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六章
第 6 章
路 6:1-2> 收割方法多,安息日里不可行,怎在律法中找不到──奇怪?不奇怪?
6:1-2 在犹太人的传统律法规条中,共有三十九项在安息日禁止进行的活动,收割就是其中一项。律法教师甚至仔细描述不同的收割方法,其中一种是把麦穗放在手里搓,就像门徒在这里所做的。神的律法说,农夫不要收割田边的农作物,好留给旅客和穷人(参申 23:25 ),因此门徒并没有偷取麦穗,也没有破坏守安息的诫命。事实上,他们只是违反了法利赛人的传统规条,而非神的任何律法。
路 6:2> 有教会,有牧师,有传道人,不用怕出什么问题了──但可有耶稣的份儿?
6:2 法利赛人以为他们的宗教系统能够解答一切问题,耶稣与他们的系统不同,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耶稣。我们也可能基于相同的原因而把基督遗忘了。要小心,不要以为你或你的教会已有了一切的答案,没有任何一个宗教系统可以完全包含基督,或完全地满足祂对世人的要求。
路 6:3-5> 关心规条,尽忠职守;关心人的需要,要冒险犯规,我……
6:3-5 每星期圣殿的桌子上都会放着十二个饼,代表以色列十二个支派,这饼称为陈设饼。这些已陈设过的饼,只有祭司可以吃。耶稣被指违反安息日的规定,于是祂引用大卫很着名的故事(参撒上 21:1-6 ):有一次,在大卫逃避扫罗追杀时,他和其部下便吃了这陈设饼,因为他们的需要,比宗教上的规定更重要。耶稣也在讲同样的道理:人的需要比人的规定更重要。耶稣把自己及门徒与大卫及其部下比较,其意思是说:“如果你们定我的罪,也就是定大卫的罪。”
路 6:5> 有时我们做事有成就得意忘形,以为可统理一切;也许你不知道“一切”的背后是……
6:5 耶稣说自己是“安息日的主”,其意思是祂创造了安息日,祂有权驳回法利赛人的传统和规条。创造者永远比受造物大。
路 6:6-7> 是不是所有做事有原则的人,都不太明白原则的含义?你看那些宗教领袖……
6:6-7 按照宗教领袖的传统,安息日不可治病。他们认为治病就是行医,是医生工作的一部分,而任何人都不可在安息日工作。对于宗教领袖来说,维护他们的律法,较把人从痛苦的煎熬中解救出来更重要。
路 6:11> 忿怒,为了何事?竟促使谨守律法的宗教领袖动了杀机……
6:11 耶稣的敌人极之愤怒,因为祂不仅知道他们想些什么,更藐视他们的律法规条,揭露他们内心的恨意。他们的恨意与他们对律法的热衷结合,竟驱使他们策划一件明显地触犯律法──杀人的事,这实在是极大的讽刺。
路 6:12> 人生大事,惟靠祷告?我实在不敢相信,耶稣祂也如此行……
6:12 福音书作者留意到耶稣在做大事之前,祂都会花时间去独自祷告。这一次,祂是要遴选弟子──十二门徒。当你要决定你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事情时,都要以祈祷为基础。
路 6:13> 要传扬信息,不一定要选十二个门徒,他们是有什么其他工作吧……
6:13 耶稣有许多门徒(学生),但祂只选了十二位使徒(传递信息的人)。使徒是祂的核心小组,祂给他们特别的训练,以祂自己的权柄差遣他们出去。他们就是建立基督教会的人。在福音书里,这十二个人通常称为门徒,但在使徒行传里,就称呼为使徒。
路 6:13-16> 这十二个人一定很了不起,若不,何会成为使徒?我想我一定不能作神所用的人了……
6:13-16 耶稣选择“普通人”来作自己的门徒,他们的背景和性格各自不同。今天,神呼召“普通人”来建立祂的教会,宣讲救恩的信息,以爱心服事人。我们独个儿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有效地事奉基督,但我们走在一起,便会有力量,用不同的方法事奉神。求神赐你耐性,去接受教会中不同的人,彼此同心协力,建立教会。
路 6:14-16> 中国人有名,有号,有字,好多啊;其实外国人也不相伯仲,你看耶稣门徒的名字……
6:14-16 不同地方所记载门徒的名字有所不同,例如彼得有时称为西门或矶法;马太又称利未;巴多罗买与拿但业是同一个人(参约 1:45 );雅各的儿子犹大也称为达太。
路 6:19> 祂真有神奇力量,我也想试一试,请主助我成就这件事……
6:19 耶稣治病的能力传开后,群众都出来想要摸祂。对很多人而言,祂已成为一个带来好运的人,一个充满魅力的魔术师。人们只想得到肉体的医治,或看到神迹奇事,而不是想得到神的宽恕和爱。今天有些人同样看神为宇宙的魔术师,看祈祷不过是一种使神玩把戏的方法。然而,神并不是魔术师,祂是主;祈祷不是一种控制神的方法,乃是将我们自己放在祂的掌管之下。
路 6:20-23> 耶稣所说的都是人世间负面的事,为何也可以是福?
6:20-23 这几节经文称为“论福篇”,说明了跟随基督的意义和人们的行为标准。它将天国的价值观与地上的价值观互相对比,显明跟随基督的人可预期在地上所得到的东西,和神会赐给他们的福气;又把虚假的敬虔与真正的谦卑对比;最后,它更显明旧约的期望如何在神的国度中得以成就。
路 6:20-26> 这段经文好熟悉,在哪儿看过?
6:20-26 这段经文,可能跟马太福音所记载的山上宝训出于同一篇讲道,也可能是耶稣在不同的场合所作的类似的讲道。有人相信这段经文不是由一篇讲章组成,而是综合了耶稣平时的教导。
路 6:21> 怎想也不通,捱饿明明是不好的,怎会是福?耶稣说漏了东西?
6:21 有些人相信耶稣所说的饥饿是对义的渴求(参太 5:6 ),另外一些人说这是肉体上的饥饿。无论如何,犹太人认为财富是得神喜悦的记号,但耶稣宣告祝福临到饥饿的人,实在令祂的听众大吃一惊。然而,祂这样说其实与古老的传统一致,旧约常提到神对穷人和有需要的人的关心(参撒上 2:5 ;诗 146:7 ;赛 58:6-7 ;路 1:53 )。
路 6:24> 有了财富,就有安舒;有了安舒,才可以安心事奉嘛,所以我先要财富……你可有意见?
6:24 假如你希望从财富中得到满足,那么你只会得到金钱财物,但这些不能存到永远。所以,不要为寻求舒适的生活而付上永生的代价。
路 6:26> 假先知只说人爱听的话,他们很受欢迎;我也可以受人欢迎,只要我……
6:26 旧约时代有很多假先知。他们说国家繁荣、战争胜利等预言,都是人们希望听到的,因此讨得君王和群众的欢心。然而,受欢迎的话并不一定是真理;人们的奉承不会带来神的认可。追求群众的赞赏,而不寻求神的真理,至终必悲伤后悔。
路 6:27> 受伤、被弃,我的仇敌如此对我,我如何可以爱他们?
6:27 犹太人藐视罗马人,因为他们压迫神的子民;然而,耶稣告诉他们去爱这些敌人。这些话使许多人离开耶稣。其实祂并不是说要对敌人有爱慕之心,而是指一种出于意志的行动。爱我们的仇敌,就是做一些对他们有利的事情,我们可以为他们祷告,也可以帮助他们。尽管世人都敌挡神,耶稣仍然爱所有世人,祂要我们跟随祂的榜样,爱我们的仇敌。所以,你要尊重你的敌人,如果你也想得到这样的尊重的话。
路 6:35> 爱所爱的人,容易;爱不可爱的人嘛……好,我爱──可你怎么站着不动?
6:35 爱就是行动。要令你的爱发生作用,方法之一是主动去满足别人的需要。爱我们爱的人和我们信任的人,这并不困难;然而,主也要我们爱那些不喜欢我们或计划要伤害我们的人。我们借给别人的金钱,应看为礼物借出去,而不是放高利贷,使自己获利更多。所以,要像献给神那样施与他人!
路 6:37-38> 他对我不好,我就对他不好,那不是很公平吗?那他就继续对我……如果,我对他好呢?
6:37-38 真正肯饶恕别人的人显明他已经得着了神的饶恕。耶稣用一幅升斗的图画保证我们有十足的回报。如果我们批评人而不肯体谅人,就将同样地被批评;如果我们以善良、恩慈、怜恤的心待人,就会得到十足分量的回报。所以,我们应该爱人,而不要论断人。
路 6:39-40> 学生不可以高过老师,这我知道,难道我有权拣选……?
6:39-40 学生不会超越老师,所以你要清楚你跟随的是正确的老师和领袖。他们将要教导你更认识信仰,也要给你可靠的引导。
路 6:41> 别人眼中的刺,自己眼中的梁木──耶稣怎会说得这样准?你脑海中可有浮起点点片断?
6:41 耶稣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说我们不应太过分看别人的罪,以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罪。我们常常将自己的错误合法化,却指责别人同样的错误。别人眼中的哪一种小刺,最容易叫你挑剔呢?每当你想挑剔时,要记着你自己眼中有梁木,这样你或许会觉得没有那么多话要说。
路 6:42> 还是对人不要太好,不要太主动帮助人为妙,免得别人说我假好人,你不觉得很可怕的吗?
6:42 我们不应害怕别人说自己假冒为善,而将信心藏起来影响自己生命的成长。一个人尝试做正确的事,却经常失败,这并不是假冒为善;一个人的行动与感觉不同,也不是假冒为善。很多时候,我们必须放下自己的感受,去做需要做的事情。信心软弱并不是虚伪。那么,哪种人才是假冒为善的人呢?那些为了引起别人注意、得人称许、接纳或欣赏而假意作出宗教行为的人,才是假冒为善者。
路 6:45> 有诸内,形诸外──你懂吧?人总想掩饰自己,可是……
6:45 耶稣提醒我们,说话和行为能反映出我们最真实的信念、态度和动机。假如我们心存欺骗,那些伪装的良好表现就不会持久,你心里所充满的,必定会从你的言语和行动中显露出来。
路 6:46-49> 房子的比喻,显浅的比喻,行起来却不容易,你做到了没有?
6:46-49 服从神好比在坚固的根基上盖房子,当洪水临到时,房子仍然迄立不倒。生命处于平静时,根基是否稳固似乎不大重要,但是,危机来临时,我们的根基便会受到考验。你的生命要建在耶稣基督这稳固的磐石上。
路 6:49> 立根基,时间浪费;只听在心,也不可以吧……
6:49 为什么有些人建房子不立根基呢?也许是他们不想付出打根基时的艰苦劳动,又或许他们想节省时间。不论他们的原因如何,盖房子不立根基的人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目光短浅,并且会后悔。当你发觉自己只是听,却没有遵照神的话去行时,就要想想是什么原因了。──《灵修版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六章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六 1 ~ 11 )
.主论安息日( 1 ~ 4 )
1. 一群饥饿的门徒,在经过麦田用手掐食麦穗,而非用镰刀割取禾稼,这并不违反律法(参申二十三 25 ),只是关键在安息日。
2. 根据摩西的律法,安息日什么工都不可做(利二十三 1 ~ 3 )。法利赛人根据这条律法颁布了三十九条禁例,如:不可收割、不可打谷、不可推磨……等。门徒掐食麦穗用手搓吃,被视为割麦,和推磨一样算为作工,违反了安息日。
3. 主耶稣举出历史的事实,大卫和跟随他的人曾在安息日进了神的殿,吃了只有祭司才可以吃的陈设饼,也不算违反律法(参撒上二十一 1 ~ 6 )。祂要指出法利赛人的食古不化,一味死守传统而不能按正意解经。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5 )
耶稣向法利赛人指明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参可二 27 ),祂说“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并非要废除安息日,乃是为解释安息日的真谛,纠正人的错误观念。
.安息日治病( 6 ~ 11 )
1. 主耶稣满心怜恤那右手枯干的人的痛苦,一心要救他。文士和法利赛人只在找机会得控告耶稣的把柄,并不同情人的痛苦。
2. 文士和法利赛人不能回答耶稣那挑战性的问题:“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这等于直接给人划出真伪信仰的分界,在安息日和平常一样,知善而不行就是作恶,当救命而不救就是害命了!
祈祷 主啊,教我明白的心意。
选使徒 论福祸(六 12 ~ 26 )
.拣选十二使徒( 12 ~ 16 )
1. 主耶稣从跟随祂的众门徒中拣选十二人作祂的使徒,经过上山整夜祷告到天亮,才确定了人选,可见他们是合乎神心意的。
2. 使徒的意义是常和主同在,与主同工的人,主要赐给他们权柄,差遣他们出去传道、医病、赶鬼的(参可三 14 ~ 15 )。
3. 十二人中的犹大被主称为魔鬼,是灭亡之子(参约六 70 ),因为他后来出卖主。对于竟也被拣选为使徒,岂不令人惊讶!但我们深信神盼望任何人都能认识和接受祂。这是神对人的爱与忍耐,你我是否以真诚跟从我们的主呢?
.来找耶稣的人( 17 ~ 19 )
除了被拣选的十二使徒与主同在之外,其实尚有许多门徒是与祂在一起的。有许多百姓从各地赶来,有的要听祂讲道,有病的、被鬼缠磨的,都得了医治,耶稣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
.论福与祸( 20 ~ 26 )
1. 有福的人( 20 ~ 23 )
主向刚蒙拣选的十二使徒和许多门徒讲论有福的人,他们为主的缘故,可能要经历心灵与物质上的贫穷、饥饿、哀哭、被人恨恶拒绝、辱骂除名等等的苦难,但主应许他们的福分,包括神的国、饱足、喜笑和天上的大赏赐。
2. 有祸的人( 24 ~ 26 )
富足者将成为贫穷,饱足者将成为饥饿,喜笑者将要哀恸,被人称赞者将被神定罪。
祈祷 主啊,我愿有为受苦的心志。
爱心对人(六 27 ~ 42 )
思想 主教训我们当怎样爱仇敌和处世为人之道,的生活能反映主在的生命当中吗?
