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十章
第 10 章
路 10:1> 七十个人雄赳赳地出发了,你可知道他们的使命?你可知道自己的使命?
10:1 跟随耶稣的人远远超过十二个,祂现在差遣七十人,叫他们去预备好那些城镇。这些门徒都不是特别出众的人物,未受过高深的教育,也没有高贵的地位和特别的教导能力。叫他们有能力应付这使命的,是他们对耶稣能力的认识以及他们传福音的异象。为神的国度奉献你的能力和才干是很重要的,然而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个人经历到祂的大能,并有清晰的异象,知道祂交托我们的使命。
路 10:2> 你可看到,传福音的路上很孤单?你虽未被差遣,你也可以做点什么……
10:2 耶稣差派三十五组,每组二人到各地去。他们不是孤军作战,而是求神兴起更多的工人一同作工。有些人一明白福音,就立即要去给未得救的人传福音。但这件事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传福音的工作:先动员人们去祈祷。在为未得救的人祈祷之前,要求神兴起关心他们的信徒加入传福音的行列。
路 10:2> 我没有时间,我没有感动,我──这是你的真心话,或是……
10:2 在基督徒的事奉中,没有失业这回事,神有足够的工作给每个人做,不要只坐在那里袖手旁观看着别人工作,要设法参与收获行动。
路 10:3-4> 如羊走进狼群,态度却要温柔?基督徒的生命岂不危在旦夕?
10:3-4 耶稣说祂差遣门徒出去,就如“羊羔进入狼群一样”。他们要小心谨慎,因为他们肯定会遇到对抗。我们被差到世上去,也如羊进入狼群一样。所以,要小心,并记着我们不能以攻击性的态度来对付敌人,而要以爱心和温柔的态度对待他们。我们的使命带着危险,所以我们的投入必须真挚。
路 10:7> 神的工人自有神去供应,何用我?我没有钱又没有力……
10:7 耶稣告诉门徒要欣然接受款待,因为这是他们应得的。传福音的人应该受到供应,我们有责任供应他们的需要。支持在教会中忠心事奉神的人,方法有:( 1 )保障他们有足够的薪水;( 2 )在精神上支持他们,或向他们表示你欣赏他们的工作;( 3 )偶然给他们一个惊喜,鼓励他们。
路 10:8-9> 接纳款待加上治病,这不是理所当然的?耶稣为何强调?
10:8-9 当门徒出发时,耶稣给他们两个命令。一是人们给他们摆上什么就吃什么,表示接受款待,不挑拣;二是他们要给人治病。人们会因为门徒能治病而愿意听他们宣讲福音。
路 10:12-13> 所多玛的下场人皆知道,大审判的时候,谁所受的会更重?我们的城市?不会吧……
10:12-13 所多玛是一个充满罪恶的城市,所以神毁灭了它(参创 19 章)。这个城市的名字经常用来代表罪恶。大审判之日,所多玛会受到惩罚,然而那些看到弥赛亚,但又拒绝祂的城市会受到更重的刑罚。推罗、西顿两个城市也因为它们的罪恶而被神咒诅。
路 10:15> 商业军事重镇也逃不过审判,你知道为何?就算你今生很伟大吧,在末世时你可免灾吗?
10:15 迦百农是耶稣在加利利工作的基地,它是一个重要的交汇处,商人和罗马军队经常来往这里,所以在迦百农宣告的消息会很快传出去。然而,迦百农的人大部分不相信耶稣的神迹和教诲,所以这个城市也要受审判。
路 10:17-20> 你也活了一段日子了,有多少教你欢喜的事?耶稣所要你欢喜快乐的,你可知道?
10:17-20 当门徒以耶稣的名和祂的权威去传道、赶鬼时,他们看到极大的效果。他们因所看到的胜利而欢欣,耶稣也分享他们的兴奋。不过,祂提醒他们最大的喜乐应是自己的名字被记在天上了。这个荣誉比任何的成就都更重要。当我们看到神在我们里面及透过我们做奇妙的工作时,不要忘了那最重要的──我们是天国子民。
路 10:21> 世上有聪明人、愚拙人,当然是那聪明的人较能明了神的心意嘛……
10:21 耶稣为属灵的真理是赐给每一个人,不是只给聪明人而感谢神。不论地位或才干如何,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神国度的一分子。我们不是靠自己的能力或智慧,而是藉着单纯的信心去耶稣那里的。耶稣不是不喜欢那些追求学问的人,祂是反对属灵上的骄傲(自以为聪明)。
路 10:22> 耶稣是神的儿子,可是儿子就是儿子,怎样藉祂认识父?
10:22 基督的使命是向人启示父神,祂把深奥的观念带到世上,用比喻、教导以及祂的生命来解释神的爱。我们通过仔细研究耶稣的行动、原则及态度,便能更清晰地了解神。
路 10:23-24> 朝夕相对仍不真正认识,这是门徒的损失?未曾亲睹,但资讯丰富,你我还在说不认识祂?
10:23-24 历代的先知、君王都希望亲眼目睹弥赛亚,惟有门徒得到这最好的福分──他们亲眼看见神的儿子耶稣。然而,这几个月来,他们对耶稣视若无睹,没有真正听祂的话。我们也有认识神的有利条件:近两千年的教会历史,数以百计的圣经译本出版,众多的牧者和讲道家。然而,我们常常漫不经心,忘却我们蒙受了极大的恩典。由于我们有这么多的机会可以详细地知道关于基督的事,我们就有责任小心谨慎地跟从祂。
路 10:27-37> 有人说,爱就是心里接受,我就是在“心里”接受了他,还用再做什么?
10:27-37 从这比喻我们学到关于爱邻舍的三个原则:( 1 )不应该提出许多理由来为自己缺乏爱心辩护;( 2 )任何有需要的人,不论是何种种族、宗派或社会背景的人皆是我们的邻舍。( 3 )爱的意思是起来行动,以应需要。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拒绝帮助人的藉口。
路 10:30-37> 想不到同一件事,人的态度竟大有不同,怎不同?你看……
10:30-37 对这个受伤的人,各人态度不同:强盗把他当作抢夺的对象;祭司和利未人看他是要避开的麻烦。惟有撒马利亚人看他是一个需要爱的人。
路 10:33> 在犹太人心中,那个撒马利亚人本该最容易不理那受伤的人,可事实是……
10:33 犹太人与撒马利亚人之间的仇恨由来已久。犹太人视自己为亚伯拉罕的纯正后裔,看不起撒马利亚这混血的种族(撒马利亚人是北国以色列人与外族人通婚的后裔)。在这个犹太律法教师来看,最容易犯错的人应该是撒马利亚人。他这种态度显示了他缺乏爱心,正好与他所说的要爱邻舍如自己的律法相反。
马大
好撒马利亚人比喻中各人的态度
耶稣探望马利亚和马大
路 10:38-42> 马大为耶稣而忙碌,马利亚在主脚前听道;你可在她们身上看到自己?
10:38-42 马利亚和马大都爱耶稣,她们俩都在服事祂。不过,马大暗示马利亚事奉的方式不如她的好。她不知道当她渴望要事奉时,实际上是忽略了祂。你是否为耶稣做许多事情,以致你没有时间与祂在一起呢?不要让你的事奉变为自我服事,你必须知道你事奉的对象。
路 10:42> 我要预备周会,我要预备主日学,我很忙,主我没有时间去灵修……是这样吗?
10:42 耶稣没有责备马大为家务而忙碌,祂只是要她定下缓急先后的次序。事奉基督,不要只陷于忙碌事务性工作,而忽略对神的全然依靠。──《灵修版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十章
主差遣七十人(十 1 ~ 24 )
思想 “不要因鬼服了你们就欢喜,要因你们的名记录在天上欢喜”这句话,怎样显露事奉主应有的心态?
.主差遣七十人( 1 ~ 16 )
1. 主差遣七十人,吩咐他们两个两个出去传道,这是主在世的最后一次、也是最有组织和训练的密集行动──向那些没听过福音的城市传福音。
2. 主差遣他们的动机是因为庄稼已经熟了,那些拜偶像、充满罪恶,在黑暗中的百姓,就是待收割的庄稼,你有否发现在你周围正有待收割的庄稼呢?
3. 主在差遣他们之前,先施以训练与教导予他们:
① 要有信心,即不怕危险和逼迫、以及靠福音养生的信心;
② 专心传道,抢救灵魂乃是最紧急的使命;
③ 要将平安带给人,若被拒绝则平安归于自己。
4. 那些听见救恩而不肯悔改的城市,将会遭到审判和毁灭。
.胜利回来的报告( 17 ~ 20 )
门徒归来向主报告:“因的名,就是鬼也服了我们。”主立即警告他们,他们得胜是因祂赐他们权柄之故,主已看见撒但失败坠落,所以不要因工作的果效而骄傲,夺取主的荣耀,应思想主的救恩,为自己的名记录在天上而欢喜感谢神。
.耶稣被灵感而欢乐( 21 ~ 24 )
耶稣自己被圣灵感动而向天父感谢,因为祂看见父神的美意,向谦卑单纯如婴孩的就显出来,反之凭聪明通达而自傲的人却要失去天国的福分。主耶稣欢乐地感谢神,因一切都是父交托祂的,藉祂使人认识神。主耶稣称门徒是有福的,因为从前的先知君王都无此福分看见他们所见、听见他们所听的。
祈祷 主啊,因的救恩我欢喜快乐,感谢。
你去照样行吧!(十 25 ~ 37 )
.律法师试探耶稣( 25 ~ 28 )
1. 律法师提出:“当做什么才能得永生?”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只可惜他提出问题的动机是在试探耶稣。
2. 耶稣既知他是律法师,就以他在律法上所念的反问他。律法师的答覆很正确,与主在马太福音二十二 35 ~ 40 的答覆很相符。主把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归纳成诫命的总纲:“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3. 很可惜,律法师虽精通律法,却不能因行得完全而有永生的把握。事实很明显,没有人能靠完全了律法而得救(参加三 11 ),因为得救是本乎恩,且因信(参弗二 8 )。
.好撒马利亚人( 29 ~ 37 )
1. 耶稣对律法师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主一言击破他要试探主的企图,然而他继续问:“谁是我的邻舍呢?”
2. 主耶稣以比喻指出落在强盗手中的人需要邻舍的帮助,但祭司和利未人,虽为宗教人士,却没有怜悯的心,显然不是那被强盗打伤之人的邻舍。
3. 只有一个撒马利亚人动了慈心,为那人清洗并缠裹伤处,又安排店主人代为照顾。撒马利亚人的爱心胜过律法师和宗教家。
4. 当律法师听完主所讲的故事,被问及谁是那被强盗打伤之人的邻舍时,他说就是那怜悯他的。主说:“你去照样行吧。”今日,我们可能也需要以行为来表达我们的信仰呢!
