在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没有表现出与神旨意相称的行为,尽管有神子民的身分,也不足以抵挡祂的怒气,这情形就像神在西番雅书中对待冷漠的犹大人一样。
一 14 至二 3 耶和华的日子
西番雅在此开始用诗的形式来描写耶和华日子的灾祸。这日子不单影响祂自己的子民,甚至祸延整个世界。若说在这日子里神单单赐福其子民以色列,却审判敌对神和祂子民的人,这说法就未免太天真了(参摩五 18-20 )。以色列忘记了拣选也附带着责任(摩三 2 ),与神和好的关系不是建立在其出身的国籍,而是建立在其服从的态度上。如果选民不尊敬神,他们也要像外邦一样受苦;正义的人,不管他是甚么种族,也一样可以蒙福。这日子的双重意义和普世性,在主耶稣基督第二次降临时将达致巅 。这耶和华日子的终极来临(帖后二 2 )亦将会是普世性和带着双重意义的(太二十四 3-33 ;启十九至二十二)。
一 14-18 普遍的征兆
第 14-16 节 「耶和华的大日」必要来临,「临近而且甚快」,这主题对先知来说是很重要的(参 7 节)。他警告的不是远在将来的日子,而是目前;它也不是能以欢呼心情来迎接的日子。勇士的痛哭和呼号(或是杀人流血的呼号,或是恐惧惊惶的呼号)将会为这局面加添混乱。
作者以一连串的短句来描写这恐怖的日子,这些句子分成 6 部分,对应起初的 6 个创造日。从耶和华的角度来看,这日子是充满「愤怒」的(参结七 19 ;何五 10 ;哈三 8 );至于它对人的冲击,先知则用 5 对同义词来描写。人的情绪是「急难困苦」,加上物质上的损失:「荒废凄凉」;还加上心理上的压力:「黑暗幽冥,密云乌黑」。在阿摩司眼中,这是神审判的征兆(摩五 18-20 ;参赛八 22 ;珥二 2 ),同时也令人联想到创造以前的空虚混沌,渊面黑暗(创一 2 );那时神大能的光还未照射其中。这一切恐怖景象,加上「吹角呐喊」,是神显现的典型描述。神这位全能的创造主、宇宙的审判者,要对抗祂的创造物(参出二十 18 ;申四 11 ),甚至坚固城也不能拦阻祂。
西番雅书第一章
Ⅰ 标题(一 1 )
本书有个非常一般的标记── 耶和华的话 (参∶耶一 2 ;结一 3 ;何一 1 ;珥一 1 ;拿一 1 ;弥一 1 ;该一 1 ;亚一 1 ;玛一 1 ),说明它的来源乃是以色列人的立约之神(参∶出六 2 ~ 6 )。接受这信息的人是 西番雅 ,他的身分更进一步确认于一个比任何先知都长的家谱(参∶耶三十六 14 );他显然是 希西家 的后裔,而希西家则是犹大国的第十四位国王(主前 716 ~ 686 年;参∶王下十八 1 ~二十 21 ;见 93 页 )。这个家谱可以上溯如此久远,证明作者是个以色列人,而不是衣索匹亚人,虽然他父亲 古示 的名字可以译作“古实”(参∶创十 6 ;王下十九 9 ;赛十八 1 )。然而我们可以确知他的国籍,因为家谱中其他所有名字,包括先知自己的名字在内,都含有以色列神的名字──雅〔 Yah ( weh ),雅巍,一般译作耶和华〕──在内。这里没有明确称希西家(以色列人常见的名字,参∶代上三 13 ;拉二 16 ;尼七 21 ,十 17 )为“犹大王”,并非将此一解法排除在外,因为这个名称在本节中用来指 约西亚 ──犹大国的第十七位国王(主前 640 ~ \cs16 609 年),而西番雅正是在他作王期间说预言的(参∶王下二十二 1 ~二十三 30 ;见 93 ~ 95 页 )。这名称只用一次,可能是要避免重复。
Ⅱ 审判(一 2 ~ 6 )
神的话语是以审判开始的,一开始就指向所有有生命的受造之物( 2 ~ 3 节),然后缩小范围指向祂自己的百姓犹大,更特别指向耶路撒冷的居民( 4 ~ 6 节)。不仅明确指出要受刑罚的人,也指出他们的一些罪。耶和华声明祂必亲自介入祂的审判中,这审判要带来彻底的破坏。
A 人类(一 2 ~ 3 )
