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廿三章
第 23 章
路 23:1> 维持公义则前途尽毁,彼拉多就曾遇着了这头痛的事,你可遇过?你会怎办呢?
23:1 彼拉多是罗马政府驻犹大的巡抚,衙门设在耶路撒冷。他很喜欢捉弄犹太人,例如从圣殿的府库里拿钱来建筑沟渠,又把罗马皇帝的像带进城里,侮辱犹太人的宗教。不过他也知道这些行动会引起反效果。假如百姓对他的统治正式提出上诉,罗马方面可能会撤他的职。当犹太领袖带耶稣到他这里受审时,彼拉多开始觉察自己的地位不稳。是不顾自己的政治前途,继续跟犹太人纠缠,还是向他们的要求屈服,判一个他几乎可以肯定是无辜的人有罪呢?这正是彼拉多要面对的问题。(关于彼拉多的资料,请参可 15 章的人物介绍。)
路 23:7> 彼拉多把耶稣交给希律,希律怎么也在那里?……
23:7 希律(又名希律安提帕)这个周末正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施洗约翰就是他杀死的。彼拉多想把耶稣交给希律,因为他知道耶稣住在加利利,并在那里工作。但希律帮不了什么忙,他对耶稣充满好奇,并且喜欢捉弄祂。(关于希律安提帕的资料,请参可 6 章的人物介绍。)
路 23:13-25> 在群众的压力下,彼拉多知道惟有妥协才可了事;你可会如他一样,还是坚守立场?
23:13-25 彼拉多想释放耶稣,群众却大声反对,要求把祂杀掉,由此可见彼拉多的地位已经不稳固,他不想冒失去地位的危险,而容许动乱发生。身为一位职业政治家,他知道妥协的重要,他视耶稣为一个政治威胁多于一个拥有权利和尊严的人。权位愈高,愈难为正确的事站出来。如果彼拉多是一个真正有勇气的人,他便会不顾后果也要释放耶稣。但群众吼叫,彼拉多便屈服。当你面临困难的决定时,不要轻看群众压力的影响。要知道你的正确决定可能会遭社会拒绝,使事业发展受阻碍,遭公众嘲笑。面对相同的境况,你会作什么样的决定?
路 23:18-19> 你也许会奇怪,为什么群众会希望释放巴拉巴,其实有原因的……
23:18-19 巴拉巴参与了反罗马政府的叛乱(参可 15:7 )。身为一位政治反抗者,毫无疑问,他在犹太人心目中是个英雄。巴拉巴被释放了,但他所犯的正是耶稣被指控的那罪( 23:14 )。
路 23:22> 在祂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前,祂所受的,人又明了多少?
23:22 单是惩戒就有可能使耶稣死亡。鞭打犯人的步骤是脱去受刑者的上衣,把他双手绑在柱子上,然后用有三根刺的鞭子鞭笞。至于打多少下,要按着所犯的罪决定,根据犹太法律,最多打四十下。根据马太和马可的记载,耶稣受鞭打后,还遭受了其他的虐待:人们打祂耳光、吐唾沫在祂脸上、嘲笑祂,把荆棘冠冕戴在祂头上,用苇子打祂,钉十字架前还脱光祂的衣服。
路 23:23-24> 其实彼拉多也不是太差,他也有为耶稣求情,你说他把耶稣钉十字架也有私心?不会吧……
23:23-24 彼拉多不想判耶稣死刑,他知道犹太领袖是出于忌妒,想除去一个对头。可是,当他们威胁要向凯撒告他时(参约 19:12 ),他便害怕起来。历史记录显示,罗马政府因彼拉多管辖地区的紧张局势已向他提出警告,只要在逾越节耶路撒冷有一场动乱发生便足以叫他下台。因此他把耶稣交给暴民,任由他们处置。
耶稣被带往受死
路 23:28-31> 耶稣要她们为自己哀哭,为什么?也许今天我们也该为自己哀哭……
23:28-31 只有路加记载耶稣经过街道、被带往处决时,一些妇女为祂哀哭。耶稣叫她们不要为祂哀哭,却要为自己哀哭。祂知道大约四十年后,耶路撒冷和圣殿都要被罗马人毁灭。
路 23:32-33> 十字架上,主承痛苦;跟随基督的道路若是如此,你害怕吗?你仍会走下去吗?
23:32-33 当雅各和约翰求耶稣在祂的国中让他们坐在祂的左边和右边时,他们不知道自己求的是什么(参可 10:35-39 )。现在耶稣要藉着死亡来开始祂的国,在祂左右两边的是两个判死刑的罪犯。这表明耶稣是为所有人死的,正如耶稣向祂那两个渴求权力的门徒所解释的一样。你若想要就近耶稣,就必须准备受苦和舍命,正如耶稣所作的一样。往神国的道路就是十字架之路。
路 23:34> 耶稣临死时的祷告,为的是谁?可是为犹太人?为祭司?为你?为我?
23:34 耶稣求神赦免那些把祂置于死地的人──犹太领袖们、罗马的政客和军人、围观的人。神垂听了这祷告,甚至向杀害耶稣的凶手开了救恩的门。罗马的百夫长和兵丁看见耶稣钉十字架的情景,说:“这人真是神的儿子。”耶稣复活后有很多祭司悔改相信耶稣(参徒 6:7 )。我们全都是罪人,因此都在杀害耶稣上有分,这个“福音”就是神的恩典,祂藉着祂的儿子,赦免我们,并赐给我们新生命。
路 23:38> 那牌子所写的是什么,你是知道的,可你知道其中的意思?
23:38 一个君王在公众面前被脱光衣服受处决,表明他的国已永远失去。然而,耶稣却把世界的智慧颠倒过来,这其实恰是祂进入祂的国度。祂的死和复活给撒但的权势以致命的打击,并要在地上建立永久的权力。当时看到这个牌子的人当中,只有少数人明白其真正意义──祂真正是犹太人的王。
路 23:39-43> 我努力做好事,还说我不够?我不过不信耶稣而已;但那杀人犯只说了一句,他却……
23:39-43 这个犯人快要死时,他转向基督求赦免,基督便接纳了他。这显示靠我们自己的德行不能救自己,但靠在基督里的信心任何人都能得救。耶稣在痛苦中,仍然向这个要相信祂的犯人施怜悯。一早便转向神的人,生命会更加有用,可以成就更多的事;最后一刻才悔改的人,也会与主同在乐园里。
路 23:42-43> 垂死的犯人与门徒,你看有什么不同?你可有他的信心?
23:42-43 这个垂死的犯人比耶稣的门徒更有信心。门徒虽然仍然爱耶稣,但是对王国的梦想破灭了。正如一个门徒在两天后伤心地说:“我们素来所盼望要赎以色列民的就是他。”( 24:21 )。相反,这个犯人望着这快要死的人说:“当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他的信心多么令人敬佩啊!惟有他超越目前的羞辱,看到将来的荣耀。
路 23:44> 遍地黑暗,难道有大事发生?
23:44 从正午时分开始,遍地都被黑暗笼罩了大约三小时,天地都因神的儿子受死而悲哀。
路 23:45> 基督死时幔子落,其中意义你可知?
23:45 这个重要事件代表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工作。圣殿分为三部分:外院,众人都可以在这里聚集;圣所,只有祭司才可进入;至圣所,只有大祭司每年可以进入一次,为百姓赎罪。至圣所摆放着约柜,表示神的同在。幔子是为了隔开至圣所,使人不可进入。基督死了,幔子裂为两半,表明神与人之间的阻隔清除了,现在,每个人都可以藉着基督直接地亲近神(参来 9:1-14 ; 10:19-22 )。
路 23:50-52> 一个犹太议员,公开要求耶稣的身体,难道他不怕死吗?
23:50-52 亚利马太人约瑟是犹太议会中一个富有和正直的议员,他也是耶稣的秘密门徒(参约 19:38 )。曾经公开跟随耶稣的门徒都逃走了,但约瑟却勇敢地站出来。他这样做可能要付上极大的代价,但他却关心耶稣,去求耶稣的身体,好把祂妥善地埋葬。
路 23:53> 23:53 这个坟墓可能是人手凿成的山洞,在耶路撒冷附近有许多这样的小山洞,大到足够让人走进去。在埋葬后,就用大石头封住洞口(参约 20:1 )。
路 23:55> 你看那些妇女是微不足道?你看自己也是如此?你知道耶稣如何看她们、看你?
23:55 这些加利利妇女跟着约瑟到坟墓那里,看见他如何安葬耶稣,所以她们在安息日之后带着香料香膏到那里去找耶稣的身体。这些妇女不能够为耶稣做大事,但她们做了自己所能做的。当大部分门徒都逃走时,她们留在十字架下,她们又预备好去膏主的身体。因为她们的忠心,便成为第一批知道主复活的人。──《灵修版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廿三章
耶稣受审(二十三 1 ~ 17 )
思想 主耶稣在彼拉多和希律王面前受审,但他们都查不出祂有什么罪,祂为何而死?
.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1 ~ 7 )
犹太人的领袖不信耶稣是神应许的弥赛亚(基督);加上在公会审判时,祂又宣告自己是神的儿子,使他们在忿怒中欲置耶稣于死地。但犹太人的公会早已失去判人死刑的权柄,所以只好将耶稣解到罗马巡抚彼拉多那里。
犹太人在彼拉多面前的控告都是政治性的罪名,诬告耶稣煽惑百姓反抗凯撒;目的是想借刀杀人,将耶稣除灭。但彼拉多查不出耶稣有罪,就顺水推舟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
.在希律前受审( 8 ~ 12 )
希律是加利利分封的王,为人狡猾诡诈,并想要杀耶稣,耶稣曾称他是狐狸。他曾有听闻耶稣所行的事,又想看耶稣行个神迹,但耶稣对他的审问置之不理。希律老羞成怒,将耶稣戏弄一场,又送回彼拉多处。
.再受彼拉多审讯( 13 ~ 17 )
彼拉多传召原告的犹太领袖祭司长和官府的人,再会审耶稣,但仍“没有查出祂有什么罪”,并说即使希律王也查不出祂有该死的罪;祂本无罪,却为我们世人的罪而被审、受害,这是何等奇妙的救恩啊!
祈祷 主啊,我爱,因为我的罪受辱。
耶稣受难的经过(二十三 18 ~ 43 )
思想 主被害,身悬十架,你为祂的爱愿意放弃自己,全心为主而活,甚至到舍己的地步吗?
.释放巴拉巴( 18 ~ 25 )
彼拉多三次宣告查不出耶稣有罪,可惜喊叫“钉祂十字架”的声音得胜了,耶稣不能被释放,而杀人犯巴拉巴却得了释放。若非耶稣被钉十字架,死囚巴拉巴就难逃十字架的刑罚;照样,若非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世人都必死在自己的罪恶过犯之中。
犹太人拣选了巴拉巴,他是一个在城里作乱,想要推翻罗马政权,而被罗马政府以叛乱罪定了死刑的人。神却把祂的儿子耶稣钉十字架,成就救恩,建立了神永远的国度。
.古利奈人西门( 26 )
古利奈人西门被强迫为耶稣背十字架,跟随耶稣走向各各他。他可能因此接受了耶稣为救主,并且可能也带领了家人信主。他的两个儿子亚力山大和鲁孚(参可十五 21 ),极可能是保罗在罗马书问安的信徒之一(参罗十六 13 )。
.为耶稣哀哭的妇女( 27 ~ 31 )
耶稣劝妇女们不要为祂痛哭,倒要为自己和儿女哭,耶路撒冷将要遭受因杀害先知及将神儿子钉十字架而得的刑罚,流人血的罪将归到他们和他们的子孙身上(太二十七 25 )。
.耶稣被钉十字架( 32 ~ 43 )
耶稣在十字架上为罪人代求:“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这祈求应验了先知的预言,祂为罪犯代求(参赛五十三 12 )。
两个犯人与主同钉十字架,一个至死仍不悔改,以致灭亡;另一个承认己罪,求告主名而蒙恩得救,与主同进乐园。主耶稣钉十字架,使求告主名者得救有永生,不信者得不到永生。
祈祷 主啊,让我学习一样能饶恕人,并为逼迫我的人祷告。
受死与安葬(二十三 44 ~ 56 )
.主耶稣受死( 44 ~ 49 )
耶稣在十字架上先后说了七句话,称为“十架七言”。其中三句是记载在本章的,第一句是为罪人祈祷。第二句是给同钉强盗的得救应许:“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43 )第三句就是主在十字架上最后的一句话:“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手里。”说了这话就断气(其他四言分别记在太二十七 46 及约十九 26 ~ 28 、 30 )。
耶稣在十字架上断气的时刻,殿里的幔子从当中由上至下裂为两半,象征祂的救恩,因祂所流的血,为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坦然无惧的进入至圣所,这幔子就是祂的身体(参来十 19 ~ 20 )。
.主被安葬( 50 ~ 56 )
主耶稣屡次预告祂将受害,但祂从未为自己的安葬作出安排,因神早已预备。亚利马太城的犹太人议士约瑟,亲自向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安葬在自己的新坟墓里,应验了先知的预言“谁知死的时候与财主同葬”(赛五十三 9 )。
约瑟爱主、事奉主的好榜样:
① 他爱主不顾环境的恶劣;
② 他事主不假手于人,亲自取下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裹好;
③ 他爱主牺牲自己,把主安葬在他为自己预备的新坟墓里;
④ 他爱主不求眼前的赏赐,相信将来必与主同在祂荣耀的国度里,因他素常盼望神国的降临。
爱主的妇女从加利利跟随主,亲见祂被钉十字架,又被安放在坟墓里,她们就回去预备香料香膏,待安息日一过,就来膏主的尸身。因她们始终不渝的爱心,所以主复活后首先向她们显现。
祈祷 主啊,为我死,我愿为而活。──《新旧约辅读》
路加福音 第廿三章 注释
23:1-5 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
1
把耶稣解到彼拉多那里的原因,见约18:31-32注。
2
犹太公会以耶稣自称是神的儿子、亵渎神、因而定 死罪,但
为使罗马巡抚同意处死耶稣,便撇开宗教原因,改从政治入手
,控告耶稣图谋作反。(参考附注:巡抚彼拉多任内的过失)
3 耶稣和彼拉多的对话。见约18:33-38;
19:9-11。
23:6-12 耶稣被希律盘问
7
耶稣来自加利利,而该地是由希律安提帕管辖(见太2:22注)。
11
「华丽衣服」:「华丽」原作「光明」,描写有钱人(雅2:2
)和天使(徒10:30; 启15:6;
19:8)的衣着。
23:13-25 耶稣被判死刑
13-15 彼拉多申述耶稣的无辜。
16 彼拉多建议以鞭打代替死刑。
18-23 群罪坚持钉死耶稣,释放巴拉巴(见可15:11注)。
25 彼拉多终於判耶稣死罪。
「交给 ......
