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 - 路加福音(Luke)第6章

有一个安息日,耶稣和门徒走过一片麦田,门徒随手摘下一些麦穗,搓着放在口里吃。
有些法利赛人就抨击他们:“你们为甚麽在安息日做违反律法的事!”
“难道你们没有念过大卫王的事迹吗?有一次,他和部属都饥饿的时候,不是进到上帝的殿拿了只有祭司才有资格吃的供饼和部下一同吃吗?
“难道你们没有念过大卫王的事迹吗?有一次,他和部属都饥饿的时候,不是进到上帝的殿拿了只有祭司才有资格吃的供饼和部下一同吃吗?
我是安息日的主。”耶稣回答说。
又有一个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讲道,座中有一个右手肌肉萎缩的人。
法利赛人和律法教师暗中观察耶稣,看他会不会又在安息日医人,好找个藉口控告他。
耶稣知道他们的恶意,却毫不犹疑对那人说:“站前来!”那人便依从耶稣的话。
“我问你们,在安息日应该行善呢,还是作恶呢?救人呢,还是害人呢?”
他向众人打量一番之后,便对那人说:“把手伸直!”那人把手一伸,就立刻复原了。
法利赛人和律法教师怒不可遏,马上去商议对付耶稣的办法。
一天,耶稣到山上去,整夜向上帝祷告。
天明时分,就召集所有的门徒,在其中选出十二人立为使徒。
他们是:西门(又名彼得)、安得烈(西门的弟弟)、雅各、约翰、腓力、巴多罗买、
马太、多马、雅各(亚勒腓的儿子)、西门(激进的民族主义者)、
犹大(雅各的儿子)和加略人犹大(后来出卖耶稣的叛徒)。
耶稣和他们一起下山,到了一处平地,就停下来;除了门徒以外,还挤满了一大群从犹太、耶路撒冷以至北海岸的推罗和西顿赶来的人,要听他讲道和求他治病。
他治好了许多被鬼缠身的。
人人都争先恐后想去摸他,因为他身上发出能力医好他们的病。
耶稣举目望着门徒,对他们说:“贫乏的人有福了,上帝的国是你们的。
饥饿的人有福了,你们必得饱足!哀哭的人有福了,你们快要欢笑!
为了我而被人仇恨、孤立、侮辱、毁谤、憎恨的人有福了,
将来你们要雀跃欢呼,因为你们在天上必定获得重赏!那些迫害者的祖先虐待先知时,也是用同样的手段。
富有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已经享尽了人世间的安逸!
饱餍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快要捱饿!欢笑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快要哀哭!
人人都夸赞你们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先也是照样夸赞假先知!
你们这些听道的人,应该爱你们的敌人,以德报怨。
为咒诅你们的人祝福,替凌辱你们的人祷告。
如果有人掴你们一边的面颊,连另一边也转过来让他打。如果有人夺取你们的外衣,连衬衣也由他拿去吧!
如果有人向你们借贷,就借给他;有人拿了你们的东西,不要追讨。
你们想别人怎样对待你们,就要怎样对待别人。
你们以为爱那些爱你们的人,就很了不起吗?其实,罪人也会这样做。
只善待那些善待你们的人,有甚麽稀奇呢?罪人也是一样。
你们只借钱给有力偿还的人,有甚麽值得夸耀的呢?即使罪人也会互相借贷,如数清还。
你们要爱仇敌,好好地对待他们;无论借出甚麽,都不要指望人家归还。那麽,你们必有厚赏,并且配作至高上帝的儿子,因为他对那些忘恩负义、罪大恶极的人,也是十分仁慈的。
你们要怜悯人,像天父怜悯人一样。
不要批评人,免得你们被人批评;不要定人的罪,免得自己也被定罪;要饶恕别人,这样,上帝也会饶恕你们。
好施与的,就必获得十足的报酬,就是摇匀压紧,甚至满载盈怀的报酬;你们施赠的度量,也就是你们获报酬的度量。”
瞎子怎能给瞎子带路呢?他们必定会双双掉进深沟里。
学生的知识不能凌驾老师之上,除非经过训练之后,才会追得上老师。
为甚麽你只挑剔弟兄眼中的小刺而忽视自己眼中的大梁呢?
你自己的视线既被大梁挡住,又怎能对弟兄说‘容我替你拔去小刺’呢?伪君子啊!先挪走你自己眼中的大梁,这样就能看得清楚,然后才可以拔去弟兄眼中的刺。
好树不结坏果子,坏树也结不出好果子;
树的好坏,从果子就可以分辨出来。荆棘长不出无花果,蒺藜也结不出葡萄。
善人内心存善,言行也善;恶人内心存恶,言行也恶,因为有之於内必形之於外。
你们为甚麽‘主啊,主啊’地称呼我,却不服从我呢?
让我告诉你们,那些亲近我、听我的话而又遵行的人,就像一个盖房子的人,深深掘地,直达磐石,然后在上面打稳基础;即使洪水为患,波涛冲击,房子一点也不摇动,因为它的根基稳固。
让我告诉你们,那些亲近我、听我的话而又遵行的人,就像一个盖房子的人,深深掘地,直达磐石,然后在上面打稳基础;即使洪水为患,波涛冲击,房子一点也不摇动,因为它的根基稳固。
但听了我的话却不遵行的人,就好像一个人将房子盖在地面上,没有打好地基,等洪水一冲,就完全倒塌了。”
路加福音第六章   第 6 章 

