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亚书第七章
赛 7:1> 以色列也来攻打犹大?本是同根生,何以如此……
7:1 公元前 734 年,北国以色列和亚兰国联合攻打犹大的耶路撒冷。犹大王亚哈斯害怕自己的统治到了尽头,也害怕那曾杀害和掳走许多人(参代下 28:5-21 )的敌军。但是,正像以赛亚预言的那样,犹大王国并没有到尽头。以马内利的兆头将是得解救的兆头。
赛 7:2> “大卫家”“以法莲”各有所指──
7:2 “大卫家”是指南部的犹大王国。“以法莲”是北部占主导地位的支族,指北国以色列。
7:3 “施亚雅述”的意思是“余民归回”。神给以赛亚的儿子起施亚雅述这个名字,是在提醒人们,神有怜悯,神对他们非常信实。
赛 7:3> “水沟头”指哪里?
7:3 “上池的水沟头”可能是位于耶路撒冷以东的基训泉。基训泉是耶路撒冷的主要水源,也是流入希西家的着名水道的水泉(参代下 32:30 )。漂布地是个有名的地方。人们在那里把衣服或新织的布放在太阳下晒干或漂白( 36:2 )。
赛 7:4-8:15> 神本来也要惩罚犹大,为何又保护他?
7:4-8:15 以赛亚预告了以色列同亚兰联盟的失败( 7:4-9 )。因为这个联盟,以色列将被毁灭。亚述成为神用来毁灭以色列( 7:8-25 )和惩罚犹大的工具,但神没有让亚述毁灭犹大( 8:1-15 )。他们得以存活是因为神的救恩计划不容人来破坏。
赛 7:8> 南国北国,各用其招,都想不被亚述灭掉……
7:8 亚哈斯是犹大最差的国王之一。他不但拒绝神的帮助,而且还用圣殿中的金银去向亚述换取帮助(参王下 16:8 )。当亚述人来了后,他们带来的麻烦比给予的帮助还要多。以法莲(北国以色列的另一个名字)的首都撒马利亚,于公元前 722 年落入亚述军队的手中,北部的王国就此灭亡。
赛 7:12> 亚哈斯不求神的动机是否如他所言?我有没有类似的言行?
7:12 亚哈斯似乎显得很正义,说他不会用求兆头来试探神(“我不求,我不试探耶和华。”)。其实,是神告诉他去求的。只是亚哈斯并不真想知道神要说什么。我们通常也会用一些藉口,像什么不想打搅神啦,抽不出时间啦,来阻碍我们同神的交通。别让任何东西阻止我们听见和顺从神。
赛 7:14-16> 有童女怀孕生子,原来出自这里……
7:14-16 “童女”是从希伯来文翻译过来的。希伯来文“童女”是指到了结婚的年龄而未婚、身体已经发育成熟了的女子(参创 24:43 ;出 2:8 ;诗 68:25 ;箴 30:19 ;歌 1:3 ; 6:8 )。有些人把这年青女子比作以赛亚的年轻妻子和新生儿( 8:1-4 ),这不太可信,因为她已经有了一个叫施亚雅述的孩子,而且她的第二个孩子也不叫以马内利。有些人认为以赛亚的结发妻子已经去世,所以这是他的第二位妻子。更有可能的是这个预言有双重的应验:( 1 )一位亚哈斯家中的年轻妇女没结婚,但就要结婚并生个儿子。三年过后(一年怀孕,二年孩子会说话)两个入侵之王就被毁灭了。( 2 )马太福音 1 章 23 节中引用了以赛亚书 7 章 14 节来说明这个预言的进一步实现。有个童女怀孕生子,人称为以马内利,也就是基督。
赛 7:18> 埃及、亚述都不甘示弱,犹大的命运如何?
7:18 苍蝇和蜂子是神的审判的象征(参出 23:28 )。埃及和亚述这一次并没有毁灭犹大。希西家继亚哈斯作王。他尊崇神,神因此收回了审判之手。在约西亚之前还有两个邪恶的国王。据说没有一个像约西亚那样全然归向神的国王(参王下 23:25 )。然而犹大的寿数,已被约西亚的父亲亚们这个邪恶透顶的国王给弄到了尽头。在约西亚执政期间,埃及征讨亚述。约西亚马上对埃及宣战,神告诉他不要这样做,但他还是做了。约西亚被杀后(参代下 35:20-27 ),只有软弱的国王在犹大执政了。埃及人三个月后掳走了约西亚的儿子约哈斯。接续的国王约雅敬被尼布甲尼撒王掳到了巴比伦。埃及和亚述给了犹大致命的一击。
赛 7:20> 认贼作父,犹大自招祸患──
7:20 犹大本来是雇请亚述来保护自己,却造成了自己的灭亡(参王下 16:7-8 )。给犹大“刮胡子”是羞辱他们的象征。民数记 6 章 9 节解释了一个人不洁之后,他要为主而隔离,并要剃头作为清洁过程的一部分。剃去体毛时要赤裸身体,这令人非常尴尬。而一个希伯来男人被剃去胡子是一种羞耻(参撒下 10:4-5 )。
赛 7:21-25> 流奶与蜜之地变成荒原……何故?
以赛亚书第七章
以马内利(七 1 ~ 25 )
本章 14 是人所熟悉的经节,预言弥赛亚为童女所生,在耶稣基督身上得了应验(太一 23 )。
.犹大面对的危机──当时在亚述管辖列国之下,亚兰与以色列联盟反叛,但因犹大不肯加盟,于是亚兰与以色列联兵攻打耶路撒冷,图加威胁,甚至有意废除亚哈斯王,另立他比勒的儿子为王( 6 )。
.如何应付危机──以赛亚带来耶和华的话语,就是要“谨慎安静,不要心里胆怯”,二王的计谋必不能成就。应付危机的最好方法是投靠神,相信祂的大能。可是亚哈斯心中有数,打算向亚述求救兵为他解难。他不明白拯救来自神,以为亚述的势力可作靠山。他不肯向神求兆头,因为他有自己的计策,却用敬虔属灵的口吻推辞:“我不试探耶和华。”( 12 )其实他的拒绝是出于不信──不信神的话,却以此隐藏他心中的另一个决定──倚靠亚述(参王下十六 7 )。
.以马内利预言──神应许短期之内,亚兰与以色列二王必无功而退,他们亦先后相继被亚述所灭( 8 、 16 ),而因亚哈斯的不信,犹大亦面临审判与倾覆。以马内利预言当日如何应验,经文没有交代,但对当时的人来说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是短期内神使犹大脱险的指标。但这预言应验在弥赛亚身上。
祈祷 以马内利的神,求 使我因信站立得稳,更因的同在,面对危机时仍能谨慎安静。 ──《新旧约辅读》
以赛亚书简介 以赛亚书 第七章 注释
7:1-8:22 犹大偏行己路必遭祸
当亚哈斯承继约坦作犹大王时,适逢亚述势力高涨,并於主前七三五
年西侵。北国以色列与亚兰联盟抗亚述,并力邀犹大加盟。但犹大拒
绝,他们於是挥军南下要逼使犹大就范(参王下 16章;
代下28章)。
这局势就是本章及第 8章的背景。
本段记载应验了 6:9-10的预言,百姓果然不接受以赛亚的话。
1-17 以赛亚应许胆颤的亚哈斯王可以脱脸
在这混乱危急之际,以赛亚奉神谕鼓励亚哈斯王坚持中立,不向以色
列与亚兰军屈服,也不向亚述求助,单单仰赖神。
1-9
预言以色列与亚兰的计谋不会得逞,以色列国必亡。
2 「以法莲」:指北国以色列。
3
「施亚雅述」:意即「剩下的将要归回」(参10:21-22),暗
示百姓的顽梗悖逆必招致神的审判。神命先知带同这儿子去见
王,提醒王百姓会否受罚在乎他是否愿意转回仰赖神。
「上池的水沟头」:王在这地方巡视,要布下防御,以免敌人
截断耶京的水源。
4
「冒烟的火把头」:形容以色列王和亚兰王的破坏力量。他们
虽来势汹汹,但不久将为亚述所歼灭。
5-6 先知揭示以色列与亚兰的阴谋。
「他比勒」属亚兰名,显然他的儿子并非犹大宗室人士,而是
北国与亚兰国反亚述联盟的支持者。
8
「六十五年之内」:若从当时(主前七三五年)算起,六十五
年後亚述已亡了北国,并已将北国的百姓徙至异地。
9
