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五章
第 5 章
路 5:1> 5:1 革尼撒勒湖也称为加利利海,即提比里亚海。
路 5:2> 渔夫的生活也蛮辛劳……
5:2 加利利海的渔夫通常用钟铃形状、边缘有铅块的鱼网捕鱼。他们把网平抛到海面上,铅块使网下沉,把鱼罩住,接着,渔夫把网拉紧,鱼便被网在里面了。所以,要保养好鱼网,渔夫便要清洗它,洗去海藻,修补破烂的地方。
路 5:8> 给一点时间,勾画出耶稣帮助彼得的图画──多么愉悦;你的经历又如何?
5:8 彼得因这个神迹而感到惊惶,与这个伟人相比,他第一个反应是感到自己渺小无用。他知道耶稣治好了有病的人,又赶出污鬼,然而耶稣竟会关心他日常生活,了解他的需要,叫他感到詑异。神不仅拯救我们,也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帮助我们。
路 5:11> 像彼得一样,跟随耶稣,好,我去──我需要做什么才成?
5:11 要跟随神,我们要像彼得那样承认自己的罪,又要像那些渔夫那样承认自己无力自救。我们知道自己需要帮助,也知道惟有耶稣能帮助我们,我们就会舍弃一切跟随祂。
路 5:11> 撇下所有去跟随祂?但世上好多东西都是我所爱的……
5:11 这是耶稣第二次呼召这班门徒。在耶稣第一次呼召他们之后(参太 4:18-22 ;可 1:16-20 ),彼得、安得烈、雅各和约翰都回去打鱼,不过他们继续留意耶稣的一举一动,看见祂在会堂里树立了权柄,看见祂治好病人,赶出污鬼。现在,祂也在他们的生命中建立权柄──祂寻找他们,帮助他们工作。由这时开始,他们放下鱼网,与耶稣在一起。对于我们来说,跟随耶稣不仅是要承认祂为救主,还要放下我们的过去,把我们的将来交在祂手里。
路 5:12> 虽生了无可药治的疾病,他仍走到耶稣跟前;换了是我,我也许会灰心沮丧……
5:12 当时,麻疯是一种传染性极高,又无药可治的疾病,其可怕的程度就如今天的“爱滋病”。今天,麻疯病仍然存在,不过传染性已减弱,而且可以治愈。祭司负责控制麻疯病,把会传染的麻疯病人迁出市镇,以免传染给其他人,又重新接纳逐渐痊愈的麻疯病人返回社群中。由于麻疯病会破坏神经系统,病人会无意中伤害自己的手指、脚指和鼻子。这个人满身长了大麻疯,病情非常严重。但他仍然相信耶稣能医治他,使他每一处伤口都得以痊愈。
路 5:13> 弱智的,很丑啊;痉挛的,很可怕;但神竟伸手触摸麻疯病人,我竟是……
5:13 当时的人认为麻疯病人是不可摸的,因为怕被传染。然而,耶稣伸手摸这麻疯病人,并医治他。我们也许会认为某些病人或伤残人士是不可接触或惹人讨厌的,但我们不应害怕,要伸出手来,以神的爱触摸他们。你知道谁需要让神的爱触摸吗?
路 5:16> 退到宁静处,退到隐密处,去吧……你看,谁在等你?
5:16 人群聚集要听耶稣讲道,求祂治病,然而,耶稣必须让自己能经常有时间退到宁静的地方,独自祷告。有许多事情嚷着要争夺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为了应付这些事情,经常弄得筋疲力竭。然而,我们要学习耶稣,抽时间退到宁静的地方祷告。力量从神而来,只有花时间与神在一起,我们才能得着能力。
路 5:17> 那些宗教领袖也真可怜,用大量时间去订一些规条,至于圣经真理,却……我可如何借镜?
5:17 宗教领袖花很多时间讨论和决定那庞大的宗教传统,这些传统自以色列人被掳回归起一直累积到当时,已超过四百年。他们过分重视这些人为的传统,以致经常看不到圣经的真理。这里耶稣挑战他们对律法的真诚,而群众又聚集到祂那里,这实在令宗教领袖们感到威胁。
路 5:18-19> 打开屋顶?是破坏呀,那些人怎可以这么做……
5:18-19 当时的房屋是用石头建成的,房顶是平的,由泥和稻草建造。屋外有楼梯通上屋顶。这些人把他们的朋友从楼梯抬到房顶上去,然后拆开那些泥和草的房顶,直至可以把他们的朋友缒到耶稣那里。
路 5:18-20> 我不可以强迫他信,我又不可以让他信,我…还能做什么?
5:18-20 耶稣不是被瘫子的信心所感动,而是被他的四个朋友的信心所感动,因而治好了这个瘫子。不管怎样,我们的信心都会影响别人。我们不能使别人成为基督徒,但是可以通过我们的说话、行动和爱心,让别人有机会回应神。请把握机会带你的朋友到永活的基督那里吧。
路 5:21> 是的,除了神以外,谁可以赦罪──你说耶稣祂是谁?
5:21 耶稣告诉那瘫子,他的罪赦了,犹太领袖就指责祂亵渎神,因为祂声称自己是神和做只有神才能做的事。根据犹太律法,亵渎神的人是要被处死的(参利 24:16 )。犹太领袖指责耶稣赦罪是亵渎神,表明他们不明白耶稣就是神,祂有能力医治人的身体和灵魂。赦罪是弥赛亚时代开始的标记(参赛 40:2 ;珥 2:32 ;弥 7:18-19 ;亚 13:1 )。
路 5:27> 5:27 利未又名马太,是十二门徒之一,也是马太福音的作者(参太 9 章人物介绍)。
路 5:28-29> “立刻”“起来”跟从耶稣──富有的利未竟可以放下所有,若是你又如何?犹疑?果断?
5:28-29 利未的回应,正是耶稣期望所有跟随祂的人要做的:他立即跟随主,又召集他的朋友一起来见祂。利未是一个税吏,他的工作可以给他带来不少不义之财,然而他放弃了这分工作来跟随耶稣。接着,他款待他的同僚和其他声名狼藉的“罪人”,让他们也有机会见到耶稣。利未放下了属世的物质财富,换取属灵的财富,他以自己能与耶稣一起而感到自豪。
路 5:30-32> 披了敬虔的外衣,就有保障吗?我有没有想借用法利赛人外衣的时候?
5:30-32 法利赛人以敬虔的外表来掩盖自己的罪恶,在公众面前做善事,又指出别人的罪来炫耀自己的义。耶稣愿意和那些知道自己有罪而不配与神接近的人在一起,而不和这些自高自大、自以为义的宗教领袖在一起。因此,为要到神那里,我们必须悔改;为要脱离罪恶,我们必须认识罪是什么。
路 5:35> 日子将到,是指……
5:35 耶稣知道祂将要死,到那时,禁食就恰当了。耶稣虽然是完全的人,但也知道自己是神,知道来到世上的目的──为世人的罪而死。
路 5:36-39> 皮若柔韧,新酒不漏,所以新酒不进旧囊;心若坚硬,寸话不入,我心可柔若新皮吗?
5:36-39 酒囊是将羊皮的边缘缝合,做成的不漏水的袋。新酒变陈时会发酵膨胀,所以要装进新的、柔韧的酒囊里。已用过的酒囊,因为羊皮已变硬,容易胀破使酒漏出来。法利赛人就像旧酒囊一样,太僵硬了,只能装他们的传统和规则,不能接受耶稣。基督教要求新的发展方向、新的传统和新的结构。我们教会的事工架构也不应僵化,以致没有空间接受圣灵新的感动、新的方法和意念。我们也须谨慎,免得我们的心变得刚硬,不能接受耶稣带给我们的新思想。我们要保持柔软的心,使我们能接受耶稣那改变生命的信息。──《灵修版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五章
耶稣在加利利(五 1 ~ 11 )
.耶稣上了彼得的船( 1 ~ 3 )
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是加利利海的北岸),在众人拥挤的情况下,祂就借用彼得的渔船作为讲台,传讲神的道。
.吩咐彼得下网( 4 ~ 7 )
彼得和他的伙伴们都是有经验的渔夫,曾经整夜劳力却一无所获。如今,听从木匠耶稣的吩咐,把船开到水深之处,又依从祂的话,下网打鱼,竟网住许多鱼;在人的经验、劳力无效的同时,更显出耶稣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祂的确是行神迹奇事的主。
.彼得认罪与蒙召( 8 ~ 10 )
这神迹使彼得和他的伙伴们大为惊讶,而且承认自己的罪。彼得俯伏在耶稣膝前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主不但不离开他,反而呼召他跟从自己,要他作一个得人的渔夫。倘若你已经认识主的大能,你愿意同样接受主的呼召吗?
.撇下所有跟从主( 11 )
跟从主,必先撇下原先缠扰自己的东西。不能撇下的,就不能跟从。“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 33 )
祈祷 主啊!我也愿意撇下一切所有的跟从。
赦罪与医病(五 12 ~ 26 )
.长大麻疯的得医治( 12 ~ 15 )
在那时代麻疯病是一种污秽的、可传染的不治之症。患麻疯病的人被视为不洁净的,要被隔离,并要自己喊叫说:“不洁净了,不洁净了!”(参利十三 15 )麻疯病的特征,就是肉体在不觉疼痛中溃烂而死。有点像人犯罪,无知觉地走向灭亡一样。这个满身长了大麻疯的人,对主耶稣有充足的信心,他说“主若肯,必能叫我洁净了”,于是就得了洁净;照样,凡信耶稣者,其罪也可得到洁净和赦免。
.耶稣往旷野祷告( 16 )
耶稣经常在忙碌的工作中,抽身离开人群,独自退到旷野敬拜神,与父神交通。
.瘫子得医治( 17 ~ 26 )
此事给我们四方面的思想:
1. 瘫子得医治是由于他本人和那些他到耶稣面前来的人的信心( 20 )。
2. 瘫子得医治是由于那些他到耶稣面前来的人之爱心、同心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
3. 瘫子先得到罪得赦免的救恩,后再得到身体的医治,走回家去并归荣耀与神。
4. 法利赛人既知道除了神以外无人能赦罪,但仍不认耶稣是道成肉身的基督,就是神。
我们也要藉信心、爱心、同心和决心到主面前,好得祂所赐的恩典。
祈祷 主啊,给我有瘫子者的信心和爱心,愿与人同心合意带人到面前来得到救恩。
利未蒙召(五 27 ~ 39 )
.利未蒙召( 27 ~ 28 )
利未(即马太;参太九 9 ~ 13 )是继前四徒之后,闻主呼召立即撇下所有,起来跟从耶稣的门徒。利未撇下了职业、地位、权柄、财富……以得耶稣为至宝。
.见证耶稣( 29 )
利未自蒙召跟从耶稣,生命得大改变,在他自己家中大摆筵席,邀请以往的同事和朋友,把耶稣介绍给众人,并作见证说明他蒙召跟从了耶稣。为主作见证,也是你我当尽的本分。
.法利赛人的论断( 30 ~ 32 )
法利赛人和文士从律法与人的传统观念,批评耶稣怎可与犹太人所不齿的罪人税吏一同坐席。但主耶稣却愿意与罪人亲近,祂到世上来的目的乃是召罪人悔改。
.主论禁食( 33 ~ 35 )
当法利赛人批评主的门徒不按传统禁食时,主耶稣的答覆分为两点:
① 祂把门徒与祂同在时比作陪伴新郎的人;因祂正是将来要娶新妇──教会的新郎。
② 第二句是带预言性的答覆。“那日”是指祂被钉十字架受死时,人们才需要禁食。
.新旧的比喻( 36 ~ 39 )
耶稣所讲这新旧的比喻,是明指祂的教训不适合于那些文士和律法师的旧观念与旧传统,这就如同把新衣服剪下一块补在旧衣服上,或新酒装在旧的皮袋里一样,既不相称,且连旧衣、旧皮袋都会裂开。耶稣对当时的犹太教作出挑战,将信仰的真义陈明出来。你我有没有碍于某些传统而拦阻了与神之间的关系呢?