.要爱仇敌( 27 ~ 36 )
1. 主谓仇敌是指那些咒诅、凌辱、恨我们、与我们作对的人。对待这类人的方法就是爱:他恨,我们要待他好;他咒诅,我们要为他祝福;他凌辱,我们要为他祷告,这就是主动的爱人。
2. 当人打我们的脸,夺我们的外衣;我们要由他打,由他拿去,不要索还,这是基督徒以爱对恨,以善胜恶的原则。
3. 愿人怎样待我,就先要怎样待人,这是爱的原则。我们以前是罪人的时候,喜以善报善,以恶报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可是自蒙恩得救,成为跟随主的门徒后,主教导我们要以慈悲待人,像天父的慈悲一样。
.不要论断( 37 ~ 38 )
1. 论断人就是定人的罪,除了公义的神之外,谁能定人的罪呢?我们若论断人,就是自视如神,犯了自高自傲及自以为义的罪了。
2. 论断人就是不饶恕人,不饶恕人的,必不蒙神的饶恕和赦免(参太十八 35 )。
3. 肯施舍他人的,必蒙天父加倍赏赐。
.责人要先责己( 39 ~ 42 )
1. 瞎子不能领瞎子,必得先求神开我们的心眼,心眼明亮才能带领人。
2. 学生不 能高过 先生,我们要效法主,但我们不能高过主。
3. 要严责己慎责人,责人而不先责己,就是假冒为善的人。
祈祷 主啊,使我效法,作的门徒,行事为人有的爱心。
结果与根基(六 43 ~ 49 )
.两种果树( 43 ~ 45 )
1. 主最关心的就是门徒接受了前两章的教导之后,生命有否改变,生活能否见证他们是属主的门徒。
2. 主用好坏不同的两种树,来说明两种不同的生命,很显然的,主的道不仅只是要人改变其行为,乃是叫人接受生命之道而改变其生命,坏树不能结好果子,惟有坏树改变成好树,才能结出好果子来。
3. 坏树的生命如何改变成好树的生命,主的意思很明显的是指人心的改变。因为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人无法禁止口中不出恶言,除非他的恶心愿意接受耶稣基督为主,让圣灵重生,否则他无法改变。
.两等根基( 46 ~ 49 )
1. 主耶稣对许多听道的跟随者发出质疑:“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啊,主啊,’却不遵我的话行呢?”这可能是主最为门徒担心的事,这岂不也是对你我所发出的问题么?
2. 主耶稣自己作了房角石,祂是我们生命的磐石,遵行祂的话就是把我们信心的根基,建造在耶稣基督的磐石上,是没有任何暴风雨能摧毁摇动的。不遵行主的话,就是没有根基的生命,也经不起考验。
祈祷 求主助我成为一个遵行主话的门徒。──《新旧约辅读》
路加福音 第六章 注释
6:1-5 论安息日掐麦穗
2 法利赛人的质询,见太12:1-8注。
3-4
放在圣所金桌上的陈设饼,每安息日要换上新的,而旧的撤下
後便给祭司作食物(见利24:5-9)。
大卫及侍从违例吃陈设饼一事(见撒上21:1-6), 表明照顾人
的需要比墨守绳规更重要。
5 「人子 ......
主」:见可2:27-28注。
6:6-11 论安息日治病
6 「枯乾」:指肌肉萎缩。
7
在文士的心目中,此病人显然无生命危险,耶稣若当天医治他
,便算干犯安息日(参路13:14;
约5:16注。)
9 见太12:11-12。
文士和法利赛人因耶稣在安息日的救人善举而震忿,却不介意
当天谋害耶稣。
6:12-16 挑选十二门徒
13
「使徒」:泛指那些被差派出外传信息的人,可用来称呼耶稣
(来3:1)、巴拿巴和保罗(徒14:14);但於新约往往专指耶
稣的十二门徒(太10:2;
徒1:25-26)。
十二这数目,见可3:14注。
14 「巴多罗买」、
16 「雅的儿子犹大」、
「加略」:见太10:1-4注。
15
「奋锐党」:为犹太人的一个党派,可能始自主後六年。
主张绝对效忠律法,反对希律家系及罗马政权,在主後六十八
至七十年间的革命占重要地位。
参考:
十二门徒
6:17-49 平地上的讲道
这可能等於马太福音的登山宝训(太 5:7),或是不同场合底下类似
的讲道。
17 「推罗、西顿」:见太15:21注。
17-26 论福与祸
神对人最终的赏罚与今世人的价观念迥然不同,往往出人意表。
20
「贫穷的人」:即为神的缘故自甘淡薄的人,或自觉物质上,
灵性上贫乏,而投靠神的人(参诗37:14;
40:17; 番3:11-12;
太5:3)。
21
同样,「饥饿」与「哀哭」,重点不在肉身的境况,而在灵性
上的自觉与表现(参太5:6, 4)。
22 「你们的名」:参约1:12注。
24-26
只着重今世财富与享乐,并只求取悦世人的,将受神惩责。
(参雅5:1-6)
27-36 论爱仇敌
27-30 人际关系上应有的表现 ── 以善报恶。
此处所引事例,重要的不是表面的遵从(参约18:23; 徒23:2-5
),而是内心的态度。
31 人际关上的金科玉律。
32-34 采世人标准的不配得神奖赏。
35-36 信徒行为须与「神子民」的身分相称。
35 「必作 ......
儿子」:即能反映天父的性情。
37-45 责人之先须有的自省
37-38 神会按信徒待人的态度对待他们
37 「论断」:见太5:1-2注。
38 「用十足 ......
下流的」:即「大量的、慷慨的」。
「怀里」:指衣袋。
39-40 人所能施教的是受着本身条件所限制
41-42 在指责别人错处之前须醒悟自己的过错和弱点
43-45 人本身的好坏会形诸行为言语上
46-49 听道後行道的重要性
人行道与否,决定他灵命有否根基,并能否经历考验。
思想问题(第 6章)
1 主耶稣为何以大卫的事迹答覆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质询呢?
你认为他们已明白了圣经吗?
2 文士和利赛人为什麽对耶稣满怀敌意,甚至要找机会处治耶稣呢?
今日,你是否墨守绳规呢?
什麽才是遵守律法的基础或依归呢?
3 主耶稣故意在安息日医治一个无生命危险的病人,目的是否在推
翻摩西律法呢?参 9; 5:14; 太23:2-7注。
4 十二门徒中前奋锐党人西门和前任税吏利未有完全不同的背景。
什麽事情能令他们团结在一起呢?
5 每个门徒都是一介平民,出身卑微。
他们大多数没有受过高深教育,但主耶稣竟然拣选他们去担当极
重的使命。
主耶稣的把握在什麽地方呢?
6 耶稣论及福音时颠倒了世人的价值观,如称贫穷的有福,有钱的
有祸。
其实 要表达出什重点呢?
今日你是否按照主的价值观来看事物呢?
7 我国圣贤曾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你认为这是基督徒的行为准则吗?
试根据 27-35节,综合基督徒应采的做人原则。
这种生活的原动力是什麽?
8 今日,谁是你的仇敌?
你有没有为他「祷告」,善待他,甚至跟他走「第二里路」?
9 利赛人很强调以下四点:
a 严格诠释律法,特别注重先贤解释过的律法条文;
b 声明救恩或称义要在顺从律法这个大前提下,不可越轨;
c 严格遵守宗教礼仪;
d 认为不守律法的平民百姓不得在神面前称义。
主耶稣在 45节提出的原则与法利赛人的重点有何不同呢?
10 柏拉图说过:「没有反省的生活是虚渡的。」
缺乏自省是今日信徒的属灵危机。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参 41-42节。
11 教会挑选领袖时难免要衡量信徒;这样做与「论断人」有不同?
主耶稣在此所强调的是什麽呢?
12 根据 46-49节这段,有什麽比口头上顺从主更重要呢?
十八世纪主教罗威廉说过:「除非我们生活中一举一动都为神
而活,否则,我们不配说我们已是为神而活。」
路加福音第六章
反对日增(六 1-5 )
在反对耶稣的两个事件中,这是头一件。这些事件表明反对者已迅速的公开表明态度,并且清楚显示出他们指斥耶稣为安息日律法的破坏者。耶稣和祂的门徒正穿过麦田中的小径。事实上,们徒掐了麦穗,本身并非罪过。旧约中有一条仁慈的律法注明,任何人走过麦田,是可以摘掐麦穗,但是不可使用镰刀(申廿三 25 )。这件事情若是发生在其他日子,将会是无可指责;但这一天却是安息日。安息日有四类工作是禁止的,这包括了收割、打榖、扇簸谷物和预备食物;在技术上来说,耶稣的门徒把这四项禁戒破坏无遗。掐摘麦穗是犯了收割之罪;手搓麦穗即是打;谷吹掉穗糠便是扇簸谷物;最后吃下麦子更表明他他们在安息日预备食物。对我们来说,整件事看来确属有点滑稽;但我们不要忘记,这在严谨的法利赛人看来,却是死罪;规矩仪文既被破坏,这样则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了。
法利赛人指控耶稣,而耶稣则引述旧约经文来回应他们。祂引用了撒母耳记上廿一章一至六节,当时大 和他的跟从者非常饥饿,于是吃了会幕的陈设饼,更好的名称是临在的饼。每一个安息日的早晨,在上帝面前,陈设十二个麦饼;这些饼是用筛过不少于十一次的细面粉烤成的。每一块饼代表一支派。在耶稣的时代,这些饼是陈设在一张黄金制成的子上。这张台有三尺长,尺半阔和九寸高。台子横置于至圣所之北边。这些陈设饼代表上帝的临在,除了祭司以外,任何人不得吃这饼(利廿四 5-9 )。然而,大 的需要比规则和法制来得重要。
拉比们自己说:‘安息日是为你们而设,而你们并非为安息日而生。’这就是说,按他们最高最完美的准则而言,拉比们承认为了人的需要应废除礼仪的律法。依此,作为安息日之主的人子,以祂的慈爱和怜悯,祂应当比他们高出多少?为了爱的缘故,祂可以怎样使用安息日?但是,法利赛人因为沉浸在规则条文当中,忘记了爱心的要求。显而易见的,在耶稣和祂的门徒经过麦田的时候,他们一直在注视 。很清楚的,他们是在窥伺,自此以往,耶稣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敌视、挑剔的眼光监察底下。
这段经文蕴含 一个重要的普遍真理。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你们没有念过大所作的事么?’他们的回答当然是‘有’,但他们却从 来不懂得其中的真义。人可以把圣经读得异常仔细,滚瓜烂熟,甚至乎可以引经据典,或是应付任何困难──但却完全把握不到其中真正的意思,法利赛人为什么会摸不中要点?而我们又为何常常忽略当中的真理?
(一)他们读经缺乏 开放的心灵 。他们阅读圣经并非是为了寻找上帝的旨意,而是在寻章摘句来支持自己本有的观点。太多时候人都是把自己的神学带进圣经里头,而不是从圣经中探寻神学。在读经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说:‘主啊?请听,因为你的仆人正在说话。’而当说:‘主啊!请说,因为你的仆人正在倾听。’
(二)他们缺少一分 迫切的心意 。无所求的态度可以致使我们失去圣经中最深远的含意。当我们感到有所需之际,圣经便会焕然一新。蒲脱勒主教( Bishop J. Butler )在弥留痛苦之际,牧师对他说:‘主教大人,你忘记耶稣基督是救主吗?’主教说:我从何得知祂便是我的救主?’牧师说:‘经上记 说,来跟从我的,我永不丢弃他。’蒲脱勒回答说:‘这句话我已念了千百次,至今我才了解其中意义。现在,我可以平安的离去了。’迫切的需求,为他打开了圣经中的宝库。
我们诵读上帝话语的时候,我们要有开放的心智和迫切的心灵──这样,在我们中心,圣经便会成为世上最伟大的书。
耶稣的挑战(六 6-11 )
到了这时,反对耶稣的,已颇为公开。在安息日耶稣在会堂里教训人,而文士和法利赛人已在此窥伺 。一旦耶稣医治病人,他们便可控告祂破坏了安息日的律法。经文中有一处地方是非常有趣的。只要我们把马太福音十二章十至十三节和马可福音三章一至六节与路加福音作一比较,我们便会发觉,只有路加告诉我们是那人的右手枯干了。这里显示出作为医生的路加,对病案细节的关注。
在这件事上,耶稣公开的破坏了律法。治病是工作,工作在安息日是被禁止的。当然,如果病情严重到足以影响生命,那么是可以采取适当的步骤救治病人。举个例来说,眼喉之疾便不在禁制之列。而此刻这个人并没有生命的危险,多等一天,对他来说,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但耶稣却就此事,订下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无论法则和律列怎样说,在安息日行善那总是没有错的。耶稣提出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在安息日救命害命,那样是可以的呢?’这个问题可谓正中要害,因为正当耶稣设法救治这人的时候,他们却竭尽所能的毁灭 他 ,耶稣是要来拯救世人,而他们却要去毁灭。
故事里头有三个角色。
(一)首先是 有一个人右手枯干了 。在他身上,有两件事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甲)有一卷次经,那即是不在新约圣经收录之列的次经的福音书,记载他是个石匠。他来到耶稣跟前,祈求祂的帮助,说:‘我是个石匠,我要靠双手生活;耶稣,我求你治好我的手,好叫我不用蒙羞讨饭。’ 他是个渴望工作的人 。上帝常常眷顾那些诚恳工作的人。
(乙) 他是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耶稣吩咐他把枯干的手伸出来,他并没有争辩;相反的,他真的听从吩咐,并且在耶稣赐给他的能力中,成功的伸直了枯干的手。基督徒的字典里,应该没有 不可能 这个字。一位着名的科学家说:‘困难与不可能之别,只在于“不可能”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对付而已。’
(二)第二是 耶稣 。故事里头焕发 一种敢于争战的光彩 。虽然耶稣晓得祂是在监视底下,但祂毫不犹疑的给那人医治。祂吩咐那人站在众人当中。这种光明正大的事不用偷偷摸摸。有一个故事是关于 斯理的一个布道员。这布道员准备在一充满敌意的市镇里宣讲福音,他雇用了城中的传布者为他宣布此事,而这传布者的声音简直小得惊人。布道员从他手中抢过铜铃,一边摇铃一边如雷贯耳的大声喊说:‘某某先生今晚将会在何时何地宣讲福音── 而我就是那讲者 。’真正的基督徒会傲然的高举信仰的旗帜,令反对者无地自容。
(三)第三是 法利赛人 。这里的法利赛人以异乎寻常的憎恨,对待刚刚援手救治病人的耶稣。这是个突出的例子,显示出世人爱律例法则,过于爱上帝。在教会中,这类的事情可谓屡见不鲜。争端并不在乎有关信仰的大事,而在于教会的体制等支节。李顿( Leghton )曾经说过:‘教会的管理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但和平与调协,仁爱与善意,却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重视制度胜于上帝,却是层出不穷的危机。
耶稣的选召(六 12-19 )
这里我们看见耶稣选召祂的们徒。能够明白到耶稣为什么要拣选这十二门徒,不单止有趣,并且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因为今天祂仍然以同样理由,招聚我们来跟从祂。
(一)马可三章十四节告诉我们,祂选召门徒为要 叫他们常和自己同在 。这里有两个意思。
(甲)祂拣选他们作为祂的朋友。耶稣需要人类的友谊,这多么的令人讶异!然而从基督徒信仰的本质出发,我们可以以至诚至敬的心说,没了人,上帝便会不快乐。正由于上帝是我们众人之父,除非最后一人能够回转归家,否则祂的心不会满足。
(乙)耶稣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无多。假若祂生活在晚一点的世代,祂大可以着书立说,把自己的言行教训宣扬于世。而耶稣既然生活在所属的时代,祂于是选召了这些人,把要宣讲的讯息写在他们的身上。他们便是祂的活书。他们要与祂在一起,好叫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们能够遍传这福音。
(二)耶稣 从门徒中 选召他们出来。门徒的意思是指 学习的人 。他们便是那些不断的从耶稣身上学习,以求了解祂更多的人。基督徒整个的生命,便是学习主的生命;有一天要与主面对面,要明白主的一切,正如主知道我们一样。
(三)耶稣选召他们 作为祂的使徒 。使徒在希腊文的意思,是指 奉派出去的 。这个名辞可用在使节和大使身上。使徒便是耶稣遣派出去的大使。有一个小女孩在主日学,学了一个功课。由于她年纪太轻,她对这个名辞了解得不大清楚。当她回到家里,她告诉她父母说,她学习过了耶稣的 样子 ( Ssmples )。大使在外地便是个代表自己国家的人。他是自己国人的模范。同样道理,基督徒就是作基督奉派的大使,不单只在言语上,更要在行为上、生活上作模范。
在十二使徒当中,有两件事是可注意的。
(一)他们都是非常 平凡的人 。他们当中并没有富豪,名人或是有权势的;他们并没有受特殊的教育;他们只是些普通的百姓。耶稣好像在说:‘给我十二个普通的百姓,而我便要改变这个世界。’耶稣的工作并不是落在一些被世界认为伟大的人的手上,而是交放在像我们一般平凡的人手里。
(二)他们是 奇异的混合体 。就以其中二人为例──马太是税吏,自是叛徒和卖国贼。西门属奋锐党,奋锐党人是狂热的民族主义者,他们发誓尽可能要杀死所有的卖国贼和罗马人。作税吏的马太和奋锐党的西门,能够在使徒的圈子里和睦相处,实在是彰显出基督的能力的一个神迹。真正的基督徒相遇,即使是分歧最大、矛盾最深的,也能和洽相处。有人谈及哲斯脱敦( Gilbert Chesterton )和他兄弟施素( Cecil )说:‘他们常在争辩,却永不争吵。’只有在基督里,我们才可以把彼此相处的难题解决;由于对基督的爱,互相敌对的人也可以联结在一起。我们若真的爱主,我们便会彼此相爱。
世界价值的丧钟(六 20-26 )
路加的‘平原论福’和马太的‘登山宝训’(太 5-7 )都极为调协一致。两者皆以论述一连串的‘福’为开端,然而当中的经节,间亦互有差异;在同异之中,有一点至为明显──他们乃是一系列的炮弹。由于我们对这些经文甚为稔熟,因此,我们已渐渐的忽略了他们的革命性。这些教训显然不是普通一个哲学家或是一个典型的智者所能制定;内中每句话都是一个挑战。
正如戴斯曼( Deissmann )所说:‘这些话是在电光四射的环境下说的,它们并不是安静的星星,而是闪电和行雷。’它们把既定的标准颠倒过来。在耶稣称那人为有福的时候,世人便会称他为不幸,在耶稣称那人为不幸,世人便称他为有福。试想像一下,有人这么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富足的人有祸了!’这样的说法,简直是要给现成的世界价值观敲起丧钟。
这段经文的钥匙又在那里呢?就在第廿四节。耶稣说:‘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新译本作:‘因为你们已经得了你们的安慰’)耶稣所用‘受过’的‘受’字,是用来表示接受付款的全部分。耶稣在这里要说的是:‘如果你以全副心力去谋取世人皆以为美的东西,你是可以得到的──但是你所能取得的亦只是止于此而已。’以现代人的口吻说来:你想得到的,已经得 了!反之,把全副心力都付予上帝和基督, 那么你便会碰到无限的麻烦;以世界的角度来说,你是不快乐的,但你要得的赏赐是大的;因为那将是永远的喜乐。
自孩提开始,终此一生,我们都要面对一个不可逃避的抉择。你愿意走那一条带给你即时的享乐和盈利的大路?或是选上那条艰辛,甚至有时会带给你痛苦的窄路呢?你愿意耽溺于目前短暂的享乐和好处?或是你要往前观看,为了将来更大的赏赐而牺牲这一些呢?你只是关注世上的报酬?或是你只注目于基督呢?你要是选择了世界,则要放弃一切在基督里看为宝贵的。你要是跟从基督,你便必须放弃属世的价值。
耶稣清楚知道那一个抉择会带来最终的喜乐。马尔培( F. R. Maltby )说:‘耶稣给门徒许诺了三件事──他们会一无恐惧,世人认为不合情理的快乐和层出不穷的困扰。’哲斯脱敦由于坚守原则,故常遭遇麻烦,有一次他说:‘我喜欢泡热水,这会使你洁净!’耶稣教导我们,属天的喜乐将会完全的弥补我们在地上所受的困苦。正如保罗所谓:‘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 17 )。‘八福’的挑战是:‘你愿在世界当中,或是在基督里头,感受到真正的喜乐呢?’
