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谷书第一章
第 1 章
哈巴谷
哈 1:1> 不单是我,先知原来也满腹疑问……
1:1 约雅敬王执政期间,哈巴谷在犹大国居住(参王下 23:36-24:5 )。公元前 612 年,即亚述国首都尼尼微沦陷的那一年,至公元前 589 年,即犹大国被巴比伦进攻的时候,哈巴谷向人传讲神的话语。随着亚述国军力的衰败,巴比伦渐渐成为世界强国。本书所记的乃是先知与神的对话,内容主要环绕先知的一连串疑问: " 神为什么好像对罪恶视若无睹?犯罪的人又为什么好像不用受罚? " 其他的先知书都是把神的话告诉我们,这卷书却把人的问题带到神面前。
哈 1:2-4> 神为何看着奸恶而不理呢?先知的问题正是我想问的──
1:2-4 哈巴谷看见周围的罪行,十分难过,便向神倾吐心中的感受。在今天,不公平的事依然经常发生,但切记不要妄生怀疑,甚至抗拒神。相反,我们应该细察神对哈巴谷所说的话,认识祂的长远计划和目标。纵使我们未必完全明白祂的用意,但也应知道祂所作的都是对的。
哈 1:3-5> 神回答了,原来……
1:3-5 神回答哈巴谷的疑问,对先知所关注的情况,神表示必定要独行奇事,使哈巴谷惊讶不已。当四周环境坏得难以忍受时,我们或会怀疑神已经忘记了我们。不过,总要记住神仍然掌权。祂有自己的计划,并会在所定的时间惩罚恶人。如果我们能谦卑下来,自然会愿意接受神的答案,等候祂所定的时间。
哈 1:5> 人经常会错怪神,像我就……
1:5 神把即将要行的事告诉耶路撒冷的居民,并说他们必定会非常诧异。这些人会看见连串叫人难以置信的事,包括:( 1 )他们的国家(犹大国)会忽然由一个繁荣的独立王国沦为附庸国。( 2 )几百年来一直强盛的埃及,差不多在一夜间覆灭。( 3 )亚述的首都尼尼微将被掳掠一空,甚至无人记得它的所在。( 4 )迦勒底人(巴比伦人)会日渐强盛。神的话虽然令人震惊,但百姓在有生之年会看见这些话一一成为现实。
哈 1:6> 迦勒底人也好不到哪儿去,怎么神要兴起他们?
1:6 迦勒底人(巴比伦人)居于波斯湾的西北部,在公元前 630 年前后迅速崛起,成为强国。其后,他们向亚述国显示实力,并于公元前 605 年把它攻陷,成为世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他们跟亚述人一样败坏,同样喜欢掳掠别国人民( 1:9 ),又以军事谋略自夸( 1:10 ),倚赖自己的军力( 1:11 )。
哈 1:10> 筑垒,原来是……
1:10 古代军队攻取城池时,会在城墙边堆沙石筑垒进攻。
哈 1:11> 巴比伦人依仗自己的军力,我依仗的又是什么?是自己的能力吗?
1:11 巴比伦一直以自己的军力强大,军备精良而心高气傲。他们不讲人道,只顾掠夺其他民族,从被征服的国家抢掳财宝和奴隶。敬拜偶像的人往往就是这样,总是求他们手所造的神灵帮助自己谋取想要的东西。但基督徒所求的,是创造我们的主赐我们心力,去好好地事奉祂。偶像敬拜的目的,是为自己的荣誉;基督教的目的,却是要荣耀神。
哈 1:13> 恶人吞灭比自己公义的,难道是神的安排?
1:13 对犹大国的惩罚将藉巴比伦人之手完成。对于神竟然用巴比伦人的手来惩罚犹大国,哈巴谷感到十分惊讶,因为这个民族远较犹大人败坏。另一方面,巴比伦人也并不知道神用他们来惩罚犹大国,好让百姓回转。他们将被胜利冲昏头脑,结果也走上灭亡之路。恶人自取灭亡,绝不能逃出神的手掌。神可能用很特别的工具来纠正我们、惩罚我们。如果我们确需纠正或惩罚,又怎能埋怨神所用的工具呢?──《灵修版圣经注释》
哈巴谷书第一章
信仰的挣扎(一 1 ~ 17 )
先知哈巴谷生在动荡的约雅敬时代,他看见国家政治与宗教的腐败,也明白国际间的险恶;他向神呼求多时,但神好像掩面不顾,因此,他陷入一个信仰的挣扎里。
.公理颠倒的世代( 1 ~ 4 )
先知向神呼喊,感叹神没有应允他的祷告、不拯救他脱离奸恶,他以两个“为何”的问题,表达他内心的挣扎。他不明圣洁的神为何看信仰的崩溃及道德的衰落却不采取行动,他忿然呼喊“公理颠倒”以示抗议。
.不符常理的作为( 5 ~ 11 )
可是,神的回答却令先知十分震惊,神竟以残暴的巴比伦人成为祂刑罚子民的工具。神首先指出祂兴起巴比伦人来惩罚子民是祂早已说过的,但子民却是不信( 5 );接,神指出巴比伦人的军事力量(参 6 ~ \cs16 10 );最后,神更指出巴比伦人会因“以自己的势力及能力”成为敬拜的对象,而被神追讨他们的罪。
.真理领受的矛盾( 12 ~ 17 )
然而,神的回答并不能使先知释疑。在本段经文中,三个“为何”的问题,正表达他领受真理后,在理性与神学知识上的挣扎。他认识神是“圣者”( 12a )、是永在的( 12b )、是公义的施行者( 12c ~ 13a ),但这圣洁的神竟用不敬虔的人来对付犯罪的子民( 13b );永在的神竟纵容不敬虔的人( 13c );公义的神竟任由凶残的族类肆意攻击无助的人群( 14 ~ 17 ),这使他陷入极深的矛盾与挣扎中。先知要继续祷告,继续观看神的作为,他准备再向神对质(二 1 )
思想 你曾在什么时候激忿地质问神?为什么这样作?人觉得真理与现实能协调吗?神为何不听你的呼求? ──《新旧约辅读》
哈巴谷书 哈巴谷书 第一章 注释
1:1 全书标题
「默示」:原文有「重担」的意思。
1:2-4 先知的第一个问题
先知质问神为何容许犹大长期处於不义之中。
2 「呼求」:原文指「求助」。
「哀求」:指呼叫求助。
「强暴」:此词於旧约中频频出现,特别指不正义的侵略罪行。
3 「为何 ......
不理」:先知不明白为何圣洁的神竟容许选民处於
罪中而无动於中(参民23:21)。
「争端和相斗」:大概是指犹太贵族压逼平民所引起的斗争。
4
「放松」:原文有「无效」之意。
「显明」:即「得胜」。
1:5-11 神首次的答覆:
要藉迦勒底人惩罚犹大
5 神宣告 奇妙的作为。
「你们」:指先知及神的百姓。
「你们的时候」:指先知在生的日子。
6
「迦勒底人」:是亚伯拉罕的兄弟鹤拿之子基薛的子孙。
(创22:20-22)後来在拿布巴拉萨(主前六二五至六○五年)
领导之下强盛起来,建立新巴比伦帝国。
7 「判断 ......