这两节经文是由“除灭”的观念结合起来的,这个字在希伯来文圣经出现四次,显出它是强调的重点,以及这个行动广泛的范围(参∶斯九 28 ;诗七十三 19 ;耶八 13 ) 99 。这个强调又由动词的受词加强── 万类、人 和 牲畜 ,以及空中的 鸟 、海里的 鱼 ,都要除灭。神的审判将要废除祂的创造,因为这些字词都曾在创世记中出现过(一 20 、 24 、 25 、 26 ~ 28 )。整个“地面”(吕译;和合本作 地 ;参∶创二 6 ;耶二十八 16 )都要彻底扫净。这里用特别的方式将人类抽出来,因为他正是那要被 剪除 的,这个很强烈的动词是指灭绝之意(一 4 ;参∶利二十六 22 ;王上九 7 ,十一 16 ;结十四 13 )。它有时也当作刑事术语来用,指执行死刑说的(参∶出三十一 14 ;利二十 3 ~ 6 )。
这些宣告的严重,以及它们的必然实现,藉两次确认这些是耶和华的宣告而强调∶ 耶和华说,这是耶和华说的。
99 这个字的头一个希伯来文形式可以重新标注母音,用来说明这个动作是重复,再次进行的,如创八 21 一样,虽然这种修正没有抄本证据支持。
B 犹大与耶路撒冷(一 4 ~ 6 )
4. 虽然整个有生命的受造之物都要被毁灭(一 2 ~ 7 ), 犹大 和她的首都;也是最重要的城巿 耶路撒冷 ,却在这里特别提及,因为他们乃是神的百姓。所有人都犯了罪,但神百姓的罪更严重,因为他们曾自愿与耶和华建立盟约的关系(参∶摩一 3 ~二 16 ,记述列邦受审判,但犹大和以色列所受的审判却更严厉)。在惩戒与审判的姿态中,神要 伸手攻击 以色列(参二 13 ;赛五 \cs16 25 ;耶五十一 25 ;结十六 27 ,二十五 7 )。
这里完全一样地重复使用同样的动词形式(参 3 节),记录了那些因着他们的罪而被 剪除 、受刑罚之人,藉此将他们与普世毁灭的描述连接起来。他们要 从这地方 被剪除掉,至少是指耶路撒冷,可能特别是指圣殿,那最特出之地(参∶申十二 5 、 11 ;王上八 29 、 30 ;结四十二 13 )。
这三节剩下的部分包括那些要被毁灭之人的名单。 所剩下的巴力 (思高作“巴耳的记念”)是指那些仍旧敬拜这个外邦神的人。这个字的字面意义是“主人、所有者”,通常是指迦南人的神哈达( Hadad ) 100 ;敬拜巴力是以色列人长久的网罗(参∶士六 25 ;王上十六 31 ~ 32 ,十八)。在先知的一生中,犹大是在亚述的控制之下,亚述也有一个神只叫彼勒( Bel ,即巴力),而且也用这个字来指神明 101 。因此,这名字可能是指米所波大米混合宗教的神只;在他们这段统治期间,这种混合宗教的影响是可预期的。有人提议说∶既然巴力崇拜仍然存在,就说明这预言是在主前六二一年约西亚王改革前说的(见 93 页及下 ),在改革之后,这种崇拜必定会消失。这个日期可能是正确的,但这里提及 所剩下的巴力 ,却可能是指这个异邦宗教大部分(虽非全部)被扑灭后的遗迹(译注∶参现中“那地方拜巴力的痕迹”),何况甚至是在改革的顶峰,受异教影响的迹象也并非完全根绝;在约西亚死后不久,它又再度死灰复燃了(参∶代下三十六 13 ~ 14 ;耶九 13 ;十九 4 ~ 5 ;见 94 页 )。
不只是这些外来的神只要被 剪除 ,连所提及之 基玛林的名和祭司 102 也要被涂抹。 基玛林 这个字只用在不是事奉耶和华之祭司的身上(参∶王下二十三 5 ;何十 5 )。这个少见的字随即用一般指祭司的希伯来文解释。
5. 敬拜天上的万象(参∶申四 19 ;王下十七 16 ,二十一 3 、 5 ;耶八 2 )是 在房顶上 进行的(耶十九 13 ;参三十二 29 )。这些也是迦南人和亚述人敬拜的神明(参黄道十二宫图),所以这里可指上述二者之一。
混合宗教的行为也受审判。那些敬拜耶和华,指着祂 起誓 的人,同时也指着“他们的王”(吕译注、 NJB 边注、 MT )起誓。有人跟随七十士译本的校订,将这个字母音修改,读作 玛勒堪 ──亚扪人的一个神明(参∶王上十一 5 、 33 ;王下二十三 13 ),不过现存的形式也与一个巴比伦神只的名字一致 103 。无论如何解释,受到强烈定罪的,乃是同时敬拜与以色列立约之真神及另一神只(参∶出二十 3 ;申五 7 )。指着另一个神明起誓,意即承认他的权柄,这是以色列人所禁止的。