金科玉律(六 27-38 )
在耶稣的诫命中,没有比‘爱我们的仇敌’更能引起讨论和争议,在我们能够遵守以以先,得要明白当中的意义。‘爱’在希腊文来说,有三个不同的用字。伊蓝( cran )是用来描述男女之间的热爱。非莲( philein )是描述对至近至亲,从心底流露出的爱意。然而这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两个字,而是阿佳磐( agapan );让我们在下文里,把这个字的意思详细的翻译出来。
亚佳磐( Agapan )是指对别人的慈爱,一种活泼的感情。意思是说无论别人怎样待我们,我们却待之以至善;而且我们要刻意的撇下成见,以慈爱之心去实行。这种爱心,至为发人深省。我们不能够以爱至亲至近的人的爱去爱我们的仇敌。这样做只会显得矫饰,乖乎常理,甚至是一种错误。但我们可以察觉到,无论别人怎样对待我们,甚至羞辱、凌虐和伤害我们,我们所看重的,只是他至善至美的一面。
由此触发起一个想法;我们对所痛爱的人的爱意是不能自主的。我们常说 堕入 情网;而这种情意亦是我们所体验过的。但是对仇敌的爱,并不纯是关乎一心,而是有关意愿。只有藉 基督的恩典,我们才可以鞭策自己,去爱我们的仇敌。
有关基督教伦理方面,这段经文蕴藏 两大要点。
(一)基督教的伦理是 积极 的。它的内容并非是一些 不可做 的教条;反之,却是指一引我们 去做 的原则。耶稣给我们的‘金科玉律’,吩咐我们待人如己。这一条律例,在许多人的手中,却是以 消极的 姿态在信条中出现。希列( Hillel )是一位伟大的犹太拉比,有一次,有一个人以单足 地,要求希列在他能够支撑的时间内,把整个律法的内容告诉他。希列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律法的全部,其他皆为注脚。’斐罗( Philo ),亚历山大的一位伟大犹太人说:‘自己不愿承受的痛苦,勿妄施诸人。’伊索克拉底( Isocrates ),希腊着名的演说家道:‘别人所作的,使你痛苦愤怒不已;这样的事情,不可作在他人身上。’斯多亚派( Stoics )的一个基本律例就是:‘你们不愿意别人这样待你,你也不要这样待人。’孔子被问及:‘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他回答说:‘反求诸己,庶几近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的教训都是落在消极的形态之中 。要遵行这些教训,倒不是极端困难。但是,能够敞开心田,以盼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来待人,这样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基督徒操守的精义,并不是以禁戒恶事为鹄的,而是以积极进取行善为终极。
(二)基督教的伦理是建基于 比好还要多一点 上。耶稣首先叙述日常生活中所认为良好的操守,随即提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便把这一切摒诸脑后。许多时候,人们声称他们可以和邻人媲美;大部分人的心态都是如此。但是,耶稣的问题却是:‘你比一般的人能 好多少 呢?’我们要比较的对象并不是我们的邻舍;这样的比较我们可以应付得绰有余裕;我们所要比较的对象乃是 上帝 ;在这比照之下,便会发觉自己的一无是处。
(三)基督徒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品德?答案是这样会使我们肖似上帝,因为祂是这样行的。上帝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使祂快乐的,祂给他们慈爱;使祂伤心的,祂同样怜悯他们。圣人与罪人,皆在祂慈爱拥抱底下。而我们所要效法的,就是这样子的爱;如果我们能够处处为我们的敌人 想,那么我们就真是祂的 儿女了。
第三十八节有一句奇怪的说话:‘倒在你的怀里。’原来犹太人所穿的长袍长达脚部,腰间束一带子。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拉起袍子,袍子的胸前成一兜囊,以盛接东西。以今日的用语来说,这句话便变成:‘人们装满你的口袋。’
生命与生活的准则(六 39-45 )
这段经文念起来有点像零篇散句,其中有两个可能。这里路加所收录的,是耶稣在不同时地所发表的说话,以作为我们生活准则的大要。又或是路加在这里采取了犹太人传道的方法。犹太人称传道为卡拉兹( Charaz ),意即 串珠 。拉比们认为传道者不宜在任何话题上耽搁太久,为了保持兴味,故应该常换话题。因此,犹太人的讲道,常常给予我们一个零碎的印象。这段经文可分为四部分。
(一)卅九至四十节。耶稣警告谓,没有老师可以带引学生逾越他自己所未能达到的境界。对我们来说,这个警告是有双重意义。首先我们选择老师一定要取法乎上;其次,作为一个老师,我们所教的不能超乎我们所知。
(二)四十至四十二节。这是耶稣富有幽默感的一例。在耶稣描述一个人眼中有梁木,却尝试去掉别人眼中的刺,祂的脸上一定展露 微笑。祂教导我们,除非我们一无罪咎,否则无权批判别人。简单来说,我们根本无权批评别人,因为‘我们当中最好的, 却有这么多的坏处;我们当中最坏的,却又具有这么多的好处,因此,如有任何人要找别人的错处,那倒是不适当的。’
(三)四十三至四十四节提醒我们,不是以别的,乃是以人的行为来进行论断。曾经有人对一位老师说:‘在了解你的为人之后,你的话我一句也听不入耳。’教学与传道,两者皆是‘身教重于言教’甘言美语绝不能取代良好的行为。这个教训在今日来说,可谓切中时弊。我们惧怕共产党和其他世俗运动的势力,但我们绝不能以着书,派小册子或举行讨论会,便可以击败它们。唯一能够证明基督教超越的地方,就是以我们的生命来表明我们胜于常人之处。
(四)四十五节。在这节经文耶稣提醒我们,分析到底,言语最足以代表个人的心声。没有人可以讲述上帝,除非有圣灵在他心中动工。没有比漫不经心的说话,更能彰显人的心态。在他天花乱坠之际,他所说的话最能反映出他脑海中第一个印象。假如你向人问路,有人会对你说,就在某 教堂 的附近;另外一个人则谓是在某 电影院 附近;另外的一个则会说是在某某 足球场 附近,还有人会说是在某某 公寓 的附近。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答案。正好反映出个人心意的自然流露,和他个人兴趣所在。我们的说话许多时候都不自觉的泄漏了我们的心声。
唯一的根基(六 46-49 )
为了更好的掌握这段比喻背后的意义,我们有需要参照马太福音的有关经节。(太七 24-27 )在路加里头,河水并不显示什么意义;原因是因为路加并不是巴勒斯坦的土着,对当地的情形缺乏了解。而马太则是土生土长的巴勒斯坦人,对比喻中所用的喻象可谓了如指掌。夏天一到,河水都干涸起来,展露出布满砂石的河床。冬天的时候,九月之后,雨季来临,干涸的河床顿时间变成汹涌的急流。有不少人在寻找盖房子的基址时,会贪图沙地平阔之便,便把房子盖在那里。冬天一到,河水把房子冲走,然后才察觉到他的房子原来是盖在湍急的河水之中。聪明人则会选择磐石为基址;在磐石建屋,自然要多费气力,特别是在挖掘根基。当严冬骤至,河水暴涨,而房子总不摇动。无论是正面或是负面,这个比喻教导我们建立正确的生命根基的重要;而遵从耶稣的教训乃是唯一真正的根基。
是什么道理使到这个愚昧的建造者作出这样不智的选择?