「你们」:包括亚哈斯王及追随他的王室人员。
「信」与「立稳」二字同一字根,整句强调真正的安全来自信
靠神。
10-17
赐下童女怀孕生子的兆头,使王信靠神,不仰赖亚述的势力。当时局
势愈来愈紧张,以赛亚给亚哈斯王的安慰 ( 3-9)
显然未奏效,神再
派他向王说话。按王下 16:7的记载,亚哈斯王终向亚述求救,本段可
能在亚哈斯王作此行动之前。
11
亚哈斯可以求任何一样东西作兆头,以证明先知所言真确。
12
王的答覆表面看来十分敬虔,但实际上是要逃避神的指引,因
他已立心向亚述求助。
13
亚哈斯迟迟不表明中立的立场,显示他不听神的话,使神厌烦
,至终要惩罚他(见17)。
14-17
有关童女怀孕生子的预言,历来引起诸多推测,传统上教会认为是童
贞女马利亚怀孕生耶稣一事。然而,这预言不仅与救恩有关,对当时
的人同样饶有意义,指出两点:亚哈斯所惧怕的二王必会败亡,显示
神与犹大国同在,而童女给所生之子起名「以马内利」,象徵国家得
拯救( 14,
16)。另一方面,亚哈斯的不信招致神的刑罚 ── 亚述犯
境,百姓民不聊生,童女之子要吃奶油与蜂蜜度日( 15,
17)。
14
「童女」:原文指达到婚嫁年龄的少女。
15
「奶油与蜂蜜」:可指丰裕时的食物,或贫乏时的饮食;从22
节看来,後者较合文意。
17
「以法莲离开犹大」:所罗门王以後,北部以法莲为首的十支
派与南部犹大为首的二支派分裂成南北二国。
18-25 犹大被敌人蹂躏一片荒凉
18-20
神呼召敌人(埃及、亚述)到来犹大,如蝇群、蜂群一般,肆行杀掠
,无一处幸免。
18 「发声」:见5:26注。
20
以亚述王喻作租贷来的剃头刀,使犹大光秃,一无所存。
「大河」:指幼发拉底河。
21-25
犹大地变成荒场,剩下的人只有依赖畜牧维生。
21 形容生活贫困。
22
「奶多」:指人口稀少,食物足够分配。
24 「必带弓箭」:作捕猎或自卫用。
25
讲道材料
以赛亚书第七章
施亚雅述的记号(七 1-9 )
接 的两章经文便包含了一连串基于三个儿子的名字的记号:施亚雅述(七 1-9 ),以马内利(七 10-17 )与玛黑珥沙勒哈施罢斯(八 1-4 )。正如另一位第八世纪先知的例子(何一 2-9 ),我们很自然地可以假定这三位都是以赛亚的儿子,虽然经文只有对第一与第三个加以清楚说明。无论如何,重要的是他们名字的意思是作为先知的记号,而不是他们究竟是谁。他们指向犹大的领袖,特别是亚哈斯王(主前七三六至七三六至七二五),就是在所谓亚兰、以法莲危机时期,其要点有三:(一)即使在现时的危机中,希望仍然存在(余民必要归回);(二)这盼望的实现,必比你想像的更快(上帝与我们同在);及(三)亚兰与以法莲必被征服(掳掠速临,抢夺快到)。本段经文并且接续第六章的豫言,叙述先知必不被相信,然后呼求我们来信靠上帝。这个主题对我们是相当熟悉,从第一章‘忠信之城’的诗歌便已显明,并且还会再次出现于以赛亚的传统中(例如三十 15 )。
‘亚哈斯在位的时候’是指主前七三六至七二五年,即乌西雅去世翌年(六 1 )。约坦与亚哈斯自七五六年便当上摄政王,这时期由乌西雅被责罚而染上大麻疯之后(代下廿六 16-21 ),直至他于主前七三六年去世为止。第一节是基于列王纪下十六章,亚哈斯作王的历史时期,并提供了重要的政治背景。根据他自己的记载,就是在我们所找到的泥版与石碑碎片上,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早已在主前七三八年,便进军亚兰,平定动乱。在主七三五年,亚兰王利汛与以法莲(即北国以色列)王比加(主前七三五至七三二年),便尝试将亚哈斯王统治的耶路撒冷卷入一场反亚述的乱中。按照提革拉毗列色所胪列的国家名单来看,亚哈斯好像是唯一不参联盟者。因此犹大国便被孤立,爱 北方亚兰与以法莲,及南方以东的威胁(王下十六 6 )。非利士人与其他的邻邦也可能是参与了利汛阴谋,企图迫使犹大就范(九 12 )。而亚哈斯无疑是受了诗篇与以赛亚书中锡安传统的感染,产生了优越感与民族自尊,无惧于邻国强大的联盟,差派使节带 金银礼物,往提革拉毗列色处,请求军事 援助,来对抗他们。主前七三三年,亚述夺取了加利利,后期更攻陷亚兰首都大马色,杀死了亚兰王利汛。亚哈斯得以幸免,他甚至更前赴大马色,亲自与亚述王会合(王下十六 10 )。零星的叛乱与亚述的报复一直持续至该世纪末,最终引致撒玛利亚在主前七二二年沦陷,而当犹大最后企图争取自由时,耶路撒冷亦在主前七○一年失陷。
现在事件发生于主前七三三年,当时耶路撒冷正遭受亚兰与以法莲同盟的围攻( 1 节),他们希望除掉亚哈斯,代之以他比勒的儿子为傀儡皇帝,从他的名字可看出他是亚兰人。第二节以树在风中的摆动,来容耶路撒冷居民,包括国王的恐惧。‘大 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君王,而作者在此采用它,为要突出这几章经文都是以大王朝的幸存为主题,救主便是出自其中(九 6-7 ;十一 1-5 )。
在这情况下,耶和华便差派先知和他的儿子,去面对亚哈斯王。该背是在一条引水道附近,或人造的水道旁。当时大概有数条这的引水道,从‘上池’流下,而这条是沿 ‘漂布地’的方向流,这地可能是一个晒衣、漂白的洗衣工场,大概位于城市的郊外。这里也是希西家在主前七○一年耶路撒冷被围攻时,向亚述人讲话的地方(卅六 1-3 )。我们可以从本段上下文的细节上,联想到亚哈斯正在紧张地视察市的用水供应,为将临的围城作好准备,而那时他正转向上帝求助。
施亚雅述这名字明显地包含了部分先知向王说的‘话’:施亚意思是‘余民’,是指那些在浩劫之后的余生者(十 20 ),以及他们的儿子与子孙(十四 22 ),二者的意思均包括在内。在先知的语言中,雅述通常是指‘将(从放逐)归回’,或‘转回、悔改’(如六 10 )。在某些经文中此字可指‘安全地从战场归回’,或甚至可作‘出死入生’可能这个多面体的名的意义,正好表示了各种希望的火花。
第四至九节包括了以赛亚的豫言,以信心的呼召作为开始与结束。后面的一节经文可能解释(这里所暗指的)与施亚雅述的关系:
‘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
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三十 15 )
二王愤怒的进袭,并不比冒烟火把的末端可怕。他们可以轻易地被对付,正如亚述军队即将证明,他们只是人的力量。亚兰与以法莲同盟被剥去了其国际地位,还剩下什么?只不过是两个平凡的人,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
标准修订本把第八节下加上括号,可能因为这个豫言过于详确,以致像是后来附加的,不像出于以赛亚。这里看来是指主前六七○年左右,或者当亚述王以撒哈顿(主前六八○至六六九年,译注:参王下十九 37 ;赛卅七 38 )挥军进犯撒玛利亚地带(于主前七二二年失去独立主权),造成进一步的人口迁徙。当然这可能是后世添补的,于事后才写成,但这却仍然是属于我们所读到以赛亚的豫言的一部分,并且藉此提醒我们,以赛亚是始终被描述为一位在宣讲、异象与思想上,都超越了主前第八世纪环境的先知。
