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 - 路加福音(Luke)第14章
有一个安息日,耶稣到一个法利赛人领袖的家里吃饭;有些人窥伺着他。 |
耶稣就问那些法律教师和法利赛人说:「我们的法律准不准许在安息日治病呢?」 |
他们都闭口不言。耶稣就扶着那个人,治好他,打发他走。 |
於是他对大家说:「你们当中谁有儿子或牛在安息日掉进井里去,而不立刻把他拉出来?」 |
耶稣注意到有些客人替自己挑选筵席上的首位,就用比喻对大家说: |
「你被请去参加婚宴的时候,不要坐在首座上,恐怕有比你更受尊重的客人也在被邀请之列。 |
那个邀请你的主人要上来对你说:『请让座给这一位吧!』那时候,你会觉得很难为情,不得不退到末座。 |
你被请的时候,就去坐在末座,让主人来对你说:『朋友,请上座。』这样,你在宾客面前就有光彩。 |
因为上帝要把自高的人降为卑微,又高举自甘卑微的人。」 |
耶稣又对宴请他的主人说:「你招待午餐或晚餐的时候,不要邀请你的朋友、弟兄、亲戚,或是富有的邻居,恐怕他们要回请你,还了你的人情。 |
你要请客,就请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 |
这样,你就有福了,因为那些人无力报答你。在义人复活的时候,上帝要亲自报答你。」 |
同席有一个人听见了这些话,就对耶稣说:「能够在上帝的国里享受筵席的人多麽有福啊!」 |
入席的时候,他差派仆人去向被请的客人说:『请来吧,一切都准备好了!』 |
可是他们开始一个一个地推辞。头一个说:『我刚买了一块地皮,不能不去看看。请原谅我,我不能来。』 |
另一个说:『我买了五对牛,刚要去试一试;请原谅我,我不能奉陪。』 |
那仆人回去把这情形都报告给主人。主人非常恼怒,就对仆人说:『赶快出去,到城里的大街小巷,把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都带进来。』 |
不久,仆人来回话说:『主人,你所吩咐的已经办好了,可是还有许多空位呢!』 |
主人就对仆人说:『到马路上和陋巷里去,劝人进来,坐满我的屋子。』 |
我告诉你们,那些先前所邀请的人绝不能尝到我的筵席!」 |
有许许多多的人跟耶稣一起走。耶稣转过身来对他们说: |
「到我这里来的人要不是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兄弟、姊妹,甚至於他自己,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
不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 |
你们当中有谁想盖一座高楼,不先坐下来精打细算一番,看看有没有完成全部工程的费用? |
否则,恐怕地基奠好以后,楼房无法完成,看见的人都会笑话他, |
假使有一个国王领着一支一万人的队伍,要去跟另一个拥有两万人军队的国王打仗,他一定先坐下来估量自己的实力,看看能不能对抗敌军; |
如果不能,他就得趁着敌军还在远方的时候,派遣使者去跟对方谈判和平的条件。 |
同样,你们无论谁,除非放弃所有的一切,不能作我的门徒。」 |
把它当土壤或肥料也不适宜,只好丢弃。有耳朵可听的,都听吧!」 |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
第 14 章
路 14:1-6> 法利赛人从良了,竟把耶稣请到家里?
14:1-6 较早前一个法利赛人邀请耶稣到家里做客( 7:36 ),而这一次是他们特设的陷阱,要抓耶稣说话的把柄,好逮捕祂。
路 14:2> 路加不愧是医生,连生什么病也清楚知道……
14:2 路加是一个医生,能清楚指出这人是患了水臌。水臌就是在身体的组织或胸腔、腹腔里积聚了过量的体液或水分,中医指腹部积水。
路 14:7-14> 人爱上座,面子自光,耶稣却说人要自卑──我有能力,有付出,不配受人看重吗?
14:7-14 在这里耶稣教训他们两点:对于宾客,祂告诉他们不要争坐首位,在神的国中,服事远比地位重要;对于主人,祂告诉他们不要以势利眼光去请客,神的国是开放给每一个人的,特别是那些永远不能回报的人。这两项教导今日同样适用。
路 14:11> 谦卑在这个社会而言就是自卑,有谁会说自己能力有限?谁不说是的,我能够?
14:11 我们如何能够谦卑呢?有些人外表装作谦卑,为的是操纵别人。但真正谦卑的人是拿自己与基督相比,认识自己的罪,知道自己在能力、道德表现及知识方面的不足。谦卑不是贬低自己,而是老实地肯定自己。真正谦卑的人不会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装作谦卑,只会因为与神的关系而谦卑。
路 14:15-24> 你想相信耶稣的机会很多吗?祂可是一次又一次地邀请你,你还在等什么?
14:15-24 与耶稣一起的这个人看到了神的国的荣耀,但他不知道如何进去。耶稣讲的故事,显明人们常常拒绝神的邀请,因为他们认为那时间不方便。不论我们的藉口看起来多么有理由──做生意、结婚、财富或是其他,事实上是拒绝或拖延回应神的邀请。神的邀请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你是否用各种藉口来逃避神?小心,机会一去不返。
路 14:16-24> 宴会有两次邀请,神也曾经发出了两次邀请,你可收到邀请?
14:16-24 当时的习惯是:请客的主人会向同一人发出两次邀请──第一次是宣布邀请,第二次是告诉客人一切已准备好了。耶稣讲的故事里被邀请的人在那主人第二次邀请他们时,用各种藉口推托,侮辱了那位主人。在以色列的历史中,神的第一次邀请是由先知发出的;第二次则是由祂的儿子发出的。宗教领袖接受了第一次邀请,他们相信先知,却拒绝相信神的儿子,侮辱了神。因此,正如故事中的主人差遣仆人到街上请那些有需要的人来赴筵席一样,神差遣祂的儿子到那些有需要的人那里去,告诉他们神的国已经来到,已经准备好等候他们到来。
路 14:27> 人说基督教太绝对,又排外,可是耶稣要你甘心顺服,你可会?
14:27 耶稣的听众清楚知道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是什么意思。当罗马人把犯人带到刑场时,该犯人要被迫背着他将被挂在其上的十字架。这要显明他屈服在罗马统治之下,也警告围观的人。耶稣用这个教导叫群众认真思想,是舍弃一切跟随祂,还是走回头路?跟随基督的意思是完全地服从祂──就是死,也要服从。
路 14:33> 是的,跟随基督也要计算代价,就是撇下所有呀!你,没有想过?
14:33 一个盖楼者没有计算成本,或者计算错误的话,他的楼房可能盖到一半便要停工。你的基督徒生命是否只建好了一半,后来由于你没有计算献身耶稣的代价而放弃了?基督徒可能会遇到丧失社会地位或财富的危险,他或许要放弃对自己的时间、金钱或职业的控制权;他可能会被人恨恶、与家人隔绝,甚至被杀。跟随基督并不等于可以过无风无浪的生活。我们必须仔细地计算作基督门徒的代价,好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免得日后被引诱走回头路。
路 14:34> 盐的功用你可知道?失掉咸味会怎样?不知道不可以的──你,可是世上的盐呀……
14:34 盐会失去它的味道。当矿盐湿了,盐分流失后又变干时,便只剩下没有味道的渣滓。许多基督徒与世界融合,不肯付代价为基督站起来。但耶稣说假如基督徒失去了他独特的咸味,便会变得毫无价值。正如盐可以调味和保存食物一样,我们也要保存世上美好的事物,免得它被破坏,并且为生命带来新的味道。这需要有计划,忠心地为基督的国牺牲,还要坚定不移地献身于基督的国。要有“咸味”是不容易的,但基督徒若没有这功用,便不能在世上代表基督。你有多少“咸味”呢?──《灵修版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
救恩的大筵席(十四 1 ~ 24 )
.安息日治病( 1 ~ 6 )
法利赛人一再的想要抓住耶稣犯安息日的把柄,所以当耶稣在安息日医治病人,正好成为控告祂的把柄。但当主耶稣指出他们在安息日却去把掉在井里的驴或牛拉上来的时候,法利赛人无言可答,原告反成被告。
.赴宴与设宴( 7 ~ 14 )
1. 法利赛人的首领邀请耶稣吃饭,有人竟拣首位而坐,耶稣就此即席施教,自高的应先学习谦卑。不要高自己,要让别人尊敬才有光荣。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我们应当学习谦卑以见证主道。
2. 另一种人摆设筵席的动机是希望得人的报答和称赞,而并不是请那些饥饿有需要的人。主的教训是以有牺性精神的爱心行事,不求人的报答,因为将来主必报答。
.救恩的大筵席( 15 ~ 24 )
世人推辞赴宴、拒绝救恩的理由有三类:
① 买地:为钱财忙碌而无暇接受救恩;
② 试牛:指世人忙于职业而忽略救恩;
③ 娶妻:指家庭情感也会拦阻人接受救恩。
总之,一切推辞的理由都是因为人只专注世界上的事物,而没想到永生的事。
.仆人再受命出去,到城内、乡村、大街小巷邀人赴筵,这正是给我们今天传福音的榜样,叫我们也尽心竭力引人来赴这救恩的筵席。
祈祷 主啊,我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引人归向。
背十字架跟随主(十四 25 ~ 35 )
.作门徒的代价( 25 ~ 27 )
1. 爱主胜过亲人:主的意思并非说不可爱自己的亲人,主乃是说要我们爱祂胜过爱自己的亲人。
2. 爱主胜过爱己:主为我们舍命,用祂的宝血将我们救赎,因主爱的激励,我们不应再为自己而活,乃为我们死而复活的主活(参林后五 1 ~ 15 )。
3. 背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背十字架的意义是钉死自己和肉体,专心跟从主,因为我们不能凭自我的意志,情感、肉体、私欲和血气跟从主。主会允许一切临到我们的事成为我们的十字架,藉此对付我们的老我并治死属血气的肉体,使我们专心倚靠主和圣灵的引导,作主的真门徒,活出基督。
.两个比喻( 28 ~ 35 )
1. 盖楼的比喻:你准备跟从主,作主的门徒吗?应该仔细思想,你是否肯为此付出代价?如同盖楼的人,必先计算花费多少,如不肯付出全部造价,只安了地基便中途而废,那岂不蒙羞!