(一)他希望 节省劳动 。他讨厌凿石的劳动。相对来说,沙地便要来得诱人,省掉不少麻烦。走自己要走的路,自然比跟随耶稣来得轻易,但结果却是自取灭亡。耶稣的道路乃是平安稳妥的道路,从今时直到永远。
(二)他的 眼光短浅 。他从不费神思想六个月后,他的房址会变成什么模样。生命的每一个快抉择。都可分成短视的和远见的。不以目前短暂的享乐而牺牲将来的好处的人有福了;看事情能不囿于目前,而能放眼于永恒的人是有福的。当我们明白到难走的路往往就是最佳的途径,长远的眼光往往是正确的眼光,这样我们便是以耶稣的教训作为我们生命的磐石,再没有任何风暴可以摇撼我们。──《每日研经丛书》
第六章
五·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六1~11)
六1,2 两次有关安息日的事情说出宗教领袖日益加剧的对抗达到高峰。第一件事发生在“第二个安息日”(直译),解释如下:第一个安息日是逾越节后第一个安息日;第二个安息日是节后的第二个。有一个安息日(第一个之后的第二个安息日;译者按:中文译本没有翻译清楚),主和门徒从麦地经过,门徒掐了麦德,用手搓着麦粒吃。法利赛人不是争论摘麦穗的事,这是律法允许的(申二三25);他们所批评的是门徒在安息日这样行。有时他们称掐麦穗为收割的行动,搓麦粒为打谷的行动。
六3~5 主用了大卫生平的一件事迹来回答,说明有关安息日的律例绝不是要用来禁止一些必要的工作。大卫和他的随从被拒绝,遭到追杀,他们饿了,便进了神的殿,拿陈设饼吃。依例陈设饼只有祭司才可以吃,神让大卫这件事成为例外。以色列国中有罪。王遭到拒绝。有关陈设饼的律例绝不是要一成不变地持守,而让神的王挨饿。
这里的情况相似,基督和门徒饿了。法利赛人情愿眼看他们挨饿,也不愿他们在安息日摘麦穗。但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律法是祂首先设立的,没有任何人比祂更够资格去诠释律法真正的属灵意义,和避免律法被人误解。
六6~8 第二件事发生在又有一个安息日,是神迹的治病。文士和法利赛人窥探耶稣,心怀恶毒,要看祂会否在安息日医治一个右手枯干了的人。凭过往的经验和他们对祂的认识,他们很有理由相信祂会医治那人。主没有叫他们失望,祂首先叫那人站在会堂里众人当中。这个突然的行动令所有人都瞩目注视,看将要发生甚么事情。
六9 然后耶稣问那些批评祂的人,在安息日行善行恶……哪样是可以的呢?如果他们正确地回答,他们会说在安息日行善是对的,行恶是错的。如果行善是对的,那么祂医治那个人是行善了;如果在安息日行恶是错的,那么,他们阴谋要杀害主耶稣就是违反安息日的律例。
六10 敌对祂的人不予回答。耶稣吩咐那人伸出枯干的右手(只有路加医生提到枯干的是右手)。所需的能力随着命令来到,当那人顺服,他的手就复了原,恢复正常。
六11 法利赛人和文士满心大怒,他们想指控耶稣破坏安息日的律例。但祂只说了几句话,那人就得了医治,没有任何卑躬屈膝的行动。他们便一同图谋如何“干掉”耶稣。
神设立安息日是为人的好处,当我们正确地理解安息日的用处,一些必要的工作或怜悯人的善行是不会受到禁止的。
六·挑选十二门徒(六12~19)
六12 耶稣在拣选十二个门徒之前,整夜祷告。这对我们的鲁莽冲动和独断偏行是何等大的责备!路加是唯一一位提到这夜祷告的福音书作者。
六13~16 祂从那群跟随祂的门徒当中,挑选出十二个人。他们有:
1·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他是约拿的儿子,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门徒。
2·还有他兄弟安得烈。是安得烈介绍彼得给主的。
3·西庇太的儿子雅各。他有幸与彼得和约翰一同登上变像山。他后来被希律亚基帕一世杀死。
4·西庇太的儿子约翰。耶稣称雅各和约翰“雷子”。这约翰就是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和启示录的作者。
5·腓力,伯赛大人,他介绍拿但业给耶稣。他不是使徒行传的那个布道家腓利,不要混淆了。
6·巴多罗买,一般认为这是拿但业的别名。除了十二使徒的名单,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7·马太,就是那个税吏,又名利未。他是马太福音的作者。
8·多马,又称为低土玛。他曾说不会相信主已复活,除非他看见确实的证据。
9·亚勒腓的儿子雅各。他很可能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被希律杀害之后,接续领导耶路撒冷教会的人。
10·奋锐党的西门。查宗教经典的记载,他的事迹甚少。
11·雅各的儿子犹大。可能是犹大书的作者犹大,一般相信他是利巴,姓达太(太一○3;可三18)。
12·犹大,据悉他来自犹太的加略,因此,他是唯一一个不是来自加利利的门徒。他出卖我们的主,耶稣称他为“灭亡之子”。
十二门徒并非全都具有超卓的才智。他们代表典型的人类。他们的伟大是来自与耶稣的关系和对祂的委身。当他们蒙主拣选的时候,可能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人。青年时期是人最热心、最受教,和最能忍受艰苦的时候。祂只拣选了十二个门徒。祂重素质过于数量。既有适当的人才,祂就差派他们出去,透过属灵的倍增过程,把福音传遍世界。
门徒一旦蒙拣选,他们在神国的真理方面就要有全面的训练。第六章余下的篇幅摘录了主耶稣的门徒应有的特征和行为。
六17~19 下面的讲章与登山宝训(太五~七)不尽相同。登山宝训宣讲的地点是在山上,这里则在一块平地上;宝训只论福而不论祸,这里则福祸兼论;两者在用字、篇幅和着重点上也有差别14。
注意这篇严格的门徒训练信息不但是给十二个门徒的,也是给众人的。每当有一大群人跟随耶稣,祂似乎要藉直率的话来试验他们的诚意。正如有论者指出,“基督会先吸引,后筛选。”
有许多百姓从南面的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西北面的推罗和西顿来;当中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病人和被鬼附的挤近要摸耶稣,他们知道有医治的能力从祂身上发出来。
要知道救主的教训是何等的革新。别忘记祂要上十字架。祂会死,被埋葬,第三天复活,再升天。白白得救恩这个好消息必须让世人知道。人是否得赎要视乎他们有否听闻这个信息。怎样能将福音传遍世界?今世精明的领袖会组织一个强大的队伍,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持和食物供应,又有娱乐以加强士气和建立良好的群众关系。
七·四福与四祸(六20~26)
六20 耶稣挑选了十二个门徒,差他们出去时是贫穷的、饥饿的和受逼迫的。福音能循此途传遍世界吗?当然能够,而且别无他法!救主开始讲论四福和四祸。“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不是贫穷的人有福了,而是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贫穷本身并不是祝福,很多时还是咒诅。耶稣这里所指的是人为祂的缘故甘愿成为贫穷。祂不是说那些因为懒惰、悲剧或不能控制的原因而变成贫穷的人;祂所说的是那些为了与人分享救主而刻意选择成为贫穷的人。你想一想就知道这是唯一合情合理的观点。假设门徒以一个富人的身分出去,人们便会抱着发财的希望,蜂拥归向基督的名下。但门徒不能给他们金银,所以如果他们来了,就会是为了要求取属灵的祝福。还有,如果门徒富有的话,他们就会失去时常倚靠主和经历祂信实的福气。神的国是属于那些满足于目前需要的供应,和所有其它需要都仰赖主的人。
六21“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同样,这里也不是指吃不饱的广大饥民;相反,所指的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他们为了舒缓人类属灵上和身体上的需要,刻意过舍己的生活。这些人愿意过简朴、清淡的生活,不愿因自己的丰富而剥夺别人听闻福音的机会。所有这些舍己的行动在将来会得到奖赏。
“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伤痛本身并非祝福;未得救之人的哀哭并不会带来持久的益处。耶稣所指的是为祂的缘故而洒的眼泪;为失丧、堕落的人类而洒的;因教会的分裂、软弱而流的,和所有在事奉主耶稣基督时忍受的痛苦。流泪撒种的必要欢呼收割。
六22“人……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这个福气不是给那些因自己的罪或愚昧而受苦的人,而是给那些因忠于基督而被藐视、被逐出教会、被辱骂、被诋毁的人。
了解这四个福气的关键是“为人子”这句话。为祂的缘故而甘愿忍受时,咒诅就会成为祝福;但动机必须是为爱基督,否则最轰烈的牺牲也没有价值。
六23 为基督受逼迫会生发大喜乐。首先,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其吹,逼迫将那些受苦的人与以往的忠心见证人联在一起。
这四样福气描述一个在神国中的理想子民──过着牺牲、简朴、谨守和忍耐的生活。
六24 但在另一方面,四祸要临到那些在基督的新团体里最不受尊重的人。很可悲,这些人竟是今天世上被看为伟大的人物!“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世界上有千万人每天因饥荒而死,又有一半人口未能听闻在基督里藉信得救的好消息。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只管积攒财富,实在是个严重的道德问题。那些被引诱在地上积存财宝,节衣缩食贮备不时之需的基督徒,应该仔细思考主耶稣这一番话。这样做是为一个错谬的世界而活。顺带一提,富人的祸颇能确实证明当主在第20节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时,祂所指的并非灵性上的贫乏,否则,本节的意思会变成“你们灵里富足的人有祸了”。这样的意思完全与主题不符。那些富有的人未能使用财富叫其它人得着永恒的富足,他们受过了唯一可得的奖赏──满足他们自私的、眼前的欲望。
六25 “你们饱足的人有祸了。”这里说的是信徒在昂贵的餐厅用膳,每餐享尽珍馐百味,不惜花费在食物上。他们的座右铭是:“没有甚么东西对属神的人来说是太好的!”主说有一天,就是那些忠心、舍己的门徒得奖赏的那一天,他们将要饥饿。
“你们喜笑的人有祸了。”这是针对那些只顾活在享受、宴乐当中的人。他们的生命似乎就是为了享乐、嬉戏,而对那些活在基督以外,处于绝望光景的人视若无睹。当这些在今世喜笑的人回顾他们浪费了的机会,自私的纵情享乐,和自己灵里的贫乏,他们将要哀恸哭泣。
六26 “人15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为甚么?因为这显明你没有活出真正的生命或没有忠心地宣讲神的信息。福音的真正本质是会得罪不敬虔的人的。那些从世界得着赞赏的人与旧约的假先知同走一路,假先知取悦人的耳朵,说他们想听的话;他们要得人的喜悦更甚于神的赞赏。
八·人子的的秘密武器:爱(六27~38)
六27~29上 主耶稣揭示给门徒知道,神军火库里的一样秘密武器──爱的武器。这将是门徒把福音传遍世界的其中一样最有效的武器。然而,祂所说的爱并非指人类的感情而言。这是超然的爱,只有重生的人能够认识这爱和表彰这爱,没有圣灵内住的人完全没有可能表现这种爱。一个杀人犯会爱自己的儿女,但这不是耶稣所指的爱。前一种是人类的爱;后一种是属神的爱。前一种只需要肉身的生命;后一种则需要属神的生命。前一种主要是感情的事;后一种则主要是意志的事。任何人也会爱他的朋友,但要爱他的敌人则需要超然的能力,这就是新约圣经所说的爱(希腊文是agape)。这爱的意思是: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甚至要随时备受亏损。
迈耳解释说:
在最深层的意义里,爱是基督信仰的特权。待敌人有如待朋友;雨和阳光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服侍那些不讨人喜欢和令人讨厌的人,有如服侍那些吸引人和漂亮的人一样;信实不变;不受情绪、偏好或一时兴致所左右;,恒久忍耐;不计算人的罪;喜爱真理;凡事包容、相信、盼望和忍耐,永不止息──这就是爱。这种爱是圣灵成就的,我们靠自己并不能作成16。
这样的爱无懈可击。世人能够打败还击的人,这样总会造成战争,引致报复;但世人却不懂得如何面对一个凡事以德报怨的人。他们完全给这种另一个世界的行为弄得迷糊、混乱。
六29下~31 有人夺你的外衣,爱会叫你连里衣也由他拿去。爱绝不会对真正有需要的人置诸不顾。当人不公平地夺去你的财物,爱不会要求取回。你愿意得到怎样仁慈和关心的对待,你就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其它人。这是爱的金科玉律。
六32~34 未得救的人能够爱那爱他们的人。这是自然的表现,太普遍了,对未得救的人没有任何冲击。银行和财务公司借钱给人,都指望收取利息。这样做并不需要有属神的生命。
六35 因此主耶稣重申,我们应该爱我们的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这些行为都是基督徒独有的,好识别出那些是至高者的儿子。当然,这并不是人成为至高者的儿子的方法,人只能藉着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和救主才可成为至高者的儿子(约一12);然而,这却是真信徒向世人彰显自己是神的儿子的途径。神待我们就如第27至35节描述的那样,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当我们有同样的行为表现时,我们是彰显家族的礼貌,显明我们是从神而生的。
六36 慈悲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去报复,但却选择去饶恕人。父没有将我们应受的惩罚加在我们身上,这显示了祂对我们的慈悲,祂也希望我们向其它人慈悲。
六37 有两件事是爱不会做的──爱不会论断,爱也不会定人的罪。耶稣说:“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首先,我们不可论断人的动机;我们不能看穿别人的心,因此不能知道他行为背后的原诿。另外,我们不能论断另一个基督徒管家的职分或事奉(林前四1~5);神才是各样事情的审判者。一个挑剔、吹毛求疵的心违反了爱的定律。
然而,基督徒在某些方面必须作出判断。我们必须经常判断其它人是否真基督徒,否则,我们便不能分辨出哪些是不能同负一轭的人(林后六14)。在教会和聚会中,罪必须被审判。总括来说,我们必须判别善恶,但绝不可怀疑别人的动机或诋毁别人的品行。
“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这样看来,我们是否蒙饶恕就视乎我们是否愿意饶恕人。但其它经文的教导却是当我们以信心接受基督后,我们便无条件的白白得蒙赦免。这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教导怎样调和呢?其实我们所说的是两种不同的饶恕──法理的饶恕和父母的饶恕。法理的饶恕是神以审判者的身分,给予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的;意思是罪的刑罚已由基督代受,信主的罪人不再需要受罚。法理的饶恕是无条件的。
父母的饶恕是当神的儿女犯错而承认并远离罪恶的时候,神以父的身分给予儿女的。这种饶恕恢复神家里的交通,与罪的刑罚无关。当我们不愿彼此饶恕的时候,神作为父亲就不能饶恕我们。祂不会不饶恕人,也不能与这样的人相交。耶稣说:“就必蒙饶恕。”所指的是父母的饶恕。
六38 爱在付出中显明出来(参看约三16;弗五25)。基督徒的事奉是支出的事奉,多付出的收获就多,情景正像一个人衣服前面有一个围裙状的大兜,兜里放着种子,他把种子播得广些,收获就大些。他的赏赐会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他的怀里,即倒在他衣服的兜里。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这是生活的定律;你怎样待人,人也怎样待你;你用甚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甚么量器量给你。我们所播的是物质,所收的是无可估价的属灵珍宝。我们要失去所持守的,得到所舍去的,这也是真实的。
九·瞎眼的伪善者的比喻(六39~45)
六39 在前一部分,主耶稣教导门徒要有付出的事奉。现在祂提醒他们,他们能够成为别人祝福的程度,是受他们自己的属灵光景所限制的。瞎子不能领瞎子,两个人都会掉在坑里。我们不能给人自己所没有的。如果我们看不见神话语的某些真理,就不能在那些方面帮助其它人。如果我们的属灵生命中有盲点,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用的时候就必定也有盲点。
六40 “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一个人不能教他所不知道的,他也不能领学生达到一个比自己所达到的更高程度。他教学生愈多,学生就愈像他,但他自己的成长阶段是他能领他们达到的极限。一个学成了的学生,和先生一样;先生的教训或生命中的不足之处,也会带到学生的生命中。所以当教导完成了,不能期望学生高过先生。
六41,42 在刺与梁木的例子里,再次更显着的带出这个真理。一天有一个人走过打谷场,忽然一阵风吹起一条小刺,刚好落在他的眼内。他揉眼睛,想将这刺激物弄走,但他愈使劲揉,就愈感到难受。刚好另一个人走过,看见他那么苦恼,提出要帮他一把,但这人自己的眼中却突出一根梁木!他帮不了忙,因为他根本看不清楚自己在做甚么。这个教训很明显。如果一个老师在自己的生命中有一个很大的污点,而未能自知,他就不能告诉学生他们生命中一个相同的小污点。如果我们要成为别人的祝福,我们自己的生命必须是可作模范的;否则,他们会对我们说:“医生,你医治自己吧!”