这三个‘记号’的头一个,在此运用了一个双关语作结束:‘你们若是不信( ta'aminu ),定然不得立稳( te'amenu )’。‘相信’与‘立稳’二字在希伯来文是十分相似,读音也相近,并且是同属一个字根;先知便运用它来指出信心与安稳的关系。耶路撒冷译本尝试将这个文字游戏在英文中保留下来: If you do not stand by me, you will not stand at all. Stand by 的意思是指‘信靠、信任’。这两个观念通常是从 ne'eman 来的,可译作‘确定、安稳’,这是用在与家庭或朝代相联系的(例撒上廿五 28 ;王上十一 38 );但是用在个人,则是‘忠实、可靠’(例申七 9 指上帝;赛八 2 )。有时它还可以在同一节里有两个意思(撒上二 35 )。‘阿们’( Amen )也是源于同一词根,可用作信心的表示(‘我信’),或是说明可靠(‘实在’,太五 26 ;六 5 , 16 )两种意思。所以‘忠信之城’(一 21-26 )可以在当前的危机中站稳,‘大 家’也会幸存,所需要的就是在任何环境都信上帝的能力可以成就此事。
以马内利的记号(七 10-17 )
因为第一个记号已失作用,‘耶和华又晓谕亚哈斯说’。经文并没有交待‘以马内利’记号( Sign )发生的时间与地点,虽然文中重复出现‘大 家’,这句指亚哈斯王的公式,因此可能这两个记号大约是来自同一时期,即是在王派遗使者往亚述之前。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上帝与我们同在’,暗指不需与任何人结盟,无论是亚述或亚兰、以法莲同盟因为上帝帮助我们,这是比任何人为力量都强大。不 过这段经文还有其他含意。
‘求一个兆头( Sign )’将此段经文与上文连在一起,意思是‘如果你不信我,那就向我求证明罢。’记号(或兆头, Singn ,希伯来文 'ot )是用作一切上帝能力的证据,从彩虹(创九 12 , 17 ),到埃及的灾祸(出七 3 ;民十四 22 )。八章十八节把以赛亚那些奇怪名字的儿子一并称为‘豫兆和奇迹’。以马内利的记号便是以赛亚所生儿子的一个异乎寻常而重要的个人名字。不过,也只像其他两个名字一样罢了(这些名字从未出现在其他古代文献中)。另一方面,这字也可用于一些神迹奇事,像在本书后面给予希西家的记号(卅八 7 )。本段直接的上下文表明了前者,因为其他两个儿子的‘记号’并没有什么特别神奇之处,但在犹太人与基督徒宽广的传统中,人却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事,不是在一个特别的名字,而是在一名特别儿子的出生。因此便引起一连串的问题:这孩子是谁?他母亲是谁?而如果他是一个特别的孩子,那接 的两节( 15-16 节)又有何解释?
第十一节作为整段经文的引言,指出无论亚哈斯喜欢与否,将会透过一个记号,给予他一些十分奇特的事。对上帝的先知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他们可以将死人阴间召回(像王上十七 17-24 的以利亚),使太阳在天空中往后退(赛卅八 7-8 )。亚哈斯在十二节的回答也暗示了这将是一个奇妙的记号,他以虚伪的敬虔态度,表示‘试探耶和华’是不对的(参申六 16 )。当然他拒绝接受记号的真正动机是不想听从以赛亚的忠告。
第十三节,先知愤怒地批判君王,说亚哈斯是‘使人厌烦’。这可普遍地指富人压迫穷人,或明确地指他处理现今危机的手法。无论如何,他拒绝上帝先知的忠告是等同亵渎,以对待上帝的子民的高压态度,同样地对待上帝。基于这点,与前面两个记号不同( 10-13 节),我们可以期望这记号不只是包含了一名孩子的重要名字,可能在这豫言的原本格式中,以马内利就是这豫言的总和:上帝与我们同在,谁还能威胁我们呢?但现今这段经文,无论是七章十四节的设计,抑或十五至十七节的发展,都指向了更深的意义。
犹太人与基督徒的解经家二者都很自然地会求问,这孩子是谁?他的母亲是谁?还有,这名字有何意义?其中一种传统的犹太人的解释法,认为这孩子就是希西家,而他的成孕与出生,是由先知在亚哈斯年代奇妙的豫告,向耶路撒冷宣示所盼望的时代曙光的来临。若不管希西家出生日期的历史问题(按照王下十八 2 ,他在主前七二五年为二十五岁),这种解释的优点是可以认一些关于大 的神谕的经节,像九章六至七 节;十一章一至五节。这便成了一个宣告,指明在耶路撒冷将会永远有王接续大 的宝座。另一种主要的犹太解释法,像前者可追溯至中世纪,主张‘童女’是先知的妻子,好像八章三至四节;而‘以马内利’是以赛亚第二个儿子的名字。因此这豫言的含意八章一至四节十分相似,亚兰与以法莲同盟所造成的危机即将很快过去,我们只需信靠上帝的同在。这种解释的长处是可以将这豫言与上下文连在一起,而此点已在前文指出。
基督徒传统的看法受了上文,以及第九章、十一章相同例子的影响,认为孩子就是主耶稣,祂是另一位‘大 的子孙’,而祂母亲马利亚便是那位童 女。‘童女’一词,标准修订本译作‘年青女子’( young
woman ,希伯来文作 almah )这里并没有清楚表示她是处女,已婚或未婚。特定用作‘处女’一字( virgin ,希伯来文作 betulah )并没有出现在此,但经文本身并不排除其处女身分,而若果这里的解释是强调此记号的神迹性质,我们便可合理地主张两点:先知能够准确地豫告一个男孩的孕育与出生,而那位年青的母亲必须是一位处女。这点看来就是主前二世纪希腊翻译者的观点,将 almah 译为‘处女’(希腊文 parthenos )。福音书继续发挥此传统(太一 23 ;路一 26-27 ),因此便为‘童女怀孕生子’的教义,提供了圣经基础。以赛亚书七章十四节便成为了许多应用耶稣基督出生、死亡与复活的经文之一;这些经文不断提醒我们旧约豫言的永恒意义。它不单单注重真正在主前七三三至七三二年发生的事,或究竟以赛亚说了什么话。与上文提及的第一个犹太的解释比较,这种基督教的解释法把这段经文视为更开放,在神学上更丰富。
在看过了传统犹太人与基督徒对以赛亚书七章十四节的解释后,现在我们要来看看一些现代的尝试回到以赛亚原来意思的努力。我们如果不理文学的营造兴其他弥赛亚经文的联系,人通常看这些是审判,而不是希望的豫言。这段经文描述了因 亚兰、以法莲同盟的完全溃败,而在犹大产生的假安全感:那时母亲会称他们的儿女为‘以马内利’,藉此庆祝他们得以侥悻逃生。在一代之内,当孩子还未完全长大之前,他们要吃奶油与蜂蜜,也即是未开垦土地的出产,失去了他们习惯享受的葡萄园、果园、麦田与牛。最后,因亚述入侵的浩劫,便将他们完全毁灭。这样的灾祸只可与所罗门帝国的分裂相比(王上十二章),南方成了犹大国,北方成了以法莲(以色列)。这样的解释无疑与六章九至十三节上半节吻合,而不符合十三节下半节的说法(参考该处释义──先知对犯罪的百 姓之使命 )。
最后我们可以看一个例子,看看这豫言如何应用在以后的处境中。在库穆兰( Qumran )的大马色教规( Damascus Rule )中,七章十七节便用来指向教派历史中的解放时候,就是当脱离了耶路撒冷(犹大)腐败政体的新以色列(以法莲),得以自由在死海岸边,建立新约的 体(参见 G. Vermes 着的 Dead sea scrolls in
