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雅书第二章
第 2 章
番 2:1-3> 趁神尚未发怒,要赶快做的是──
2:1-3 只要离开罪恶,谦卑自己顺从神,人们还有机会避免神的审判。旧约先知宣布了毁灭的消息,但也提供了逃脱和获救的惟一办法:脱离罪恶,与神同行(参弥 6:8 )。
番 2:4> 因为罪,非利士人的四城市受罚,我们若犯罪……
2:4 这里提到的是非利士境内的四个城市。非利士位于犹大西南地中海沿岸。非利士人打从约书亚时代就是以色列人的宿敌,以残酷着称。他们拜偶像,又不断羞辱以色列,所以神要审判这些城市。这四城是非利士五个省会中的四个。第五个城迦特可能已经被毁。
番 2:5> 基利提人名字的由来……
2:5 基利提族是位于犹大南部的非利士人的一族,同其他非利士人移居到了巴勒斯坦。以前,他们曾在克里特岛居住,他们的名字可能由此而来。
番 2:7> 神的赏罚分明,对祂忠心的人再少,祂也不会忘记,这给我们……
2:7 所有的先知预言到毁灭的时候,都讲到“剩下的人”。这是一小群对神忠诚的百姓,是被神领回故土的人。尽管神说要毁灭犹大,但祂也应许要拯救那“剩下的人”。神要持守祂原先跟亚伯拉罕所立的约,要保守他的后代(参创 17:4-8 )。神是圣洁的,祂不允许人继续犯罪。神对自己所应许的是信实不变的,祂不会永远向自己的儿女生气,不论是以色列人还是我们;神因爱祂的儿女,总为他们的好处着想。
番 2:8> 与神百姓为敌的,怎能有好下场!
2:8 摩押人和亚扪人住在犹大东面,常常毁谤和攻击犹大。这些国家敬拜基抹和摩洛(参王上 11:7 )。摩押王曾在城墙上把长子献为燔祭,藉以止住侵略(参王下 3:26-27 )。这些国家十分邪恶,苦待神的子民,所以,神要审判他们。
番 2:8-11> 信神的人常受嘲讽,有时我就不愿讲自己是基督徒……
2:8-11 犹大遭受邻国摩押和亚扪的毁谤和辱骂,但神提醒他们祂听见了毁谤和辱骂( 2:8 ),毁谤者要因其骄傲而受到惩罚( 2:10 )。很多时候,全世界似乎都在毁谤神和忠于神的人。当你受到羞辱嘲讽时,要记住神听见这一切,并且会回应。按着神的时间,正义最终必得伸张。
番 2:9> 摩押──所多玛──,亚扪──蛾摩拉,中间的关联是──
2:9 摩押和亚扪人,是罗得同他女儿从罪恶之城所多玛和蛾摩拉灭顶之灾逃出来之后所生的后代(参创 19 )。非常讽刺的是,摩押和亚扪也像神惩罚那罪恶之城一样,成为永久的荒地。所多玛和蛾摩拉已彻底被毁,它们的确切位置至今仍不知晓。
番 2:12> 对古实人的审判何时临到?
2:12 古实位于红海的南端,当时控制着埃及。没有人能逃脱应得的审判。到了公元前 605 年巴比伦人占领埃及时,古实人便遭神的刀宰杀(参赛 18 章;结 30:9 )。
番 2:13> 南有古实,北有亚述,他们的命运都握在神的手中──
2:13 西番雅提到南方最大的国家,然后又提到从北边入侵的亚述。亚述虽然国势正走下坡,但仍为当时最大的军事强国。它统治世界达三个世纪,曾摧毁任何挡道的强邻。尼尼微是规模宏大的首都,被认为固若金汤,然而它正像西番雅所预言的,于公元前 612 年被巴比伦人焚毁。接着巴比伦成为下一个世界级的强国。
番 2:13-15> 尼尼微鼎盛一时,终于荒凉,当年谁又能想到呢……
2:13-15 在尼尼微遭毁灭之前十年做出沦陷的预言,就好比今天预言东京、纽约或莫斯科会遭毁灭一样的叫人难以置信。尼尼微是古代近东的文化、科技和名胜的中心。那里有大型图书馆、建筑物和庞大的灌溉系统,并由此产生了城市的绿地。其城墙有九十六公里长,三十公尺高,超过九公尺宽,并有一千五百座塔形要塞。这样一座大城被彻底摧毁了,难怪在历史上它的存在一直是个问号。直到十九世纪,考古学家费了很大的工夫,才发现它的遗址,尼尼微所在地果真已变得干燥和荒凉,如同沙漠一样。──《灵修版圣经注释》
西番雅书第二章
勿从诸恶(二 1 ~ 15 )
这一章开始时即呼唤列国到神面前( 1 ~ 2 ),好拦阻神怒气的发作。这些国家分布于犹太四周,包括非利士、摩押、亚扪,古实、亚述。
列国所犯何罪?总结他们所犯的罪是骄傲自大( 10 、 15 )。因骄傲,他们毁谤、辱骂选民,又侵犯选民的境界,进而毁谤神,自以为超过一切之上。骄傲自大的原因,是眼见神的选民被罚衰微,因而以为他们的势力更强。这是列国错误判断在他们四周发生的事情。当我们读这段经文的时候,不难体会世人因罪而不能明确领会神的作为;同样,今日我们是否对神的大能有深切认识,并因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而献上感谢呢?
列国所遭何罚?从经文中,可以见到列国所受的刑罚极重,有连根拔起的严厉( 4 ~ 7 、 9 、 13 ~ 14 ),神真是轻慢不得的。读经的人必然会感受神极其威严的一面,祂是公义的,按人的恶施以惩罚。但事实上,我们今日所经验的神,是有无限慈爱的,他为罪人舍弃自己的儿子,又不住忍耐人的顶撞、不信,三番四次给人悔改回转的机会。我们千万不要看轻今日的机会,要尽快悔改,寻求神的赦免;若仍然在罪中生活,必定难逃神威严的审判。
列国的罪,正好与选民的恶互相辉映,他们若不悔改,都要一同接受神公义的判断。求主给我们敬虔敏锐的心,使我们不与罪为伍,不自以为义,反倒谦卑地寻求神丰盛的慈爱与恩典。
祈祷 神啊,我绝不向罪屈膝,要单亲近,并以的慈爱作为我生活为人的动力,常荣耀。 ──《新旧约辅读》
西番雅书 西番雅书 第二章 注释
2:1-3 呼吁百姓寻求神
百姓当趁审判未到之前快快悔改,义人则应继续寻求神和行义。
「不知羞耻的国民」:指犹大人。
「聚集」:原意是捡拾。
「日子过去 ......