六43~45 第四个主所用的例子是树和果子。一棵树会结果子,果子的好坏则视乎树的本质。我们凭果子的种类和质量来判断一棵树,所以这是在门徒训练的范围内的。一个道德纯净和灵里健康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能带给别人祝福。另一方面,一个本质不洁的人只能发出恶来。
在第39至45节,主告诉门徒,他们的事奉是性格的事奉。他们的性格比一切他们所说所做的都重要。事奉的最终结果在于他们心里所存的是甚么。
十·主要求的是顺服(六46~49)
六46 “你们为甚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我的话行呢?”主的意思是主人,即祂对我们的生命有绝对的权柄,我们属于祂,有义务遵行祂所吩咐的一切话。称呼祂主而又不顺服祂,是荒谬的矛盾。单单宣称承认祂为主是不够的,真正的爱和信心包含顺服。如果我们不遵祂的话而行,就不是真正爱祂,也不是真正相信祂。
你称我为“通路”,却不走向我;
你称我为“生命”,却不活出我;
你称我为“主人”,却不顺服我;
如果我定你罪,不要怪我。
你称我为“粮”,却不吃我;
你称我为“真理”,却不相信我;
你称我为“主”,却不服侍我;
如果我定你罪,不要怪我。
~奥哈拉
六47~49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个真理的教导,主讲述了两个盖房者的故事。我们一般会将这个故事应用在福音上;我们说那个聪明人是描述信而得救的人,而那个愚拙人就是拒绝基督而灭亡的人。当然,这是一个正确的应用。但如果我们按上文下理来诠释这个故事,就会发现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那个聪明人是来到基督(救恩)那里,听祂的话(教训),并去行(遵行)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建筑在本章所述作基督门徒的原则上,这是建立生命的正确方法。当房子受到大水、洪流的冲击,仍然屹立不倒,因为房子的根基立在盘石上──基督和祂的教训17。
那个愚拙人是听了(指示)但没有遵行教训(悖逆)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建筑在他以为最好的事上,跟随这世界的纵欲原则。当生命的暴风雨肆虐涌至,他那没有根基的房子就被冲走;也许他的灵魂可以得救,但生命却失丧了。
那个聪明人就是为人子的戈一缘故而承受一切贫穷、饥饿、哀哭和逼迫的人。世人说这样的人愚拙,耶稣说他聪明。
那个愚拙人就是富有、享受奢华的饮宴、嬉笑度日和受众人欢迎的人。世人说这样的人聪明,耶稣说他愚拙。──《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 丰盛生命研读本
路 加福音
6:1
安 息 日: 参
太 12:1 ,有 关 安 息 日 的 注 释。
6:2
2~ 10 人 子 是 安 息 日 的 主: 法
利 赛 人 控 告 耶 稣 触 犯 安 息 日,但 是 事 实 上 我 们 看 到 耶 稣 只 是 违 背 了 他 们 对 安 息 日 偏 颇 的 解 释。耶
稣 指 明, 恪 守 安 息 日 的 要 求 不 应 成 为 扼 制 人 基 本 需 求 的 一 种 规 条。 基 督 才 是 安 息 日 的 主 (5 节 ) , 神 设 立 安 息 日 的 目 的 乃 是 要 人 放 下 日 常 工 作 和
对 物 质 利 益 的 追 求, 专 心 亲 近 神, 以 此 表 明 神 才 是 人 生 命 的 主。 此 外, 耶 稣 以 自 己 的 言 行 举 止 (6~10 节 ) 教 导 我 们 应 当 把 主 日 当 做 一 个 帮 助 他 人 属 灵
或 肉 身 需 要 的 机 会。
6:12
整 夜 祷 告 神: 耶
稣 总 是 不 断 寻 求 机 会 借 着 祷 告 单 独 与 神 同 在,在 面 临 关 键 抉 择 时 更 是 如 此 ( 参 5:16 注 ) 。
1. 耶 稣 整 夜 恳 切 祷 告 带 来 巨 大 的 果 效 ( 参 雅 5:16 注 ) 。 经 过 这 夜
的 祷 告 以 后, 耶 稣 拣 选 了 十 二 个 人, 称 他 们 为 使 徒 (13~ 16 节 ) ;
他 医 治 了 许 多 病 人 (17~19 节 ) ; 并
且 传 讲 了 一 篇 最 广 为 传 诵 的 宝 贵 篇 章 (20~49 节 ) 。
2. 耶 稣 这 位 完 全 的 神 子 在 面 临 重 要 抉 择 时 尚
且 需 要 整 夜 向 天 父 祷 告, 何 况 我 们 这 些 时 常 软 弱 跌 倒 的 人, 岂 不 更 需 要 常 常 彻 夜 祷 告,与 天 父 亲
密 交 融 吗 ?
6:17
听 他 讲 道: 参
太 5~ 7 章 对 登 山 宝 训 的 注 释。
6:20
你 们 贫 穷 的 人: 参 “ 贫 与 富 ” 一 文 对 本 节 的 解 释。
6:20 有 福 了:参 太 5:3 注。
6:21
哀 哭 的 人: 参
太 5:4 注。
6:22
人 …… 恨 恶 你
们: 信 徒 因 着 对 基 督 的 忠 心 和 持
守 圣 洁 敬 虔 原 则 而 遭 到 辱 骂 或 非 难 时, 仍 应 靠 主 常 常 “ 喜 乐 ” 或 “ 欢 喜 跳 跃 ” (23 节 ) 。
为 义 受 逼 迫 是 信 徒 与 主 真 正 相 交 的 明 证,因 为 主 耶 稣 也 遭 到 世 人 的 恨 恶 和 恶 待 ( 约 15:18~ 21 ;参 太 5:10 注 ) 。
6:23
他 们 的 祖 宗 待 先 知 也 是 这 样: 在
旧 约 时 代, 以 色 列 民 曾 多 次 弃 绝 先 知 以 及 他 们 所 传 讲 的 信 息 ( 王
上 19:10 ;太 5:12 ; 23:31, 37 ;徒 7:51~52) 。
1. 今 天 的 教 会 需 牢 记, 神 仍 在 他 们 当 中 兴 起 先
知 ( 林 前 12:28 ; 弗 4:11) , 以 便 呼 召 教 会 带 领 人 和 信 徒 活 出 公 义 的 生 活, 谨 守 圣 经 真 理, 毅 然 从 世 界 中 分
别 出 来 ( 参 启 2~3 章 ) 。
2. 教 会 仍 有 可 能 重 蹈 覆 辙, 像 从 前 的 以 色 列 民
那 样 弃 绝 先 知 的 话 语, 而 失 去 神 的 赐 福 和 救 恩。 反 之, 他 们 若 肯 接 受 神 的 信 息, 离 弃 罪 恶, 更 深 切
地 忠 于 神 和 神 的 话 语, 他 们 就 能 继 续 作 神 的 子 民。所 有 顽 固 弃 绝 从 神 而 来 的 先 知 的 教 会 终 必 遭 到
神 的 弃 绝 (13:34~ 35 ;启 2~ 3 章 ) 。
3. 撒 但 也 会 蓄 意 差 派 假 先 知 进 入 教 会 ( 太 13:24~30, 36~ 43) , 这 些 人 拒 绝 接 受 神 话 语 的 绝 对
权 威,反 而 声 称 自 己 具 有 与 神 话 语 同 等 的 权 威, 并 且 坚 持 认 定 自 己 所 得 的 启 示 是 无 谬 误 的, 无 需
接 受 任 何 教 会 的 鉴 察 明 辨 ( 参 “ 假
师 傅 ” 一 文 ) 。 对 于 这 样 的 假 先 知,
信 徒 应 当 予 以 坚 决 的 抵 制。
6:24
你 们 富 足 的 人 有 祸 了: 主
耶 稣 这 番 话 是 针 对 那 些 以 物 质 利 益 或 积 攒 财 富 为 个 人 生 活 目 标 和 快 乐 源 头 的 人 而 说 的 ( 参 “ 贫 与 富 ” 一 文 ) 。
6:26
人 都 说 你 们 好 …… 就
有 祸 了: 如 果 许 多 不 信 的 世 人 都
在 大 肆 赞 誉 某 位 信 徒 或 传 道 人,那 么 就 很 有 可 能 表 明 这 位 信 徒 或 传 道 人 已 经 不 再 真 正 跟 随 主,因
为 假 先 知 常 常 在 不 忠 于 基 督 的 人 群 中 间 享 有 盛 名。真 正 事 奉 神 的 先 知 或 传 道 人 都 会 与 基 督 有 着
同 样 的 遭 遇, 他 们 的 生 活 与 所 传 讲 的 信 息 与 罪 恶 势 不 两 立, 因 此 终 必 遭 到 不 信 之 人 的 弃 绝 和 排
斥。
6:27
你 们 的 仇 敌, 要 爱 他: 在 27~42 节 中, 主 耶 稣 教 导 门 徒 一 些 如 何 与 他 人 相 处 的 原 则。 新
约 信 徒 都 有 义 务 遵 行 这 些 原 则。
1. 爱 仇 敌 并 不 意 味 着 我 们 应 当 从 情 感 上 爱 或
喜 欢 他 们, 而 是 说 我 们 应 当 真 诚 地 为 着 他 们 切 实 的 好 处 和 灵 魂 的 永 远 得 救 着 想。 因 为 我 们 都 深
知 一 切 敌 对 神 和 神 子 民 的 人 都 将 遭 遇 可 怕 的 结 局, 所 以 我 们 必 须 为 他 们 祷 告, 竭 力 通 过 以 善 胜
恶 的 美 好 行 为 把 他 们 带 到 基 督 面 前,信 从 福 音 ( 比 较 箴 20:22 ; 24:29 ;太 5:39~45 ;罗 12:17 ;帖 前 5:15 ;彼 前 3:9) 。
2. 爱 仇 敌 也 并 非 意 味 着 我 们 应 当 袖 手 旁 观, 任
凭 恶 人 继 续 行 恶。 为 了 神 的 荣 耀 和 他 人 的 好 处 或 安 全 以 及 恶 人 的 最 终 利 益, 必 要 时 我 们 应 当 挺
身 而 出,采 取 严 正 行 动,制 止 恶 行 ( 参 可 11:15 ; 约 2:13~ 17) 。
6:29
连 里 衣 也 由 他 拿 去: 参
太 5:39 注。
6:37
不 要 论 断 人: 参
太 7:1 注。
6:38
给 人: 我
们 应 按 照 爱 的 原 则, 甘 心 乐 意 地 帮 助 那 些 穷 乏 需 要 的 人 ( 参 林 后 8:2 注; 参 “ 看 顾 穷 乏 人 ” 一 文 ) 。 神 自 己 会 按 着 我 们 的 施 与 回 报 我 们,他 也 将 按 着 我 们 对 他
人 的 关 心 和 帮 助 的 程 度 回 报 和 赐 福 给 我 们 ( 参 林 后 9:6) 。
6:45
心: 心
是 人 类 生 命 的 中 心,是 决 定 人 一 切 外 在 行 为 表 现 的 所 在, 因 此 我 们 必 须 心 意 更 新 而 变 化 ( 参 可 7:20~23 注; 参 “ 心 ” 一 文 及 “ 重 生 ” 一 文 ) 。
人 如 果 不 从 内 心 改 换 自 己 的 心 思 意 念, 就 无 法 真 正 遵 行 神 的 旨 意 ( 比
较 耶 24:7 ; 31:33 ; 32:39 ;结 36:23, 27 ;太 7:16~ 20 ; 12:33~
35 ; 15:18~ 19 ; 21:43 ;路 1:17 ;罗 6:17) 。
6:46
却 不 遵 我 的 话 行: 参
路加福音第六章
五.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六 1 ~ 11 )
六 1 , 2 两次有关安息日的事情说出宗教领袖日益加剧的对抗达到高峰。第一件事发生在“第二个安息日”(直译),解释如下:第一个安息日是逾越节后第一个安息日;第二个安息日是节后的第二个。 有一个安息日 (第一个之后的第二个安息日;译者按:中文译本没有翻译清楚),主和门徒 从麦地经过 ,门徒 掐了麦德 , 用手 搓麦粒 吃 。 法利赛人 不是争论摘麦穗的事,这是律法允许的(申二三 25 );他们所批评的是门徒在 安息日 这样行。有时他们称掐麦穗为收割的行动, 搓 麦粒为打谷的行动。
六 3 ~ 5 主用了大生平的一件事迹来回答,说明有关安息日的律例绝不是要用来禁止一些必要的工作。 大 和他的随从被拒绝,遭到追杀,他们 饿 了,便 进了神的殿,拿陈设饼吃。 依例陈设饼只有 祭司 才可以吃,神让大这件事成为例外。以色列国中有罪。王遭到拒绝。有关陈设饼的律例绝不是要一成不变地持守,而让神的王挨饿。
这里的情况相似,基督和门徒饿了。法利赛人情愿眼看他们挨饿,也不愿他们在安息日摘麦穗。但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律法是祂首先设立的,没有任何人比祂更够资格去诠释律法真正的属灵意义,和避免律法被人误解。
六 6 ~ 8 第二件事发生在 又有一个安息日 ,是神迹的治病。 文士和法利赛人窥探 耶稣,心怀恶毒,要看祂会否 在安息日 医治一个 右手枯干了 的人。凭过往的经验和他们对祂的认识,他们很有理由相信祂会医治那人。主没有叫他们失望,祂首先叫 那人站 在会堂里众人当中。这个突然的行动令所有人都瞩目注视,看将要发生什么事情。
六 9 然后耶稣问那些批评祂的人, 在安息日行善行恶……哪样是可以的呢? 如果他们正确地回答,他们会说在安息日行善是对的,行恶是错的。如果行善是对的,那么祂医治那个人是行善了;如果在安息日行 恶 是错的,那么,他们阴谋要杀害主耶稣就是违反安息日的律例。
六 10 敌对祂的人不予回答。耶稣吩咐那人 伸出 枯干的右 手 (只有路加医生提到枯干的是右手)。所需的能力随命令来到,当那人顺服,他的 手就复了原 ,恢复正常。
六 11 法利赛人和文士 满心大怒 ,他们想指控耶稣破坏安息日的律例。但祂只说了几句话,那人就得了医治,没有任何卑躬屈膝的行动。他们便一同图谋如何“干掉”耶稣。
神设立安息日是为人的好处,当我们正确地理解安息日的用处,一些必要的工作或怜悯人的善行是不会受到禁止的。
六.挑选十二门徒(六 12 ~ 19 )
六 12 耶稣在拣选十二个门徒之前, 整夜祷告 。这对我们的鲁莽冲动和独断偏行是何等大的责备!路加是唯一一位提到这 夜祷告 的福音书作者。
六 13 ~ 16 祂从那群跟随祂的 门徒 当中, 挑选 出 十二 个人。他们有:
1 . 西门,耶稣又给他起名叫彼得。 他是约拿的儿子,其中一个最突出的门徒。
2 .还有 他兄弟安得烈 。是安得烈介绍彼得给主的。
3 .西庇太的儿子 雅各 。他有幸与彼得和约翰一同登上变像山。他后来被希律亚基帕一世杀死。
4 .西庇太的儿子 约翰 。耶稣称雅各和约翰“雷子”。这约翰就是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和启示录的作者。
5 . 腓力 ,伯赛大人,他介绍拿但业给耶稣。他不是使徒行传的那个布道家腓利,不要混淆了。
6 . 巴多罗买 ,一般认为这是拿但业的别名。除了十二使徒的名单,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7 . 马太 ,就是那个税吏,又名利未。他是马太福音的作者。
8 . 多马 ,又称为低土玛。他曾说不会相信主已复活,除非他看见确实的证据。
9 . 亚勒腓的儿子雅各 。他很可能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被希律杀害之后,接续领导耶路撒冷教会的人。
10 . 奋锐党的西门 \cs8 。查宗教经典的记载,他的事迹甚少。
11 . 雅各的儿子犹大 。可能是犹大书的作者犹大,一般相信他是利巴,姓达太(太一○ 3 ;可三 18 )。
12 . 犹大 ,据悉他来自犹太的加略,因此,他是唯一一个不是来自加利利的门徒。他出卖我们的主,耶稣称他为“灭亡之子”。
十二门徒并非全都具有超卓的才智。他们代表典型的人类。他们的伟大是来自与耶稣的关系和对祂的委身。当他们蒙主拣选的时候,可能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人。青年时期是人最热心、最受教,和最能忍受艰苦的时候。祂只拣选了十二个门徒。祂重素质过于数量。既有适当的人才,祂就差派他们出去,透过属灵的倍增过程,把福音传遍世界。
门徒一旦蒙拣选,他们在神国的真理方面就要有全面的训练。第六章余下的篇幅摘录了主耶稣的门徒应有的特征和行为。
六 17 ~ 19 下面的讲章与登山宝训(太五~七)不尽相同。登山宝训宣讲的地点是在山上,这里则在 一块平地上 ;宝训只论福而不论祸,这里则福祸兼论;两者在用字、篇幅和重点上也有差别 14 。
注意这篇严格的门徒训练信息不但是给十二个门徒的,也是给众人的。每当有一大群人跟随耶稣,祂似乎要藉直率的话来试验他们的诚意。正如有论者指出,“基督会先吸引,后筛选。”
有许多百姓从南面的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西北面的推罗和西顿来;当中有犹太人,也有外邦人。病人和被鬼附的挤近要摸耶稣,他们知道有医治的能力从祂身上发出来。
