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 - 路加福音(Luke)第9章
耶稣召集了十二个门徒,赐给他们赶鬼和医治疾病的权力, |
他对门徒说:「你们在路上的时候,甚麽东西都不用带:不带手杖,不带旅行袋,不带食物或钱,也不需要有两件内衣。 |
无论到甚麽地方,哪一家愿意接待你们,就住在那里,直到你们离开那地方。 |
遇到不接待你们的人,你们在离开那市镇的时候,把脚上的尘土也跺掉,表示对他们的警告。」 |
加利利的希律王听见了所发生的一切事,心里非常困惑,因为有人说:「施洗者约翰复活了!」 |
也有人说是以利亚显现了;又有人说是古时的一个先知复活了。 |
希律说:「我已经砍了约翰的头,可是这个人又是谁呢?我竟听到这许多关於他的事。」因此他一直想见耶稣。 |
使徒们一回来,把他们所做的一切事都向耶稣报告。耶稣带着他们,悄悄地到一个叫伯赛大的城去。 |
众一知道了,就跟着他去。耶稣欢迎他们,向他们讲解有关上帝主权的事,又治好需要医治的人。 |
太阳下山的时候,十二个门徒来见耶稣,对他说:「请叫群众散开,让他们到附近的村庄去找吃的东西和住的地方,因为这地方很偏僻。」 |
可是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给他们东西吃吧!」他们说:「我们只有五个饼和两条鱼。难道你要我们去买食物给这一大卫人吃吗?」 |
(男人的数目约有五千。)耶稣对门徒说:「叫群众一组一组地坐下来,每组约五十个人。」 |
耶稣拿起五个饼和两条鱼,举目望天,感谢上帝,然后掰开,递给门徒,门徒就分给群众。 |
大家都吃,而且都吃饱了。门徒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 |
有一次,耶稣单独一个人在祷告,门徒们来见他。他问他们说:「一般群众说我是谁?」 |
他们回答:「有的说你是施洗者约翰;有的说你是以利亚;也有的说你是古时的一位先知复活了。」 |
耶稣问他们:「你们呢?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上帝所立的基督!」 |
接着他又说:「人子必须遭受许多苦难,被长老、祭司长,和经学教师弃绝,被杀害,第叁天复活。」 |
耶稣又对大家说:「如果有人要跟从我,就得舍弃自己,天天背负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
因为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而会丧失生命;那为了我丧失生命的,反而会得到生命。 |
一个人就是赢得了全世界,却失去自己或赔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麽益处呢?当然没有! |
如果有人以我和我的话为耻,人子在他的荣耀中,跟在他父亲与圣天使们的荣耀中来临的时候,也要以他为耻。 |
我郑重地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人,有的在死以前会看见上帝的主权实现!」 |
说了这些话后约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和雅各到山上祷告。 |
耶稣在祷告的时候外貌改变了;他的衣服也变成洁白发光。 |
忽然有两个人出现跟他说话,这两个人是摩西和以利亚。 |
他们在荣耀中显现,跟耶稣谈论他将在耶路撒冷以死来完成使命的事。 |
彼得和他的同伴都睡着了;他们一醒过来,看见耶稣的荣耀以及跟他站在一起的两个人。 |
那两个人要离开耶稣的时候,彼得对耶稣说:「老师,我们在这里真好!让我们搭叁座帐棚,一座给你,一座给摩西,一座给以利亚。」(他实在不知道他在说些甚麽。) |
他还在说话的时候,有一群云彩出现,它的影子笼罩他们,云彩移近的时候,门徒都很害怕。 |
忽然有声音从云里传出来,说:「这是我的儿子,是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从他!」 |
那声音停止后,只有耶稣一个人在那里。在那些日子,门徒对这件事守口如瓶,没有向任何人提起他们所看见的事。 |
第二天,他们从山上下来的时候,有一大卫人来迎接耶稣。 |
人群中忽然有人呼喊说:「老师,求你救救我的儿子,他是我的独子! |
邪灵常常袭击他,使他突然大喊大叫,又使他抽疯,口吐白沫;邪灵不停地伤害他,不肯罢休! |
耶稣说:「你们这时代的人是多麽没有信心,多麽腐败啊!我还得在你们这里多久呢?还得容忍你们多久呢?」接着他对那个人说:「把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 |
孩子来的时候,鬼把他摔倒在地上,使他不停地抽疯。耶稣斥责那污灵,治好了孩子,把他交给他父亲。 |
大家对上帝的大能都很惊异。大家对耶稣所做的一切事还在诧异的时候,耶稣又对他的门徒说: |
「不要忘记我要告诉你们的话:人子要被交在人手里。」 |
可是他们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因为它的含意隐晦不明,使他们不能了解。他们又不敢问他这件事的究竟。 |
耶稣知道他们在想些甚麽,就叫一个小孩子来,让他站在自己旁边, |
然后对他们说:「那为我的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那接待我的,就是接待差遣我来的那一位。你们当中谁是最微不足道的,谁就是最伟大的。」 |
约翰对耶稣说:「老师,我们看见有人藉着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和我们一夥跟你。」 |
耶稣就对他和其他的门徒说:「不要禁止他,因为不反对你们的,就是赞同你们。」 |
於是派人先走。他们来到撒马利亚的一个村庄,要替耶稣准备一切。 |
可是那地方的人不欢迎他,因为他显然是朝着耶路撒冷去的。 |
他的门徒雅各和约翰看见这情形,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呼唤天上的火〔另有些古卷作你要我们像以利亚一样呼唤〕来烧灭他们吗?」 |
耶稣转过身来,责备他们〔有些古卷在责备他们之后加说:『你们不晓得自己是属於那一种灵;因为人子来的目的,不是要毁灭人的生命,而是要拯救他们。』〕。 |
在他们的旅途中,有一个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到哪里去,我都要跟从你。」 |
耶稣告诉他:「狐狸有洞,飞鸟有窝,可是人子连枕头的地方都没有。」 |
他又对另一个人说:「来跟从我。」可是那个人说:「主啊,请让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 |
耶稣说:「让死人去埋葬他们的死人吧!至於你,你要去传上帝国的福音。」 |
又有一个人说:「主啊,我要跟从你,但是请让我先回去向家人告别吧。」 |
耶稣对他说:「手扶着嶥耕作而不断地向后看的人对上帝国是没有用处的!」 |
路加福音第九章
第 9 章
路 9:1-10> 耶稣训练门徒方法很多啊;若要你做带领别人的工作,你会如何预备?