的糠」:指审判的日子迅速临近。
2:4-15 远近邦国将受惩罚
审判既然临到列国,犹大应引以为监,悔改寻求神(见上文)。
4-7 西邻非利士的遭遇
「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为非利士人的
城市,在巴勒斯坦沿岸一带。这些城市日後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夺
取,臣民都被掳走,非利士人从此灭绝。
4
「在正午」:通常是当地人的午睡时间,此处指意想不到、毫
无准备的时候(参耶15:8)。
5
「基利提族」:是革哩底岛的居民,非利士人大概源於此岛。
「迦南非利士人」:先知故意提「迦南」,大概暗示非利士人
与昔日迦南人有同样命运,必被赶出灭绝。
6-7 非利士地要成为犹大的牧场。
「住处」:原文作「井」。此字与「基利提」字母相同,有学
者将此节译成「沿海之地的基利提要变为牧人的草场和羊群的
圈」(参5)。
8-10 东邻摩押、亚扪的遭遇
这两个源出罗得的兄弟国(创 19:30-38),世居死海东面,以骄傲、
残酷着称(参串),为以色列世仇(代下 20:1;
结25:3, 8)。
9
「刺草」:生长於荒芜之地。摩押、亚扪後被巴比伦管辖,又
因游牧民族屡次犯境,摩押人多迁至犹大地。於主前二世纪,
拿巴提人更占据了他们的原居地。
11
神挫败这些邦国的目的:要显出他们所拜的神原属虚无,使他
们明白耶和华才是独一真神,单单敬拜 。
12 古实人亦被灭
「古实人」:含之子古实的後人(创10:6),居於埃及南部,
为当代所知最南面的国家,与下文「北方」相对。
13-15 亚述的遭遇
尼尼微城於主前六一二年亡於巴比伦手上。
14
「鹈鹕和箭猪」:是野鸟的名称,属猫头鹰类。
「柱顶」:建筑物塌毁後剩下的支柱。
西番雅书第二章
‘你们应当聚集,’(二 1 )先知很可能是向这样一个集会讲话,但是这集会的人 是欢乐而不是悲伤的。西番雅可能会要求他们改变这种庆祝的集会为悔改的集会,虽然他并不认为这能改变将来。不久以后,百姓将变成好像糠被风吹散。然而他把握住一点点希望,不是可以避开耶和华的日子,而是只有少数人可以从它的恐怖中得 保护。‘寻求耶和华’,他呼唤 ,其回音无疑将在传统节期的宴会中反响 (参见摩五 6 );也许,藉 寻求公义和谦卑,他们可以在启示的日子来临之际,找到可藏身的地方。
诗人也许比古代文学学者或解释家更能体验西番雅可怕的异象。用学者的方式,我们能够发觉古老经文的形式和风格的要素,但是如果我们不分担这个异象,就误失了先知的要点。或者,如果我们仔细研究这一段经文,找出文学上的线索,以求鉴定末世结局的时间和特征,我们也同样误会了先知异象的要点。因为先知所看到的,包括了上帝和人类的世界两方面,他所看见的,那些有远见的人现有仍能看见。
上帝是神圣的,祂创造了世界,并赐生命给人类,表现了祂的慈爱和公义。但是现实的人类社会,无论西番雅的时代或者我们的时代,都一样完全否定了创造的真正目的。整个人类,好像在先知时代的选民和他们的邻国,已经暗中败坏和污辱了它们存在的根本目的。西番雅很清楚地看见,这样的事态绝不能再长期存在下去而不被检察。他这末日忿怒的异象,在某种意义上必须经常萦绕在这世界之上,它一天仍未来临,只不过表示世界的寿命可以多延长一天。这些言论暗示宇宙失去控制,而地球正仓皇地陷入末日之中,听起来可能过于夸张。但是正像其他的先知,西番雅并不觉得耶和华的日子仅仅是一种超过人类所能控制的宇宙性事件。它乃是植根于人类的生活和活动的。归根结蒂,是由于人类自己腐败,并且全世界也腐败,这才引来耶和华可怕的日子。
外邦的荒凉(二 4-15 )
当西番雅向他同时代的个别国家和人民说话时,原本是笼统和缺乏焦点的异象,现在变得清楚和明确了。这种从宇宙到个别国家的转移,无疑是部分藉 先知所宣讲神谕的背景显示出来;按照传统,先知会在重大的节期中向外邦人和他们的统治者宣讲(参见诗二 1-3 的例子)。这篇信息分成三个部分,包括了犹大的四周邻国:(甲)先对非利士宣讲( 4-7 节),它处于犹大的西边。(乙)亚扪和摩押( 8-11 节),位于犹大的东面,在约但的旁边。(丙)古实和亚述( 12-15 节),分别在应许之地的南边和北边。
(一) 非利士 ( 4-7 节)。非利士人(也称为基利提人,即来自 革哩底 : 5 节)在地中海东南沿岸定居,西边和南边与犹大接壤。它的城市(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和以革伦)差不多都是一些独立的城邦,虽然它们也组成了松散的联邦。从希伯来人首次在应许之地定居时起,非利士人就一直是插进他们肉中的一根刺,经常是在犹大西南边界造成紧张。
在耶和华的日子来到时,非利士国也要和其他的国家一起受苦。它们沿海的城市,将要变为荒凉,因为‘耶和华的话与你反对’( 5 节)。这些好战民族曾经密居的沿海之地,将要变成牧羊人和他们的羊 牧放之地。‘牧放’的景致在这里没有一种安慰的意义,而是使人联想到人要被羊取代,实在令人心寒。
先知对非利士人所发出的信息,在两个方面是奇怪的:(甲)西番雅没有指出非利士人犯了什么罪,招致上帝这样的审判,好像阿摩司在他对非利士人宣讲神谕所作的那样(摩一 6-8 )。非利士人可能已被假定有罪,但是对非利士的审判,只是在耶和华的日子与对世界的审判一并进行。(乙)先知指出‘犹大家剩下的人’( 7 节)必取得一度曾属于非利士人的土地。这里提及剩下的人,预示了本书之末所记述的一个较为乐观的信息;然而,重要的是这话指出犹大并不比非利士更能逃避审判,因为 剩下 这个词表明了能度过耶和华的日子的人不会很多。
(二) 摩押和亚扪 ( 8-11 节)。至于摩押和亚扪,他们的领土位于约但河的东岸。他们该受审判的罪被清楚地指明。他们在犹大国遭灾的日子辱圢她,在他们的邻国失败时高兴。因此,他们将要变成所多玛和蛾摩拉,‘变为刺草,盐坑,永远荒废之地’( 9 节)。这个比喻是恰当的,因为所多玛和蛾摩拉是罪恶之城的老祖宗,它们都位于死海的东南角,离开摩押南面的边界不太远。
先知再一次指出犹大的余民,将要拥有这些外约但的领土,从那些曾经压迫他们的人的财产中获利。而且像前面那样,摩押和亚扪衰落的根源是上主,在那可怕的日子,所有敌挡祂的都必不能站住。