行」:就是依照犹太人的要求,把耶稣交由罗马兵
丁钉十字架(见太27:27-31;
可15:16-20)。
思想问题(第 23章上)
1 你会怎样描述 22:63-23:12提到的几种人:看守耶稣的人,宗教领
袖、彼拉多、希律。他们对耶稣的态度如何?
那种人是他们今天的化身?
你有什麽领受呢?
2 耶稣受了什麽苦?参腓 2:5-8; 彼前2:19-23。
你今日因为神国度的缘故又受了什麽苦呢?
3 本章 18节里,喊叫除掉耶稣的「众人」不仅是公会的成员,也包
括一般百姓(参 13)。
试比较百姓先前对耶稣的态度(参 19:48; 21:38)。
为何他们有此改变(参太 27:20)?
这对人性有何提示?
4 群众容易受人煽动,或在强权下噤若寒蝉。
基督徒怎样才可以持守真理?
可否用高压方法传教?
5 希律盼望看到耶稣显神迹的动机何在?
6 试从本章找出彼拉多投降的步骤。
支配他的动机是什麽?
「他们的呼喊终得胜」( 23),是否表示彼拉多在这罪上无分?
(参 14-16, 22, 23)。
23:26-43 耶稣被钉十字架
26 「古利奈」:是非洲北部吕彼亚省的重要城邑。
「他们 ......
跟随耶稣」:见太27:32注。
27 「妇女 ......
痛哭」:可见仍有赞同耶稣、同情耶稣的人。
28-30
在耶路撒冷遭神审判、沦於敌人手上之时(见路21:20-24注)
,当代人和他们的儿女将备受痛若,以致无子女的反为有福
(参诗127:3),死亡反而是解脱。
31 「这些事 ......
怎麽样呢」:意思是「无辜者(耶稣)既受这样
的若难,何况恶人(犯罪的犹太人)呢?」
33
「髑髅地」:亦即「各各他」(见约19:17及注)。
34
耶稣求神赦免的「他们」,包括置 死地的犹太人和罗马人。
「拈阄 ......
衣服」:见约18:23注。
36 「拿醋 ...... 喝」:见可15:36注。
38 「牌子」:见约19:19-22及注。
41
这个强盗与彼拉多、希律(14-15)、百夫长(47),都声称
耶稣是义人。
42
这强盗相信:死亡不是耶稣的终局,在此之後 还会得着王国。
43
「乐园」:原出波斯文;旧约的希腊文译本曾用来形容伊甸园
(创2:18)。
其後这词指义人在来世享福之处(见林後12:4; 启2:7)。
参考:
十架七言
23:44-49 耶稣之死
44 「申初」:即下午三时。
45 「殿里 ......
两半」:见可15:38注。
47 「百夫长」:负责在场监督兵丁执行死刑。
「看见 ......
义人」:当时的奇异情景(黑暗、地震、石崩、见
太27:51)? ;
与耶稣的态度,言语、使百夫长不期然承认耶稣
是与神有密切关系的义人,并间接尊崇神的作为。
48 「捶着胸」:表示悲伤、懊悔。
在场妇女的名单,见太27:56;
可15:40。
23:50-56 耶稣的安葬
50 「议士」:即公会成员之一。
他对耶稣的看法,见约19:38。
51 「亚利马太」:见太27:57注。
53 犹太人殡殓的习俗,见约19:38-42注。
「石头 ......
葬过人」:见太27:60及注。
54 「预备日」:即安息日前一天。
56 「预备了香料香膏」:见可16:1注。
思想问题(第 23章下)
1 主耶稣的受难将在场者的真面目显露出来,试将他们分为两大类
。
2 主在十字架上所说的话反映 那方面的特性?
这与路加一贯对 的描绘是否相符?参简介「主题特色」。
3 十四世纪一位有名的修士曾说过:「十字架的爱之大,必能盖过
路加福音第廿三章
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与在希律面前缄默(廿三 1-12 )
在耶稣的时候,犹太人并没有权力执行死刑。死刑得由罗马总督裁决,并且由罗马的官员执行。犹太人要把耶稣带到彼拉多面前,道理便是在此。再没有此犹太人加在耶稣身上的罪名,更能见出他们的恶毒无良。在公会的时候,他们控诉耶稣的罪名是亵渎上帝,因祂竟敢宣称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而在彼拉多之前他们对此却绝口不提,因为他们知道,在彼拉多心中,这罪名乃是无关痛痒,不过是一些犹太人的宗教和迷信的纷争,绝对不会提出指控。而现在他们指控耶稣的罪名,却完全是政治性的,这个手法处处显出撒都该人的心思和创意。而事实上,成巧地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就是这些通敌的贵族撒都该人,他们惧怕耶稣会对他们构成威胁,导致他们丧失一切的财富、享受和权势。
他们在彼拉多面前的提控,实际上是包含了三重的意思。他们控告耶稣(甲)煽动叛乱;(乙)怂 百姓不纳税给该撒;(丙)自称为王。每一个罪名都是一个谎话,而这一点他们是知道的。在近乎疯狂的意欲驱策底下,为要除灭耶稣,他们不惜处心积虑的造出这样恶毒的谎言。
彼拉多这位有经验的罗马官员,并不是徒负虚名;他洞悉他们的来意;而他亦无意去满足他们的心愿。但另一方面,他亦不愿意开罪他们。他们刻意提到耶稣来自加利利,目的是要叫他们的指控能够火上加油,因为加利利素有‘叛乱者之摇篮’之称,恶名昭彰。但这个提示,却为彼拉多别辟蹊径。加利利是希律安提帕的辖地,这个时候他正在耶路撒冷守逾越节。于是,彼拉多便把这案件转送到希律那里去。耶稣少有遇上一些不可与言的对象,而希律却是其中的一个。为什么耶稣认为祂与希律之间,没有什么可说的呢?
(一)希律把耶稣视为一件可供观赏的景物。在希律来说,祂只不过是一件展品而已。但耶稣并不是一件展品供人观赏;而是一位人人当顺服的君王。希腊着名的斯多亚学派老师伊比克德( Epitetus )便经常抱怨说,从世界四方八面前来聆听他讲演的人,只懂得瞪 眼望他,好比他是一尊着名的雕像,而不是前来接受和遵行他的教训。耶稣并不是供人观赏的,祂是人人当顺服的主。
(二)希律把耶稣视为一个笑柄。他戏弄祂;他给祂穿上王袍扮作君王。换句话说──他根本对耶稣毫不重视。他本想在朝庭中把耶稣作为一件珍奇异物来炫耀一番,但后来连这个兴趣也打消了。事实显明,绝大部分人仍然对耶稣毫不重视。假如他们能够稍加重视,这样便不会对祂的说话和祂的要求如此漠然了。
(三)第十一节还可以有另外一个译法。‘希律和他的兵丁就藐视耶稣。’可以翻成:‘希律,和他背后的兵丁,认为耶稣微不足道。’希律贵为王者之尊,加上背后强大的 队,根本视眼前这位加利利的木匠如无物。今天仍然有不少人,有意无意之间,认为耶稣是无关宏旨,大可以从他们生命中除去。他们心中并没有给耶稣留下住处;也不让祂在他们生命中起些什么作用,并且相信大可以不需要耶稣。至于对基督徒来说,耶稣绝不是微不足道,她乃是全宇宙中最重要的一位。
犹太人恐吓彼拉多(廿三 13-25 )
这是一段奇妙的经文。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彼拉多并不想判耶稣有罪。他深悉一旦判耶稣有罪,这样便有违公义,因而亏损了罗马帝国的荣誉。他曾经不下四次的尝试避免宣判耶稣的死刑。他吩咐犹太人,要他们自行调处这件事(约十九 6 , 7 。)他打算把这宗案转交希律,并且打算说服犹太人,叫他们接纳耶稣为逾越节特赦的罪犯(可十五 6 。)他又提出一种妥协,声明他会把耶稣加以鞭打,然后才把祂释放。显而易见的,彼拉多是被逼宣判耶稣的死刑。
以犹太人乌合之众,怎可能逼使一位经验老到的罗马长官,宣判耶稣的死刑呢?而事实表明,彼拉多是在犹太人恐吓之下,而宣判耶稣的死罪。原因是很简单的,根据公正无私的罗马法,任何一省都有权向罗马举报地方官的失职,而这样的长官是会受到严厉的处分。彼拉多却在他治理巴勒斯坦的任内,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在犹太地,罗马政府的总部并不在耶路撒冷,而是设于该撒利亚。但在耶路撒冷,仍驻有某一数量的军队。罗马军队军旗的顶端,都饰有当朝皇帝的小小半身像。以当时来说,皇帝是官方供奉的神只。而犹太律法禁止接纳任何雕刻偶像;为了表示对犹太人的尊重,前任的总督,在军队进入耶路撒冷之前,都把旗帜上的皇帝半身像除下。但彼拉多拒绝这样做;他在夜间把军队开进城里,旗帜上仍然挂 皇帝的半身像。犹太人闻讯,连结队地来到该撒利亚,请求彼拉多除去这些偶像。彼拉多却拒绝了。犹太人日以继夜的不断恳求,希望彼拉多改变主意。终于在第 六日,他同意与他们在军队林立的广场相见。他告诉他们,除非他们停止滋扰他,否则便会遭受就地处决的刑罚,‘他们把自己摔倒在地上,露出脖子,宣称宁死也不愿见他们满有智慧的律法受到污损。’至此,彼拉多,也不能进行一场冷血的屠杀,结果他不得不屈服。约瑟夫在犹太古事记( The Antiquties of the Jews )第十八卷第三章,详尽的讲述出整个故事。在这事以后,彼拉多又在耶路撒冷引进了一个新的供水系统,并且以圣殿钱库的金钱,作为资助这个计划的经费;这个故事我们在注释路加福音十三章一至四节时,已经提过了。
在幅员广大的帝国中,有一事罗马政府是无法容忍的,那就是地方上的动荡不靖。只要犹太人把彼拉多其中一个错 劾奏,彼拉多恐怕会立遭解职。犹太官吏对彼拉多说:‘你若释放这个人,就不是该撒的朋友。’(约十九 12 。)约翰在这一则谈话中,揭示出犹太人对彼拉多阴险的暗示。他们以向罗马检举作为恐吓,强逼彼拉多宣判耶稣的死刑。
在这里,我们见到一个可怕的事实,那就是一个人过去的隐私,突然间可以再度浮现眼前,使人身心为之瘫痪。一个人在某些事情上,犯了错误,良心有亏,那样他在这些事情上,便难以置喙;否则的话,过去的种种,定叫良心备受责难,难辞其咎。我们要警惕自己,不要叫自己的操守有所偏差,以致某天,当面对一些应当采取的立场时,竟亦无从持守,或是授人话柄,说:‘这话岂是你这种人说的。’
若事情真个发生,那只有一事可为──拿出勇气来面对它,和承受它所带来的一切后果。而彼拉多正正缺乏这一份勇气。为了一己的爵禄,他宁可牺牲了公义;他宣判了耶稣的死罪,目的是为了保有他巴勒斯坦总督的职位。假若彼拉多是个大勇之人,他便会按 公义而行,并且坦然的去承担后果,但他的过去却导致他沦为懦夫。
往加略山之路(廿三 26-31 )
当一个罪犯被判刑?要钉十字架,他便会被带离法院,囚禁于一个空旷的广场的中央,四周由四名罗马兵丁把守。这时候,他的双肩便要背负起自己的十架。他会被安排,要走一条尽可能最悠长的路径,来到刑场。走在他前面,有一位士兵,端起一面告示,上面写 他的罪状;这对于任何一个意欲步他后尘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可怕的警告。他们就是这样的处置耶稣。