2. 打仗的比喻:主讲这比喻的意思不是叫我们投降,或放弃不跟从主作门徒;主乃是叫我们仔细估计敌人的实力,然后付出足以克敌致胜的兵力,我们应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若轻敌或不肯付出全力,那临阵投降是必然的了。
3. 门徒的生命与品德有如盐,盐若失味,就被弃置和践踏了。我们的生命若不能发挥当有的功用,也必被主所弃呢!
祈祷 主啊!我愿付出代价跟从,作门徒。──《新旧约辅读》
路加福音 第十四章 注释
14:1-6 在安息日治好臌胀的人
1
「窥探他」:见可3:2及约5:16注。
5
法利赛人不因安息日而任由牲畜在井里受苦,却怪责耶稣在安
息日医治患水臌的人。
14:7-14 教训客人和主人
7-11 做客人的应谦卑,甘坐未位
11 「必 ...... 卑」、
「必 ......
高」:就是被神降卑或提升。
12-14 做主人的应慷慨,不求回报
14 「义人复活」:见串11。
「得着报答」:就是从神那里得到奖赏。
14:15-24 大筵席的比喻
15 「在神国里吃饭」:见太22:2注。
17
客人早获邀请,如今家主只是差派仆人提醒他们赴筵席,并通
知各事就绪。这象徵神差先知往 选民当中,邀请他们进入弥
赛亚的国度,同享福乐。
21-24
城里的贫穷残疾人可能象徵犹太人中税吏、娼妓等人;被邀的
第二批(在路上和篱笆旁的人),或许代表外邦人。
14:25-33 作耶稣门徒的代价
26
当门徒必须选择效忠的对象时,耶稣应占首先的地位,胜过家
人以及门徒自己。
27 见路9:23注。
28-30 盖楼前先计算花费的比喻。
31-32 打仗前先酌量实力的比喻。
33
同样,作门徒的必须愿意拾弃一切,让耶稣居首位。
「撇下一切所有」:参路12:33-34「变卖所有」注。
14:34-35 失味的盐
古时的盐往往混有杂质,当盐分失掉只余杂质时,便淡而无味,只好
扔掉了。耶稣的门徒必须提防变质,以致失却效用。
思想问题(第 14章)
1 路加医生於 1-6节用了细致的手法描述法利赛人和耶稣之间的敌
对心态。「窥探」一词的基本意思就是「严密监视」之意,是用
於猫儿查探老鼠动静的行动。
你对主耶稣的处境、心境和行为有什麽新的了解呢?
你认为 的言行突破了那几方面的限制?
2 7-11节的比喻似乎暗示我们要故意挑选末位,然後叫人请我们上
坐,这样岂不是很虚伪,你的意见如何?
3 「礼尚往来、两情不欠」本是人之常情,为何 12-15节的比喻,
竟好像否定了这种人际关系?
4 第四世纪的安布鲁士主教说过:「惟有没有虚假和架子的,才是
真谦卑。惟有在意念中有赤诚,才可以达到谦卑。」
你同意这位主教对谦卑的看法吗?
主耶稣叫人学习谦卑,是要叫人看见自己的真相。你同意吗?
5 耶稣的「大筵席比喻」与 15节的话有什麽关系?
什麽使人见拒於神国?
实际上谁会进入神国呢?
6 人进入神国的「条件」和人进入一个地上国家的条件本质上有何
分别?
这些条件是否互相排斥?
你努力进神国时所抱的是什麽态度呢?
7 为什麽预先计算代价,对一个准备跟从主的人是这麽重要?
按你看,它应否属传福音内容的一部分?为什麽?
8 按照 26和27节所说,作门徒的含意是什麽呢?
这教训只是为了那个时候,抑或现在仍然适用呢?
9 按 28-35节,灵性破产与无效有什麽预防之道?
10 第 14章描写了人对「生命」的两种能度。
这是那两种的能度呢?
你可否一一找出路加医生对此的编排特色呢?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
在敌人的审视底下(十四 1-6 )
在福音故事中,曾七次提到耶稣在安息日治病。在路加我们已念过医治西门的岳母(四 38 );医治手枯干的人(六 6 );和十八年来直不起腰的妇人(十三 13 )。除此以外,约翰还记载有治疗毕士大池边的瘫子(约五 9 );和生下来便盲了的人(约九 14 )。马可则加多一个──医治在迦百农会堂中被鬼附的人(可一 21 )。
任何人总以为这样的记录,便可使一个人受到众人的爱戴。然而最使人感到悲苦的,那就是耶稣在安息日所作的医治病人的神迹,只是驱使那些律法师和法利赛人,更加肯定耶稣是危险的和非宗教的,甚至不惜以任何代价阻止耶稣的工作。在我们要明白耶稣的遭遇以先,首要之务便是要记 耶稣时代的正统犹太人,他们视耶稣为一律法的破坏者。祂在安息日治病,就是在安息日工作;因此祂破坏了律法。
这一次有一位法利赛人在安息日请祂吃饭。关于安息的一饮一食,律法上有 琐碎细微的规矩。当然在安息日是不能够生火煮食;否则那是作工了。所有的食物,得在星期五便烹调好;又若果食物需要温暖,那得在生火之外想办法!因此,律法又予以规定,凡欲在安息日保持食物温暖,得注意食物不能置于‘油的渣滓、肥料、 盐、石灰或沙之中,无论是干的或湿的也不可行。也不可置于湿润的稻草、葡萄皮、羊毛或是菜蔬当中。至于这些是干燥的,却在许可之列。至于放置于衣服、生果、鸽羽毛和亚麻布中,亦为律法所容。’法利赛人和律法师所认为的宗教,便是遵行这些繁文缛节。无怪乎他们不能明白耶稣!
至于说这位患水臌的病人,乃是法利赛人所特意 安排 的,以观察耶稣采取什么行动,也是不大可能的。他们在窥探祂; 窥探 一辞另外的意思‘好奇和阴险的侦探。’耶稣乃是在法利赛人的窥察底下。
耶稣半点也不用犹疑,便治好了这个人。祂已尽知他们心中所想的;故祂便引用他们的律法和惯例来回答他们。未加盖的井常见于巴勒斯坦,往往造成不少意外的发生。(参出廿一 33 )。按照律法,挽救一只堕井的动物,是绝对合乎惯例的。耶稣以悲悯的情怀质问,为什么在安息日可以救助一只动物,而不可以救助人呢!
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有关耶稣和祂的敌人的数样事情。
(一)耶稣以安详的态度来面对生命。没有一种考验比长久处于敌人严厉的监视之下更为令人难受。当这样的事发生在大多数人的身上时,他们都会变得气馁,甚至大发脾气。整个人会变成急躁易怒;诚然,有好些罪要比怀愤易怒要来得严重,但没有一种罪会使人感受到这样深切的痛苦和心碎。处于这样的境 之中,大多数人早已心胆俱裂,但是耶稣仍然是安详如故。如果我们与祂一起生活,祂可以使我们安宁如祂一样。
(二)我们要注意到耶稣从来没有拒绝别人对祂的款待。至终祂也没有放弃对人们所抱的希望。祂渴望改变人类,甚至祂恳请他们改变过来;虽然成功的机会可能是微乎其微,但祂从来没有放弃片刻的机会。祂甚至不拒绝敌人的邀请。假如我们拒绝与敌人相交相谈,这样我们便不可能把他们成为我们的朋友,这道理可说是不言而喻的。
(三)最令人惊讶的,莫过于律法师和法利赛人的信仰生活,竟是这样的摇摆不定,缺乏比例的意识。他们会不厌其烦制定和遵守那些烦琐细碎的律例法则,而竟然会把在安息日减轻别人痛苦,视为罪恶。
假若只容许有一个祷告,那就求生赐给我们比例的意识。教会的纷争,往往只是基于一些无关痛痒的琐事。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友情的破坏,通常只是为了一些细碎的问题。作为一个明智的人,只要他稍为头脑清晰,绝对不会为这些问题而有所计较。而小事往往衍变为大事,甚至可以遮掩一切。只有在我们能够把事情分清先后轻重,这样事情才可以得到合理的安排──而爱先于一切。
谦卑的必要(十四 7-11 )
耶稣拣选了一个众所熟知的例子,来说明永恒的真理。参加宴会的时候,如果一个普通的客人一早来到,霸占了首位,但当一位较为显赫的客人来到,而这位僭偕取了首位的客人被请离座,这样的情景实在叫人尴尬。在另一方面来说,假若一个人故意的静静地在末位坐 ,后来被邀请坐上较尊贵的位置,他的谦虚便会带来他更大的光彩。
伟人所具的性格之一,便是谦虚。当汤玛斯哈代( Thomas Hardy )炙手可热的时候,一时洛阳纸贵,任何的报纸都愿出厚酬以取得他的作品;有时候他会投上一篇诗稿,随稿附上的,是一个贴上邮票的回邮信封,以为退稿之用。以他的名气,他仍然谦虚地想到他的作品可能会遭退回。
有许多故事和传说,是讲述克尔恩校长( Principal Cairns )的谦虚的。他从来不抢先进入房子;他总是说:‘你请先,我跟 你。’有一次,当他走向讲台时,一时间掌声雷动,欢迎他的莅临。这时他站在一旁,让后面的人先走,而他自己也鼓起掌来。他从来没有想到这些掌声是为他而发,他以为这一定是给别人的。只有小人物才会自视过高。
我们如何可以保持谦虚?