(三)古实和亚述( 12-15 节)。这些攻击外邦邻国的预言最后一部分,包括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在西番雅当时,亚述一直是世界的统治大国,它的首都在尼尼微( 13 节)。埃提阿伯(或称古实)位于埃及南面,虽然这里的埃提阿伯有可能在诗意上表示埃及,当时第二个超级大国(主前第七世纪初叶,埃提阿伯法老就曾在埃及统治过)。这两个大国的市民将被毁灭。尼尼微,这个象征 亚述首都(它的废墟在现代伊拉克的摩苏尔〔 Mosul 〕附近依然可见)的大城市,将被贬为旷野荒凉之地。飞鸟和野兽将出没在这座在西番雅时代还一直控制 世界的大城市的废墟上。
这一系列可怕的对外邦的宣讲,毫无掩饰地说明先知的两个主题:
(甲)在主前第七世纪的后半叶,中东世界正处于转变的过程中。这种转变以历史的观点来看是不难觉察的,但是对于那些生活在一个特别时代中的人,想要了解历史整体的运作,却是格外困难的。例如亚述在军事和政治上的统治,成为犹大实际生活一部分已超过一百年;普通人很难想像一个没有亚述的世界。但是,作为代表上帝的先知,西番雅看到没有什么是永久不变的,甚至那些长期以来统治 他们的国家也一样。一切都会转变,邪恶转变人类历史的潮流,使它变得更坏。但先知看见的比这些更多,他看到上帝的手在他世代转变潮流的后面,这种洞见使他对自己的信息怀有更加迫切的信念,就是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时代已临终结。
(乙)在国家和大城市中有一种骄傲自大的心态,它导致其人民可怕地盲目狂傲;对于尼尼微,他们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 15 节)。这座大城市最重要之处是,它象征人类在这个短暂和不断改变的世界中凭弱小的力量尝试寻求永恒。尼尼微和耶路撒冷,伦敦和纽约,所有的大城市,似乎都以一种微妙的方式提供永恒保障的应许,但这保障是生命本身也不能提供的。但是这个城市的‘惟有我’,是空洞的叫喊,因为就像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其他事物,这座城市必定要成为过去。我们不要被一度曾经耀武扬威的尼尼微城假象所包围,它的都会现在成了一个游览地;反之,我们要像亚伯拉罕一样,仰望‘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经营、所建造的’(来十一 10 )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西番雅书
贰.呼吁犹大悔改(二 1 ~ 3 )
神呼吁讨厌的(新英王钦定本边注作“不知羞耻的”)国民悔改。第 3 节似乎指正直的犹太余民。如果他们寻求耶和华,便可以在祂发烈怒的日子 .. 隐藏起来。
叁. 外邦列国的下场( 二 4 ~ 15 )
一.非利士人(二 4 ~ 7 )
第 4 至 15 节预告对东西南北四围列国的审判。首先是非利士人,又称为基利提人。他们的城市迦萨、亚实基伦和亚实突将被遗弃,变得荒凉。它们将被毁灭,而这些土地
将被犹大用来放牧。
二.摩押人和亚扪人(二 8 ~ 11 )
然後是摩押人和亚扪人。神听到他们以傲慢吹嘘的言语毁谤祂的百姓。他们的地必变成废墟,而神百姓中剩下的必安居其中。第 11 节预言千禧年的景象,到时耶和华必使世上的诸神瘦弱。
三.古实人(二 12 )
古实将被神的刀剑(巴比伦王)惩罚。
有些学者如费恩伯,在这里把古实人与埃及相提并论:
古实的财富与埃及的财富息息相关, 因埃及是古实诸王朝的臣国。留意耶利米书四十六章 9 节和以西结书三十章 5 和 9 节。我们有理由相信,古实就是指埃及。
四.亚述人,尤其是尼尼微城的人(二 13 ~ 15 )
尼布甲尼撒也要毁灭亚述。尼尼微将变成野兽雀鸟的居所,凡经过的人都必摇手, 嗤笑他。
西番雅书 2:1
1~3 不 知 羞 耻
的 国 民 哪!你 们 应 当 聚 集: 西
番 雅 已 经 宣 告, 即 将 临 到 犹 大 的 神 的 忿 怒 之 日 是 不 会 撤 去 的。 时 日 已 经 定 下, 审 判 也 必 来 临。 民
众 必 因 他 们 背 离 神 以 及 所 犯 的 其 它 罪 恶 受 到 刑 罚。 但 是, 神 也 将 盼 望 赐 给 那 些 在 审 判 之 前 悔 改
的 人; 那 些 真 义 人 在 神 的 大 愤 怒 临 到 时 必 会 得 到 神 的 庇 护 ( 参 下
一 条 注 释 ) 。
2:3
当 寻 求 公 义 谦 卑: 先
知 的 话 给 那 些 已 经 归 向 神 的 人 带 来 盼 望。 他 劝 勉 人 当 更 加 坚 定 地 信 靠 神, 努 力 遵 行 神 的 道, 以 求
神 会 在 降 下 刑 罚 之 日 保 守 他 们。 如 果 他 们 还 希 望 经 历 神 所 赐 的 复 兴 和 更 新, 他 们 就 必 须 追 求 三
件 事;这 三 件 事 对 新 约 时 代 的 信 徒 也 同 样 重 要。
1. 首 先, 他 们 必 须 追 求
神, 将 自 己 的 心 归 向 神, 切 慕 认 识 和 爱 戴 这 位 与 他 们 立 约 并 保 护 他 们 的 主 ( 比 较 耶 29:13) 。
2. 他 们 应 遵 照 神 的 话 语
来 追 求 公 义, 以 神 的 公 义 做 为 指 导 自 己 生 活 的 标 准 ( 比 较 赛 1:21 ;摩 5:24 ;太 6:33) 。
3. 他 们 应 努 力 学 习 谦
卑, 认 识 自 己 的 无 助 以 及 信 靠 神、 顺 服 神 的 必 要 性 ( 比 较 民 12:3 ;诗 45:4 ;箴 15:33) 。
2:4
4~15 迦 萨 必 至
见 弃: 在
警 告 了 犹 大 之 后, 西 番 雅 继 续 预 言 说, 神 的 刑 罚 也 将 临 到 犹 大 周 围 那 些 恶 贯 满 盈、崇 拜 偶 像 的 邻
国。
2:10
毁 谤 万 军 之 耶 和 华 的
百 姓: 这
个 不 信 的 世 界 一 直 在 羞 辱、 嘲 笑 神 的 子 民, 就 是 那 些 持 守 神 的 公 义 之 道 和 圣 洁 标 准 的 人 们。
1. 在 这 个 被 撒 但 控 制,
被 心 灵 迷 蒙 之 人 所 主 宰 的 世 上, 信 徒 受 到 如 此 恶 待 在 所 难 免 ( 比
较 林 后 4:4 ;弗 2:2~3 ; 4:18) 。
耶 稣 自 己 在 世 上 也 常 遭 受 讥 讽 和 毁 谤 ( 参 太 27:39~44 ;比
较 诗 69:10) 。
2. 义 人 所 受 的 逼 迫 不 会
永 远 继 续 下 去。 神 已 经 定 了 时 日, 他 必 为 那 些 信 守 神 之 道 的 人 伸 冤, 也 必 对 那 些 嘲 笑 忠 信 子 民 的
西番亚书 注释
二 1-3 该作甚么?