祈祷 主啊!给我有利未的心志,并在人面前见证的救恩。──《新旧约辅读》
路加福音 第五章 注释
5:1-11 耶稣召四门徒
1 「革尼撒勒湖」:即加利利海(见太4:18;
约6:1注)。
3
西门彼得原已认识耶稣(见约1:35-42),但仍操打鱼故业。
5
「整夜劳力」:在深水处下大网捕鱼的好时候通常是夜间,不
是白天。
8
西门认识到耶稣的神圣大能,顿觉自己罪孽深重、无地自容。
10 「从今 ......
得人」:就是将人带进神的国度(参太13:47-50)。
本段跟太 4:18-22(同可1:16-20),可能是记载同一件事,但较为详
细。
5:12-16 医治麻疯病人
患此病者的惨况,见路 17:12注。
14 「你切不可告诉人」:见可1:25注。
「只要去 ......
礼物」:麻疯病者痊愈後须有祭司验明,以及献
上祭物,始能回复正常生活(利14:2-32)。
「对众人作证据」:证明病者己痊愈,可恢复与人交往,亦证
明病人与耶稣都遵守律法条例。
5:17-26 治好瘫子
17
「有一天」:根据太9:1和可2:1,这神迹是在耶稣返回迦百农
之时,於一所房子内发生。
「法利赛人」:见太3:7注; 本章30注。
「教法师」:就是文士(见太2:4注)。
19 「上了 ......从瓦间」:见可2:4注。
23-24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宣布某人的罪获神赦免容易,因无从对
证;但叫瘫子起来这话则不容易,因为结果如何是有目共睹的
。耶稣在此藉医治瘫子的神迹,表明 有神的权柄,能赦免人
罪。
「人子」:见可2:10注。
5:27-32 呼召利未
27 「税吏」:见路3:12注。
「利未」:为十二门徒之一,亦名马太(见太9:9;串9)。
「坐在税关上」:见可2:14注。
30
属於法利赛(意即「分别开来者」)这派别的人,严守摩西律
法及口头遗传下来的规条;他们看那些不如此遵守者为「罪人
」,并认为要尽量与他们隔开,免沾污秽(参7:34; 15:1-2)。
31-32 见可2:17注。
5:33-39 论禁食的问题
33 有关禁食的规定及当日情形,见太9:14注,
34-35 「禁食」是自我降卑和哀伤的表现。
当耶稣和门徒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应当欢喜快乐而不是禁食。
但当耶稣离开他们(新郎被带走)之时,禁食是合宜的表现。
「那日他 ......
禁食」:耶稣升天後,初期教会确有禁食祷告的
做法(见徒13:2; 14:23等)。
36
这与马太和马可所记的比喻稍为不同,但「新旧难合」的重点
却一样(与下文37-38,同见可2:21-22注)。
39
表示耶稣所带来的新启示,不被热中传流仪文主义(「陈酒」
)的人所接受。
思想问题(第 5章)
1 人群拥挤耶稣,主要是为了什麽?参 15节。
今日是什麽吸引你到神的面前呢?你比这群人强吗?
2 西门彼得为什麽肯再次下网呢?
假若你是他,你会否下网呢?
今日,你的信心是依赖神应许的话?抑或单看处境而定?
3 约翰卫斯理说过:「我们的社会,是由在死荫幽谷中漫无目的人
组成的,他们不属基督的教会。」昔日主耶稣在会堂之外向百姓
讲道,又医治为社会所鄙弃的麻疯病人, 这样做表明了什麽重
要的真理?
4 有人认为瘫子得医治的事例中,有两个关键:
第1 抬他的人和他本人都相信耶稣有能力医治瘫子;
第2 他们采取行动把瘫子肉身最大的需要带到耶稣面前。
你遭遇困难时是否相信神,把心底最大的需要向神禀明呢?
5 有人说,西门彼得因看到耶稣的神圣权柄而跟随主;利未则看到
神的赦免而跟随主。你同意吗?
6 利未为何大摆筵席并邀请他的同僚来赴宴?
路加福音第五章
神迹的条件(五 1-11 )
闻名遐迩的加利利一湾湖水,有 三个不同的称呼──加利利海、提比哩亚海和革尼撒勒湖。湖有十三哩长,八哩宽。由于整个湖处于地壳的一片陷坑,因此湖面低于水平线有六百八十尺。这个特殊的地理形势,赋予此地一带近乎热带性的气候。今日的加利利海,人烟不算稠密;但在耶稣的年代,加利利海的湾畔却簇拥九个城镇,人口最少的一个亦不下于一万五 千人。
革尼撒勒,其实是湖西岸那一片平原的名字;土地以此最为肥沃。犹太人喜欢研究字源学;在革尼撒勒一辞,他们找出三个不同的字源,每个都是用以说明革尼撒勒之美好。
(一) Kinnor ,意思是竖琴,基于‘此地的果实如同竖琴的琴声那样甜美’,又或是‘此地的浪声如同竖琴声那么悦耳’。
(二) gan ──花园,和 sar ──王子,连在一起是‘王子的花园’。
(三) gan ──花园,和 asher ──财富,连在一起是‘财富的花园’。
我们在这里面对 耶稣一生事业的转捩点。上一次,我们听祂讲道是在会堂里,而现在祂却来到了湖边。诚 然,祂会再度回到会堂里去;但是时候将到,会堂的大门对祂将会闭而不纳,而祂的教堂将会是湖边,是大路,小船却成了祂的讲台。任何地方,只要有人愿意听祂的,祂都会欣然前往。约翰 斯理说:‘我们的社会是由那些在幽暗山上彷徨的人所组成,他们不属于任何教会;但理公会传教士宣讲的福音,却叫这人觉醒。传教士为要引领他们穿过这世界的旷野,越过了篱墙大路、走遍市集墟场、踏遍小丘山谷。他们把十架的标准竖立于大街小巷、城市村镇、仓廪农舍。福音能够伸展这么深广,是自使徒时代以来所未有的。’斯理又谓:‘我喜欢宽敞的房间,软绵绵的 垫子和华美的讲台,但野外的宣讲却能拯救灵魂。’当会堂的门关上的时候,耶稣就走上那宽敞的大道。
在这故事里,记载 一系列我们可以称之为行神迹所需具备的条件。
(一)眼光要敏锐。我们不必以为耶稣为了施行这个神迹,便特意的 创造出 一大 鱼来。在加利利海,鱼常空出动,布满整个大海;鱼如果聚在一起,就有 一英亩 那么广阔。极可能是由于耶稣眼光锐利,刚察觉这样的一大鱼,而祂敏锐的目力使之成为一个神迹。我们需要一双能看透事物的眼睛。许多人曾看过水蒸气推起了壶盖,但只有瓦特不断的思考而发明了蒸气机。许多人见到苹果掉下来, 但只有牛顿努力不懈的想出了地心吸力的定律。对于眼光敏锐的人来说,这世界是充满 神迹的。
(二)有努力不懈的精神。彼得虽然是十分困倦,但由于是耶稣的吩咐,他还是准备再试一遍。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的不幸乃缘于他们往往放弃得太快而功亏一篑。
(三)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黑夜已过,而黑夜才是打鱼的时候。环境看来全不惬意,但彼得说:‘无论环境是怎么样,只要你这么说,我们便要再试。’太多时候我们都在等待,因为时机未到。若果我们非要等到环境十全十美不可的话,那么我们便永远起不了步。我们若要见到神迹,那么在耶稣吩咐我们尝试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时候,我们必须服从祂的话。
摸那摸不得的(五 12-15 )
巴勒斯坦有两类麻疯病。有一种较轻微的,看起来像患上了严重的皮肤病。另外的一种,开始的时候是一小斑点,其后逐渐侵蚀肌肤,直至这可怜的病者只剩下残肢断腿,而患者直是个活死人。
有关麻疯病的律例,记载在利未记十三和 十四两 章。最可怕的,就是麻疯病带给病者的孤立无援。麻疯病者所到之处,都要大声喊叫:‘不洁净了!不洁净了!’;他要离 索居;‘就要独居营外。’(利十三 45 , 46 。)他被社会离弃,被家人放逐。结果,麻疯病者心理上的损伤跟肉体的损伤一般严重;这情形至今如是。
负责伊度麻疯病营工作的麦当奴医生( Dr. A. B. MacDonald ),在一篇文章里写道:‘麻疯病者心灵上的受伤,有甚于肉体。基于某一些因素,一般人对待麻疯病人的态度,有异于其他破坏姿容的病症。麻疯病往往与耻辱、恐怖拉扯在一起。就像大多数的传染病一般,患者都是无辜受到感染;而旁人通过神秘的眼光,平白的叫他们要背上罪咎感:由于受到规避和蔑视,麻疯病者常萌自杀之念,而当中不少人就此了结残生。’
麻疯病人受到旁人的憎恶,而后来他也憎恨自己。跑到耶稣面前的,就是这一类人;他是不洁净的,但 耶稣却触摸他 。
(一) 耶稣触摸那摸不得的 。耶稣放手在那人身上,换上任何人,早已退避三舍。这里有两层意义。第一,每当我们蔑视自己,每当我们的心充满难堪的耻辱,让我们记 ;无论怎样,耶稣的手总是为我们而伸出。路得福( Mark Rutherford )希望在八福之外再加多一条:‘医治我们自卑的有福了。’这正是耶稣在昔日以至今日所做的。第二,基督教的要义包含了要触摸那不可触摸的,去爱那不值得爱的,去宽恕那不当宽恕的。因为耶稣是这样行,故此我们便当这样效法。
(二)耶稣吩咐那人在得洁净后,依常规的履行当守的律法。这些律法记载在利未记第十四章。耶稣的吩咐说明了神迹并没有排除医学的重要性。并没有因为神迹的缘故,而省却了遵行律例的责任。如果我们忽略了上帝所赐的恩赐和智慧,我们便不可能企求神迹的发生。只有把人的努力和和上帝的恩典相配合,那才可望产生神迹。
(三)第十五节表明了耶稣极受 众的欢迎。这情形是因为他们都希求从祂身上得好处。许多人都渴望上帝的恩典,但却弃绝上帝的要求──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件事会比这样做更为可鄙。
反对势力激增(五 16-17 )
经文虽只有短短两节,但读的时候,切忌囫囵吞枣,因为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文士和法利赛人经已现身。反对的势力一日未能把耶稣杀掉,一日未能满足。
要明白耶稣的遭遇,得要明白犹太人的律法,以及文士和法利赛人与律法的关系。犹太人在大约公元前四四○年自巴比伦回归的时候,他们清楚明白,从人的角度来说,雄霸天下的盼望已成明日黄花。因此他们刻意的以作为律法之民的身份,寻找民族的伟大。他们愿意竭力的去了解和持守上帝的律法。
十诫是律法的根基。十条诫命是人生活的原则和指导。它们并不是僵硬的仪文规则;它们并不是用来作为每一个情况,每一件事情的规限。但对于一部分的犹太人来说,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所要的不是大原则,而是涵括生活每一小节的规条。这些规条就是从十诫中推行得来。