(一)藉 认清事实的真相。无论我们所知的有多少,对于无涯的知识而言,我们所知的仍属有限。无论我们已有多少的成就,最终而言,我们所成就的还是算不得什么。无论我们自以为 自己是如何的重要,当死亡来到,或是面对退休,生命与工作仍会如常的继续下去。
(二)藉 与最完美的比较。当我们遇上专家的时候,才明白到自己的表现是如何的肤浅。许多人在观看过高尔夫球公开大赛之后,便会立志烧掉球棍。许多人在听过了音乐大师的演出,便决不再在听众面前出现。不少传道人在听过上帝的真正圣徒讲道之后,不禁谦虚到近乎失望的地步。如果我们把自己的生命与至善的上帝的生命相比,如果以我们的一无用处与祂光芒四射无瑕的纯洁相对照,骄傲便会消逝,而自满亦告枯萎了。
无私的慈爱(十四 12-14 )
这段经文所针对的问题非常锐利,因为它要求我们在行善之先,得要省察自己的动机。(一)一个人的施予可能是出于责任感。
他在捐盘上抛下一便士
悠然的抬起双眼,
乐见这星期的租金已付
为在天国的大楼。
我们对上帝的奉献和对人的施予,就好像缴纳所得税一般──去完成一个无可逃避的责任。
(二)一个人的施予可能是出于自利的动机。有意的或无意的,他可能视他所施出的是一种投资。每一次的付出,他看为是在上帝的帐簿上为自己的户头加上一笔进帐。这样的施予,其实并不是慷慨,而是一种理性化的自私。
(三)一个人的施予为的是要感到高人一等。这样的付出是一种残忍,因为这样比坦然的拒绝更能伤害接受者的心。当人这样子付出的时候,他有一种站在高台上俯视众生之感,甚至在施舍之时,他还要发表一短篇自呜得意的演讲。如果所施出的,为的是满足一己的虚荣心和权力欲,那倒不如干脆的不要付出什么。拉比们说得好,最高洁的付出就是付出者不知受者是谁,而受者亦不知施者是那位。
(四)一个人的施予可能是因为不能自禁。这是出于真诚的付出。天国的律法是这样子──一个人付出是为要得奖赏,他便得不到奖赏节但假如一个人付出而从没有想到要得 什么,那么他的奖赏是可以肯定的。真正的施予是出自内心爱的自然流露 。有一次 庄信 博士以讥剌的口吻描述感谢这一回事,是‘快要来的活泼生动的恩惠感。’这定义同样可应用于某些付出的情态上。上帝愿意付出因为祂深爱这个世界──故此我们当效法祂。
君王的筵 席与 君王的宾客(十四 15-24 )
犹太人有一系列不断重现的传统图画,描述上帝进入历史的一刻所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反金光灿烂的新时代来临时的光景。其中的一幅,就是弥赛亚的筵席。在那日,上帝要为祂的百姓摆设大筵席,而海中的怪物鳄鱼( Leviathan ),将会成为其中的一道菜。向耶稣说话的那人,心中所想的便是这样的筵席。在他说及在上帝国里吃饭的有福了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犹太人,并且唯独是犹太人而已。一般来说,正统的犹太人从来没有梦想到外邦人和罪人,竟然可以在上帝的筵席里有份。这是为什么耶稣要说出这个比喻的原因。
在巴勒斯坦,当人要摆设筵席时,便会老早宣告日期,请柬尽早发出并且早已收到;但开筵的时间却没有确定。当日期到了,万事俱备了,便会打发仆人四出邀请那些应了约的宾客。接受邀请于前,但在日子到来而拒绝于后,这是莫大的侮辱。
在比喻中,主人是象征 上帝。原本要邀请的客人是犹太人。自有历史以来,犹太人便一直盼望上帝降临的一天;而当祂真的来到,他们竟 悲剧性地拒绝祂的邀请。大街小巷的穷人代表 税吏和罪人,他们对耶稣极表欢迎,但正统的犹太人却从无表示。那些从路上和篱边请来的,代表外邦人;对他们而言,上帝的筵席尚有足够的空间。正如伟大的释经学家班杰尔( Bengel )所说:‘自然界和恩典,二者皆厌恶真空。’故当犹太人拒绝上帝的邀请,以致席上还有空处,邀请便临到外邦人的身上。
很遗憾的,在这比喻中,有一句话长久以来一直被人误用。主人说:‘你出去,勉强人进来。’很久以前,奥古斯丁引用这节经文作为宗教迫害的合理辩护。这何话被视作强迫人接受基督教信仰的命令。并且用来作为宗教法庭、拇指夹、拷问台、死刑和下狱,这些对付异端的藉口;而这一切皆是基督教的耻辱。在这节经文的旁边,我们应当放置另一节经文──基督的爱激励我们(林后五 14 )。在上帝国里头只有一事是强迫的──爱的强迫。
虽然这则比喻对拒绝上帝邀请的犹太人是一种恫吓;对于罪人,流浪者和外邦人而言,则是梦想不到的荣耀。其中的真理,正是亘古常新。比喻里头的宾客有 他们的藉口,而今人的藉口想来也没有多大的分别。
(一)第一个人说,他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他让生意上的理由而纂夺了上帝的要求。今天仍然有许多人,因为沉溺于世界的缘故,而推说没有时间敬拜上帝,甚至连祷告的时间也没有。
(二)第二个人说他刚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他以新奇的事物,代替了基督的呼吁。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就是当我们拥有了新的产业,整个人便陷溺其中,以致敬拜和上帝的要求都忘记得一干二净。有一件事已是屡见不鲜了,那就是在人拥有汽车之前,每主日便到礼拜堂去,买了车之后,使到郊外去。此外,我们往往为了一个新鲜的游戏,一个新奇的嗜好,甚至为了新的友谊,剥夺了应该保留给上帝的时间。
(三)第三个说,‘我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他的回答比其他人的更为斩钉截铁。旧约中有一条充满 温情的律法,‘新娶妻之人,不可从军出征,也不可托他办公事,可以在家清闲一年,使他所娶的妻在家快活一年。’(申廿四 5 。)这个人的脑中很显然的是惦记 这一条律法。生命中的一个悲剧,那便是因好的事情多而弃绝了上帝的吩咐。世上再没有比家庭更为可爱的,但是家庭的意义并不是叫我们自私自利的生活在其中。生活得最好的,是与上帝同住的人;彼此服事得最好的,也必然会服事他的弟兄;家庭气氛最为可爱的,是那些没有忘记他们是上帝大家庭中的一份子。
天国的筵席
在我们掩卷以前,我们要注意到从第一至廿四节,所谈论的都是有关宴会筵席之事。耶稣以宴会来形容祂的国度和工作,实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天国的记号用上了人类所能体会到的最快乐的事来表达,对于那些快于欢乐的基督徒,无疑是个最大的责备。
在基督教中,经常有一些基督徒,在他们生命中难以发现一丝的色彩。朱利安( Julian )形容基督徒是脸色苍白,垂头丧气,从来不见日光。斯文本( Swinburne )诽谤基督说:
‘你已经征服,啊!苍白的加利利人,
从你底呼吸世界渐成灰色。’
拉斯金( Ruskin ),生长于一个庭训紧严的环境中,讲述他童年的一段往事。有人送他一个玩偶盒作为礼物,一位虔敬的姑妈见到,便把它没收说,这种玩具不是基督徒小孩所应有的。甚至这位伟大、神智清楚而又健康的学者布如司( A. B. Bruce )也谓,你不能想像婴孩耶稣在孩童时玩游戏,在成人时微笑。麦格里各( W. M.