发出」:原文作「他的公平由他而出(即他的律法
就是自己),他要发扬自己的尊荣。」
9
「定住脸面向前」:原文意思不详,或译作「他们联群结队,
如东风(即旱风)前进」。
10 「讥诮 ......
首领」:迦勒底人习惯把俘掳了的首领置於笼内,
展示人前,有时甚至剜掉双目(参耶39:5-7)。
「筑垒」:迦勒底人围攻敌城时,往往在城墙外堆积泥土,筑
成土垒,以便攻取。
11 迦勒底人崇拜自己的力量。
1:12-17 哈巴谷的第二个问题
神为何让恶人惩罚比他公义的人?
12
先知肯定他对神的信心,相信神藉着迦勒底人的手审判犹大。
「我们必不致死」:犹太法典中有修改为「你(神)必不致死
」。
「磐石」:耶和华是以色列民的磐石、避难所(参申32:4, 15, 37)。
13-17
先知抱怨神让比犹大更不义的恶人来刑罚他们。
13 「恶人」:指迦勒底人。
14-17
迦勒底人侵害他国,好像渔人捕鱼,任意捕捉宰杀。
14 「管辖」:指保护他们的统领。
「爬物」:指海里的生物(参创1:21)。
15
「勾」、「网」、「拉网」:代表迦勒底人用以击败敌人的军
事力量。
哈巴谷书第一章
哈巴谷的祷告(一 1-4 )
这卷书以哈巴谷恳切地祷告作开始。他所关心的是自己的事,但是当他用言语表达他特别关心的事时,立即证明那些他所关心的,也是任何有思想的人都关注的。他的祷告以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向上帝陈明:这是一种无明显答案的问题,而且只能最后把它们交给上帝。这些问题的内容,使祷告具有哀歌的特征。一方面,哈巴谷是向上帝提出问题;另一面,他因为看不出上帝世界的性质有什么意义,而感到失望。
在文字用词上,哈巴谷的祷告有一种强烈的个人形式;而这祷告所依据的哀歌模式,也具有这种特色。整本书的结构,都是以上帝的回应跟随在人类的问题之后而写成,暗示它们本来是深深地植根于个人的宗教经历。到底这种经历是在圣殿中得到的,或是在先知正式的事奉过程中得到的,或者是从他自己私人的生活片段中产生的,我们无法肯定知道。但是最后写下来的与上帝的对话,使这曾经是私人的,现在成为公开了。读者正像以往一样,能够听到那种向上帝发出的绝望对话。而且当先知开头的问题,在我们的心中敲击亲切的乐弦时,我们开始体会到哈巴谷书历久常新的适切性。
先知开头的问题,发表了在人类和宗教经验中的两方面基本困难:
(一) 上帝好像不答应祷告 。哈巴谷现在祷告特别的话,显示了先知长期所作的祈求,但至今没有明显的回应。先前的和没有答覆的祷告,无疑部分是个人的,但主要是代表国家和社会的。哈巴谷非常留意在他的国家之内和国家以外的暴力;他也觉察到他所处身的社会特有的邪恶暴力。所以他祈求帮助和解救,既为了他自己,也为他的同胞。但是他的祷告,看来毫无答应,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他求帮助,但看不出上帝垂听;他祈求从暴力下得到解放,但是上帝并没有行动。所以现在他为祷告本身而祷告,暗示式地向这位他所恳求的上帝的能力提出疑问。当上帝没有明显垂听时,他还要祷告多久?或者,当上帝方面似乎并无意作出行动时,为何还要继续祷告?
因此哈巴谷所关心的,部分关系到祷告如此不见效果,而部分关系到上帝的缺乏行动。那些他所祈求的事项都本应是上帝所关心的,先知其实期待上帝会在当日邪恶的社会中作出行动,而无须由他这一方作任何祈求。然而没有发生任何效果,祷告似乎只是欺哄内心的活动,上帝看来无心理会。
这样,虽然这是许多人宁愿不出声质疑的困难,但是哈巴谷书就以这种信徒在 宗教经历 中的共同困难为开始。圣经看来充满了暗示我们只需要祈求的应许,然后上帝将会垂听祷告。但是理论和实际在经验中脱了节:看来很多时候我们祷告但并无回答。并且当我们为从邪恶和强暴中获得解放而祷告时,这看来十分清楚是符合上帝旨意的,因此没有回答更加令人难以理解。而且有很多人甚至沉默无言,不就这类事情向上帝提出问题。难道问及上帝的能力,不是有点胆大包天吗?难道暗示上帝关于祷告的应许无效,不是有点无礼吗?
然而,哈巴谷是一个正直和勇敢的人。他的正直就在于他真正因上帝的静默不语和不采取行动而困惑。他的勇气就在于他毫不迟疑来到上帝面前,提出他的问题:‘为什么?’而读者就被邀请去参与先知于本书一开始的询问;我们可以带类似的问题,用哈巴谷的话去表达它们,希望回应先知的也照样可以回应我们。为什么上帝经常好像并不回应人类的祷告?
(二) 上帝好像并不控制人类的邪恶 。先知当时的世界被邪恶与强暴、毁坏与争所熬损。罪恶的存在不是先知的问题,但是它的不受约束是难以理解的。在选民的国家中,作恶的人要被律法约制;人类的天性倾向于不义,必须藉合法地建立起的公义力量加以控制。然而有一些事情基本上是出了问题的,因为律法的力量是松懈的,而公义看来永不会克胜( 4 节)。先知再一次提出问题:‘为什么?’为什么不义的坏人大大超过公义的呢?为什么秉行公义在人类社会的运作中,这样快便败坏了呢?
哈巴谷的问题在他国家的特定状况下,是格外尖锐的。藉上帝赐下的律法,和上帝规定的公义体系,本可指望一个社会适当地发挥功用。但是,这问题并不单由古代的以色列所发出。在我们现代的世界,大多数国家也有很好的法律体制和根据公义的准则作出功能的。但实际通常是另外一回事:法律和秩序很少受尊重,而且看起来,古往今来,强暴和不义几乎成为大多数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为什么呢?为什么公义和公平在人类社会中不能处于上风呢?为什么人类的创造者,天地之主允许事情变成那样呢?这也是先知带到上帝面前祷告的问题的一部分;他不但寻求在知识上解决他的问题,而且寻求律法和公义回到他生活的国家中。
有些人说,哈巴谷书标志在以色列中一种思索的开始。先知被神学和人类的经验,两者之间的矛盾所困扰。但书中并不提供哲学家所谓的纯理论的推想。相反,这种推想来自一种要使信仰和日常生活相符的坚定信心。本书的价值就在于继续分享及建立共同的信心:它公开地提出一种任何有思想和信仰的人必会问及的问题。而且至今这卷书包含的回答,虽然它们以先知所处的时代和地区的特殊语言来表达,然而它们却可以指出不限于其当下背景的答案。
上帝第一次的回应(一 5-11 )
哈巴谷在他开始祷告的话中,已经向上帝提出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他极之希望得到回答。虽然对于上帝的回应是否真正解答了先知的质询,尚有所保留,但是上帝现在是回应了祂的先知,并提供一种回答。这几节包含的一段讲话,其中有两个要点:一点是事实上上帝正要采取行动;另一点是关于那个祂要用来作出行动的国家。那个答案乍看起来却并不是很适合回答这个问题。
讲话一开始带一种邀请:‘观看’( 5 节);虽然这段话描述先知要寻找的是什么,但含意是他不久就会亲眼看见发生了什么。的确,上帝所描述的事件,已经在进行之中。现在先知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是上帝的一种行动,而不是历史的偶然事件。而我们也清楚得知这个把当代历史视为上帝的行动的思想概念,将会令先知相当惊讶;事实上,起初他必然感到难以置信!