祈祷 主啊,我愿意效法好撒马利亚人,爱邻舍如同爱自己。
上好的福分(十 38 ~ 42 )
.主所爱的家庭( 38 ~ 39 )
1. 这个在伯大尼的家庭有姊弟三人:马大、马利亚和一个小兄弟拉撒路,他们都是主耶稣素来所爱的(参约十一 5 )。
2. 马大和马利亚两姊妹都热心爱主,但她俩却有不同的性格。马大爱主的表现在为主预备食物,忙忙碌碌,而马利亚却只是单单亲近主,坐在祂脚前听祂讲道。
.马大埋怨受责( 40 ~ 42 )
1. 马大被主责备不是因不事奉,或事奉时做错了事,乃是由于她“心里忙乱”,又到主前控告妹子马利亚不帮助她侍候。主也并非责备她的侍候有何不对,但指出她“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这正是今天许多事奉主的人的通病。
2. 主轻呼她“马大!马大!”这是何等恳切与爱怜的呼唤,主耶稣盼望马大能明了祂的心意,一改侍候主当中的错误心态。
3. 主并非说马大不需要去作侍候的工夫,只是提醒马大在侍候上还有一件不可少的事,就是把握机会靠近主听祂讲道。主以连连称赞马利亚的方式提醒马大什么是最好的、不能夺去的福分。马大的事奉很容易被人称赞,马利亚却容易被人误会,但主的心意是明显的,我们当明白何为合主心意的事奉。
祈祷 主啊,感谢,从对马大的教导中,让我学习并明白到什么才是合心意的事奉。──《新旧约辅读》
路加福音 第十章 注释
10:1-16 耶稣差遣七十人
1
「七十」:犹太人常用此数字代表世上的列邦(参创10)。
这数目的其他象徵意义,见串1。
2 任务的急需 ──人对神国信息的迫切需要。
3 任务的危险。
4 履行任务须赶快和专心。
「口袋」、「鞋」:见太10:9-10注。
「在路 ......
的安」:不要浪费时间在累赘的客套和寒暄上。
5-8
履行任务者应有的表现与待遇:为主人家求平安符合犹太人的
习俗,但在此更是神赐福的途径;接待客旅是犹太人的美德,
但传扬主道的人更应受人接待。
9 任务的内容──医治、宣讲神国信息(见11;
路9:1-2注)。
10-12 任务的严肃性
11
到访後将脚上的尘士跺掉,表示与该居民断绝关系,他们的罪
恶、沦亡都与己无干。
12
「所多玛」:常与蛾摩拉并提,是旧约时罪恶昭彰的城市,结
果遭神审判,被硫磺与火倾覆(见创19章)。
13-15 不悔改的诸城,见太11:21-24注。
16
七十门徒代表了耶稣和父神(参太40-42及注)。
10:17-20 七十人奏功而返
17 「因 ...... 名」:见约1:12注。
「鬼......我们」:可见赶鬼是七十门徒的任务之一。
(参路9:1-2)
18 「撒但 ......
一样」:门徒赶鬼的成功意味着魔鬼迅速的溃败。
19 「蛇和蝎子」:在此主要象徵属灵仇敌(见20)。
10:21-24 耶稣欢乐
21 神启示的对象 ── 谦卑人。
「这些事」:指耶稣和门徒传道与行异能(13, 17)的含意 ─
─ 天国的福音。
「聪明通达人」:自以为是、自恃聪明的人。
(参15节「迦伯农 ......
升到天上」)
「婴孩」:谦卑、愿意受教者。
22 神启示的媒介 ── 耶稣。
23-24
门徒能够亲眼看见耶稣的作为,亲耳听闻 的启示,并有份於
神国的启奠(见18;
太12:28),这福气前无古人!
10:25-37 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
(参考:路加福音中的撒玛利亚人)
25 「律法师」:见太2:4注。
27 经文引自申6:5及利19:18。
28 「你这 ......
永生」:见罗2:7-8注。
29 「谁是 ......
邻舍」:当时一般犹太人认为「邻舍」不包括与他
们敌对的撒玛利亚人(见约4:9注)及外邦人
; 法利赛人更可
能连普通平民都不纳入「邻舍」之列。
30
位於耶路撒冷东面的「耶利哥」,座落於约但河谷,地势低洼
。连贯耶路撒冷与耶利哥、长约廿七公里(十七英里)的路道
,极其陡峭荒凉,是强盗出没之所。
31
「从那边过去」: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安危,也可能为了避免触
着死尸致沾染污秽(利21:1)。
32
「利未人」:指利未支派中祭司以外的人,职任主要是协助祭
司处理圣殿的事(见串39)。
34 「油」能止痛,
「酒」能洁净伤处。
两者都为犹太人和希腊人常用的药物。
35 「二钱银子」:价值见太20:2。
36-37
於29节律法师要弄清楚谁配得到爱,但耶稣却要求人主动去作
他人的邻舍并施出爱──不论对方的种族与背景。
10:38-42 耶稣探望马大和马利亚
38 「一个村庄」:大概指伯大尼(见约11:1注)。
42 「只有 ......
夺去」马利亚的安静受教、与主亲近,是信徒不可
缺少的态度,也是领受福气的途径。
思想问题(第 10章)
1 10:1-12这段经文怎样表明耶稣自己关心传福音,以及门徒使命的
急切呢?
2 为什麽耶稣不许门徒在路上向人问安?
这要求是否太苛刻?参 2节。
有什麽曾拖累你传福音的工作?
3 门徒与当地百姓的关系应该是怎样?
是主人?是客人?是高高在上,摆出权威姿态?抑或作主谦卑的
使者?
当你到别处探访信徒时,你持着什麽态度接受他的接待呢?
4 本章 10节所描述的顽梗城邑,与第2节强调的「要收的庄稼多」
,有无不和谐之处?为什麽?
5 主耶稣认为什事情比能够赶鬼更值得高兴呢?
你的快乐又是建造在什麽根基上?
6 你认为这七十位使者的装备比起十二使徒所受的训练如何?
究竟是什麽决定了他们的成功?
这对你有什麽鼓励呢?
7 律法师想凭自己所作的活动获得救恩、而主耶稣似乎说人若能尽
上一切爱神爱人,就必得永生( 28)。
的答覆与「因信称义」的道理是否冲突?参加 5:22;
约一4:7。
8 从何看出比喻中的撒玛利亚人已尽了本分爱路上的伤者呢?
他所担忧的是什麽?
而利未人与祭司所担心的又是什麽呢?
9 你主耶稣提及的「邻舍」观念有何看法?
对你来说,「邻舍」究竟包含什麽意思呢?
10 你认「不可少的」是指什麽( 42)?
路加福音第十章
收庄稼的工人(十 1-16 )
这段经文对宣教工作的记述,要比十二使徒首次宣教的范围要来得广阔。
七十这个数目,在犹太人来说,是有象征意义的。
(甲)七十是选召来帮助摩西的长老的数目,他们的任务是带领和指导在旷野中的百姓(民十一 16 , 17 , 24 , 25 )。
(乙)这是犹太人公会的出席人数,犹太公会是犹太人最高的会议机构。假如我们可以把‘七十’与以上任何一个团体相联起来,他们便成为耶稣的帮助。
(丙)这是代表世上国家的数目。路加具有世界的眼光;可能他认为有一天,世界各国都能认识主和爱主。
有一点是相当有趣的,值得顺带一提。在耶稣称为有祸的城市之中,其中一个是哥拉汛,文中暗示耶稣曾在此地行过不少神迹奇事。在整个福音的历史里头,我们从来未听说过有哥拉汛这地方,而我们亦无从知道耶稣在那里做过些什么,说过些什么。没有比这例子,更生动的说明,我们对耶稣生平实在所知有限。福音书并不是传记;它们只是耶稣生平的素描(参约廿一 25 )。
不论是传道人或是听众,这段经文对他们都极为重要。
(一)传道人不可以背负太多物质的东西,他的行李要轻省。人生实在太容易为世务所羁绊。 庄信 博士( Dr.