English ,第一○四页)。但是一个人之蜜糖,可以成为另一个人之毒药。以马内利的豫言在当初产生的时候,并非不可能是说及审判与绝望(接 的神谕是属于同类),但正如库穆兰社村,犹太人与基督徒都以不同形式接纳并将它转化为拯救的豫言。我们若果透视后世多姿多采的层面,单单重于原来毁灭的信息,这就是倒退的一步,这不单是属灵上的无知,也违背了我们现有经文的精意。
地的洗劫(七 18-25 )
‘那时’(参考第二、三章)这句式引进了四幅图画,描绘了亚述王入侵时的情景。首两幅是典型的以赛亚毁灭的豫言,耶和华是原动者,亚述是祂的毁灭工具。另两幅图画则完全没有提及上帝或亚述,反而 重描述入的后果。 经文完全没有一些可测定日期的资料,但总的形成了一个令人震栗的警告,使人知道像亚兰──以法莲战争这样小危机,比起即将临到‘嘴唇不洁的民’(六 5 )的上帝的审判,实在是微不足道‘大 家’与他的百姓,在惊悸中颤抖,又为该城的供水系统大惊小怪,这实在是本末倒置的错误。
在第一幅图画中,敌人的入侵是比作昆虫的灾害,像埃及的蚊蚋,由上帝发出信号唤来遮盖全地。其他地方也有提及蜂子凶猛的刺,例如:
‘他们如同子围绕我,
好像烧荆棘的火……’(诗一一八 12 ;参申一 44 )
但这里描绘的是这些昆虫, T 蝇与蜂子的全部数目与毒性。古代与现代的自然历史学家告诉我们,养蜂的人有本事用口哨将他们的蜂子,从巢中唤出来,或从田中赶回去。经文提到埃及并不十分吻合主前第八世纪的处境。埃及人要到主前第七世纪才向巴勒斯坦发动重大的战争(例王下廿三 29 ),虽然在较早时期,我们知道犹大已尝试提及有关埃及的事情(例赛卅一 1 )。这里的引述可能是为了加强后来的效果,可能甚至迟至多利买时期(主前三世纪),那时启示的异象指向屯兵于犹大南疆与北疆的大军(例但十一章)。
第二幅图画描写上帝使用亚述,像剃刀一样来对付邪恶的犹大,正加上帝在十章五节,将述当棍子来击打他。我们或许可在此处辨别出三种不同的行动:哀悼者剃光头发(赛十五 2 );大 的使者被亚扪王羞辱,剃去一半胡须(撒下十 4 );以及剃净下体(‘脚’只是含蓄的曲笔,见三 17 ),亦是另一种对人性尊严的猥亵性攻击。不过这里所说的剃净应该是指土地的剥蚀,除掉一切的植物;‘头发和脚上的毛’意思是指全部,从头剃到脚;而胡须在以色列也是尊荣的象征,突出了使地显得荣美的花草树木。这节的意思是指亚述王将烧毁犹大地的一切植物,所有本来使这地显得可爱的东西,都会被无情地除掉。
第廿一节描写灾后的情景,所有的城市,葡萄园、橄榄园与麦田都被彻底蹂躏;而居住在那里的人民被迫退回过游牧民族的生活。‘奶油与蜂蜜’是指这样田地的唯一出产;而这紧接 十五节的,便是一幅浩劫后硕果仅存的图画。那幅将会有人生还下来,无论多么贫弱与伤残,都会在后世的读者心中激起了盼望的火花,盼望在大灾难之后,新时代的曙光便会渐露。在廿二节中所指的‘出的奶多’这句阐释的话并不属于原来的豫言,但却有一种转化的效应,将寸草不生之地的意象,转化为几乎是‘流奶与蜜之地’,充满生机,欣欣向荣的情景。这是另一个例子,重新阐释属于我 们经文的一组成部分(参六 13 )。
在四个以‘那时’作序豫言之最后,回溯第五章一至七节葡萄园比喻的主题,并以三种不同手法,来演绎‘荆棘与蒺藜’的主旨(五 6 )。第廿三节提及这场灾祸对商业的影响:本来值一舍客勒的葡萄树,将会变为无价值的‘荆棘与蒺藜’。本来人仔细照顾的葡萄园的庞大价值,作为投资,期望许多年都可在每季有丰盛收成(参歌八 11 ),但当他们发现一棵葡萄树的价值,只是等于半只羊(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便无人问津了。
在第二个演绎( 21-22 节),‘荆棘与蒺藜’代表了凶猛的敌军进袭该地,像十九节的 T 蝇与蜂子。假若人到处乱闯,而不配备武器,这将会十分危险,可能因 法律与秩序的崩溃,导致有些鼠窃小伦与仇杀的兴旺。虽然这里没有明言,但聪明的读者都会知道‘荆棘和蒺藜’十分容易焚烧(九 18 ),意思是那些犹大的可恶侵略者的结局,是指日可数的(十 17 ;廿七 4 )。
最后( 25 节),‘荆与蒺藜’会使那些原来种满葡萄树的开垦田地难以使用(五 2 , 6 )。那里我们只见到动物,不是在吃草,而是在游荡,隔墙与篱笆都被拆毁(五 5 ),遍地都是破坏性的践踏(参但八 7 , 13 ;赛十六 4 ;结卅四 18-19 )。最后的情景没有一丝的盼望:即使牛羊也是充满敌意与破坏。我们在廿二节中,看不到任何安祥放牧与丰富的牛奶产品的痕迹(参五 17 )。 ── 《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以赛亚书
三.以马内利之书(七~一二)
1. 弥赛亚的奇妙诞生(七)
七 1,2 第七至十二章被称为以马内利之书,因为经文的预言清楚地论到基督。在第六和七章之间,以赛亚经过约坦统治的时期,开始叙述亚哈斯作王时的事蹟。那时亚兰与以色列(以法莲)结盟要攻打犹大,正威胁耶路撒冷。
七 3 以赛亚和他的儿子施亚雅述 1
4 出去,到上池的水沟头,在漂布地的大路上, 迎接亚哈斯。也许王到那里去要确保耶路撒冷供水的安全。漂布地是人们在阳光下,把刚洗好的衣服张开来漂染的地方。
七 4 ~ 9 耶和华借先知向亚哈斯保证, 他不需要害怕。亚兰和以色列的王(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比加)不过是行将熄灭、冒烟的火把头。即使这两个同盟国策划要攻击犹大,立寂寂无闻的他比勒的儿子为傀儡王, 但他们的计谋必不成立。(亚兰和以色列真的入侵犹大,但因亚述进迫,压力得舒。) 就象亚兰的首城是大马色,而它的首领是利汛一样,以色列也确实在六十五年之内被征服。(参看王下一七,看预言的应验。)就象以色列的首都是撒玛利亚,而它的首领是比加一样,亚哈斯若不信耶和华的说话,定然不得立稳。
七 10 ~ 13 耶和华指示亚哈斯求一个兆头,或是在地上的、或是在天上的,表明亚兰和以色列的联军必不战胜犹大。亚哈斯不愿放弃信靠亚述作保护,以虚假的虔诚和谦卑来拒绝神。耶和华不悦王这样的态度,但好歹也给了他们一个兆头。温尼评论说: 亚哈斯拒绝求兆头,耶和华便自己选了一个给他们;这兆头的适用范围可伸延至亚哈斯时代以外,把跟“大卫家” 有关的预言和应许推至高峰。亚哈斯和跟他同类的人将无分於这兆头应验的祝福和荣耀。
七 14 象许多预言一样,这个预言在亚哈斯时代有初次的应验;後来在基督第一次降临时,得到圆满的应验。第 14 节确切地指向基督──童女之子 16 ;祂的名字显示祂是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要再次引述温尼的评论:
“看哪”一词,在以赛亚书中常引出与将来有关的事。选用 almah 一字是很重要的,它跟 bethulah (与父母同住, 婚期还远的处女)不同, almah 表示一个成熟的、准备好结婚的女子。
七 15 ~ 17 第 15 和 16 节可能指以赛亚的次子玛黑珥沙拉勒哈施罢斯,他在第八章 18 节被说为一个预言。这童女所生之子要活在贫穷中(吃奶油与蜂蜜),直到成年。然而在他成年之先,亚兰和以色列二王之地, 必致见弃;因此犹大所惧怕的联军必归於无有。神也必借亚述王的入侵刑罚犹大。怎样刑罚呢?