开始的时候,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约十九 17 );但沉重的十架,不久即叫祂体力不胜,难以向前。巴勒斯坦是罗马人占领的地方,罗马人可以随时征用任何人,为罗马政府效劳。只要罗马兵把矛枪的枪刃放平,往人的肩上一拍,那就是征召服役的表记了。当耶稣在十字架的重压下累倒不支的时候,负责领队的罗马百夫长,便环目四顾,找人来背负这十字架。从乡下进城里去,来了一个叫西门的人;他来自老远的古利奈( Cyrene ),即是今日之的黎波里( Tripoli )。不用说他是个犹太人,穷他一生,省吃俭用的积下了一笔钱,以便能够在耶路撒冷一尝逾越简的筵席。如今,罗马人的矛枪在肩上一碰,不管愿不愿意,他发觉自己已背起一个囚犯的十字架。
试想像一下西门的感受。他来到耶路撒冷,为的是要实现一生人的愿望,而现在却背 一个十架,走向加略山。他的心对罗马人充满了怨愤,也怨恨 这个犯人把他牵涉其中。
但假如我们能够在字里行间,寻找到言外之意,那么故事并不就此结束。罗手逊( J. A. Robertson )发现了一则隐藏在新约中的传奇故事。依马可的记述,西门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可十五 21 )。我们通常不会以儿子的名字来分辨一个人的身份,除非做儿子是地方上的闻人,是阅读文章的人所熟知的。一般的意见,都同意马可的福音是给罗马的教会写的。现在,让我们看一看保罗写给罗马教会的书信。在问安辞句的末尾,保罗写道:‘又问候蒙主拣选的鲁孚和他母亲安,他的母亲就是我的母亲。’(罗十六 13 。)由此可知,在罗马教会有一人名叫鲁孚,由于他是个至为杰出的基督徒,因此可被称为蒙主拣选的。又由于他有一位对保罗十分好的母亲,因此,保罗在信仰里头,也就称她为自己的母亲。极有可能这位鲁孚,也就是古利奈人西门的儿子鲁孚,而他的母亲,亦即是西门的妻子。
很可能当西门注目在耶稣身上,他的痛苦便转化为惊讶;最后转变为他对耶稣的信心。西门便是这样的成为基督徒,而他的一家,亦成了罗马马教会中杰出的信徒。很可能西们从的黎波里远道而来,一心以为可以实现平生的心愿,终于可在耶路撒冷欢度逾越节;结果,却发觉事与愿违,竟然要背起罪犯的十字架。但当他向耶稣举目,他的痛苦却变成惊讶,又转为信心;就在看来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上,他却得 了一位救主。
在耶稣的背后,来了一 妇女,她们都为祂饮泣哀哭。祂转过身来,吩咐她们不要为祂哀哭,要为自己而哭。可怕的日子正要来临。在犹大地,再没有一段比没有生养的婚姻更为可悲;而事实上,没有生养乃是导致离异的一个充份根据。但那日子将要来到,而没有孩子的妇女会为此而欣幸。耶稣再一次的预见耶路撒冷城的毁灭,而这一座城,无论是在过去或是现在,始终都拒绝了上帝的邀请。第三十一节是一句谚语,可以在许多不同的景况中使用。这句话在这里 的意思是,如果他们可以把这事行在一个无辜的人身上,那样对有罪的人,他们将来会怎么样呢?
他们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廿三 32-38 )
当一个罪犯抵达了钉十字架的刑场,他的十架便会被摆放在地上。十字架的形状一般都是‘ T ’字型的,在‘ T ’字以上再没有可供犯人枕首倚靠的地方。十字架并不高,因此,犯人双足离地只有二到三尺。在耶路撒冷有一 敬虔的妇女,她们习以为常的跑到这个地方,给受难者一口药酒,好减轻那可怕的痛楚。有人拿这种酒给耶稣喝,但是祂却拒绝了(太廿七 34 )。祂决定以清醒的头脑,毫不含混的感知,来面对死亡最可怖的一面。犯人的双手在十字架横木上伸展开来,铁钉就从手掌钉下去。至于双足则只是松松地绑在十架上,不用钉上。在十字架中段,有一块突起的木头,叫做鞍的,是用来支持犯人的体重,否则的话,铁钉便会撕裂犯人的手掌。然后,便会竖起十字架,把它安放在插座之内。钉十字架最可怖的地方在于──钉十字架的痛苦要叫被钉者痛得死去活来,但又不能立时死去,只可以在饥渴中苟延残喘,而最后在午日的骄阳、寒夜的严霜摧残下,慢慢的死去。据知有不少犯人,被挂在木头上整整一星期,才在狂乱昏迷中死掉。
在路上负责监管犯人的有四位兵丁,这时候犯人的衣履,使成为这四位兵丁的外快。每一任犹太人,身上都有五件衣服──内衣、外袍、腰带、凉鞋和头巾。其中四件,已给这四位兵丁瓜分了。余下来的,是一件大外袍。袍子是由整幅布做成,找不到一处缝口。(约十九 23 , 24 。)如果把这件袍子剪开来瓜分,这样便会对袍子做成破坏;因此,兵丁们便在十字架的影子下,为这件袍子进行赌博。至于身旁的犯人正在痛苦中慢慢死去,他们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挂在十字架上面的告示,就是犯人游街赴刑场时,举在他前面的同一块牌子。
耶稣说过许多奇妙的说话,但没有此这话更为奇妙的,‘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基督徒对别人的宽恕,是一件奇异的事。当司提反给人扔石头快死时,他也祷告说:‘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徒七 60 。)更没有一事比基督徒的宽恕更为可爱,更为稀罕。当我们的内心因未能饶恕人而痛苦挣扎的时候,就让我们再一次聆听我们的主,为钉祂十字架的人祈求赦免,也让我们看看祂仆人保罗如何向他的朋友诉说:‘并要以恩慈相待,存怜悯的心,彼此饶恕,正如上帝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弗四 32 )
这件可怕的事情乃是出于无知,这一个意念贯穿了整部新约。在往后的日子,彼得对百姓说:‘我晓传你们作这事,是出于不知。 J (徒三 17 。)保罗说他们钉死耶稣,是因为他们不认识祂。(徒十三 27 。)马可奥热流( Marcus Aurelius ),这一位伟大的罗马皇帝和斯多亚派的圣徒,每天早晨都会对自己说:‘今天你会遇到各色各类不愉快的人,他们要伤害你和侮辱你;但你不能像他们那样,你比他们知得更多,因为上帝的灵住在你的心里。’其他人或会不愿饶恕人,其他人或会在无知中犯罪;但我们所知的比他们多。我们是基督的儿女,我们要饶恕人,就像祂饶恕了我们一般。
乐园的应许(廿三 39-43 )
权威之士把耶稣钉在两位恶名远播的罪犯中间,是经过刻意安排,和别具用心的。他们故意这样安排,目的是要在 众面前屈辱耶稣,并且要把祂与盗匪同列。
对在这位悔罪的强盗,有许许多多不同的传说。他有几个不同的名字,或叫狄士麻思( Dismas ),或叫狄麻恩( Demas ),或叫杜马求恩( Dumachus )。有一个传说把他吹捧成犹太的罗宾汉( Robin Hood ),专门劫富济贫。而最动人的一则,是说及在约瑟和马利亚抱 孩童耶稣从伯利恒逃到埃及时,这神圣之家遇上盗匪的经过?耶稣为盗首领的儿子所救。这位年青的盗匪,看这位可爱的婴孩,竟然不忍下手,并且释放了祂,说:‘啊!孩童 之中最蒙福的,如果有一天要施怜悯予我,那样便请记念我,并忘记这一刻吧!’这一位曾经救助过孩提的耶稣的年青盗匪,与祂在加略山重遇。而这时候,耶稣拯救了他。
‘乐园’这一个字,源出波斯,意思是指 四面围 墙的花园 。当波斯国王要向他的臣民表示特殊恩宠的时候,他会邀请他到花园为伴,意思即是选召他与国王在园中一起散步。耶稣给与这位悔改了的罪犯的应许,并不只不朽的生命而已。她应许他一份光荣的身份,与祂在天庭中的花园作伴。
诚然,这故事所包含的教训,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我们知道,归向耶稣是永不会太迟的。在某些事情上,我们不得不说:‘我现在已经太老了,做这些事情的日子经已逝去。’但这句话永不能应用在归向耶稣这件事上。只要还有一口气,基督的呼召仍然有效。正如诗人为一个从马背上被摔下来死掉的人所描写的:
‘在马镫与尘土之间,
我祈求怜悯,我得怜悯。’
那里有生命,那里便有盼望,这是真确不移的。
长日已矣(廿三 44-49 )
这时候约为正午,遍地都黑暗了,直到午后三时,日头变黑了,殿里的幔子从当中裂为两半。在耶稣大声叫喊时,他说:‘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他说了这话,气就断了。百夫长看见所成的事,就归荣耀与上帝,说:‘这真是个善人。’聚集观看的众人,见了这所成的事,都捶胸回去了。还有一切与耶稣熟识的人,和从加利利跟祂来的妇女们,都远远的站,看这些事。(巴氏译文)
这段经文,每一句话都蕴藏 丰富的意义。
(一)耶稣死亡的时候,遍地有大黑暗。就好像连太阳自己,也不忍目睹这些人手所作的恶事。当人要除灭耶稣的时候,整个世界就变成暗无天日。
(二)殿里头的幔子裂为两半。这幔子就是那用来遮蔽至圣所的,这地方是上帝临在的居所,除了大祭司之外,任何人也不得进入,而大祭司亦只有在一年一度的赎罪日才可进去。幔子的裂开,意味 一向隔绝人神的藩 篱,已为世人而除去。亦好比一向隐藏 的上帝的心意,此刻已亦露敞开。耶稣的降生、成长和死亡,把那隔绝上帝与世人的幔子撕裂。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十四 9 )空前绝后的,人类在十字架上看见了上帝的大爱。
(三)耶稣大声的叫喊。三卷福音书,记载了耶稣的大声叫喊。(参太廿七 50 ;可十五 37 。)另一方面,约翰并没有提到耶稣的大声叫喊,而记载了耶稣在死前说: 成了 。(约十九 30 。)在希腊文和亚兰文, 成了 只是一个字。而事实上 成了 和大声叫喊乃是同一回事。耶稣死的时候,唇边发出了胜利的呼声。祂并不像一个被迫双膝下脆,承认失败者,悄然的说:‘成了。’祂乃是大声叫喊 说,就好比一个战胜者在与敌人在最后的争战中得胜一样。成了!是基督的叫声,虽然被钉十架,却最终得胜了。
(四)耶稣以祷告来成就祂的死。‘父啊!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这句话是出于诗篇三十一篇五节,只是加上了── 父啊 。这节经文,是犹太人每一个作母亲的,在晚间教导孩童最后要说的一句话。这好比我们或会受这样的教导,说:‘今夜我要躺上床安睡。’而犹太人的母亲,在可怕的黑夜来临以先,则教导她的孩子说:‘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稣把这话说得更为可爱,因为祂是以 父啊 \cs8 !来开始。甚至在十字架上,耶稣却像婴孩般安睡在父的膀臂里。
(五)百夫长和百姓在耶稣死时深受感动。祂的死成就了祂生前未能成就的,那就是把人类刚硬的心破碎了。耶稣的话语已经开始证实了──‘我若从地上被举起来,就吸引万人来归我。’在耶稣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十字架的大能已经展开了。
给耶稣坟墓的人(廿三 50-56 )