举个例来说,十诫中有一条谓:‘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他们便据此而制定在安息日不许作工(出二十 8-11 )。而犹太人又提出问题:‘什么是工作呢?’跟 他们便为工作下定义,把它区分为三十九个纲目;他们叫这些纲目做‘工作之父’。然而他们仍然觉得还不足够,把这些纲目再细分条,于是产生了上千的规条戒律。这些规条被称为‘口传律法’,犹太人对待这些‘律法’要比十诫还要来得重。
再举一个实例来看。有一项工作在安息日中被视为禁止之列的就是背负重担。耶利米书十七章廿一至廿四节说:‘你们要谨慎,不要在安息日中担什么担子。’但律法师坚持要给‘担子’下定义,于是‘担子’的定义遂告产生。所谓‘担子’就是‘一份干无花果那样重的食物,足够的酒在杯里混和饮料,足够一口咽下去的牛奶,一份足够膏抹小孩的油,一份足够湿润眼药膏的水,一张足够给税局写告示的纸张,一份足够写两封信的墨水,一支足够用来作笔的芦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因此,在安息日里一个裁缝师在衣袍上留下了一根针或一枚别针,那便是坏了律法,犯上了罪行;检起一块足以用来扔向飞鸟的石块,也就是犯了罪。而一切善行俱要认同于这些巨细无遗的规条守则。
让我们再看其他的例子。在安息日治病是一种工作。根据条文,只有生命确属陷于危险状态才可以进行救治;而医者只容许使病人的病症不恶代下去,并不可以改善病情。可以用一条绷带包扎伤口,但不可使用任何膏药;可以用棉絮塞放在疼痛的耳朵里,但不可以使用任何药物。显而易见的,这些繁文缛节可以说是永无止境。
文士是律法的专家,他们熟稔这些规则节度,也就是他们从律法中把这些规条推衍出来。法利赛人意思就是‘分离者’;而法利人赛人就是那些从普通百姓以及日常生活中抽离出来,离 索居,以持守这些律法 规条内。我们要注意两件事。首先,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而言,这些律法与生死攸关;破坏任何一条规矩便是死罪。第二,只有那些极端诚实的人才会尝试持守这些规矩,因为这些律法使生活极端不便。而只有最优秀的人士才会作出这样的尝试。
这些规则条文对耶稣来说,可谓一无可取。在祂看来,人类需求的呐喊掩盖了这一切。但对文士和法利赛人而言,耶稣是律法的破坏者,不单是个破坏律法的坏人,并且还要教唆别人。这说明了为什么他们这样恨恶祂,并在最后要杀掉祂。在耶稣来说,生命的悲剧就是一班对宗教抱 极度忠诚的人,竟然把祂送上了十字架。人生的讽剌 莫大于把耶稣钉十字架的。竟会是当日被认为是最好的人。
从这时条开始,耶稣毫无喘息的机会。祂经常都是生活在这些恶毒和批判的眼光监察底下。反对的势力愈来愈明朗,而结局只有一个。
耶稣深悉这一切,就在祂要面对这些反对之前,祂退隐下来祷告。上帝眼中的慈爱掩盖了人类眼中的仇恨。上帝旨意的允许与以祂面对世人批判的勇气。在生命的争战中,祂从上帝的平安里头支取力量──而这份力量足供门徒步武祂的脚踪。
宽恕与疗治(五 18-26 )
这是个描写细致生动的故事。耶稣正在屋子里教训众人。巴勒斯坦的房舍都是平顶的,只有少许的倾斜,好作为下雨时排水之用。墙头的两端排放 间隔紧密的梁木,梁木之间堵塞压实了的嫩枝和石灰泥,加上涂抹的功夫便成了屋顶。要从梁木间取出填塞的枝泥,那是轻而易举之事。而事实上,棺椁便常常打从屋顶吊出吊入。
经文中有关赦罪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要知道在巴勒斯坦罪和受苦是纠缠不开的。若有人在苦难当中,不言而喻的他便视为犯了罪。因此,受苦之人往往会有一种病态的罪咎感。这就是为什么耶稣一开始便告诉那人他的罪赦了。若不是这样的话,这个人便永远没法相信他的病可得医治。这里展示出文士和法利赛人所争论的方向。他们反对耶稣对这人的宣赦。但根据他们的议论和假定来说,这个人之所以患病是因为他犯了罪;但如今他已病愈,那就表示他的罪已蒙赦免。法利赛人的怨言只是自打嘴吧,哑口无言。
使人惊异的是这人藉赖朋友的信心而蒙拯救。 耶稣见他们的信心 ──由于他们急切的信心,不计任何艰辛,把他们的朋友带到耶稣跟前,使他得蒙救治。今日,这类的事情仍然不断的发生。
(一)有些人是因 他们父母的信心而蒙救赎。卡莱尔( Carlyle )经常对人说,多少年来母亲的话仍然言犹在耳 : ‘信上帝,行正事。’在奥古斯丁放荡不羁的时候,他敬虔的母亲来到主教面前寻求帮助。主教说:‘以这样的祷告和眼泪,这孩子没可能会灭亡。’我们当中相信有许多人乐于见证,今日的我们,以至将来的一切,皆要感谢我们父母在主里的信心。
(二)有些人每一天都是藉 爱护他们的人的信心而蒙拯救。威尔斯( H. G. Wells )新婚之际,成功带来他新的试探。他说:‘每当我想起在摩宁顿路( Mornington Road )十二号摺门之后,躺卧 一位甜美而纯洁的妻子时候,如果要我在她面前以下流、醉酒卑劣的姿态出现,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我们当中许多人若不是怕见亲爱的人眼中的痛苦和忧虑,那么我们将会做出一些可耻的事。
在生命和爱中──感谢上帝──有 宝贵的影响力,拯救无数人的灵魂。
被遗弃者的宾客(五 27-32 )
我们在这里见到的是马太受呼召的经过(参太九 9-13 )。巴勒斯坦诸类人中,以税吏最为人所憎恶。巴勒斯坦是罗马人治下的地方,而税吏是受命于罗马政府主理其事,故此,他们都被视为变节者和卖国贼。
当日的税制弊端百出。罗马的税务是以包揽的方式经营。他们在指定的区域内定下某一数目的税额,然后便把征收权卖给出价最高者。年终的时候,只要竞买者能够交出约定的数目,其余从百姓身上榨取得来的,他都可以名正言顺的拥为己有。由于当时既没有报纸、电台或电视,亦缺乏可资作公开宣布的途径,普通百姓对他们应缴的税项一直蒙在鼓里。
这个制度由于反对日烈,到了新约时代,已经废止了。只不过税还是要交,卖国的税吏仍然为罗马人服务,腐败和剥削仍然存在。
当时有两类税收。第一,是规定的税项。凡十四至六十五岁的男人,十二到六十五岁的女人,都要缴付人头税,以换取生存的权利。土地税征收谷物的十分之一,或是酒、油的五分一。税款可用货或钱缴付。入息税是男丁收入所得之百分一。在这些税项里头,还不致有太多可资敲榨的余地。
第二,则是各类的杂税。使用大路,港口、市场,皆得付税。牛车亦得交税;每一个轮子,拉车的牲口皆得逐项计算。某一些货物要交购物税;还有进口税和出口税。一个税吏可以在路上截停旅客,打开他的货载,以近乎随意的态度课取货税。碰到无力付税的,税吏便会提议以高利贷的息率借钱给他。从此便泥足深陷,难以脱离税吏的掌握。
强盗,杀人凶手和税吏,被视为一类。税吏不得进入会堂。有一位罗马作家提到,他曾经见过一位诚实税吏的纪念碑。在这违反本族利益的行业里头,诚实的税吏实属罕见,因此他获授纪念碑。
而取稣却选了税吏马太,作祂的门徒。
(一)马太第一件事便是邀请耶稣赴席──他当然请得起──并广邀他的税吏朋友和他们那些被鄙弃的朋友与耶稣同席。马太第一个反应,就是要与人分享他心底里的惊奇。约翰 斯理曾经说过:‘没有人是单独上天堂的;他一定要找到朋友或是要结交朋友。’基督徒的责任,就是要与人分享所找到的福气。
(二)文士和法利人赛人反对。法利赛人──分离者──连他们的衣角也不容许碰到像马太这一类人。耶稣却作出了一个美善的答案。伊比克德( Epictetus )曾声称他的教训是‘救恩的灵药’。耶稣却指出,有病的人才用得 医生;而马太一类的人和他的朋友,便是那些最需要他的人。如果我们能够把罪人不作罪犯看待,而把 他看成一个病人;又如果有人犯了错,我们不把他作为一个应受责备、咒诅的来看待,而将之视为一个需要爱謢,需要旁人帮助他寻找正途,那将会是何等的美事!
良朋欢聚(五 33-35 )
最使文士和法利赛人感到怪异和震惊的地方,那就是耶稣的跟随者的准则。郭利.诺士( Collie Knox )提及有一次一位备受敬爱的牧师这样对他说:‘年青的诺士,不要把你的信仰弄到痛苦难忍。’而勃恩斯( Burns )一般的说法,认为他从宗教所领受的,烦扰多于帮助。正统的犹太人抱有一个观念──这观念还未澈底殒灭──除非感到惶恐不安,否则这人的宗教情操肯定不高。
犹太人把宗教仪文规条化起来。逢星期一和星期四要持守禁食。为叫人知道他们是在禁食,他们往往把脸涂白起来。而事实上,禁食并不是那么严重的一件事,只要过了日出至日落的一段时间,便可以照常进食。禁食是要叫上帝对禁食者加以眷顾。有时候,他们甚至把禁食视为一种献祭。而本质上,禁食者所能奉献的最多亦不过是自身的肉体而已。除禁食外,祷告亦成为了一种规条。每天正午十二时,下午三时和六时,都划定出来,作为祷告的时间。
耶稣对依恃戒律规条的宗教极表反对,为此祂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画。当两个年青人在巴勒斯坦结婚的时候,他们不会到外头度蜜月,他们会留在家中,把房舍开放。款待宾客一星期之久。他们穿戴最好的,有时候他们甚至会戴上王冠,因为这星期里,他们便是王与后,他们的话便是律法。在勤苦的一生中,他们再不会有像这星期般的生活。而那些在这节日般的日子里与他们一起分享的宾客,便被称为‘新房的儿女’
(一)耶稣不只一次的以婚宴来比喻基督徒的生活,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喜乐是基督徒主要性情之一。一位美国着名教师的学生,这样描述他的老师:‘她使我如沐春风。’对大多数人来说,基督教会逼使他们作所不愿作的,并且妨碍他们作所欲作的。笑,竟变成了一种罪过,而不是像某位着名哲学家所谓──‘骤来的荣耀’。史提芬逊( Robert Louis Stevenson ),在所写的天国的医生( The
Celestial Surgeon )里头说得好:
‘如果我对喜乐的大使命
踌躇不前;
如果我在国人当中
却无荣耀光彩的颜面;
如果快乐的目光
未能感动我心;如果清空
书籍、食物和夏雨
未能令我心转悲为喜:
主!用你最锐利的乐趣
贯穿我的心灵,使之豁然苏醒;
又或,主啊!如果我是冥顽不灵,
求你在我灵殒灭之前,
以尖锐的痛苦,难堪的罪咎,
刺透我那死灰般的心田!’