  路 6:1-2> 收割方法多,安息日里不可行,怎在律法中找不到──奇怪?不奇怪? 

  6:1-2 在犹太人的传统律法规条中,共有三十九项在安息日禁止进行的活动,收割就是其中一项。律法教师甚至仔细描述不同的收割方法,其中一种是把麦穗放在手里搓,就像门徒在这里所做的。神的律法说,农夫不要收割田边的农作物,好留给旅客和穷人(参申 23:25 ),因此门徒并没有偷取麦穗,也没有破坏守安息的诫命。事实上,他们只是违反了法利赛人的传统规条,而非神的任何律法。 

  路 6:2> 有教会,有牧师,有传道人,不用怕出什么问题了──但可有耶稣的份儿? 

  6:2 法利赛人以为他们的宗教系统能够解答一切问题,耶稣与他们的系统不同,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耶稣。我们也可能基于相同的原因而把基督遗忘了。要小心,不要以为你或你的教会已有了一切的答案,没有任何一个宗教系统可以完全包含基督,或完全地满足祂对世人的要求。 

  路 6:3-5> 关心规条,尽忠职守;关心人的需要,要冒险犯规,我…… 

  6:3-5 每星期圣殿的桌子上都会放着十二个饼,代表以色列十二个支派,这饼称为陈设饼。这些已陈设过的饼,只有祭司可以吃。耶稣被指违反安息日的规定,于是祂引用大卫很着名的故事(参撒上 21:1-6 ):有一次,在大卫逃避扫罗追杀时,他和其部下便吃了这陈设饼,因为他们的需要,比宗教上的规定更重要。耶稣也在讲同样的道理:人的需要比人的规定更重要。耶稣把自己及门徒与大卫及其部下比较,其意思是说:“如果你们定我的罪,也就是定大卫的罪。” 

  路 6:5> 有时我们做事有成就得意忘形,以为可统理一切;也许你不知道“一切”的背后是…… 

  6:5 耶稣说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其意思是祂创造了安息日,祂有权驳回法利赛人的传统和规条。创造者永远比受造物大。 

  路 6:6-7> 是不是所有做事有原则的人,都不太明白原则的含义?你看那些宗教领袖…… 

  6:6-7 按照宗教领袖的传统,安息日不可治病。他们认为治病就是行医,是医生工作的一部分,而任何人都不可在安息日工作。对于宗教领袖来说,维护他们的律法,较把人从痛苦的煎熬中解救出来更重要。 

  路 6:11> 忿怒,为了何事?竟促使谨守律法的宗教领袖动了杀机…… 

  6:11 耶稣的敌人极之愤怒,因为祂不仅知道他们想些什么,更藐视他们的律法规条,揭露他们内心的恨意。他们的恨意与他们对律法的热衷结合,竟驱使他们策划一件明显地触犯律法──杀人的事,这实在是极大的讽刺。 