依据习惯,罪犯的尸体并不加以收殓,而任凭狗和兀鹰来吞噬;但亚利马太城的约瑟,却收取了耶稣的身体,免除了这种折辱。这一日已时候无多。耶稣是在星期五被钉十字架的;犹太人的安息日就是我们今天的星期六。而犹太人的日子是从下午六时开始计算的,这即是说,在星期五下牛六时,安息日便已开始。这样解释了为什么这一班妇女只能看 身体如何安放,和回去预备香料香膏,此外便没有什么行动,因为在下午六时以后工作,是不合法度的。
亚利马太的约瑟,是我们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
(一)传说在主后六十一年,他奉腓力( Philip )之遣,远赴英伦。他来到格拉斯敦布利( Glastonbury )。他随身带 最后晚餐所用过的杯子,当中盛载基督的宝血。这杯子后来成为了圣杯,并且是亚瑟王( King
Arthur )的武士梦寐以求,极欲一见的圣物。据说当约瑟抵达格拉斯敦布利的时候,他把手杖插在地上,靠 它来休息,以解疲怠。这手杖竟然发芽生长,成为了一棵树,而每年的圣诞节都会开花。直到今天,圣约瑟之树仍然在格拉斯敦布利开花,而它的枝子亦已遍布全球。全英国第一所教堂就是在格拉斯敦布利建立,到了今天,这所带约瑟的传说的教堂,依然是基督徒朝圣者的圣地。
(二)亚利马太的约瑟,亦带 一些悲剧。他是为耶稣预备坟墓的人。他是公会里的议士;路加告诉我们他并没有附从法院的裁决。但是他却没有一言反对。或许他在保持缄默;或许他眼见自己无力反对这一决议,便藉故缺席。 假如他敢发一言,情况将会是如何的大大不同!在那满布憎恨的阴冷集会中,即使是一声寂寥的呐喊,能够为祂说话,耶稣的心怀该当是何等的高兴!但约瑟一直在等待,到耶稣死了,他然后为祂预备了一个坟墓。人生的悲剧之一,就是我们安放在朋友墓前的花束,本应在生前就予以奉送。好些赞美和感谢之辞,我们本当在他们在世之时,就应表达致意,但却留待在追思会和纪录里头才表达出来。往往我们神恩不安,为的是我们过去的缄默无言。生前一语,胜过死后千言。──《每日研经丛书》
第二十三章
十四·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二三1~7)
二三1,2 在犹太人议会(众人)面前受审后,耶稣被匆忙地解到罗马巡抚彼拉多那里,接受民事审讯。那些宗教领袖对祂作出三个政治上的指控。首先,他们控告他诱惑国民,叫人转移对罗马政府的忠心。其次,他们说祂禁止犹太人纳税给该撒。最后,他们指控祂立自己为王。
二三3~7 当彼拉多问耶稣,祂是否犹太人的王,祂回答说祂是。彼拉多并不认为祂的宣称对罗马帝国有任何威胁。经过私下跟耶稣面谈后(约一八33~38上),他对祭司长和众人说,他查不出耶稣有甚么罪来。暴民越发坚决,指控耶稣煽动叛乱,从被藐视的加利利起,甚至到耶路撒冷。彼拉多一听见……加利利这名字,就以为找到逃避责任的路。加利利属希律所管,所以彼拉多把耶稣送交希律,企图避免进一步牵涉入这案件。刚巧那时希律正在耶路撒冷访问。
希律安提帕是大希律的儿子。他屠杀了伯利恒的婴孩,也杀害施洗约翰,因为约翰谴责他与兄弟之妻的不法关系。这也是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三章32节称“那个狐狸”的希律。
十五·在希律面前被藐视(二三8~12)
二三8 耶稣能够在他面前受审,希律感到很欢喜,因为听见过他的事,久已想看他行一件神迹。
二三9~11 不管希律问救主多少问题,都得不到回答。犹太人更激烈的指控耶稣,但祂却不开口。希律认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让他的兵丁粗暴地对待耶稣,戏弄他,给他穿上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二三12 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但这时仇恨变成友谊了。他们两人都同样反对主耶稣,这就叫他们联合起来。提奥非勒为这件事哀伤说:“这对基督徒是个耻辱。魔鬼可以说服恶人,为了作恶而将他们的仇恨撇在一旁;但基督徒却甚至不能为了行善而保持友谊。”
十六·彼拉多的判决:无罪的却被定罪(二三13~25)
二三13~17 因为彼拉多未能公义地释放他那尊贵的囚犯,他发现自己进退维谷。他跟犹太人的领袖匆忙的召开了一个会议,向他们解释,希律和他都不能找到任何证据,证明耶稣叛乱。“可见他没有作甚么该死的事。”因此他提议鞭打主,然后放祂走。如司徒雅各指出:
这个令人惋惜的妥协,当然是完全不可接受和不合理的。这个可怜的人,受恐惧驱使,企图藉耶稣履行他的职责,同时又要取悦群众。但他两样都做不了,怪不得愤怒的祭司,无论如何也不接受那个判决62。
二三18~23 祭司长和众民烈怒难遏,他们要求判耶稣死罪,释放恶名昭彰、因作乱杀人被下在监里的罪犯巴拉巴。彼拉多再次怯懦地试图证实主无罪,但暴民的邪恶要求把他盖过了。不管彼拉多说甚么,他们坚持要求判神的儿子死罪。
二三24,25 尽管彼拉多已经宣告耶稣无罪,这时为了取悦百姓,却仍定祂死罪。同时,他释放了巴拉巴给众人。
十七·人子被带到加略山(二三26~32)
二三26 这时大概是星期五早上九时。往钉十架现场的途上,兵丁命令一个名叫西门的古利奈人背十字架。有关这个人的资料不多,但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似乎成为出名的基督徒(可一五21)。
二三27~30 耶稣往钉十架途上,一群支持祂的跟从者为祂痛哭。祂称呼人群中的妇女为耶路撒冷的女子,叫她们不应为祂难过,反而要为自己难过。祂是指着主后七十年临到耶路撒冷的可怕毁灭,那日子的痛苦和悲伤如此的重,以至一直以来被藐视的不生育的妇人,会被认为特别幸运。提多的围城,情景恐怖到一个地步,人甚至愿意让大山倒在他们身上,小山遮盖他们。
二三31 然后主耶稣加上一句:“这些事既行在有汗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祂自己就是有汗水的树,不信的以色列人则是枯干的树。如果罗马人把这样的羞辱和痛苦,堆在无罪、无辜的神儿子身上,这班谋杀神爱子的凶手,将要接受怎样严厉可怕的惩罚呢?
二三32 在耶稣的行列中,又有两个犯人安排和耶稣一同处死。
十八·耶稣被钉十字架(二三33~38)
二三33 行刑的地方名叫髑髅地63(源自拉丁语“头髅”的意思)。也许地形仿似头骨,又或者得名原因是因为这是死亡之地;头骨常常被看为死亡的象征。圣经克制地描绘钉十字架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经文没有停留于可怖的细节上,只有简单的句子“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司徒雅各的话很中肯:
难以置信弥赛亚竟必须死亡,而祂要这样死亡更是完全不能相信的。然而事实却是这样。基督碰过的每一样东西──包括十字架在内──都加以辉煌和美丽的装饰和转化。但让我们永不要忘记,祂是从怎样骇人的深渊中,被高举在十字架上64。
哦,那高举的十架;
教我它是何意义,
那一位,忧患之子,
被钉流血舍身。
~本纳尼
那一天,髑髅地悬着三个十字架,耶稣的十字架在中间,祂的两旁各有一个犯人的十字架。这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2节──“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二三34 耶稣有无限的慈爱和怜悯,在十架上祂高呼:“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谁知道这个祷告,免去了神何等汹涌的烈怒!摩根评论救主的慈爱说:
在耶稣的心灵里,没有愤恨,没有忿怒,没有隐藏的意愿,要惩罚苦待祂的人。人对披甲的拳头啧啧称羡,但当我听到耶稣这样祷告,我知道那拳头唯一会到的地方是地狱65。
然后,兵丁分了他的衣服,拈阄分祂那无缝的里衣。
二三35~38 百姓站在十架前观看,戏弄祂,向祂挑战,他若真是弥赛亚,是神所拣选的,就救自己。兵丁也戏弄他……拿醋送给他喝,挑剔祂救自己的能力。十字架上挂着一个牌子:
这是犹太人的王。
我们再引述司徒雅各的话:
我们不能忽略这个事实,牌子上的字用三种语言写上:希腊文、拉丁文和希伯来文。无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叫人群中的每一个都能看得明白。但基督的教会常常正确地看见,这象征她主人的主权是普世的,因为这些是世界的三大语言,每一种通行于一个重要区域。希腊文是文化和知识的语言,在那个范野里,牌上的文字写着,耶稣是王!拉丁文是法律和政治的语言,在那里耶稣是王!希伯来文是启示宗教的语言,在那里耶稣是王!因此,祂即使披挂将死,“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启一九12)仍是事实66。
十九·两个犯人(二三39~43)
二三39~41 我们从其它福音书的记载知道,起初两个犯人都辱骂耶稣。祂若是基督,为何祂不救自己和他们呢?后来其中一个改变了心态,责备同伴不敬畏神。毕竟,他们是为自己所犯的罪受苦,他们的刑罚是应得的;但挂在中间十字架上的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二三42 那个犯人转向耶稣,求主67在祂回来在地上建立国度时记念他。这样的信心很惹人注目。这个将死的犯人相信耶稣将从死里复活,最终要在世上作王。
二三43 耶稣赏赐他的信心,应许就在那一天,他们要一起在乐园里。乐园相同于第三层天(林后一二2,4),意思是神的居所。今日──多么快!同我──何等的同在!在乐园里──何等的喜乐!欧德曼写道:
这事向我们启示一个真理,救恩是以悔改和信心作条件的。然而,也包括其它重要的信息。经文宣告救恩是独立于礼仪的,那个犯人从未接受洗礼,也没有参加圣餐……事实上,他勇敢地在充满敌意的群众面前,在百姓和兵丁的讥讽和嘲弄下,公开承认他的信仰。即使没有任何正式的礼仪,他仍得蒙拯救。经文也进一步证实,救恩是独立于善行的……看来也没有“睡着的灵魂”这回事。身体会死去,但死后知觉仍然存在。经文又证实没有“炼狱”。这个悔改的犯人,从罪恶和羞辱的生命,马上进入蒙福的状况。也可以说,救恩不是普遍有效的,那里有两个犯人,只有一个得救。最后注意的是,死亡之后的喜乐,真正的本质包含在个人与基督的交通。对将死的犯人的应许,重心在于:“你要同我在一起。”这是我们蒙福的确据,去世是“与基督同在”,那是“好得无比的。68”
从耶稣基督的旁边,一个人上天堂,另一个下地狱。你在十字架的哪一边?