西番雅描写耶和华的日子对全球的影响之后,再把犹大圈点出来(参一 4-13 )。在神的烈怒「未到以先」( 2 节),人民若以正确的态度响应耶和华对他们生命的期望( 3 节),说不定可以减轻神的烈怒。在可怕和该受的审判下,仍有蒙怜悯的可能性。
第 1-2 节耶和华「发怒的日子」正在逼近,故此这神谕延续上一个神谕。神对子民的不悦,不只以烈怒来表达,也在对他们的称谓上表现出来。他们被称为「国民」( goy ),这称谓通常是用来称呼异教人民的,因选民的恶行与异教徒没有分别。这国家在神面前变成祂的「羞耻」,是祂所不悦纳的(和合本作「不知羞耻的国民」)。神原本把这些人聚集在西乃,使他们成为祂所爱的一群,但如今他们要「聚集」在一起,如同无价值的禾草(出五 7 、 12 ),等待神愤怒的来临。
第 3 节在神子民中的「谦卑人」,就是「心灵贫乏」的人(参三 2 ;太五 3 ),他们素来都服从神,将会有机会完成盟约的要求。以色列人不可倚靠混合主义的宗教,也不可靠赖财富或势力,他们要「寻求」 3 件事情:第一是耶和华自己,也就是与他们立约,又被多人所弃绝的神(一 6 )。此外他们还要寻求公义,照神所指引的途径过正直的生活。最后以色列人要寻求舍己谦卑的生活形式(参民十二 3 ;箴十五 33 )。
惟有这样完全抛弃自己和自己的计划,以神的旨意为旨意,才可得救,避过神的愤怒。「或者」这一个含蓄的字眼,警告以色列民不能乐观地假设这一切都必定成就(参出三十二 30 ;摩五 15 )。西番雅似乎没有信心去相信这些人会一同悔改响应(三 7 ),故此他认为此事的结果不在乎子民,而是在乎神。祂的公义和圣洁要求人必须认罪和接受惩罚,但祂还有其它的特性,其中包括怜恤、恩慈和仁爱,当人真诚悔改,这些属性便促使神赦免人的罪(参出三十四 6-7 ;申三十 1-10 )。「或者」这词在此是保卫神的主权,而不是犯罪的许可证。我们不能把神的赦免看为一种「廉价的恩典」,容许人犯罪而不受罚(罗六 1 )。另一方面,面对真诚的悔改时,神都赦免。我们既知道祂恩慈的属性,就可以安心让神照着祂的本性作合宜的回应。
二 4 至三 8 列国也受审判
先知向犹大和邻国宣告审判的神谕,希望藉此激励犹大以服从来响应神的呼召( 1-3 节)。在希伯来原文中,第 4 节以「故此」一词开首,把这一段连于上文 1 至 3 节,可惜在和合本不易看出来。此神谕的结构是先从各方面向犹大攻击(二 4-15 ),最后才针对京城耶路撒冷发言(三 1-8 ;参摩一 3 至二 16 ,也有同样的结构)。
二 4-7 腓尼基
非利士由 5 个城邦组成: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和迦特。前 4 者在地理上的排列是由南到北,作者以毁灭和荒凉来警告她们。文中没有提及迦特,可能暗示此时的迦特已经被灭(参导论)。「正午」之时有猛烈的攻击;可能是指烈日之下的一次突袭(参撒下四 5 ;耶六 4 ),也可能指一方所向无敌,半日之内已定胜负。袭击之后居民被赶逐出城。
第 5 节非利士人是「海上民族」的一部分,从爱琴海迁徙过来,有一部族来自革哩底(故此在撒上三十 14 和结二十五 16 称之为「基利提」人)。他们无法定居埃及,便于主前十三世纪北迁至地中海沿岸,多年来成为以色列边陲的一根刺。在这段经文中,他们被称为迦南人,这称呼是旧约圣经所独有的,因他们居住之地算为迦南人之地(书十三 3 )。神在这降祸神谕中直接向他们说话(参摩五 18 ,六 1 )。宇宙的创造主耶和华既然有「话」与他们「反对」,他们怎可不惧怕,尤其是耶和华的话保证他们必被毁灭。
第 6-7 节非利士人聚居的中心将空无人烟,只有零星的「牧羊人」在那里放羊,这些人将会是犹大的余民。余民在神学上的重要性有好几重意义;有时候这词是指神的审判如此广泛,只有少数人剩余下来(参创七 23 ;赛十七 6 )。另一方面,这词又暗示了希望,因为毁灭之力虽强劲,却并非绝对消灭,起码还有若干剩余的生还者。这观念在先知书并不陌生(耶二十三 3 ;弥五 7-8 ),它同时指出神圣洁公义的一面和祂慈爱恩典的另一面。
这一篇预言显示神赏罚的相对性。在此,犹大的仇敌的惩罚给犹大带来复兴(参三 20 ),这复兴的观念,很多时候是指被掳归回的经历(耶二十九 14 ),在此是指在耶和华日子的复兴,也就是神治权的最后展开,以前所有的复兴都是指向这一终局。
附注
第 6 节「基利提人」(参 5 节)在第 6 节中显然亦被提及(参新国际译本旁注),在希伯来文,此字之元音转变一下就成为草场一字,「草场」之意与上下文亦甚衔接。
二 8-11 摩押和亚扪
这两个国家位于约但河东,其种族是源于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创十九 36-38 )。他们与以色列常有争执。例如:以色列在进占应许之地时,他们拒绝给飘流的以色列人过境(民二十二至二十五)。在别的神谕中,分别论到摩押与亚扪(例如赛十五至十六;耶四十八 1 至四十九 6 ;摩一 13 至二 3 ),这一段是唯一一次把她们合并在同一个神谕中。
第 8 节这两个国家曾以言语攻击犹大,「毁谤」「辱骂」她(参结五 15 ,十六 57 );此外她们又「自夸自大」(参结三十五 13 ),恐吓神的百姓(同样的手段参尼四 1-3 )。
第 9 节神以祂的权能和令人敬畏的名号起誓,这些人的惩罚将会是何等严重和确定。祂是「万军之耶和华」,是神圣战士,天使天军的统帅(参哈三参哈三 8-15 )。祂不单大有能力,而且是可亲近的,祂与犹大有亲密的关系,自称为「以色列的神」,单是这事实就足以使摩押和亚扪踌躇了。他们辱骂神的百姓就等于辱骂神。
她们的惩罚有如「所多玛、蛾摩拉」,这两个死海附近的城市,因恶行被灭(参创十九 24-26 ;申二十九 23 ;赛一 9 )。其毁灭甚为彻底,连所有可用的植物也都死去,地上的「盐坑」只容许无用的刺草生长。约但河东的国家不单丧失地上的农作物,甚至他们的领土也要失去,落在他们所讥笑的人手中,就是神子民中「余剩」的人,这些余民将要承受第 7 节所说的福分。但神的子民以色列(广义上是指教会)最终的福分还要等待将来,当整个创造享受堕落之前的福祉时才完全实现(罗八 18-23 )。