Johnson )有一次在细心观察一个巨大的城堡和它的行政措施之后,很冷酷的批评说:‘就是这些东西使得它困扰至死。’世界绝不可以遮盖了天堂。
(二)传道者要专心工作;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这个要追溯到列王纪下四章廿九节里,以利沙对基哈西的指示。这个指示并不是叫人无礼,而是要指出上帝的仆人,面对 伟大使命的宣召,便要心无旁骛,专心一意的履行,不可在次要的事情上徘徊恋栈。
(三)传道者不可冀望从工作中得 什么好处;要吃喝所供给的;也不可从这家搬到那家,寻求更为安适的居所。不久之前,教会里出现了一些食客。有一部书叫做十二 使徒遗训( The Teachig of the Twelve Apostles ),大约写于主后一百年,是教会首部的守则。在那日子,有不少四处漂泊的先知。书中写明,假若有先知在某地居停超过三天而又不工作的,那就是假先知;假若有先知以圣灵之名,求取金钱或食物的,他就是假先知!工人是配得工价的,但作为身钉十架主耶稣的仆人,便不可追求奢侈安逸。
(四)聆听上帝的道,本来便是一大责任。一个人是以他所得的机会的多少来接受审判。有一些事情,若是小孩子做的,是可以宽容;若是大人为之,则要受到谴责;对于野蛮人来说,可蒙宽恕的事物,我们却要惩罚文明的人。责任和权利是一个铜钱的两面,不可分割。
(五)拒绝上帝的邀请,是一件可怕的事。当中有一个意思,人所听到的上帝的每一个应许,都可以成为他的判罪。如果人接纳这些应许,这些应许使成为他最大的荣耀,但他所拒绝的每个应许,将来都要成为定他罪的证据。
人真正的荣耀(十 17-20 )
当这七十个门徒因 耶稣的名得胜回来,脸上都洋溢一片欣喜之色。耶稣对他们说:‘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这句话并不容易明白。这可能有两个意思。
(一)这可能指‘我目睹黑暗和邪恶的权势被击败;撒但的碉堡已经摧毁,上帝的国正在途中。’这即是说耶稣晓得撒但已遭受到致命的一击,姑勿论祂最终的胜利要 延多久,撒但所有的权势已受到无情的打击。
(二)这句话亦同样可能是对骄傲的一个警告。相传撒但因为骄傲的缘故而背叛了上帝,曾经一度贵为天使长而竟被逐出天堂。这何话可能是耶稣对七十门徒谓:‘你们已得尝胜利的滋味;但是要戒骄仿,天使长便曾经因为骄傲而招致被逐的命运。’
事实上耶稣不断的警告门徒,不要骄傲和过份自信。他们没错是赋予了基督所赐的所有能力,但他们最大的荣耀乃是因自己的名字得记录在天上。
一个人最大的荣耀并不在于他做了些什么,而是在乎上帝为他做了些什么。这是千古不易的道理。在减轻人类痛苦方面,哥罗芳的发现,大可以宣称是医学上最大的发现。有一次有人问发现这种麻醉剂的辛浦森爵士( Sir James Simpson ):‘你认为你最伟大的发现是什么呢?’这个人正期待 他回答是‘哥罗芳’。但辛浦森对他说:‘我最大的发现是耶稣基督是我的救主。’
即使是最伟大的人,在上帝的面前也只能说:
‘我手中未一物,
唯你的十架可依;
赤身露体来,求为我加衣;
孤单复无助,主为施恩典;
卑污复蒙垢,飞奔赴活泉;
救主肯濯我,免我至死地。’
骄傲足以阻挡我们进入天国;谦卑则可以引导我们到上帝面前。
卓越绝伦的身份(十 21-24 )
这段经文有三个重要的观念。
(一)第廿一节点出了单纯的智慧。有些真理是只有单纯的心态才可领受,而那些学问渊博之士却无法接受。褒纳特安诺( Arnold Bennett )有一次说:‘要写一部伟大的着作,唯一的方法,便是以小孩子初赌东西的眼光来写。’许多时候,我们都过份聪明。有些人学问渊博到一个地步,结果只见其大而不见其小。有人说过,要试验一个人是不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学者,就要看他能够忘记多少。总而言之,基督教信仰的意义,并不在于了解新约圣经的全部理论;更何况是神学思想和基督论。基督教的信仰并不是 认识有关基督 的事物,而是 认识基督 的本身。要作到这一步,并不能依恃属世的智慧,而是有赖上帝的恩典。
(二)第廿二节揭露耶稣与上帝间独有的关系。这就是第四福音所谓,‘道成肉身’(约一 14 ),又或如耶稣所说:‘我与父原为一’,与及‘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十 30 ;十四 9 )。希腊人的上帝是不可知的。在精神与物质,上帝和人之间,有 极深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说:‘要认识上帝,是十分困难的。而当你认识祂时,也没办法可以向人解说。”但耶稣来,说:‘ 要认识上帝,就要看 我。’耶稣并没有费太多唇舌向人介绍上帝,祂是以自己来表现上帝。因为在祂里头,有看上帝的心思意念。
(三)第廿三和廿四节告诉我们,耶稣是一切历史的总成。耶稣在这些经节中说:‘我就是所有的先知、圣徒 和 君王素常所冀盼和渴望的那位。’这就马太在他的福音书里头,一次复一次的要表达的意思,‘这是要应验主藉先知所说的话……。’(参太二 15 , 17 , 23 )。耶稣便是历史所要攀登的巅 ,是历史所要成就的目标,是上帝子民素来要追寻的美梦。如果我们盼望把这个意思以现代的术语来表达,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相信进化论 ;人类从野兽蜕变过来的缓慢进程。而耶稣便是这进程的终极和高 ,因为在祂里面,人与上帝相遇;祂不但是人性的极致,也同时是神性的完成。
谁是我的邻舍(十 25-37 )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故事中的 场景 。从耶路撒冷往耶利哥的路,谁都知道,是一条极之危险的旅途。耶路撒冷在海拔二千三百尺以上;而耶利哥附近的死海却是在海拔一千三百尺以下;因此,在短短二十哩之内,两地高度的相差却有三千六百多尺。由于路途险窄,怪石嶙峋,弯角出没无常,此地使成为盗贼的乐园。在第五世纪,耶柔米( Jerome )指出时人尚称这条路做‘红路’或是‘血路’。在十九世纪,人在通过这条路之前,仍须要把保护费交与当地的酋长。迟至一九三十年代的前期,莫顿( H. V. Morton )还遇到警告,假若他要走这条路,他得要在入黑之前赶到家里:因为有一个叫珂布.吉达的( Abu Jildah ),专搞拦劫车辆,搜掠旅客的勾当:得手之后,苦察末来到以先,他已逃上山去了。耶稣讲述这故事的时候,她是在讲述一些在耶路撒冷下耶利哥路上经常发生的事情。
其次,让我们看一看其中的 人物 。
(甲)故事中的 客旅 。他显然是个卤莽、有勇无谋的人物。一般人身上带有贵重财货,很少会单人匹马走这条路的。他们都是结队而行,以策安全。陷身于这种悲惨的境况,这个人只好埋怨自己。
(乙)故事中的 祭司 。他 俫俫而过。显然地,他没有忘记谁要是碰了死人,他七天不得洁净(民十九 11 )。虽然他不能确定,但他恐怕这人是死的;一碰触他,便丧失了在圣殿执事的机会;而他不愿冒这风险。他把礼节仪文放在慈惠之上。在他来说,圣殿和其中的礼节要此人的痛苦重要得多。
(丙)故事中的 利未人 。看来在他离去之前,他曾经走上前观看。土匪是惯于用饵的,他们当中一人会扮成受伤的旅客;当一些旅客不疑有他走上前来,其他的便会蜂涌而出,把他制服。这个利未人的座右铭是“安全第一”。他不会冒险助人。
(丁)故事中的 撒玛利亚人 。撒玛利亚人的出现,使听众自以为歹角已经登场。这个人在 血统 上,可能根本不提撒玛利亚人。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并无瓜葛;而这个人看来像一位商旅;他是客店的常客。在约翰福音八章四十八节中,犹太人称耶稣为撒玛利亚人。这个名号有时是用来称呼那些异端份子,或是破坏了宗教仪文的人。可能这个人之所以被称为撒玛利亚人,是因为在一般正统人士的眼中,他是受鄙视的。
在他身上我们要注意两件事。
(一)他的信誉良好!很明显的,客店的主人是准备相信他的。在神学的立场而言,他可能并不完全,但他是诚实人。
(二)只有他愿意出手救人。他或许是异端份子,但他心中有上帝的爱。正统之士往往热衷于教条而吝于实际的帮助,他们所轻看的人,倒是 意的爱护他的同胞;这已不是个新鲜的话题了。在最后我们要被审判,所根据的并不是我们所持守的信条,而是我们的生活态度。
第三,让我们留心这个比喻的 教训 。提出问题的律法师是诚实的。耶稣问他律法上写的是什么,又再问,‘你念的是什么!’端庄正统的犹太人,在他们的腰间会系 一个小皮袋,叫做 佩经 ,当中盛放 几条经文──出埃及记十三章至十节;十一至十六节;申命记六章四至九节 ,十一章十三至廿节。‘你要爱主你的上帝’是从申命记六章四节和十一章十三节而来的。因此,耶稣对这位律法师说:‘打开你腰间的佩经一看,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在佩经之外,这律法师又加上了利末记十九章十八节是吩咐人爱护邻舍如同爱己。由于好下定义,这位律法师便在谁是邻舍的问题上穷追下去。碍于心胸的狭隘和他们的局限, 舍 一辞,只限作 犹太同胞 的解释。举例来说,他们有人认为在外邦妇女临盆之际帮助他们,这样做是不合规矩的,因为这样做只是给这世界带来另外一个外邦人。故此,‘谁是我的邻舍?’,这个律法师提出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耶稣的回答包括了三件事。
(一)我们必须帮助别人,虽然有些人是咎由自取,就像这旅客一般。
(二)人无分国界,只要是有需要的,便是我们的邻舍,我们助人之必要像上帝的爱那样广阔。
(三)帮助人要实际彻底,并不徒是 心里的 同情。无疑的,祭司和利未人对这受伤的人,也有一丝的同情,但他们毫无 行动 。真正的怜悯,是在实际的行动中流露出来的。
耶稣对律法师的一番话,正是要对我们说的──‘ 你 去照样行罢’。
性情互异(十 38-42 )
这几节经文,文字短小精悍,描写细致生动,难得一见。
(一)这些文字展现出二人 性情气质的差异 。在我们信仰中,从来没有对人的性格气质加以适当的重视。有些人天生活泼好动;有些人则天生文静。在活泼好动的人而言,他实在颇难理解那些喜欢默坐静修的人。而那些潜心于沉静默想的,往往又轻看那些坐不暖席的。
这里所指的性格本身并无正谬可言。上帝并没有叫每个人都要一模一样。有人可以这样祷告:
‘水壶与浅锅与万物的主啊,
由于我没空成为
作美好事物的圣徒,
或是与你一起守望到深宵,
成是作个美梦在晨曦,
或是敲响天国的门扉,
教我做个管吃的圣徒
洗濯并保管水壶浅锅盆碟酒杯。’
其他人大可以拢 双手坐在那里,专心致意的沉单 与默祷。两者并皆服事上帝。上帝需要祂的马利亚,也需要祂的马大。
(二)这些经节寓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它指示出 错误的关怀 。试想这事发生时,耶稣是往那里去!祂正往耶路撒冷去──赴死。祂整个人正处于交战之中,要将自己的意旨屈服于上帝的旨意之下。耶鱿来到伯大尼进入那家中,这是个大日子;而马大为了表示庆祝,尽他一己所能,把家中一切最好的,拿出来款待耶稣。因此她来回奔走,在烦扰中忙于备饭,而这 并不是耶稣所需要的 。祂极需要的是一种安宁。为了摆在面前的十字架,和内心的折腾,祂极盼望能摆脱不断向祂需索的 众;在伯大尼这个地方 ,找得一处安静之所,即使是 一两 个小时也是好的。马利亚的态度正切合祂的心意,而马大却在善意的尽力破坏。‘不可少的只有一件’──极可能是指‘我所要的不是大摆筵席;一道菜,一点点简单的食物,我便于愿已足。’事情很简单的,就是马利亚明白耶稣的心意,而马大却不明白。