二十·三小时的黑暗(二三44~49)
二三44 从午正……直到申初,即中午至下午三时,黑暗笼罩地面(或地球,希腊文可以表达两个意思)。这是给以色列的一个信号,他们弃绝那光,现在被神审判,眼睛蒙蔽了。
二三45 殿里的幔子,从上到下在中间裂为两半。这象征藉着主耶稣基督的死,为所有凭着信心来的人,开了一条路,到神那里去(来一○20~22)。
二三46,47 就是在这三个小时的黑暗中,耶稣的身体被挂在木头上担当了我们罪的刑罚。这段时间结束时,祂把灵魂交托在神祂父的手里,甘心的献上祂的生命。一个罗马百夫长深深的为这景象所慑服,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二三48,49 聚集观看的众人,都为这悲痛和不祥预感的恐怖景象所震慑。有一些忠心跟从耶稣的人,包括从加利利跟着他来的妇女们,……站着,看这人类历史中最残酷的景象。
二十一·葬在约瑟的坟墓里(二三50~56)
二三50~54 直到这时,约瑟仍是私下作主耶稣门徒的。虽然他是犹太人议会的议士,但却不赞同他们对耶稣的判决。现在约瑟勇敢地去见彼拉多,问是否有幸能将耶稣的身体从十字架上移下来,好好地埋葬。(这时约是下午三时至六时。)约瑟得了准许,赶快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那坟墓直到那时,是从未葬过人的。这事发生在星期五,在预备日。这里说安息日快到了。我们必须谨记,犹太人的安息日从星期五日落后开始的。
二三55,56 约瑟取了身体,安放在坟墓的时候,从加利利来的忠心妇女一直跟着他,然后他们就回去,预备了香料香膏,再回来膏她们所爱的主的身体。在埋葬耶稣身体的时候,在某意义上,约瑟也埋葬了自己。这个行动,使他永远从钉死生命和荣耀的主的民中,分别出来。他不再属犹太教,但会过分别的道德生活,见证犹太教的不是。那些妇女在星期六休息,遵行安息目的诫命。──《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 丰盛生命研读本
路 加福音
23:1
彼 拉 多: 逾
越 节 时, 在 耶 路 撒 冷 做 罗 马 巡 抚 的 是 彼 拉 多。 按 着 当 时 罗 马 的 法 律, 犹 太 人 没 有 擅 自 执 行 死 刑 的
权 力, 因 此 他 们 把 耶 稣 解 到 彼 拉 多 面 前 受 审。 彼 拉 多 就 成 了 那 些 按 照 政 治 利 益 而 不 是 真 理 和 公
义 裁 决 宗 教 事 宜 之 人 的 代 名 词。 信 徒 决 不 能 因 着 自 己 的 私 心 和 利 益 而 折 衷 处 理 神 的 话, 必 须 永
远 坚 决 地 扞 卫 真 理。
23:3
你 是 犹 太 人 的 王 吗: 参
太 27:2 注。
23:8
8~11 希 律: 这
就 是 将 施 洗 约 翰 斩 首 的 同 一 位 希 律。 希 律 的 心 肠 非 常 刚 硬, 所 以 主 耶 稣 面 对 他 时 一 言 不 发。 希 律
为 此 极 其 恼 怒, 随 同 兵 丁 一 起 戏 弄 耶 稣, 嘲 笑 他 自 称 是 犹 太 人 的 王。
23:11
戏 弄 他 …… 华 丽
衣 服: 参 太 27:28~29 注。
23:14
并 没 有 查 出 他 什 么 罪 来: 耶
稣 被 控 告 的 罪 名 是 谋 反,背 叛 罗 马。 彼 拉 多 最 后 得 出 的 结 论 却 是 主 耶 稣 并 没 有 反 叛 罗 马 政 府。 耶
稣 曾 经 宣 告 过 他 的 国 度 并 不 是 一 个 属 世 的 政 治 性 国 度,他 的 国 乃 是 一 个 属 灵 的 国 度 ( 参 约 18:36) 。
23:22
责 打 他: 参
太 27:26 注。
23:25
把 耶 稣 交 给 他 们,任 凭 他 们 的 意 思 行: 为
了 政 治 上 的 权 宜 之 计,彼 拉 多 不 惜 将 耶 稣 交 给 犹 太 权 贵 任 意 处 置 ( 参 1 节 注 ) 。
23:31
有 汁 水 的 树 …… 枯
干: 无 辜 的 耶 稣 尚 遭 此 厄 运, 有
罪 的 耶 路 撒 冷 将 来 的 命 运 就 不 言 而 喻 了。
23:33
髑 髅 地: 耶
稣 在 城 外 被 钉 十 字 架 ( 比 较 来 13:12) 。
此 地 被 称 为 “ 髑 髅 地 ” 的 原 因 尚 有
争 议。 希 腊 文 圣 经 中 的 “ 髑 髅 ” 一 词
在 拉 丁 文 译 本 中 译 为 “calvaria” ,音 译 为 “ 加 略 山 ” ,中 文 译 本 中 的 “ 各
各 他 ” 一 词 是 由 该 词 的 亚 兰 文 音 译 而 来 的。
23:33 就 …… 把
耶 稣 钉 在 十 字 架 上: 耶 稣 被 钉 十
字 架 和 受 死 这 两 大 事 件 是 神 救 赎 计 划 的 核 心 和 根 基 ( 林 前 1:23~24) 。 耶 稣 从 来 没 有 犯 过 罪, 却 为 着 世 人 的 罪 受 死。 耶 稣 被 钉 十 字 架, 使 得 我 们 的
罪 债 得 以 偿 还, 除 灭 了 撒 但 的 作 为 ( 比 较 罗 3:25 注 ) 。 如 今, 人 人 都 可 以 借 着 相 信 耶 稣 基 督 而 归 向 真
神,得 着 赦 罪 之 恩 和 永 生。
23:34
十 架 七 言: 34 节 极 有 可 能 是 耶 稣 在 十 字 架 上 所 说
的 7 句 话 中 的 第 1 句。 十 架 七 言 的
次 序 如 下:
1. 从 早 上 9 时
到 午 正: (1) 赦 免 的 话: “ 父 啊,赦 免 他
们 ” (34 节 ) ; (2) 救
赎 的 话: “ 今 日 你 要 同 我 在 乐 园 里 了 ” (43 节 ) ; (3) 眷 爱 的 话: “ 母
亲,看 你 的 儿 子! …… 看 你 的 母 亲! ” ( 约 19:26~27) 。
2. 3 个 小 时 的 黑 暗: 从 午 正 到 下 午 3 时, 圣 经 中 没 有 记 载 耶 稣 说 过 任 何 话。
3. 约 下 午 3 时: (1) 灵
里 受 苦 的 话: “ 我 的 神、 我 的 神,为 什 么 离 弃 我? ”( 可 15:34) ; (2) 肉 体 受 苦 的 话: “ 我
渴 了 ” ( 约 19:28) ; (3) 得
胜 的 话: “ 成 了 ” ( 约 19:30) ; (4) 交 托 的 话: “ 父
啊, 我 将 我 的 灵 魂 交 在 你 手 里 ” (46 节 ) 。
23:35
百 姓 站 在 那 里 观 看: 人
心 败 坏 的 一 个 力 证 就 是 他 们 喜 爱 观 看 暴 力、 流 血 和 死 亡 的 血 腥 场 景。
1. 我 们 从 罗 马 和 希 腊 圆 形 剧 场 中 观 众 因 观 看
人 与 人 相 互 搏 斗 残 杀 的 血 腥 场 面 而 发 出 的 阵 阵 欢 呼 喝 彩 声 中 可 以 看 到 这 一 点;从 那 些 观 看 耶 稣
因 受 到 残 酷 极 刑 而 死 去 的 人 们 身 上 也 可 以 看 到 这 一 点 (35~37 节 ) ;从
历 世 历 代 忠 心 信 徒 遭 受 凌 虐 逼 迫 的 历 史 中 我 们 仍 然 可 以 看 到 这 一 点。
2. 我 们 看 到, 在 如 今 这 个 现 代 社 会 中, 千 千 万
万 的 成 年 人 和 儿 童 也 都 热 衷 于 观 赏 电 视 和 其 它 媒 介 中 所 极 力 渲 染 的 人 类 彼 此 伤 害、 流 血 直 至 死
亡 的 血 腥 暴 力 场 景 ( 参 罗 1:32 注 ) 。
3. 耶 稣 正 是 为 了 改 变 人 类 这 种 败 坏 刚 硬 的 心
态, 以 使 他 们 彼 此 真 心 相 爱 的 缘 故 而 舍 身 流 血 的。 他 愿 意 我 们 以 慈 悲 怜 悯 的 心 肠 来 看 待 人 类 因
犯 罪 而 遭 受 的 苦 果, 倾 听 他 们 因 受 苦 而 发 出 的 哀 鸣 ( 参 13:16 注 ) 。
4. 父 母 有 责 任 保 护 自 己 和 家 人 免 受 一 切 不 良
势 力 的 影 响,以 免 他 们 失 去 敏 锐 体 察 人 类 疾 苦 和 不 幸 的 怜 悯 之 心 ( 参
太 18:6 注 ) 。
23:35 嗤 笑 他: 参
太 27:39 注。
23:43
乐 园: “ 乐
园 ” 一 词 指 天 堂 或 神 的 同 在 ( 林 后 12:2, 4 显 明 “ 天 堂 ” 与 “ 乐 园 ” 同 指 一 处 ) 。 主 耶 稣
的 这 句 话 清 楚 指 出, 得 救 的 人 死 后 将 立 即 到 天 上 与 主 同 在。
23:45
殿 里 的 幔 子 …… 裂
为 两 半: 参 太 27:51 注。
23:46
父 啊 …… 交 在 你
手 里: 在 耶 稣 甘 愿 舍 己 牺 牲 的 那
一 刻,他 的 灵 已 去 到 天 上 的 父 那 里 了 ( 参 诗 31:5 注 ) 。
23:46 我 将 我 的 灵 魂 交 在: 参
路加福音第廿三章
十四.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二三 1 ~ 7 )
二三 1 , 2 在犹太人议会(众人)面前受审后,耶稣被匆忙地解到罗马巡抚 彼拉多 那里,接受民事审讯。那些宗教领袖对祂作出三个政治上的指控。首先,他们控告 他诱惑国民 ,叫人转移对罗马政府的忠心。其次,他们说祂禁止犹太人 纳税给该撒 。最后,他们指控祂立自己为 王 。
二三 3 ~ 7 当 彼拉多问 耶稣,祂是否 犹太人的王 ,祂 回答 说祂是。 彼拉多 并不认为祂的宣称对罗马帝国有任何威胁。经过私下跟耶稣面谈后(约一八 33 ~ 38 上),他 对祭司长和 众人说,他 查不出 耶稣有什么 罪 来。暴民越发坚决,指控耶稣煽动叛乱, 从 被藐视的 加利利起 ,甚至到耶路撒冷。 彼拉多一听见……加利利 这名字,就以为找到逃避责任的路。加利利 属希律所管 ,所以彼拉多把耶稣送交 希律 ,企图避免进一步牵涉入这案件。刚巧 那时 希律正在 耶路撒冷 访问。
希律 安提帕是大希律的儿子。他屠杀了伯利恒的婴孩,也杀害施洗约翰,因为约翰谴责他与兄弟之妻的不法关系。这也是耶稣在路加福音十三章 32 节称“那个狐狸”的希律。
十五.在希律面前被藐视(二三 8 ~ 12 )
二三 8 耶稣能够在他面前受审, 希律 感到很 欢喜 ,因为 听见过他的事 , 久已想看他 行 一件神迹 。
二三 9 ~ 11 不管希律问救主多少问题,都得不到回 答 。犹太人更激烈的指控耶稣,但祂却不开口。 希律 认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让他的兵丁粗暴地对待耶稣, 戏弄他,给他 穿上 华丽衣服,把他送回彼拉多那里去。
二三 12 从前希律和彼拉多彼此有仇 ,但这时仇恨变成友谊了。他们两人都同样反对主耶稣,这就叫他们联合起来。提奥非勒为这件事哀伤说:“这对基督徒是个耻辱。魔鬼可以说服恶人,为了作恶而将他们的仇恨撇在一旁;但基督徒却甚至不能为了行善而保持友谊。”
十六.彼拉多的判决:无罪的却被定罪(二三 13 ~ 25 )
二三 13 ~ 17 因为 彼拉多 未能公义地释放他那尊贵的囚犯,他发现自己进退维谷。他跟犹太人的领袖匆忙的召开了一个会议,向他们解释,希律和他都不能找到任何证据,证明耶稣叛乱。“ 可见他没有作什么该死的事。 ”因此他提议鞭打主,然后放祂走。如司徒雅各指出:
这个令人惋惜的妥协,当然是完全不可接受和不合理的。这个可怜的人,受恐惧驱使,企图藉耶稣履行他的职责,同时又要取悦群众。但他两样都做不了,怪不得愤怒的祭司,无论如何也不接受那个判决 62 。
二三 18 ~ 23 祭司长和众民烈怒难遏,他们要求判耶稣死罪,释放恶名昭彰、因 作乱杀人 被 下在监里的 \cs8 罪犯 巴拉巴 。彼拉多再次怯懦地试图证实主无罪,但暴民的邪恶要求把他盖过了。不管彼拉多说什么,他们坚持要 求 判神的儿子死罪。
二三 24 , 25 尽管 彼拉多 已经宣告耶稣无罪,这时为了取悦百姓,却仍定祂死罪。同时,他 释放了 巴拉巴给众人。
十七.人子被带到加略山(二三 26 ~ 32 )
二三 26 这时大概是星期五早上九时。往钉十架现场的途上,兵丁命令一个名叫 西门的古利奈 人背 十字架 。有关这个人的资料不多,但后来他的两个儿子似乎成为出名的基督徒(可一五 21 )。
二三 27 ~ 30 耶稣往钉十架途上,一群支持祂的跟从者为祂痛哭。祂称呼人群中的 妇女 为 耶路撒冷的女子 ,叫她们不应为祂难过,反而要为自己难过。祂是指主后七十年临到耶路撒冷的可怕毁灭,那日子的痛苦和悲伤如此的重,以至一直以来被藐视的不生育的妇人,会被认为特别幸运。提多的围城,情景恐怖到一个地步,人甚至愿意让大山倒在他们身上,小山遮盖他们。
二三 31 然后主耶稣加上一句:“ 这些事既行在有汗水的树上,那枯干的树,将来怎么样呢? ”祂自己就是 有汗水的 树,不信的以色列人则是 枯干的 树。如果罗马人把这样的羞辱和痛苦,堆在无罪、无辜的神儿子身上,这班谋杀神爱子的凶手,将要接受怎样严厉可怕的惩罚呢?