要知道救主的教训是何等的革新。别忘记祂要上十字架。祂会死,被埋葬,第三天复活,再升天。白白得救恩这个好消息必须让世人知道。人是否得赎要视乎他们有否听闻这个信息。怎样能将福音传遍世界?今世精明的领袖会组织一个强大的队伍,提供大量的财政支援和食物供应,又有娱乐以加强士气和建立良好的群众关系。
七.四福与四祸(六 20 ~ 26 )
六 20 耶稣挑选了十二个 门徒 ,差他们出去时是贫穷的、饥饿的和受逼迫的。福音能循此途传遍世界吗?当然能够,而且别无他法!救主开始讲论四福和四祸。“ 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 ”不是贫穷的人有福了,而是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贫穷本身并不是祝福,很多时还是咒诅。耶稣这里所指的是人为祂的缘故甘愿成为贫穷。祂不是说那些因为懒惰、悲剧或不能控制的原因而变成贫穷的人;祂所说的是那些为了与人分享救主而刻意选择成为贫穷的人。你想一想就知道这是唯一合情合理的观点。假设门徒以一个富人的身分出去,人们便会抱发财的希望,蜂拥归向基督的名下。但门徒不能给他们金银,所以如果他们来了,就会是为了要求取属灵的祝福。还有,如果门徒富有的话,他们就会失去时常倚靠主和经历祂信实的福气。神的国是属于那些满足于目前需要的供应,和所有其他需要都仰赖主的人。
六 21 “ 你们饥饿的人有福了。 ”同样,这里也不是指吃不饱的广大饥民;相反,所指的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他们为了舒缓人类属灵上和身体上的需要,刻意过舍己的生活。这些人愿意过简朴、清淡的生活,不愿因自己的丰富而剥夺别人听闻福音的机会。所有这些舍己的行动在将来会得到奖赏。
“ 你们哀哭的人有福了。 ”伤痛本身并非祝福;未得救之人的哀哭并不会带来持久的益处。耶稣所指的是为祂的缘故而洒的眼泪;为失丧、堕落的人类而洒的;因教会的分裂、软弱而流的,和所有在事奉主耶稣基督时忍受的痛苦。流泪撒种的必要欢呼收割。
六 22 “ 人……恨恶你们,拒绝你们,辱骂你们,弃掉你们的名,以为是恶。 ”这个福气不是给那些因自己的罪或愚昧而受苦的人,而是给那些因忠于基督而被藐视、被逐出教会、被辱骂、被诋毁的人。
了解这四个福气的关键是“ 为人子 ”这句话。为祂的缘故而甘愿忍受时,咒诅就会成为祝福;但动机必须是为爱基督,否则最轰烈的牺牲也没有价值。
六 23 为基督受逼迫会生发大喜乐。首先, 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 ;其吹,逼迫将那些受苦的人与以往的忠心见证人联在一起。
这四样福气描述一个在神国中的理想子民──过牺牲、简朴、谨守和忍耐的生活。
六 24 但 在另一方面,四祸要临到那些在基督的新团体里最不受尊重的人。很可悲,这些人竟是今天世上被看为伟大的人物!“ 你们富足的人有祸了。 ”世界上有千万人每天因饥荒而死,又有一半人口未能听闻在基督里藉信得救的好消息。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只管积攒财富,实在是个严重的道德问题。那些被引诱在地上积存财宝,节衣缩食贮备不时之需的基督徒,应该仔细思考主耶稣这一番话。这样做是为一个错谬的世界而活。顺带一提,富人的祸颇能确实证明当主在第 20 节说“你们贫穷的人有福了”时,祂所指的并非灵性上的贫乏,否则,本节的意思会变成“你们灵里富足的人有祸了”。这样的意思完全与主题不符。那些富有的人未能使用财富叫其他人得永恒的富足,他们 受过 了唯一可得的奖赏──满足他们自私的、眼前的欲望。
六 25 “ 你们饱足的人有祸了。 ”这里说的是信徒在昂贵的餐厅用膳,每餐享尽珍馐百味,不惜花费在食物上。他们的座右铭是:“没有什么东西对属神的人来说是太好的!”主说有一天,就是那些忠心、舍己的门徒得奖赏的那一天,他们将要饥饿。
“你们喜笑的人有祸了。”这是针对那些只顾活在享受、宴乐当中的人。他们的生命似乎就是为了享乐、嬉戏,而对那些活在基督以外,处于绝望光景的人视若无睹。当这些在今世喜笑的人回顾他们浪费了的机会,自私的纵情享乐,和自己灵里的贫乏,他们将要哀恸哭泣。
六 26 “人 15 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为什么?因为这显明你没有活出真正的生命或没有忠心地宣讲神的信息。福音的真正本质是会得罪不敬虔的人的。那些从世界得赞赏的人与旧约的 假先知 同走一路,假先知取悦人的耳朵,说他们想听的话;他们要得人的喜悦更甚于神的赞赏。
八.人子的的秘密武器:爱(六 27 ~ 38 )
六 27 ~ 29 上 主耶稣揭示给门徒知道,神军火库里的一样秘密武器── 爱 的武器。这将是门徒把福音传遍世界的其中一样最有效的武器。然而,祂所说的爱并非指人类的感情而言。这是超然的爱,只有重生的人能够认识这爱和表彰这爱,没有圣灵内住的人完全没有可能表现这种爱。一个杀人犯会爱自己的儿女,但这不是耶稣所指的爱。前一种是人类的爱;后一种是属神的爱。前一种只需要肉身的生命;后一种则需要属神的生命。前一种主要是感情的事;后一种则主要是意志的事。任何人也会爱他的朋友,但要爱他的敌人则需要超然的能力,这就是新约圣经所说的爱(希腊文是 agape )。这爱的意思是: 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 甚至要随时备受亏损。
迈耳解释说:
在最深层的意义里,爱是基督信仰的特权。待敌人有如待朋友;雨和阳光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服侍那些不讨人喜欢和令人讨厌的人,有如服侍那些吸引人和漂亮的人一样;信实不变;不受情绪、偏好或一时兴致所左右;,恒久忍耐;不计算人的罪;喜爱真理;凡事包容、相信、盼望和忍耐,永不止息──这就是爱。这种爱是圣灵成就的,我们靠自己并不能作成 16 。
这样的爱无懈可击。世人能够打败还击的人,这样总会造成战争,引致报复;但世人却不懂得如何面对一个凡事以德报怨的人。他们完全给这种另一个世界的行为弄得迷糊、混乱。
六 29 下~ 31 有人夺你的外衣,爱会叫你连里衣也由他拿去。爱绝不会对真正有需要的人置诸不顾。当人不公平地夺去你的财物,爱不会要求取回。你愿意得到怎样仁慈和关心的对待,你就要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其他人。这是爱的金科玉律。
六 32 ~ 34 未得救的人能够 爱那爱他们的人 。这是自然的表现,太普遍了,对未得救的人没有任何冲击。银行和财务公司借钱给人,都指望收取利息。这样做并不需要有属神的生命。
六 35 因此主耶稣重申,我们应该 爱 我们的 仇敌 ,也要 善待他们 ,并要 借给人不指望偿还 。这些行为都是基督徒独有的,好识别出那些是 至高者的儿子 。当然,这并不是人成为至高者的儿子的方法,人只能藉接受耶稣基督为主和救主才可成为至高者的儿子(约一 12 );然而,这却是真信徒向世人彰显自己是神的儿子的途径。神待我们就如第 27 至 35 节描述的那样, 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 。当我们有同样的行为表现时,我们是彰显家族的礼貌,显明我们是从神而生的。
六 36 慈悲 的意思是,我们可以去报复,但却选择去饶恕人。 父 没有将我们应受的惩罚加在我们身上,这显示了祂对我们的慈悲,祂也希望我们向其他人慈悲。
六 37 有两件事是爱不会做的──爱不会 论断 ,爱也不会 定 人的 罪 。耶稣说:“ 你们不要论断人,就不被论断。 ”首先,我们不可论断人的动机;我们不能看穿别人的心,因此不能知道他行为背后的原诿。另外,我们不能论断另一个基督徒管家的职分或事奉(林前四 1 ~ 5 );神才是各样事情的审判者。一个挑剔、吹毛求疵的心违反了爱的定律。
然而,基督徒在某些方面必须作出判断。我们必须经常判断其他人是否真基督徒,否则,我们便不能分辨出哪些是不能同负一轭的人(林后六 14 )。在教会和聚会中,罪必须被审判。总括来说,我们必须判别善恶,但绝不可怀疑别人的动机或诋毁别人的品行。
“ 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 ”这样看来,我们是否蒙饶恕就视乎我们是否愿意饶恕人。但其他经文的教导却是当我们以信心接受基督后,我们便无条件的白白得蒙赦免。这两个看似互相矛盾的教导怎样调和呢?其实我们所说的是两种不同的饶恕──法理的饶恕和父母的饶恕。法理的饶恕是神以审判者的身分,给予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的;意思是罪的刑罚已由基督代受,信主的罪人不再需要受罚。法理的饶恕是无条件的。
父母的饶恕是当神的儿女犯错而承认并远离罪恶的时候,神以父的身分给予儿女的。这种饶恕恢复神家里的交通,与罪的刑罚无关。当我们不愿彼此饶恕的时候,神作为父亲就不能饶恕我们。祂不会不饶恕人,也不能与这样的人相交。耶稣说:“ 就必蒙饶恕。 ”所指的是父母的饶恕。
六 38 爱在付出中显明出来(参看约三 16 ;弗五 25 )。基督徒的事奉是支出的事奉,多付出的收获就多,情景正像一个人衣服前面有一个围裙状的大兜,兜里放种子,他把种子播得广些,收获就大些。他的赏赐会 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 倒在他的怀里,即 倒 在他衣服的兜里。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获,这是生活的定律;你怎样待人,人也怎样待你;你 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 我们所播的是物质,所收的是无可估价的属灵珍宝。我们要失去所持守的,得到所舍去的,这也是真实的。
九.瞎眼的伪善者的比喻(六 39 ~ 45 )
六 39 在前一部分,主耶稣教导门徒要有付出的事奉。现在祂提醒他们,他们能够成为别人祝福的程度,是受他们自己的属灵光景所限制的。 瞎子 不能 领瞎子 ,两个人 都会掉在坑里 。我们不能给人自己所没有的。如果我们看不见神话语的某些真理,就不能在那些方面帮助其他人。如果我们的属灵生命中有盲点,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用的时候就必定也有盲点。
六 40 “ 学生不 能高过 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 和 先生一样。 ”一个人不能教他所不知道的,他也不能领学生达到一个比自己所达到的更高程度。他教学生愈多,学生就愈像他,但他自己的成长阶段是他能领他们达到的极限。一个 学成了 的学生, 和 先生一样;先生的教训或生命中的不足之处,也会带到学生的生命中。所以当教导完成了,不能期望学生 高过 先生。
六 41 , 42 在 刺 与 梁木 的例子里,再次更显着的带出这个真理。一天有一个人走过打谷场,忽然一阵风吹起一条小刺,刚好落在他的眼内。他揉眼睛,想将这刺激物弄走,但他愈使劲揉,就愈感到难受。刚好另一个人走过,看见他那么苦恼,提出要帮他一把,但这人 自己的眼中 却突出一根 梁木 !他帮不了忙,因为他根本看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这个教训很明显。如果一个老师在自己的生命中有一个很大的污点,而未能自知,他就不能告诉学生他们生命中一个相同的小污点。如果我们要成为别人的祝福,我们自己的生命必须是可作模范的;否则,他们会对我们说:“医生,你医治自己吧!”
六 43 ~ 45 第四个主所用的例子是 树 和 果子 。一棵树会结果子,果子的 好坏 则视乎树的本质。我们凭果子的种类和品质来判断一棵树,所以这是在门徒训练的范围内的。一个道德纯净和灵里健康的人,从他 心里所存的善 ,就能带给别人祝福。另一方面,一个本质不洁的人只能 发出恶来 。
在第 39 至 45 节,主告诉门徒,他们的事奉是性格的事奉。他们的性格比一切他们所说所做的都重要。事奉的最终结果在于他们心里所存的是什么。
十.主要求的是顺服(六 46 ~ 49 )
六 46 “你们为什么称呼我‘主阿,主阿’,却不遵我的话行呢?” 主的意思是主人,即祂对我们的生命有绝对的权柄,我们属于祂,有义务遵行祂所吩咐的一切话。称呼祂主而又不顺服祂,是荒谬的矛盾。单单宣称承认祂为主是不够的,真正的爱和信心包含顺服。如果我们不遵祂的话而行,就不是真正爱祂,也不是真正相信祂。
你称我为“通路”,却不走向我;
你称我为“生命”,却不活出我;
你称我为“主人”,却不顺服我;
如果我定你罪,不要怪我。
你称我为“粮”,却不吃我;
你称我为“真理”,却不相信我;
你称我为“主”,却不服侍我;
如果我定你罪,不要怪我。
~奥哈拉
六 47 ~ 49 为了进一步加强这个真理的教导,主讲述了两个盖房者的故事。我们一般会将这个故事应用在福音上;我们说那个聪明人是描述信而得救的人,而那个愚拙人就是拒绝基督而灭亡的人。当然,这是一个正确的应用。但如果我们按上文下理来诠释这个故事,就会发现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那个聪明人是来到基督(救恩)那里, 听 祂的 话 (教训),并 去行 (遵行)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建筑在本章所述作基督门徒的原则上,这是建立生命的正确方法。当房子受到大水、洪流的冲击,仍然屹立不倒,因为房子的根基 立在磐石上 ──基督和祂的教训 17 。
那个愚拙人是听了(指示)但没有遵行教训(悖逆)的人。他把自己的生命建筑在他以为最好的事上,跟随这世界的纵欲原则。当生命的暴风雨肆虐涌至,他那 没有根基的房子 就被冲走;也许他的灵魂可以得救,但生命却失丧了。
那个聪明人就是为人子的戈一缘故而承受一切贫穷、饥饿、哀哭和逼迫的人。世人说这样的人愚拙,耶稣说他聪明。
那个愚拙人就是富有、享受奢华的饮宴、嬉笑度日和受众人欢迎的人。世人说这样的人聪明,耶稣说他愚拙。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G 安息日真义(六1-11) 四本福音书全都清楚指出,耶稣和犹太当权者之间一个主要的冲突点,是关于守安息日的恰当方式。犹太人严谨地守安息日(在米示拿中有一整册是讨论这件事的)。有许多拉比的学生坚信安息日是一件赏心乐事,但守安息日的律法当然是很复杂、很压抑的。关于耶稣的态度,有趣的是:祂不仅主张压抑性的规条应该放松,采用较自由的态度;祂更说祂的反对者已经全然误解了这个圣日。他们若真了解它,就会看耶稣那怜悯人的作为不只是可行的——更是当行的(参,约七23-24)。
1.安息日的主(六1-5)
门徒们掐麦穗来吃的举动,引发了一场争论,把话题转到耶稣那引人注意的宣告:祂是安息日的主。
1-2. 有一个安息日,当耶稣从麦地里经过的时候,祂的门徒们掐了麦穗,用手搓着吃。旅行的人可以设法解决他们饥饿的问题(申二十三25),所以他们抗议的,不是这个行动本身,而是在安息日做这事。法利赛人一定是认为掐麦穗违反了收割的禁令,而用手搓的动作则是违犯了打谷的禁令,把壳抛开可能代表簸谷,而吃则证明他们已经预备了食物。一点食物竟违反了安息日的四个禁令!他勒目认为收割与碾谷不比一个干无花果更该受责备(Shabbath 70b),所以少量的东西还是很重要的。
3-4. 耶稣的答复,是把法利赛人的注意力导向大卫吃陈设饼的举动(撒上二十一3-6)。这个饼是用指定的方式预备的,只能用在圣殿的服事上(利二十四5-9)。就着法律来说,大卫的举动是违反了律法,因为只有祭司才可以吃这饼(利二十四9)。但他那一队人的需要越过了法律上的细节,也没有人责怪他。人的需要不必屈服于愚昧的律法主义。
5. 现在耶稣加上进一步的、非常不同的辩解。祂说祂——人子——是安息日的主。这是令人惊吓的宣称,因为安息日是神所设立的制度(出二十8-11)。成为神圣礼仪的主,的确是有非常崇高的地位。有些人认为人子的意思是指“人”(就如原来的亚兰文经常如此)。他们将这节经文解释成:人是比安息日重要的。这说法可以灵活地适合于前文,但却有其困难。耶稣从未教导说人是超越制度之上的主。再者,人子在福音书中一律是指耶稣。祂一定是在指祂弥赛亚的职务。这句话是在提及大卫的举动之后,这可能是意味深长的。那被称为是主的,正是大卫的儿子。如果大卫可以逾越律法而不受指责,更何况是那更为伟大的大卫之子呢?