  路 6:12> 人生大事,惟靠祷告?我实在不敢相信,耶稣祂也如此行…… 

  6:12 福音书作者留意到耶稣在做大事之前,祂都会花时间去独自祷告。这一次,祂是要遴选弟子──十二门徒。当你要决定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事情时,都要以祈祷为基础。 

  路 6:13> 要传扬信息,不一定要选十二个门徒,他们是有什么其他工作吧…… 

  6:13 耶稣有许多门徒(学生),但祂只选了十二位使徒(传递信息的人)。使徒是祂的核心小组,祂给他们特别的训练,以祂自己的权柄差遣他们出去。他们就是建立基督教会的人。在福音书里,这十二个人通常称为门徒,但在使徒行传里,就称呼为使徒。 

  路 6:13-16> 这十二个人一定很了不起,若不,何会成为使徒?我想我一定不能作神所用的人了…… 

  6:13-16 耶稣选择“普通人”来作自己的门徒,他们的背景和性格各自不同。今天,神呼召“普通人”来建立祂的教会,宣讲救恩的信息,以爱心服事人。我们独个儿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有效地事奉基督,但我们走在一起,便会有力量,用不同的方法事奉神。求神赐你耐性,去接受教会中不同的人,彼此同心协力,建立教会。 

  路 6:14-16> 中国人有名,有号,有字,好多啊;其实外国人也不相伯仲,你看耶稣门徒的名字…… 

  6:14-16 不同地方所记载门徒的名字有所不同,例如彼得有时称为西门或矶法;马太又称利未;巴多罗买与拿但业是同一个人(参约 1:45 );雅各的儿子犹大也称为达太。 

  路 6:19> 祂真有神奇力量,我也想试一试,请主助我成就这件事…… 

  6:19 耶稣治病的能力传开后,群众都出来想要摸祂。对很多人而言,祂已成为一个带来好运的人,一个充满魅力的魔术师。人们只想得到肉体的医治,或看到神迹奇事,而不是想得到神的宽恕和爱。今天有些人同样看神为宇宙的魔术师,看祈祷不过是一种使神玩把戏的方法。然而,神并不是魔术师,祂是主;祈祷不是一种控制神的方法,乃是将我们自己放在祂的掌管之下。 

  路 6:20-23> 耶稣所说的都是人世间负面的事,为何也可以是福? 

  6:20-23 这几节经文称为“论福篇”,说明了跟随基督的意义和人们的行为标准。它将天国的价值观与地上的价值观互相对比,显明跟随基督的人可预期在地上所得到的东西,和神会赐给他们的福气;又把虚假的敬虔与真正的谦卑对比;最后,它更显明旧约的期望如何在神的国度中得以成就。 

  路 6:20-26> 这段经文好熟悉,在哪儿看过? 

  6:20-26 这段经文,可能跟马太福音所记载的山上宝训出于同一篇讲道,也可能是耶稣在不同的场合所作的类似的讲道。有人相信这段经文不是由一篇讲章组成,而是综合了耶稣平时的教导。 

  路 6:21> 怎想也不通,捱饿明明是不好的,怎会是福?耶稣说漏了东西? 

  6:21 有些人相信耶稣所说的饥饿是对义的渴求(参太 5:6 ),另外一些人说这是肉体上的饥饿。无论如何,犹太人认为财富是得神喜悦的记号,但耶稣宣告祝福临到饥饿的人,实在令祂的听众大吃一惊。然而,祂这样说其实与古老的传统一致,旧约常提到神对穷人和有需要的人的关心(参撒上 2:5 ;诗 146:7 ;赛 58:6-7 ;路 1:53 )。 

  路 6:24> 有了财富,就有安舒;有了安舒,才可以安心事奉嘛,所以我先要财富……你可有意见? 

  6:24 假如你希望从财富中得到满足,那么你只会得到金钱财物,但这些不能存到永远。所以,不要为寻求舒适的生活而付上永生的代价。 

  路 6:26> 假先知只说人爱听的话,他们很受欢迎;我也可以受人欢迎,只要我…… 

  6:26 旧约时代有很多假先知。他们说国家繁荣、战争胜利等预言,都是人们希望听到的,因此讨得君王和群众的欢心。然而,受欢迎的话并不一定是真理;人们的奉承不会带来神的认可。追求群众的赞赏,而不寻求神的真理,至终必悲伤后悔。 

  路 6:27> 受伤、被弃,我的仇敌如此对我,我如何可以爱他们? 