这正是我们生活中要面对的一个难题。许多时候我们要对人表示关心──但我们的关心却是要用我们 自己的方法 来表达;假若我们的殷懃不被欣赏,这样我们便感觉受到冒犯和不被接纳。如果我们要关心别人,首先得要了解所要帮助的人的内心光景──然后抛却自己的成见,切合别人的需要。耶稣爱马大,马大也爱祂,但当马太要以自己的方法以示关怀,那样对需要内心安宁的耶稣来说,却是弄巧反拙,耶稣喜爱马利亚,而马利亚也喜爱耶稣;并且,马利亚明白祂的心意。──《每日研经丛书》
第十章
三·主差遣七十人(一○1~16)
一○1~12 这是福音书中唯一记录主差遣七十个32门徒出去的经文。这跟马太福音第十章差遣十二个门徒非常相似,但马太记载的是差遣门徒到北面的地区,而这里的七十人是差遣到南方,沿着主到耶路撒冷的路径。这次使命看样子是要为主预备道路,祂的旅程从北面的该撒利亚腓立比开始,经过加利利和撒玛利亚,渡过约但河,南经比利亚,然后折返,渡过约但河往耶路撒冷。
虽然这七十个人的传道事奉和职务是暂时的,但主对他们的教导提供了许多生活的原则,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也适用。
摘录其中一些原则如下:
1·祂差他们两个两个的出去(1节)。这使人想到令人信服的见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林后一三1)
2·主的仆人应当时常祈求祂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2节)。需求常常比工人的供应为大。在为工人祈求的同时,明显地我们自己必须愿意出去。注意求(2节)、去(3节)。
3·耶稣的门徒被差往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3节)。外表上,他们像毫无防御能力的羊羔进入狼群;他们不能期望世界会给予盛情的款待,相反,他们会遭到逼迫,甚至杀害。
4·不许顾虑个人的舒适(4节上)。“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钱囊指金钱的储备;口袋指食物的储备;鞋可能指额外一双,或提供额外舒适的鞋袜。这三样都提到某种贫穷,那就是虽然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并叫许多人富足(林后六10)。
5·“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4节下)基督的仆人不要在冗长、仪式化的问候上浪费时间,这种问候在东方很流行。他们固然应当斯文有礼,但却必须把时间用在宣告荣耀的福音上,而不是无益的交谈上。他们没有时间作不必要的拖延。
6·他们应该接受任何提供给他们的住宿(5,6节)。如果他们起初的问安得到友善的接受,这家主人便是平安之子;他有平安的特质,也接受平安的信息。如果门徒被拒绝,他们不应气馁;他们的平安仍归自己,即他们没有浪费或损失,而其它人会得着这平安。
7·门徒应该住在首先提供住宿的一家(7节)。从这家搬到那家会显出他们是那些找寻更舒适住处的人,然而他们应当过简朴感恩的生活。
8·他们应该吃喝任何提供给他们的食物和饮品(7节)。作为主的仆人,他们有权取得工价。
9·城镇正如个人一样,不是接受主就是反对主(8,9节)。如果一个地区接受信息,门徒就应该在那地传道,接受款待,带给那地福音的福气。人摆上甚么,基督的仆人就吃甚么,不要对食物讲究,或在那家引起不方便;毕竟,食物并非他们生命中的主要东西。在接待主使者的城镇,犯罪患病的居民得着医治,王也临近他们(9节)
10·一个拒绝福音的城镇会被剥夺再听的特权(10~12节)。在神的安排中,人会有最后一次听到福音的时间。人不应轻视福音,因为可能再没有听闻的机会。被拒绝的光就是光不被容下。获得特权听闻好信息的城镇若拒绝福音,要受的审判比所多玛更重。特权越大,责任越重。
一○13,14 耶稣说这些话,是想到加利利中三个比任何其它城都更获优待的城。它们见过祂在街上施行大能的神迹,听过祂满有恩典的教训,然而,它们完全拒绝祂。在哥拉汛和伯赛大所行的神迹,如果祂行在古代的推罗、西顿,那些沿海的城市已经马上深切的悔改了。由于加利利的城市不为耶稣的工作所感动,它们要受的审判比推罗、西顿更重。根据历史事实,哥拉汛和伯赛大已被彻底毁灭,它们的确实位置今天无法确定知道。
一○15 耶稣离开拿撒勒后,迦百农便成为祂的家乡。这城所得的优待是升到天上,但它藐视最尊贵的市民,失去大好机会,所以它在审判时会被推下阴间。
一○16 耶稣以说明这七十人是祂的大使来结束祂的教训。拒绝他们的,就是拒绝祂;拒绝祂的,就是拒绝父神。
莱尔评论:
新约中再没有更强烈的言词,说到一个忠心执事的职任的尊严,和那些拒绝听祂信息之人要承担的罪疚。我们必须谨记,这话不是对十二个使徒说的,而是对七十个门徒说的。这些门徒的名字和往后的经历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史葛说:“拒绝或轻慢一个大使,是侮辱任命和差派他的王──他所代表的人。使徒和七十个门徒是基督的大使和代表,拒绝和藐视他们的,事实上是拒绝和藐视祂了。33”
四·七十人回来(一○17~24)
一○17,18 那七十个人完成使命回来,他们因鬼也服了他们而欢欣鼓舞。耶稣的回答可以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意思,是祂从他们的成功看见撒但最终从天上坠落的预兆。詹美逊、霍石和鲍尔朗将主的话意译如下:
你们执行使命时我跟随你们,看着胜利;当你们为魔鬼因我的名服了你们而惊奇时、我看见一个更辉煌的景象、如闪电忽然从天划到地上。看!撒但从天上坠落。
撒但这样的坠落还未发生,他将会被米迦勒和他的使者逐离天上(启一二7~9)。这事会发生于大灾难期间,在基督于地上荣耀作王之前。
耶稣的话另一个解释是对骄傲的警告。祂好像是说:“不错,你们因甚至连魔鬼也服了你们而飘然陶醉,但别忘记──骄傲是罪恶之根。路西弗因骄傲而坠落,并且被逐离天上。你要小心避免这个危险。”
一○19 主已给门徒权柄对抗邪恶的势力。在执行使命时,他们可以免受伤害。这对所有神的仆人来说都是真实的,他们受到保护。
一○20 然而,他们不要为自己有能力胜过鬼而欢喜,而是要为自己的得救而欢喜。这是唯一记录的事,是主叫门徒不要欢喜的。危机与基督徒事奉的成功有微妙的关系;但我们的名记录在天上这事实,提醒我们对父神和祂儿子有还不清的债。为着救恩而欢喜,才是安稳无虞的。
一○2l 耶稣被众人弃绝,看着那些谦卑的跟从者,祂被圣灵感动就欢乐,为父无比的智慧而感谢祂。那七十个门徒并非世上聪明通达的人,他们也不是知识分子或饱学之士。他们只是婴孩!但他们是有信心、肯奉献和愿意全心顺服的婴孩。知识分子是过分聪明、知道太多了,他们的骄傲叫他们看不见神的爱子的真正价值。只有透过婴孩,神的工作才能发挥得最有效率。我们的主为所有父交给祂的人欢喜,也为这七十人的初步成功而欢喜。这次成功预言了撒但的最终坠落。
一○22 一切所有的,不管是天上的、地上的或地底下的,父都已交付给子。神已将整个宇宙放在祂儿子的权柄下。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道成肉身的奥秘除了父,没有人能彻底了解。神如何成为人,又住在血肉的身躯里,是受造物不能理解的。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是谁;神超乎人类的理解,子完全的知道祂,子也指示那些软弱、卑贱和被人厌恶但相信祂的人(林前一26~29)。那些见过子的人也是见过父,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父充分的表明出来(约一18)。
凯理说:“子的确启示了父,但当人尝试解开基督个人荣耀这无法解开的谜时,脑袋便无法子想明白。”
一○23,24 主暗暗的告诉门徒,他们活在拥有空前特权的日子。旧约的先知和君王要看弥赛亚的日子,却没有看见。主耶稣在这里自称是旧约先知所期待的那一位──弥赛亚。门徒有幸看见神迹,听见关乎以色列的盼望的教训。
五·律法师和好撒玛利亚人(一○25~37)
一○25 这律法师是摩西律法的专家,他很可能并非诚心的提出这个问题;他企图作弄救主,完全把祂放在试验之下,也许他以为主会否认律法。对他来说,耶稣只不过是夫子,而永生是他可以赚取或应得的东西。
一○26~28 主回答他的时候,已考虑到这一切。如果律法师能够谦卑并悔改,救主会更直接的回答他。在当时的情况下,耶稣将他的注意力别到律法上。律法要求的是甚么?律法要求人尽己所能去爱主,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告诉他,如果他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乍看上去,主好像是教导人以遵行律法来换取救恩。实情不是这样。神从未试图告诉任何人因守律法而得救,十诫是颁布给那些已经有罪的人。律法的目的不是把人从罪中拯救出来,而是叫人知罪;律法的功用是向人显明他是个满身罪污的人。
有罪的人不可能尽心爱神,也不能爱邻舍如同自己。如果他从出生至死亡都能行这些,他就不需要救恩,也不会灭亡;尽管如此,他所得的报酬也只不过是长久在地上活着,而不是得着天堂的永生。只要他一天过着不犯罪的生活,他会继续生存下去。永生只给那些承认自己的失丧光景、并藉神恩典得蒙拯救的罪人。
因此,耶稣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是纯粹假设的。如果主提到的律法能对律法师起预期的影响,他应该会说,“如果这就是神的要求,那么我要灭亡了。我无助,没有盼望。我把自己投向你的慈爱和怜悯,求你以恩典拯救我!”
一○29 他没有说上面的话,相反,他要显明自己有理。为甚么他要这样呢?没有人指责过他。他自己知道有错,但心因骄傲而起来反抗。他问,“谁是我的邻舍呢?”这是逃避的技俩。
一○30~35 主耶稣用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故事的情节耳熟能详,被强盗抢劫的受害人(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犹太人),半死的躺在往耶利哥的路上。犹太祭司和利未人拒绝施予援手,也许他们恐怕那是一个阴谋,又或者害怕搁在那里自己也会被劫。结果一个被憎恨的撒玛利亚人来施予援手,他为受害人进行急救,把他带到店去,并提供照应伤者的费用。对这个撒玛利亚人来说,一个有需要的犹太人就是他的邻舍。
一○36,37 然后救主提出那不可避的问题,三个人当中哪一个是这无助的人的邻舍?当然是那个怜悯他的。的确这样,那么律法师应该去照样行。“如果一个撒玛利亚人能藉着怜悯一个犹太人而证明自己是他的真正邻舍,那么,全人类都互为邻舍了。34”
我们不难从祭司和利未人看见,律法对死在罪中的罪人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律法吩咐“要爱邻舍如同自己”,但却没有给你遵行的能力。我们也不难看见好撒玛利亚人好比主耶稣;祂来到我们身处的环境中,救我们脱离罪,从地上至天上一直到永恒,祂已为我们提供全备的照应。祭司和利未人也许叫我们失望,但好撒玛利亚人却绝对不会。
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巧结,故事以“谁是我的邻舍呢?”这个问题开始,但以另一个问题作结:“你是谁人的邻舍?”
六·马利亚和马大(一○38~42)
一○38~41 主这时集中注意力在神的话和祷告上,作为祝福的两大方法(一○38~一一13)。
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而马大则为伺候这位尊贵的上宾心里忙乱。马大希望主责备她妹妹没有帮她的忙,但主耶稣温和地责备了马大的烦躁!