6. 这些错误最后被摘要、浓缩为 转去 (思高作“背离”;现中作“掉头”)──成为背道之人(参∶诗五十三 3 ,七十八 57 ;赛五十九 13 ),不再跟从耶和华,也不把祂当作他们的神来 寻求 (二 3 ;参∶诗二十七 8 ,一○五 4 ;何五 6 ),也“不求问祂”(吕译;参∶王下二十二 13 ;诗一○五 4 ;赛五十五 6 ;摩五 6 )的引导和帮助,所以在这几节经文中,有一种宗教回应的转变──从渴慕完全地、单单地顺服耶和华,经过把耶和华和异教崇拜混合之后,到彻底异教化,实际上是无神主义,彻底弃绝了耶和华。这百姓本当保守他们自己远离所有的异教行为,惟独归耶和华为圣民;但他们既已不再如此,神将亲自使他们纯净。
100 见 IBD , p. 153 ,以及该处所列经文。
101 见 I. J. Gelb et al . ( eds. ) , The
Assyrian Dictionary ,2 ( Oriental Institute, 1965 ) , p. 193; belu 条。
102 Ko{mer ,可能是源自同语系之亚喀得文 kumru ,“祭司”的外来语;见∶同上, 8 ( 1971 ), pp. 534 ~ 535.
103 见同上, 10 ( 1977 ) , pp. 168 ~ 169, malku 条 B 。
Ⅲ 耶和华的日子(一 7 ~三 20 )
耶和华的日子具有多重性质(见 97 ~ 99 页 ),这点将会在本书剩下的部分呈现出来。它是一个审判的日子(一 8 ~三 8 ),也是一个盼望的日子(三 9 ~ 20 )。它是特别和神以及和祂立约的百姓有关的日子(一 8 ~ 13 ,二 1 ~ 3 ,三 1 ~ 7 ),但对其他国家也很重要(一 14 ~ 18 ,二 4 ~ 15 )。它是历史完满的日子(二 4 ~ 15 ),但也是具有末世性的、启示性的期盼日子(一 14 ~ 18 ,三 8 ~ 13 )。这日子是耶和华要施行祂一切的公平和公义、审判和爱怜的日子;只有祂是在舞台的中心,所以这是祂的日子。
A 宣告(一 7 )
在 主耶和华 ──统治万有的至高神(参∶申十 17 ;书三 13 )面前,听众受命要 静默无声 ;这是一种出于敬畏与尊敬而发的呼喊,主要是由先知发出的(参∶摩六 10 ,八 3 ;哈二 20 ;亚二 13 ;亦见士三 19 )。在这节经文中,耶和华的日子临近(参 14 节;赛十三 6 ;结七 7 ,三十 3 ;珥一 15 ,二 1 ,三 14 ;俄 15 )显明了耶和华的同在。这日子不仅是 快到 了,而且耶和华已经为这日子的临近做好了必要的准备,祂已经预备 祭物 ,或祭宴(思高),这件事有时与审判有关(参∶赛三十四 6 ;耶四十六 10 ;结三十九 17 ~ 20 )。那些被耶和华“呼召”或“邀请的人”(思高;和合本作 客 , RSV 、 NEB 、 JB 同)要来赴宴,被 分别为圣 ,或为了某一特定的功用分别出来(参∶出二十八 41 ;利二十一 8 ;撒下八 11 ;赛十三 3 )。讽刺的是,那些受邀来欢庆祭宴的人,很显然地正是要成为献上的祭物(参∶创二十二,尤其是第 7 、 9 节)。耶和华审判时,献上那些令祂不悦的人,就成为讨祂喜悦的祭物。
B 那日子的性质──审判(一 8 ~ 18 )
以色列和列国对耶和华的日子最直接的经历是∶这是一个审判的日子。首先前段除了另外再列举神百姓应受刑罚的特别过错外,主要是集中在耶路撒冷,以及那里的一些宗教和经济行为( 8 ~ 13 节)。后段详细叙述这日子的性质,以及它对整个人类的重要性( 14 ~ 18 节),不过也重复了一些主题的要点,以将这两个段落连接起来。
i. 审判神的百姓(一 8 ~ 13 )