第 10-11 节神总括前两节,指出罪的根由出于骄傲(参 15 节;赛十三 11 ),神要为祂的子民伸冤,藉此回应列国对全能真神的毁谤,祂要毁灭他们无效无能的神明以表彰神自己的真正能力。后果将会传遍「列国」,他们都要认识真神,并且敬拜祂,耶和华不受地域限制,其权能及地位将要遍及全球。
二 12 埃提阿伯在
犹大西南边,埃及在主前第八世纪末期至第七世纪初,曾一度被埃提阿伯(又名古实)第二十五王朝所统辖。这名称对伟大的埃及王国来说可谓是过去一度被征服的羞辱,也可说是暗示他们未来的类似的命运,他们将要落在一位更强大者手中,就是以色列的神。神亲自以神圣战士( 9 节)的身分出现,挥动祂的「刀」,带给他们毁灭与死亡。
二 13-15 亚述
耶和华向北转,对抗犹大最顽强的敌人亚述和她的首都尼尼微(参那鸿书)。这残酷强盛的国家几十年来操纵中东,她将要被以色列之神的「手」(或能力;参一 4 )所「毁灭」。他们一向繁忙的首都将要成为「荒凉」、「干旱」的「旷野」。
西番雅书第二章
C 要求的回应(二 1 ~ 3 )
作者广泛地谈过普世的审判(一 14 ~ 18 )后,再次将注意力转向神自己的百姓(见一 4 ~ 13 );但稍后还要再继续谈论普世的审判( 4 ~ 15 节)。现在仍有严厉的审判( 2 节),但若对耶和华有正确的回应,这审判仍有缓和的希望( 3 节)。
1 ~ 2. 神的百姓这次被称为一个 国民 ( go^y ;思高作“民族”,现中作“国家”),这个字通常是指异教百姓,不过有时也用来指以色列自己(如∶出十九 6 ;申四 6 ;赛一 4 ,九 3 ,十 6 ;参∶番二 9 )。作者刻意使用这字,指出以色列人的行为和对神的态度,就像异教国家一样“可耻”( NIV ;中文译本皆和 RSV 一样,作 不知羞耻的 )。尽管承认祂乃是成为耶和华真正的立约之民( `am )的必要条件( 8 ~ 9 节;参∶出六 7 ;申七 6 ),他们仍不承认祂。他们所受的呼召是∶趁着还不太迟 以先,应当聚集 前来。形容这百姓的词句语意不清。可能是指他们缺乏羞耻的特性(和合、吕译、思高、现中;参 RSV 、 NIV ),这是跟随七十士译本的传统;但这动词通常是指意愿或渴望(参∶创三十一 30 ;诗八十四 2 )。有人提议说∶否定语助词“不”应该理解为动词的受词──“虚无”,指偶像,就像别处轻蔑地称呼它们的经文一样(如∶王下十七 15 ;耶二 5 ) 114 。百姓渴望“虚无”之神的帮助,而非宇宙创造者的帮助(参∶耶二 11 ~ 13 )。这可能与一章 6 、 12 节对这百姓的描述有关。然而,这提议似乎不合这语助词正常的用法。虽然用法不确定,这称呼显然是不讨人喜欢的,因为上下文对神的百姓都是持否定的态度。
这百姓要快快回应,因为有几件事已迫在眉睫,就快临到了,正如三次重复的 以先 所显示的(和合本分别译作 没有 、 未 、 未到以先 )。这又是指耶和华日子迫近的另一个暗示(一 7 、 14 )。在此将这日子描写为与祂的发怒(参∶哀二 22 )、 烈怒 (三 8 ;参∶出三十二 12 ;赛十三 9 、 13 ;何十一 9 ;鸿一 6 )有关,这些都要 临到 这国家,作为罪恶的结果。
3. 一个正面的命令临到了 世上 …… 的谦卑人 ( RSV 、 JB 、 NIV ; AV 作“温柔的人”)。这些乃是灵里贫穷的人(参三 12 ;赛十一 4 ;摩八 4 ;太五 3 ),倚靠神为他们辩白,而不是倚靠他们自己的势力或图谋。他们是谦卑的人,知道自己一无帮助;所以他们在此蒙召 寻求 三件事(参第 2 节第三次重复的“以先”)。首先他们要寻求耶和华,他们立约的神。祂的日子要带给那些不寻求祂之人(参一 6 )──如以色列中一些人──的,正是祂的忿怒和审判。而且,与那些弃绝神之人相反的,谦卑人还要活出敬虔的生活来,其标志是“行公平”(和合本作 遵守耶和华典章 ,参吕译、思高;现中作“听从祂命令”,参 NIV 、 RSV 、 JB )。在圣经中,公平经常与 公义 一起出现(参∶赛一 21 ,九 7 ;摩五 24 ),这也是他们要寻求的。并且还要寻求谦卑,向神降服(参∶民十二 3 ;撒下二十二 36 ;诗四十五 4 ;箴十五 33 )。要寻求这些积极、敬虔的属性,以取代那正在蔓延的顽固异教主义;但就算如此,还不保证能够得救,得以 隐藏起来 ,脱离耶和华忿怒的毁灭。神能拯救,但祂也能刑罚;所以敬虔之人可以有盼望,但却没有保证。因为连最敬虔之人也曾背约,这约正是他们蒙召要归回的。所以耶和华选择拯救,终极说来,乃是恩典的抉择。
在这节经文中,关于神的帮助一个最具神学意义的字眼乃是 或者 (参∶出三十二 30 ;摩五 15 )。有人提议说,这个“或者”指犹大可能悔改而后得救,如此,不确定的乃是百姓的反应,而不是神。然而,西番雅对于百姓悔改的可能性似乎不抱太多希望(三 7 )。所以这个提议虽然在神学上较能令人接受,但似乎不为经文句法支持。因着祂的圣洁和公平,神能刑罚罪孽,也必须刑罚罪孽;这是可以确定的,而且祂也持续不断地以此提醒祂的百姓。然而这并非祂属性中的一切,人类也未必是全然失丧的。事实上,人类并未被毁灭,是因着神的怜悯、慈悲与仁爱,这同样是祂属性的一部分。罪恶必会导致刑罚,这是以色列人可以确定的;但他们同样可以肯定的是∶悔改、归回与神之间立约的关系,将导致他们的得救与复兴(参∶出三十四 6 ~ 7 ;申三十 1 ~ 10 ;尼九 17 ;诗一三○ 4 ;但九 9 ;约壹一 9 )。“可能”这词确保了神主权的自由,但祂丰满的属性却使这“可能”免于任何焦虑与不安;因为神值得信靠,祂既是一切受造之物的审判者,必要行公义的事(创十八 25 )。从人这一面来说,不当将神的赦免误用成“廉价的恩典”──罪恶免受刑罚的保证书(参∶罗六 1 );但从神这一面来说,面对着真实的悔改,除了赦免之外,再也不可能有别的回应了。神命令那些犯罪的百姓要回应祂,而祂对他们的回应则可稳妥地由祂决定。