七 18 ~ 22 神要发嘶声,使苍蝇(埃及)和蜂子(亚述)飞来,他们要蜂拥至犹大。亚述要作神租赁的剃头刀,带来羞辱。
曾连斯指出:
当那日子,犹大实在是一穷二帛;因为一个人的财富总计起来,只有一只牛犊和两只绵羊或山羊。然而荒废的土地要长满大片的青草,即使是三只牲畜也能供应他所需的,或所能取得的食物。
以赛亚书 7:1
1~25 犹 大 王 亚
哈 斯 在 位 的 时 候: 大 约 主 前 735~ 734 年, 以 色 列 王 和 亚 兰 王 联 合 攻 打 犹 大。 以 赛 亚
告 诉 犹 大 王 亚 哈 斯 必 须 依 靠 神 才 能 蒙 拯 救。 但 是 亚 哈 斯 拒 绝 求 神 显 一 个 兆 头 的 帮 助, 转 而 寻 求
亚 述 国 援 助 他 ( 参 王 下 16:5~18 ; 代 下 28:16~21) 。 神 依 然 向 大 卫 全 家 显 了 一 个
兆 头 —— 以 马 内 利 的 神 将 要 诞 生 (13~17 节 ) 。 尽 管 亚 兰 人 和 以 色 列 人 的 入 侵 没 有 成 功, 但 是 神 后
来 还 是 使 亚 述 人 和 巴 比 伦 人 将 犹 大 全 地 洗 劫 一 空。
7:3
施 亚 雅 述: 以 赛 亚 长 子 之 名 的 意 思 是 “ 余 民 归 回 ” 。
这 个 名 字 充 分 显 明 神 定 意 要 为 自 己 保 存 忠 心 的 余 民, 借 着 他 们 成 就 他 的 救 赎 计 划 ( 比 较 11:11~12, 16 ; 37:4, 31) 。
7:8
六 十 五 年 之 内: 主 前 722 年, 亚 述 国 攻 破 北 国 以 色 列 ( 以
法 莲 ) , 将 外 地 异 族 迁 入 此 地, 与 剩 余 的 以 色 列 人 通 婚, 种 族 混 杂
产 生 的 后 代 即 是 撒 玛 利 亚 人 ( 参 王 下 17:24~34 ;比 较 4:7~42) 。
7:12
我 不 求: 亚 哈 斯 拒 绝 听 从 先 知 以 赛 亚 的 忠 告, 不 依 靠 神 的 救 赎, 反 而 依 靠 自 己 有 限 的 智 慧 转 而 寻 求 亚 述
王 的 帮 助 ( 参 王 下 16:5~18 ;代 下 28:16~21) 。
7:14
童 女 怀 孕 …… 以 马 内 利: “ 童 女 ” ( 希 伯 来 文 almah) 既 可 指 “ 童 贞 女 ” 又 可 指 “ 未 婚 的
年 轻 女 子 ” 。
1. 这 个 兆 头 在 当 时 是 指
着 一 位 婚 前 一 直 保 持 贞 洁 的 新 妇 而 言 的。 神 借 此 启 示 亚 哈 斯, 这 女 子 的 儿 子 尚 不 知 道 弃 恶 择 善
以 前, 亚 兰 王 和 以 色 列 王 就 要 被 灭 绝 (16 节 ) 。
2. 耶 稣 基 督 的 降 生 最 终
应 验 了 这 个 预 言, 他 本 是 童 女 马 利 亚 所 生 ( 太 1:23) 。 直 到 耶 稣 出 生, 马 利 亚 都 是 一 位 童 贞 女 ( 太 1:18, 25) 。 她 因 着 圣 灵 大 能 的 感 孕 而 生 子, 完 全 不 是 因 着 人 的 结 合 而 怀 孕 ( 参 太 1:16, 23 注; 路 1:35 注 ) 。
3. 童 女 所 生 之 子 将 要 被
称 为 “ 以 马 内 利 ” , 也 就 是 “ 神 与 我 们 同 在 ” 的 意 思 ( 太 1:23) , 这 个 名 字 为 神 的 独 生 儿 子 亲 自 来 到 世 间 的 伟 大 创 举 赋 予 了 一 种 全 新 而 深 刻 的
以赛亚书
注释
七 1 至十二 6 风暴与太阳:亚述和以马内利
这几章经文被称为「以马内利篇」,主要是基于七章 14 节及八章 8 节应许之婴孩,而九章 1 至 7 节及十一章 1 至 10 节则描述他的本性和治权,对照当时面临的威胁(十一 11-16 )。这个预言是针对当前的危机,但也涉及末日(九 1 ),以及全地(十一 9-10 ,十二 4-5 )。
七 1-17 以赛亚与亚哈斯王对质
七 1-9 呼吁国民信靠神
当时是主前 735 年,由于以色列和叙利亚联合起来,强逼犹大一起反叛亚述,引致情势紧张。犹大拒绝合作,他们就以大军压境,要以他们的心腹:「他比勒的儿子」( 6 节),来取代犹大王。
以赛亚在这危急关头的干预,十分重要。他的儿子「施亚雅述」(余民归回之意),是神的审判和拯救的活生生的兆头(参一 27 ,八 18 )。先知和王相会的地方,有一天将见证王采取的立场是一条死路(三十六 2 )。先知劝王「要谨慎安静,不要 …… 害怕」,先知终生一直这样的规劝人,要信靠神,不可耍弄阴谋(参 9 节下,八 12-13 ,二十八 16 ,三十 15 )。先知的劝告很有理由,叙利亚和以色列不过是两个「冒烟的火把头」,不久将熄灭。叙利亚于主前 732 年被击倒,以色列则于主前 734 年失去北部地区,并于主前 722 年亡国;她的国民经过多次的迁徙,直至艾萨克哈顿王之时(参斯四 2 ),已是四分五裂。最后(主前 669 年),他们「不再成为国民」( 8 节)。
第 7 下 -9 节上主要是指出犹大是在独一的神的治理下,而她的敌人只是在人的权下。先知于第 9 节下劝告人信靠神,是他讲道的重点;他使用一句类似标语的话,可意译五章 7 节为「怀疑神,不可活!」或「无信不立!」
七 10-17 以马内利的记号
神容许亚哈斯要求任何的凭证,显见这个信心的劝告是要求他在意志上降服(参约七 17 )。亚哈斯已立定心意拒绝了劝告,也是根本上拒绝神。在他的宗教,信心毫无地位(王下十六 3-4 、 10-20 )。在他那圆滑的宗教口吻后面( 12 节;参申六 16 ),早已有一个打击敌人的计划,就是要与最大的敌人结盟(王下十六 7-10 )。亚述会是怎样的一位盟友,先知在 17 节已说明,又在 18 至 25 节着意解释。
神要自己设一个记号,不仅为亚哈斯,更是为了广大的人类(「你们」, 13 、 14 节,包括戴维的整个王国),不只是为了表现能力,也是有丰富的含义。这里描述的细节部分是为了保证( 15 、 16 节),部分是为了警告( 17 节)。「奶油与蜂蜜」是象征丰盛(参 22 节;出三 8 ),但也可象征无人居住( 22 节下)及无人耕种的地(参 23-25 节)。不过,这里的主要记号是以马内利。他是谁并没有说明,九章 6 至 7 节及十一章 1 至 5 节将续有透露。暂时这样子已足够;王要召唤一队军队援助,神却期待一个婴孩的诞生(参创十七 19 )。
这记号跟当前危机的关系引起很多争论。这记号是直指基督(参太一 22-23 ),但似乎距亚哈斯遥不可及;这记号是关涉「戴维家」的安危( 6 节、 13 节;参上段),而那将要来之王的异象令人大得安慰。参三十七章 30 节;出埃及记三章 12 节;罗马书四章 11 节,可见那些记号是为了巩固信心,不是要除灭信心。另也可参看八章 1 至 4 节。但神可能使用将近发生的事来启示将来的景象。某些注释家认为这记号有当前的意义:
1. 这里指出时间(婴孩出生后数年,到他可分别善恶的年纪, 16 节);
2. 那名字(「神与我们同在」)可能是当时一位母亲会受感而给儿子这个名字,跟「以迦博」相反(撒上四 21 );
3. 若这是宣告一位王子的诞生,则可视为盼望的预告。(但无论如何,这婴儿不会是希西家,他已早于数年前诞生。)这些可能性并没有彼此产生冲突,也不会跟基督降生的预言冲突。
「童女」( 14 节)一词有七十士译本的支持,正如马太福音一章 23 节的引述。这希伯来字曾形容为一位待嫁的新娘子(创二十四 43 ),以及年轻的米利暗(出二 8 );这字虽没有说明童贞,却隐含其中,是指婚前的女孩。在新约记录这应许的实现以前,它的含义并不为人注意,大概为上述其它可能性淹盖。〔更详尽的讨论,可参 E.J.