9:1-10 耶稣如何训练门徒?祂赐给他们能力( 9:1 );特别嘱咐他们,让他们知道怎样做( 9:3-4 );告诉他们如何面对困难( 9:5 ),并且要他们负责任( 9:10 )。当你带领别人时,先研究一下这最好的领导方法,然后运用在你的工作上。
9:3 耶稣为什么教导门徒去宣讲福音时,要倚赖当地的人供养?因为他们是要将耶稣的信息传遍整个犹太地区,他们能轻装上路,便可以去更多的地方。他们倚靠当地人供养还有以下的好处:( 1 )能清晰地显明弥赛亚到来,不是要把财富带给祂的跟随者。( 2 )迫使门徒倚靠神的能力,而不是自己的预备。( 3 )使村民一起参与,让他们更乐意听基督的信息。对于短期使命来说,这是一个好方法。
路 9:5> 跺掉脚上的尘土,这行动有何意义?
9:5 耶稣让他们跺掉脚上的尘土,具有深远的意义。这行动表明门徒不用对这些人如何回应他们的信息负责。只要我们忠心地传扬基督,即使被人拒绝,我们也用不着负责。像门徒一样,我们只须继续前行。
路 9:7> 祂是施洗约翰,祂是以利亚,祂是任何一位大先知?你也认识祂,你说祂是……
9:7 这些人难以接受耶稣的真正身分,因此便试图找其他答案。一些人认为祂是复活了的人,是施洗约翰,或者是另一位先知。有些人说祂是以利亚,就是那位没有经历死亡、被神用旋风接去了的大先知(参王下 2:1-11 )。很少人能像彼得一样,找到正确的答案( 9:20 )。今天要人接受耶稣是一个完全的人比较容易,但要人接受祂是完全神圣的神之子,就困难了。人们仍然在寻找其他的解释──一位大先知、一位激进的政治领袖、一个自欺欺人的暴徒头目。这些答案全都不能解释耶稣所行的神迹,特别是祂荣耀的复活。因此这些解释本身也要被解释。结果是越解释越糊涂,更难令人相信。
路 9:9> 9:9 关于约翰如何被希律斩首,请参阅马可福音 6 章 14 至 29 节。
路 9:10> 原先计划的总被人打扰,很讨厌啊……除了讨厌(或不讨厌),你会如何对待他们?
9:10 耶稣本来想避开群众,但他们发觉祂的行踪,并且跟随祂。耶稣并没有因为他们的打扰而不耐烦,相反,祂欢迎这些群众,并且照顾他们的需要。你对那些打扰你计划的人抱什么态度呢?
路 9:13-14> 我也可以给他们吃饱?五千人呀,不可能的──怎么,你不相信耶稣?
9:13-14 正当门徒担心这上千的群众到哪里找东西吃时,耶稣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法──“你们给他们吃吧。”他们难以接受这个建议,因为自己的食物和金钱都不够。你认为神会叫你做一些你和祂都不能处理的事吗?
路 9:16-17> 你饿了,祂给你吃;你渴了,祂给你喝;你身边的人也渴了饿了,你可关心他们?
9:16-17 耶稣为什么要给这些人东西吃呢?他可以叫他们离去,然而耶稣并没有这样做。祂关心人们生活中的每一方面,包括肉体和灵性方面的需要。当我们在为改变人的生活而努力时,切不可忽视人人都有肉体和灵性上的需要,应当两方面都兼顾。
路 9:18-20> 当祂问你“你们说我是谁?”时……
9:18-20 基督徒的信心虽然超越不信的人,但仍需要努力坚持。耶稣问“你们以为我是谁?”时,他是希望我们表明立场。你以为耶稣是谁呢?
路 9:21> 门徒的责任理应是宣扬主耶稣,耶稣可真奇怪,为何竟不让他们宣讲?
9:21 耶稣嘱咐门徒不要告诉任何人他是弥赛亚,这是因为他们在这个时候仍未完全明白这身分的意义。人们期望弥赛亚是得胜的君王,然而耶稣这位弥赛亚却要受苦,被人拒绝,被杀,以及从死里复活。当门徒看到这一切在耶稣身上发生后,他们才真正明白弥赛亚来到的目的是什么。惟有这样,他们才算充分准备好了,才能往世界各地去传福音。
路 9:22> 耶稣得荣耀以前,祂所受的一切,你可明了?
9:22 这是耶稣对门徒教导的转捩点,由此时开始,祂清楚明确地教导他们关于将要在祂身上发生的事,好让他们在这些事发生时不至于惊讶。祂解释祂现在不会成为得胜的弥赛亚,因为祂先要受苦、受死以及复活。可是,有一天祂会在大荣耀中再来建立祂永远的国度。
路 9:23> 天天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我不晓得如何背,你可知道?
9:23 基督徒跟随主是要效法祂的生命和顺服祂的命令。背十字架的意思是要克制我们自私的欲望。过这种生活的代价是极重的,但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
路 9:23-27> 你爱他,所以你为他做了这许多;你说你爱祂,你可愿照祂所说的而活?
9:23-27 人们都愿意为自己所珍惜的付上极高的代价。耶稣要求跟随祂的人付上这么多,你是否感到惊讶呢?人若要跟随耶稣,必须符合三个条件:舍己、背十字架和跟随祂。缺了任何一样,都不过是肤浅、不真诚的事奉。
路 9:27> 神国已来,你知道吗?
9:27 当耶稣说有些人在未死以前要亲眼看见神的国,祂是指彼得、雅各和约翰要在八天后亲眼看到祂登山变像;或者从广义来说,是指所有看见祂复活和升天的人;更包括所有在五旬节后参与教会扩展的人。耶稣的听众并不需要等候另一位弥赛亚,这国度就在他们中间,并且在祂复活后五旬节时很快透过圣灵的工作带着能力而来。
路 9:29-30> 登山变化多,教人目不暇给,若你在山上,耶稣身分知多少?