Macgregor )在他的华来可讲座中( Warrack Lectures ),以一种轻蔑的态度提到约翰 斯理一个少有的错误。他在靠近布里斯托( Bristol )的京士活( Kingswood )设立了一所学校。他规定学童无论是在学校或在庭园,皆不得游戏,因为‘凡小孩子时嬉戏玩乐的,长大了也必嬉戏玩乐。’学校没有假期。核子们在清早四时起来,一天中第一个钟头用作祷告和默想。星期五他们要禁食,直至午间三点。麦格里各点出这套设计的特色是‘违反自然的愚昧。’
我们要常记 ,耶稣是以宴会来比喻天国的。一个落落寡欢的基督徒,正好与天国的形象相反。大哲学家洛克( Locke )给笑所下的定义是,‘突然的荣耀。’只要是健康的娱乐,基督徒皆可参预,因为一个基督徒就像一个常在婚筵坐席的人。
论计算代价(十四 25-33 )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祂正在上耶路撒冷的路上。祂知道祂正向 十字架前进;而与祂一起的众却以为祂是迈向一个王国。这就是祂要对他们这样 说的原因。耶稣尽量以生动鲜明的例子,告诉跟随祂的 众,凡跟从祂的并不是前去承受世上的权势和荣耀,反倒必须预备一颗忠心,准备牺牲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并要忍受苦难,就好比人挂在十字架上的苦难。
对于这段经文,我们千万不可以冷漠和缺乏想像力的姿态,照 字面的意思来理解。东方的言语就好像人的头脑般那样活泼生动。当耶稣吩咐我们厌恶我们所最亲近,最钟爱的,神并不是按字面的意思来说话。祂的意思是我们要爱祂胜于一切。
这段经文暗藏 两个真理。
(一)作为耶稣的跟从者,不一定便是祂的门徒;一个军营的追随者,并不一定是君王的兵丁;一件大工作的依傍者,不必费上任何气力;这都是有可能的。有一次有一个人对一位大学者谈到一位年青人。他说:‘某某人告诉我,说他是你的学生。’这位老师毫不留情的回答说:‘他可能听过我讲课,但他并不是我的学生。’教会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有 太多冷淡的耶稣的跟随者,而缺乏真正的门徒。
(二)基督徒首要之务,便是去计算跟从耶稣的代价。故事中所建造的楼,大概是葡萄园中的楼。葡萄园经常都建有高塔作为监视贼人之用,防止他们偷摘葡萄。一座半途而废的建筑物,是叫人不体面的事。举一个例,在苏橙兰我们可以想起一座名叫‘麦格的蠢事’( M'caig's Folly )的建筑物在奥本( Oban )的后面。
在生命每一个层面,人都要计算代价。根据苏格兰教会的仪文,牧师在婚礼上会说:‘婚姻是不可轻率从事的;而是要经过深思熟虑,以虔敬的,和敬畏上帝的态度来进行。’无论是男是女,都要计算代价。
某督徒的道路便是这样。但是假如有人给基督这些至高的要求而吓倒,让他记 他并不孤军作战的。呼召他走上这条向上的斜路的,必定与他同行,一步一步,直至在尽头处与他相遇。
失味的盐(十四 34-35 )
耶稣说话偶然也会语带恐吓。当一个人总是在吹毛求疵,任意批评,怨东怨西,纵然他突发脾气,相信也难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和重视。但一个人平日的语调总是满有爱心,突然间语带恐吓,这样我们必然留心倾听。耶稣说话的意思是──当一件东西失去了它的本质,不能再履行它基本的责任时,它便一无用处,只好丢掉。
耶稣以盐作为基督徒生活的象征。至于盐的本质是些什么呢!在巴勒斯坦,盐有三大功用。
(一)盐可用来作 防腐剂 。盐是最早使用的防腐剂。希腊人便惯称,盐可以把新的灵魂注入死的 . 事物中。没有盐,东西便会腐败变坏了;有了盐,便可保存食物的新鲜。真正的基督教一定要扮演 防腐剂的角色,对抗世界的腐败。个别 的基督徒必须是他的同胞中的良知,而教会就是国家的良知。基督徒所到之处,要杜绝一切怀疑,谣言和败德恶行之事。在他的生活圈子中,基督徒是一贴清洁消毒的防腐剂。教会一定要以大无畏的精神,指斥一切的邪恶,支持所有的善行。教会不应为了贪图苟安而对人有所畏惧或谄媚。
(二)盐可用来 调味 。菜里没有盐,便变得索然无味。而基督徒应为生命带来一些滋味。基督教要是叫人罩上一层忧郁,或是专扫别人的兴的,那便不是真正的基督教。基督徒是一个以勇气、盼望、乐观和慈爱,把新滋味带给生命的人。
(三)盐可用来作 肥料 。盐有助于百谷的生长。基督徒要像盐一样,使人易于向善,怯于变坏。我们大家都有一些朋友,在他们圈子当中,有些事情是我们不愿做也不能做的。同样的,我们认识一些朋友,在他们圈子里头我们或会降格做一些事情,是我们自己平时不会做的。有一些良善的人,与他们在一起,我们发觉这会使我们更易变成勇敢、乐观和善良。基督徒必须随身带 属天的气息,在其中美好的事物得到昌盛,而邪恶之事则凋谢枯萎。
这就是基督徒的功用了。如果他失去功能,他也没有什么理由要继续生存下去;而我们亦已看到,在上帝的经济制度下,无用自会招灾。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每日研经丛书》
第十四章 十四·医治患胀病的人(一四1~6)
一四1~3 一个安息日,一个法利赛人的首领邀请主到他家里用饭。这不是诚意的接待,而是宗教领袖企图在神的儿子身上找错处。耶稣看见一个患水臌的人,即身体因组织积水而肿胀;救主看穿批评祂的人的心思,就毫不客气地问他们,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
一四4~6 他们甚愿说不,但他们不能支持自己的答案,只好不言语。因此,耶稣治好那人,叫他走了。对祂来说,这是怜悯的行动;神的爱永不会停止活动,就算在安息日也如是(约五17)。然后耶稣转向犹太人,提醒他们,如果他们有牲畜在安息日掉在井里,他们也会立时拉他上来。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这样行,因为牲畜在他们看来是有价值的;对一个受苦的同胞,他们不关心,更责备主耶稣不应帮助他。虽然他们不能对答救主的推论,但可以确定他们都更恼祂了。
十五·野心客人的比喻(一四7~11)
主耶稣进入法利赛人家里时,也许看见客人走动挑选首位。他们寻求显着和尊贵的位置。虽然祂也是客人,却没有不说诚实公义的话。祂提醒他们要避免这种自私自利的行径。当他们被人请去赴筵席时,应该选一个较低的座位,而不是高位。当我们为自己选高位时,常常有可能被降格而感到羞羞惭惭。如果我们在神面前真的谦卑,就只有移向一个可能的方位,就是向上。耶稣教导我们,慢慢进向一个尊荣的位置,比起初就占据上位,后来要放弃为好。祂自己就是虚己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腓二5~8);祂自己卑微,神将祂升高。凡自高的,神必将他降为卑。
十六·神尊敬的客人(一四12~14)
毫无疑问,法利赛人的首领请了本地的名人贵客来赴这次筵席。耶稣立刻就察觉到。祂看见社会上贫穷的人没有获得邀请,因此趁机会阐明基督信仰一个伟大的原则──我们应该爱那些不可爱的、不能回报我们的人。人通常会请自己的朋友、亲属和富足的邻舍,希望得到同样的报答。这种行为不需要属神的生命才能;但仁慈对待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和瞎眼的确是超乎我们的本性。神为那些恩待这等人的人存留了一分特别的赏赐;虽然这些客人没有甚么可报答我们,但神自己却应许在义人复活的时候报答我们。在圣经中,这是首次的复活,是所有真信徒的复活,发生在被提的时候,我们相信也发生在大灾难的末期;意思是首次复活并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是有不同的阶段。
十七·借口的比喻(一四15~24)
一四15~18 与耶稣一同坐席有一个客人说,能够与神国的福气有分是多么美好。也许他对主耶稣刚刚教导的行事原则击节赞赏;又或者是一句没有经过太多思考的话。不管怎样,主回答说,尽管在神国里吃饭是多么美好,令人惋惜的事实是,许多获邀请的人因各种愚蠢的借口而没有接受。祂描绘神是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筵席预备好了,他打发仆人去通知所请的客一切都齐备了。这使我们想到一个伟大的事实,主耶稣在加略山完成了救赎的大工,福音的请柬依着所完成的工发出。一个获邀的人为买了一块地想去看看而推辞了。正常来说,他应该在购买之前去看过,但即使如此,他把对物质的爱慕放在恩典的邀请之上。
一四19,20 另一个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祂描述那些人将工作、职业或生意放在神的呼召前面。第三个说他才娶了妻,所以不能去;家庭的缠累和社交的关系常常阻碍人接受福音的邀请。
一四21~23 那仆人报告主人,邀请都一一被拒绝了;主人便派他出去城里请那些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班格尔说:“本性和恩典都憎恶空白之所。”也许起初受邀请的人比喻犹太人的领袖;他们拒绝福音,神便将福音传给耶路撒冷城的平民百姓。许多人响应呼召,但主人屋里还有空座;因此主人吩咐仆人出去到路上和小径,勉强人进来。无疑这是描述福音去到外邦人当中。他们不是被武力勉强(正如基督教界曾发生的历史),而是被理由说服。慈爱的游说将人带进来,坐满主人的屋子。