8. 这里提及一个时间“到了……的日子”,藉此开始一个新段落。然而这节经文是直接与前一节连在一起的,因为它描写了在 献祭的日子 要发生的一些事(参 7 节),将耶和华的日子和献祭的日子,这两个彼此有别却又互有关联的主题结合起来。头一个阶段是惩罚(参 9 、 12 节,三 7 ) 首领和王子 。这些人的确实身分是一件颇具争议的事。如果这预言是在约西亚作王早年说的(见 4 节,和 94 页 ),那么这些首领必然是他未成年期间执掌实权之人(参∶王下二十二 1 );他们并未照他们该有的态度事奉耶和华。而王子可能是约西亚以外的王室成员(吕译“王室”),也是毫不敬虔的。无论作者在此有意提起的是谁,国家的领导阶层普遍都是失职的,也都在神的定罪之下。
另一个受审判的群体显然人数众多,他们都穿着 外邦衣服 。他们的衣服很可能是特别为着执行异教的宗教礼仪而穿着的(参∶王下十 22 ),因为这个形容词是与异教神只有关的(参∶玛二 11 )。这警告至少说出外邦人可憎的影响,通常都会导向那已受定罪的混合宗教(一 4 ~ 6 ;参∶王上十一 1 ~ 8 ;尼十三 30 )。
9. 第三个罪大恶极的群体,是那些像牡鹿一样(参∶赛三十五 6 ) 跳过门槛 的人。 门槛 这个字总是与殿宇有关的(参∶撒上五 4 ~ 5 ;结九 3 ,十 4 、 18 ,四十六 2 ,四十七 1 )。这句话的解释相当含混,问题出在最后一个字的意思无法清楚了解,所以这个行为也就不易解释了。不过上下文暗示它可能也是一种异教习俗。它可以指腓利士人不踏大衮庙门槛的行为(撒上五 4 ~ 5 ),而这习俗已被以色列人采用了;但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这种说法。另一个解释是∶这可能是 到那日 要发生的事,只要我们将本节第二个子句看作是第一个子句含糊不清之意义的解释。这在文法上是有可能的,而且也使这行为成为一种社会上的罪行,而不是宗教上的。这些人用 强暴 (参∶创六 11 ;哈一 2 ~ 3 、 9 )和 诡诈 充满他们主人的房屋。这可能是指他们王室的宫殿充满,甚至泛滥了强暴(参∶摩三 10 ),而不是人期望国王该有的公平与公义。在这段上下文中,这句话更有可能是指他们宗教上的罪行,“主人”这词可以指异教神只,别处就曾用这词来形容他们 104 。这正与耶和华──真正的主( 7 节)成对比,且是反对祂的。他们的敬拜是欺骗与强暴,丝毫没有一点真理、盼望或平安。
10 ~ 11. 作者严肃地宣告(见 2 ~ 3 节)关于献祭的 那日 (见 7 、 8 、 9 节)之后,跟着描写耶路撒冷城内与郊外居民的反应。他们将要在祸患中发出“喊声”(思高;和合本作 悲哀的声音 ;参∶创二十七 34 ;诗九 12 ;耶四十八 3 ),并要在将发生的毁灭和审判中(见 13 节),发出 哀号的声音 ( 11 节;参∶赛十五 8 ;耶二十五 36 ;亚十一 3 )。第三个反应按字面意思是 大破裂的响声 ,通常解释为伴随着毁坏而有的爆裂响声,如中、英文译本的译法。然而,这个字也用在描写身心极度痛苦喊叫的经文中(参∶赛十五 5 ,六十五 14 ;耶四十八 5 ,五十一 54 ),这用法也很适合本段经文的上下文。
这些喊叫声是出自耶路撒冷城中特别提及的地理区域。 鱼门 是在城的北边(参∶代下三十三 14 ;尼三 3 ,十二 39 ),很可能是该处的主要城门 105 。因为耶路撒冷其他各面都是险峻的陡坡,这座城巿的北边最容易受到攻击。“二城”( AV 、 RSV 、 NEB ;吕译“第二区”)或作 新区 (思高、现中、 NJB 、 NIV ),根据这名字,它是较近期新设的一个地区,座落在圣殿和城内主要地区的北边(参∶王下二十二 14 ;尼十一 9 也有可能) 106 。 山间 是较为普遍的描述,不过在当时很可能是指较特定的一些山丘,但位置不详。既然前面提及的两个地方都位在耶路撒冷的北边,这些山丘最有可能的位置也就在那一带。