二三 32 在耶稣的行列中, 又有两个犯人 安排和耶稣一同处死。
十八.耶稣被钉十字架(二三 33 ~ 38 )
二三 33 行刑的地方 名叫髑髅地 63 (源自拉丁语“头髅”的意思)。也许地形仿似头骨,又或者得名原因是因为这是死亡之地;头骨常常被看为死亡的象征。圣经克制地描绘钉十字架的情况是值得注意的。经文没有停留于可怖的细节上,只有简单的句子“ 在那里把耶稣钉在十字架上 ”。司徒雅各的话很中肯:
难以置信弥赛亚竟必须死亡,而祂要这样死亡更是完全不能相信的。然而事实却是这样。基督碰过的每一样东西──包括十字架在内──都加以辉煌和美丽的装饰和转化。但让我们永不要忘记,祂是从怎样骇人的深渊中,被高举在十字架上 64 。
哦,那高举的十架;
教我它是何意义,
那一位,忧患之子,
被钉流血舍身。
~本纳尼
那一天,髑髅地悬三个十字架,耶稣的十字架在中间,祂的两旁各有一个犯人的十字架。这应验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 12 节──“他也被列在罪犯之中”。
二三 34 耶稣有无限的慈爱和怜悯,在十架上祂高呼:“ 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 ”谁知道这个祷告,免去了神何等汹涌的烈怒!摩根评论救主的慈爱说:
在耶稣的心灵里,没有愤恨,没有忿怒,没有隐藏的意愿,要惩罚苦待祂的人。人对披甲的拳头啧啧称羡,但当我听到耶稣这样祷告,我知道那拳头唯一会到的地方是地狱 65 。
然后,兵丁分了 他的衣服 ,拈阄分祂那无缝的里衣。
二三 35 ~ 38 百姓 站在十架前观看,戏弄祂,向祂挑战,他若真是弥赛亚,是 神所拣选的 ,就救 自己 。 兵丁也戏弄他……拿醋送给他喝 ,挑剔祂救自己的能力。十字架上挂一个牌子:
这是犹太人的王。
我们再引述司徒雅各的话:
我们不能忽略这个事实,牌子上的字用三种语言写上:希腊文、拉丁文和希伯来文。无疑,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叫人群中的每一个都能看得明白。但基督的教会常常正确地看见,这象征她主人的主权是普世的,因为这些是世界的三大语言,每一种通行于一个重要区域。希腊文是文化和知识的语言,在那个范野里,牌上的文字写,耶稣是王!拉丁文是法律和政治的语言,在那里耶稣是王!希伯来文是启示宗教的语言,在那里耶稣是王!因此,祂即使披挂将死,“他头上戴许多冠冕”(启一九 12 )仍是事实 66 。
十九.两个犯人(二三 39 ~ 43 )
二三 39 ~ 41 我们从其他福音书的记载知道,起初两个犯人都辱骂耶稣。祂若是 基督 ,为何祂不 救 自己和他们呢?后来其中一个改变了心态, 责备 同伴不敬畏神。毕竟,他们是为自己所犯的罪受苦,他们的刑罚是应得的; 但 挂在中间十字架上的 这个人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 。
二三 42 那个犯人转向 耶稣 ,求 主 67 在祂回来在地上建立 国 度 时记念 他。这样的信心很惹人注目。这个将死的犯人相信耶稣将从死里复活,最终要在世上作王。
二三 43 耶稣 赏赐他的信心,应许就在那一天,他们 要 一起 在乐园里 。 乐园 相同于第三层天(林后一二 2 , 4 ),意思是神的居所。 今日 ──多么快! 同我 ──何等的同在! 在乐园里 ──何等的喜乐!欧德曼写道:
这事向我们启示一个真理,救恩是以悔改和信心作条件的。然而,也包括其他重要的信息。经文宣告救恩是独立于礼仪的,那个犯人从未接受洗礼,也没有参加圣餐……事实上,他勇敢地在充满敌意的群众面前,在百姓和兵丁的讥讽和嘲弄下,公开承认他的信仰。即使没有任何正式的礼仪,他仍得蒙拯救。经文也进一步证实,救恩是独立于善行的……看来也没有“睡的灵魂”这回事。身体会死去,但死后知觉仍然存在。经文又证实没有“炼狱”。这个悔改的犯人,从罪恶和羞辱的生命,马上进入蒙福的状况。也可以说,救恩不是普遍有效的,那里有两个犯人,只有一个得救。最后注意的是,死亡之后的喜乐,真正的本质包含在个人与基督的交通。对将死的犯人的应许,重心在于:“你要同我在一起。”这是我们蒙福的确据,去世是“与基督同在”,那是“好得无比的。 68 ”
从耶稣基督的旁边,一个人上天堂,另一个下地狱。你在十字架的哪一边?
二十.三小时的黑暗(二三 44 ~ 49 )
二三 44 从 午正……直到申初 ,即中午至下午三时, 黑暗 笼罩地面(或地球,希腊文可以表达两个意思)。这是给以色列的一个信号,他们弃绝那光,现在被神审判,眼睛蒙蔽了。
二三 45 殿里的幔子 ,从上到下在中间 裂为两半 。这象征藉主耶稣基督的死,为所有凭信心来的人,开了一条路,到神那里去(来一○ 20 ~ 22 )。
二三 46 , 47 就是在这三个小时的黑暗中,耶稣的身体被挂在木头上担当了我们罪的刑罚。这段时间结束时,祂把 灵魂 交托在神祂父的 手 里,甘心的献上祂的生命。一个罗马 百夫长 深深的为这景象所慑服, 就归荣耀与神说:“这真是个义人!”
二三 48 , 49 聚集观看的众人 ,都为这悲痛和不祥预感的恐怖景象所震慑。有一些忠心跟从耶稣的人,包括 从加利利跟 他来的妇女们,……站,看 这人类历史中最残酷的景象。
二十一.葬在约瑟的坟墓里(二三 50 ~ 56 )
二三 50 ~ 54 直到这时, 约瑟 仍是私下作主耶稣门徒的。虽然他是犹太人议会的 议士 ,但却不赞同他们对耶稣的判决。现在约瑟勇敢地 去见彼拉多 ,问是否有幸能将 耶稣的身体 从十字架上移下来,好好地埋葬。(这时约是下午三时至六时。)约瑟得了准许,赶快把耶稣的身体 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 ;那坟墓直到那时,是从未葬过人的。这事发生在星期五,在 豫备日 。这里说 安息日快到了 。我们必须谨记,犹太人的安息日从星期五日落后开始的。
二三 55 , 56 约瑟取了 身体 ,安放在 坟墓 的时候, 从加利利来 的忠心 妇女 一直跟他,然后 他们就回去,豫备了香料香膏 ,再回来膏她们所爱的主的身体。在埋葬耶稣身体的时候,在某意义上,约瑟也埋葬了自己。这个行动,使他永远从钉死生命和荣耀的主的民中,分别出来。他不再属犹太教,但会过分别的道德生活,见证犹太教的不是。那些妇女在星期六休息,遵行安息目的诫命。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H 耶稣在彼拉多前(二十三1-5) 犹太人的领袖定耶稣的罪,是出于许多不同的动机。法利赛人认为祂是一个亵渎者,对祂锐利地责备他们的假冒为善,他们也感到刺痛。耶稣洁净圣殿时,祭司长无疑地会发现他们的收入受到影响;该亚法则指出:祂的存在,在政治上是不利的,祂可能会导致罗马人把保留给他们的一点点自由夺走。所以他们不只为了一个理由想要置祂于死地,但他们没有这个权力(约十八31)。罗马人显然不许臣民使用他们自己合法的手续来铲除她的支持者,所以执行死刑的权力仍然保留在巡抚手中。从犹太人的观点看来,这一次麻烦的是:耶稣的罪名是亵渎——自称为神的儿子,这在罗马人看来不是一件应该判死刑的罪;所以犹太人必须捏造他们的控诉,所用的罪名必须是令罗马人感到很严重的。所以,他们控告耶稣自立为王——政治上的革命家。
1-2. “全群的”(吕译)众人都起来,把耶稣押送到彼拉多面前,可以看出抓往公会的深刻感受。这不是一些代表们的事,虽然正式的控诉当然是只由他们当中的一位,或两位所提出的。他们以三点罪状来起诉祂:诱惑国民(一个令人感到好奇的、未明确说明的控诉,意思可能是指叛乱,参JB:“煽动我们的人民起来革命”)、禁止纳税给该撒(二十25的阴影!),以及说自己是基督、是王(虽然在他们查验祂之时,耶稣已经拒绝使用这个词,二十二67及下)。第二个与第三个罪名都很严重,在预料中,彼拉多应该会对这两个罪名当中的一个有不好的想法。
3. 在四卷福音书中,彼拉多问耶稣的第一个问题都完全一样,四卷书中的祢也都是强调用词。犹太人所说的,已经使他准备要面对一个顽强的斗士;但是对耶稣稍加一瞥,却又足以证明这种观点是全然荒谬的,它扭转了彼拉多的态度,从他口中发出这个深表怀疑的问题来。耶稣再次使用一个表示出非常勉强才同意的回答(见二十二70注释)。祂是犹太人的王(这是路加强调的一个重点),所以祂无法直接地否定它。但祂又不是彼拉多言下之意的王。
4. 路加把下面的过程大大地缩减了,彼拉多所问的问题肯定是不只一个,但路加都越过了这些审讯的细节,直接来到巡抚对祭司长和众人所宣读的判决(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公开的声明,而不是私下与那些带耶稣来见他的人沟通),他说:我查不出这人有什么罪来!彼拉多看出耶稣之所以会出现在他面前,是因着犹太人的怨恨,而不是任何罪大恶极的罪状。
5. 但这对祭司长来说可不满意,他们越发“坚持”(思高、现中),这是指激烈的抗议。他们抱怨说耶稣煽惑百姓,又是另一个不明确的抱怨。他们强调祂影响的范围,包括了犹太遍地,以及加利利。
I 耶稣在希律前(二十三6-12)
这一小段是路加所特有的。彼拉多显然不愿意处理这件案子,这一点是四卷福音书全都清楚表明的。他看出犹太人在要求将耶稣处死这点上是不肯罢休的,但他也看出这个被告并没有做什么是罗马人认为该判死刑的。所以彼拉多想要与这个案子毫无瓜葛,遂使他感到将耶稣送到希律那里去是最合适的。
6-7. 前一节提及加利利是耶稣活动的起点,这就成为彼拉多急不暇择的目标。他立刻就问耶稣是不是来自那个省分,既获得肯定的答复,就把祂送到希律那里去(关于希律,见三1、19注释)。在罗马帝国中,审讯经常是在犯案的省分进行的,虽然它也可以在被告所属的省分来进行。所以彼拉多也可以继续进行审讯,但如果把这件事交给希律来办,却可以表达礼貌上的致意,在法律上说来也是可能的,因为耶稣是个加利利人,属希律所管。希律很可能是上耶路撒冷来守逾越节,希望藉此策略可以取悦他的臣民;所以,他是可以利用的。
8. 分封王非常欢喜。耶稣的名声早就传进希律的王宫,希律长久以来就想见祂(九9);他也曾听说过耶稣所行的神迹,指望看祂为自己行一件神迹。“表记”(RSV,sēmeion)经常被约翰用来指耶稣的神迹,但对观福音书的作者喜欢用dynamis,“大能的作为”。这个字经常是指神迹有其意义、是意味深长的;但希律所想的不过是令人称奇的奇迹而已。
9-10. 这次的会面一定令希律大失所望。他的许多问题都没有获得回答。这个人所要的只不过是一件无关痛痒、但却能引人侧目的事,耶稣怎能对这个抱着游戏心态的人说什么呢?祂从未拒绝一个真诚的求问者,但希律却不是那一类的人;只有一个人,耶稣根本不对他说什么的,那就是希律。祭司长和文士竭尽全力来控告耶稣;他们不让希律有任何一点释放耶稣的机会。当然了,如果他们能够让他定这个加利利人的罪,那就好得无比了。
11. 但希律既没有满足彼拉多的希望,也没让犹太人遂其所愿。当他得不着他想要的神迹时,他的兴趣就减退了。他应该要释放耶稣,因为他承认祂是无罪的(15节);但他却加入他的战士们的行列,一起戏弄被告(参二十二63及下),然后就把祂送回彼拉多那里去。他对这件案子毫无兴趣,拒绝去碰它。华丽衣服反映出耶稣是个王的控诉。形容词lampros,意思是“明亮的”、“闪闪发光的”,经常用在白色长袍上,但此处并未说明这一件衣服的颜色,它可能是指一件被丢弃之国王的长袍。戏弄耶稣,说明希律并未认真处理这件案子。这实在是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神的儿子就站在他面前,希律却只能把祂当作戏谑的对象。
12. 除了我们在此所谈到的以外,我们对希律与彼拉多之间的不睦一无所知。如果是与司法权有关,那么彼拉多准备让希律接手办这件案子,一定是表示他的宽宏大量;但希律却拒绝接办,将它送回给彼拉多(姑且这么说),这时彼拉多可就没有选择的自由了,只得再度将这件案子接过来。