接叙述一种出现在人类历史舞台上的新的超级力量──新巴比伦帝国( Neo-Babylonian Empire ),她拥有强大的军队,并且有扩张的野心。经文称这个邻国作 迦勒底 ( 6 节),也就是在南巴比伦的一些部落,他们曾经在公元前六二七年控制这个国家,策画这个国家回归,并使之从亚述人的控制下得自由。这个新兴强大的巴比伦吞并和摧毁亚设(主前六一四年)及尼尼微(主前六一二年)这两座大城,最后在迦基米施的战中(主前六○五年)打垮了埃及人。在这种帝国复兴进程中的某个阶段,哈巴谷从上帝那里得到记在这几节中的信息。虽然他确实知道某些发生在当时世界的大事是什么,现在他清楚知道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上帝行动的一部分。
巴比伦军队的势力和强盛,在有力的诗歌里表达出来( 6-11 节)。他们的军队能极迅速地行动,且行军时残酷无人道,毫无怜悯和顾惜之心。强暴是他们的生活方式;恐怖的气氛像激震波一般在他们进迫前弥漫,但他们自己毫不惧怕敌人,所以他们的力量是惊人的。屹立在他们前进的道路上的大堡垒,对他们并不造成威胁;他们不费吹灰之力便攻陷堡垒,然后继续进行他们帝国主义的扩张,接受下一个挑战。强暴已成为巴比伦人的神,他们为了它而生活,并向它敬拜。这就是上帝向先知讲话的内容;对于烦扰哈巴谷的神学问题,这全然不是一种神学上的回应讲词。虽然这还未足够去除掉先知心里的烦乱,但是这对哈巴谷提供了答案的主要元素。
(一) 上帝回应先知的祷告 。刺激哈巴谷开始抱怨的部分原因,是上帝看来好像没有垂听他的祷告。但是祂直接地回答了这个质询的祷告;虽然先知暂时不能完全理解上帝回答的内容,但他并没有与上帝隔绝。这样,在问及上帝为何看来没有垂听祷告时,哈巴谷的勇气是没有错发的;这是允许的,他的确有责任去提出这样的问题,因为先知早些时候的祷告曾是诚心的祷告。
在祷告的态度和行动方面,哈巴谷作出了一种有限度的典范。他为他国家的可怕现状祷告,但是他的祷告似乎没有收效。不过表面上的失败并没有使他静默下来,也没有令他怀疑上帝。相反地,它引起一个要待解决的问题,而其答案只能从他所祷告的上帝得到。所以哈巴谷提问,要求一个答覆,而上帝终于回应了。
(二) 上帝在工作,虽然祂的行动可能并不明显 。哈巴谷祷告的重点,是地区性的,属于他国家内部的邪恶和事端;对于这些地区性的问题,他无法察验出从上帝而来的地区性回应。但是上帝对哈巴谷所讲的话指出,先知的视野不够广阔。事实上如果哈巴谷有眼睛察看的话,看来散漫的上帝其实正在工作。远在巴比伦,将要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事件正在发生;它们不是偶然的事件,也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孤立事件。将范围放大来看,它们乃是上帝介入人类历史的一部分,这种介入最后将影响到先知的国家。
哈巴谷所能清楚理解的是太有限了。他相信上帝什么也不作;在实际上,他简直不能看见上帝在做什么工作。他错误地假定上帝不采取行动,只是因为他看不见任何行动的记号。甚至在他听见上帝的讲话,这些话的含意必定也难以捉摸。真是难于相信,像这样相距甚远的事件,和像迦勒底这样的外邦人,怎么能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呢?然而给先知的信息是清楚的:他以为上帝不在工作是错误的。如果他用眼睛去细看的话,上帝是在行动。
(三) 上帝回应祷告可能和人所期望的完全不同 。哈巴谷直接的问题是关于他自己的国家,也是关于成为其生活特征的邪恶和暴力的问题。而他向上帝提出他的问题的措辞,是预先假设这些问题的回应是地区性的。几乎毫无意识地,他预计到他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答案;因此,当他获得真正的答案时,是毫无心理准备的。他真的难以明白那些发生在他自己国家中的事情,但他没有足够灵活地想到,其解决办法竟然在外邦的和邻近的国家中找到。
哈巴谷的祷告和上帝的回应,再一次教导我们一些关于祷告的基本性质。对于提出的问题真诚地希望得到答案,这是属乎人性及自然的。但是我们也预定了所要的是什么答案。我们察看问题的方法有限,所以我们能够对这种答案作出的假定也有限。而且由于我们对最初问题的了解是如此有限,我们便无可能对那无法预料的答案范围作出期望。对于这种困难的第一部分,是没有简单的答案的;也就是说,我们确不能够看见更大的全貌。我们的希望,只能是灵活地和智慧地去了解上帝对祷告的回应。倘若上帝以一种初看起来不能理解的方式回应祷告,也许根本就是没有充分地表达问题。
哈巴谷的争辩(一 12- 二 1 )
先知大大地因他开始时所提问题的答案而烦扰。他了解上帝回应的基本内容,但他不能很容易地以此和他的神学概念配合起来。他已经有了一套他认为上帝应该怎样去行动的思想,但是上帝所暗示即将来临的行动,和他预先假定的不相符。换句话说,哈巴谷已经发现上帝对他开始所问的问题所作出的回应,所引起的困难比所解答的问题更多。所以现在新的问题必须给予解决,而先知的处理方式必须仔细谨慎。他并非要暗示上帝的‘神学’是不健全的!而且如果哈巴谷对自己是诚实的,他必须承认上帝所说的看来和他所知道的上帝不一致。因此他小心地进行争辩;在某种意义上,他的目的是去改变上帝的心意,去改变上帝以前表明的方向。但是他不能这样粗率地用语言来表达,所以他开始以那些看起来十分稳固的的神学基础展开辩论。
哈巴谷以一种推理的方式对上帝的本性提出问题,并且他作出他自己的回应,从古诗歌中和希伯来人的信仰传统中引出这种答案。上帝是从亘古而有的,祂是那圣者( 12 节)。上帝的确可以命定让一个外邦的国家作审判的工具,并且因为祂百姓的罪恶,而用这种工具责罚他们。但是对哈巴谷来说,上帝的基本特性使他在理解上产生极严重的困难。上帝基本的特性是,祂必定不能容忍罪恶和错误的行为,并且允许它不受约束地泛滥!因此,祂怎么能容许巴比伦像持有通行证般采取行动,去压迫选民而不理呢?( 13 节)这是基本的问题。假定希伯来人是恶的,但巴比伦人肯定更加坏。使用一个外来的极端邪恶的国家,去惩罚一个只是较为不善良的国家,看来既不一致,在道德上也不完整。
然后,先知把他的争论进行到底,在十四至十七节进一步的暗喻中,到了夸张的地步,他说他的同胞好像海中的鱼;他们随便地游泳,但毫无方向的意识,因为看来上帝就是那样造他们的。在另外一方面,巴比伦帝国好像渔船的船长。他用倳和网,把倒霉的鱼捕获到他的船上,并为他所捕获的大鱼小鱼而高兴。他的鱼网变成他的神;它提供他所需的一切,而可怜的那些被他捕捉的鱼,是无法拒抗他的权势。这个暗喻由先知用一个问题作结论,难道渔夫继续倒空他的网直到永远吗?那些把别的国家仅仅当作鱼来捕捉的人,愿望无休止地得到满足,对于这样无怜悯心的捕鱼国家,难道上帝对他们永不控制吗?