一○42 主赞赏我们对祂的爱胜于我们的事奉。事奉可能会被骄傲和自以为是沾污;让祂占住内心是不可少的一件事,是不能夺去的上好的福分。高斯评论说:“主想把我们由马大转变为马利亚,正如祂想把我们从律法师转变为邻舍一样。35”
欧德曼写道:
虽然主也欣赏所有我们为祂做的工作,但祂知道我们首要的是坐在祂脚前学习祂的旨意;然后我们才能在工作上得着宁静、平安和恩慈。最后,我们的事奉可以达到马利亚的完美事奉,在最后一幕,她把一瓶香膏倾倒在耶稣的脚上,那香气直至今天仍弥漫在世上36。──《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 丰盛生命研读本
路 加福音
10:1
差 遣 他 们 两 个 两 个: 差
遣 工 人 两 个 两 个 地 出 去 这 条 原 则 在 主 的 事 工 中 十 分 重 要, 如 此 便 使 各 人 都 得 着 加 倍 的
信 心 和 智 慧。 此 外, 二 人 同 行 使 彼 此 都 颇 得 激 励, 勇 气 倍 增。 圣 经 中 其 它 有 关 二 人 同 行
的 事 工 原 则 的 经 文 有:传 4:9~ 12 ;太 18:16 ;可 6:7 ; 14:13 ;路 7:19 ;约 1:35~ 41 ; 8:17 ;徒 9:38 ; 10:7 ; 15:36~ 41 ; 19:22 ;林
后 13:1 ;提 前 5:19 ;来 10:28 ;启 11:3~ 6, 10~ 12 。
10:2
要 收 的 庄 稼 多: 参
太 9:37 注。
10:3
羊 羔 进 入 狼 群: 忠
心 遵 行 神 旨 意 的 信 徒 将 会 遭 遇 许 多 危 险, 他 们 犹 如 毫 无 防 卫 能 力 的 羊 羔 进 入 狼 群 一
般, 既 然 如 此, 我 们 就 更 当 迫 切 祈 求 神 的 同 在、保 守 和 供 应。
10:9
医 治 那 城 里 的 病 人 …… 神
的 国: 耶 稣 再 次 强 调 “ 神 的 国 ” 与 医 治 病 人 密 切 相 关。 有 关 这 方 面 的
详 细 讨 论, 可 参 9:2 注。
10:19
蛇 和 蝎 子: “ 蛇
和 蝎 子 ” 代 表 对 人 最 具 威 胁 力 的 邪 灵 势 力。 基 督 已 把 胜 过
撒 但 的 权 柄 赐 给 教 会, 所 以 信 徒 完 全 有 能 力 胜 过 邪 灵 的 势 力 ( 参 “ 胜 过 撒 但 和 鬼 魔 的 能 力 ” 一 文 ) 。
10:20
不 要 因 …… 就
欢 喜: 基 督 警 戒 门 徒 不
能 以 胜 过 魔 鬼 的 能 力 或 其 它 事 工 中 的 成 就 做 为 他 们 喜 乐 的 源 泉,倒 要 因 自 己 能 够 从 罪
中 得 赎 并 且 将 安 居 天 家 而 欢 喜 ( 参 太 7:22~ 23 注 ) 。
10:21
向 聪 明 通 达 人 …… 向
婴 孩: 耶 稣 所 喜 乐 的
是, 天 父 没 有 将 属 灵 真 理 的 领 悟 能 力 赐 给 那 些 自 以 为 聪 明 的 人, 反 而 赐 给 那 些 像 孩 子
一 般 谦 卑 接 受 神 话 语 的 人。 人 如 果 自 以 为 有 智 慧, 能 够 用 自 己 “ 卓
越 ” 的 学 识 去 质 疑 圣 经 的 教 导, 并 且 因 此 对 神 的 话 语 自
作 取 舍, 就 绝 对 不 能 与 神 的 儿 子 相 交, 也 无 法 认 识 他 (22 节 ) 。
10:27
爱 主 你 的 神 …… 爱
邻 舍: 参 太 22:37, 39 注。
10:30
30~37 有 一 个 撒 玛 利 亚 人: 这
个 比 喻 强 调, 真 正 相 信 和 顺 服 基 督 的 人, 自 然 会 关 心、 同 情 那 些 需 要 帮 助 的 人。 爱 神 的
呼 召 也 是 一 个 爱 人 的 呼 召。
1. 基 督 赐 给 人 的 新 生 命 和 恩
典 使 人 对 那 些 忧 伤 痛 苦 的 人 生 发 仁 爱、 慈 悲 和 怜 悯 之 心。 信 徒 必 须 依 照 圣 灵 浇 灌 在 各
人 心 中 的 爱 行 事, 不 可 硬 着 心 肠。
2. 口 里 称 自 己 是 基 督 徒, 心
里 却 置 他 人 疾 苦 和 需 要 于 不 顾 的 人, 显 然 没 有 永 生 (25~ 28,
31~ 37 节; 比 较 太 25:41~ 46 ; 约 一 3:16~ 20) 。
10:42
不 可 少 的 只 有 一 件: 虽
然 主 动、积 极、 实 际 地 服 事 必 不 可 少, 并 且 也 极 其 美 好, 但 是 在 安 静 的 敬 拜、 祷 告 和 与 主
相 交 中 表 达 我 们 对 神 的 挚 爱 和 委 身 才 是 最 重 要 的 服 事 ( 参
太 26:13 注 ) 。 我 们 应 当
时 时 反 省 自 己 是 否 因 为 忙 于 主 工, 参 加 聚 会 和 行 善 而 忘 记 在 灵 里 与 主 相 交。
路加福音第十章
三.主差遣七十人(一○ 1 ~ 16 )
一○ 1 ~ 12 这是福音书中唯一记录主差遣 七十 个 32 门徒出去的经文。这跟马太福音第十章差遣十二个门徒非常相似,但马太记载的是差遣门徒到北面的地区,而这里的七十人是差遣到南方,沿主到耶路撒冷的路径。这次使命看样子是要为主预备道路,祂的旅程从北面的该撒利亚腓立比开始,经过加利利和撒玛利亚,渡过约但河,南经比利亚,然后折返,渡过约但河往耶路撒冷。
虽然这七十个人的传道事奉和职务是暂时的,但主对他们的教导提供了许多生活的原则,历世历代的基督徒也适用。
摘录其中一些原则如下:
1 .祂差他们 两个两个的 出去( 1 节)。这使人想到令人信服的见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要定准。”(林后一三 1 )
2 .主的仆人应当时常 祈求 祂打 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 2 节)。需求常常比工人的供应为大。在为 工人 祈求的同时,明显地我们自己必须愿意出去。注意 求 ( 2 节)、 去 ( 3 节)。
3 .耶稣的门徒被差往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 3 节)。外表上,他们像毫无防御能力的 羊羔进入狼群 ;他们不能期望世界会给予盛情的款待,相反,他们会遭到逼迫,甚至杀害。
4 .不许顾虑个人的舒适( 4 节上)。“ 不要带钱囊,不要带口袋,不要带鞋。”钱囊 指金钱的储备; 口袋 指食物的储备; 鞋 可能指额外一双,或提供额外舒适的鞋袜。这三样都提到某种贫穷,那就是虽然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并叫许多人富足(林后六 10 )。
5 .“ 在路上也不要问人的安。 ”( 4 节下)基督的仆人不要在冗长、仪式化的问候上浪费时间,这种问候在东方很流行。他们固然应当斯文有礼,但却必须把时间用在宣告荣耀的福音上,而不是无益的交谈上。他们没有时间作不必要的拖延。
6 .他们应该接受任何提供给他们的住宿( 5 , 6 节)。如果他们起初的问安得到友善的接受,这家主人便是 平安之子 ;他有 平安 的特质,也接受平安的信息。如果门徒被拒绝,他们不应气馁;他们的平安仍归自己,即他们没有浪费或损失,而其他人会得这平安。
7 .门徒应该住在首先提供住宿的一家( 7 节)。 从这家搬到那家 会显出他们是那些找寻更舒适住处的人,然而他们应当过简朴感恩的生活。
8 .他们应该吃喝任何提供给他们的食物和饮品( 7 节)。作为主的仆人,他们有权取得工价。
9 .城镇正如个人一样,不是接受主就是反对主( 8 , 9 节)。如果一个地区接受信息,门徒就应该在那地传道,接受款待,带给那地福音的福气。人摆 上什么 ,基督的仆人 就吃什么 ,不要对食物讲究,或在那家引起不方便;毕竟,食物并非他们生命中的主要东西。在接待主使者的城镇,犯罪患病的居民得医治,王也临近他们( 9 节)
10 .一个拒绝福音的城镇会被剥夺再听的特权( 10 ~ 12 节)。在神的安排中,人会有最后一次听到福音的时间。人不应轻视福音,因为可能再没有听闻的机会。被拒绝的光就是光不被容下。获得特权听闻好信息的城镇若拒绝福音,要受的审判比所多玛更重。特权越大,责任越重。
一○ 13 , 14 耶稣说这些话,是想到加利利中三个比任何其他城都更获优待的城。它们见过祂在街上施行大能的神迹,听过祂满有恩典的教训,然而,它们完全拒绝祂。在 哥拉汛 和 伯赛大 所行的神迹,如果祂行在古代的推罗、西顿,那些沿海的城市已经马上深切的悔改了。由于加利利的城市不为耶稣的工作所感动,它们要受的审判比推罗、西顿更重。根据历史事实,哥拉汛和伯赛大已被彻底毁灭,它们的确实位置今天无法确定知道。
一○ 15 耶稣离开拿撒勒后, 迦百农 便成为祂的家乡。这城所得的优待是 升到天上 ,但它藐视最尊贵的市民,失去大好机会,所以它在审判时会被推下阴间。
一○ 16 耶稣以说明这七十人是祂的大使来结束祂的教训。拒绝他们的,就是拒绝祂;拒绝祂的,就是拒绝父神。
赖尔评论:
新约中再没有更强烈的言词,说到一个忠心执事的职任的尊严,和那些拒绝听祂信息之人要承担的罪疚。我们必须谨记,这话不是对十二个使徒说的,而是对七十个门徒说的。这些门徒的名字和往后的经历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史葛说:“拒绝或轻慢一个大使,是侮辱任命和差派他的王──他所代表的人。使徒和七十个门徒是基督的大使和代表,拒绝和藐视他们的,事实上是拒绝和藐视祂了。 33 ”
四.七十人回来(一○ 17 ~ 24 )
一○ 17 , 18 那 七十个人 完成使命 回来 ,他们因 鬼也服了 他们而欢欣鼓舞。耶稣的回答可以有两个解释。第一个意思,是祂从他们的成功看见 撒但 最终 从天上 坠落的预兆。詹美逊、霍石和鲍尔朗将主的话意译如下:
你们执行使命时我跟随你们,看胜利;当你们为魔鬼因我的名服了你们而惊奇时、我看见一个更辉煌的景象、如闪电忽然从天划到地上。看!撒但从天上坠落。
撒但这样的坠落还未发生,他将会被米迦勒和他的使者逐离天上(启一二 7 ~ 9 )。这事会发生于大灾难期间,在基督于地上荣耀作王之前。
耶稣的话另一个解释是对骄傲的警告。祂好像是说:“不错,你们因甚至连魔鬼也服了你们而飘然陶醉,但别忘记──骄傲是罪恶之根。路西弗因骄傲而坠落,并且被逐离天上。你要小心避免这个危险。”
一○ 19 主已给门徒 权柄 对抗邪恶的势力。在执行使命时,他们可以免受伤害。这对所有神的仆人来说都是真实的,他们受到保护。
一○ 20 然而,他们 不要为 自己有能力胜过 鬼 而 欢喜 ,而是 要为 自己的得救而欢喜。这是唯一记录的事,是主叫门徒不要欢喜的。危机与基督徒事奉的成功有微妙的关系;但我们的 名记录在天上 这事实,提醒我们对父神和祂儿子有还不清的债。为救恩而欢喜,才是安稳无虞的。
一○ 2l 耶稣 被众人弃绝,看那些谦卑的跟从者,祂 被圣灵感动就欢乐 ,为 父 无比的智慧而感谢祂。那七十个门徒并非世上 聪明通达 的人,他们也不是知识分子或饱学之士。他们只是 婴孩 !但他们是有信心、肯奉献和愿意全心顺服的婴孩。知识分子是过分聪明、知道太多了,他们的骄傲叫他们看不见神的爱子的真正价值。只有透过婴孩,神的工作才能发挥得最有效率。我们的主为所有父交给祂的人欢喜,也为这七十人的初步成功而欢喜。这次成功预言了撒但的最终坠落。
一○ 22 一切所有的 ,不管是天上的、地上的或地底下的, 父 都已 交付 给子。神已将整个宇宙放在祂儿子的权柄下。 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 ;道成肉身的奥秘除了 父 ,没有人能彻底了解。神如何成为人,又住在血肉的身躯里,是受造物不能理解的。 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 ,没有人知道 父是谁 ;神超乎人类的理解,子完全的知道祂,子也指示那些软弱、卑贱和被人厌恶但相信祂的人(林前一 26 ~ 29 )。那些见过子的人也是见过父,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父充分的表明出来(约一 18 )。
凯理说:“子的确启示了父,但当人尝试解开基督个人荣耀这无法解开的谜时,脑袋便无法子想明白。”
一○ 23 , 24 主 暗暗的 告诉 门徒 ,他们活在拥有空前特权的日子。旧约的 先知 和 君王要看 弥赛亚的日子, 却没有看见 。主耶稣在这里自称是旧约先知所期待的那一位──弥赛亚。门徒有幸看见神迹,听见关乎以色列的盼望的教训。
五.律法师和好撒玛利亚人(一○ 25 ~ 37 )
一○ 25 这 律法师 是摩西律法的专家,他很可能并非诚心的提出这个问题;他企图作弄救主,完全把祂放在试验之下,也许他以为主会否认律法。对他来说,耶稣只不过是 夫子 ,而 永生 是他可以赚取或应得的东西。
一○ 26 ~ 28 主回答他的时候,已考虑到这一切。如果律法师能够谦卑并悔改,救主会更直接的回答他。在当时的情况下,耶稣将他的注意力别到律法上。律法要求的是什么?律法要求人尽己所能去爱主,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告诉他,如果他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乍看上去,主好像是教导人以遵行律法来换取救恩。实情不是这样。神从未试图告诉任何人因守律法而得救,十诫是颁布给那些已经有罪的人。律法的目的不是把人从罪中拯救出来,而是叫人知罪;律法的功用是向人显明他是个满身罪污的人。
有罪的人不可能 尽心 爱神,也不能爱 邻舍如同 自己。如果他从出生至死亡都能行这些,他就不需要救恩,也不会灭亡;尽管如此,他所得的报酬也只不过是长久在地上活,而不是得天堂的永生。只要他一天过不犯罪的生活,他会继续生存下去。永生只给那些承认自己的失丧光景、并藉神恩典得蒙拯救的罪人。
因此,耶稣说“ 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 ”是纯粹假设的。如果主提到的律法能对律法师起预期的影响,他应该会说,“如果这就是神的要求,那么我要灭亡了。我无助,没有盼望。我把自己投向你的慈爱和怜悯,求你以恩典拯救我!”