作者继续叙述同一个主题──迫在眉睫的灾祸,不过现在却吩咐百姓要 哀号 ,因为灭亡的时刻现在已经来到了。这是对住在“臼状洼地”的人说的(吕译;和合本译作专有名词 玛革提施 ;参 RSV 、 JB 、 NIV 边注的 'Mortar' ),可能是挖空成类似臼状的凿石场(参∶士十五 19 ;箴二十七 22 )。从前面地区描述的方向看来,这个区域很可能是在第二城区的南部。根据下文的提示,这就是 巿场 地区( NIV ;参∶耶三十七 21 的“饼铺街”)。那些运 银子 买卖之人遭灭亡(参∶王下二十一 5 ;何四 6 ;俄 5 )或“被铲除了”(思高、现中、 NEB 、 JB ;和合本、吕译、 AV 、 RSV 皆作 被剪除 ),以致饱受煎熬;这些人可能是“银行家”或商人。在平行叙述中,称这些人为 迦南 的居民,迦南人的贸易在稍后几个世纪极发达,那时他们是以腓尼基人闻名于世;甚至在更早的时期,他们的商业行为似乎也是家谕户晓的(参∶伯四十一 6 ;箴三十一 24 ;赛二十三 8 ;结十六 29 ;何十二 7 )。要遭致毁灭的不仅是异教的宗教行为,也包括他们的商业活动,特别是他们接受的外来影响(参∶王上五 11 ,九 26 ~ 28 )。至于这种经济崩溃的原因,这里并未说明,然而原因可能主要是欺诈,像其他先知所言一样(摩八 5 ~ 6 ;弥六 10 ~ 11 )。所以,神关切的不仅是宗教上的堕落,也关切经济上的不义。
12 ~ 13. 接着,耶和华在 那时 (参 7 、 8 、 9 、 10 节)将祂的注意力转移到整个 耶路撒冷 城,以祂自北方进入城中为高潮( 10 ~ 11 节)。祂将要在城中 用灯巡查 ,以致无人可以逃脱(参∶王上二十 6 ;王下十 23 ;路十五 8 )。基督教前的希腊哲学家戴奥革尼( Diogenes ,译注∶约主前四世纪,希腊犬儒学派鼻祖)到处寻找诚实人,耶和华却和他不同;在这段经文中,耶和华寻找的不是公义,而是罪恶,为要 惩罚 并连根拔除(参∶赛十 12 ;耶六 15 ,四十四 13 )。在这里,祂巡查的不是干犯的罪(参 4 ~ 11 节),而是疏忽的罪。作者用一个隐喻来描述这些要受惩罚的人 107 ,这个隐喻是取自 酒 的发酵过程。当酒静止置放时,较重的固体物质会沉淀下去,渣滓就留在瓶底或桶底。酒如果放得太久,便会变得浓稠或凝结起来(参∶出十五 8 ;伯十 10 )。耶路撒冷的富人和有影响力的人,那些拥有 \cs9 财宝 、 房屋 、 葡萄园 和 酒 的人,不像有用的陈年老酒(参∶赛二十五 6 ),反倒因着漠不关心和安逸而停滞不动。史密斯清楚表达出这个问题,他说∶“亏损神和人类的伟大目标的,并不是魔鬼的猛烈攻击,而是千千万万像冰河那样冷漠、缓慢、压碎东西的无用之人;神的目标永远不是被猛烈的打击所破坏,却会被人安坐于上不动而破坏。” 108
虽然这节经文可以理解为谴责酒精的使用( NEB ),但西番雅定罪的其实是无动于衷的态度,这因着百姓实行的无神主义而更加严重。他们虽然未必在理论层面上否认耶和华的存在,却在实际层面上否认神的作为,不管这些作为是 降福 或 降祸 (思高作“赏善”和“罚恶”)。福祸都不会从祂而来。
对于以色列人而言,认为神不介入国家生活这种观点,乃是严重的异端,大胆反抗以色列人的神观──从创造世界、呼召亚伯拉罕、出埃及、与以色列人在西乃相会、征服迦南,到持续关注以色列的国家事务,神都是不断地、主动地介入历史。在世界事件中,若没有神实际干预人类历史,无论是赐福或降罚,他们的信仰就变得毫无意义;照样,耶稣若是不曾在历史上真正从死里复活,基督徒的信仰也就是枉然的了 109 。
西番雅指出∶这种不负责任的神学,就像公然背叛神一样邪恶。那些不肯起来用他们的能力行善之人,必导致能力的源头受毁灭断绝(参∶申二十八 30 ~ 42 ;摩五 11 ;弥六 15 )。
104 见 C.-F. Jean and J. Hoftijzer, Dictionaire
des inscriptions se*mitiques de l'ouest (E. J.