9:29-30 耶稣带彼得、雅各和约翰到山上,向他们显明祂真正的身分,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先知,更是神的独生子。摩西代表律法,以利亚代表先知,与耶稣一同显现,神的声音特别指明耶稣就是那期待已久、并有神能力的弥赛亚。祂来,是要“成全先知和律法”(参太 5:17 )。
路 9:33> 彼得怎会想到要搭三座棚?我就只会呆立……
9:33 彼得也许正想着住棚节。在这个节期,以色列人要搭起帐棚记念神把他们祖先从埃及为奴中释放出来。彼得想把摩西和以利亚留在那里,与他们在一起,不过这不是神的心意。彼得希望为耶稣、摩西和以利亚搭棚,显明他以为教会是建在律法,先知和耶稣的这三个基础上。到他明白真理以后,他才说出耶稣就是教会“所拣选、所宝贵的房角石”(参彼前 2:6 )。
路 9:33> 若你是彼得,你也会恋恋不愿走吧?但耶稣还是要他们下山,你可明了其中因由?
9:33 彼得、雅各和约翰在山上经历了很奇妙的时刻,令他们不想离开。有时候我们也会有令自己兴奋的经历,以至我们想留在原地,避开现实生活和困难。不过,我们若留在山上便不能服事其他人,也就不能成为属灵的巨人,而慢慢变成自我中心的人。我们需要有退修和更新的时间,但这样做必须是为了更好地服事人,我们的信心无论在山上和山下都要有意义。
路 9:35> “你们要听祂”,明明这我们是知道的,可实践起来却……
9:35 耶稣是神的儿子,祂有神的能力和权威,因此,祂的话是我们终极的权威。一个人的教导如果是真的话,这教导便会与耶稣的教导一致。用耶稣的话来衡量你听到的每一件事,使你不被引离正路。
路 9:35> 他有什么了不起,要我听他?他,我可不知道;可祂,相信你也知道祂了不起吧……
9:35 神清楚宣告耶稣是祂的儿子,然后才叫彼得等人要听耶稣的话,而不是跟从自己的意欲。跟从耶稣的能力是来自对祂身分的信心。我们相信祂是神的儿子,就一定会愿意做祂要我们做的事。
路 9:37-43> 人生经历,有美的,也有丑恶的,实在难以明了参透,谁教我跨过一切?
9:37-43 门徒与耶稣一同下山后,就由与神同在的美好经历转到了一个邪恶可怕的经历中。那美善的经历使他们更能看到魔鬼的丑恶。我们的属灵眼光不断进步,叫我们更能体验及了解神,也更能明了邪恶。倘若没有耶稣在旁引领我们安全地经过,我们就会被这些可怕的罪恶战胜。
路 9:40> 门徒赶鬼鬼不出,能力不够?信心弱?其实人可依靠的是……
9:40 门徒为什么不能赶出污鬼?门徒去各乡村传道时,他们能赶出污鬼(参可 6:13 )。也许只有在那次旅程中他们有赶鬼的权柄,也可能他们失去了信心。与撒但争战是一场艰巨、持久的斗争,战胜罪恶和引诱是靠对耶稣的信心,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
路 9:48> 为大不能呼风雨,但讨个威风不得了,谁不想?除了那个耶稣,竟教人去服事,我不明白……
9:48 你对别人关怀多少,是衡量你在神眼中的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准。最近你对别人关怀得如何?尤其是那些无助、有需要、贫穷,对你的关怀爱护又不能作出回报的人?你诚实的答案会让你晓得自己的地位是高还是低。
路 9:49-50> 你做不到的,他做了,你可感到蛮不是味儿?是与那些门徒一样吗?
9:49-50 九个门徒一起都不能赶出污鬼( 9:40 ),当他们看到一个不是他们同伴的人赶出污鬼时,就去阻止他。门徒是在妒忌别人。我们失败别人成功,我们的自尊心就受到伤害;但是耶稣说在祂的国度里,不容许有妒忌心存在。以耶稣热诚开放的态度,对待不是你一伙的基督的工人吧。
路 9:50> 信神可有中间派?
9:50 为什么“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呢?较早前主耶稣也论到那些奉祂的名赶鬼、攻击撒但的人,就是属于神那一边的。如今的情形则不同,在争战中,若不是站在神那边的人,就是中间派。既然基督已经胜了这场争战,为什么还要站在中间呢?假如你不积极为基督工作,你便是敌挡祂了。
路 9:51> 面对生命尽头,主面无惧色;只是,人生苦难不可数,前面方向又不见,我实在怕……
9:51 耶稣知道祂在耶路撒冷要面对逼迫和死亡,仍然坚定地向耶路撒冷走去。这种决心也应该是我们生命的特色,当神给我们一个行动的目标时,不论前面的路多么危险,我们仍要坚定地向着目的地进发。
雅各
路 9:54> 传福音时,被人拒绝,被人藐视?想回骂吗?你怎样处理?
9:54 门徒在撒马利亚村被拒绝后,没有把脚上的尘土跺掉( 9:5 ),只想报复、命令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村民,就像以利亚对付以色列邪恶之王手下的人一样(王下 1 章)。当别人拒绝或藐视我们时,我们也会想到报复。我们必须牢记审判是属于神的,不可期望神用祂的能力来替我们报仇。
路 9:62> 手扶犁头向后看,边走边停恋不舍──你想,耶稣喜欢我们这样吗?