先知作了一个很好的争辩,虽然正如辩论时常会出现的情况一样,事实变得少许有点模糊。在哈巴谷开始与上帝对话时,他曾经对他自己百姓的罪恶和缺点,和那些渗透在他的国家中的暴力,十分清楚。但是当他觉察到‘迦勒底’将作为上帝审判的工具时,先知改变了他的初衷。他的同胞是邪恶的,但是巴比伦更坏,所以现在他描绘希伯来人好像软弱无助的鱼,而那个外邦的国家好像渔夫。隐存在所有辩词后面的,是先知对一个严重问题的观念。他没有忘记他的同胞是邪恶的,但是他不能接受他们要在比他们更坏的人民手中受审判。所以虽然他同意需要审判,但他试图改变上帝心目中的审判的样式,在这样做的时候,他几乎要为他最近曾经谴责过的同胞洗脱罪名!
先知与上帝对话时,一直保持他的正直,虽然现在他已进入危险的地步。对于上帝的审判工具而引致的正确忧虑,如果不小心,就会使他盲目地继续要求审判。他几乎到达一个程度要说:‘最好不要审判,这比用我们更坏的人去审判好些!’但他这样就失去了审判的意义。上帝审判的公义,是不在于所用的工具,而首先在于导致引起审判的罪恶行为。如果一个凶杀犯被处以死刑,针对他所执行的公义,并不依赖施刑者道德上的正直!死刑执行者的罪恶,是另一个问题,须另行判断。对话继续进行时,哈巴谷将会对此更加清楚。
哈巴谷诚实地进行争辩,其危险是在于使他无视于他开始时所立下的基础。他谈到强暴和邪恶,以及没有对之采取行动(一 2-3 );现在这些作恶的人好像海中的鱼,无目标也没有受到管辖( 14 节)。人对罪恶的责任感,已被一种对人的天性的观点所替代;这观点指出人类仅仅是不能对他们自己的行动负责的受造物。哈巴谷被自己薄弱的争辩所说服,并且冒失去真理的危险。──《每日研经丛书》
马唐纳注释 哈巴谷书
壹.先知对神不惩罚犹大的劣行大惑不解(一 1 ~ 4 )
先知哈巴谷所得(直译作看见)的默示(直译作担子,或神谕──新英王钦定本边注)可能就是整卷书的主题。在第 2 至 4 节中,他向耶和华投诉,犹大境内发生可怖的强暴、罪孽、抢掠、争端和不公平事件。他求问耶和华,还要容忍到几时,才惩罚他们。由於哈巴谷经常发问类似的问题,所以被称为“旧约中多疑的多马”。
首十一节经文是哈巴谷与耶和华的对话。
贰.耶和华回答说祂要用巴比伦人来惩罚犹大(一 5 ~ 11 )
神在第 5 至 11 节中回答哈巴谷。祂要兴起迦勒底军队来惩罚犹大。这些敌人残忍暴躁,贪得无厌,可恶刻薄,傲慢得很。巴比伦人素以骑兵闻名,他们四出征服国土,比晚上的豺狼更凶残。他们嘲弄被掳回来的君王和首领,他们从他们的神取得能力。费恩伯这样评论:
迦勒底人的成功是倍增的。他们将所有东西带到自己面前,就如风扫过大片土地一样。迦勒底的征服者在神面前堆积罪行,因为他的野心不合神心意,他亦压制很多无助的百姓。
叁.哈巴谷质疑神竟挑选更邪恶的国家来惩罚犹大(一 12 ~ 17 )
当哈巴谷得闻这些事,他大惑不解,他的激动不安从第二段对话中可见(一 12 ~二 20 )。神怎能以更邪恶的国家来惩罚犹大? 他与神争持,因为他了解神眼目清洁,不看邪僻。而巴比伦人的确是邪恶的人!不过, 犹大的邪恶更大,因为犹太人所得着的启示亮光比敌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他们却叛逆犯罪。神怎能看顾奸恶的巴比伦?他们掳掠人如网鱼一样,用钩用网来捉。他们向偶像献祭,渐渐变得富裕肥胖。他们对列国的屠杀是无止息的吗?埃文斯解释说:
哈巴谷书 1:1
哈 巴 谷:哈 巴
谷 在 犹 大 发 预 言 的 时 间 介 于 亚 述 人 在 尼 尼 微 战 败 和 巴 比 伦 人 攻 占 耶 路 撒 冷 之 间 ( 主 前 605 ~597 年; 参 本 书 简 介 ) 。
1. 本 书 迥 异 于 其 它 书
卷, 它 不 是 直 接 向 以 色 列 宣 讲 的 预 言, 而 是 先 知 与 神 之 间 的 对 话。 哈 巴 谷 的 疑 问 是: “ 神 为 什 么 对 犹 大 遍 地 的 邪 恶 置 之 不 理 呢? ” 神 回 答 说,
他 即 将 使 用 巴 比 伦 人 来 惩 罚 犹 大。
2. 这 一 回 答 使 先 知 更 加
困 惑 不 解, 他 想 知 道 “ 神 为 什 么 使 用 更 加 邪 恶 的 国 家 来 惩 罚 他 的
子 民 呢? ” 最 终, 哈 巴 谷 学 会 了 信 靠 神, 并 不 管 境 遇 如 何, 都 因 坚 信
神 的 作 为 而 活。
1:2
2~4 我 呼 求 你 …… 要
到 几 时 呢: 哈
巴 谷 一 直 在 祈 求 神 阻 止 选 民 们 行 邪 恶, 但 神 似 乎 不 为 所 动, 对 暴 虐、 不 公 正 和 破 坏 公 义 之 事 只 是
一 味 容 忍。 哈 巴 谷 的 疑 问 触 及 了 一 个 古 老 的 问 题: “ 神 为 什 么 迟
迟 不 刑 罚 罪 恶 ” ,并 且 “ 我 们 的 祷 告
为 什 么 通 常 不 能 很 快 得 到 垂 听 ” 。 请 注 意, 这 些 疑 问 发 自 一 颗 信 靠
公 义 之 神 的 心。
1:5
5~11 我 行 一 件
事: 神 回
答 哈 巴 谷 说, 他 已 经 计 划 要 刑 罚 犹 大 的 罪。 他 将 使 用 残 酷 无 情 而 又 信 奉 异 教 的 巴 比 伦 来 教 训 犹
大。 先 知 大 为 震 惊, 神 竟 使 用 如 此 邪 恶 的 外 邦 异 族 来 惩 罚 犹 大; 神 的 子 民 也 无 法 相 信 这 竟 是 神 的