Brill, 1965), p. 5.
105 可能的位置请看∶ Y. Aharoni and M. Avi-Yonah, The
Macmillan Bible Atlas (Macmillan, 1968) ;中文译本为《麦克密伦圣经图集》,未具出版社名, 1980 。图 170 。
106 同上,图 114 。
107 有人提议在此作经文修正,移动一个字母,又重复另一个字母,结果就成了“那些懒散人”(吕译、 NIV ;参∶赛三十二 9 、 11 ;摩六 1 ;亚一 15 )。骄矜自满、虚假的平安非常符合这段经文的解释(参∶现中“那些自满、自信的人”),但这种假设的修正读法却缺乏抄本支持。
108 G . A. Smith, p. 54.
109 见 L. B. Gilkey, 'Cosmology, Ontology, and
the Travail of Biblical Language', JR 41(1961), pp. 194 ~ 205 。此一经典之作表明了赋予信仰意义之历史事实的重要。
ii. 审判世人(一 14 ~ 18 )
西番雅对耶和华日子的描述,现在有了改变(见 7 节),激变的战争将要影响整个世界,世人的财富再也不能保护他们。预言的焦点就这样从犹大国转为普世的信息,成为对所有人的一个末世警告。
有一种对耶和华日子的理解是天真却普遍的,就是认为那日子只是牵涉到耶和华要提升祂的百姓,超越全世界,只因着他们是蒙祂拣选的(见摩五 18 ~ 20 )。这种观念在此被动摇了。拣选也含有责任的意思在内(摩三 2 )。所以如果人忽略了责任,先知也会提及耶和华的日子审判的一面。那日子不仅是具有国家的意义,在此更显明影响遍及所有国家。末日这两面特性的发展(见 97 ~ 99 页 )和它的普世性,将要在基督第二次降临的时候──最终之日──达到高峰(参∶帖后二 2 ),那日也有两面性质和普世性的(参∶太二十四 3 ~ 33 ;林前五 5 ;启十九~二十二)。
14. 对先知而言,耶和华的日子有一重要的部分(参∶赛二 6 ~ 22 ;珥二 1 ~ 11 ;摩五 18 ~ 20 ),那就是这日子在时间上已经 临近 了(见 7 节);这个字在希伯来经文中是摆在整节的开始,是在强调的位置,并且又重复了一次,更是强调了这一点。这日子临近了,而且正迅速地临近 110 。这日子也是个 大日子 (参∶珥二 11 、 31 ;玛四 5 ),因为它对所有受造之物都极重要。
直到第 16 节都是在描写这日子的一些特性,这里用一个模棱两可的词句开始,这字可以译为 风声 (和合本, AV 作“呼声”),是 悲苦 (吕注;参思高、现中)的风声;但不容易理解的是∶耶和华的日子竟会有呼声。有人则认为这个字是指那日子的“声音”、“噪音”或“喧嚣声”( RSV 、 JB )。在其文脉中,最令人满意的解释可能是视之为宣告的喊声,与“听!”相近(参现中注),是个可听见的呼声(参∶赛四十 3 、 6 ),其信息不仅与悲苦有关,也是 勇士 所发“战争的呼喊声”(赛四十二 13 ;参∶番三 17 )。
15 ~ 16. 这里断续地列出 那日 令人战栗之特性(见 14 节),在这两节经文中,“日(子)”这个字重复了六次,可能是回应创造时六个“好的”日子(创一 1 ~ 31 ) 111 。从耶和华那面来说,那是使祂充满 忿怒 的日子(参 18 节;结七 19 ;何五 10 ;哈三 8 )。五组同义词描述那日子对人类的影响。头一组所牵涉的,是情绪上的 急难 和 困苦 (亦见 RSV ;并参 NEB 、 JB ;参 17 节;创三十五 3 ;伯十五 24 ;诗二十五 17 ;俄 12 、 14 ;鸿一 7 )。第二组是与自然的“毁坏”(今圣、 NEB )与“摧残”(今圣、思高、 RSV 、 NEB 、 JB ;参∶伯三十 3 ,三十八 27 ;诗三十五 8 ;赛四十七 11 ),这两个字是来自同一个希伯来文字根的两个不同形式 112 。 黑暗 (参∶伯三 4 ;珥二 2 ;摩五 18 、 20 )和 幽冥 (参∶出十 22 ;赛八 22 ,五十八 10 ;珥二 2 ), 密云 (参∶诗九十七 2 ;结三十 3 ,三十四 12 ;珥二 2 )和 乌黑 (今圣、 RSV ;思高作“阴霾”参∶赛六十 2 ;耶十三 16 ;结三十四 12 )更加深那日子的恐怖。