(二)同时间耶稣晓得那日子会到,新郎要被打发离开。祂并不是对死亡木然不知。祂看见十架就在前头;然而走在十字架的途中,祂仍然感受到那份没有人可以夺去的喜乐,因为这就是有上帝临在的喜乐。
新的观念(五 36-39 )
宗教人士往往会有一种怀旧的情怀。没有任何东西会比教会改变得更缓慢。耶稣崭新的整个的宗教观使法利人赛人困扰不堪。无法适应。
他们的脑筋随即失去弹性,容纳不下新的观念。耶稣举出了两个例子。‘你不能以新布料补在旧衣服上。’祂说:‘强韧的新布料只会把旧衣服的破洞弄得更大。’巴勒斯坦的酒囊是用皮革做的。新酒装进去后,便会发酵和排出气来。酒囊是新的话,皮革保持弹性,可以承受压力;但假如是旧的酒囊,皮革已趋于干硬,便容易破裂。耶稣说:‘不要让你的脑袋成为旧酒囊。“酒是陈的好”,在当时来说是不错的,但他们忘记了,这样做乃是犯上了轻看新酒的错误,而当新酒成熟之际,则为无上的佳酿。’
这段经文是耶稣对那些头脑蔽塞的一种指责,并且提醒我们不可拒绝接纳新的观念。
(一)我们不应怯于作思想上的冒险。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思想能够像圣灵般的活泼,那么上帝一定会引导我们进入真理的新境界。富司迪( Fosdick )提出一个问题:‘如果要医生们在药物,疗法与科技上局限于三百年前的光景,这样医学又从何而进步呢。’只不过我们所认为正统的标准,却要比这个还要古老。有新思想、新观念的人,时常都要对时代作出对抗。伽利略( Galileo )在主张地球环绕太阳而转,便被人视之为异端。李斯德( Lister )为了外科手术的杀菌术,必要力争。辛浦森( Simpson )为了‘哥罗芳’的和平用途,要与反对者奋战到底。我们要当心,每当我们敌视新意念的时候,我们只不过在展示自己的思想已趋衰老而缺乏弹性而已。让我们永远不要桎梏于探索思想。
(二)我们不应惧怕使用新方法。 向来 一成不变的办事态度,极可能构成停止办理的最佳理由。 从来 没有尝试过的事,正好是进行办理的绝妙根据。没有一种行业采用过时落伍的方法而可以存在──而教会对这样的方法却甘之如饴。任何行业如果它所损失的顾客像教会的那么多的话,相信老早已另辟蹊径──但教会却对任何新的东西抱持敌视的态度。
在一次环球旅程中,吉柏龄( Rudyard Kipling )看见卜威廉将军( General
Booth )走上船来。上了船,卜氏便敲起他的小手鼓;这种鼓声却是吉柏龄这种正统人士的心灵所不能接受的。于是吉柏龄上前了解这位将军,并且告诉他自己是如何不喜欢小手鼓这一类的乐器。卜威廉注视 他,说:‘年青人,如果要我倒立起来,以脚来击打小手鼓,而能够为基督多争取一个灵魂,这样,我定会学习这么做。’
保守主义有智与不智之别。作为基督徒,我们要当心;在思想和行为上,当我们应该敢于进取的时候,不要叫我们成为迂腐的老顽固。──《每日研经丛书》
第五章
五·训练其它人的能力:呼召门徒(五1~11)
这段描述彼得蒙召的经文,包含了几个重要的教训:
1·主使用彼得的船作为讲台教导众人。如果我们将所有财物和资产交在救主手中,祂要何等奇妙地使用它们和赏赐我们。
2·在彼得和其它人劳碌整夜而没有收获之后,祂告诉彼得可以捕获大量鱼的确实地点。无所不知的主知道鱼在哪儿。凭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事奉是徒然的,作主工成功的秘诀在于由祂引导。
3·彼得虽是经验丰富的渔夫,但仍接纳一个木匠的建议,结果他打得满网的鱼。“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这话表明谦卑、受教和内里顺服的价值。
4·在水深之处,网满得险些裂开。所以我们必须离开浅水的岸边,开始进到完全降服的浪潮中。信心有其水深之处,受苦、悲伤和损失也如是,这些遭遇令网载满了果实。
5·他们的网险些裂开,船也要下沉(6,7节)。基督所引导的事奉产生了问题──但这是何等令人快乐的问题。这是令真正的渔夫乐不可支的问题。
6·彼得看见主耶稣的荣耀,强烈地感到自己的不堪。以赛亚也是这样(赛六5);所有见过这位大君王荣美的人都有同样的反应。
7·基督呼召彼得作得人渔夫的时候,他正在做日常的工作。当你等候神的引导,要继续做你手上的工作,全力去做,用心去做,像是为主做一样。正如船舵要在船只移动的时候才能引导船的方向,神也在人活动的时候引导人。
8·基督呼召彼得从捕鱼变为捕人,更确实地,是使人得生命。海里所有的鱼,与带领一人归向基督、得着永远的生命这无可匹敌的特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9·彼得、雅各、约翰在捕得最多鱼获的一天,把船拢了岸,撇下所有的,跟从了耶稣。他们的决心何等坚定!如果他们仍留在船上,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六·医治大麻疯的能力(五12~16)
五12 路加医生特别提到这个人满身长了大麻疯。从人看来,情况非常严重,差不多没有希望了。长大麻疯者的信心很显着,他说:“主……必能叫我洁净了。”他不曾对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说这话,可见他对主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他说“主若肯”并不是怀疑基督是否愿意。他来到主面前恳求,但他没有与生俱来的权利得到医治,故把自己投身于主的怜悯和恩典中。
五13 摸一个麻疯病人,从医学角度看是危险的,从宗教上看是污秽的,且会被社会轻看。但救主并没有沾染污秽,相反,有大量医治和健康的能力倾注入麻疯病者的身体。不是慢慢的复原──大麻疯立刻就离了他的身。试想想,一个绝望、无助的麻疯患者,在一瞬间得到完全的洁净,对他是何等大的意义!
五14 耶稣嘱咐他不可告诉人他得医治的事。救主不想引来一群好奇诸事之众,或搅起群众运动,使祂作王。主吩咐那个麻疯患者去……给祭司察看,根据摩西律法献上礼物(利一四4)。献祭的每个细节都是指着基督说的。祭司的任务是察看那个麻疯患者,看他是否真正得着医治。祭司不能医治,他所能做的只是宣布一个人已得着医治。这个祭司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麻疯患者蒙洁净。这事是独特的,应该令他明白到弥赛亚终于出现了。对所有祭司来说,这应该是个见证,但他们的心眼被不信弄瞎了。
五15,16 纵使主吩咐不要把神迹传扬出去,但消息不胫而走,有极多的人聚集来到祂面前要得医治。耶稣经常退到旷野去祷告。我们的救主是一个祷告的人。这本福音书描述祂为人子,故此更多提到祂的祷告生活,也是合宜的。
七·医治瘫子的能力(五17~26)
五17 耶稣传道的消息传开后,法利赛人和教法师越发仇视祂。这段经文中,我们看见他们聚集在加利利,明显是要找着控告祂的把柄。主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祂能医治病人。事实上耶稣随时都有医治的能力,但实际情况不是常常有利。以拿撒勒为例,因为人的不信,祂就不能做很多大能的工作(太一三58)。
五18,19 有四个人用褥子把一个瘫子抬到耶稣正在教训人的屋子,但因人多,寻不出法子去到耶稣面前,所以他们从屋外的楼梯爬上房顶,移走房顶的一些瓦片,把那人从瓦间缒下去。
五20,21 耶稣注意到他们千方百计把一个有需要的人带到祂面前的信心。当耶稣看见他们的信心,即那四个人和病者的信心,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这句突如其来的话引起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议论,他们知道除了神以外,没有人能赦罪。他们不愿承认耶稣是神,就只好指称耶稣说妄话。
五22,23 主进而证明给他们看,祂已真正赦免了那人的罪。首先他问他们:“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从某个意义来说,两句话同样易说;但要行出来则是另一回事,因为两者都是人不能做到的。这里的妙处似乎是说“你的罪赦了”较容易,因为没有方法证明罪真的蒙赦免了;但如果你说“你起来行走”,则很容易看得见病人是否真的得到医治。
法利赛人看不见那人的罪已蒙赦免,因此他们不会相信。耶稣便施行一个他们能够看得见的神迹,向他们证明祂已真正赦免那人的罪。祂叫那瘫子有行走的能力。
五24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人子这个称号强调主的完美人性。从某方面看来,我们所有人都是人子,但“人子”(译者按:前面有定冠词,即“那人子”,专指一个)这个称号将耶稣从所有其它曾经活过的人分别出来。这个称号描述祂是一个从神那里来的人,一个拥有完美道德的人,一个会痛苦、流血、死亡的人,和一个拥有统管宇宙权柄的人。
五25 瘫子遵从祂的话,起来,拿着他所躺卧的褥子回家去,并归荣耀与神。
五26 众人确实感到惊奇,他们也归荣耀与神,承认那天看见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就是宣布赦罪和证明赦罪的神迹。
伍·人子解释祂的使命(五27~六49)
一·利未被召(五27,28)
利未是一个为罗马政府服务的犹太税吏,这类人被他们的犹太同胞所憎恶,不但因为他们与罗马当局勾结,更因为他们做事欺诈不实。有一天当利未正在工作的时候,耶稣经过并召他跟从祂。利未出奇地快捷,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试想想这个简单的决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利未,或称马太,成为第一卷福音书的作者。听祂的呼召而跟从祂是有报偿的。
二·人子召罪人的原因(五29~32)
五29,30 利未……大摆筵席可能有三个目的。他想表示对主的尊崇,公开见证他弃恶迁善,和想介绍他的朋友给耶稣认识。大部分的犹太人都不会与许多税吏一同坐席,但耶稣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当然,祂不会同流合污,也不会做任何损害祂见证的事;但祂利用这些场合去教训、责备和祝福。
法利赛人和文士13批评耶稣与这些被轻蔑的社会渣滓结交。
五31 耶稣指出自己的行动是完全符合祂到世界来的目的。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有病的人才需要。
五32 法利赛人认为自己是义人,没有深感自己有罪和需要拯救,因此他们不能从这个大医师得着益处。但这些税吏和罪人认识自己是罪人,需要从罪中被拯救出来。救主为这样的人来到世间。事实上,法利赛人并不是义人,他们如税吏一样需要拯救,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罪恶,所以批评这个医生医治那些病入膏盲的人。
三·耶稣的门徒下禁食的原因(五33~35)
五33 法利赛人的下一个技俩是质问耶稣有关禁食的传统。不管怎样,约翰的门徒已追随师傅那种刻苦禁欲的生活方式,法利赛人的跟随者也遵守各种禁食,但耶稣的门徒却不这样做,原因何在呢?