Young, Studies in Isaiah ( IVP,
1954 ) ,
pp.143-198 〕。至于动词(「必有」,「怀孕」)的时态不能提供甚么数据,因希伯来文的分词并不区分现在或将来时态。「到」( 15 节)有「除非 …… 否则」或「为了」之意。
七 18 至八 22 阐释选择
七 18-25 敌人的进攻及事后情形
第 18-20 节的两个隐喻,不仅生动地形容了敌人的攻掠,更明说是出于神的责打(十 5-11 将会详述)。「外赁的剃头刀」( 20 节),可比较以西结书二十九章 18 至 20 节。讽刺的是,亚哈斯以为是他赁来的。
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赛亚书第七章
ii. 犹大的黑暗与光明(七1~九7)
由此处开始,以赛亚向犹大和以色列四度发言(参大纲,书版第42页),将他所奠定的立场发挥出来。第五章对未来的盼望提出质疑,可是以赛亚发现,他本人(六4~8)和百姓(六13b)的问题都得着了答案。而此处出现了一个类比:以赛亚成了未来的典范。神的话即将临到君王和百姓(七1~7),若是拒绝,便会带来灾难(七18~八8);虽然这是没有信心的百姓,但其中仍有一些人接纳信心的道路,也根据神的话来生活(八9~22),对他们而言,在目前笼罩的黑暗之外,仍有亮光(八23~九7)。因此,「相信之余民」的说法便应运而生,与此并行的,是此一小段之结尾中的盼望,而垂死的乌西雅王(六1)成了其陪衬:有一个婴孩会诞生,他有四重名字(九6),是那砍伐的树之树根所发出的「神圣种子」(六13)。
a. 抉择时刻(七1~17)
这一段的真理为:无论危机多么大,相信神和祂的应许仍是最切合实际的。对以赛亚的这个信息,当日政治家和百姓给予冰冷的回应;今天依旧如此。他们会说,讲求实际的人必须活在真实的世界里,而政治的谋略和军事的力量才可算数。但是对以赛亚而言,如今的课题并非两条路皆通、任择其一均可,而是生与死的抉择。
1~2. 米所波大米的强权亚述正勃兴,扩大帝国的版图,北巴勒斯坦的两个主要国家,亚兰和以色列,在倍受威胁之下组成防卫同盟。他们认为,若整个巴勒斯坦都结盟,就更加安全,于是逼着犹大加盟。当外交无法说服犹大之后,北方的势力便联合入侵,要亚哈斯就范(代下二十八5~8),可是他们不能攻取耶路撒冷。后来又发动第二波攻势(代下二十八17~18),想要废掉亚哈斯,立一个傀儡王(6节)。因此这里称亚哈斯为大卫家,因为这是整个王朝的危机。他现在所作的,将会决定大卫王室的未来。已经同盟:这两国结盟已有一年,所以此次的紧张情势不可能因此而生。此处的动词(nāḥâ,在旧约出现六十三次)一向具19节所赋与的意义,定居(和合:落在),或「到处都充满」。当探子回报说,「他们结集在那地方」,这的确是令人惊骇的消息。另一次入侵就在眼前,故此君王与百姓都「飘摇」,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这与二十八16正反向:「信靠的人将不惊恐」(直译)。
3. 施亚雅述意思是「余民将归回」。这是个错综复杂的名字:名词在前,表示强调,但它的意思究竟是「(惟有)余民……」,还是「(保证会有)余民……」?这是必定会有杀戮的威胁,还是必定有人存留的应许?以赛亚认为这两件事都必实现──不信者将被毁灭,信者则将生还(参9节)──因此他使神的话「成为肉身」,以他的儿子为代表。亚哈斯是当时众目所望之人,他一定可以感受到这个动作的力量,但是他却心有旁鹜,在上池的水沟头,想要强化供水系统,以抵御未来的包围。因为到希西家之前(二十二1~14),水都是由地面之上流入该城,所以很容易被破坏。
4. 谨慎,安静是两个动词,但指同一点:「要小心保持安静/不要作任何事」,第二个动词是第一个的助词(如:创二十四6;申四9)。然而,亚哈斯想作的事却甚多。他想玩弄政治手法,拉拢亚述来作靠山,抵挡北方势力(王下十六7~9)。以赛亚的看法却不同。入侵之王或许展现出「怒火冲天」的气势,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冒烟的火把头,快烧尽了!亚哈斯根本不需要搞政治手腕,亚述一定会把北面两国击溃,而神会保守犹大──祂也真的如此行了(三十七36~37)。但是,如果亚哈斯与亚述联结,就无异与虎谋皮!这些事的中心问题很明显:得救是靠信心,还是靠行为?亚哈斯的解围,是因信靠,还是因玩政治赌博?