这些表现,以及 吹角 (参∶赛二十七 13 ;结三十三 3 ;摩二 2 )和 呐喊 (参∶书六 5 ;士七 18 、 22 ;摩一 14 ,二 2 ),都是神显现──当全能的神与祂的百姓相会(参∶出十九 16 ~ 19 ,二十 18 ;申四 11 )──时喧嚣和可怖的特性。神这位战士出征,不仅是要攻击祂的仇敌(见三 17 的注释 ),也要攻击祂的百姓,因为他们在这时期的行动就像神的仇敌一样。以西番雅的听众而言,耶和华在祂的日子大能的同在,不是带来祝福(如在西乃山所经历的),乃是为了审判。甚至连犹大的要塞,无论是 坚固城 (参∶民十三 28 ;申三 5 ;赛三十六 1 ;何八 14 ),或高大的“城角楼”(吕译;和合本作 城楼 ;参∶代下二十六 15 ),都无法承受耶和华的忿怒。
前面提起过,这六次用“日(子)”这字,可能是回应创世记第一章,说明这里描绘的审判可以视为创造的逆转。人类的罪导致神的刑罚,其影响导致创造回到神主动形成宇宙前的光景。黑暗取代了光明,整个建立好的宇宙次序也重归混乱(参∶创一 2 ;耶四 23 ~ 26 )。神完全的慈爱及充足的供应都被审判所取代,祂的赐福也有所保留。
17 ~ 18. 耶和华的日子之叙述,有力地令人感受到祂的同在( 14 ~ 16 节);现在祂要发言。祂显明审判并非仅限于犹大,而是针对全“人类”(参∶创一 26 ~ 27 )。耶和华将 使灾祸 临到他们身上(参 15 节;申二十八 57 ;王上八 37 ;耶十 18 ),所以他们必要如同 瞎眼的 人一样蹒跚而行,摸索方向;他们的瞎眼乃是犯罪“得罪耶和华”的咒诅(参∶申二十八 28 、 29 ;赛五十九 10 ;哀四 14 ;徒九 8 )。“得罪了我”( NIV 作“得罪了耶和华”,参吕译、思高)这句话显然是先知的注解,因为是谈论有关耶和华的事,而不是以耶和华为说话之人。这句话是这节经文前后两半的转接;在前半节中,耶和华是主动的,是动作的主词;后半节则是用动词的被动式。耶和华仍然是采取行动的那一位,但并未明显提出。正如 灰尘 因其量多而为轻贱、没有价值的(参∶王下十三 7 ;赛四十一 2 ;亚九 3 ),罪人流 血 也是如此(参∶创九 6 ;诗七十九 3 )。这动词有着双重功用,有第二个受词,即像 粪土 一样没有价值(参∶王上十四 10 ;伯二十 7 ;结四 12 、 15 )。这第二个无价值事物的确实身分并不清楚。这个字惟一在别处(伯二十 23 )的用法,对理解这节经文并无帮助;中英译本的译法非常纷歧( AV 、 RSV 作“肉体”; JB 、现中、今圣作“尸体”; NEB 作“脏腑”; NIV 作“肠子”)。另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是∶将这个字的母音重新标注,读作“体液”,即生命的液体,在句中是与“血”平行的 113 。
人类受审判时想要靠 金 和 银 得救,这些可能是指他们的财富( 11 、 13 节;参∶耶四 30 ),但更有可能是指他们的偶像,因为偶像通常都是由这些材料做成的(参∶赛二 20 ,三十 22 ;结七 19 ~ 20 )。在这一日,天然的事物或不存在之偶像的象征物,根本无能拯救;耶和华 发怒的日子 ( 15 节)再一次说明此日的特性。祂的 忿怒 (吕译“妒愤”;思高“妒”)将如 火 一般(三 8 ;参∶申四 24 )“吞灭”(思高;和合本作 烧灭 ) 全地 (见 2 ~ 3 节;彼后三 10 ~ 12 )。这忿怒强烈地保障神作为独一创造者与立约之神的独特地位(见 27 页 ;参∶诗七十九 5 ;结十六 38 、 42 ,三十六 5 )。在三章 8 节又重复 必烧灭全地 这句话,有如副歌一样(见 134 页 )。那些将要彻底而迅速地来到“尽头”( NIV ;和合本作 毁灭 )的,是特别指地上的 居民 (参∶赛十 23 ,二十八 22 ;耶三十 11 ;鸿一 8 )。这样,神的刑罚就像招致刑罚的罪一样,既是普世性的,又是激烈的。
110 希伯来文“甚快”的副词形式,可以从圣经以外的埃及文、腓尼基文和乌加列文的文献来了解,有如战士──神圣之战士耶和华的隐喻(见 78 页 )──的临近,这与要来的日子是同义平行句。见 A. F. Rainey, 'The soldier-scribe in Papyrus Anastasi I', JNES 26(1967), pp. 58 ~ 60.