一四24 因此,筵席举行时原先的请客名单已没有用处,因为先前所请的人都没有来。
十八·作真门徒的代价(一四25~35)
一四25 有极多的人跟从主耶稣。大多数的领袖会因广受欢迎而洋洋得意,但主耶稣要寻找跟从祂的,不是出于好奇、没有真心真意的人;祂寻找那些爱祂、愿意委身于祂的人,甚至在需要时为祂舍命的。因此,祂这时开始筛选群众,向他们阐明作门徒的严格条件。有时主耶稣为自己争取人,但在他们开始跟从祂后,祂便筛选他们。这就是本段经文所记载的事。
一四26 首先,祂告诉跟从祂的人,若要成为真门徒,就必须对祂有超越的爱。祂从没有意思说人要心里憎恨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祂只是强调相比之下,对基督的爱必须过于所有其它的爱(比较太一○37)。一个门徒绝不能因为对家庭的顾虑,而偏离完全顺服主的道路。
事实上,作门徒第一个条件最困难的部分是“和自己的性命”这几个字。我们不单要爱亲属少一点,更要恨自己的性命!我们的生活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必须要以基督为中心;我们不问每一个行动对自己的影响,转而小心评估行动对基督和祂的荣耀有甚么影响。对个人舒适和安全的考虑,必须次于荣耀基督和传扬祂的名这伟大的任务。救主的话是绝对的,祂说如果我们没有爱祂胜过爱我们的家人、胜过爱自己的性命,我们就不能作祂的门徒。没有中间路可走。
一四27 第二,祂教训说,一个真门徒必须背着自己的十字架跟从祂。十字架并不是一些身体的疾病或心灵的痛苦,而是一个人甘愿为基督的缘故拣选的一条羞辱、痛苦、孤单、甚至舍己的道路。不是所有信徒都背着十字架,你可以藉着过有名无实的基督徒生活来避免十字架;但如果我们要竭尽一切为基督,就会经历神的儿子在地上所遇到同类、从撒但来的反对。这就是十字架。门徒必须跟从基督,意思是他必须过基督在地上时所过的那种生活──舍己、羞辱、逼迫、责骂、试探和被罪人顶撞。
一四28~30 然后主耶稣用了两个例子,强调跟从祂之前计算代价的必要。祂将基督徒生活比作一项建筑工程和一场战争。一个人要盖一座楼,得先坐下算计花费;如果不能成功,他就不开展工程。否则,安了地基却要停工,看见的人就会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作门徒也是这样,他们应该先计算代价,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全心全意为基督舍己;否则,他们可能会灿烂开始,惨淡收场。果真如此,旁观的人就会讥笑他们虎头蛇尾。世人只会鄙视半心半意的基督徒。
一四31,32 一个王出去和另一个军力更强大的王打仗,就必须仔细考虑自己较弱的军力能否打败敌人。他完全了解,要不是破釜沉舟,就是屈辱投降。基督门徒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能半途而废。
一四33 本节可能是整本圣经中,最不受欢迎的其中一节经文。它清楚道明:“你们无论甚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没法子避开经文的意思,不是说一个人必须愿意撇下一切所有的,而是说他必须撇下一切所有的。我们必须赞美主让我们知道祂话语的意义。祂知道这个工作绝没有其它方法可以完成,祂希望世人看重祂胜过看重世上任何事物。
莱尔观察到:
一个为自己益处着想的人,就是一个为基督放弃一切的人。他作了最上算的交易。他在现今的世界背十字架,在将来的世界有永恒的生命;他得到最美好的产业,把财富带进永恒、超越了坟墓。他现在满有恩典,将来满有荣耀。最美好的是,他凭信心在基督里得着的永不会失去。这是“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45。
一四34,35 盐象征门徒。一个人为主委身和舍己是好的,值得嘉许。但我们读到盐失了味。现代的食盐是不能失味的,因为是纯盐;但在圣经当时的处境,盐常常混杂各种杂质,因此盐有可能会耗损,剩下一些渣滓留在器皿中。渣滓没有任何用处,甚至不可用作肥田料,只可丢掉。
这幅图画是一个门徒有辉煌的开始,然后背弃承诺。门徒有一个存在的基本理由,如果他不能满足这个理由,就是一个可怜的东西了。我们看见失了味的盐“只好丢在外面”。经文不是说神把它丢在外面,这是永不可能发生的事;而是人把盐丢在外面,意思是人在脚下践踏那开始了建造,却不能完成的人的见证。凯理指出:
经文显示有美好开始,却失败收场的危险。当盐失去了价值所在的特性,世上还有比盐更没用处的东西吗?这样的盐比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更糟。那些不再作基督门徒的人也是这样,他不适合世界的目的,也舍弃了神的目的。他拥有太多宗教经验和知识,不能进入世界的虚荣和罪恶中;同时也没有恩典和真理的喜乐,叫他可以走在基督的道路上……失了味的盐成为藐视和审判的对象46。
主耶稣以“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来结束这段论述作门徒的信息。这话暗示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聆听作门徒的严格条件;但如果一个人愿意跟从主耶稣,不计较代价几何,他就应当听和跟从了。
加尔文有一次说:“我为基督舍弃了一切,我得到甚么呢?我在基督得着了一切。”杜林孟评论:“进入天国是免收入场费的,但每年对信仰的进一步认可,却要求你付出一切。”──《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 丰盛生命研读本
路 加福音
14:11
凡 自 高 的 必 降 为 卑: 主
耶 稣 警 戒 说,那 些 在 今 生 高 抬 自 己 的 人 将 在 天 国 里 承 受 羞 辱。我 们 将 来 在 神 面 前 所 得 的 荣 耀 远 比
今 生 地 上 的 荣 耀 更 显 宝 贵。那 种 属 天 的 荣 耀 不 是 借 着 人 的 自 吹 自 擂 得 到 的, 而 是 通 过 谦 卑 的 服 事 (12~14 节 ) 和 恒 切 寻 求 “ 从
独 一 之 神 来 的 荣 耀 ”( 约 5:44) 得 到
的。
14:15
15~24 大 筵 席: 虽
然 这 个 比 喻 原 本 指 以 色 列 和 他 们 对 福 音 的 弃 绝 这 种 顽 梗 恶 行 而 言,但 是 这 个 比 喻 仍 然 适 用 于 今
天 教 会 当 中 的 每 一 位 信 徒。
1. 这 个 比 喻 以 复 活 那 日 天 上 呈 现 的 极 大 荣 耀
为 主 题 背 景 (14~15 ;比 较 22:18) ,
那 时, 复 临 的 基 督 要 将 他 忠 心 的 子 民 带 入 他 属 天 的 国 度 。
2. 那 些 原 本 接 受 邀 请 但 后 来 拒 绝 出 席 的 人, 代
表 那 些 已 经 接 受 或 表 面 上 似 乎 接 受 耶 稣 救 恩,可 是 爱 主 和 盼 望 神 国 显 现 的 心 却 日 趋 冷 淡 的 人 (17~20 节 ) 。
3. 这 些 人 不 再 按 照 属 天 的 标 准 设 定 自 己 的 目
标 (18~ 20 节 ) , 他 们 也 不 再 遵 行
圣 经 中 的 劝 勉, 就 是 “ 要 思 念 上 面 的 事, 不 要 思 念 地 上 的 事 ”
( 西 3:1~ 4) , 等 候 基 督 的 显 现。 他 们 专 以 这 世 上 的 事 为
自 己 生 活 的 目 标 和 最 终 的 盼 望, 不 再 “ 羡 慕 一 个 更 美 的 家 乡, 就 是
在 天 上 的 ” ( 来 11:16) 。
4. 从 21~ 23 节
中 我 们 也 看 到, 仍 有 一 些 人 与 基 督 心 心 相 印, 常 常 思 念 天 上 的 事, 不 将 自 己 的 指 望 寄 托 在 今 生 今
世。 他 们 与 圣 灵 和 那 新 妇 同 声 祷 告 说: “ 阿 们! 主 耶 稣 啊, 我 愿 你 来 ”
( 启 22:20) 。
14:26
若 不 爱 我 胜 过 爱 自 己 的 父 母: 此
处 原 文 用 到 “ 恨 ” 一 词, 意 为 “ 爱 得 更 少 ” ( 比 较 太 10:37 ;参
创 29:31 ;玛 1:3 注 ) 。
主 耶 稣 向 我 们 所 要 的 是 超 乎 其 它 一 切 人 际 关 系、 超 乎 家 人 亲 情 的 绝 对 忠 诚 和 爱。
14:27
背 着 自 己 十 字 架: 参 9:23 注;可 8:34 注。
14:28
28~33 算 计 花 费: 主
耶 稣 指 出, 任 何 切 望 跟 随 他 作 他 门 徒 的 人 都 必 须 首 先 确 定 自 己 是 否 已 经 预 备 为 之 付 上 代 价。 这