9:62 耶稣期望我们什么呢?祂期望我们全然尽忠,没有半点虚假。在耶稣的心意中我们不可挑三拣四,选择性地跟从祂,要接受十字架和冠冕、审判和怜悯。我们要计算代价,愿意放弃所有叫我们安全稳妥的事物。只要将焦点集中在耶稣身上,我们便不会让其他事情分散我们过美善真诚生活的心。──《灵修版圣经注释》
路加福音第九章
差遣门徒(九 1 ~ 17 )
.差遣十二门徒( 1 ~ 6 )
1. 门徒是先蒙召,后被差遣出去传福音的。主赐给他们医病赶鬼的能力和权柄,目的是要见证福音的大能。主先给予他们装备和训练,然后才差遣他们出去。
2. 门徒奉差遣,凭信心出去应过简朴的生活、并接受别人的款待。无论进入哪家都要向他们问安;若被拒绝接待,就离开那家,但平安却归于他们自己。
3. 门徒照主的吩咐,带主的权柄出去宣传福音,并医治疾病。
.希律坐失良机( 7 ~ 9 )
希律曾因自己犯罪而处死施洗约翰,现在他听闻耶稣的名而心中顿感不安;罪成为他的控诉者,可见罪能使人失去平安。
.五饼二鱼( 10 ~ 17 )
门徒回来向主报告传道的果效,主耶稣带他们到伯赛大,但在那里又被许多人包围,要听主讲神国的道。门徒的意见是叫众人散开自谋食宿问题,主却说:“你们给他们吃吧!”他们只找到五个饼两条鱼,又怎能足够五千人去享用呢?但见他们将五饼二鱼献给主,经主望天祝福擘开后,就能使五千人吃饱而且有余了。我们若愿意甘心将所有的献与主,即使看来微小,但在主手中会成为多人的祝福。你愿意将自己献上吗?
主行这神迹的意义和属灵的教训极为丰富深刻;今天,许多肯将自己献给主的人,神迹仍然会一样随他们。
祈祷 主啊,我愿将我的恩赐、财物奉献给,求使用。
耶稣是基督(九 18 ~ 43 )
.认耶稣是基督( 18 ~ 27 )
1. 耶稣常独自祷告与父神亲近,门徒也常与主一同祷告。你愿常常祷告亲近神吗?
2. 彼得代表门徒,认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个认信是出于神的指示(参太十六 15 ~ 17 )。在你的体验中,耶稣又是谁呢?
3. 主向门徒预告,祂既是基督就必须受苦、被杀并复活;门徒若要跟从主,也要舍己,天天背起十字架,这也是每一个立志跟从主的人的挑战。
.登山变像( 28 ~ 36 )
1. 耶稣带三个门徒上山,正祷告的时候,祂的面貌改变,衣服洁白放光,显出父独生子的荣光,这是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的面上(参林后四 6 )。
2. 摩西和以利亚忽然显现,与耶稣谈论祂将要离世的事。他们二人代表律法与先知都一同见证神在耶路撒冷要成就的事;摩西代表圣徒之死(参申三十四 5 ~ 6 ),以利亚是未经死而活被接升天的先知(参王下二 11 ),表明当耶稣再来时,已死的和活的圣徒都要得救与主同在。
3. 彼得视摩西、以利亚与基督同等重要,要为他们搭三座棚;但耶稣大过摩西与以利亚,因神自己为耶稣见证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祂。”接摩西和以利亚都不见了,只见耶稣一人。
.治好被鬼附的孩子( 37 ~ 43 )
神的独生子在山上显荣,下山就遇见一个独生子被鬼附,祂斥责污鬼,治好那孩子,因为“神的儿子显现出来,为要除灭魔鬼的作为。”(约壹三 8 )。
祈祷 主啊,我感谢,是我独一的救主,我愿听从。
人子将被交在人手里(九 44 ~ 62 )
.议论谁将为大( 44 ~ 48 )
耶稣耳提面命地告诉门徒,祂将被交在人手里,但门徒都不明白,也不敢问。门徒反为了在天国里谁为大起了争论;耶稣以小孩作为示范,教导门徒:凡为主名接待这小孩的就是接待主,凡接待主的,就是接待差祂来的父神,凡谦卑像小孩子的便为大。
.不接待主的人( 49 ~ 56 )
对那些不跟从主却奉祂的名赶鬼的人,主叫门徒不要禁止他们,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雅各、约翰对撒马利亚人不接待耶稣显得十分恼怒,他们根据圣经历史,要吩咐火从天降下烧灭他们(参王下一 9 ~ 15 );他们热心爱主,却不明白主的心意:人子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乃是要救人的性命。
.跟从主的拦阻( 57 ~ 62 )
这里有三个具代表性的不跟从主或藉故推辞的人:
1. 第一个人愿意跟从主,但知道跟从主是要与主一同受苦,要付代价时,便犹豫不前了。
2. 第二个人是当主呼召他时,却藉口要履行孝道而推辞,因他不明白传扬神国之道比亲情更重要。
3. 第三个人虽有意跟从主,但顾虑太多,踌躇不定;主说:“手扶犁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
祈祷 求主叫我有一颗与一同受苦的心志。──《新旧约辅读》
路加福音 第九章 注释
9:1-6 耶稣差遣十二门徒 (参考:耶稣对十二门徒的嘱咐)
1-2 门徒治病、赶鬼、传道的使命,是承接耶稣自己的工作。(见太9:32-35)。
3 「拐杖」:也可指用来防身的棍子。
「口袋」:置放食物的袋子。
「挂子」(里衣):不要多带一件作夜间御寒之用。
4-5 详见10:5-12及注。
9:7-9 希律的困惑
7「分封王希律」:即管理加利的希律安提帕(见3:1注)。施洗约翰被斩死一事,见太14:1-12; 可6:14-29。
8 「以利亚显现」:犹太人根据玛4:5认为先知以利亚要在神审判大日来以前再返人世(参约1:21)。
9:10-17 耶稣给五千人吃饱
10「暗暗的」:好让门徒有休息的机会(见可6:31),也可能为了避开希律的逼害(参太14:12-13)。
「伯赛大」:位於加利利海东北,离岸约一点七公里(一英里)。百姓聚集的地方,是在该城以外的野地(见12)。
13 五饼二鱼:饼和鱼,都是平民日常的食物。这五饼二鱼的来源,见约6:8-9。
17「篮子」:是犹太人随身携带以盛载食物及杂物的器具。
9:18-20 彼得认耶稣为基督
根据可 8:27,当时他们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路上。
20「神所立的基督」:见太1:1注。
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认信,引进了一个新的阶段;耶稣受难的使命自此愈来愈清晰。
思想问题(第 9章上)
1 主耶稣除了差遣门徒宣传神国的道之外,还叫他们担任什麽的工作呢?