五34,35 主回答说,当祂还与门徒同在的时候,门徒实际上没有理由要禁食。祂将禁食与痛苦和哀伤联系在一起。但当祂要离开他们,即被残酷地钉死,那时他们就要禁食,以表达他们的哀痛。
四·新时代的三个比喻(五36~39)
五36 三个比喻都指出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新旧是不能混合的。
在第一个比喻中,旧衣服是指律法制度或时代而言;新衣服则象征恩典时期,两者是不能并立的。如果硬要将律法和恩典混合,结果只会互不兼容。从新衣服撕一块下来会弄坏新衣服,而且撕下来的一块不论是样式或韧力,和旧的也不相称。达秘说的好:“耶稣绝对不会改变基督信仰来迁就犹太教。肉体和律法相合;但恩典与律法,神的公义与人的意愿,却绝不能混为一谈。”
五37,38 第二个比喻指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的愚昧。新酒的发酵过程对皮袋产生压力,而皮袋再没有足够的柔韧度和弹性去承受。皮袋裂开,酒便漏出来了。犹太教已过时的方式、条例、传统和礼仪太僵硬,不能盛载新时代的喜乐、充沛的活力和能力。本章那四个人用异于常规的方法把瘫子带到耶稣面前,这是新酒;利未那种饱满的精神和热心,也是新酒。旧皮袋象征法利赛人那种顽固守旧和僵硬的形式主义。
五39 第三个比喻说明没有人喝了陈酒之后会喜欢新的,他总说:“陈的好。”这象征人的本性倾向,不愿弃旧从新,舍犹太教取基督信仰,弃律法取恩典,弃影儿取真体!正如达秘说:“一个人习惯了形式、人为的安排、祖宗的宗教等,绝对不会喜欢新国度的原则和权能。”──《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 丰盛生命研读本
路 加福音
5:10
你 要 得 人 了: 参
太 4:19 注。
5:16
耶 稣 祷 告:
1. 路 加 福 音 比 其 它 福 音 书 更 加 着 重 强 调 祷 告
在 耶 稣 的 生 活 和 事 工 中 所 占 据 的 重 要 地 位。 圣 灵 就 是 当 耶 稣 在 约 但 河 边 “ 正 祷 告 ” (3:21) 的 时 候 降 临 在 他 身 上 的; 他 有 时 离 开 人
群 独 自 退 去 “ 祷 告 ” (5:16) ; 在 挑
选 十 二 门 徒 以 前, 他 也 “ 整 夜 祷 告 神 ”
(6:12) ; 他 在 “ 自 己 祷 告 ” (9:18) 以 后 向 门 徒 提 出 了 一 个 重 要 问 题; 他 也 是 在 带 着 门 徒 “ 上
山 去 祷 告 ” 时 (9:28) 变 相 的; 他 的
面 貌 也 是 在 “ 正 祷 告 的 时 候 ” (9:29) 改 变 的; 他 在 “ 祷 告 完 了 ” 以 后 才 教 导 门 徒 主 祷 文 (11:1) 。 在 客 西 马 尼 园 中, 他 的 “ 祷 告 更 加 恳 切 ” (22:44) ; 即 使 在 十 字 架 上, 他 仍 在 为 别
人 祷 告 (23:34) ; 他 临 死 之 前 的 最 后 一 句 话 所 说 的 仍 是 祷 告 (23:46) 。 路 加 还 提 到 主 耶 稣 在 复 活 以 后 也 祷 告 (24:30) 。
2. 当 我 们 查 考 其 它 福 音 书 中 有 关 耶 稣 生 平 的
记 载 时, 我 们 看 见 在 他 发 出 “ 凡 劳 苦 担 重 担 的 人,可 以 到 我 这 里 来 ……”
( 太 11:25~ 28) 的 邀 请 之 前 他 也 是 在 祷 告; 他 也 曾 在 拉
撒 路 坟 前 ( 约 11:41~ 42) 和 设 立
最 后 的 晚 餐 时 ( 约 17 章 ) 祷 告;有 关 耶 稣 祷 告 生 活 的 详 细 讨 论,可 参 太 14:23 注。
5:18
抬 着 一 个 瘫 子: 瘫
子 的 朋 友 很 有 信 心,相 信 耶 稣 必 能 医 治 他, 所 以 才 如 此 坚 决 地 把 他 带 到 耶 稣 面 前。我 们 也 应 当 相 信
基 督 能 满 足 人 的 需 要, 因 此 要 不 失 时 机 地 把 所 认 识 的 人 带 到 耶 稣 面 前。 如 果 我 们 存 心 领 人 归 主,
神 的 灵 就 必 定 会 为 我 们 预 备 时 机, 大 开 门 路。
5:22
耶 稣 知 道: 信
徒 必 须 牢 记 神 知 道 并 且 鉴 察 人 的 一 切 所 思 所 想 ( 参 诗 139 篇;太 17:25 ;约 1:48 ; 2:25 ; 21:17 ;来 4:13) 。
5:24
人 子: 耶
稣 喜 爱 用 “ 人 子 ” 一 词 称 呼 自 己, 但
以 理 书 7:13 很 可 能 是 这 一 称 呼 的 背 景。 但 以 理 曾 用 这 一 称 呼 形 容
他 在 异 象 中 见 到 的 一 位 人 物, 那 位 “ 像 人 子 ” 的 将 驾 着 天 云 而 来, 他 将 得 着 永 远 的 国 ( 参 但 7:13 注 ) 。 由 此 可 见, 耶 稣 也 要 借 此 表 明 他 就 是 预 言 中 的
那 位 奉 神 差 遣 而 来 的 弥 赛 亚。 耶 稣 在 以 下 一 些 情 形 中 用 到 这 个 称 呼:
1. 指 代 自 己 时,相 当 于 “ 我 ”
( 太 11:19) 。
2. 发 出 重 要 宣 告 时 ( 太 20:28 ;可 10:45) 。
3. 预 言 自 己 将 在 十 字 架 上 受 死 时 (9:44 ;太 17:22 ;可 8:31) 。
4. 论 及 自 己 的 复 活 时 ( 太 17:9) 。
5. 论 及 自 己 将 在 荣 耀 中 再 次 降 临 时 ( 太 24:27 ; 可 13:26 ; 14:62) 。
6. 论 及 自 己 所 具 有 的 审 判 权 柄 时 ( 太 13:41) 。
5:30
和 税 吏 并 罪 人 一 同 吃 喝: 参
太 9:11 注。
5:35
那 日 他 们 就 要 禁 食 了: 参
太 9:15 注。
5:37
新 酒 装 在 旧 皮 袋 里: 参
太 9:17 注。
5:39
陈 的 好: 这
句 话 可 能 是 在 讽 喻 犹 太 人。 他 们 拒 绝 福 音 这 “ 新 酒 ” ,
却 坚 持 认 为 “ 陈 酒 ” ( 即 第 一 世 纪 的
犹 太 教 ) 已 经 够 好 了。 此 外, 耶 稣 还 指 出 那 些 习 惯 喝 发 酵 酒 的 人 绝
不 愿 喝 未 经 发 酵 的 酒 ( 参 “ 旧 约 中
的 酒 ” 一 文 及 “ 新 约 时 代 的 酒 ” 一 文 ) 。 耶 稣 深 知 酒 精 饮 品 具 有 使 人 成 瘾 的 恶 性, 因 此 他
自 己 不 会 认 为 “ 陈 的 好 ” , 这 是 那 些
喜 爱 喝 陈 酒 之 人 的 观 点。
1. 我 们 不 能 谬 用 这 节 经 文 而 认 定 陈 酒 ( 即 犹 太 教 ) 比 新 酒 ( 即 基
督 的 福 音 ) 更 好, 因 为 如 此 正 好 颠 倒 了 这 个 比 喻 的 本 意。 耶 稣 所 要
说 明 的 是 法 利 赛 人 和 他 们 的 跟 随 者 们 根 本 不 明 白 “ 新 酒 ” 的 好 处, 只 是 一 味 地 认 定 “ 旧 的 ” 已 经 足 够 好 了。 法 利 赛 人 喜 爱 拉 比 式 的 律 法 教 导, 而 不 喜 爱 那 犹 如 清 纯 甘 甜 新 酒 的 基 督
的 福 音。
2. 法 利 赛 人 根 本 不 想 得 到 最 好 的 酒。 他 们 拒 绝
接 受 从 神 而 来 崭 新 的 启 示, 专 爱 寻 求 那 被 人 变 更 ( 即 发 酵 ) 的 “ 陈 酒 ” 。 但 是 对 于 那 些
路加福音第五章
五.训练其他人的能力:呼召门徒(五 1 ~ 11 )
这段描述彼得蒙召的经文,包含了几个重要的教训:
1 .主使用彼得的 船 作为讲台教导众人。如果我们将所有财物和资产交在救主手中,祂要何等奇妙地使用它们和赏赐我们。
2 .在彼得和其他人劳碌 整夜 而没有收获之后,祂告诉彼得可以捕获大量鱼的确实地点。无所不知的主知道鱼在哪儿。凭我们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进行的事奉是徒然的,作主工成功的秘诀在于由祂引导。
3 .彼得虽是经验丰富的渔夫,但仍接纳一个木匠的建议,结果他打得满网的鱼。“ 但依从你的话,我就下网。 ”这话表明谦卑、受教和内里顺服的价值。
4 .在 水深 之处, 网 满得险些 裂开 。所以我们必须离开浅水的岸边,开始进到完全降服的浪潮中。信心有其水深之处,受苦、悲伤和损失也如是,这些遭遇令网载满了果实。
5 .他们的 网 险些裂开, 船 也 要下沉 ( 6 , 7 节)。基督所引导的事奉产生了问题──但这是何等令人快乐的问题。这是令真正的渔夫乐不可支的问题。
6 . 彼得 看见主耶稣的荣耀,强烈地感到自己的不堪。以赛亚也是这样(赛六 5 );所有见过这位大君王荣美的人都有同样的反应。
7 .基督呼召彼得作得人渔夫的时候,他正在做日常的工作。当你等候神的引导,要继续做你手上的工作,全力去做,用心去做,像是为主做一样。正如船舵要在船只移动的时候才能引导船的方向,神也在人活动的时候引导人。
8 .基督呼召彼得从捕鱼变为捕 人 ,更确实地,是使人得生命。海里所有的鱼,与带领一人归向基督、得永远的生命这无可匹敌的特权,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9 .彼得、 雅各、约翰 在捕得最多鱼获的一天,把船拢了岸, 撇下所有的,跟从了 耶稣。他们的决心何等坚定!如果他们仍留在船上,我们可能永远也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六.医治大麻疯的能力(五 12 ~ 16 )
五 12 路加医生特别提到这个 人满身长了大麻疯 。从人看来,情况非常严重,差不多没有希望了。长大麻疯者的信心很显着,他说:“ 主……必能叫我洁净了。 ”他不曾对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说这话,可见他对 主 的能力有绝对的信心。他说“ 主若肯 ”并不是怀疑基督是否愿意。他来到主面前恳求,但他没有与生俱来的权利得到医治,故把自己投身于主的怜悯和恩典中。
五 13 摸一个麻疯病人,从医学角度看是危险的,从宗教上看是污秽的,且会被社会轻看。但救主并没有沾染污秽,相反,有大量医治和健康的能力倾注入麻疯病者的身体。不是慢慢的复原── 大麻疯立刻就离了他的身 。试想想,一个绝望、无助的麻疯患者,在一瞬间得到完全的洁净,对他是何等大的意义!