111 见 Craigie, p. 116.
112 sho{~a^h , mesho^~a^h .
113 le{ah 前接 mem ,见 Sabottka, p. 57; R. L. Smith, p. 128.
──《丁道尔圣经注释》
西番亚书
西番雅书第一章
1:1
“西番雅”:看〈参考资料〉“本书作者”条。有的圣经学者根据本书所列谱系,推断西番雅大概二十九岁已开始先知的侍奉,那时约西亚虽继承王位(主前639-609年),尚未成人(只有八岁),到十八岁后才发动改革。西番雅说预言是在宗教改革前。
1:2-3
神所预告的刑罚,除了消灭恶人,连地上的牲畜、空中的鸟和海里的鱼都被殃及。这是一次火的刑罚,与挪亚时代用洪水灭世界不同(18节;3:8;参创6:7)。“绊脚石”:亦作“石堆”,原文意义难确定,或指犹大国中的偶像。
1:4-6
本节为西番雅的侍奉在约西亚作王早期的依据。宗教改革始于主前621年。约西亚把圣殿中和民间所立的巴力的像和邱坛,及为天上万象所造的器皿都烧成灰(王下23章)。这里仍提到偶像等物,可证改革尚未发动。
“巴力”:迦南人所拜的农神,相信能掌生育和风雨。“基玛林”指在异教邱坛中供职的祭司。“在房顶上”:看《王下》23:12。“玛勒堪”亦名摩洛(利18:21)或米勒公(王上11:5),为亚扪人的神,祭祀仪式中有人祭。“敬拜耶和华…起誓的”:拜耶和华又拜他神。
1:7-8 作者将“耶和华的日子”的临到描写为一次献祭。犹大国是祭物,祂所请的客人是将要征服犹大的异教国家。请来吃祭物的人要先洁净自己,故须“分别为圣”。
先知预言“耶和华的日子”来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巴比伦掳掠犹大,一是末世大灾难。以本书为例,好比将远近的事物放在同一深景中来看。一眼望去,但见山脉连绵,可以清晰见到的只是近处的山丘和远处一二高峰;在山丘与高峰之间的起伏山峦,为近景所阻,无法见到。西番雅写下了他所见到的最近期的耶和华的日子,就是迫于眉睫的耶路撒冷和犹大的毁灭,这是“快到”(7节)和“临近而且甚快”(14节)的事,耶和华日子的最后阶段,如今还是远处的一座最高峰,要到基督再来时,那日子才来到地上。
“穿外邦衣服的”:追随外邦邪神的人。国中首领与百姓沾染外邦习俗,表现在衣着上只是其一。
1:9 古人迷信,认为门槛乃鬼神所居(比较撒上5:5),出入大门时为怕惊动,故“跳过门槛”。
“主人房屋”:假神的庙宇。
1:10
“鱼门”在耶路撒冷北面(代下33:14;尼3:3)。“二城”为耶路撒冷北面的下城(王下22:14),为新建区域。这二地都在北面,预言敌人将从北方来。“山间”或指耶城北面的高地。“大破裂的响音”:敌人进攻的讯号。
1:11 “玛革提施”:可能指摩利亚山南边山谷中的市集,为外商居住和交易的地方。“搬运银子的”指用银两进行交易的商人。
1:12
“用灯巡查”是说将躲藏的搜查出来。“如酒在渣滓上澄清”:古时酿酒,用器皿把酒倒来倒去(耶48:11)。渣滓沉淀瓶底丝毫不动,比喻没有受过苦难对神的审判反应冷漠的人。
1:13 “他们”指用不法手段得财物,沾沾自喜的富户。
1:14-18 本段用诗歌描写耶和华忿怒大日临到地上的情景,有若大军压境(“吹角呐喊”),连勇士都必痛哭,世上物质、金钱无力挽救。
1:17 “行走如同瞎眼的”:虽在日间行走如同瞎眼,无人帮助(参申28:28-29)。他们宝贵的生命“血”和“肉”要象灰尘一样,毫无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