今日,你宣讲信息时,除了照顾人灵魂的需要外,有否照顾人肉身的需要呢?
2 主耶稣为何叫门徒不带拐杖和食物去传道呢?
要他们学习什麽功课?
当我们为主工作时,有没有同时领受教训呢?
3 希律为什麽想要见耶稣?
你认为耶稣的工作所做成的影响有多大呢?
9:21-27 耶稣首次预言受难和复活
22 「长老 ...... 文士」:就是犹太公会的成员。
23 钉十字架是罗马时代的死刑。犯人须亲自背负十字架的横梁往刑场受死。
「背十字架」跟从耶稣就是舍弃自己,准备受苦的意思。
24 只顾保存肉身生命,寻求舒适享受的人,将会失却属灵的真正生命;但甘愿为耶稣舍弃肉身生命与享受的人,却会保存属天
的永恒生命。
27「尝死味」:即「离世」。
「看 ......
国」:这预言应验於耶稣登山变像之时(下文2-13; 参彼後1:16-18),而耶稣的复活,主後七十年耶路撒冷的被毁
,也可说是神国彰显的事例。
9:28-36 耶稣登山改变形像
29「面貌就改变」:见太17:2。
30「摩西、以利亚」:代表旧约律法和先知的职事。
34「云彩」:於旧约,发光的云彩是神同在的表记(见出40-34;
王上8:10-11)
35「这是 ...... 拣选的」:语出诗2:7; 赛42:1。
「你要听他」:暗示耶稣远远超越摩西和以利亚,且是预言中像摩西的那位先知(参申18:15; 徒3:22)。
9:37-43上 治好污鬼附身的孩子
治病详情见可 9:14-27。门徒不能赶出这鬼,因为缺乏信靠神的心。没 有藉恒切的祷告和禁食,支取神的能力(见太 17:19-21)。
9:43下-4 ; 耶稣再次预言 的死
44「被交在人手里」:指被出卖,交给官府发落(见可9:31)。
9:46-48 门徒争大
48「凡为我 ......
那差我来的」:见太10:40-42及注。
「你们中间 ...... 为大」:见太18:3-4及注;
可9:35及注。
9:49-50 奉耶稣名赶鬼的人
这人对耶稣的委身虽未够完全,但在与撒但的争战中,明显是站在耶稣那方(另参路 11:23)。
9:51-56 不接待耶稣的村落
51「被接上升」:指经过死亡、复活、升天,返回父神那里。
「定意向耶路撒冷」:参路13:33。
52「为他预备」:指准备食宿。
53 犹太人和撒玛利亚人的宿怨,见约4:9注。
9:57-62 要跟从耶稣的人
58「狐狸 ......
地方」:描写耶稣和 的门徒际遇的卑微与贫寒。
59-60 按犹太习俗,殓葬亲人至为重要,连宗教的规例都要押後相就。但在耶稣看来跟从 宣讲天国的福音(路9:60)实在急不容
缓,但埋葬死人的事可留给没有属灵生命的人去做。
62
扶犁沟,同样,想成为神国一分子的人,必须对神全心全意,不让世事阻挠他的决心。
思想问题(第 9章下)
1 根据可 6:31,主耶稣和门徒原本是要到旷野歇息,但 对那群跟 着 的人有反应?
在你作出取舍之时,你采用什麽标准作决定呢?
是根据自己事务的重要性?还是考虑他人的需要?
2 主耶稣既知道群众有五千之众,为什麽还叫门徒给他们吃呢?
这段和主差遣十二门徒一事有没有关系?
3 为什麽主施行的神迹有十二篮子的剩余呢?
是不是主的计算有问题呢?
你对神的恩典有什麽新的领受?
4 试找出 18-20节,
21-22节及23-27节这三段话之间的连系。
从a 耶稣达到目标的途径,和
b 对门徒的要求,我们可以学到什麽教训呢?
5 主耶稣祈祷持什麽态度?
主未开始加利利的巡回工作前,曾独自到旷野祈祷(可 1:35)。
如今面对耶路撒冷和十字架的威胁, 又怎样处理呢?
今日,你的祈祷生活软弱吗?
是否缺乏了信心和恒心?
6 彼得为什麽想在山上建三座棚?神叫彼得看到山上的荣耀,目的何在?
今日,你有否长久在安舒中而忽略安舒的真义呢?