五 14 耶稣 嘱咐他不可告诉人 他得医治的事。救主不想引来一群好奇诸事之众,或搅起群众运动,使祂作王。主吩咐那个麻疯患者 去……给祭司察看 ,根据 摩西 律法 献上礼物 (利一四 4 )。献祭的每个细节都是指基督说的。祭司的任务是察看那个麻疯患者,看他是否真正得医治。祭司不能医治,他所能做的只是宣布一个人已得医治。这个祭司从来没有见过一个麻疯患者蒙洁净。这事是独特的,应该令他明白到弥赛亚终于出现了。对所有祭司来说,这应该是个见证,但他们的心眼被不信弄瞎了。
五 15 , 16 纵使主吩咐不要把神迹传扬出去,但消息不胫而走, 有极多的人聚集来 到祂面前要得医治。耶稣经常 退到旷野去 祷告。我们的救主是一个祷告的人。这本福音书描述祂为人子,故此更多提到祂的祷告生活,也是合宜的。
七.医治瘫子的能力(五 17 ~ 26 )
五 17 耶稣传道的消息传开后, 法利赛人和教法师 越发仇视祂。这段经文中,我们看见他们聚集在 加利利 ,明显是要找控告祂的把柄。 主的能力 与耶稣 同在 ,使祂能 医治 病人。事实上耶稣随时都有医治的能力,但实际情况不是常常有利。以拿撒勒为例,因为人的不信,祂就不能做很多大能的工作(太一三 58 )。
五 18 , 19 有四个 人用褥子 把一个瘫子抬到耶稣正在教训人的屋子,但 因人多,寻不出法子 去到耶稣面前,所以他们从屋外的楼梯爬上房顶,移走房顶的一些瓦片,把那人从瓦间缒下去。
五 20 , 21 耶稣注意到他们千方百计把一个有需要的人带到祂面前的 信心 。当耶稣看 见他们的信心 ,即那四个人和病者的信心, 就对瘫子说:“你的罪赦了。 ”这句突如其来的话引起了 文士和法利赛人 的议论,他们知道除了 神 以外,没有人能 赦罪 。他们不愿承认耶稣是神,就只好指称耶稣说妄话。
五 22 , 23 主进而证明给他们看,祂已真正赦免了那人的罪。首先 他 问他们:“ 说‘你的罪赦了’,或说‘你起来行走’,哪一样容易呢? ”从某个意义来说,两句话同样易说;但要行出来则是另一回事,因为两者都是人不能做到的。这里的妙处似乎是说“你的罪赦了”较容易,因为没有方法证明罪真的蒙赦免了;但如果你说“ 你起来行走 ”,则很容易看得见病人是否真的得到医治。
法利赛人看不见那人的罪已蒙赦免,因此他们不会相信。耶稣便施行一个他们能够看得见的神迹,向他们证明祂已真正赦免那人的罪。祂叫那瘫子有行走的能力。
五 24 “ 但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 ”──人子这个称号强调主的完美人性。从某方面看来,我们所有人都是人子,但“ 人子 ”(译者按:前面有定冠词,即“那人子”,专指一个)这个称号将耶稣从所有其他曾经活过的人分别出来。这个称号描述祂是一个从神那里来的人,一个拥有完美道德的人,一个会痛苦、流血、死亡的人,和一个拥有统管宇宙权柄的人。
五 25 瘫子遵从祂的话,起来,拿他所躺卧的褥子回家去,并 归荣耀与神 。
五 26 众人确实感到 惊奇 , 他们 也 归荣耀与神 ,承认那天看见了令人难以置信的 事 ,就是宣布赦罪和证明赦罪的神迹。
伍.人子解释祂的使命(五 27 ~六 49 )
一.利未被召(五 27 , 28 )
利未 是一个为罗马政府服务的犹太 税吏 ,这类人被他们的犹太同胞所憎恶,不但因为他们与罗马当局勾结,更因为他们做事欺诈不实。有一天当利未正在工作的时候,耶稣经过并召他跟从祂。利未出奇地快捷, 撇下所有的,起来,跟从了耶稣 。试想想这个简单的决定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利未,或称马太,成为第一卷福音书的作者。听祂的呼召而跟从祂是有报偿的。
二.人子召罪人的原因(五 29 ~ 32 )
五 29 , 30 利未……大摆筵席 可能有三个目的。他想表示对主的尊崇,公开见证他弃恶迁善,和想介绍他的朋友给耶稣认识。大部分的犹太人都不会与 许多税吏 一同坐席,但耶稣 和税吏并罪人 一同吃喝。当然,祂不会同流合污,也不会做任何损害祂见证的事;但祂利用这些场合去教训、责备和祝福。
法利赛人和文士 13 批评耶稣与这些被轻蔑的社会渣滓结交。
五 31 耶稣 指出自己的行动是完全符合祂到世界来的目的。健康的人不需要医生; 有病的人 才需要。
五 32 法利赛人认为自己是 义人 ,没有深感自己有罪和需要拯救,因此他们不能从这个大医师得益处。但这些税吏和罪人认识自己是 罪人 ,需要从罪中被拯救出来。救主为这样的人来到世间。事实上,法利赛人并不是义人,他们如税吏一样需要拯救,但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罪恶,所以批评这个医生医治那些病入膏盲的人。
三.耶稣的门徒下禁食的原因(五 33 ~ 35 )
五 33 法利赛人的下一个技俩是质问耶稣有关禁食的传统。不管怎样, 约翰的门徒 已追随师傅那种刻苦禁欲的生活方式, 法利赛人 的跟随者也遵守各种禁食,但耶稣的门徒却不这样做,原因何在呢?
五 34 , 35 主回答说,当祂还与门徒 同在 的时候,门徒实际上没有理由要禁食。祂将禁食与痛苦和哀伤联系在一起。但当祂 要离开他们 ,即被残酷地钉死,那时他们就要 禁食 ,以表达他们的哀痛。
四.新时代的三个比喻(五 36 ~ 39 )
五 36 三个比喻都指出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新旧是不能混合的。
在第一个 比喻 中, 旧 衣服是指律法制度或时代而言; 新衣服 则象征恩典时期,两者是不能并立的。如果硬要将律法和恩典混合,结果只会互不相容。从新衣服撕一块下来会弄坏新衣服,而且撕下来的一块不论是样式或韧力, 和旧的也不相称 。达秘说的好:“耶稣绝对不会改变基督信仰来迁就犹太教。肉体和律法相合;但恩典与律法,神的公义与人的意愿,却绝不能混为一谈。”
五 37 , 38 第二个比喻指出把 新酒装在旧皮袋里 的愚昧。新酒的发酵过程对皮袋产生压力,而皮袋再没有足够的柔韧度和弹性去承受。皮袋 裂开 ,酒便 漏出 来了。犹太教已过时的方式、条例、传统和礼仪太僵硬,不能盛载新时代的喜乐、充沛的活力和能力。本章那四个人用异于常规的方法把瘫子带到耶稣面前,这是 新酒 ;利未那种饱满的精神和热心,也是新酒。 旧皮袋 象征法利赛人那种顽固守旧和僵硬的形式主义。
五 39 第三个比喻说明 没有人喝了陈酒 之后会喜欢 新的,他总说:“陈的好。 ”这象征人的本性倾向,不愿弃旧从新,舍犹太教取基督信仰,弃律法取恩典,弃影儿取真体!正如达秘说:“一个人习惯了形式、人为的安排、祖宗的宗教等,绝对不会喜欢新国度的原则和权能。”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D 耶稣的神迹(五1-26) 路加叙述了三个一组的神迹:自然的神迹,然后是两件医病的神迹。这些神迹强调的是耶稣征服了环境。在这些环境中,祂知道自己的本分,并且显出祂的怜悯。
1.捕鱼的神迹(五1-11)
有些学者主张这是约翰福音二十一章,耶稣复活后一次显现故事的变体。但差异之处太多也太大了:在路加福音中,有一大群人拥挤耶稣;但在约翰福音中只有七个门徒,其中有五个具名的。在路加福音中,有两艘船;在约翰福音中却只有一艘。在两本福音书中,渔夫们都结束了一场毫无所获的夜间捕鱼;但在路加福音中,耶稣提议再出航一次;而在约翰福音中,那奇妙的捕鱼却是在彼得提议、而其他人附议的出航结束时临到的。在路加福音中,耶稣上到船上去(特别指名是西门的船),但在约翰福音中,祂则是从头到尾都留在岸上,并且也没有指出船主的名字。在路加福音中,祂一直都被人们认识;但在约翰福音中,在祂所爱的那门徒认出祂以前,祂都不被人所认识。路加告诉我们耶稣教训百姓,在约翰福音中却没有同样的记载(也没有百姓可教)。在路加福音中,耶稣吩咐彼得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而彼得则回答说他和他的同伴们已经劳力了一整夜,却一无所获,但他却愿意顺服;在约翰福音中,门徒们已经终夜无所得,他们的出航不是耶稣所指示的。约翰的记载,包括耶稣教他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而路加却没有说哪一边。在约翰福音中毫无异议,没有任何与彼得告诉主说他们终夜劳力有关的话。在路加福音中,耶稣是在船上;在约翰福音中,祂是在岸上。在路加福音中,网破了,渔夫们必须招呼他们的同伴来帮忙,结果则是他们把鱼装满了两条船,甚至船都快沉下去了;在约翰福音中,网并没有裂开,渔夫们把它拖到岸上。两者都清楚说明有许多鱼,约翰把总数告诉我们(153条),路加却没有说到底有多少鱼。路加告诉我们:彼得感触良深,说自己是个罪人,求耶稣离开他;但在约翰福音中却没有这些记载。雅各和约翰都是在路加故事的末了才提名的;而彼得、多马、拿但业、西庇太的儿子们则是在约翰的故事一开头就记名了(也有两个不知名的人)。这些差异很明显地是那么多、那么大,以致我们不易认为这两位作者所谈论的是同一件事情。
我们也必须看路加的事件与马可福音一13-20中门徒蒙召的故事是不同的。有可能是,马可说的是同一件事,但却不提神迹(虽然没有琐碎的不同)。但较有可能的是,路加所提的是不同的事件。
1-3. 路加说明了当时的情景。群众热切盼望要听神的道(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是“从神而来的话”,或“论到神的话”),当耶稣站在革尼撒勒湖边的时候,他们拥挤着祂。路加总是称这一片汪洋为湖,其他福音书则是根据旧约圣经称之为海。粗略估计一下,它约有十三哩长,七哩宽,低于海平面约七百尺。只有这节经文才称之为革尼撒勒,常用的名字是加利利(在旧约圣经中称为基尼烈,约翰福音中有两次称之为提比哩亚)。耶稣看见有两条船,船上的渔夫却离开船洗网去了。每次出海捕鱼之后,都必须清点并清洗装备,以备下次出海之用。耶稣上到其中一只船去,这只船是属于西门的,耶稣请他把船撑开,稍微离岸;然后耶稣就坐下(习惯上教训的地位),从船上教训众人。