旨 意 ( 参 下 一 条 注 释 ) 。
1:12
你 不 是 从 亘 古 而 有
吗: 神 使
用 一 个 如 此 邪 恶 的 民 族 进 攻 犹 大, 使 哈 巴 谷 大 为 惊 骇。 然 而, 他 仍 确 信 神 不 会 任 凭 他 们 灭 绝 自 己
的 选 民, 也 不 会 让 他 们 所 行 的 废 掉 神 救 赎 人 类 的 计 划。
1:13
你 眼 目 清 洁 不 看 邪
僻: 这 节
经 文 并 不 是 说 神 看 不 见 邪 恶, 因 神 察 验 万 事; 耶 和 华 是 无 所 不 知 的 ( 参 “ 神 的 属 性 ” 一 文 ) ; 而
且, 神 既 看 到 罪 恶, 就 绝 不 会 容 忍。 但 是, 使 哈 巴 谷 不 解 的 是, 神 为 什 么 使 用 邪 恶 的 巴 比 伦 人; 这
看 起 来 好 像 是 神 在 容 忍 巴 比 伦 的 罪, 却 惩 罚 犹 大。 犹 大 尽 管 恶 行 累 累, 但 比 巴 比 伦 还 是 多 一 些 公
哈巴谷书 注释
一 1 标题
这是先知书中最短的引言之一。哈巴谷是一位先知,是神的代言人,他的名字在全本圣经只出现在本书中。虽然没有提及神的名字(参拿一 1 ;弥一 1 ;番一 1 ;玛一 1 ),但这里的神谕显明这是从神而来的信息(参结十二 10 ;鸿二 1 )。文中的信息不一定是用言语说出,这里所指的是一般的启示,先知是在异象中领受的(参弥一 1 )。
一 2 至二 20 与神对话
哈巴谷不像其它的先知,把神的信息传达给百姓,他却向神提出两个问题,神也分别回答。
一 2-4 问题:神为甚么没有惩奸罚恶?
先知用传统哀歌的形式问神,他的呼求「要到几时」才蒙允(参诗十三 1-2 )?神究竟有没有能力?是否愿意把他从「强暴」的压逼中「拯救」出来?正如乔布一样,当他发现现实中的神与他在神学上所了解的神相违时,哈巴谷并不犹疑地向神询问。
在一连串不快的形容词背后,我们可以看出严重的灾祸临到神的仆人哈巴谷。最使哈巴谷困扰的不是这些不快的事件,而是他们的来源;灾祸通常来自外面──个人或国家的仇敌,但现在却出自内部,以色列本国的作恶分子。有人说这里所指的恶人是亚述人;这说法符合预言的历史背景,也可解释何以律法不能公开施行。律法在神的子民之间本有维持秩序的功能(出十八 16 、 20 ;赛二 3 ),亚述人却不遵守。但如今,公理不再是圣洁生活的表现(摩五 24 ),在以色列中公理不显甚至被颠倒了。
在哈巴谷的时代──甚至是今天──不公平的事情在神的子民中也会出现。先知没有忽略或纵容罪,他求神按照圣约惩罚罪。外邦人的恶故然要对付,但今日神的子民与哈巴谷的时代一样,太纵容信徒的罪了,这些事情显然与神在圣经和创造中启示的旨意相违背。我们往往为了顾全罪人,而纵容了罪,或是忽视其恶果的严重性。其实若不面对其罪,罪人是不能被重建的,沉默等于允许他继续犯罪(参林前五)。神的子民本是被召出来抗衡集体性、社会性或政治性的不义,但是信徒群体本身若纵容罪恶,那么他们在社会中的抗衡不过是空谈而已。现今我们也需要一些不袒护罪恶的先知,站起来坚持圣洁的原则。
一 5-11 回答:审判将临到恶人
哈巴谷为公义而发的申诉,在他有生之年将获得答复;神的回应却令人惊愕,这事将会发生在「列国中」。七十士译本在此修改了一个希伯来字母,产生了「嘲弄者、叛逆者」等字眼。神审判的器皿竟是巴比伦人(即迦勒底人),作者疑惑顿生。巴比伦人以冲动、强悍见着,他们手下无情,会把所有人都消灭。
哈巴谷对巴比伦的困惑可从两方面来看,巴比伦人是自高自大的民族,他们不听从别人,也不怕军事上的对抗;自尊自大,随意订立律法,威武可畏;他们的马兵强暴、快速,贪婪如野兽、飞鸟;傲慢与强暴是他们的标记,这民族以自己的势力为神。
一 12-17 问题:神的药方岂不过于猛烈?
哈巴谷的哀歌引发神的回答,但答案并没有使他欢欣,于是哈巴谷再作哀歌。有鉴于神性情的圣洁与公义,先知问神何忍施行如此不义的审判?
哈巴谷从基本信仰着手;神不仅是圣洁和永远常存,祂也是与以色列民立约的神;这一点可从神立约的名字──「耶和华」(出六 2-8 )看出来。「我的神」这名称不单表示作者与神有亲密的个人关系,更说明这位神在其子民身外客观存在。以此对比巴比伦,他们敬拜的对象并非真实存在,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势力为神( 11 节)。而神却是哈巴谷不动摇的盘石(参申三十二 18 )。哈巴谷虽质疑神何以拣选这邪恶的民族来刑罚和审判子民,但他并不怀疑神有祂的理由。先知准备与神讨论这问题,深信神至终必为自己存留祂的约民。
哈巴谷面对一个神学问题:一位神圣、全然圣洁、不看奸恶的神岂可容忍巴比伦人的恶与诡诈,用他们来作惩罚的器皿呢( 13 节)?以色列的恶人虽坏,但比起败坏至极的巴比伦,岂不更胜一筹?相形之下,有罪的以色列尚可称为「公义」呢!巴比伦人与神的标准相去甚远,先知在此表示诧异,他连「看」也不能看。
哈巴谷甚勇敢,他不但质问神的作为,还指摘祂夺去人性( 14-17 节)。起初神照自己的形象造人(创一 26 ,五 1 ),人类是整个创造的高峰。现在他把人类贬低,比拟作低等的生物、鱼类和野兽(参创一 26-28 )。假若神也剥削了以色列人的人性,那么就不能责怪巴比伦人待他们如追捕的猎物,钩上、网中的鱼了!这些人敬拜他们杀戮的工具,因为这些东西为他们带来美食──就是被捕者的肉。这种亵渎和残忍的行径岂可任由继续、不加遏止?