路加福音第九章
君王的使者(九 1-9 )
在古代,消息的流布,唯一实际可行的途径,便是以口相传。报纸还未面世;书籍得用手抄,一本像路加──使徒行传一般大小的书籍,得付上超过四十镑的代价。收音机和电视机,更是做梦也没有想过。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要差遣十二使徒来完成这个使命。由于时空的限制,祂的跟从者只好以口相传。
他们在旅途要轻便。道理很简单,因为行李愈少愈能走远,行程也较快捷。要是行李一大堆,他只能局限于一隅一地。上帝需要安定的宣教工作;但祂同样需要那些甘心抛弃世务,为祂赴险的传道人。
凡不接待他们的,他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当拉比经过外邦人的土进入巴勒斯坦之前,他们会把脚上最后的一点一点的尘土跺去。一条村落,一个市镇,凡不接待这些使徒的,都会受到如同严格的犹太人对待外邦城镇一般的对待。他们自己拒绝了大好机会,也定了自己的罪。
从希律的反应,便可知使徒的宣教是强大而有果效的。事情不断的发生。可能以利亚这个前驱者终于到临。又或是那曾应许要来的大先知终于来到(申十八 15 )但是‘良心会使我们都成为懦夫’,在希律的心底始终有一股徘徊不去的恐惧,恐惧他所杀害的施洗者约翰、重回人间,纠缠不去。
在耶稣交托给十二使徒的使命中,有一事是十分特出的──在这短短的经文里,一次又一次的把 传道与医病相提并论 。它把关心人的健康与关心人的灵魂,等同看待。传道和医病,无论话说得何等的令人安慰,都不可能止于言语;而是需要实际的行动。这一个讯息并不局限于永恒的消息;在地上它要改变世人的境况。它与宣扬‘天上的饼’的宗教,刚好背道而驰。它坚决主张健康之于身体,正如健康之于灵魂,都是上帝完整计划的一部分,不可或缺。
没有一种论调,比重覆申述这世界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更能危害教会。在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叶,许多受人尊敬和高尚的家庭,都面临失业之苦。做父亲的,由于投闲日久,技术已开始生疏;而做母亲的,只好把一先令当作一英镑用;孩子们虽然对发生的一切都不明白,但他们却感受到饥饿。生活愈来愈苦,甚至有不堪其苦而崩溃的。前去告诉这些人物质是不重要的,那简直是不可原谅;如果说话的人生活尚过得去,那就更加不可宽恕。卜威廉大将( General Booth )有一次因为以食物而不是以简单的福音赒济穷人而受责备,这位老战士瞬即回敬说:‘当他们的双足正要冻僵的时候,你却说要以上帝的爱来安慰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固然,我们可能会过份强调物质的功能,但同样道理,我们会过份忽略物质的用处。耶稣一开始便差遣门徒, 宣扬上帝的国和医治众人 ,去拯救人的身体并他的灵魂;教会一旦忘记这一点,那就是自甘陷于险境了。
给饥饿的得饱足(九 10-17 )
这是唯一四福音都有记载的神迹(参太十四 13 ;可六 30 ;约六 1 )。故事一开始,便非常感人。十二个门徒刚完成他们的旅程回来。没有任何一刻像现在这样,耶稣要单独与他们在一起。因此,祂带领他们到邻近的伯赛大;这地方位于加利利海以北,约但河的东边。当百姓发现了祂的踪迹,他们便成 结队的来跟从祂── 耶稣便接待他们 。
上帝的慈爱,在此表露无遗。大部份人对于得来不易的私人时间受到侵扰一事,免不了要埋怨一番。假如我们与一些亲密的朋友,在一处幽静的地方相聚之际,突然间出现了喧嚷的 众,向你苦苦央求;这样,你会有什么感想呢?有时候,我们实在忙得不容骚扰,但耶稣却把人类的需要放在一切之上。
日已平西,离家已远;而百姓又累又饿。出人意表的,耶稣吩咐门徒为百姓预备吃的。要诚诚实实的了解这个神迹,有两个途径。首先,他可以很简单的接受这是个神迹,在当中,耶稣为这广大的 众变出了食物。其次,有些人认为事情是这样子的:百姓是十分的饥饿── 而他们却极之自私 。他们全都带 一些可吃的,但他们不拿出来,免得要与人分享:十二个门徒在众人面前,把他们所有的都拿出来,其他的人也陆续效法;到了最后,众人吃饱之后还有剩余。因此,这事件可视为把自私而疑惑的众,改变为慷慨大方的一个神迹,是基督把只顾个人利益的转变为乐意与人分享的神迹。
在耶稣分派食物之前,祂首先向天祝谢。犹太人有一句俗话说:‘一个只顾享受而忘记谢恩的人,乃是抢掠了上帝所有的。’在巴勒斯坦每一个家庭在用饭之前,都会祝谢上帝,‘感谢你,耶和华,我们的上帝,世界之王,赐给我们世人食物的。’耶稣不会在进食之前,忘记祝谢那赐下万有的上帝。
这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东西。
(一) 耶稣关心饥饿的人 。如果能够计算出,耶稣花了多少时间,在抚慰人的痛苦,和满足他们的饥饿上,而不是在讲话上,那将会是何等有趣的一回事。而耶稣仍然需要别人的帮助。终生为家庭作饭的母亲;牺牲性命和时间来减轻别人痛苦的护士、医生、朋友、亲戚和父母;赴汤蹈火以改善别人生的活社会改革者──他们所宣讲的,远比那演说家优美的言辞,来得更为有效。
(二) 耶稣的帮助是慷慨的 。人们都得饱足,饱足之后尚有盈余。在爱里头,并不会缁铢必计的,上帝就是这样。当我们撒种栽秧之时,通常我们需要把幼曲疏植一番。而我们所丢弃的,往往较我们保留的多。上帝所创造的世界,只要人肯分享,每个人便可以饱足,并且还有盈余。
(三)正如往常一般,在耶稣的作为中蕴藏 永恒的真理。 在耶稣里面,人类一切的需要都得满足 。在我们的灵里,都有一种饥渴;每一个人,最低限度在某时候,都有一个盼望,祈求可以找到一些东西可以用生命作投资。除非我们可以在祂里面安息,否则我们的心永远不得安宁。保罗说:我的上‘帝必使你们一切所需的都充足’(腓四 19 )──即使在我们生命中的沙漠亦然。