4-5. 教训完毕后,耶稣建议彼得去打鱼。彼得回答时称耶稣为夫子(Epistata),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只有出现在这本福音书中,总共出现七次,全是用来称呼耶稣的;这个字不像“拉比”(路加从未使用此字)一样指特定的对象,而是泛指任何一个有权柄的人。彼得继续说:我们整夜劳力,并没有打着什么。这句话可能带有责备的口吻。夜间是打鱼的最佳时候;而彼得可能是在说:打鱼老手在最适合捕鱼的时候尚且一无所获,更别提在一个木匠要求的时候打鱼了。如果这就是彼得的意思,那么彼得甘心照着耶稣的提议去做,证明彼得体认到:在任何方面,都不该忽略耶稣的话。彼得可以不同意,但他却能顺服。
6-7. 顺服带来果效!彼得和他的同伴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鱼的数量太多,甚至过于网所能负荷的。甚至当渔夫招呼另一条船上的同伴,而他们也立刻来了之后,仍然没有足够容纳之处,他们把鱼装满了两只船,甚至船要沉下去。这里没有告诉我们鱼的数量(像约翰福音中的故事一样),但鱼获量显然是非比寻常的,根本不能用一般常用的捕鱼术语来解释。
8. 路加在他的福音书中,只有在这里才用复名西门彼得。在六14以前,他总是称这个人为西门(本节除外);六14以后,除了在引述其他人的话以外,路加总是称他为彼得。彼得竟然没有对这么庞大的鱼获量表示欢迎,可能有点令人讶异。他认出这个神迹,他的反应就像一个在神面前的人一样。我们不易了解俯伏在耶稣膝前的意义;但我们可能要把’lēsou当作间接受格,接受腓利浦的译法“在耶稣面前屈膝”(参,现中)。彼得的下一句话: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使我们回想起伟大的圣徒直接与神面对面时的经历,诸如:亚伯拉罕(创十八27)、约伯(伯四十二6)或以赛亚(赛六5)。亦参以色列人所说的“不要神和我们说话,恐怕我们死亡”(出二十19)。彼得已经经历到“神那想象不到的恩典”(Schweizer),这迫使他体认出他自己的罪恶。也用主啊这个称呼取代了第5节的“夫子”,可能与他这时的认识已经增加有关。这字尽管可以当作只是一种礼貌上的称呼来使用(就像我们的“先生”);但在七十士译本中,却也一贯用来指神,在许多宗教中也都是指神祗说的。蒲隆模解释称呼的改变时说:“‘夫子’的命令必须要顺服;‘主’的圣洁却导致罪人道德上的痛苦(但十16)。”在早期的神迹发生之后,并没有记载有这种反应;有些人认为是路加把这个神迹的次序记错了,这是不可能的;宁可说是因为这个神迹是发生在彼得自己专精的领域内,他熟悉打鱼的事,所以他知道这一网渔获的意义。
9-11. 这个鱼获量不寻常的性质令渔夫们震惊,包括彼得、那些与他同在的人,以及彼得的伙伴(这个字和第7节的同伴不同,摩法特分别译成“搭档”和“伙伴”)。然后路加继续记载这件重要的事:神迹的后续事件。首先,耶稣安慰彼得:不要怕!意思是“停止惧怕”,而不是“别吃惊”。它平息了已经出现的恐惧。从今以后引入了一系列的新环境。转捩点已经到了。从现在开始,彼得的人生有了改变。最后一句话:你要得人了,说出了耶稣呼召他来得的这新生命的性质。动词的时态是继续进行的用法,说明一个习惯性的行为。彼得所关注的不再是鱼,而是人了。得(吕译:“活捉得”;思高:“捕”)当然是用在不同的意义上,捕捉的是生命,不是死亡(zōgreō的意义是“活捉”、“捕捉生命”)。当捕鱼的行列回到岸上,他们就撇下所有的(参十八28-30)。他们撇下一生中所见过最大的渔获。这些渔获较之它向他们所显示之关于耶稣的事,可就无关紧要了,所以他们就跟从了耶稣。他们在最丰富的意义上成为主的门徒了。
2.医治长大麻疯的(五12-16)
在圣经的时代,大麻疯是指许多不同的疾病,有些是可以治愈的,有些却是不能。在最严重的情况下,它是非常可怕、非常令人讨厌的疾病;既会损坏人的外貌,也会致人于死,古代的世界只能采取隔离措施来保护自己(利十三46)。得病之人被禁止接近其他人,为免不期而遇的情形发生,他们必须喊着说:“不洁净了!”(利十三45)。他们没办法赚钱,必须靠人的怜悯施舍维生。这个疾病对整个心理层面的影响,和身体上的一样严重。人们对待麻疯病患的态度,总是和对待其他任何疾病的不同。它是不洁的,人们以之为耻,虽然这不是病患本身的错。耶稣医治了长大麻疯的,视之为祂弥赛亚身分的记号之一(七22)。
12. 路加并未说明这件事的准确地点,只说在一个城里,有人满身长了大麻疯。只有路加用了满身,这显然是个医学术语,指恶化了的病情说的,虽然柯力注意到没有完全正确的类比。长大麻疯的人进到城里是违反律法的(利十三46)。路加的意思可能是指这次相遇是发生在郊外。或者,这个人对他悲惨的遭遇已经绝望了,可能因此忽略了这个规定。无论如何,他靠近了耶稣,足以俯伏在耶稣脚前,对祂说话。他并不怀疑耶稣医治的能力,只是不知道祂到底肯不肯医治他,注意他所说的并不是得医治;他乃是说:必能叫我洁净了。大麻疯是个污秽的疾病,得医治就是得洁净的意思。
13. 耶稣的怜悯表现在祂伸手(是这个人保持距离吗?)摸他。人们将麻疯病人隔离开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除了其他的麻疯病人以外,这个人有多年没有被人触摸过。这一摸所蕴含的意义非常深远。然后耶稣就说出医治的话:我肯!你洁净了吧!结果这个人立刻就得痊愈了。
14. 耶稣曾经禁止鬼魔谈论祂(四35、41),祂现在照样命令这个原来长大麻疯的人保持沉默。祂并没有说明是为什么缘故,可能是要避免群众的狂热,将祂当作爱国份子所想的那种征服者弥赛亚。耶稣反倒告诉他安静地遵守宗教上的仪式。凡是长大麻疯的宣称自己得了痊愈,就要到祭司那里去,祭司扮演健康检查者的角色;如果祭司满意了,他就要献上祭物,然后得医治的人可以恢复他在群体中的地位(见利十四)。对众人作证据,这句话的希腊文背后的意思是“向他们作见证”,一切都有赖于“他们”的意义。腓利浦译作“对当权者作证据”,这译法可能是对的,但是RSV与和合本的译法似乎较准确。这些话可能是要保护得医治的人。人们一定知道他曾经是个麻疯病患,也一定犹豫不决、不肯接纳他。但如果一个祭司检查过他,接纳他所献的祭,就证明他已经得医治了。它也证明耶稣支持律法。它也可以向一般人见证神的大能正运行在耶稣身上。
15-16. 他并没有留心到耶稣要求他沉默:耶稣的名声越发传扬出去(马可说这个得医治的人率先张扬开来)。不可避免的结果是:群众蜂拥而来,到耶稣这里;但这不在祂的计划之中。祂曾经拒绝魔鬼的试探,不肯成为受人欢迎的行神迹者,所以祂就离开这些城市,退到旷野去。路加告诉我们说祂在那里祷告(退与祷告都是指继续进行的动作),这显出祂的特色来,在急迫的责任中,祂觉得需要安静、祷告。
3.医治瘫子(五17-26)
由屋顶上缒下来这个瘫子得医治的迷人故事,三本对观福音书全都有记载。耶稣行了一个神迹,明白表示“要叫你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24节),藉以回答文士和法利赛人对祂赦罪的抗议;众人的反应,和那些见了神的面的人一样。
17. 路加没有说明这件事的地点(马可告诉我们说它发生在迦百农)。在此之前,耶稣已经有了相当的名声,因此甚至有法利赛人从犹太并耶路撒冷而来,再加上来自当地的法利赛人。法利赛人对他们的宗教非常认真,他们对不违反神的诫命非常热心,甚至“用栅栏把律法围住”。举例来说,律法说:“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他们就根本不肯发出神名字的音,以确保自己不会干犯这条诫命。这种死守律法规定(“祖宗的遗传”)的作法,导致了表面宗教的不幸后果。人们因此对外在的事尽了许多的努力,但在他们内心中却没有继续不断地爱神(这乃是不可少的)。法利赛人的数目不详(约瑟夫说他们大约超过六千人,《犹太古史》xvii. 42),但他们却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他们是当日非正式的宗教领袖,他们率先反对、攻击耶稣。译成教法师的这个字,似乎是由基督徒所造的新词,表明犹太人的文士们专心在律法上的特色。路加继续说:主(就是神)的能力与耶稣同在,使祂能医治病人。
18-19. 有人(马可告诉我们说有四个人)用褥子抬来一个瘫痪的人。因为人多,他们无法抬进去放在耶稣面前,所以他们就把他抬到屋顶上去。房子经常有平坦的屋顶,屋外通常设有梯子可以通到屋顶上去。所以群众无法拦阻这些人上到屋顶去。在那里,他们从瓦间把他连褥子缒到当中。马可丝毫没有提到瓦(他没有说屋顶是用什么材料盖的),却说他们“拆了房顶”,并且“拆通了”。大多数解经家都说巴勒斯坦的房子没有瓦做的屋顶,路加所描述的房子是他在别的地方所看见的,不是巴勒斯坦的房子;但根据《新圣经辞典》(NBD)153,“瓦造的屋顶……出现在新约时代之前”。
20. 很显然地,没有说什么话,但这行动却是无言的吁求。它显出他们的信心,这是很重要的(为了别人而运用信心的例子,另参七9-10;林前七14)。这里所蕴含的,似乎不只是抬褥子之人的信心。首先,未加限定的复数他们似乎意味着包括全体——病人和他的朋友们——说的。其次,如果病人自己没有信心,那他的罪得赦免就根本不可能。耶稣的头一句话必须先对付罪,而不是疾病。祂用带着权柄的语气说:“人哪(吕译、思高)!你的罪赦了。”这是非常重要的。曼松解释说:“这件事首要的目的,是要说明耶稣在宗教上的权柄是从赦罪开始的。祂来了,为要拯救灵魂脱离道德和属灵能力上的瘫痪病。”他拒绝了布特曼的论点,布特曼主张赦罪是后来所附加的教义;他认为这是“原来故事的核心”(根据我的判断,这是对的)。耶稣所带来的,不是局部的救恩:它既是属灵的,也是身体上的。
21. 这些话激起了来自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反应。文士是熟悉律法的人(参17节“教法师”),可以是法利赛人或撒都该人(路加有五次将他们与法利赛人连在一起,有七次与祭司长连在一起)。这个反对的族群正确地认识到只有神才能够赦罪,但却错误地假定耶稣犯了亵渎罪。他们没有停下来问问:耶稣与父神是不是有何关系,祂竟然可以赦免人的罪?附带提一下,路加比较喜爱用“谁?”开头的问句,并且用来指耶稣(七49,八25,九9、18、20,十九3)。