种 代 价 就 是 要 放 弃 一 切 人 际 关 系 和 所 有, 即 自 己 的 一 切, 包 括 财 物、 家 庭、 生 命、 欲 望、 计 划 和 兴
趣 (33 节 ) 。 这 并 不 是 说 我 们 必 须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
十四.医治患胀病的人(一四 1 ~ 6 )
一四 1 ~ 3 一个 安息 日,一个 法利赛人的 首领邀请主到他家里用饭。这不是诚意的接待,而是宗教领袖企图在神的儿子身上找错处。耶稣看见 一个患水臌的人 ,即身体因组织积水而肿胀;救主看穿批评祂的人的心思,就毫不客气地问他们, 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
一四 4 ~ 6 他们甚愿说不,但他们不能支持自己的答案,只好 不言语 。因此,耶稣 治好 那人, 叫他走了 。对祂来说,这是怜悯的行动;神的爱永不会停止活动,就算在安息日也如是(约五 17 )。然后耶稣转向犹太人,提醒他们,如果他们有牲畜 在安息日掉在井里 ,他们也会 立时拉他上来 。他们为自己的利益这样行,因为牲畜在他们看来是有价值的;对一个受苦的同胞,他们不关心,更责备主耶稣不应帮助他。虽然 他们不能对答 救主的推论,但可以确定他们都更恼祂了。
十五.野心客人的比喻(一四 7 ~ 11 )
主耶稣进入法利赛人家里时,也许看见客人走动挑选 首位 。他们寻求显着和尊贵的位置。虽然祂也是客人,却没有不说诚实公义的话。祂提醒他们要避免这种自私自利的行径。当他们 被人请去 赴筵席时,应该选一个较低的座 位 ,而不是高位。当我们为自己选高位时,常常有可能被降格而感到 羞羞惭惭 。如果我们在神面前真的谦卑,就只有移向一个可能的方位,就是向上。耶稣教导我们,慢慢进向一个尊荣的位置,比起初就占据上位,后来要放弃为好。祂自己就是虚己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腓二 5 ~ 8 );祂自己卑微,神将祂升高。 凡自高的, 神 必 将他 降为卑。
十六.神尊敬的客人(一四 12 ~ 14 )
毫无疑问,法利赛人的首领请了本地的名人贵客来赴这次筵席。耶稣立刻就察觉到。祂看见社会上贫穷的人没有获得邀请,因此趁机会阐明基督信仰一个伟大的原则──我们应该爱那些不可爱的、不能回报我们的人。人通常会请自己的 朋友、亲属 和 富足的邻舍 ,希望得到同样的 报答 。这种行为不需要属神的生命才能;但仁慈对待 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 和 瞎眼的 确是超乎我们的本性。神为那些恩待这等人的人存留了一分特别的赏赐;虽然这些客人 没有什么可报答 我们,但神自己却应许在 义人复活的时候 报答我们。在圣经中,这是首次的复活,是所有真信徒的复活,发生在被提的时候,我们相信也发生在大灾难的末期;意思是首次复活并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是有不同的阶段。
十七.藉口的比喻(一四 15 ~ 24 )
一四 15 ~ 18 与耶稣一同坐席 有一个 客人说,能够与 神国 的福气有分是多么美好。也许他对主耶稣刚刚教导的行事原则击节赞赏;又或者是一句没有经过太多思考的话。不管怎样,主回答说,尽管 在神国里吃饭 是多么美好,令人惋惜的事实是,许多获邀请的人因各种愚蠢的藉口而没有接受。祂描绘神是 一人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 ;筵席预备好了,他打发 仆人 去通知 所请的 客一切 都齐备了 。这使我们想到一个伟大的事实,主耶稣在加略山完成了救赎的大工,福音的请柬依所完成的工发出。一个获邀的人为 买了 一块地想 去看看 而推辞了。正常来说,他应该在购买之前去看过,但即使如此,他把对物质的爱慕放在恩典的邀请之上。
一四 19 , 20 另一个 买了五对牛,要去试一试 。祂描述那些人将工作、职业或生意放在神的呼召前面。第三个说他 才娶了妻,所以 不能 去 ;家庭的缠累和社交的关系常常阻碍人接受福音的邀请。
一四 21 ~ 23 那仆人 报告 主人 ,邀请都一一被拒绝了; 主人 便派他出去 城里 请那些 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来 。班格尔说:“本性和恩典都憎恶空白之所。”也许起初受邀请的人比喻犹太人的领袖;他们拒绝福音,神便将福音传给耶路撒冷城的平民百姓。许多人回应呼召,但主人屋里 还有空座 ;因此主人吩咐仆人 出去到路上和 小径, 勉强人进来 。无疑这是描述福音去到外邦人当中。他们不是被武力勉强(正如基督教界曾发生的历史),而是被理由说服。慈爱的游说将人带进来, 坐满 主人的 屋子 。
一四 24 因此,筵席举行时原先的请客名单已没有用处,因为 先前所请的 人都没有来。
十八.作真门徒的代价(一四 25 ~ 35 )
一四 25 有极多的人 跟从主耶稣。大多数的领袖会因广受欢迎而洋洋得意,但主耶稣要寻找跟从祂的,不是出于好奇、没有真心真意的人;祂寻找那些爱祂、愿意委身于祂的人,甚至在需要时为祂舍命的。因此,祂这时开始筛选群众,向他们阐明作门徒的严格条件。有时主耶稣为自己争取人,但在他们开始跟从祂后,祂便筛选他们。这就是本段经文所记载的事。
一四 26 首先,祂告诉跟从祂的人,若要成为真门徒,就必须对祂有超越的爱。祂从没有意思说人要心里憎恨 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 祂只是强调相比之下,对基督的爱必须过于所有其他的爱(比较太一○ 37 )。一个门徒绝不能因为对家庭的顾虑,而偏离完全顺服主的道路。
事实上,作门徒第一个条件最困难的部分是“ 和自己的性命 ”这几个字。我们不单要爱亲属少一点,更要恨自己的性命!我们的生活不能以自己为中心,必须要以基督为中心;我们不问每一个行动对自己的影响,转而小心评估行动对基督和祂的荣耀有什么影响。对个人舒适和安全的考虑,必须次于荣耀基督和传扬祂的名这伟大的任务。救主的话是绝对的,祂说如果我们没有爱祂胜过爱我们的家人、胜过爱自己的性命,我们就不能作祂的门徒。没有中间路可走。
一四 27 第二,祂教训说,一个真门徒必须 背 自己的十字架 跟从祂。十字架并不是一些身体的疾病或心灵的痛苦,而是一个人甘愿为基督的缘故拣选的一条羞辱、痛苦、孤单、甚至舍己的道路。不是所有信徒都 背 十字架 ,你可以藉过有名无实的基督徒生活来避免十字架;但如果我们要竭尽一切为基督,就会经历神的儿子在地上所遇到同类、从撒但来的反对。这就是十字架。门徒必须 跟从 基督,意思是他必须过基督在地上时所过的那种生活──舍己、羞辱、逼迫、责骂、试探和被罪人顶撞。
一四 28 ~ 30 然后主耶稣用了两个例子,强调跟从祂之前计算代价的必要。祂将基督徒生活比作一项建筑工程和一场战争。一个人 要盖一座楼 ,得 先坐下 算计花费;如果 不能成功 ,他就不开展工程。否则,安了地基却要停工,看见的人就会 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 作门徒也是这样,他们应该先计算代价,看看自己是否真的全心全意为基督舍己;否则,他们可能会灿烂开始,惨淡收场。果真如此,旁观的人就会讥笑他们虎头蛇尾。世人只会鄙视半心半意的基督徒。
一四 31 , 32 一个 王出去 和另一个军力更强大的王 打仗 ,就必须仔细考虑自己较弱的军力能否打败敌人。他完全了解,要不是破釜沉舟,就是屈辱投降。基督门徒的生活也是这样,不能半途而废。
一四 33 本节可能是整本圣经中,最不受欢迎的其中一节经文。它清楚道明:“ 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没法子避开经文的意思,不是说一个人必须愿意撇下一切所有的,而是说他必须撇下一切所有的。我们必须赞美主让我们知道祂话语的意义。祂知道这个工作绝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完成,祂希望世人看重祂胜过看重世上任何事物。
赖尔观察到:
一个为自己益处想的人,就是一个为基督放弃一切的人。他作了最上算的交易。他在现今的世界背十字架,在将来的世界有永恒的生命;他得到最美好的产业,把财富带进永恒、超越了坟墓。他现在满有恩典,将来满有荣耀。最美好的是,他凭信心在基督里得的永不会失去。这是“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45 。
一四 34 , 35 盐 象征门徒。一个人为主委身和舍己是好的,值得嘉许。但我们读到 盐失了味 。现代的食盐是不能失味的,因为是纯盐;但在圣经当时的处境,盐常常混杂各种杂质,因此盐有可能会耗损,剩下一些渣滓留在器皿中。渣滓没有任何用处,甚至不可用作肥田料,只可丢掉。
这幅图画是一个门徒有辉煌的开始,然后背弃承诺。门徒有一个存在的基本理由,如果他不能满足这个理由,就是一个可怜的东西了。我们看见失了味的盐“只好丢在外面”。经文不是说神把它丢在外面,这是永不可能发生的事;而是人把盐丢在外面,意思是人在脚下践踏那开始了建造,却不能完成的人的见证。凯理指出:
经文显示有美好开始,却失败收场的危险。当盐失去了价值所在的特性,世上还有比盐更没用处的东西吗?这样的盐比没有任何用处的东西更糟。那些不再作基督门徒的人也是这样,他不适合世界的目的,也舍弃了神的目的。他拥有太多宗教经验和知识,不能进入世界的虚荣和罪恶中;同时也没有恩典和真理的喜乐,叫他可以走在基督的道路上……失了味的盐成为藐视和审判的对象 46 。
主耶稣以“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来结束这段论述作门徒的信息。这话暗示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聆听作门徒的严格条件;但如果一个人愿意跟从主耶稣,不计较代价几何,他就应当听和跟从了。
加尔文有一次说:“我为基督舍弃了一切,我得到什么呢?我在基督得了一切。”杜林孟评论:“进入天国是免收入场费的,但每年对信仰的进一步认可,却要求你付出一切。”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L 与法利赛人一起吃饭(十四1-24) 路加可能是把一些筵席故事一起放在这里,就像一些学者所主张的一样;但若说他是在叙述一次筵席中所发生的事,而不是经常发生的一些筵席,那也不是绝无可能的。
1.医治患水臌的人(十四1-6)
我们再次读到在安息日治病的记载(见四31及下的注释)。就像枯干了一只手的那个人的故事一样(六6及下),耶稣先问在安息日治病究竟可以不可以,将他们批评的武装给解除了。
1. 这里既未说明地点,也没记载时间(除了是安息日以外)。请耶稣吃饭的主人是个重要人物,希腊文的意义可以是首领(可能是议会的一员,参,吕译),他也是法利赛党的一份子(RSV及中文译本都是如此),或者也可以表示一个居领导地位的法利赛人(NEB);无论如何,他都是一个重要人物。安息日的晚餐似乎都是比较特别的一顿饭(食物已经全部事先预备好了),邀请客人也是常见的事。耶稣的敌人也在场,非常有势力,他们就窥探祂。他们显然是希望发现祂所做的一些事,可以因此而控告祂。
2-4. 这个患水臌的人所以在场,可能是敌人预设的陷阱,他们希望耶稣会因此违背律法。使用动词“回答”(apokritheis;AV是正确的;RSV及和合本:对……说;参,吕译:“应时对……说”)就可以支持这个看法。没有人说什么话,所以耶稣所回答的,可能是敌人的动作,也可能是他们的意念;或者,这人可能是进到屋子里来寻求帮助的,所以他的出现就是一个无言的恳求,耶稣所“回答”的就是这个人的祈求;事实究竟如何,路加并没有明说。他只是记载说:“看哪,有个人在那里。”(和合:“在他面前有个……人”)当然,我们必须记住,有时在希伯来文含义里,“回答”这个词只是在开始一段叙述。但似乎较有可能的,耶稣在此所“回答”的是敌人的反对。在采取行动以前,耶稣问在安息日治病究竟可以不可以(参六9)。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棘手问题。根据拉比的规定,这当然是不可以的,只有在有生命危险之时,才可以在安息日治病。在这件事中,就算拖到日落之后,这个人也不可能会死;若同意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治病,他们一定会受指控为在执行律法上过于“宽大”。但是,在另一方面,可以(思高:“许”)的意义有可能是指“包含在摩西律法中”(参,现中:“我们的法律准不准许……”),在圣经中从未禁止人这样治病,这禁令的来源是拉比对圣经的解释,公开坚持这种解释可能会被指责为对人类的痛苦漠不关心。所以他们却不言语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他们在神迹之前的沉默,就使他们难以在事后再埋怨。耶稣医治了那人,叫他走了。
5-6. 祂接着就诉诸他们自己的处理方法,来证明祂的行动是正当的。我们无法肯定耶稣所提到的究竟是“儿子”(思高、吕译注、RSV)或是驴(和合、吕译、现中、RSV注),抄本分作两种读法。如果我们接受后一个读法,耶稣是在诉诸于他们对待动物的行为。的确,至少昆兰群体的人在某些情形下,是拒绝在安息日把动物从坑里拉上来的181;但这似乎不是一般犹太人的习惯,他们比较是以关心动物而出名的。我并不知道有任何的规定是特别处理耶稣所提的案例,虽然可以证明在安息日可以把床或类似的东西丢到坑中,使动物能以攀爬上来(Shabbath128b),也有人在讨论在安息日如何把某些动物拉出来才是正当的(Shabbath 117b)。耶稣的意思可能是:没有规定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找到某种方式来证明他的处理方式是正确的,他一定不会在安息日把动物留在坑里。但整体说来,经文的要点似乎是支持儿子的,这时这句话的意义将会是:“你们中间谁有儿子,甚至牛……?”若一个人的儿子不小心在安息日掉到井里,即使是昆兰群体的人也不会教导人任凭儿子留在井中。这一切的含义很清楚:怜悯的作为在安息日是合理的。批评耶稣的人不能对答这话。想象中,他们可能会辩称,耶稣正在谈论的是不寻常的紧急事件,而他们所抗议的却是例行的医治,但他们可能已经领悟到祂的情形是以这个事实为基础的:安息日是为了人的益处而设立的,他们的紧急事件处理方式正是为这个作见证,正如耶稣怜悯的工作所作的一样。
2.受邀参加筵席(十四7-14)
筵席中客人的行为,给了耶稣一个机会,教导有关谦卑的功课。
7. 筵席中基本的摆设是三面的卧榻(triclinium)。许多的三面卧榻(triclinia)都是环绕一张矮桌摆设成U字形。客人靠在他们的左手肘上。最尊贵的位子是在U字形底部卧榻的中间位置。第二与第三位是那些在主客左边(也就是说,躺在他后面的)与右边(也就是说,头部靠在他怀中)的人。然后,似乎是先安排左边的榻(位置的安排跟第一张榻一样),接下来则是第一张榻右边的那一张,依此类推182。许多解经家采纳蒲隆模的观点,认为根据犹太人、希腊人、罗马人,和其他人非常不同的习惯,我们无法确知座位的安排。当然,有所不同是在所难免的,但是对于拉比资料所叙述之犹太习俗,就算比我们研究的这个时期要晚,我们却毫无理由可以怀疑这些资讯的准确性,不容置疑的,一个居领导地位的法利赛人也应该会依从犹太人的习俗,而不是外邦的习俗。在这次特殊的筵席中,发生了争坐最高位的不光彩事件,耶稣就对此提出解释。
8-9. 祂开始时提及受邀请去赴婚姻的筵席,这可能是比大部分的正餐还要更为正式,但这些话语也可以应用到任何的筵席上。耶稣指出争夺高位的危险。当任何人坐在好不容易才得到的尊位上时,他就冒着一个危险,就是一个后来的客人比他更有资格坐在上面;然后当主人坚持他应该让出他的座位时,他可能会发现其他的座位都已被人占去了,甚至只有一个地方可供他去坐的,那就是去坐在末位上,这意味着羞愧与失面子(参,诗二十五7)。
10. 较好的方式是先去坐在最低微的座位上,上到顶部去的道路是从底部开始的。如果一个人选择最低微的位子,他唯一可能的就是上升。据报导,拉比亚基巴(R. Akiba)建议客人坐在次于指定之座位二或三个位子上:“最好是让人对你说:‘上座,请上座。’而不是对你说:‘下来,快下来。’”(Leviticus Rabbah I. 5);但耶稣并不是给人属世的建议,祂是在教导众人真心的谦卑。祂提醒我们:真正谦卑的人必要完成他该完成的工作,接受他所配得的尊敬。郭得特指出:依从耶稣的建议,“除了被高举以外,我们不会冒其他的险”。
11. 应该控制我们行为的原则,以略有不同的形式出现许多次(十八14;太二十三12;参,太十八4;彼前五6)。自高意味着终必被降为卑,真正升高的道路是谦卑。
12. 耶稣对主人提出一些建议:不要把宴客名单局限在自己的朋友、亲戚和富足的邻舍;如果他慷慨宴请的对象就只有这些人,他将会接受回请,而这是可怕的命运,因为会得了报答。耶稣并不是在禁止正常的社交生活,这是差不多不需要指出的;但祂是在强调:施恩给那些会回报你的人,并不是慷慨。
13-14. 相反的,应该邀请的是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这些人不能报答他们的主人,为他们摆设筵席才是道地的慷慨。这种事将会在义人复活的时候获得赞赏,而不是在富裕的同伴间互相庆祝宴乐时。
3.藉口(十四15-24)
这个筵席的故事所强调的真理是:人之所以得救,是因为回应神的邀请,而不是靠他们自己的努力;反之,如果他们失丧了,那是因着他们自己的过错。可悲的是,人是有可能拒绝恩典的邀请的。这个比喻与大筵席的比喻有些类似的地方(太二十二1-14),有些人认为这是那个故事的变体;但是差异之处与类似之处同样的显着,更好是把这两个故事看作不同的来处理。
15. 耶稣提起复活,激发同席的一个客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虔诚的话语:在神国里吃饭的有福了!无论其他人的命运如何,他显然对于自己会在那里毫不置疑;耶稣的比喻向他的纯真发出挑战:当那重要的时刻来到时,他真的会接受神的邀请吗?或者他会太过忙碌于一些直接与他目前利益有关的活动呢?