  6:27 犹太人藐视罗马人,因为他们压迫神的子民;然而,耶稣告诉他们去爱这些敌人。这些话使许多人离开耶稣。其实祂并不是说要对敌人有爱慕之心,而是指一种出于意志的行动。爱我们的仇敌,就是做一些对他们有利的事情,我们可以为他们祷告,也可以帮助他们。尽管世人都敌挡神,耶稣仍然爱所有世人,祂要我们跟随祂的榜样,爱我们的仇敌。所以,你要尊重你的敌人,如果你也想得到这样的尊重的话。 

  路 6:35> 爱所爱的人,容易;爱不可爱的人嘛……好,我爱──可你怎么站着不动? 

  6:35 爱就是行动。要令你的爱发生作用,方法之一是主动去满足别人的需要。爱我们爱的人和我们信任的人,这并不困难;然而,主也要我们爱那些不喜欢我们或计划要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借给别人的金钱,应看为礼物借出去,而不是放高利贷,使自己获利更多。所以,要像献给神那样施与他人! 

  路 6:37-38> 他对我不好,我就对他不好,那不是很公平吗?那他就继续对我……如果,我对他好呢? 

  6:37-38 真正肯饶恕别人的人显明他已经得着了神的饶恕。耶稣用一幅升斗的图画保证我们有十足的回报。如果我们批评人而不肯体谅人,就将同样地被批评;如果我们以善良、恩慈、怜恤的心待人,就会得到十足分量的回报。所以,我们应该爱人,而不要论断人。 

  路 6:39-40> 学生不可以高过老师,这我知道,难道我有权拣选……? 

  6:39-40 学生不会超越老师,所以你要清楚你跟随的是正确的老师和领袖。他们将要教导你更认识信仰,也要给你可靠的引导。 

  路 6:41> 别人眼中的刺,自己眼中的梁木──耶稣怎会说得这样准?你脑海中可有浮起点点片断? 

  6:41 耶稣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我们不应太过分看别人的罪,以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罪。我们常常将自己的错误合法化,却指责别人同样的错误。别人眼中的哪一种小刺,最容易叫你挑剔呢?每当你想挑剔时,要记着你自己眼中有梁木,这样你或许会觉得没有那么多话要说。 

  路 6:42> 还是对人不要太好,不要太主动帮助人为妙,免得别人说我假好人,你不觉得很可怕的吗? 

  6:42 我们不应害怕别人说自己假冒为善,而将信心藏起来影响自己生命的成长。一个人尝试做正确的事,却经常失败,这并不是假冒为善;一个人的行动与感觉不同,也不是假冒为善。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放下自己的感受,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信心软弱并不是虚伪。那么,哪种人才是假冒为善的人呢?那些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得人称许、接纳或欣赏而假意作出宗教行为的人,才是假冒为善者。 

  路 6:45> 有诸内,形诸外──你懂吧?人总想掩饰自己,可是…… 

  6:45 耶稣提醒我们,说话和行为能反映出我们最真实的信念、态度和动机。假如我们心存欺骗,那些伪装的良好表现就不会持久,你心里所充满的,必定会从你的言语和行动中显露出来。 

  路 6:46-49> 房子的比喻,显浅的比喻,行起来却不容易,你做到了没有? 

  6:46-49 服从神好比在坚固的根基上盖房子,当洪水临到时,房子仍然迄立不倒。生命处于平静时,根基是否稳固似乎不大重要,但是,危机来临时,我们的根基便会受到考验。你的生命要建在耶稣基督这稳固的磐石上。 

  路 6:49> 立根基,时间浪费;只听在心,也不可以吧…… 

  6:49 为什么有些人建房子不立根基呢?也许是他们不想付出打根基时的艰苦劳动,又或许他们想节省时间。不论他们的原因如何,盖房子不立根基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目光短浅,并且会后悔。当你发觉自己只是听,却没有遵照神的话去行时,就要想想是什么原因了。──《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