22-23. 耶稣知道他们所议论的,这似乎意味着祂知道他们的想法,而不是说祂听见了他们正在议论的话(参,你们心里,亦参,可二8)。耶稣也提出一些问题来回答他们的议论。表面上,说你的罪赦了要比说你起来行走容易,因后者可能面临一个直接的、明显的试验,而旁观者却无从得知罪究竟赦免了没有。这可能是它的意思。但耶稣这样说也可能是指:说赦罪这两个字实际上要比说医治这两个字困难多了。祂正在做的,是远超过当日的医生所能做的。
24. 耶稣施行医治,为要叫他们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权柄。祂有关赦罪与医病的话语是一起发出的,祂既能做其中一件,就能做另一件。当日的犹太人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是因着罪的缘故(参,约九2)。“亚历山垂拉比(R. Alexandri )托喜雅拉比(R. Hiyya b. Abba)的名说:病人的病情无法康复,直到他所有的罪都得了赦免”(Nedarim 41a)。他们既然如此主张,就必须因此而接受这人蒙赦免的事实。
这是路加头一次使用人子这称呼,他将会使用二十六次。它是耶稣最喜爱的自称,在福音书中出现超过八十次之多,也出现在批判学者在四福音书所辨认出的所有层面上。只有耶稣用这个名称(司提反例外,徒七56)。这似乎是祂用来提及祂弥赛亚身分的方法,用这个称呼不会在众人心中引起错误的联想154。然后,人子说出医治的话,吩咐瘫子拿起他的褥子回家去。
25-26. 这瘫子立刻就痊愈了。他就照着耶稣吩咐他的去做。本革尔解释拿起他所躺卧的褥子时说:“一个快乐的措辞。褥子曾抬着这个人,现在则是这个人拿着褥子。”只有路加告诉我们说,他回家时归荣耀与神。医治不是以耶稣这人为中心的,那人所尊崇的乃是神。路加继续说到旁观者的反应。他们也看见了神的手,因为他们也归荣耀与神;并且满心惧怕(在神面前的适当情绪)。他们的解释是:我们今日看见非常的事了,非常的意指“不可思议的”,参摩法特的译法:“我们今日看见不可思议的事了。”人的成就无法解释所发生的事。
E 呼召利未(五27-32)
27-28. 耶稣出去,可能是从房子里出去,虽然有人主张是从城里出去,因为他们认为税关一定是在城外。祂看见利未坐在税关上,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指他坐在税关前面;他若是在办公室里面,耶稣就不容易看见他、呼召他了。在第一本福音书中说他的名字叫马太(在马可福音与路加福音的使徒名单中也是如此)。关于税吏(telōnēs),见三12-13的注释。罗马的包税制度一定正在实施中,虽然罗马人把这个区域的税收交给希律安提帕(约瑟夫,《犹太古史》xvii. 318)。利未所收的税好像是通行税或关税,而不是人头税等类的。人们由衷地不喜欢税吏,他们是与敌人勾结者或敲诈勒索者,这一类被人视为是不诚实的,他勒目将他们与强盗归在同一类别里(Sanhedrin 25b)。耶稣看见了利未,只对他说你跟从我来。利未就撇下所有的(这细节只有路加说到),跟从了耶稣。这一定意味着要作相当可观的牺牲,因为税吏通常都是富有之人。马太一定是使徒当中最富有的。我们不应忽略在这件事上安静的英勇行为。如果渔夫们感觉跟从耶稣不划算,他们大可毫无困难地回去从事本行。但利未一旦离开他的工作,可就是彻底离开了。他们当然绝不可能重新接受一个离开税务工作的人。他的跟从耶稣,是决定性的委身。
29. 但很显然地,他不是用很严峻的辞呈来踏出这一步,而是以得胜的姿态来进行,他没有后悔,相反地,他为“一大群的”(吕译)人大摆筵席,以资庆祝(关于路加福音中筵席的景象,见七36,九12及下,十38及下,十一37,十四1,十九7,二十二14,二十四30、41及下)。利未显然发现为基督抛弃财富是件令人愉快的事。他可能也想要把他的一些同事介绍给他新跟从的主。“一个归正的人不会愿意单独上天堂”(Ryle)。
30. 法利赛人可能没有受到邀请;可能这房子是开放式的,而他们知道正在进行的事;或者路加所给我们的,可能是他们后来听见所发生之事后的反应。他们和“他们的”(吕译)文士(有些文士是撒都该人;但有许多是属于法利赛党)向门徒们发怨言(也就是“抱怨”)。根据他们礼仪上严格的洁净规矩,这些人与诸如利未和他同事这一类的人一起用餐,是无法想象的事。这一伙儿人中有些成员在礼仪上是不洁净的,再没有比和罪人结交更容易沾染污秽的了。此外,与一个人一起吃饭意味着彼此的友谊、完全的接纳。所以他们批评门徒们,自认虔诚的人怎能鼓励这样的罪人呢?
31-32. 他们埋怨的对象是门徒们,但回答他们的却是耶稣。祂用无懈可击的逻辑指出,需要医生的是病人,而不是健康的人;祂的工作是针对罪人的〔陶柏特引用闵格(Robert Munger)的话说:“教会是世上唯一以‘不配’作会员资格的团体”〕。然而,祂却不让他们留在罪恶中,祂呼召他们悔改。耶稣提及义人当然是讽刺的语气。但法利赛人的确自视为义人。根据他们的前提,耶稣的行为是正当的。他们没有成为门徒,可能与这个事实有关:对于受人尊敬和自义的人来说,悔改是不容易的。路加对悔改主题非常感兴趣,也比马太或马可都更充分地发挥这个主题(见三3、8,十13,十一32,十三3、5,十五7、10,十六30,十七3-4,二十四47)。
F 禁食(五33-39)
33. 耶稣的门徒太高兴了。他们没有实行悲哀的禁食;这一点令一些人很困惑。虽然在律法中只记载一次的禁食,就是在赎罪日的时候;施洗约翰的门徒和法利赛人的门徒却都力行禁食。所以他们问耶稣:祂的门徒们为何不遵行这个普及的习俗?这里提及祈祷,可能是指在固定的时候祷告。路加很清楚地记载耶稣和祂的门徒经常祷告。而且在这里,虽然耶稣的确同意说祂的门徒们不禁食;但对于祈祷,祂却没这么说。
34-35. 耶稣答复的要旨是“婚礼的客人是不禁食的”。祂的同在带来喜乐,就跟结婚派对一样。真正跟从祂的,就进入快乐的经历中。当祂与门徒们同在的时候,他们不能禁食;但祂的确正视到:祂有一天要“从他们中间被取去”(吕译)。这当然是指十字架说的(在动词aparthē里可能有暴力的概念)。当这件事发生的时候,他们就要禁食了。耶稣不是说“就要叫他们禁食了”(参34节的问句),祂似乎是指心甘情愿的禁食。
36. 祂加上了一个比喻(这个字可以指一句短而有力的话和故事),是从缝补衣服的居家生活中取材的。用新衣上的一块布补在旧衣服上,会把两件都弄坏了;新衣服撕破了,旧衣服所补上的也不相称。马可的经文有些微的差异。他说用来当补绽用的是“未漂过的”(吕译),较易缩水,会将它从旧衣服上撕开,那么所造成的破洞就比原来的更大了。这个例证显然曾经用了超过一次,带有些微不同的形式。
37-39. 另一个例证是取自皮袋。动物(通常是山羊)的肉和骨头取出后,皮则完整地留下。这样,它们就可以当作盛装液体的容器来使用。刚开始的时候,它们十分有弹性,但旧了以后,就缺乏这种弹性,在压力下容易裂开。耶稣说新酒装在旧皮袋里,皮袋就会裂开,酒就流出来了。新酒必须装在新皮袋里。这个和上一个例证极力指出:耶稣不是只在修补犹太教,祂的教训在本质上是全新的。若要把这教训压缩在犹太教这个老旧的皮袋里面(如:强迫禁食),结果一定会损失惨重。祂知道这个教训一定会让有些人不愉快。喝惯了陈酒的人,甚至连尝一口新酒也不肯。他说:陈的好(不是像RSV边注所译的“较好”)。他甚至不将这两种酒放在一起来比较;他对陈酒非常满意,甚至对新酒不屑一顾。“酒是陈的好!”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第五章
5:1 革尼撒勒湖即加利利海,又称提比哩亚海(约6:1;21:1)。湖畔有革尼撒勒城。革尼撒勒原名基尼烈湖(民34:11)。
5:3 加利利海的船一般都无篷,长七至十公尺。用这种船来讲道,可以避开人群的拥挤,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听见。
5:6-10
这时的彼得仍心存疑惑,他带着尝试的心态“依从”耶稣的话。可是发现听主的话所收的效果,他怀疑的不再是耶稣而是他自己(8节)。耶稣悦纳忧伤痛悔的心,召他同工,一道“得人”。
“西门”是彼得的原名(5:3),是旧约西缅一名的缩写。彼得是耶稣后来给他取的名字,意思是“小石”(太16:17-18,参彼后1:1)。
5:12 当日社会视大痲疯为不洁的病,患者必须远离人群而居,在路上遇见人要远远大声呼喊“不洁净,不洁净”,警告人避开。
5:14 见《马可》1:44注。
5:16
《路加》记载耶稣的祷告生活特别多:3:21;5:16;6:12;9:18,28-29;10:21;11:1;22:39-46;23:34,46。耶稣每逢面对重大决定都退到安静的地方单独祷告,向父神领受力量,例如拣选十二使徒(6:12),登山变像(9:28),在客西马尼园里(22:39-44)。
5:17 教法师是对旧约圣经有解释权威的人。
5:20
耶稣说瘫子的罪赦了,让我们看见疾病与罪之间的相属关系。祂治病是为了对付罪(约5:14)。疾病可以导致死亡,治病是对死亡权势短暂的驱除,把人从罪的看得见的影响中搭救出来。参《罗马书》6:23;《林前》11:29。
5:24
耶稣喜欢自称为“人子”,而不用常为人误解的“弥赛亚”。祂用“人子”说明自己就是《但以理书》7:13所预告的那位有永远权柄的人子;同时指出祂奉差来世间的任务是要为人的救赎受苦牺牲。关于“人子”,参《马太》8:20注。
5:27 耶稣呼召税吏一事让犹太人的宗教领袖十分不满:祂不应该和他们看不起的人结交,更不应该“又吃又喝”。但耶稣告诉他们,祂正是为他们看不起的
“罪人”而来,祂带来了新秩序,与旧的当然不相称(36节)。
利未别名马太,是迦百农税站的收税官,后来作了主的门徒,为十二使徒之一。因为税吏替罗马政府征税,所以为犹太人不齿。
5:30 “罪人”为当时法利赛人用的特别称呼,指那些不遵照法利赛人礼仪规范生活的人。
5:33
律法只规定犹太人在赎罪日那天禁食(利16章)。法利赛人却实行时常禁食(18:12)。施洗约翰的门徒也效法他们。耶稣并不反对禁食,还说门徒将来会禁食(35节),可是应该做得正确(太6:16-18),要有内心的真正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