2.医治枯干的手(六6-11)
路加加上了耶稣在安息日所行的一个神迹的故事,来强调他的论点。耶稣是用行动来证实祂的主权超越了日子和疾病。如果会危及性命,拉比并不反对在安息日治病,他们宽大地解释这一点:“无论何时,只要是有性命危险,这就越过了安息日的限制。”(Yoma 8:6)但若没有危险,他们的态度可就是坚定不移的,这种医治是不容许的。
6. 路加不只一次地不对事件的日期详加说明,只说是又有一个安息日。耶稣正在会堂里教训人,那里有一个人枯干了一只手。根据他的特色,他告诉我们说枯干了的是右手。枯干是用来指植物或干木头的一个字,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肌肉萎缩症。
7. 反对又是从文士和法利赛人而来。他们窥探(这个动词的意思是“详细查看”)耶稣,盼望能看见祂治病,因而找出告祂的把柄。他们感兴趣的是控告,而不是医治。
8-9. 耶稣感受到这种挑战,并且予以迎头痛击。路加没有告诉我们说祂怎么知道他们的意念,这可能是他带出我们主的神性的部分方式。耶稣吩咐那一只手残废的人来和祂站在一起,显然是在一个很显眼的地方,众人对那里所发生的事将无可置疑。然后祂对反对的人说话,用问题来向他们挑战:在安息日行善行恶、救命害命,哪样是可以的呢?祂不认为有中立的可能性。“除了行恶或行善之外,耶稣不承认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不肯救命就等于是害命一样”(Manson)。没有中立地带。在祂面前的这个人,正过着受伤害的生活。在安息日什么事都不做就是毁坏生命。耶稣来了,是为要拯救。
10. 既已表明了祂别无选择的余地,耶稣显然是停顿了一会儿,周围看着他们众人。这给他们机会来回答祂,但他们并没有把握这个机会。所以祂吩咐那人伸出他的手来。照着做,发现手复了原了。
11. 对法利赛人和他们同党的影响是:他们就满心大怒(“他们就怒不可遏”,NEB)。我们可以了解他们忿怒的原因,是耶稣反抗他们,从他们的窥探中成功地脱逃了。但他们似乎是什么也不能做,这可能就是他们彼此商议的理由了。耶稣把案件放在他们面前,问哪一个是对的,却没有得到答复。祂可以正当地宣称他们有机会可以说究竟哪件事该做,但他们却没有把握这个机会。
H 拣选十二门徒(六12-16)
12. 含糊不清的日期(那时)不只是一次而已。路加对于正确的顺序不大注意。耶稣正面临着重要的抉择。前面的那些事件显出祂的仇敌正逐渐增加中。有一天,他们会杀了祂。祂该怎么办?路加特别告诉我们,祂祷告,然后祂就拣选了一小群人,可以在祂之后接续祂的工作。
13. 天亮的时候,耶稣叫祂的门徒来。这是一群无拘束地喜爱祂的人。门徒是个学习者、一个学生;但是在第一世纪,学生不只是修读一门学科,他乃是跟随一个老师。“门徒”带有一种个人喜爱的因素在内,是“学生”所没有的。从这较大的一群伙伴中,耶稣挑选十二个人。这是以色列人支派的数目,说明耶稣正在建立真以色列人——神的百姓。在耶稣和跟从祂的人身上,“人们可以看见旧约圣经中的一幕戏,描绘神带领以色列十二支派前往应许之地”(Tinsley)。耶稣从未设立一个组织,这十二个人就代表了祂的行政机构。他们当中有些人显然是杰出人士,但整体而言,他们似乎不在一般水准以上,大部分在教会历史中都没有留下什么痕迹。那时候和现在,耶稣同样喜爱透过完全平凡的人来工作。
耶稣称这十二个人为使徒。这词是从动词“差遣”而来的,意思是“奉差遣者”、“使者”。路加用了六次(使徒行传中用得较多,共二十八次),但其他福音书的作者却只有各自用过一次而已(马可可能用了两次,其中一次要看我们如何处理抄本问题)。在福音书中,经常只用“这十二个人”来指这一群人。马可解释说,耶稣拣选他们,是“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可三14-15)。这带出了宣教的观念,以及他们服事的中心——传道。
14-16. 这份名单的顺序有些微的差异;但如果我们将这些名字分成三组(四人一组),那么在我们所有的名单中每一组都有相同的名字。每一组带头的名字一样,虽然组内的次序有变化。所有名单中的头一个名字是西门,耶稣给他取了另一个名字,叫彼得,意思是“磐石”。从现在开始,路加总是用这个名字,不像前面一样用西门。他没有说这名字是什么时候取的(见约一42)。后面的西门称为奋锐党的,可能是属于激进的族群“奋锐党”,他们是以用暴力抵抗罗马人而出名的),或者这名字可能是指他性如烈火。关于雅各的儿子犹大(徒一13再次出现),马太和马可是用达太,这好像是同一个人的另一个名字。马太、马可、路加全是以加略人犹大结束,并且提及他的卖主,但只有路加说到他“变做”(吕译、思高、现中)出卖主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显然是忠心的。“依斯加略”(思高)的意思可能是“加略人”,加略是犹大(书十五25)或摩押(耶四十八24)的一座城。若是如此,那么犹大就是十二人中唯一的非加利利人。
I 平地讲道(六17-49)
马太用三章经文记载山上的讲道,路加所记载的讲章是“在一块平地上”的,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却短了很多。然而,他另外又将许多类似的材料分散在他的福音书中。有些人感觉这是同样的讲章,有两种不同的记录;他们通常主张马太从Q的许多不同的上下文中摘取了一些材料,将它们放在一起,并且予以增补。这是有可能的,但不同点也有很多。讲道的人经常会在不同的讲章中使用同样的、或不同的材料,尤其是在没有手写稿的讲道时。讲道者的这种习惯,似乎是较好的解释,即将类似和不同的材料结合在一起,而不是扩充性的编辑工作。
这篇讲章是用福与祸开头,继而说到那些在国度中之人适切的行为,特别强调爱和不论断别人的重要性。然后带出从果子知道树的原则;最后,耶稣将听祂讲道之人的态度与盖造房子之人的态度连在一起。从头到尾都是提醒我们,成为门徒的意义,是远超过优美的言词,乃是整个的生活方式。
1.群众(六17-19)
耶稣站在一块平地上(可能是在山坡上,所用的字不是指平地的常用字),和祂在一起的不仅有许多门徒,还有许多百姓。显然有些还没有效忠耶稣的人,受到祂教训的名声所吸引,想要多听一些祂的教训。他们有些人是盼望病得医治。他们来自遥远的地方,如远从东南方的耶路撒冷或北方的推罗、西顿而来。有病的人得了医治,路加特别提起那些被活鬼缠磨的(见四33注释)。耶稣医好了他们。
2.论福(六20-23)
这些福与下面所论及的祸,嘲笑了世界的价值观。它们高举了世界所蔑视的,却拒绝世界所推崇的。
20. 耶稣看着祂的门徒,清楚地向他们说出下面的话,称他们为贫穷的人(参四18),说他们是有福的。祂所祝福的不是贫穷的本身;贫穷可以和福分一样,轻易地变成咒诅(参,箴三十8-9)。祂也不是(像有些人所主张的)宣称,一种社会阶级的祝福要超过其他所有的阶级(“福音并不褒扬任何一种社会地位”,Talbert),这种社会阶级并不是他们自己所选择,若是能够,他们也一定要脱离这种贫穷的状态。耶稣所谈的乃是祂的门徒,他们是贫穷的人,也知道自己没有其他财源;他们依靠神,而且也必须依靠祂,因为他们一无可靠的。正是这种精神,所以在旧约圣经中“贫穷的人”经常几乎等同于“虔诚的人”(如:诗四十17,七十二2、4)。马太用“灵里贫穷”(吕译)来表达这个意义。这个世界上的富足人经常都是自恃的;但贫穷人不是如此,而领受神的国(见四43注释)的正是这些谦卑的人。耶稣说是你们的,而不是“将会是你们的”。这些贫穷的人现在就已进入国度里面了。
21. 马太福音中,在饥饿的人的祝福之后,还加上了“饥渴慕义”,清楚说明了这里所暗示的。但强调需要也是路加的特色。将要饱足的,正是那些有需要的人。路加所说你们哀哭的人的这个福,马太没有这样说。这个福与前两个很切合。它不是指那些在个人的痛苦中甘之如饴的人,而是指感受到邪恶、感受到世人敌挡神,以及感受到世人后来之苦难的人。最后将要喜笑的,正是那些看出生命的这些现实景况的人。
22-23. 下一个出乎意料的福乃是给遭受逼迫的人。耶稣所说的不是普通的受苦,而是为人子而受苦。那些因此而受苦的人不是要受到同情;他们是有福的。耶稣吩咐他们要欢喜跳跃。他们有永远的奖赏。他们是在属神的传承中,先知们也是遭受这样的对待,神的百姓不能期盼有别的待遇。耶稣应许跟随祂的人,说他们一定可以有不合理的快乐,但他们永远不会脱离麻烦。
3.论祸(六24-26)
这些祸(只有路加福音才有)与福是很自然地连在一起的。它们对普世之人所视为可羡慕的社会地位和状态作了惊人的评估。世界的祝福可能可以鼓舞一个自满自足的态度,但对属灵的成长却是致命的伤害。有祸了并不能传达耶稣所用之ouai真正的力量,这个字较接近“哀哉!”(NEB)或“何等可怕!”(GNB)。表达的是悲叹与同情,而不是恐吓。
24. 头一个有祸了的是你们富足的人。这不是对门徒们说的,因为他们并不富足。它可能是与“你们贫穷的人”(20节)有自然之关联。或者耶稣可能是对“许多百姓”(17节)中的有钱人说的。财富容易使人认为自己一无所缺,因此就依靠财富,而不是依靠神。他们的态度与那受赞赏之人的完全相反(20节)。耶稣对富足的人说:你们受过你们的安慰。祂所用的动词是经常用在收据上的字,意思是“完全付清了”(见MM)。这意义在当时一个有趣的例证是“他们已经收到了!”的说法。当一个人所拥有的一切就是属世的财富,那他事实上是个贫穷人,这种的财产伴随着内在的虚空。安慰不应被误解成祝福。
25. 你们饱足的人,意义跟“你们富足的人”是一样的,却更强调人们关注的状态。他们不只是富足的,并且拥有所想要的一切,感觉到一无所缺;他们在生活中认为他们所拥有的已经是全然丰足了,让物质的财产成为一切的一切,认为自己不需要神。主耶稣断言这样的人说:你们将要饥饿。这不一定是指身体上的饥饿,因为饱足的人经常都是终身饱足的。耶稣是指终极的实际,他们正是神国度中贫穷的人,有一天他们要亲自看见这一点。
你们喜笑的人必须作类似的解释。耶稣显然不是那么反对喜笑的人。祂的整个服事,就是在抗议那令人扫兴的态度;祂享受人生,一定是经常喜笑。祂的门徒们也是如此。但有一种的喜笑是表面的肤浅表现(“满足于现今之成功的无忧无虑的表现”,Fitzmyer)。引向悲哀和哭泣的,正是这个肤浅的欢乐。
26. 当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是件危险的事,因为若不是牺牲一些的原则,很少能够如此。“在教外有好名声”(提前三7)的确是重要的,但那却和受到普世的欢迎不同。赢得广泛喝采的乃是假先知(参,耶五31);真正的先知总令人不舒服,无法受到大家的欢迎。
4.爱(六27-36)
这篇讲章的重点,乃是爱的需要。耶稣强调说:跟随祂的人必须爱那不可爱的,像爱那些讨他们喜欢的人一样。“爱”在希腊文中有好几个字。耶稣所要求的,不是storgē(天然的感情),或erōs(浪漫的爱情),也不是philia(朋友的爱);祂所说的乃是用agapē,意思是爱那不可爱的,这种爱不是因被爱的人身上有什么优点,而是因着这个事实:施爱之人选择成为一个爱人的人。
27. 你们的仇敌要爱他,这是不可妥协的。就如马太在叙述同一句话时所说的:人们总是爱他们的邻舍,却恨他们的仇敌(太五43);但耶稣却超越这个。跟随祂的人在爱这件事上是不具选择性的。他必须爱所有的人,包括他的仇敌在内。这是他们主的精神;使爱的范围变宽,最早是出现在耶稣的教训中155,这还不足以避免敌对的行为。恨他的,他还必须要待他好。对于那些生活在被占据之领土里的人而言,这些话听起来一定很古怪的。难道不能反对、恨恶,或伤害罗马人吗?对于具有强烈国家主义倾向的人来说,耶稣的教训完全是不道德的。但是,正如盖德所说的:“报仇的人认为他是勇敢地抵抗侵略;但事实上,他是在对邪恶作无条件的投降。”
28. 信徒的爱彰显在他们的言语上。有些人会咒诅他,但他却要为他们祝福,这跟一般人所预期的反应正好是相反的,世人在遭遇类似的处境时绝不会如此做。有些人会凌辱他,他不能用同样的方式来报复,乃是要为这样的人祷告。
29. 耶稣举身体的暴力来说明。脸是siagōn,应该是咽喉部位。耶稣所说的,是殴打咽喉旁边,而不是在脸上轻打一巴掌。对于这种殴打,自然的反应是迎头痛击。耶稣却吩咐跟随祂的人要那边的脸也由他打。祂所谈论的与态度有关。当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不可想法子报仇;如果有需要,我们反倒预备要接受另一次这样的伤害。遵行这个命令的最好方式,并不一定就是照字面地把另一边的脸转过去(参,耶稣自己对殴打的态度,约十八22-23)。有一个世界上的智者建议说:“总要饶恕你的仇敌,别再激怒他们。”外在的饶恕可能并未显出真实的爱来。但耶稣所要的乃是爱,这蕴藏在祂关于外衣和里衣(外衣,himation,是指一般的外袍;而里衣,chitōn,或短袖衣服,通常是指内衣)的话语背后。对于拿走外衣的人,不该用忿怒来反应,反倒要让他把里衣也拿走。