哈巴谷书第一章
Ⅰ 标题(一 1 )
默示 (见 17 页 )是 哈巴谷 “在异象中”(吕译、 NEB 、 JB )中 所得的 ,在此称他为 先知 。这个称谓很少出现在一卷书的起头(见该一 1 ;亚一 1 ),因此有人就提议说哈巴谷是个职业先知,就是在圣殿或宫廷靠先知服事维生的人,与阿摩司不同(参∶摩七 14 )。这一点不能肯定,但至少我们可以确定他是在这背道时期中传神信息的人。
Ⅱ 恶人未受惩罚的问题(一 2 ~ 4 )
这一般是以哀求的诗篇或控诉诗篇的形式写成的,这类诗歌描写一个需要,并且寻求从神而来的帮助(参∶诗三、十三、二十二等)。神的公义受到质疑,因为祂的审判长久迟延。
2. 要到几时呢 ?这是哀歌诗篇的引言(参∶诗十三 1 ~ 2 ),显出先知不怕质问耶和华他的神(参∶赛六 11 ;见 45 页 )。当呼求神的声音显然不蒙垂听或应允时,这种痛苦中的发问特别适切(参∶诗二十二 1 )。这里是以呼求帮助的方式来表达这个问题,因为 强暴与欺压 (参∶创六 11 ;士九 24 ;在哈巴谷书中出现六次)导致作者怀疑神干预或拯救的能力与意愿(参∶申二十 4 ;诗十八 41 ,三十三 16 ~ 19 ;赛五十九 1 ~ 2 ;耶四十二 11 )。在先知的神学知识中,神是公平、公义的,但这却与他对神的经历不相符;约伯也曾提出类似的问题(见伯六 28 ~ 30 )。
3. 压迫的严酷以 不公义 ( NIV 、 JB ,中译“罪孽”;参∶箴十九 28 ;赛二十九 20 ,五十九 4 、 6 ~ 7 )、“灾难”( RSV ; NIV 作“邪恶”;中译“奸恶”;参∶民二十三 21 ;箴二十四 2 ;赛十 1 )、 毁灭 (参∶赛二十二 4 ;哈二 17 )、 强暴 ( 2 节,二 17 )、 争端 (参∶箴十七 1 ;耶十五 10 ),和 相斗的事 (参∶箴十五 18 ,十六 28 )等一连串同义词的堆积来描述。哈巴谷问∶ 为何 ──一种典型之哀歌的诗篇问句(见 2 节;参一 13 ;诗二十二 1 ;耶二十 18 )──这一切事会出现在先知的生活中?
4. 这些持续的不公导致 律法 (抑制他们的主要力量) 放松 55 。律法本当成为神之社会秩序的基础(参∶出十八 16 、 20 ;赛二 3 ;耶三十二 23 ),但它却不再能发挥此一功用。结果就是缺乏 公理 (参∶赛一 17 ;弥六 8 ),甚至是公理 颠倒 ( RSV 、 NEB 、 NIV 皆同)。然后就是以色列中的义人被 恶人 虐待,这些恶人将他们 围困 。恶人的身分是本书中争论的题目之一(见导论 , 48 页)。这里他们显然是以色列本身中不敬虔、无法无天的百姓(相对于一 13 )。这强调了哈巴谷问题的另一面。不义不仅未受制止( 2 节),义人的力量反倒受挫。
55 见 Johnson, 'Paralysis of Torah', pp. 257 ~ 266.
Ⅲ 耶和华的头一个答覆(一 5 ~ 11 )
耶和华用一个默示回答哈巴谷。从标题或结论无法确认宣讲的人,但耶和华却是以第一人称说的。哀歌的诗篇(参一 2 ~ 4 )期望的回应是救恩的默示,但这里的回应却是个审判的默示。这并不是耶和华忽略哀歌的诗篇吁请的帮助,反倒是因为先知的呼吁,实际上就是吁请神差遣审判,以彰显祂的公平和公义。
5 ~ 6. 神呼召先知和百姓,一起惊奇地向列国 56 观看,因为神的手将要在那里作一件史无前例的事。主词 我 是七十士译本和一些英文译本从第 6 节加进来的。这节经文开头的两个动词 看 与 察看 (吕译;和合本只作“观看”),将耶和华的回应直接与哈巴谷的哀歌的诗篇连在一起,那里也用了同样两个动词(一 3 )。这件令人惊奇的事是∶神从四围列国中兴起 那残忍暴躁之民 ,这国家素来以残暴任性闻名(参∶士十八 25 )。这显然是指 迦勒底人 ( AV 、 RSV 、 NEB 、 JB ; NIV 作 巴比伦人 ,见 46 页 \cs16 )的势力迅速窜升。这段经文的其余部分都用来描写这个民族。
他们通行“广大的地区”(吕译、 RSV )──那就是肥沃月湾──占据列邦之地,目的是要夺取那 不属自己的 住处。这里用了两个希伯来文谐音字(即发音相近的字) lo{~ 和 lo^ ,属于一种字技。
7. 巴比伦人对那些与他们接触之人的影响,是可畏且 可惧怕 的(吕译、 AV 、 NIV ),这个字通常用来描写那经历神临在之人对神自己的敬畏回应(参∶出三十四 10 ;申七 21 ;番二 11 ;玛一 14 )。巴比伦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神,甚至 以自己为法律 (现中;和合本作“判断……发出”),并尊崇自己(和合本作“势力”;参∶创四十九 3 ;何十三 1 ;见 11b 节)。势力与骄傲通常是连在一起。
8 ~ 9. 她的 马兵 被比拟成 豹 和“晚上的豺狼”( AV 、 RSV ;参∶番三 3 ) 57 ,以描述他们的飞快 58 和凶猛。他们 从远方 (见 6 节;参∶赛三十九 3 )疾驰而来(现中、 JB 、 NIV ;和合本作“踊跃争先”) 59 ,比作 鹰 ( RSV ; NIV 作“秃鹰”;参∶伯九 26 ;耶四 13 ;哀四 19 )的突袭飞扑,以描述其贪婪与故意 强暴 。
第 9 节中间的子句含糊不明,因为它的三个单字中有两个的意义较具争议性。在军队前进的上下文中,它似乎是指游牧族群( NIV ; NEB 作“脸海”;何乐德( W. L. Holladay ) 60 作“全然,所有”),他们的“脸面”定住 向前 。有人将最后一个字解释作“东风”,是来自炎热的沙漠地区、烤焦大地的风( NIV 即如此译,那么就是使用同一个字的两个可能意义;参 JB 、思高)。干热之风的题旨在此有其适切性,因为它在别处也用来象征从东方而来的蹂躏(参∶耶十八 17 ;何十二 1 ,十三 15 ),并且显然是来自巴比伦的(结十七 10 )。这解释也配合紧随其后的明喻,而且在第 11 节再次使用它,然而那文法格式却难以确定。
贪婪的巴比伦人 将掳掠的人聚集 ,以作为他们军队往前时的战利品。这些俘虏的数目多如 尘沙 般不可胜数。这明喻本来很有力,因为它最常用在祝福和强盛的军事力量等正面意义上(参∶创三十二 12 ,四十一 49 ;赛四十八 19 与书十一 4 ;士七 12 ;撒上十三 5 )。在此的隐喻却用反面的意义来取代它常用的正面力量,用在犹大败亡的处境中。令人惊奇的是神怎样回应哈巴谷祷告中论强暴的部分( 2 ~ 3 节)──更加强暴。这是以牙还牙报复法( lex talionis ),是与罪孽相称的刑罚(参∶创九 6 ;利二十四 19 ~ 20 ;诗七 16 )。