114 Sabottka, pp. 62 ~ 63.
D 审判的特别情景(二 4 ~三 8 )
i. 非利士(二 4 ~ 7 )
西番雅继续谈论审判的事,别的国家也要经历审判(参一 18 ),他即以周围列国要遭遇的事为例,来警告犹大,提出很好的悔改理由,就如前面已经提出的警告一样( 1 ~ 3 节)。在第 1 至 3 节,以及第 4 节到三章 8 节间的因果关联,是以三章 8 节的语助词“因为”连结,这词将对列国的神谕和对耶和华日子的描述连接起来,但 NIV 省略了这个字,所以失落了这种有力的连结。
4. 非利士的四个重要城巿,受到毁灭迫近的警告。头一句和最后一句以押头韵方式表达,这一样是以使用类似的子音为基础的字技 115 。四个城邦是依序由南到北列出的, 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以革伦 必各自 见弃 (参∶赛十七 9 ;耶四 29 ),“成为荒场”(参∶利二十六 33 ;耶四 27 ,九 10 ),因居民被逐出而人口减少(参∶诗七十八 55 ,八十 8 ;弥二 9 ), 被拔出根来 (参∶传三 2 )。这里说亚实突的不幸是发生在 正午 时分,可能是指在日头令人昏昏欲睡的炎热中,忽然间,意料之外的挫败(参∶撒下四 5 ;王上二十 16 ;耶六 4 ,十五 8 ),或指攻击的力量只需半天即可奏效。
5. 耶和华现在藉着先知直接对非利士人说话。称他们为 基利提族 (参∶撒上三十 14 ;撒下十五 18 ;结二十五 16 ),指他们早期与克里特岛( Crete )的地理关联。这神谕强调他们沿海之地的居民( 6 节) 有祸了 (参∶摩五 18 ,六 1 ;哈二 9 、 12 、 15 、 19 ),警告他们说,他们是耶和华的 话 临到的对象。神亲自执行毁灭他们的刑罚,宣告祂将要使非利士的居民灭绝。 非利士人之地 被称为 迦南 ,这是一个奇怪的称呼。这字通常是指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入侵以前,这块地之原住民的境界。它显然也用来指南方沿海之地(参∶书十三 3 )。这可能是提及这区域上进行的商业贸易行为(见一 11 的注释 )。
6 ~ 7. 这里并没有将非利士地的前景描写成永远荒废,这地还要重新被 牧人 和他们 羊群的圈 ( RSV )占据。第 6 节中间的子句造成一些文法上的困难,但它似乎是再次提及 基利提族 (见 5 节) 116 要占领草场(参∶诗二十三 2 ;耶二十三 3 ;珥二 22 ;摩一 2 ),这草场却将要被别人── 犹大家的 “遗民”(思高;和合本作 剩下的人 )──所夺。
余民的观念有两面含义,显出神圣洁的审判,以及祂恩典的赐福(耶和华的日子也有类似之两面性,参 97 ~ 98 页)。神对罪恶的审判是如此有毁灭性,以致这国家枯竭,甚至到只有余民──少数经过猛烈击打后仍然活着的人──存留的地步(参∶创七 23 ;赛十七 6 )。然而在这些以及其他一些事例中,每件事至少都还蕴含着盼望的一面,因为百姓并非彻底被除去(参∶书十 40 ;耶五十 26 )。至少有余民──少数经过猛然击打后仍然活着的人──存留。这里的余民(参一 4 ,二 9 ,三 13 )是从神的刑罚中逃脱之人,乃是以色列之盼望的象征,因为预示的审判并非全面的。在先知书中,余民这主题相当普遍(参∶耶二十三 3 ;摩五 15 ;弥二 12 ,五 7 ~ 8 ),同时例证了神刑罚的严酷,以及祂怜悯的恩慈。毁灭将临,但并非全然灭绝。
新居民也要使用非利士人的居处住宿(二 14 ,三 13 )。这祝福的肇因是耶和华──以色列人信实的立约之 神 ──亲自以恩慈眷顾(参∶创二十一 1 ;耶十五 15 )。神百姓的“故业”必得恢复(吕译;和合本作 使他们被掳的人归回 ;参思高“转变他们的境遇”;见三 20 的注释 ),不再像先前一样丧失。
关于非利士的经文是一个单元,这由其内含式的,或包围式的结构可以看出来,这结构以一个要素开始一个单元,又在单元结束时重复使用这要素。在这一小段中,原因语助词 因为 ( 4 节;见 122 页 )引入了神对以色列的眷顾,这要素也结束了第 7 节(见和合本、吕译、思高、 AV 、 RSV 、 NEB 、 JB )。现代中文译本和 NIV 没有译出这个语助词,故无法表达出这种结构的力量。
115 `azza^h `@zu^ba^h 与 `eqron te{`aqe{r .
116 “草场”( nevo{t kero{t )的韵母中有一个母音改变为 keret 所致。有人提议另一个字根,指挖掘之意,结果就变作“洞穴”(吕译)或保护用的“草棚”(现中、 NEB )。
ii. 摩押和亚扪(二 8 ~ 11 )
神继续以第一人称发言(见二 5 ),这次是把焦点指向约但河外的两个民族。依据圣经记载,这两个民族与以色列人有血缘关系(见创十二 4 ~ 5 ,十九 30 ~ 38 ;见 \cs16 95 页 );尽管如此,他们却经常与以色列人为敌,或者是主动地与以色列对立,或者是以言词攻击他们,就像他们在这段经文中所作的一样( 8 、 10 节)。其他的神谕曾分别以这两个国家为主角(赛十五~十六;耶四十八,四十九 1 ~ 6 ;结二十五 1 ~ 11 ;摩一 13 ~二 3 ),但从未像这里一样,将两者结合在一个神谕中。先知也使用这神谕宣告未来普世都会归向耶和华( 11 节)。
8. 这里清楚说明摩押人和亚扪人的罪行(参 15 节,三 1 ~ 4 、 7 ),并且加上他们要承受的各种刑罚。言语上的攻击──“嘲骂”(吕译;和合本作 毁谤 ;见三 18 注释 ;参∶赛二十五 8 ,五十一 7 ;结十六 57 ,三十六 15 )和 辱骂 或亵渎(参∶民十五 30 ;王下十九 6 、 22 ;赛五十一 7 ;结五 15 )──都是针对耶和华立约的 百姓 ,就是以色列人(见哈三 13 的注释 )。这节经文的最后一个侵犯举动,也可能是口头上的,不过这个子句的意义并不清楚。字面的意思是“扩张他们的边界”,有的译本将这子句视为描写他们牺牲以色列人而扩张边境( NEB ),但别的地方却找不到这个文法结构有类似的意义。这结构在别处是用作自夸的意义(见吕译、现中、 RSV 、 JB 、 AV ;参∶诗五十五 12 ,一三八 2 ;耶四十八 26 、 42 ;结三十五 13 ),这意义适合这里的上下文,指为了带给敌人的困扰而暗自庆幸。