重大的发现(九 18-22 )
这是耶稣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祂询问这问题时,祂已转脸向 耶路撒冷(路九 51 )祂清楚明白将来自己的遭遇,而对祂问题的答案乃是异常的重要。祂 知道 祂要被钉在十字架上受死,在祂前去以先 祂要弄清楚 ,到底有没有人发现祂究竟是谁。答案的正误与否,关系事情至大。如果答案是不明所以,祂的工作便得付诸流水。如果答案是正确的话,即使是并不完全,这即是说祂已在人心然起了火炬,岁月尽管无情,也不可能将之吹熄。在彼得顿然间了悟,冲口而出的说──‘你是上帝所立的基督!’耶稣的心将会是如何的高兴!而耶稣听闻彼得此语,深知祂的工作并没有徒然。
十二个门徒不单要发现事情的真相,他们并且得了解这真想的意义。他们的思想从小就叫他们盼望上帝差遣一个君王,带领他们统治这个世界。当彼得回答耶稣的时候,他的眼睛一定闪耀 兴奋的光芒。但耶稣却要教导他们,上帝所立的基督到来,乃是要死在十字架上。祂要把他们脑海中的上帝和对上帝旨意的认识,颠倒过来;打从此刻开始,这就是祂要手 做的。他们已经发现了祂是谁;现在,他们便要学习这发现所带来的意义。
在这段经文中,有两大普遍重要的真理。
(一)一开始,耶稣便问众人说祂是谁;跟 ,突然间,祂瞬即把问题转向十二门徒,‘ 你们 说我是谁?’单是晓得别人如何讲论耶稣是不够的。一个人可以通过有关耶稣的言行思想的任何考试;一个人可以遍读天下间所有有关基督论的着作,但他仍然不是个基督徒。耶稣必须常常是我们个人的发现。我们的信仰永远不是从别人转述而来的故事。耶稣来到每一个人面前,并不是要问:‘你能否告诉我别人对我是怎么说和怎样写法?’而是问:‘你说我是谁?’保罗并没有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 什么 ’;他乃是说:‘我知道我所信的是 谁 ’(提后一 12 )。基督教的意义并不在于背诵信条,而是在认识一个人。
(二)耶稣说:‘我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死。’找出路加福音有关耶稣说 必须 的记载,是相当有趣的一回事。‘ 我必 须住在我父家里,’(二 49 )。‘我 必须 传上帝国的福音,’(四 43 )。‘今天我 必须 前行’(十三 33 )。一次复一次的,祂告诉门徒祂 必须 走向祂的十架(九 22 ;十七 25 ;廿四 7 )。耶稣明白知道祂有一个使命是需要完成的。上帝的旨意便是祂的意志。除了上帝要祂在地上完成的使命之外,祂再没有别的目的。基督徒当效法他的主,作一个听从上帝旨意的人。
服事的条件(九 23-27 )
这里耶稣给跟从祂的人订下了服事的条件。
(一)人必须舍已。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一位大学者有如下的解释。彼得曾经有一次 否认 他的主。这即是说,彼得对耶稣的态度是,‘我不认识这个人。’否认自己就是说:‘我不认识我自己。’这就是不顾自己的真实存在。对待自己好像是不存在一般。通常我们会把自己当作全世界最重要的人物般看待;如果我们立志要跟随耶稣,我们必须忘记自我的存在。
(二)人必须背负他的十字架。耶稣深明钉十字架的意思。当祂还是大约十一岁的小男孩时,加利利人的犹大曾经带领 众,掀起一幕反抗罗马人的暴动。他攻占了撒科尼斯( Sepphoris )的罗马军械库,而撒科尼斯与拿撒勒只相距四哩之遥。罗马兵的报复来得快而突然。撒科尼斯被夷为平地;居民被卖为奴;而二千个暴乱者被钉在十字架上,沿 路边排成一线,好作为其他想图谋暴乱的人一个前车之鉴。背负十架的意思,乃是为了要忠于耶稣,必须预备自己,面对任何困难;也就是为了要忠于基督,要忍受人所能做得出最恶劣的行径。
(三)人必须使用忍他的生命,并不是要贮藏生命。整个世界的标准得要改变过来。问题再不是,‘我可以拿多少?’而是‘我可以给多少?’问题不再是,‘怎么做才 安全 ?’而是‘怎么做才 对 ?’不再是,‘最少可以多少?’而是,‘最大的可能是什么?’基督徒一定要了解,他的生命是上帝所赐的,并不是为自己存留,而是要为别人付上;并不是要节省火光,而是要为基督和别人而燃烧。
(四)对耶稣忠心的得奖赏,不忠心的必受惩罚。如果我们在此时对祂忠心,在永恒里祂便会显露祂的信实。如果我们在这世界里跟随祂,在那日祂必会承认我们为祂的子民。但假若我们的生命里头没有基督,虽然我们口头尽管承认,到那天祂除了否认我们,祂不能做什么。
(五)在经文最后的一节,耶稣提到站在这里的,有人在死之前,必看见上帝的国。有人主张耶稣是在盼望祂荣耀的再来,祂是在宣称,当中有人在有生之年必看见这事的发生;如此说来,实在是完全误解了耶稣的意思。事实并非如此。
耶稣的意思是,‘在这世代要过去之前,你们要见到天国已在途中的记号。’无可怀疑,这已是既成的事实。就像面酵在面团里,有些东西已在改变这个世界。有时候,如果我们能抛开悲观的论调,放眼渐露曙光的世界,那将会是多好的一回事。
正如克劳夫( A. H. Clough )写道:
‘别说挣扎尽归枉然,
劳苦与创伤亦皆无益,
敌人未曾委顿,未曾失败,
好比事情千古未稍改变。
若希望是骗子,恐惧可以是说谎者;
可能,你在烟尘笼罩处,
此际你的同伴在追赶飞鸟,
而你却占据阵地。
有如倦怠的浪花,无聊的破碎,
看来这里的痛苦并未获得寸进,
在远方,通过小溪与海湾的努力,
悄悄的来,汹涌而至,是主流。
并不单是面东的窗,
日光一来,一片光明。
在前面太阳慢慢的爬起来,何其缓慢!
然而西向,一望,大地一片光辉!