J 耶稣被判刑(二十三13-25)
现在我们就看见彼拉多如何被迫判耶稣死罪。但路加却清楚说明,这一点极度违反巡抚的意愿,因为彼拉多承认耶稣是无罪的,事实上,他曾经四次这么说(4、14-15、22节;约十八38,十九4、6)。祭司长要求对一个无罪之人判刑的压力,给彼拉多带来一个可怕的两难之局;福音书都清楚说明他极力想要避免作个抉择。他一开始时想要叫犹太人自己处理这件事(约十八31),后来又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去(7节)。他想要叫犹太人接受耶稣为在逾越节时释放的囚犯(可十五6),他提议要鞭打耶稣,然后将祂释放(16节)。但最后,他仍然无法避免作出这个注定的抉择来。
13-14. 彼拉多传齐了祭司长和官府并百姓,证明他准备要作个公开的声明。他重复了他们部分的控诉,也提及在你们面前的审问。这使我们明白路加删除了许多事,它也清楚说明彼拉多曾对这些控诉作了非常仔细的察验,这么做之后,他发现耶稣是没有罪的。
15. 而这个裁决并不孤单;彼拉多说:希律也支持它,因为他把他送回来。AV译作“因为我差你们到他那里去”,但这是较不重要之抄本的读法,我们应该接受和合本与RSV的读法。彼拉多的理由是:除非分封王确信耶稣不是一个罪人,否则他是不会这么作的。
6. 彼拉多提议要在释放耶稣之前先将祂责打,这是颇令人好奇的,也令我们感到震惊;如果祂是无罪的,祂就应该被释放,不必多受什么刑罚。但在罗马法中,轻微的责打有时也与严厉的警告一并施行,以致被告将来会更为谨慎。有些解经家说,这个责罚是用鞭打的方式,并且提醒我们说:根据记载,曾有人因这个刑罚而死。但舒温桓(A. N. Sherwin-White)证实:这里的意思是一种较轻的刑罚217。彼拉多显然是想要平息犹太人,如果他用某种激烈的痛苦发泄在耶稣身上,他们或许会满足,因而同意释放被告。
17-19. 以第17节出现在AV、思高译本中的这段话(和合、现中、吕译,皆置于小字、括弧,或附注内),也出现在一些抄本中;但这些话证实是不恰当的,似乎是从马可福音十五6取来的。从第16节转入第18节并不平顺,遂使这段插句受人喜爱,抄写经文的人可能想要改善这两节之间的转折。路加的故事都经过高度的浓缩。在逾越节时释放一个囚犯的习惯(可十五6;约十八39)在福音书之外得不到证实,但这种事在别的地方也有,它并不是不可能的。当彼拉多说到释放时,群众立刻喊着要巴拉巴(这个名字之意义是“父亲之子”)。从一开始,他们就清楚表明他们所要的是这个人,而不是耶稣。毫无疑问地,有部分是因为祭司长知道,如何操控环绕在禁卫军周围的这一群人;部分则是因为巴拉巴的党羽利用这个机会,想叫他们的朋友获得释放;部分因为没有一个人曾经认真地想到耶稣是个罪犯,如果他们要让一个囚犯获得释放,那就要一个真正的囚犯。从提及作乱可以知道:巴拉巴显然是我们可以称之为反抗运动的一员。毫无疑问地,在这次的叛乱中,一定会伴随发生杀人(参,徒三14)的事。
20-21. 彼拉多没有立刻放弃;但群众拒绝了他的提议,要求钉祂十字架,这是这个不祥的叫喊声第一次出现。在所有的福音书中,要求将耶稣钉十字架,都是在彼拉多提议,以祂为节期间蒙恩开释的囚犯后才出现的。
22. 彼拉多第三次抗议说耶稣是无罪的(事实上这是第四次,但第15节可以视为是报告希律的观点)。路加非常清楚地说明:彼拉多不仅确信耶稣是无罪的,他也一而再地这么说。彼拉多现在显然是拼命想要恢复他那已经被犹太人拒绝的提议——责打与释放(16节)。
23. 暴徒群坚持着,他们的大声催逼所给人的印象是:一场暴动正在开始蕴酿。彼拉多显然一定察觉到:局面急剧变得极为险恶了。暴徒群的叫喊声终于获胜了。
24-25. 彼拉多作出他的抉择。路加在这两节经文的开始与结束都提及犹太人,首先,他们所求的,要彼拉多定案,最后则说他放弃了耶稣,将祂交给他们,任凭他们的意思行。犹太人必须为耶稣的死负责任,我们不能忽略这个着重点。路加不断重复地说巴拉巴是因作乱杀人而下在监里的,藉此强调出他与那无罪的耶稣之间的对比。这也可能暗示“耶稣代替性的死;那犯了死罪的人被释放了(apolyō;参六37),而那无罪的反而代替他受死”(Ellis)。或许我们应该附带说明一下:路加并不是在反对犹太人,也绝不是在为我们今日的反犹太主义(Anti-Semitism)提供理据;他是在处理一群特别的人,主张是他们造成耶稣的死。要求将耶稣处死的,不是彼拉多或他的罗马人,而是犹太人的祭司长和附从他们的人。但这只不过意味着有一群人是难辞其咎的,路加并不是指一整个民族,他的读者也不该如此认为。
K 耶稣被钉十架(二十三26-49)
1.西门背十字架(二十三26)
根据惯例,被定罪的罪犯必须背负十字架或十字架的横木到刑场。耶稣开始走向各各他的行程时,背着祂的十字架(约十七17);但祂显然因着钉十字架前惯常有的鞭打而虚弱不堪,所以兵丁强迫一个过路人来作这件事。路加告诉我们说这个人名叫西门,来自古利奈,这时正好从乡下来。我们从别的地方可以知道,他的家庭在教会中是为人所熟知的(可十五21;可能罗十六13),据推测:他是在那一天,被他所代背十架的那个人赢得了。
2.耶路撒冷的女子(二十三27-31)
这件事只有出现在路加福音中,清楚说明有许多人,尤其是妇女们都对耶稣深表同情。我们务须谨记在心的是:那些大声要求将耶稣处死的人,未必是许多人,他们虽然可以围绕审判厅,但耶路撒冷仍有许多爱慕耶稣的人,我们现在就看见其中的一些人。
27. 有许多人对事情的变化感到悲伤,路加说有许多百姓为祂号啕痛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声表示极深的悲恸。路加特别提及妇女们,这是他一向所最关切的对象之一。
28. 耶稣称她们为耶路撒冷的女子!所以组成这一群的乃是居住在城内的人,而不是上来过节的加利利人。在这个时刻,当祂出去受死时,耶稣所顾念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们。祂要的是他们的悔改,而不是他们的同情。祂不是在说他们为祂哀哭错了,而是对这座命运已经注定了的城市以及它的居民感到不忍。祂的话引导妇女们越过现在这时刻,注意到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这国家的罪恶所带来那不可避免的后果。
29-30. 这种的苦难将要来临,甚至那从来不曾生养孩子的,要被视为是有福的,这正好与一般犹太人的观点相反,他们认为孩子是神美善的礼物(参,诗一二七3)。因为在那一天,孩子们将要忍受极大的痛苦,所以倒不如没有家庭来得好。先知们曾经说到:众人都要求死,以逃避那将要来的忿怒(何十18;参,启六16)。
31. 这句话看来像是一句谚语,至于它的意义,曾有几种不同的提议:如果无罪的耶稣都要受这种苦,那有罪之犹太人又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如果罗马人对待一位被他们认为是无罪的人都已如此,那他们将会如何对待那有罪的人呢?如果犹太人都如此对待这位带来救恩的耶稣,那他们该为杀害祂而受什么刑罚呢?如果在他们的罪恶达到极致之前,犹太人都如此行,那他们的罪达到顶峰时又会做什么呢?如果因着现在的事而感到悲恸,那么当后续的灾祸击打众人时,又会如何呢?没有一个是不可能的,但或许第一个提议是比较适合的。
3.钉十字架(二十三32-38)
路加非常简略地说到耶稣被钉十字架——为了罪人的得救而献上之至高的祭物。这种处死的方式,是用绳索或钉子把一个人固定在十字架上(它的形状可能像我们常见的十字架,或者像一个T、X、Y,甚至于I)。耶稣的手被钉子钉着(约二十25),祂的脚可能也是如此(参二十四39),虽然没有一本福音书的作者用这类的词句。有一个角状突出物,可以将被钉十字架之人的双脚交叠在上面,支撑大部分的重量,免得将身体从钉子上撕裂。有人发现一具尸骨,大约是在耶稣同一时代被钉十字架之人的,可能是将双腿弯曲缠绕,然后用一根钉子穿过脚后跟、固定在十字架上218;如此扭曲身体,一定会增加痛苦。钉十字架的死是缓慢的、痛苦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本福音书的作者强调耶稣所忍受的痛苦,新约圣经专注在耶稣之死的重要含义上,而不是在令我们感到悲惨。
32-33. 有另外两个人也同时被钉在十字架上,路加只有说他们是犯人,马太与马可则说他们是强盗。这三个人被带到一个地方,名叫髑髅地(吕译:“头盖骨”;拉丁文是calvaria’英文Calvary——“加略山”即由此而来),之所以叫这个名字,理由不详,一般都主张是因为耶稣被钉十字架那座山的外形,但无论是路加或其他任何一位,连山都没有提到,更不用说它的外形了。四卷福音书的作者全都告诉我们,耶稣被钉在另外两个人的中间,显然是要说明这个事实:耶稣是以罪犯的身分被处死的(参二十二37)。在受死的时候,耶稣被列在罪犯之中(参,赛五十三12)。
34. 这个祷告在经文上有点问题,有许多最好的抄本都没有,因此有许多批判学者主张应该拒绝接受它,因为它如果是真的,几乎不可能会被删掉。反对这个看法的事实是:其他非常好的抄本都证实有这段话,早期的抄写者很可能想要删掉这段话,反映出或许神不会赦免这个有罪的国家。主后七十年及以后所发生的事,让人看来像是绝无赦免之可能的。但我们应该接受这些话是真的,它可以说明耶稣自己的灵,关怀那些将祂钉死的人。祂并没有将祂代祷的对象界定在狭窄的范围内,祂所用的他们,可能同时包括了该为钉十字架负责的犹太人,以及那些执行这个工作的罗马人(参,徒二23,三17,十三27-28;林前二8)。习惯上,一个被钉十字架之人的衣服是行刑之人的额外津贴;这一次,这件衣服被他们瓜分了,并且为了无缝的里衣而拈阄(约十九23及下;参,诗二十二18)。
35. 路加将多数人描绘成只是在一旁观看。死刑是在公开的场合执行,这一次无疑会有很多人参与。但那嗤笑耶稣的是官府,不是百姓(参,诗二十二6-8)。当他们说到祂拯救的行动时,是彼此互相说话,而不是向着耶稣说的。他们用了两个名称:“神的”(RSV)基督与神所拣选的。没有证据可以证明,耶稣曾经多方使用这两个名称中的任何一个,所以他们为何会这么说多少有点神秘,但两个名称都说出神特别的恩宠,无疑地,他们是在说反话,用神的恩宠来凸显出耶稣实际的状态——就在十字架上。
36-37. 我们读到在钉十字架开始时,有人拿麻醉性的酒给耶稣,祂拒绝了(太二十七34;可十五23),而就在祂临死前,有人拿醋(也就是说:廉价的酒)给祂(约十九29)。但只有路加告诉我们:兵丁之所以这么做,是与他们自己戏弄祂的举动有关(参,诗六十九21)。他们叫耶稣救祂自己,如果祂是犹太人的王。
38. 四卷福音书全都提到十字架上的牌子,这一种牌子是要宣告被处死之人的罪名;四本福音书对耶稣头上这块牌子的教导全都不一样,但因这牌子本身是用三种文字写的(约十九20;思高、和合本小字、AV、RSV边注在此所用与之相符的话,没有很好的证明,应该拒绝),我们无法得知这四位福音书的作者分别是根据那一种文字报导的,因此这一点也不奇怪。很清楚的是,彼拉多是在宣布:耶稣是以犹太人的王这个身分而死的。他是在对那些催逼他的犹太领袖们作出顽强的报复;但他也是在宣告耶稣的王权,这个主题对路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4.悔改的强盗(二十三39-43)
这件事是路加所特有的,而马太与马可都只有告诉我们说,与耶稣同钉的两个强盗都讥诮祂。事实上,那两本福音书的作者可能是在说:“这是罪人反应的方法”(或许是不知道有一个强盗悔改)。或者这两个人可能都是以辱骂耶稣开始的,但一个人的内心起了改变。