10 ~ 11. 傲慢自大的国家之权能,从他们 讥诮君王 和“王子”( JB )的能力显示出来,其他国家的 首领 是他们嘲笑的对象。受侮辱的不只是别国的领袖,也包括他们的保障;敌人 堆筑土垒 攻击他们“坚城”(中译∶ 保障 )的城墙,将它们毁坏(参∶撒下二十 15 ;结四 2 ) 61 。攻取之后,马兵( 8 ~ 9 节)就能继续行进, 像风 (和合、现中、 RSV 、 NEB 、 NIV 、 BHS 边注) 62 一样猛然扫过。
最后一句有些文法上的困难,但它可连接前面巴比伦人的自大骄傲( 7 节),他们 以自己的势力为神 ,所以显为 有罪 63 ;这种罪过普遍存在主要的军事势力中。这些势力将他们在世界舞台的地位归功于自己的作为。(参∶赛四十七 8 、 10 ;番二 15 )
56 七十士译本和使徒行传十三 41 读作“你们这轻慢的人”;参∶哈一 13 ,二 5 ;马索拉经文使用这个提议的字。这两个希伯来字间的区别非常细微,但在这里没有不得已的理由来修正经文。见一章 6 节,那里用了本节经文的同一个希伯来字的单数形式;由此可见,在此若作经文修正,必然牺牲掉这默示的文意发展。
57 母音的改变结果就成了“平原(旷野)的狼”(参∶耶五 6 )或“亚拉伯”(七十士译本)。
58 死海古卷读作“声音”,原因是文士将两个字母的位置对调了。
59 一个罕用的希伯来字,其意义不能确定。
60 W. L. Holladay, A Concise Hebrew and
Aramaic Lexicon of the Old Testament ( Wm. B. Eerdmans, 1971 ) , p. 182.
61 见 Y. Yadin, The Act of Warfare in
Biblical Lands ( McGraw-Hill, 1963 )与 J. B. Pritchard ( ed. ) , The Ancient Near East , 1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8 ) ,
illustration 101 中的图画。
62 在希伯来文中,这字是表态度的直接受格( accusative ),参 G-K 118,
r. 耶路撒冷圣经( JB )以“风”为主词,有可能是巴比伦横扫之力的象征(参 9 节),尽管“风”这个字在希伯来文中通常(虽然不是不变的)是阴性的,而这里的动词却是阳性的。
63 死海古卷遗漏了重复的字母,读作“他向他的神设立祭坛”。
Ⅳ 刑罚太过的问题(一 12 ~ 17 )
哈巴谷听见了耶和华的回应,又发出了另一首哀歌诗篇(见 2 ~ 4 节)。他以神圣洁且公义的属性开始( 12 ~ 13a 节),然后根据祂的属性来质问神刑罚的方式( 13b ~ 17 节)。他对神的信靠,不仅显在这首诗篇的第 1 节,也显在紧跟着这首诗篇后的那一节(二 1 ),他在那里耐心地等候神答覆他的吁请。
12. 这段是以一个修辞疑问句开始(见“增注∶修辞疑问句 ”, 29 页),这问句所期盼的是一个肯定的答案。以色列人确信耶和华是 从亘古而有的 (参∶申三十三 27 ;诗五十五 19 )。神不仅是从亘古而有的,此处且用祂立约的名字耶和华(参∶出六 2 ~ 8 )表明祂介入以色列人的历史。当这伟大的一位被称为 我的神 (参∶诗三 7 ,七 1 ),祂便与人有亲密的关系;祂是一位拥有实在能力的真神,不是巴比伦人所“拜”的,将自己的力量神化后想像出来的神( 11 节)。这位神被称为 我的圣者 ,以显出祂的属性。祂的圣洁成为人能就近祂求帮助的基础(见诗二十二 3 )。因着祂和祂的属性,先知和他所代表的以色列人 必不致死 64 ,不然这约就会破坏。
耶和华被称为 磐石 (参∶申三十二 18 ;诗十九 14 ),描述祂坚定不移,永不改变。祂建立( RSV )巴比伦人是有目的的,那就是要 刑罚人 、惩治人( RSV )。这样,先知宣告说∶神以创造的能力兴起、使用那些不承认祂是神的国家。头一个目的是刻意选来回应哈巴谷在一章 4 节的哀歌,这哀歌是为着公理显然不彰而发出的。事实上,公理和救赎性的管教(参∶伯五 17 ;箴三 12 )是神自己选定的,不管神选用哪个工具来达到这些目的。
13. 作者继续细述神的纯洁──与罪和邪恶全然分别──来列举祂的属性。以色列人洁净的律法是要在礼仪上洁净自己,脱离因外在与不洁之物接触而有的玷污(见利十一~十二、十五;民十九),不过其最终目标乃在内心得洁净,脱离罪恶( 见 诗五十一 7 ;结三十六 25 ;来一 3 ,九 14 )。这是必须的,因为神全然恨恶邪恶,在此特别用隐喻手法提及祂的 \cs9 眼目 ,这眼目不喜爱 邪僻 与 奸恶 (诗五 4 ~ 5 )。在此所用的动词( 看 和 宽容 ,和合本皆作“看”)和第二个受词( 奸恶 ),是从第 3 节的第一首哀歌诗篇引用的。先知对圣洁之神的信仰,因为耶和华拣选巴比伦人作为刑罚的器皿而受到挑战。这使哈巴谷再次问“ 为何 ”(参一 3 )。
他在道德上的问题,在第 13b ~ 17 节有详细叙述。一般都接受 背逆者 ( JB 、 NIV ,参∶思高作“背信的人”; NEB 作“恶人”;和合本作“行诡诈的”)就是那位破坏与神或与人之间关系的。他在此与 恶人 (见一 4 )平行,他们如贪婪的动物般 吞灭 (参∶出七 12 ,拿一 17 )犹大国;犹大国虽然得罪神,却仍然 比 神所用来刑罚他们的那些人更 公义 (参一 4 )。“恶人”这词所指涉的,已经从以色列不忠的人转到巴比伦人身上(见 48 页 )。叫哈巴谷惊讶的是∶在这新的、不公义的事件转变上,神竟然 静默不语 (参∶创三十四 5 ;斯七 4 ;诗五十 21 ;赛四十二 14 )──按着哈巴谷所理解之神的属性,祂应该会做一些事来矫正它们。
14 ~ 15c . 依照这里所用的意象,神不仅容许恶事临到义人身上( 13 节),祂似乎还主动地为这件事作准备。神使人类(包括犹大在内)在其整体受造物中 如鱼 和“爬物”一样;这些都是神在创造人类之前所造的(参∶创一 26 、 28 )。它们不仅 没有 来自同类的 管辖者 (参∶箴六 7 ,三十 27 ),反倒是在其他受造之物──即人类──的管辖之下(参∶创九 2 ;诗八 6 ~ 8 )。
鱼的类比是用在巴比伦人如何对待犹大上,他们强暴地 用钩 (参∶伯四十一 1 ;赛十九 8 ;摩四 2 )和 网 (参∶传七 26 ;结三十二 3 ;弥七 2 )把他们“拉出来”(吕译、 RSV ;参∶箴二十一 7 ),用 拉网 (参∶诗一四一 10 ;赛十九 8 ,五十一 20 ) 聚集他们 (一 9 );这些都象征审判和征服;这种类比不仅出现在旧约圣经中,在古代近东文献也很常见,曾有些记载描写打败的俘虏如何被放在网内 65 。将战败的俘虏从他们的环境、土生土长的地方带走,迁移或移居到一个陌生的地区,这种习俗在亚述人和巴比伦人中很常见(见王下十七 5 ~ 6 、 24 ,二十四 12 ~ 16 ,二十五 11 ~ 12 、 18 ~ 21 )。将他们带离自己的家乡,可以熄灭残余的背叛之火,因为一个人总是比较不愿意为着解放一个不属自己的家园而战斗!