5~7. 描述人的计画(5~6节)与神的话(7节)。以赛亚假装不记得以色列之王的名字──「他的父亲是利玛利,至于我,则搞不清楚他!」──这是典型的「贬抑」法,也成了全权之上主的最佳陪衬语。因着神的伟大,环境即使再艰难,信心仍是上策(见十六1、33),而不信则无可推托。
8~9. 这几节是六行诗。第一、二行(8ab节),四、五行(9ab节)是分析北方之国的情形:国家(亚兰……以法莲)是以首都(大马色……撒玛利亚)及其君王(利汛……利玛利的儿子)来表达。第三行(8cd节)和第六行(9cd节)乃是结论:以法莲注定灭亡(破坏);如果亚哈斯不肯相信,他也没有未来。在这样的诗中,意义是以寓意表达,而不是直接说出。首先,不妨从常识来想。你因为受到表面强盛的国家威胁,而感到震惊。但若追究其根源,就会发现他们算什么?只不过是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罢了!其次,再看其含义。倘若以法莲和亚兰可以从根源来看,犹大又如何?它的首都是耶路撒冷,它的君王是大卫王朝;这城是神所拣选的居所(王上十一13),而王亦是属神的王,坐在神的宝座上(代下二十九23),又有第7节全权的能力为后盾。第三,这里提出了警告。以法莲选择靠军事结盟,但随着时间的过去,必会显为愚拙。当时的背景为主前六七一年,亚述王艾萨克哈顿将外族入迁进来(王下十七24;代下三十三11;拉四2),使北国复兴的希望完全破灭。那么,犹大倘若也走上结盟的路呢?抉择令人心惊:要在信心中站稳……否则便无法站立(9节)!以很生动的韵律(taʾaaminu ... teʾamenu)把这两行连起来,NIV 的翻译可以反映出来。而更不予加工的译法,可作「信靠,或解体」(Trust or
bust)──这个意译给人的震撼感,与原文一样鲜明。亚哈斯正立在悬崖边上(见六9~11的注释)。
10~17. 是第二次向亚哈斯传达的信息,其中没有声明是否与第一次为同时同地(1节)。第10~12节为要亚哈斯相信神的努力;第13~16节抨击亚哈斯为背弃王朝最宝贵盼望的人;第16~17节预告随之而来的灾难:比列王纪上十二16更大的灾难。
10. 奉差之人已不被提起。先知的话就是神的话;神的话就是先知的话(见13节)。这是字句灵感的独特性,也是圣经的奇妙之处。
11~12. 试探上主的罪,就是不肯相信祂,并祂过去的信实,而要祂重新证明自己是可靠的。而当神要作出兆头时,情况便不同了。对神而言,最重要的事莫过于人能相信祂的应许。所以祂甚至愿意到最深的深处……最高的高处来帮助,让亚哈斯能够拾起信心,这样,危机便能解除。亚哈斯的话听来很虔诚,但却是与魔鬼同步,引用圣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此更显示他是武断、不信的人。这是他的抉择时刻,他已到了不能回头的地步。
13. 大卫家这个王朝岌岌可危。测验耐心(和合:使厌烦)这动词是复数。从一开始,大卫家就没有满足神的心意,既没有产生一位完美的王,也没有带来黄金世代。这个王朝让人和神都失望,但是如今,这整个不完满的历史来到了高峰。王拒绝信靠,等于世系的断绝。为这缘故,先知只能说我的神,却无法重复第10节的你的神。
14. 神既已异常愤怒(13节),并且不再是「你们的神」,在这种情形之下,因此引出了一个结论:祂提出的兆头,不是恩典的动作,为王打开信心之门(10节),而是不悦的动作,宣告王的不忠将造成的可怕后果。但是,这兆头本身岂能小于那「移动天地」的应许(11节)?何况赐下兆头的,乃是上主自己(ʾaḏōnāy,「那全权者」)?童女(hāʿalmâ):至于以赛亚的意思是否指童贞女(如:太一23、25对他的诠释),有许多争论。有人以为,若是如此,他不应该用 ʿalmâ,而应该用 beṯûlâ,而他既然用 ʿalmâ,意思就不过是一名「年轻妇女」,而她既将怀孕,就应当假定她已经结了婚。可是有人主张,以赛亚在这里的意思的确是童贞女(见增注)。
怀孕生子,参:创世记十六11;士师记十三5。这种表达法「无时间性」,而需由上下文来作决定。以马内利:「神与我们同在」(NIV 小字)。在旧约中这句话是期待神的弥赛亚,这种看法的根据很强,而耶稣的理解也与此相同(太二十二41~45)。显然,塞缪尔记下第七章所开始的期待,到了某个时刻已经发展成为对完美君王的盼望:他将永远统治全地(九7),他既是大卫的儿子,又同时是神的儿子(见四2的注释;诗二7,四十五6;参:徒十三33;罗一4;来一5,五5)。有人主张,ʿalmâ 是犹大国年轻的已婚女子之总称,她们未来遇到困难时,会将孩子取名为「神与我们同在」,以表明信心,或取名「神与我们同在」,来代表他们的祷告;但这个说法相当可疑。你们是复数,全能之神将这兆头赐给「大卫家」,而以亚哈斯为代表。若是骤然出现了一批小「以马内利」,亚哈斯必然嗤之以鼻,视为妇女的狂热,这又怎能构成神所赐的兆头,可以与这段经文惊天动地的气势相匹,或可以为八8至九6持续的以马内利主题铺路呢?
15~17. 在这里,以赛亚要让亚哈斯相信,以马内利的诞生是立即可发生的,而且回顾起来,其理由也很合宜。恶……善:这最多是指已到「分辨的年龄」,可以理解对错;但是也可以仅指分辨好吃与不好吃──这是人很小的时候就会的。这种模糊是刻意的,不过至少有三件事可以肯定:(1) 这个孩子会在贫困中成长(15节),因为,从22节来看,奶油与蜂蜜是荒废之地仅存的可食之物;(2) 北方亚兰与以色列的威胁将告终(16节)──大马色真的在三年内被亚述所灭,而撒玛利亚则于十三年后灭亡;(3) 大灾难将临到大卫家(17节)。以法莲隔开后(王上十二20),大卫的王国只剩下一小部分。将来亚述王甚至会连这一小片国土都从大卫家拿去:这个王朝表面上还存留了一个世纪,但是实质上一直未恢复元气。实况亦是如此:亚哈斯不信之后,他与大卫的后裔就成了傀儡王,先是受亚述操纵,后来又受制于巴比伦,直到主后五八六年耶路撒冷陷落,整个国家与王朝都遭除灭,以至(从基督徒的回顾来说)当以马内利出生时,这位大卫宝座的继承人,成为拿撒勒无名的木匠(太一16)!所以,以赛亚乃是放眼数世纪之后,因为当以马内利出生时,他所继承的,只是对国度的回忆,和不存在的王位──而这都是亚哈斯的错。我们将看见,在这一段的发展过程中,以赛亚逐渐调整了他对历史的看法(如:九1),可是他说以马内利是「亚哈斯之溃败」的直接继承人,并不是谎言。
增注:以赛亚书七14「童女」一词
我们假定圣经是其中文字之意义的最佳证据,那么,请注意,beṯûlâ 出现了五十次,其中,十二次是寓意(如:三十七22),十四次是一般的意思,而(如:诗一四八12)「年轻男子与女子」等于「年轻人」,若认为这些年轻「女子」是未婚的,就等于说这些「男子」(bāḥûrîm)也是独身的,但这说法并无根据。还有二十一次(诸如:出二十二16;申二十二19),其中的 beṯûlâ应该是(或可能是)指童女,可是其依据乃是上下文,而不是该字的本身。这字的概念是「适婚年龄」。
相对而言,ʿalmâ 在其它地方只出现八次。其中,历代志上十五20和诗篇四十六(标题)是音乐名称,确实含义如今不明。另外三处亦无法下定论。击鼓的女子(诗六十八25)没有道理一定非是未婚女子;而箴言三十19,许多注释家认为是指生殖的奥秘,不过那里更合理的解释,是指两性相互吸引,这诚然是更难理解的奥秘!雅歌书一3比较像是指「未婚童女」,她们引颈渴望良夫的匹配;这比解作「年轻的已婚少妇」在殷切渴望,可能性更大!可是创世记二十四43、出埃及记二8,和雅歌书六8就必定是指未婚的女子。创世记二十四章尤其重要,那里将 ʿalmâ 和 beṯûlâ 一起。亚伯拉罕的仆人祷告(二十四14),求神预备一个女孩(naʿarâ)嫁给雅各布;而前来的利百加(二十四16)被称为女子(naʿarâ)、达适婚年龄(beṯûlâ),且是独身的(「没有男子亲近过她」)。请注意,beṯûlâ本身还不够明确是指童贞的女性,仍需要加以解释(「没有男子……」)。最后(二十四43),当仆人收集了这一切有关利百加的资料之后,便描述她为ʿalmâ,即,女子、适婚、而未婚。
由此观之,若说ʿalmâ必须指「年轻女子」,而beṯûlâ才是「童贞女」的术语,并无道理。事实正反向:在几个可用的字里,以赛亚选用这个字,最接近「童女生子」的描述,而当事情发生时,正符合这个字在语言学上的意义。另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圣经之外,「现在可以确定」,ʿalmâ「从未用来指已婚妇女」。43
b. 神的审判(七18~八8)
凡憎恨智慧的,便是喜爱死亡(箴八36)。亚哈斯明明拒绝了信心的道路。接下来的事完全符合圣经的逻辑。整个计画已定,记在15~17节:乡间的败落、北方两势力的铲除,和亚述对犹大的控制。亚哈斯的行动「缺乏智慧」,他运用政治手腕,发挥多年累积的外交经验和世俗办法──但这些全是错谬的智慧。他所信赖的事,保证带来灾难。亚述是这一段的主轴(七18、20,八4、7)。亚哈斯靠赖它,也将被它毁灭。
这一段是以四段那时(18~19、20、21~22、23~25节)以及两段耶和华说/晓谕的神谕所组成。
18~20. 未来的征服将非常彻底:土地被占领(18~19节)、百姓遭羞辱(20节)。发嘶声:世上的强权亦在神的使唤之下,埃及在南,亚述在北。苍蝇……蜂子:尼罗河的泛滥,每年都会带来大批苍蝇;亚述则以养蜂著名。河(yeʾōrîm):指埃及灌溉渠道的专用语。土地的败落(18节),与20节百姓的羞辱相称。雇来的(和合:赁):亚哈斯向亚述纳贡,以换取其保护(王下十六7~8;代下二十八21)。剃是暗示加于被臣服之民的羞辱。腿:直译为「脚」,是私处的寓意说法(撒上二十三3)。头和「脚」的对比,即身上可见的与隐藏的毛发,表示彻底。没有一部分土地(18节)或人民(19节)可以逃过仇敌之手。神本来可以无条件的拯救亚哈斯!但是,他却用世上的智慧来买拯救──但却发现自己是付钱雇理发师!