16-17. 耶稣的故事是关于一个人,他摆设大筵席,请了许多客。他们似乎都接受了邀请,无论如何,这里没有说他们有哪一个谢绝了邀请。当筵席预备好了的时候,一个仆人奉差遣去传达这个消息。在一个没有手表的时代,时间相当有弹性,花费了很长的时间预备筵席后,事前的通知一定会对所有人有帮助。我们在旧约圣经中可以看见两次的邀请(斯五8,六14);而在米大示的耶利米哀歌注释中有一段评论,证明很久之后耶路撒冷人仍非常慎重其事:“除非接到两次的邀请,没有人会参加筵席”(哀四2注释)。
18. 但这些预请的客人都开始藉口推托(希腊文的意思可以是一口同音的或“马上”),耶稣举出他们所说的一些藉口。头一个人说他买了一块地,必须去看看。这藉口显然是捏造的,没有人会在事前不经过仔细的视察就买下一块地的;万一已经买了,也不急于一时,那块地明天还会在那里。显然是这个人不想要来。
19. 第二个人也是如此。他买了五对(RSV:“五轭”)牛,他说必须去的意思是“刚要去”(现中)、“我正在途中”,他所用的动词试(dokimasai,RSV:“检查”)可能应该解释为“要试验它们”或“要检验它们”)。没有人买牛,是不先证明它们能作令他自己满意的工作的。他若已经买了,试一试也不急于一时呀!牛可以留着以后再试。
20. 第三个人的藉口显然是独创一格的,他可以诉诸圣经来支持它,因为旧约圣经明文规定:结婚的第一年间,一个人应该留在家中(申二十四5);但这个规定的目的是豁免他服兵役的义务,而不是让他断绝社交生活、离群索居。这个托辞跟其他人的一样容易被识破。婚姻当然涉及新的义务,但并不是把其他义务给删除掉了,尤其是那些已经有过适当通告的事。
21. 主人对他仆人的报告相当忿怒,他显然决意要如期举行他的筵席,不容那些托辞不来之人破坏他的计划,所以他就打发他的仆人出去,到城里的贫民区去,把那贫穷的、残废的、瞎眼的、瘸腿的(这正是第13节所列举的那些人)领来。
22-23. 但找遍了整座城,却找不到足够的客人;仆人照主人所吩咐的办妥后,回来报告说还有空位;所以他的主人就打发他出去,到路上和篱笆那里,也就是城外的主要道路,以及沿着路旁的篱笆(被遗弃之人可能会在那里找到避风雨的地方)。在那里一定不容易找到人,因为分布的地区太过广阔了;将寻找的范围扩展到这种没有什么希望的地方,正可以证明主人是当真的;用勉强(anagkason)这个字也是如此,它并不是鼓励人使用武力,他只有吩咐一个仆人去,不可能用武力把人带来;用这节经文来证明“逼迫是正当的行为”,是不合理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这些地方的流浪汉,一定得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说服他们相信自己真的受邀参加城里的筵席,仆人得到的答复不能是“不”,屋子必须要坐满。几乎不容置疑的是,我们可以用这段话来论及教会的使命,神的邀请曾经藉着先知送达给人,现在在耶稣里面发出第二次的邀请,当那些宗教名流拒绝这邀请时,教会要把那些在城里的人(犹太人)和那些在城外的人(外邦人)都带进来。这里没有说这仆人已经完成了把那些在城外之人带进来的托付;当耶稣说这段话的时候,在外邦人中带领人仍然是将来的事;当路加写这些话的时候,在大部分地区正在进行这件工作。
24. 这比喻的结束,是针对先前所请、却藉口推托的人发出严肃的判决,这些人再没有第二次的机会了,他们已经浪费了他们的机会,不会再有另一个机会了。我们再次看见耶稣强调处境的急迫;神是恩慈的,愿意接纳所有就近祂的人,但人却不可以吊儿郎当地浪费时间。那些先前所请的人可以不接受邀请,但其他人却愿接受,无论是犹太人或外邦人。神的旨意可以被拒绝,但却不能被推翻。
M 门徒(十四25-35)
1.作门徒的代价(十四25-33)
25. 耶稣仍然在祂的旅程途中。有极多的人跟从祂,这可能可以用来支持这个观点,即耶稣的旅行正经过比利亚,照我们所知,祂先前不曾到过这个地区,在那里看见这位从拿撒勒来的教师一定很令人好奇。但路加并没有说这个教训是在什么地方讲的,只说耶稣转过来(参七9,九55,十23,二十二61,二十三28)对群众说话。
26. 门徒(discipleship)意味着献上一个人最高的忠诚。在耶稣的教训中,丝毫找不到可以按字面意义来解释恨(小字)的地方。祂命令跟从祂的人甚至要爱他们的仇敌(六27),所以祂在这里不可能是告诉他们,要照字面来恨他们地上的亲人(参八20-21)。但是,恨的意思可以是爱得少一点(创二十九31、33;申二十一15,这几处的希伯来文意思是“恨”,而不是“不喜欢”,就像RSV的译法一样)。耶稣的意思肯定是:门徒对祂的爱必须大到一个地步,相较之下,地上最大的爱甚至就跟恨一样(参,太十37);列出至近至亲之人,正是严肃地说明这一点。一个人甚至不该看重自己的性命(参,约十二25)。奉献给基督,绝不能比全心还少〔“门徒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自己的方便所定下之间歇性的自愿工作”,卡利斯(R. J. Karris),引用于Talbert, p.203〕。
27. 关于这句话,请见九23的注释,那里是以积极的方式,这里则是以消极的方式来表达相同的意思。背十字架是门徒的精义。
28-30. 耶稣不愿门徒们不知道,他们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计算代价是很重要的,祂用了两个比喻(这是祂常用的方法)来使他们明白这一点。一个人决定要盖一座楼(这个字的意思可以是了望塔或农家建筑物,BAGD)之前,必须事先考虑,若是除了建地基之外毫无进展,会招惹别人的讥笑。所以,这人必须先坐下(不可匆匆忙忙决定事情)算计花费。只有这样,他才能期望成功。
31-32. 第二个例证是取自打仗的国王。用一万个兵是不容易打败那领二万个兵来攻打他的。一个国王落入这种处境,想必相当难堪;就算他觉得不能解决问题,他也不会没骨气地等着被人打败,而会趁着他的敌人还远的时候,赶紧求和。
这两个比喻很类似,但要点却略有不同。盖楼的人可以随自己的选择盖或不盖;但这个国王却是正遭侵略(另一个王来攻打他),他一定得做点事。参亨特(A. M. Hunter):“在头一个比喻中,耶稣说:‘坐下来计算,看看你到底能不能付代价来跟从我。’在第二个比喻中,祂说:‘坐下来计算,看看你到底能不能承担拒绝我要求的后果。’”183两种计算的方式都是重要的。
33. 这个功课很清楚。耶稣不要跟从祂的人一头栽进门徒的行列中,却没有想清楚它意味着什么。祂对于代价了如指掌。任何一个来到祂这里的人,都必须撇下一切所有的。我们第三次看见这个严肃的叠句:就不能作我的门徒(26-27节)。这些话定罪所有不认真的人。当然了,耶稣并不是在泄门徒的气;祂是在警告门徒,要提防一个考虑不周、懦弱的追随,为要叫那些跟从祂的人可以知道事情的真相。祂要他们计算代价,为祂的缘故算一切为有损的,以致他们能以进入纯正之门徒的喜悦中。
2.盐(十四34-35)
耶稣附加了一个小比喻,是关于盐的。盐本是好的,虽然祂并没有说明祂是指哪个性质,解经家指出它具有保存与调味的价值。对盐(氯化钠)来说,当然是不可能会失了味;但第一世纪在巴勒斯坦所用的盐非常不纯,普通用的、不纯的食盐中的氯化钠非常有可能会被溶解掉,以致剩下来的就缺乏盐味。照字面来说,它就是没有用了。它既不能叫田地肥沃,甚至不能用来分解粪堆,只好丢在外面。对门徒素质的要求是严谨的,如果任何人缺少了它,那么无论他可能有什么别的素质,以门徒来说,他是没有用处的。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第十四章
14:1 关于安息日治病的事,请参6:1-11注。
14:5 “谁有驴”在有的抄本中作“谁有儿子”。
14:15-24 参《马太》22:1注。“大筵席”是为神国的设立而摆设。有地位的、为世事忙碌的人不接纳邀请,那些为社会看不起的穷人与残废的,反得尝佳筵。
14:26
“爱我胜过爱”在原文作“恨”。界定感情上爱恶的用语大都是比较性的,以人的爱比对主基督所付出绝对而完全的“爱”来说,人本性上的喜爱,在层次上只能算是“恨”。参看《马太》12:47-50。“恨”自己的亲人和自己的性命,也就是说把连自己在内的一切都完完全全献在基督面前。耶稣不是要我们真的恨人,而是要人能摆脱世间的羁绊去跟从祂(9: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