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诗篇(Psalms)第131章
(大卫上行之诗。)耶和华啊,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
我的心平稳安静,好像断过奶的孩子在他母亲的怀中;我的心在我里面真像断过奶的孩子。 |
诗篇第一百卅一篇
第 131 篇
诗 131:1-2> 我的心不狂傲,只是有的人太笨,让我不耐烦──这可是你的心声?
131:1-2 骄傲来自高估自己而低估别人。这使我们盛气凌人,也使我们渴望更多的注意和赞赏。相形之下,谦卑会使我们把别人放在第一位,使我们喜欢神在我们生活中的引导。这样的满足给了我们安全感,我们也不必向别人证明什么。就让谦卑和信心影响我们,并给我们事奉神和帮助他人的力量和自由吧。──《灵修版圣经注释》
诗篇第一百卅一篇
神恩丰富(一三○ 1 ~一三一 3 )
很多属灵伟人对某诗篇有特别偏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就认为一三○篇为最美的诗篇,他甚至称它为有保罗气质的诗篇,因为这诗篇论及保罗所强调的“罪得赦免”和“因信称义”等问题。无论如何,这是一首个人的悔罪诗。诚然,这首诗带出罪的真实性和严重性(诗一三○ 2 ~ 3 ),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安慰与平安,那表示诗人对神的慈爱存完全的信赖(一三○ 4 ),这个盼望的根基在乎赦罪之恩,而只有神才拥有赦罪的权柄。由于诗人灵性深处的盼望,因而产生了对神的等候和仰望神话语的心(一三○ 5 ~ 6 )。
在诗人的悔罪中,他那份忧国忧民的心肠亦令他想及整个以色列民同样需要救赎恩典的来临,因此他特地提醒以色列民要专心等候耶和华,同时亦向他们保证,神的救赎将会施行于其子民身上(一三○ 7 ~ 8 )。
一三一篇是一简洁、精美的诗篇,刻画出一种众人皆羡慕,既平静又安详的心境。无怪有圣经学者称之为“像珍珠一样宝贵的短诗”,是诗篇中特殊的作品。这首诗放在一三○篇之后,是有其目的和最贴切不过的。在此,那悔罪的人能在神恩丰裕的光照下,寻获稳妥的安憩。诗人不但敬畏耶和华,而且还像刚吃过奶的婴孩,在神的怀抱中全然安息。
我们的一生常在野心的挣扎中、名利的冲击下、得失的恐惧里历尽辛酸,得不安宁,甚至犯罪,顶撞恩主。其实一个像婴孩般存心谦卑、不争不竞、凡事满足、安于其位的人生,是众人所敬慕的人生。
思想 我每天所关注的是什么?我的生活能带给别人振奋的影响吗?──《新旧约辅读》
诗  ; 篇
诗篇 第一百卅一篇 注释
131:1-3 这是一篇强调对神信赖的个人祈祷
诗
诗人指出他愿意谦卑,把自己完全交付耶和华,且盼望同胞也照样信
靠神( 3)。
1
「眼不高大」:不骄傲,不自视过高。
「测不透的事」:艰难的事。
2
「断过奶的孩子」:约三岁;此处比喻诗人满足宁静的心境。
诗篇第一百卅一篇
安息在上帝的怀中(一三一 1-3 )
在这篇小诗中,我们有一段优美而简短的反思祷文,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倚赖仁爱之上帝的人的心中。它是那么短,因此很容易不为人所注意。明显地,一些‘登上’耶路撒冷去敬拜的人重复朗诵 这篇诗。这位作者相信,他向上帝边想边说的情形,与大一样。大虽然犯了大罪,但他仍得 到赦免。当然,我们今日的大罪也一样得到赦免。
经过他脑海的思想是这样的:耶和华啊,我一次又一次地背叛了生命的奥秘。那些时候,我在妥拉( Torah )中所找到的有关你是爱的信仰,看来与世界上在每一处存在 的痛苦和忧愁不符合。我不能明白,你受苦的爱如何胜过邪恶的暴行,如何使它的力量成为有创造性的能力。我不是一个好的神学家,所以 重大和测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 。(在这时刻,我们回忆起 测不透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超过人能够明白的事,因为它启示了神性的爱的奥秘。)这里有一个故事,可能是假的,有一个人向约翰加尔文发问,在上帝创造天地之前,祂在做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据说加尔文这样回答:‘祂正在为那些问这些问题的人,增加地狱的热度’!
明显地,我们的朝圣者有他的挣扎,无论是灵性的、道德的、理智的,都像我们有的一样。但是现在,他对上帝说, 我的心平稳 (字面的意思是‘平坦’,好像是准备了一块平地,让上帝撒种在其上)、 安静 ;将我那情绪的、怀疑的和不安的风暴,静静地压止下来。结果是这样:我已得到了三岁的小孩子在他母亲怀中所得到的安全和平安。(在古时的世界,只有当一个小孩长大至三岁的时候,他才断奶。)最后,那位准备这首信心之歌给公众使用──也给我们所用!──的编辑,他在结束的时候加上一节。藉 这一节经文,他表达了个人的委身,也使它适用于一有信仰的人。
我们在这篇短小的诗中看到什么特别之处呢?苏格兰的政府和苏格兰的军队以这些文字作为座右铭: Nemo me impunelacessit ,‘没有人会干扰我而不受惩罚’。但是在这里有一个人,他发现另一方的人不是一个侵略者,而是一个按 上帝形像被造的人。假若后者也是在这个世界中有困难的人,他是上帝‘细小的人’中的一个成员,他所要的,不但是上帝的爱和照顾,当然也是我们的爱和照顾,而不是我们的敌意。用这种方式 ,藉 他对上帝的信靠,他已学会了如何在这个充满冲突和痛苦的世界中,彰显上帝的本性,和对那些需要安慰和照顾的人,显示‘母爱’。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诗 篇
第一百三十一篇心智的谦卑
人生里有些困难真难以解释。有些奥秘的深奥不能测量。有些奇怪的事件,就连最敏锐的知识分子也感到困惑。
例如在人类受苦的问题上,谁能给予最後的答案呢?