一○ 29 他没有说上面的话,相反,他要 显明自己有理 。为什么他要这样呢?没有人指责过他。他自己知道有错,但心因骄傲而起来反抗。他问,“ 谁是我的邻舍呢? ”这是逃避的技俩。
一○ 30 ~ 35 主 耶稣 用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来回答这个问题。故事的情节耳熟能详,被强盗抢劫的受害人(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犹太人), 半死 的躺在往 耶利哥 的路上。犹太 祭司 和 利未人 拒绝施予援手,也许他们恐怕那是一个阴谋,又或者害怕搁在那里自己也会被劫。结果一个被憎恨的 撒玛利亚人 来施予援手,他为受害人进行急救,把他带到 店去 ,并提供 照应 \cs8 伤者的费用。对这个撒玛利亚人来说,一个有需要的犹太人就是他的邻舍。
一○ 36 , 37 然后救主提出那不可避的问题, 三个人 当中 哪一个 是这无助的人的 邻舍 ?当然是那个 怜悯他的 。的确这样,那么律法师应该 去照样行 。“如果一个撒玛利亚人能藉怜悯一个犹太人而证明自己是他的真正邻舍,那么,全人类都互为邻舍了。 34 ”
我们不难从祭司和利未人看见,律法对死在罪中的罪人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律法吩咐“要爱邻舍如同自己”,但却没有给你遵行的能力。我们也不难看见好撒玛利亚人好比主耶稣;祂来到我们身处的环境中,救我们脱离罪,从地上至天上一直到永恒,祂已为我们提供全备的照应。祭司和利未人也许叫我们失望,但好撒玛利亚人却绝对不会。
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巧结,故事以“谁是我的邻舍呢?”这个问题开始,但以另一个问题作结:“你是谁人的邻舍?”
六.马利亚和马大(一○ 38 ~ 42 )
一○ 38 ~ 41 主这时集中注意力在神的话和祷告上,作为祝福的两大方法(一○ 38 ~一一 13 )。
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 听他的道 ,而 马大 则为伺候这位尊贵的上宾 心里忙乱 。马大希望 主 责备她 妹妹 没有帮她的忙,但主耶稣温和地责备了 马大 的烦躁!
一○ 42 主赞赏我们对祂的爱胜于我们的事奉。事奉可能会被骄傲和自以为是沾污;让祂占住内心是不可少的 一件 事,是 不能夺去 的 上好的福分 。高斯评论说:“主想把我们由马大转变为马利亚,正如祂想把我们从律法师转变为邻舍一样。 35 ”
欧德曼写道:
虽然主也欣赏所有我们为祂做的工作,但祂知道我们首要的是坐在祂脚前学习祂的旨意;然后我们才能在工作上得宁静、平安和恩慈。最后,我们的事奉可以达到马利亚的完美事奉,在最后一幕,她把一瓶香膏倾倒在耶稣的脚上,那香气直至今天仍弥漫在世上 36 。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B 七十个人的宣教(十1-24) 只有路加告诉我们差遣这一大群门徒出去的事。有些指示,跟马太福音中差遣十二使徒出去的记载相似,这引致有些学者认为,这段经文只不过是马太福音中指示十二使徒那段经文的变体。然而,这观点“经不起批判”(Plummer);路加记载这次的宣教与那十二个门徒宣教的记载(九1-6)非常接近,证明他认为它们是两回事,每个记载都可以就它本身的情况来理解;而且就如曼松所指出的,可能耶稣使用其他人的服事要比使用十二使徒多,同样有可能的是:因着在教会后来的回忆中,给予十二使徒特殊的地位,遂把这一点给遗忘了。
1.使命与信息(十1-12)
路加记录了耶稣给这一大群人的指示,要比早先给十二使徒的指示丰富多了。
1. 在新约圣经中最困难的经文问题,一个就是耶稣这次差遣出去宣教之人的数目。有许多好的抄本读作七十个人,如和合本与RSV;但也有许多抄本读作“七十二个人”,如:吕译、思高、现中、RSV边注、新国际版等。根据我们可以使用的证据看来,不可能肯定此一数目(虽然我认为“七十二个人”的读法好像稍微比较正确)。犹太人根据创世记第十章建立一个观点,即认为这个数目似乎是象征世界上的列国,因为那里的希伯来经文有七十个名字,七十士译本则有七十二个;福音是给全世界的。然而,有些人将这数目与摩西所设立之长老的数目连在一起(民十一16-17;包括留在营中的两个,共有七十二个),他们把耶稣当第二个摩西看待。其他人则联想到议会(Sanhedrin)的七十个成员,这些宗教领袖是为着弥赛亚的来临而预备的。无论这些推测背后有什么真理,耶稣差遣门徒们两个两个地在祂前头,这一大群的先锋,证明在祂前面有趟忙碌的旅程。
2. 耶稣开始祂的指示,这些话祂显然曾经在不止一次的场合用过,有稍微不同的形式(参,太九37-38;约四35)。要收的庄稼多意味着有许多工作要做;作工的人少则意味着他们一定不能延迟。它也意味着他们必须仰望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祂的庄稼,并且赐下他们自己所需的力量和引导,求能有更多工人为神作工,是那些为祂劳苦之人的责任。
3-4. 他们所要从事的,不是轻松的工作。羊羔进去狼群,是不令人羡慕的处境。这个明喻同时指出危险与无助。神的仆人在某些方面来说,是在世人的掌管下;靠着他们自己的力量,他们将无法妥善应付所处的境遇,他们必须仰望神。所以,耶稣吩咐他们不要带什么装备(参九3)。钱囊(ballantion,在新约圣经中只有路加用过)是个装钱的袋子。口袋(pēra)是旅客的袋子(见九3注释)。他们不要带鞋,意思可能不是要他们赤脚旅行,而是不要带备用的鞋子。在路上也不要问人安并不是劝他们没有礼貌,乃是提醒他们:他们的任务是紧迫的,不要与路旁的熟人闲聊而延误了自己的使命。东方人的问安常是钜细靡遗又耗费时间。
5-6. 当他们进到一个房子的时候,是指他们抵达一座城,或一个村庄,寄宿在那里。他们要先为那家求平安。如果那家的主人是个“平安之子”(和合本小字;根据闪族语法,指一个人的特征乃是平安,我们会说他是“平安的人”),他们的平安就要“停留在他身上”(思高),就会有和谐的状态。但如果那人不是个平安的人,那么这平安就会“折回到你们身上来”(吕译)。这个象征性的词语使门徒们安心,他们不会把祝福传给不想获得它的人。神美善的恩赐不是用魔术赐下的。
7. 在任何一座城中,十二个使徒必须住在一间房子里(九4),这一点也适用在这七十个人身上。他们要白白地接受所供给的食物,不必良心不安,因为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参,提前五18)。这个原则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但有时在基督徒的活动中却也会被人忽略。即使工人得工价是应当的,也不当得着更多。门徒们不要从这家搬到那家,那意味着在完成他们的工作后,不该周旋在社交圈中,受到长久的款待。他们的使命极为急迫,他们必须竭力往前。
8-9. 当传道人被人接待,他们要接受款待,吃那摆在他们面前的。他们奉差遣,显然是往约但河外的地区去,那里有许多外邦人,所摆上的食物,未必总是能满足厉行礼仪洁净之人的要求;他们不要为了食物和食物的律法而岔入为小事操心的旁轨,他们是要去医病和传道的,他们信息的内容是:神的国临近你们了。这信息必须被那些得到的人接受、遵行,因为神的国临近了。这日子是他们的机会。
10-12. 一座城可能会不接待他们,那么他们就要带着他们的信息到街上去,他们要告诉众人两件事:第一,他们必须当着他们把脚上的尘土给擦去(关于这个象征性的举动,见九5注释),这个动作是用象征告诉市民们,他们使自己与神的百姓无分无关。第二,他们要说:他们的信息虽然被人拒绝,实际却没有改变,神的国已经临近;他们拒绝传道人时,不只是在拒绝一对可怜的巡回传道人,而是拒绝神的国本身,那有严重的后果,众人为自己招来了审判。此处未解释“那日子”(吕译;和合:审判的日子),但它显然是指可怕的审判日子(参,二十一34;太七22;帖后一10;提后一12、18,四8);那时,所多玛所受的,要比那些无礼之人还容易受呢!所多玛的毁灭(创十九13、24-25)使那座城变成神审判恶人的借镜,这引喻强调那些拒绝神国度使者之人的罪行。
2.加利利诸城的命运(十13-16)
提到那些有可能会拒绝耶稣的人,自然就会提那些的确已经如此做的人。这些话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在同一个场合中说的(马太把它们摆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十一20-24);但他们却是切合审判这个主题的。
13-14. 有祸了不是请求报仇,而是表达极深的遗憾,“唉呀!”(参六24-26)。提及哥拉汛(在新约圣经中只有出现在这里以及马太福音的平行经文)和伯赛大这两座城,使我们承认这个事实:我们对耶稣的生活所知有限,对祂在前一座城的服事,我们一无所知,对于祂在后一座城的服事,我们知道的也很少。但这些话证明祂曾在这两个地方有过广大的工作,并且在那里行神迹。事实上,祂所行的异能具有极大的声望,甚至会使推罗、西顿的人悔改;这两座城位在加利利北面的海边,形成腓尼基帝国的核心,是大商业中心,但犯罪情况很严重。它们曾经是神藉着祂的先知呼吁的对象,但因不予回应,遂也成为神审判的对象(参,赛二十三;结二十六-二十八)。然而,当审判的日子,这两座城所受的,要比哥拉汛和伯赛大还容易受呢!拒绝神的儿子,是如此的严重。