39. 这是我们在其他对观福音书中所见的态度。这个强盗问:祂不是基督吗?他的问题所预设的答案是“是的”,但这是恶毒的讽刺。他叫耶稣拯救他们,却根本不相信祂能做这件事。
40-41. 他的同伴责备他。本革尔认为,他处在“格外艰困的十字架上”可能与态度的改变有关,因为“归正很少发生在柔软而舒适的床榻上”。他的问题应该理解为“你连上帝还不怕吗?”(吕译、思高、Barclay)他可能相当惧怕神,而在他目前的处境中,他一定更加惧怕。这位改变了的强盗接着就说明他们两个人受刑是应该的,他们已经违背了律法,他们现在所受的苦是罪有应得,但耶稣不是如此:祂没有作过一件不好的事。由此看来,认为耶稣无罪的说法,一定流传甚广。
42-43. 然后这强盗就求耶稣记念他,也就是说:对他有益的记念。抄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在祢的国里”(也就是说,在王权特有的荣耀中;参,现中:“祢作王临到的时候”)、或“进入祢的国里”(也就是说:当祢进入祢作王的状态中时;参,吕译:“祢进祢国的时候”,NEB:“当祢坐在祢的宝座上”)。前者当然是比较多提及弥赛亚在得胜中再回到地上来,后者则是提及祂藉着死进入下一个世界的国度中。两者都有很好的抄本支持;但或许说成“进入祢的国里”是比较好的读法。我们不容易完全明白,这悔改的强盗如何能对耶稣的位格与工作有所了解;但他的话可以证明他至少体会到,死不是每一件事的终点,在死亡之后乃是国度。耶稣对他的保证,所给予他的比他所要求的更多。他不仅要在国度里有一席之地(无论这国度在何时建立起来),他更要在这一天就进到乐园里。实在凸显出下面的话是强调的、重要的(见四24注释)。今日有时会被说成是与前面的话连用(译注:即译成“我今日实在告诉你”),但这似乎毫无理由;几乎所有的学者都同意:它是与在乐园里连用。这个波斯字的意思是“园子”,在旧约圣经中用来指许多种园子,尤其重要的是用它指伊甸园。或许因为这样,这个字变成用来指蒙福之人在来世的居所(参,林后十二3;启二7),在这里就是这个用法。耶稣向这个人保证:在不久的将来,他就要蒙福——一种与祂自己(同我)密切联合的福。
5.耶稣的死(二十三44-49)
路加对耶稣之死的记载,着重在它的安详与它对那些观看之人的影响。
44-45. “第六时辰”(思高、吕译注)是在中午时分。一天分成十二部分,从黎明开始。一个时辰在一年中的不同时候有不同的长度,但第六时辰总是在正午时候。在约翰的记载中,当彼拉多预备要对耶稣作出判决时,“约莫第六时辰”(约十九14,思高),马可说“正是第三时辰”(可十五25,思高)。我们务须谨记在心的是:古代人测量时间的方法不像我们那么精确,在钟表出现以前,他们能怎么办呢?在古代文件中,一天所有的时间都倾向于近似值。所以,约翰一定是指彼拉多在早晨稍晚时宣判,路加是说耶稣约在中午时被钉在十字架上,马可的意思可能是指钉十字架发生在比较早一点的时候,或者可能是指钉十字架时正值早晨时刻。福音书的作者们显然不只是彼此重复,但也没有重要的矛盾。路加接着说:有三个小时,遍地都黑暗了。他并没有说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现象;有些译经者与解经家说是日蚀,他们错了,日蚀不可能发生在月圆之时(这当然决定了逾越节的时间),我们不该坚持说路加的语句是这个意思。他一定不是将这黑暗与天文学的现象连在一起,而是与导致耶稣之死的可悲事件连在一起。殿里的幔子裂开也是这样,这是将至圣所与圣殿其余部分隔开的幔子(另一个幔子是隔开圣所与平民可以进去的地方,但这似乎比较不可能),预表隔断——与神远隔。幔子在此时裂开,乃是具有预表的含义,说明这个真理:耶稣的死已经开通了这条进到神面前的道路(参,来九3、8,十19及下)。或许也有可能是像郭得特所想的:圣殿不再是神的居所。
46. 当耶稣用诗篇的话将自己交托给父神时(诗三十一5),祂这临终之言很美地表达出祂的信靠。马太与马可用这些话:“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二十七46;可十五34)来强调耶稣的死——为罪人受死的可怕性质。路加不是在说这个,但他也不是在否认这个洞察力。他正在强调的是:在祂那可怕的死亡中,极为矛盾的是:耶稣与父合而为一,祂正在遵行父的旨意。译作气就断了的这个字(exepneusen)不是经常用来说到某个人死了的字,事实上,福音书的作者没有一个人说“耶稣死了”,这可能是他们用来表明这个真理的部分方式:在耶稣的死里,存在着某种最不寻常的事。
47. 路加接着叙述有些看见耶稣断气之人的反应。百夫长(他一定是负责执行死刑的)归荣耀与神(现中:“颂赞上帝”),这似乎意味着他对耶稣所表达的赞词是不知不觉的举动。耶稣是个义人(这译法比RSV的“无辜的”要好),也就是说,祂是蒙神悦纳的。卡利斯主张说:“在耶稣的死里,这百夫长看见神在作工。”219这百夫长认识了祂的公义,因此就赞美神。马太与马可是用“神的儿子”,但路加所用的字眼比较能够用来表达罗马人的感受。蒲隆模改写为:“祂是一个好人,相当够格可以称神为祂的父。”
48. 众人一定是耶路撒冷人,他们对耶稣没有多大兴趣,他们来到这里只是要看看行刑的情形;但是他们非但没有获得娱乐,反倒因着所见的一切而悲伤,都捶着胸回去了。有许多人认为,这个反应为五旬节那天成功的讲道作好了准备工作,那天在这座城里有三千人相信(徒二41)。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呢?部分的答案肯定是:那些看见钉十字架情景后回家去的人,他们的内心翻腾不已,并且认真思考。
49. 很令人好奇的是:路加并没有提及这件事对跟从耶稣之人的影响。他告诉我们说他们当中有些人也在场,但他特别提及一些妇女们,这也符合他的特色。不过,他只告诉我们说,这些人都远远的站着(靠得太近可能不是善策),看这些事。
L 耶稣的埋葬(二十三50-56)
所有福音书都一致说亚利马太的约瑟带头埋葬耶稣,也有一些妇人与他同去。除了我们在这件事中所看见的以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
50-51. 亚利马太的地点并不清楚。但约瑟既然在耶路撒冷附近有座坟墓,他显然已经离开家乡,住在京城里。他是公会的一员(议士),但路加清楚说明他并不赞同将耶稣处死,他当时一定不在场,因为当时的表决结果是全场一致同意(注意二十二70的“都”;可十四64)。路加提及他的善良品德,以及他素常盼望神国。他可能是用这个方式告诉我们:约瑟是跟从耶稣的人(参,太二十七57;约十九38)。
52-53. 要埋葬耶稣显然必须先取得彼拉多的许可,约瑟这么作了。他将耶稣的身体从十字架上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约翰说到长布条或绷带,约十九40;裹尸布可以把整个身体包裹起来)。坟墓是石头凿成的,从来没有用过(坟墓价钱昂贵,通常都尽其最大限度来使用;现存这个时期之犹太人坟墓,经常都有几个房间,所以可以容纳许多尸体;译注:读者可参看思高圣经所附“耶稣时代坟墓的构造”,1676页)。我们从他处得知:约瑟这个坟墓是为他自己预备的(太二十七60)。
54. 预备日是在星期五,众人要在这天为守安息日预备妥当。由于安息日不可做工,而星期五即将结束,太阳一下山,安息日就开始了,所以,埋葬的工作必须略为匆忙来完成。
55-56. 忠心的加利利妇人看着这些事,直到结束。根据犹太人的风俗,尸体必须用香料香膏包裹,但这时却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做这件事。事实上,在节期时膏抹尸身并不受禁止(Shabbath 23:5),但却有其他的禁令,诸如预备棺材或坟墓(Shabbath 23:4)或甚至移动死人的四肢,都有禁令限制(Shabbath 23:5),所以必须尽快埋葬。他们把身体安放在坟墓里,然后妇女们就回去她们居住的地方,预备好必须用的材料,等安息日过去时可以作适当的膏抹。他们预备妥当后,就顺服律法,在安息日安息了。在约翰福音中,尼哥底母所带来的香料与身体一起埋葬了;在路加福音中,妇女们在安息日前预备香料;在马可福音中,妇女们在安息日结束后买香料;但在马太福音中,根本没有提到香料。我们或许应该将这一切理解为:在星期五的埋葬必须仓促进行,只能利用手边现有的香料;然后,忠心的妇女们在安息日前后,为了完成埋葬的工作而作了必要的预备。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
23:1 犹太公会没有判处犯人死刑的权力,必须把案件呈交代表罗马政府的总督彼拉多处理(参可15:1及约18:31注)。
23:2
犹太人控告耶稣的罪状是政治性的,暗示耶稣要起义暴动,推翻罗马政府在犹太地的统治。他们已不提22:70-71耶稣自称为“神的儿子”的罪名,因为凭宗教罪名不能判人死刑。
23:7
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在审讯手续上是不必要的。彼拉多是罗马政府所派的总督,希律是受封管理犹太人的王,这事彼拉多应该可以作主。他把耶稣送到希律那里,无非希望摆脱自己的尴尬处境,同时也可作为一种外交姿态。
23:8 这位希律是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安提帕,见书前参考资料。他一直想见耶稣,看看神迹,但没有机会。参9:7注。
23:26
关于耶稣被钉与复活的事,请参看《马太》27和28章的注解,及《马可》书前的〈参考资料〉。有人将23:26开始关于耶稣受死、复活和升天的记载称为神“第八天的创造”,因为祂给了人一个救恩的新时代。耶稣复活的“七日的第一日”,若和已过的七天连接,是发生在第八天。
23:28
这是耶稣关于耶路撒冷命运的又一个预言。以前的有19:41-44和21:20-24等,应验在主后70年罗马人血洗耶路撒冷一事上(参太24:16-22注)。
23:31
“有汁水的树”本来不该烧,现在却拿去烧;无罪的耶稣不应受死,现在却判祂死刑。“枯干的树”指真正有罪的人,他们将来的遭遇会比这更甚。受审后被判罪的耶稣在妇女为祂的死哀哭声中,判了犹太人的罪。
23:35
耶稣被钉反映出当时的人对祂的不同态度:1,漠不关心的人,站在那里观看;2,喜欢捉弄耶稣的领袖嗤笑祂;3,暴徒讥诮祂;4,贪得无餍的人坐在十架前进行肮脏的勾当(太27:35-36);5,知罪的罪人在那里祷告。
十字架因此成了对世人的“审判”。
23:39
和耶稣同钉的两个犯人,起初并无分别,二盗都讥诮主。但十字架能叫讥诮的人知罪悔改:强盗中有一个得救了,因为他承认了罪,明白耶稣基督无罪且永活(42节)。不过得救的只有一盗,我们应提高警觉。
23:43 “乐园”的希腊原文是paradeisos,有“花园”或“乐土”的意思。希腊文旧约《七十士译本》用这字替代亚当、夏娃所生活的伊甸园。此字在新约中其他地方出现过两次(林后12:4;启2:7)。保罗也曾“被提到乐园里”去(林后12:1-4)。“乐园”是义人死后所去的快乐蒙福的地方。
23:45 殿里的幔子把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大祭司每年只可进至圣所一次,为百姓赎罪(来6:19;9:3;10:20)。
23:50
议士是犹太公会的一员,是这个公会将耶稣置诸死地。坟墓是约瑟为家人预备的新墓。耶稣的尸体用细麻布包裹,祂是真正的死了。妇女还准备去拿香膏来膏祂的身体。
23:54
预备日是安息日的前一日,即礼拜五。犹太人的安息日从礼拜五日落时分开始到礼拜六日落为止。耶稣是在礼拜五日间受难;因安息日快到,不可作工,安葬耶稣的事必须尽快办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