21~25. 是讲同一个题目,但顺序反向。百姓将极其穷困(21~22节),土地也将贫瘠不堪(23~25节)。剩下的人力不够耕作,百姓只能靠养牛羊过日子(21~22节)。多(22节)只是嘲讽的讲法!
基督教圣经 www.godcom.net
以赛亚书
以赛亚书第七章
7:1
7-12章通称为“以马内利预言篇”,多处清楚明确地预言弥赛亚降临的应许。1,7:14预言了弥赛亚的名字,称为“以马内利”(参7:14注;太1:23)。2,9:6-7预言了弥赛亚以婴孩样式出现,生为大卫的后裔,实现神对大卫的应许。3,11:1预言了弥赛亚虽然是君王大卫的后裔,但出身寒微,称为只有平民身份的“耶西的本”,但却结果累累。40章以后对弥赛亚的预言,和本书前半部有很大不同。他不再是显赫的君王,而是受苦的仆人。在那里有四首仆人之诗表明此点。1,42:1-7预言仆人不畏艰辛,百折不挠传扬真理。2,49:1-7预言蒙拣选、接受装备,成为快刀利箭。3,50:4-9预言仆人忠心教导,坚韧不拔。4,52:13-53:12预言仆人的苦难与忧患。
本章背景是亚兰国和北方的以色列国联合对抗辖制他们的亚述帝国。他们强逼犹大国王亚哈斯加盟,否则便攻打犹大,废除亚哈斯,设立一位依从他们的“他比勒的儿子”为傀儡王。参《王下》16章;《代下》28章。处于犹大国运最低潮的亚哈斯王于是求助于亚述,自此犹大国便作了亚述的附庸。后来,亚哈斯背弃亚述,欲与埃及联盟,与之对抗。这些事情交织成本书中先知与宫廷上下之间的故事。先知反对犹大王在国际间玩弄政治手腕而不倚靠神。
7:2 一般来说,在先知书中“以法莲”和“以色列”这两个名字都代表分裂后在北方的以色列国。以色列国后来又称为“撒玛利亚”(王上21:1)。
“大卫家”指犹大国王朝。当时的王是亚哈斯。
7:3 以赛亚的儿子施亚雅述一名的意思是“余民归回”(参8:18注)。
“到上池的水沟头”:此时犹大王亚哈斯到城上去察看水源,准备应付敌军围城时,有足够水源供应。
7:4 “利玛利的儿子”:指以色列王比加(7:1)。
7:8
“六十五年之内”:以赛亚说话时约在主前735年。主前669至670年间,亚述王以撒哈顿已将北国的民徙往他国,又迁徙外地之民入住以色列地,使以色列的民族主义冷却,不再成国。这正应验了以赛亚的预言。入住之民与当地居民结婚,这便是后世的撒玛利亚人(看王下17:24-34)。
7:11
“兆头”不一定是神迹般的事物或现象,可以是极自然却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例如新生婴儿的名字。神要藉一个兆头,在此难于作决定的时际,增加亚哈斯的信心、证明先知所言正确。
7:12-13
亚哈斯用不试探神作藉口,实际上他已决定向亚述求助,但表面上一派虔敬,始终不表明立场。先知迳呼他为“大卫家”,要他记得他这个王是大卫一脉相传,有神的应许保此王位永固(看撒下7:8-12)。“使人厌烦岂算小事”是说亚哈斯迟疑不决已够令人厌烦,岂可令神也起不耐烦之心?
7:14
神因此自己给了亚哈斯一个兆头,这个兆头是藉一个名字而给。这个名字就是“以马内利”,意思是“神与我们同在”。本节所用“童女”一字的希伯来文,有时指“童贞女”,有时可指“年轻的女子”,此处的“童女怀孕生子”虽有人认为含有对当时人的意义,神要藉着这个孩子的名字,令亚哈斯得到信心,知道有神同在,而且预示在孩子大到会说话前(8:4),威胁犹大生存的二王会要败亡;但是《马太福音》告诉了我们这个预言进一步的应验(1:23)。这个预言和神的救恩显然不可分。耶稣的降生才是这预言的最终应验,因为要到祂降生后,“神与我们同在”才完全实现。《马太福音》作者见证这里所说的童女乃是童贞女马利亚的预表,耶稣基督藉圣灵成孕,由童贞女而生,完成神的救赎大功。
7:15
“他必吃奶油与蜂蜜”:这句话是接着讲这孩子“弃恶择善”的预言而说的。奶油和蜂蜜都是未经人工的天然食品,可指耶城被围、粮食短缺时,食物的一个来源。但二者也是富裕社会的食品。从21节看,前者较可信。
婴儿断奶后应喂诸如谷类等固体食物,但因战事乡间农田早已废置,孩子大了只可拣奶与蜜来吃。这种在饮食方面的选择也表示出一种“弃恶择善”的能力。事实上,在孩子尚无此能力前(通常认为满12岁后才有),亚兰王和以色列王都已败亡(此事发生在主前732年,当时这孩子约两岁)。
7:18-19
“苍蝇”:指埃及军队。“蜂子”:指亚述军队。这里是写亚述和埃及军队在主前701年正面冲突;那时两军布散在犹大全地(参王下19:9)。“发咝声…使亚述地的蜂子飞来”中的“发咝声”亦作“吹哨”。这是极生动的描写,神召集亚述人来攻击犹大,有如养蜂的人吹口哨招聚蜜蜂,成群飞扑而来。
7:20 “剃头刀”:指亚述国。亚述要象刀一样把巴勒斯坦全地剃光。
“赁”:租借的意思,表明这是由于犹大国王亚哈斯向亚述进贡求助,借助亚述的力量来消除亚兰、以色列的压迫(王下16:5-9)。
7:21-25
这段是描写亚述进侵巴勒斯坦之后的光景。地荒人稀,耕作废辍。“奶油与蜂蜜”可佐证15节的意思。犹大为敌军侵掠,农田变为荒场,长满荆棘,只可供畜牧(25节),养活几只牛羊,由于人口稀少,牛羊所出仍可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