15d ~ 16. 巴比伦因为能够剥削犹大人像鱼一样,就 欢喜快乐 。这种反应通常都是因为神和祂的作为(参三 18 ;诗九 14 ,三十二 11 ),但也不是绝无例外的。在此,巴比伦的骄傲(一 7 、 11 )使他沾沾自喜。他将自己的 网 ( 15 节)神化,向它 献祭 、 烧香 ,这也是它沾沾自喜和自傲自大的部分表现。这里所用的这两个特殊形式的动词,通常都是用来描写对虚假之偶像的敬拜(如∶王上十一 8 ,十二 32 ;诗一○六 38 ;何十一 2 ──献祭;耶四十四 23 ;摩四 5 ),但也不是绝对如此(如∶王上八 5 ;代下三十 22 ──献祭;撒上二 16 ──脂油)。这两个动词连在一起用时,几乎每次都出现在被定罪的格式语中,必定牵涉到异教崇拜(参∶王下十二 3 ,十四 4 ;代下二十八 4 ;何四 13 ,十一 2 )。所以,哈巴谷只藉选用的字汇,就把巴比伦人的行为定了罪。巴比伦把 肥美的分 (原文字义“肥沃、丰富”; RSV 、 NIV 、 JB 作“奢华”;参∶创四十九 20 ;赛三十 23 )和 富裕的食物 (参 RSV 、 NEB ;字义也是“肥沃”,参吕译“肥甘”;创四十一 2 ;士三 17 ;“食物”是接续一 8 )归因于这些网,而不是耶和华。
17. 一章 13 节的质问在此扼要重述 66 ∶ 他 (巴比伦这个国家或她的国王)仍要继续 倒空网罗 67 (见 15 ~ 16 节),仍要因他压迫人而繁荣。他继续要作的究竟是什么,不是很清楚,从文法上来说,它应该是指紧跟着的动词 杀戮 (参 AV 、 JB 通注),但是从一细微的经文修正,可以看作是重复或误抄,导致它变成用来修饰倒空网罗的副词( 1QpHab 、 BHS 、 RSV 、 JB 、 NIV )。这样,紧跟着提起无怜悯的、毫不顾惜的屠杀( AV 、 JB ),就是摘要叙述巴比伦的作风;这种文学技巧,先前已出现在捕鱼的意象中。
64 拉比传统视此动词为文士修改的范例,文士将之改为不可思议的“你必要死”(见 IDBS , pp. 263 ~ 264 )。没有抄本证据显示有这种改变,而其论据也没有说服力。
65 见 Pritchard, Ancient Near East , 1,
illustration 121 ;及 O. Kell, The Symbolism of the Biblical World ( Seabury,
1978 ) , p. 90.
66 1QpHab 在此读作一个宣称,而不是一个质问,其他的版本亦同;故两种读法在经文上都有可能。但马索拉经文逻辑地引入二章 1 节,等候一个回应。
67 1QpHab 读作“拔刀出鞘”( NEB 、吕译),是因为文士一个很细微的误读。
──《丁道尔圣经注释》
哈巴谷书
哈巴谷书第一章
1:1
“哈巴谷”:看〈参考资料〉“本书作者”条。“默示”:神常藉异象将祂的旨意启示给人,有警告也有祝福。此字原文虽有“负担”的意思,但先知主要的责任是宣告神的吩咐。
1:2-4
本节至2:20为先知与神之间的对话。这三节是先知提出的问题,与约伯和亚萨(诗73篇)一样:为什么恶人兴旺不受惩罚?为什么不听义人的呼求?“默示”在本书为神对先知问题的答复。不过哈巴谷所关心的还不是个人的公道,而是国与国的公理。
“强暴”:不公道的行为。哈巴谷说预言的时候正值约雅敬王在位(主前609-597年),朝中贪赃枉法,君王行耶和华看为恶的事(王下23:37);国中拜偶像之风盛行,民不聊生。
“不理”:先知看来好象神任由罪孽、奸恶横行,不予干涉。
1:4 “律法放松”:法律形同虚设。“公理”指社会正义。
1:5-11 本段为神对先知所提问题的第一次回答。神要用“残忍暴躁”的迦勒底人来刑罚犹大。
1:6
“迦勒底人”:看〈参考资料〉“迦勒底与巴比伦”条。此处指新巴比伦帝国。“占据那不属自己的住处”:即攻掠他国的土地。此事为神后来降祸巴比伦的一个原因(2:6-8)。
1:7 “判断和势力,都任意发出”:指心目中没有神,把法律抓在自己手里,只求本身得荣耀,不理他人死活。
1:9 “定住脸面向前”一语原文意思不明,有的译文作“他们的大队象沙漠的风凌锐推进”。
1:10 巴比伦处理征服地人民的方法,与亚述如出一辙。把百姓掳往垦荒。“筑垒”为巴比伦人攻城用的一种方法。
1:11 巴比伦人以自己的军事力量自豪,视暴力为神。
1:12-17 先知不明白何以神要用更恶的人来刑罚犹大,因此提出第二个问题。
1:12 “我们必不至死”:哈巴谷相信神是公义的,必看顾义人。“派定”:先知对神信任,肯定神有权“派定”、“设立”迦勒底人来惩罚犹大。
1:13 神有权作祂认为对的事,但先知不明白何以既圣洁又公义的神要让迦勒底人来“吞灭比自己公义的”犹大。
1:14-15 作者将百姓比喻为“鱼”,迦勒底大军如“网”,百姓只有给捕入网中的份。“他”指迦勒底人。
1:16 “网”代表敌人的军事力量,敌人把暴力当作神。所以向之献祭、烧香,把战胜的功劳归诸武力。
1:17 哈巴谷问神:究竟容忍国际上逞凶行恶的国家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