15. 迦百农这座城,耶稣曾在那里进行许多的服事;祂在那里那么频繁,以致这座城甚至被称为祂自己的城(太九1);它曾经看见神迹,也曾听见教训,但却仍然不受感动。迦百农的居民显然认为自己很好,但“祢将要升到天上吗?”(和合本小字)这个问句预期的答案是“不”!相反地,他们必被推下阴间(Hades,这个字是在强调位置上;参,赛十四13、15)。很明显地,天上与阴间在这里是用来指极高的荣耀与极深的堕落。“耶稣预言了这城将来的降卑或死亡……现在,迦百农荒废的遗迹动人心弦地、安静地为祂的预言作见证”(Ellis)。
16. 在许多场合中,耶稣都曾说类似这一小段的话语(太十40;约十三20),路加把它摆在这里,显然是因为它普遍的适合性,并不是说它必须是在这个时候说的。它强调耶稣所差遣出去之使者的重要性。当祂赐给任何一个人权柄来说话,那人说话就带着权柄;凡听从他的,就是听从耶稣;凡弃绝他的,就是弃绝主。这将极大的责任放在所有听见信息的人身上。但尤有甚者,凡弃绝耶稣的,事实上也就是弃绝那差祂来的。这样,耶稣的使者出去,是带着最充分的授权去的;他们的信息,必须十分严肃地被看待。
3.七十个人回来(十17-20)
路加并未告诉我们传道的人出去为期多久,或者他们是回到何处来禀报,只说在适当的时候,他们再次与耶稣会合。
17. 抄本的读法可以分成七十个人与“七十二个人”,就跟第1节完全一样(见该处注释)。这群人欢欢喜喜的回来,这次的经历显然被拒绝的次数不多,当他们回报的时候都很快乐。他们特别提起一件事,就是鬼因耶稣的名而服了他们,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指:他们把鬼从受害者身上赶了出去,他们感觉自己分享了耶稣对鬼魔的得胜。既然在他们的使命中没有提到这件事,他们可能没有预期会发生这样的事,所以格外地喜乐。
18. 我曾看见撒但从天上坠落,像闪电一样,这句话的意义不容易明白。天上在这里是代表能力的顶峰(蒲隆模也这么认为;参,赛十四12)。可能是在这七十个人的宣教中,耶稣看见了撒但的受挫(所用的动词意思是“我正观看”——未完成时态),这挫败是突然地、出乎意料之外地(临到魔鬼的权势),像闪电的光芒一样。对漫不经心的观察者而言,所发生的事,不过是一些行乞的传道人在一些小城镇说了一些话、医治了一些患病的乡民,但在那福音的凯旋中,撒但受到显着的挫败。另一种观点则是认为,这些话是指耶稣在道成肉身之前所看见的撒但的坠落;根据这个观点,乃是警告门徒们,不要因他们成功的宣教成果而骄傲,他们应该记得,甚至连撒但都坠落了呢!但前面的观点较为合适。
19-20. 耶稣已经把权柄(这个字是指运用能力的权柄,而不是单指能力)赐给这七十个人,可以践踏蛇和蝎子(参,诗九十一13;可十六18)。当他们奉差遣作工时,可以免于受到这些东西的伤害。我们并不确定这些话究竟是要按字面的意思或寓意来解释;可能是后者,因为没有一个记录说到,基督徒传道人按字面来践踏蛇或蝎子而不受伤害的(虽然保罗曾经有一次被一条毒蛇咬在手臂上而没有受伤,徒二十八3-5)。而且,他们有权柄能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连撒但自己都不能胜过他们。断没有什么能害你们,这句话更强调他们的安全。这一切都为这些卑微的人描绘了一幅令人惊叹的图画。但耶稣继续教训他们:他们要将优先次序弄对。他们真正欢喜的原因不是胜过了鬼,因为那些有鬼从身上赶出去的人,总有一天还是要离开世界,甚至连这个世界——他们得胜的舞台——也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名字被记录(现在完成时态,指永久的)在天上(参,出三十二32;但十二1;来十二23;启三5等)。耶稣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永存的事上。
4.耶稣的喜乐(十21-24)
盖德说这段是“耶稣在受感动之下,所发出的喜乐的话语,其中包含了祂大部分教训的简洁精要”。这个段落与约翰福音中的话语如此接近、类似,甚至被称为“从对观福音来的约翰式的晴天霹雳(a Johannine bolt from the Synoptic blue)。它提醒我们:并不是像有些人所坚称的,约翰的文体风格与对观福音书作者们的风格截然不同。
21. 欢乐这个译法不能表达出égalliasato这个字的特色,这个字意味着正面的狂喜(“因喜乐而悸动”,Moffatt)。路加说这是“在圣灵里”(RSV;和合:被圣灵感动),这符合路加的写作风格。这个祷告是一篇感恩祷文,称呼神时,同时提及祂的怜悯(父)与祂的伟大(天地的主)。耶稣接着就为神的启示而感谢祂,祂并没有说神启示了什么,但我们可以自然地把这些事看成那七十个人刚刚学到的事。耶稣感谢神,因为这启示的依据并非人类的智慧(聪明通达人无法得到它)。神已经对低微之人——就是那些像婴孩一样的人——说话了。
22. 耶稣接着说: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我父亲已经把一切都给我了”,现中;参,约三35,十三3)。祂有最超越的地位,一无所缺。但这却一点也不显明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是谁;在我们主的存在里,有其深奥,是跟从祂之人所不能测度的。在对观福音书中,耶稣只有在这里(加上马太福音的平行经文)和马可福音十三32才称自己为子,虽然这个用法在约翰福音中很常见。同时,除了子……没有人知道父是谁,有个重要的附加句,和子所愿意指示的。这些话“断言耶稣与父无与伦比的关系,准确地说,就是‘子’”(Fitzmyer)。藉着耶稣,并且唯有藉着耶稣,众人才能知道父是谁。“主耶稣的父神”(林后十一31)是带有非常丰富之意义的词句。神就是耶稣所启示出来的那个样子。
23-24. 耶稣在祷告之后,对门徒们说了一段话。祂是暗暗的对他们说的,这暗示前面的话不是只有门徒们听见了,而后面这些话则只是对他们说的。耶稣说:他们是真正有福的人,因为看见他们所看见的。从前有许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他们所看的,却没有看见;要听他们所听的,却没有听见。耶稣是人们长久以来所盼望的弥赛亚,是几个世纪以来,关切属灵之事的人所期望、所渴慕的那一位;但看见这一切应验的权利是赐给门徒的,并没有赐给先前的任何世代。
C 好撒玛利亚人(十25-37)
这个比喻是路加特有的,是藉着耶稣与律法师的对话而引用的。这段对话有其类似的经文,尤其是以爱的诫命为律法的总纲(太二十二34-40;可十二28-31);但是也有一些不同。首先,值得注意的是时间上的不同,另则,其他的经文中,这个总纲是由耶稣提出的,但在这里却是由律法师提出;我们不应当认为它们是互相依存的。
25. 在某个未特别指明的时候,有一个律法师起来(这假定众人是坐着的,显然耶稣曾经教训人)。一个律法师所关切的,不是世俗学问的研究,而是犹太人的律法——旧约圣经的头五卷书。此外,他可能也研读过圣经的其他部分以及相关的事物;所以,在预料中,他对宗教事务是既有兴趣,又有知识。他试探耶稣,那就是说,他之所以提出他的问题,不是要探询知识,而是要看看耶稣会如何回答,他甚至可能希望耶稣回答的很糟糕,这样,他就有机会可以展露头角。他的问题,我该作什么……?显出他是在想某种靠行为得救的方式,却对神的恩典毫无了解。永生的意思是指适合于将来世代的生命,这生命永无止境;但是,在基督徒的了解中,更重要的是:永生是具有特别性质的生命,就是神所赐的生命。
26-27. 发问的人是个律法师,耶稣只对他提起律法是非常合适的。他的回答结合了一些经文,是耶稣自己也曾经用来总结律法的要求的(申六5;利十九18;参,可十二30-31)。希伯来经文和七十士译本(太二十二37也一样),都说众人应该用三种机能来爱神;然而,这里和马可福音中却都是说到四种机能,但这些差异似乎并不重要。两种方式都意味着:一个人应该用他一切所是的来爱神,整个人性都要包括在内。这律法师显然对圣经有极深的洞察力,所以能够如此总结律法。邻舍(ho plēsion)的意思不只是住在隔壁的人(那是ho perioikos,用在一58等处),更包含有联合、交通的思想。
28. 耶稣称赞他的回答,接着说: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有些人认为,在这句话中对靠行为得永生的道路有形式上的赞赏,如果你要一条靠着行为而得救的路,这就是了(含有你不能做到的意思)。似乎更有可能的是,祂否认了靠行为得永生的路,要紧的不是我们做什么,当作是积功德的行为,而是我们的态度。如果我们真的照着耶稣所说的方式来爱神,那我们所依靠的就是祂,不是我们自己。这种爱是我们对神爱我们的回应,不是祂接纳我们的原因(参六47-49)。耶稣不是在推荐一种新的律法主义制度,与旧的大同小异,而是指出所有律法主义的尽头。律法师要的是一条律则或是一组律则,使他可以遵行,并且因此而配得永生;耶稣却是告诉他:永生根本就不是一件遵守律则的事,活在爱中就是活在神国的生命中。安得(William F.Arndt)指出:这句话“承认魂与灵的境界的重要性,如果那个范围是健全的,整个人就健康”。我们对神的态度决定其余的一切;如果我们真的爱祂,我们也会爱我们的邻舍(约壹四20)。
29. 但这律法师却不以此为满足,他要显明自己有理。他的基本态度仍然是错的,他并不了解自己话语里的含义。所以他接着就问:谁是我的邻舍呢?他了解邻舍的意思不只是指隔壁的邻居而已;但是,这个词语的含义丰富到什么地步呢?对于这一点,犹太人当中有不同的概念,但他们似乎都把它局限在以色列国里面;向着人类的爱的概念,还不在他们理解的范围内170。当我们着手研究这比喻的时候,我们必须记住:这比喻所要回答的,是律法师的问题:“谁是我的邻舍呢?”而不是“我必须做什么才可以得救呢?”