9. 这些罪行带来的审判,以极严肃而有力的语句宣布出来。以神大有能力的名字和称呼── 万军之耶和华 (强调祂作为神圣之战士的本性,见哈三 8 ~ 15 的注释 , 82 ~ 87 页)和 以色列的神 ──来保证这审判必然临到。所以祂是普世的神,更是与祂自己立约之民有个别关系的神。这里更以神指着自己永生所起的誓言来加强这宣言(参∶撒上十四 39 、 45 ,十九 6 ;赛四十九 18 ;耶二十二 24 ,四十六 18 )∶这可畏的警告必然实现。这两个国家的刑罚,将会像 所多玛 和 蛾摩拉 那可怕的毁灭一样,这两个靠近死海的城巿因罪恶而遭彻底毁灭(创十九 24 ~ 26 ;参∶申二十九 23 ;赛一 9 )。先知刻意比较这两个国家,因为摩押和亚扪这两民族的 祖 先生于乱伦,这是圣经记载这两个城巿毁灭后的片段(创十九 30 ~ 38 )。 刺草 (多数中译本及 AV 、 RSV 、 JB ;现中和 NEB 、 NIV 则作“莠草”;参∶伯三十 7 ;箴二十四 31 )、 盐坑 (多数中译本及 AV 、 RSV 、 NIV ;思高和 NEB 、 JB 作“盐堆”;参∶诗六十五 13 ) 117 ,及永远“荒废之地”(多数中译本及 \cs16 RSV 、 NEB ),对照出先前的绿油油和丰收都已失去。这三方面的对比都取自两个城巿的光景∶植物(创十九 25 ;申二十九 23 )、盐(创十九 26 ;申二十九 23 ),和长久荒凉(参∶赛十三 19 ~ 20 ;耶五十 39 ~ 40 )。这刑罚将为摩押和亚扪所嘲谑的人带来好处(见 8 节),他们是神立约的 百姓 ( 8 节)中的“余民”(思高;参吕译;和合本作 所剩下的 ;参 7 节,三 13 )和 所余剩的 人(参∶弥五 3 ;亚十四 2 )。以色列人不再是外来侵略的首当其冲者,他们自己现在反倒要 掳掠 他们的仇敌(参∶赛十一 14 ,二十四 3 ;摩三 11 ),夺取他们的地业,正如他们对待迦南地原住民一样(参∶创十五 7 ,二十二 17 ;申一 8 ;不过这些经文所用的是另一个动词)。神抬举那受欺压之人,使那压迫人的降为卑,祂的公平就在此显明出来了。
10. 现在,先知自己以散文讲论,扼要叙述耶和华刚刚赐下的神谕( 8 ~ 9 节)。他描写这一切的错误都是从 骄傲 (参 15 节;诗五十九 12 ;赛十三 11 ,十六 6 ;结十六 49 )而来。详细列出的行动是第 8 节的复述,而耶和华的名字和称呼则是从第 9 节而来。
11. 这神谕从摩押和亚扪狭窄的地理和历史焦点,进一步论及世界其余地方,并以此结束。耶和华向约但河外这两个区域显出祂可畏的大能(参∶出三十四 10 ;诗四十七 2 ,六十六 5 ,八十九 7 ),因为祂必要攻击世上的 一切神只 (思高;和合本作 诸神 )。用来描写耶和华行动的动词只出现在这里,但其字根意义似乎是“使贫瘠或失丧”(参∶赛十 16 ,十七 4 ;弥六 \cs16 10 )。所以,神正在显示诸神的软弱和他们能力的减弱,因为祂至终要毁灭敬拜他们之人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军队(参三 8 、 19 )。祂不只要除掉诸神的能力,连那些敬拜他们的人也要向耶和华“俯伏下拜”( RSV ;和合本作 敬拜 )。这些异教国家将要从他们最远的“国土”(现中;其余中文译本多作 地方 )敬拜祂,每个人都在自己居住的所在敬拜祂。这可能意味着外邦人将成群来到耶路撒冷(参∶赛二 3 ;弥四 1 ;亚十四 16 );或是指在地理上、种族上;耶和华崇拜不再局限在一个地方、一个民族,而是所有人都要认识祂(见三 9 )。这节经文前后两半的结尾有着结构上的平行(见 AV 、 RSV 、吕译、思高),藉以将被毁灭的全体诸神(思高∶“一切”神只)和敬拜真神的普世(现中∶“每一”国家)范围相对比。
117 后者的译法是根据同语源之亚喀得文 karu^ (堆)而来,但前者较切合希伯来文字根 ka{ra^h ,“挖、凿”(参∶创五十 5 ;诗七 15 ,四十 6 , AV 边注)。
iii. 古实(二 12 )
下一个神谕移向以色列南方,与 古实人 或衣索匹亚人有关。这可能暗指埃及是当时两大势力之一,曾在主前八世纪末及七世纪初降服于衣索匹亚人第二十五王朝(见 95 页 ;参三 10 ;赛十一 11 ,十八,二十 3 ~ 6 )。然而它也可能是指埃及被波斯王冈比西斯二世( Cambyses Ⅱ)打败,时维主前五二五年。如果它是指衣索匹亚,而不是埃及,我们知道冈比西斯也曾在同一段时间内出征上埃及一带。耶和华在此直接向这国家说话,它将遭到军事上的毁灭,必被耶和华自己的 刀 (参∶赛三十四 5 ~ 6 ,六十六 16 )杀死(参∶民十九 18 ;赛二十二 2 ;耶十四 18 )。
iv. 亚述(二 13 ~ 15 )
现在又转往 北方 ,耶和华攻击当时第二个主要势力──亚述和它的京城 尼尼微 (参那鸿书 )。耶和华决心以审判的姿态 伸手 (见一 4 及该处所提及的经文 ) 毁灭 他们(参 5 节;申十一 4 ;诗五 6 ,二十一 10 ;赛二十六 14 )。甚至连他们最坚固的城巿尼尼微(参∶拿一 2 ,三 3 )也要变为 荒凉 (参 9 、 15 节),恢复为干燥的旷野(参∶诗六十三 1 ;耶二 6 ,五十 12 ,五十一 43 ;珥二 20 )。
14. 此节列举了一些居住在城内的动物,以强调其彻底荒废的情景。这些动物包括驯良的 群畜 (参∶创三十二 19 ;诗七十八 52 ;赛四十 11 )以及野生的 走兽 ( NIV 作“受造之物”),这字在经文上难以决定其形式 118 。这两个族群显然是涵括了整个动物界,包括驯养的和野生的(参∶创一 24 ;诗五十 10 )。这些是生长在地上的生物,在经文其余部分则加上生活在空中的生物。