谁能回答所有有关祷告不蒙应允的问题呢?
谁能在神的拣选和人的自由意志这矛盾的问题上,作出调解呢?
一三一 1 大卫并没有声称他知道所有的答案。他的心并不狂傲,象那令人难以忍受的通天晓一样。他的眼并没有提高,好象他是那完美、聪明的自大者。他承认自己的限制,并不羞於说:“我不知道。”只要知道他可以知道的事,他已经感到满足,并把奥秘的事情留给神。为什麽要苦苦钻研一些对他来说是太重大和测不透的事呢?不,他没有这样做;对於那些他永远无法理解的事,他把理解的能力归功於神。
一三一 2 这种信靠神之智慧、慈爱和能力的态度,为他的心灵带来平安和宁静。他好象断过奶的孩子,在母亲的怀中得着平稳安静。孩子起初可能是喊叫、不安静和不耐烦。後来喂食的时间到了,他就突然安静下来,在母亲的怀中放松休息。因此,我们可以使自己心力交瘁,尝试了解那些对我们来说太高深的事情。但只要我们把没有答案的问题留给神,我们的心灵就能从紧张的状态中得以放松。
一三一 3 诗人建议以色列人也这样信靠耶和华。陶恕也曾这样做。他写道:“不要忘记,我们可以惊讶,可以在愉快的安静中站在至高的奥秘面前,低声说:‘主神啊,你是知道的。’这是一种权利。”
诗 篇 131:1
诗篇 注释
第一三一篇 平静
在一三○篇,诗人基于主的属性来劝勉人当「仰望」,而在一三一篇 3 节,诗人则是基于本身的真实体验而有感而发。他已取了卑微的位置( 1 节);他的内心也平静安稳──像一个已过了只有本能需要和烦躁婴儿期的孩子,现在只要靠在母亲的怀中便已满足。究竟诗人有过甚么人生体验,使他能放下自满的骄傲,变成谦卑和平静,以致能写出这篇优美的诗篇?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最后它发出「当仰望耶和华」的呼吁,这使它与一三○篇相连起来,使它成为一个罪人得蒙赦免的见证:因着神的怜悯而谦卑下来,因为与天上的神和好而得着内心的平安。
诗篇第一百卅一篇
第一三一篇 像孩子般的心
本篇标题最前面的大卫之名,透露出他的性情,也可与他的信仰告白对照来看。可惜他的中年与晚年成了本诗的讽刺,但是从这里我们可以想到,他早年是如何谦卑、单纯、毫无冤仇之心,这几项亦是他能成为伟人的重要气质。这则小心奕奕的短诗,与马太福音十八 l ~ 4 的实物教学前后辉映,在那里主耶稣叫一个孩子前来,以回答门徒的问题:“天国里谁是最大的?”
1. 这一节可能很容易成为逃避人生挑战的藉口。但其实第 la 节所拒绝的罪是骄傲(参箴三十 13 那目空一切之人的小小画像),而第 1b 节则是僭妄。若有第一种态度,就会低估别人(除了认为他们或许可教也!);若存第二种态度,就会高估自己,作出自不量力的事,忘了如申命记二十九 29 的教训。腓立比书第二章告诉我们,如何能积极胜过第一种试探,就是以作仆人为荣;腓立比书第三章,哥林多前书第二章,则答覆了第二种试探,不是去遏止冒险精神,乃是要给予正确的引导。
2. RSV 的翻译,刻划出一个婴孩满足地躺在母亲怀中,但本节的原意并非如此;这里所强调的是“断过奶”一字,即是这个孩子不再吵着要从前他绝对离不开的东西,以此比喻已经学到某些功课的心灵。 RV 的译文比较忠实:“就像断过奶的孩子与母亲在一起 574 ,我的灵和我在一起,就像断过奶的孩子。“亦即不再争闹着要满足自己(按 1 节),而按第 3 节更可加上,不再受虚假的渴望与恐惧所束缚。从新约来看,这能具体说明腓立比书二 3 以下的教训(“凡事不可自私,或自夸”, RSV ),及四 11 以下的榜样(“我学会了知足”, RSV )。
3. 最后一节激励我们,不单要思想大卫的榜样,更当起而学习,并要效法他那伟大的后裔;不是透过反省,而是藉着断开不实际的野心,并取用我们可以吃的固体食物。“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约四 34 )。
574 这两行中,较直译的译法为“在上”。这孩子是在母亲的怀中,但并不是要喂奶。──《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 篇
诗篇一三一篇
131篇 这是一首个人信靠之诗,愿意完全交托,向神尽忠。
131:1 诗人不要求象神那样大能,自以为是;他完全信赖神的帮助。他希望能有自知之明,懂得在神的荫庇下享受平安。
131:2 孩童在三岁左右断奶,未断奶时依偎母怀,常因饥饿而啼哭。现已断奶,三岁大的孩子可以在母亲身边放心游玩,心境愉快平静。
131:3 他劝勉同胞应象他一样专心仰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