30. 耶稣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反倒说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旅客显然是个犹太人,但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只称他为一个人。重要的是邻舍的需要,而不是他的国籍。从耶路撒冷下耶利哥的这段路,坡度险峻,沿途尽是荒凉的乡间。距离大约十七哩,高度落差超过三千尺;是属于荒郊野地,强盗可以安全无虑地藏身其间。耶稣在故事中并没有说强盗抢夺了这个人,那是可以理解的;祂集中说明他们用暴力恶待旅客,把他打个半死,就丢下他走了。
31. 当他还躺在那里的时候,偶然有一个祭司来了;既然这个人已经是“半死”状态,这祭司若不摸摸他,就无法确定他究竟死了没有;但如果摸他,而这个人实际上却已经死了,那他就招致礼仪上的不洁净,那是律法所禁止的(利二十一1及下)。只有把那个人丢在那里不管,他才能稳当地保持礼仪上的洁净;但也只有接近那人,他才能肯定自己不致忽略帮助一个有需要的人。在两难之间,礼仪的洁净赢得胜利,他不仅没有帮助他,更从路的另一边过去,他刻意避免任何接触的可能性。其他的因素也可能促使他如此做,诸如:强盗去而复返的可能性、他的职务的性质等等,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所知道的是:当那人在受苦、有需要的时候,这祭司弃他于不顾。
32. 当一个利未人来到这里时,也发生了一样的事:他也是一个宗教名士,在预期中,应该对需要帮助的人有兴趣;但他也是一位关心礼仪的洁净的人。他也认为别淌这趟浑水比较好,所以他也照样从那边过去了。
33-34. 在祭司和利未人之后,听众一定会预期下一个出场的是一般以色列平民;到目前为止,在这故事中,几乎可以肯定他们已经嗅到反神职人员的气味。所以,耶稣竟然介绍一个撒玛利亚人,这可糟蹋这个故事了。根据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之间不共戴天的宿仇之恨,一个撒玛利亚人是他们预料中最不可能来帮助那人的;但这个人却对那被害者动了慈心,即刻就竭尽所能地帮助他。酒一定是用来清洗伤口的(里面的酒精有消毒功效,他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只知道蛮有效的)。油,即橄榄油,可以缓和痛楚。无论是犹太人或希腊人,都广泛地使用这两样东西。受伤的人太过虚弱、无法走路,所以这撒玛利亚人就扶他骑上自己的牲口(这意味着他自己必须走路),就这样把他带到店里去,在那里照应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并没有清楚说明;但这撒玛利亚人,把那个人带到住宿的地方,并不认为他的责任已经完了,他继续地照顾他。
35. 甚至当他必须离去的时候,仍然继续表现他的仁慈,他拿出二钱银子来,先付给店主请他继续照顾这个人。根据历史学家波立比乌171的说法,在他的时代(约主前150年),在义大利的客店中,一个人可以预付膳宿费,每天半个青铜币(as),即三十二分之一第那流(即本节经文的“……钱银子”)。如果这个时期在巴勒斯坦的行情也是如此的话,这撒玛利亚人所付的就是大约二个月的膳宿费。耶利米亚(J. Jeremias)提供进一步的证据:在这个时候,一天的粮食价值十二分之一第那流172。如果我们接受这个就是比喻中的那个时期,那么这撒玛利亚人所付的就相对的缩小了,但这笔钱仍然够一个人在客店中住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还不只如此,无论这个店主还会花费多少钱,这撒玛利亚人回来的时候都会偿还。这是一幅最吸引人的图画,一个人所做的超过了最低的限度,他看见一个有需要的人,并且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36-37. 耶稣并没有回答律法师的问题,反倒向他说,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答案当然是不容置疑的。耶稣用这命令清楚说明了这个功课:你去照样行吧!这个人问:“谁是我的邻舍呢?”但耶稣却使他面对这个问题:“我可以作谁的邻舍呢?”这个人在律法上是个专家,现在他必须思想:祭司和利未人一丝不苟地保守律法所要求的道德洁净,究竟是否真的遵守了律法(这律法同样也要求我们要爱邻舍)呢?
有好几个世纪之久,有些人喜欢将好撒玛利亚人解释成耶稣的一幅图画。毫无疑问的,以耶稣为众人灵魂的好撒玛利亚人,的确可以是动人的灵修主题,甚至有可能连路加自己都是这样来思想耶稣的。但把这个当作是耶稣想要表达的意思,又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主张这样的说法似乎是不可能的。
D 马大与马利亚(十38-42)
在别的地方找不着这个故事。路加似乎不是按着年代的顺序来记载这件事,因为伯大尼靠近耶路撒冷,而耶稣在稍后却仍然距离京城很远(十七11)。他把这个故事直接放在前面的比喻之后,可能是要防止他的读者误会得救是要靠行为的,他说明安静地等候主比慌张的忙碌更为重要。
38. 时间——他们走路的时候,和地点——一个村庄都记载得不清楚。从别的经文,我们知道马大和马利亚是住在伯大尼(约十一1),离耶路撒冷约有2哩。这里说那屋子是马大的,我们获得的印象是:她是两个姊妹中年长的,是房子的女主人。
39-40. 马利亚〔这名字是[马利安”(Mariam),是希伯来文“米利暗”(Miriam)的希腊文形式〕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的道。她充分地利用机会听道;马大却不赞成,她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我们获得的印象是:她想要为耶稣做些特别的事,结果则是没有必要地殚精竭虑的预备,因伺候的事多,而心里忙乱。当她再也受不了的时候,就要求耶稣来干预。祢不在意吗?这句话是在责备耶稣;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这句话则是责备马利亚。她的解决方法是: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41-42. 耶稣的回答是柔和的:马大!、马大!可能显出耶稣有时会刻意使用重复的字词(参二十二31;约一51等)。祂将马大“为这么多事”(NEB)思虑烦扰跟那真正需要的只有一件作对比。有些好的抄本读作“但所需要的只有很少几件,或是只有一件”(见吕译注)。无论我们采用哪一种读法,耶稣是在说马大为太多事而忧心了。生命中真正必要的事并不多,我们耗费大量时间去做的事未必都是必要的。这一件事并未被界定,但从马利亚坐在耶稣脚前、从祂学习,显然可以看得出来。要紧的是信靠耶稣的态度。有些解经家认为这一件事是指食物,他们以为耶稣是在说只需要一碟就够了,马大不需那么辛苦地准备一顿饭。但所用的语句并不支持这个看法,尤其是提及马利亚的选择。她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正确的属灵态度是个产业,我们永远不需要害怕会失去。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第十章
10:1
本章1-20节记述了:1,耶稣给七十人的训示,教导他们如何传福音(1-12节);2,耶稣对拒绝接纳福音的城市所讲的祸(13-16节);3,差传完成的欢悦(17-20节)。旧约《创世记》载有七十个外邦的国家(创10章);以色列的众子去到埃及的也是七十人;与摩西一同上西奈山的长老是七十人;犹太公会也是由七十人组成。现在耶稣设立七十个人(有的古卷作“七十二人”),差遣他们出去传福音。祂给的命令与安排和差派十二门徒大致相同。参《马太》10:1-15;《马可》6:7-13。
10:3-7
羊羔没有保护自己的力量,要靠赖主耶稣这位伟大牧者的看顾。他们旅行不带口袋,不带鞋,可以接受虔信家庭的供应。一家若当得平安,是“平安之子”也就是天国之子,这神国的平安便可以留在那里。
10:12-15 推罗、西顿是邪恶的外邦人城市的代表。犹太人因为不要福音,将来要受的刑罚,比这些城市更甚。参看《马太》11:20-24注。
10:17-20
耶稣基督有胜过撒但的权柄,这七十个人因耶稣的名,可以克服鬼魔。耶稣听了他们胜利的报告,一方面证实他们所说的(18节),一方面说明已给他们这权柄,能胜过仇敌一切的能力(19节)。但警告他们,能行神迹不是首要,应注意自己是不是真在神的国里有份。
10:21-24
本段经文包括:1,耶稣的祷告(21节);2,耶稣对自己弥赛亚身份的确认;3,对门徒的祝福(23-24节)。七十个人欢欢喜喜布道回来,虽有许多城市弃绝救恩,虽然耶稣被钉十架的日期已临近,但那复活的大日和基督荣耀来临的时候也近了。这些事对只有世上知识的文士、法利赛人、律法教师是隐藏的奥秘,但却显明给虚心谦卑寻求真理的人(21节)。耶稣为所看见的神国的权力的彰显欢乐,同时让门徒知道,他们看见听见了连先知和君王都见不到、听不到的,因为不曾向后者显露。
10:27 这两条诫命都引自旧约律法,见《申命记》6:5和《利未记》19:18。耶稣曾指出,这两条命令是旧约所有律法的总纲(可12:29-31)。
10:30
这个比喻指出犹太人的宗教领袖虽然口口声声说遵守律法,但对大家公认的律法的总纲(27节),却完全没有做到,反而犹太人看不起的撒玛利亚人倒在真正实践这律法。律法的基本是爱神和爱邻舍,要有怜悯,律法的精神才能实现(37节)。若只为保障一己安全,或者只顾拘泥条文,罔顾爱神爱人的责任,是对律法精神的破坏。爱邻舍就是帮助一切有需要的人。
10:33
撒玛利亚人在犹太人的心目中是外国人,根本不属“邻舍”范围;可是用邻舍相助的精神来照顾受伤的犹太人的,却是犹太人所恨恶的撒玛利亚人。有责任救死扶伤的祭司(已僵硬了的犹太宗教的象征)反而不顾而去。
耶路撒冷在高地,耶利哥在低地,故说“下耶利哥”(30节),二地之间路迳迂回,常有盗贼出没。这是这个比喻的地理背景。
10:35 罗马货币“二钱银子”是一个普通工人两天的工资。够在小旅店食宿月余。
10:38
神的话语是一切侍奉的基础和根本,不可让教会或个人事务上的忙碌活动,分散或者占去了应该用在神话语上的注意和时间。马大一心一意想做个尽责的主人;马利亚一心一意要做个好门徒。耶稣在这个家庭里的责任不是来做客人,而是要完成祂传道的使命。耶稣责备马大让物质上的忙碌妨碍了属灵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