柱顶 指的是毁坏之建筑物,是墙上柱子的顶端(参∶摩九 1 ),它将会成为鸟类栖息的地方。虽然这些鸟类正确的身分极具争议性(和合本的 鹈鹕 ,吕译作“叫枭”, AV 作“鸬鹚”, NEB 作“角枭”, RSV 作“秃鹰”, NIV 作“沙漠之枭”,参∶利十一 18 ;申十四 17 ;诗一○二 6 ;和合本的 箭猪 ,思高作“鵁”,今圣作“刺”, AV 作“鸬鹭”, RSV 作“豪猪”, NEB 作“襞襟鸨”, JB 作 苍鹭 , NIV 作“叫枭”,参∶赛十四 23 ),但鹈鹕和箭猪在别处经文都是与荒废、无人居住有关(参∶赛十四 23 ,三十四 11 )。每个字前面都有个语助词,用来强调这种荒凉的情形∶“甚至”( JB ; AV 作“两者”; RSV 、 NEB 、 NIV ,及所有中文译本皆省略)这两种鸟类,原本不是城巿内常见的,竟然也出现在这个现已废弃的地方。“声音”(吕译注)可能是鸟啭声(和合本、现中作 鸣叫 ,思高、今圣作“啼叫”, RSV 、 NEB 、 JB 作“枭叫”, AV 作“歌唱”;参∶代下二十九 28 )。这些建筑物本身是如此地 毁坏 ( NIV 作“碎石堆”;参∶赛六十一 4 ;耶四十九 13 ;结二十九 10 ) 119 ,从 门槛 (参∶士十九 27 ;赛六 \cs16 4 ;结四十 6 )到墙上或天花板的 香柏木 梁(参∶民二十四 6 ;赛四十一 19 ),因着毁坏、没有支撑,都 露出 来了。对那些敌挡神的人而言,这样被丢弃给大自然并非不常见(参∶赛十三 19 ~ 22 ,三十四 11 ~ 15 ;耶五十 39 ) 120 。
15. 这个素来 欢乐 ( RSV 、 NEB ;参三 11 ;赛二十二 2 ,二十三 7 )且 安然居住 (参三 2 ;利二十五 18 ~ 19 ;赛四十七 8 ;耶二十三 6 ;亚十四 11 )的城巿,从强盛到败落,其原因乃在于它的傲慢自大,自认为(参一 12 )是无可匹敌的(赛四十七 8 、 10 ;参∶番三 11 )。亚述傲慢地夸口自给自足,“惟我独尊”(见今圣)的态度,违反神给以色列十诫的头一条诫命(出二十 3 ),神曾命令以色列要单以耶和华为她的神。尼尼微僭越了这地位,篡夺了那保留给神的特权。骄傲的尼尼微要被湮没,就像要来的巴比伦王一样(见赛十四 3 ~ 23 ,尤其是 14 节)。先知以惊异的态度宣告∶这大城已经变为 荒凉 ( NEB ; JB 、 NIV 作“废墟”;参一 13 ,二 4 、 9 、 13 ;赛五 9 ;弥六 16 )和 野兽躺卧之处 (参 14 节;结二十五 5 ),其崩溃和败落是可见的。甚至连过路人的反应都是讥笑与惊讶,发声( JB 作“吹口哨”; AV 、 RSV 、 NEB 作“发出嘘声”;耶十九 8 ;哀二 15 ~ 16 ;结二十七 36 )并 摇手 121 示意。这里提到手,形成一个内含式的结构,以手开始并结束这个神谕(参 118 页 )。这段信息是以神在审判中举手开始的,却以对所造成之审判惊异地举手结束。
118 字面的意义是“国家( go^y )的走兽”,显然是 ge~ “平谷”或“田野”(参∶吕译、 LXX 、 RSV 、 JB ;见 J. Barr, Comparative
Philology and the Text of the Old Testamen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8 〕 , pp. 144 、 324 )的误读。同义片语“田野(或地上)的走兽”较常见(参∶创一 24 ~ 25 、 30 ,二 19 ~ 20 ,三 1 )。 NIV 译作“每一种受造之物”(参和合本小字),显然是尝试化解经文的困难,但没有清楚易明的经文证据支持。
119 吕译、思高、现中、 RSV 和 JB (参 NEB )皆译作“乌鸦”,这是跟随七十士译本而来,修正了原文的一个字母,这在口授经文抄写时很容易发生。鸟类颇适合这节经文中大部分的上下文,但它与门框的低下部分连在一起却又有问题。
120 见 D. Hillers, 'Treaty-Curses and the Old
Testament Prophets', Biblica et Orientalia 16 ( Rome , 1964), pp. 44 ~ 54.
121 看见这种景象的反应,正常的动作是摇头(参今圣;诗二十二 7 ,一○九 25 ;赛三十七 22 ;哀二 15 )。较适合这里上下文的,似乎是一种哀悼或藐视的姿势,而不是侵略的姿势(参 JB 、 NIV )。
──《丁道尔圣经注释》
西番亚书
西番雅书第二章
2:1-3
先知呼吁百姓在审判来临前迅速悔改,仍有时间逃避灾祸。“不知羞耻的国民”:犹大国。“谦卑人”:离弃拜偶像等恶行,谦卑到神面前悔改的人。“隐藏起来”指不受灾祸。
2:4-7 本章为神宣布对犹大邻邦恶行的刑罚,看〈参考资料〉“本书内容”条。
4-7节为对非利士人的预言,非利士人住在沿地中海地区的南部,为以色列人的世仇。迦萨、亚实基伦、亚实突和以革伦为其大城(看书13:3;士3:3)。“基利提”:今地中海上的克里特岛,非利士人的祖先从欧洲爱琴海的岛屿和克里特岛迁来巴勒斯坦定居。先知预言这一大片人口稠密的非利士地会变成人口稀少的牧地;城市都会毁坏成为荒场。
据史藉记载,非利士地在约西亚作王后期曾为西古提人(参西3:11)大肆劫掠,西古提人擅长骑术、性好劫掠,为凶暴游牧民族,原居今苏联南部草原;在主前七世纪中叶经高加索移居米所波大米,主前620年左右,沿地中海岸南下侵入非利士地,直达埃及边境。后与巴比伦及玛代人联手攻打尼尼微。巴比伦战胜亚述后,尽取亚述属土与附庸,于主前587年灭犹大,主前582年进攻并掳掠摩押、亚扪、以东、黎巴嫩等地。主前572与568年两次劫掠埃及。本章所预言的各国的灭亡在新巴比伦时代均告应验。
2:7
先知描写列国就要受到的刑罚时,又述说从远处见到的景象,这就是大难之后向神忠心的犹大“剩下的人”要回归,在这块土地上重建家园。本节和9节讲同一事。11节且预言所击打的各国后来会在自己的地方敬拜耶和华。
2:8 摩押与亚扪住在死海东边和约旦河东,为以色列世仇(看士11:12-13;摩1:13-15;2:1-3)。
2:9
所多玛和蛾摩拉在亚伯拉罕时,因罪恶极大为神彻底毁灭。亚伯拉罕侄儿罗得本居所多玛,在毁城前为神救出,摩押与亚扪人均为罗得的后裔。此处用二城的毁灭来宣告摩押、亚扪将遭同样的命运。此二地为巴比伦攻取。“刺草”指野草,土地荒芜,野草丛生。“余剩的”:看2:7注。
2:11 “瘦弱”:指假神的虚妄,有的译文作“消灭”。看2:7注。
2:12 古实在埃及南方尼罗河上游。埃及于主前七世纪初叶由古实人统治,此处的“古实人”指埃及人,因埃及曾屡次侵入以色列境内,并掳去其民。
2:13-15 看《约拿书》中〈参考资料〉“尼尼微简史”。尼尼微城在主前612年亡于巴比伦。其遗址长埋黄土,到十九世纪始为考古学家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