30. 再一次地,重要的乃是这句话的精神。如果基督徒照着字面绝对遵行这个命令,很快就会出现一群贫穷的圣徒,一无所有,以及一些幸运的游手好闲者和小偷。耶稣所要的不是这样,而是要跟随祂的人随时准备要给、给、给。基督徒永远不能避免藉着他的财产将爱给出去。爱,必须随时准备好要被夺去每一样东西(若是有需要的话)。当然了,在一些个案中,给不一定是爱的方式。但,决定我们到底是要给或是要保留,必须是爱,而不是顾念我们的财产。附带一提的是,给是继续进行的时态。耶稣正在谈论的,是习惯性的态度,而不是偶尔慷慨的冲动。
31. 耶稣将这一切浓缩在黄金律里面: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个原则控制了生活中的一切。如果有任何人照着它来生活,他就不需要再有其他的指引。在基督徒之前,已经有人从反面提出这个律则。例如:伟大的希列(Hillel)就曾对一个询问者说:“你所憎恶的事,别做在你的邻舍身上,这就是整个妥拉(Torah,译注:即律法),其他不过是这一点的解释罢了”(Shabbath 31a)。在Epistle of Aristeas 207中也发现有反面的形式,许多不同文化中也有许多哲人提出类似的教训。但饶有深义的是,耶稣用正面的形式提出这条律则,似乎没有别人曾经如此做。跟从祂的人禁止去做他们不喜欢别人做在他们身上的事,这对耶稣而言是不够的。他们在行善上必须是主动的。
32-34. 这里举了三个例子,说明基督徒必须超越罪人的原则,藉以证明爱的态度的性质。甚至连没有效忠于神的人也都会行出一些美德来。他们爱那爱他们的人。他们用好行为来回报施与他们的好行为。他们借贷给那些有需要的人,只要他能确定可以收回他们的钱,或者在自己有需要的时候也可以再借回来(附带一提的是:借这个动词,意思是“计算利息地借出”)。如果基督徒做这些事,他们所做的并不比世人所做的好到哪儿去。对于信徒来说,感觉在自己里面发现到某个美德,是很容易暗自庆幸的;但在他们可以宣称自己正在顺服基督之命令以前,应该问一问,他们所做的究竟有没有比罪人在类似的环境下所做的更多。
35-36. 这里再次提出积极的态度,首先是要爱仇敌,接着是要善待他们,然后则是要借给人。下面的词句有点困难。上下文似乎要求像不指望偿还这样的意义,但动词apelpizō在别的地方从来没有这个意义。它用来指“绝望”,这里的意思就成了“总不绝望”(吕译注、思高、RV),或者是“不对任何人绝望”(Rieu)。按一般的意义来翻译这个字似乎是较好的。基督徒应该借给人,不对任何事或任何人绝望。耶稣告诉跟随祂的人,当他们这样生活的时候,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祂从未劝人为了赏赐的缘故而服事,如此做不过是把物质上的自私换成了属灵上的自私罢了。但祂却坚持有赏赐:这是生命的事实之一。勃朗宁(W. R. F. Browning)注意到柯克(K. E. Kirk)所提出的一点——拒绝赏赐的念头易于导向难以捉摸的自我中心:“它使人的心思远离神,强迫它回到自己和自己的成败。”无论如何,必须从与神交通及更多服事机会的角度,来了解基督徒的赏赐。耶稣接着指出:我们根据这个精神来生活,正是完成了我们作为属天家庭成员的呼召。神恩待那忘恩的和“自私的”(RSV;最后一个字较普通,意思是“邪恶的人”,吕译;参和合、思高、现中)。祂是慈悲的。祂美善的恩赐——就像撒种时期与收割季节的阳光和雨水——是没有分别地赐给所有人的,包括圣徒与罪人。“有其父必有其子”,在父里面所看见的这些素质,正是儿女们应该当作目标的素质。
5.论断别人(六37-42)
这里把许多言论松散地结合在一起,它们共同的主题是领袖职分,它们当中不只一句可能有双重含义,我们无法完全确定耶稣究竟是指哪种意思,或者祂是涵括两种意义在内。这个段落对耶稣所要求的爱作了进一步的应用:爱要在我们判断同伴的态度上看出来。
37. 耶稣用一个强制性的命令,来反对我们论断别人:你们不要论断人;祂接着说到结果:就不被论断。接着又是一个类似的强制命令,避免定罪别人,以及饶恕的教导。在这一切命令中,耶稣当然不是否定法律的程序。祂心里所想的不是法庭,而是极为普遍的行为,即专擅于批评、定罪邻舍的权利。祂说我们不可如此做。就不被论断,并不十分清楚到底是指人们现在所作的判断,或者是在将来由神,或由神与人所作的判断。如果我们冷酷地论断别人,我们一般都会发现他们会同样地回敬我们,我们会受到广泛的定罪;然而,如果我们不论断别人,那么我们的邻舍也不会轻易定罪我们。但这些话也可以用来指较为永久的后果。论断别人的人,招来神对他的审判。那蒙饶恕的,正是那用饶恕的态度待人的人。这不是因功得救;这思想乃是:真门徒是不论断人的。当神接纳人的时候,神的恩典改变他们。一个饶恕的灵,证明这个人已经蒙了饶恕。
38. 蒙饶恕之人是亲切的,而亲切有其影响力。耶稣命令祂的听众要继续给人,并且提醒他们:当他们如此做的时候,别人也会如此回应,并且不只是用同样的方式,因为祂说是用十足的升斗,连摇带按,上尖下流的。这个隐喻是源自于测量谷子,用此方式来确保所给的有充足的数量。你们的“衣兜”(吕译、RSV)其实应该是你们怀(kolpon)里,指外袍上的一个褶成,做得像是挂在腰上的一样,用来当作口袋。耶稣结束这一小段时,提醒说在生活的事务里,有种相互作用。我们所得到的,正是我们放入生活中的。祂显然是在使用一句箴言,这箴言曾以一个形式或另一个形式出现在许多拉比的言论中156。
39. 耶稣现在转向门徒们的责任,就是使更多的人成为门徒。祂使用了一连串的隐喻,来强调当他们如此做时,必须在生活上有高水准表现的重要性。祂首先说到一个瞎子尝试要带领另一个瞎子。当引导人的所看的不比被引导的人多的时候,这两个人唯一的前途就只有悲惨的下场了。这为那些信靠这种人(如法利赛人)的人惹来麻烦。它乃是警告说:要谨慎你所跟从的是谁。但它也有另一个警告,是与跟随耶稣之人所要运用的领袖职分有关的。基督徒不能盼望扮演别人的指引,除非他自己清楚看见他正往哪里去。缺乏爱,他也不能有这个盼望,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知道得救之路,他所能带领别人的,就只有把他们领向悲惨的下场了。
40. 第二个例证,使这一小群人回想他们作门徒的身分。在别的地方也有一些多少相似的言论(二十二27;太十24;约十三16)。这很显然是耶稣不只一次、用不同方式表达的一个思想。学生的进展是受他所得到的教训限制的,他所知道的不能比他的老师多。我们不能从我们自己的处境来了解这一点,因为图书馆和便利的设备把无穷尽的可能性摆在学生面前。在耶稣谈论的时候,门徒只有他的拉比是他资讯的来源,宣称自己高过先生是很严重的僭越。门徒的一个目标是和先生一样,而他只有学成了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最后这句话所译的动词katartizō,意义像“使……成为适合的”或“完工”,用来指修补破洞(太一19)或充分的供应(如:当世界被充分“设备成”的时候,来十一3,吕译)。跟随耶稣的人,必须以“像祂”作他的目标。他不能把爱的命令丢在一旁,相信自己已经通过这个考验了。既然盼望门徒知道得比他的老师还多是不合理的,那么老师本身在基督徒道路上有好的长进就很要紧了。他尤其必须防范的,是属灵的瞎眼和缺乏爱。
41-42. 耶稣责备假冒为善的人,用的例证是刺与梁木,这是拉比有时也会使用的另一个例证157。我们不该忽略这个事实:耶稣相当擅长于用幽默的心情来提出祂的论点。我们对耶稣教训中所牵涉的许多论题的严重性,经常有如此深刻的印象,以致我们忘了耶稣也有幽默感。祂在这里选用了诙谐的方法。祂描绘一个假冒为善的人,当他正热切想要把一根刺从他弟兄眼中拔出时,他自己眼中却突出一根极大的梁木。但是我们不该忽略了这个幽默例证的严肃性。对我们而言,别人身上细微的不完全经常都比我们自己身上更大的瑕疵要显眼,耶稣是在劝勉我们:在我们从事判断之前,必须先严格地自我省察。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梁木从自己眼中除去,介意弟兄眼中的刺则是不重要的。在我们对付自己的缺点之前,我们不可能正确地处理我们弟兄的问题,我们无法清楚地来从事这个工作。
6.树与果子(六43-45)
43-44. 耶稣并未解释祂所说的好树与坏树究竟是什么意思,但下面的话语显出,祂所想的乃是树所生产之果子的种类。无花果与葡萄,是和荆棘与蒺藜相对的。当我们谈到植物的生命时,很明显的,每种树都有其特别的果子。一个人除了从该种树摘取该种果子外,在其他任何一种树上都不可能摘到这种果子。所有其他的树都结不同的果子。
45. 善人就像好树一样,会结出好的果子来。善人所结的果子,是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发出来的。决定他的生命会结出那种果子的,乃是他所拥有的内在本质。恶人也是如此,他内在的邪恶所能发出的,就只有邪恶。最后一句话说明了这个原则: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我们所说的话总是有其缘由的。我们的话显明我们内心中所想的。
7.根基(六46-49)
这篇讲章就跟马太福音中的那一篇一样,结束时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提醒:遵行耶稣所吩咐之教训的重要性。在细节上则有所不同:在马太福音中,那两个人的不同乃在于他们选择在其上建造的地基;在这里,他们不同的是他们在地基上所做的到底是什么。
46. 很显然地,有些人已经证明自己是假门徒了,所以耶稣问他们为什么称呼祂主啊!主啊!却不顺服祂。称任何一个人为“主”,乃是承认自己所效忠的对象。而在称呼上的重复,更是强调了这种的承认。但言语却不能代替顺服。
47-48. 耶稣现在论到那注意祂所说的话的人。这个人像一个盖房子的人,深深的挖地,把根基安在磐石上。这是建筑物要坚固的基本要素,但却是耗费时日的、艰苦的工作,所以有些人就逃避它。但是当暴风与洪水来了,建造在磐石上的房子屹立不摇,艰苦的工作是值得的。在属灵生命上显然也是一样。当最后的试验在审判大日来到的时候,要紧的是我们的生活是建造在什么根基上(参,林前三11-12)。这些话当然可以适用在今生的暴风上,有好根基的人不会轻易地被生活的困难所击败;但这里所谈论的,可能是特指那至大的、最后的试验。
49. 那盖在土地上、没有根基的房子就不同了。当水一冲,这么盖成的房子随即倒塌了。它禁不起猛攻。听见耶稣的教训却不照着去行的,那人也是这样。他正在建造他的生命,却是没有根基的。他可能有可尊敬的每一种外在表现,他可能以遵奉宗教上的仪式而知名;但缺乏了根基,他就算不得什么。
路加福音
路加福音第六章
6:1-11
这里记的门徒搓麦穗吃的事和治好枯干手的神迹,都是基督有权柄的好说明。在耶稣眼中,拒绝做善事等于为恶;人的生命随时可以消逝,必须及时悔改,没有中立的余地,也不可以袖手旁观。拯救人的灵魂是关乎生命的大事,相形之下,传统的规例便变得十分次要了。参9:23以后经文;13:3。
照传统规例,安息日不可收割也不可治病,只有生命遇到极端危险时例外。
大卫所作属此例外,耶稣用来为门徒辩护。安息日乃古时为神的百姓而设,表达人对弥赛亚时代的期待。
犹太人泥守安息日,却不知道所期盼的主基督已在他们当中(5节)。
见《马太》12:1,3-4,及7注。
6:12
参《使徒行传》简介中的〈参考资料〉“十二使徒”条。以色列有十二个支派。十二使徒的拣选,是一个新的属基督时代的开始。6:17-49的宝训阐明了这个新时代的方针与指导原则。人凭信心(不靠行为)便可成为神国的子民,外邦人(7:1-10)和妓女(7:36-50,只要有信心,也可蒙福脱罪得赦。新的救恩时代远远超越旧的日子,连天国里最小的都可以大过施洗约翰(7:28)。
6:20
《马太》的登山宝训记有八福(太5:3-12);《路加》的宝训记有四福与四祸(6:20-26),讲的都是良善生活的标准,是向已经接受了基督的信徒提出的;要求大家靠赖圣灵的帮助在行为上活出信心来。信徒凭这些标准可以知道自己生活的真正光景。第四福是宝训的重点:门徒若为主的缘故受苦,应该欢喜,因为有极大的赏赐。参看《马太》5:1注。
“四祸”(6:24-26)不见于《马太》,是20-23节所举“四福”的反面陈述,也是专对信徒而讲的。
6:27
世上的爱是有来才有往的爱(32-34节),神国子民的爱是无来亦有往,以善报恶的爱,用爱来回答虐待我们的人(27-30节)。一句话:“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这正是天父的爱,作神儿女的人应彰显这爱(35节)。
6:39-49
耶稣教训门徒日常生活的一些原则:第一,应学效耶稣。什么样的老师出什么样的学生。跟法利赛人学,只是瞎子领瞎子。要做个好领袖,应先自己做模范(39-42节)。其次,一个人的行为好坏决于他的品格;反过来说,行为可以反映品格。好学生是听了耶稣的话又去实行的人。这种人在审判的日子才站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