我们应当振奋──天国已经近了──我们应为天国临近的每一记号而感谢上帝。
山巅的荣耀(九 28-36 )
这里是耶稣生平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关键。我们不要忘记,祂这时候正要出发耶路撒冷,走上祂的十字架。我们已看见那伟大的一刻,那稣询问祂的门徒,在他们信念中,祂究竟是谁,好叫祂知道是否有人真正的认识祂。然而在这里,有一事是耶稣永不会做的──祂不会做上帝不许可的事。在这个场景中,我们会见到祂所寻找的,和所获得的。
我们无法知道在变貌山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们知道有一些重大的事情发生。耶稣到那里,为的是寻求上帝证实祂将要采取的决定性步骤。在那里摩西和以利亚向祂显现。摩西是以色列人伟大的律法制定者;以利亚则是最大的先知。事情就好像掌管以色列生命、思想和宗教的王子们,告诉耶稣要勇往直前。
耶稣现在可以出发前往耶路撒冷了。祂肯定至低限度有一小 人,知道祂究竟是谁;祂确知祂所做的,为的是要成就祂国度里的一切生命、思想和工作;并且祂确信上帝已允许和支持祂所走的每一步。
在这里有一句生动的句子,描述三位使徒,‘既清醒了,就看见耶稣的荣光。’
(一)在一生中,我们失去许多宝贵的东西,原因是我们的思想时常打盹。有某些事物足以导致我们的思念昏睡不已。
(甲)是 偏见 。由于我们固执己见,以致心智蔽塞。当新的意念敲响我们的心扉,但我们却像昏睡的人,难以惊醒。
(乙)是心智的 怠倦 。有许多人都拒绝作心智的奋斗。柏拉图说:‘未经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有多少人会对事物作出彻底的思考?据说有某人在荒凉的沙漠边缘徘徊,有一位较聪明的人说,如果他能奋力在这沙漠中打出一条出路,那么他就会好过得多。多少时候,由于我们的怠惰,我们甚至不愿面对我们自己的问题和疑虑。
(丙)是 贪图安逸 。在我们里头,有一组防 措施,每当遇上任何令人困惑的问题,便自动的把大门关上。
一个人可以麻醉自己的心智,直至他的脑袋昏睡为止。
(二)但生命中充满各样事物,足以使我们惊醒过来。
(甲)是 忧伤 。有一次艾尔加( Elgar )提到一个年青的歌手,在技术上可说无懈可击,只是欠缺了感情的表达,‘当她经历到伤心痛楚,她便会成为杰出伟大的歌唱家。’忧伤经常使人猝然觉醒,但是在那一刻,透过盈盈眼泪,便可目睹荣耀的来临。
(乙)是 爱 。白朗宁( Browning )在某地方曾说到有两个人共堕情网。彼此凝望之际,‘突然间生命惊醒过来。’真正的爱所带来的觉醒,会引领我们进入梦想不到的境界。
(丙)是 需要感 。长久以来,公式化的生活,可以使人陷入半昏睡的状态;而猝然之间,他竟然面对一些不可能解决的难题,一些没有答案的疑问,一些无从抗拒的诱惑,一些无法胜任的重担,在这时候,除了‘哭泣,紧抓 天堂的边缘’外,已是别无良策。此时此地,一点的需要感,使他在上帝面前惊醒过来。
要得 福气,我们要这样的祷告,‘主啊!求你保守我在你面前时常保持清醒。’
下山来(九 37-45 )
耶稣刚从山上下来,便要面对生命的需求和失望。有一个人,为了独生子患上了癫痫症,曾经来到祂的门徒当中,寻求帮助。很自然的,孩子癫痫自是归咎于污鬼的恶行。第四十二节所用的字眼十分传神。正当他走向耶稣的时候,污鬼 把他摔倒 。这个字是用来描述拳师把对手击倒,或是摔跤手把对方摔倒的。眼巴巴的看 这孩子抽疯,情景一定是非常引人可怜;而门徒却爱莫能助。但是当耶稣来,祂以平和的权柄处理了这个情况,并且医好这孩子,交还给他的父亲。
有两件事情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耶稣这次上山,是绝对必要的,但要适时而止。彼得实在不晓得他自己在说些什么,他希望能逗留在山上。他还想搭三座棚,好叫他们能长驻在荣耀之中。但是,他们必须再次从山上下来。许多时候,人生中有不少的光景,我们期望能够延绵不绝。但是经历过山上的一刻之后,我们必须重投生活的怀抱,再次踏上生活的战场。那一刻的意义,是要支取力量,以应付每一天生活的挑战。
以利亚在迦密山上和巴力的先知经过一番奋勇的抗争之后,他的反应竟然是逃之夭夭。他跑到旷野,在一棵罗腾树下睡 了;有一位天使两度为他预备吃的。圣经中出现了这样的一句话,‘他就起来吃了喝了,仗这饮食的力量,走了四十夜昼。’(王上十九 1-8 )。我们必须登上山 ,到达上帝的面前;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留在那里,而是要支取力量,应付方长来日。有人形容伟大的冒险家司各脱上校( Captain Scott ),是个‘梦想和实务奇异的混合体,没有比他在梦想之后的即时行动更为实际。’我们不能够长居山巅,但欠了登山一举,我们也活不下去。
(二)耶稣过人的才干,在这次事件中,表露无遗。祂下得山来,当时的处境简直是难以控制。只见得百姓来回奔走,无所适从。门徒们无助地饱受挫折;孩子的父亲只是在痛苦失望,心绪烦扰就在这漫无秩序,紊乱的境况之中,耶稣悠然而至。祂瞬即控制了整个场面,在祂权柄底下,紊乱变为安宁。许多时候,我们感到生命已无法控制;失去了掌握事物的能力。唯独生命的主,可以掌管生命,祂以平和的能力,统理一切的事物。
(三)再一次的,耶稣以十字架来结束整个事件。这里有的是胜利;这里耶稣主宰了污鬼,使百姓大大震惊。就在他们准备为祂欢呼喝采的时候,耶稣告诉他们祂正在赴死的途中。受人拥戴的成功感,实在太诱人了,但耶稣伟大之处,就在祂拒绝了这一切,选择了十字架的道路。当祂呼召别人背负这十字架时,祂自己决不会稍有规避。
真正的伟大(九 46-48 )
只要一天十二使徒认为耶稣的国度乃是一个地上的国度,他们便无可避免的要互争高位。很久以前,圣比得( Venerable Bede )认为一场争议,是导因于耶稣只带彼得、约翰和雅各上山,以致招惹起其他人的妒忌。
耶稣知道他们心里所想的。祂领来一个小孩子,叫他站在旁边;而那就是最尊贵的地位。跟 祂对他们说,凡接待小孩子的 ,就是接待上帝。这是什么意思呢?十二门徒是耶稣所拣选的副官;而这孩子既乏地位,又无权势。耶稣乃是说:‘若果你打算以生命来服事、帮助和爱护别人,虽然在世人眼中,他们是无关重要,而实际上,你是在服我和服事上帝了。假如你打算以你底生命从事这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不以世人眼中认为大的事为念;那么,在上帝眼里你将要为大。’
服事中怀有许多不正当的动机。
(一)渴望得到 威望 。克伦宁( A. J. Cronin )在当实习医生时,认识一位地区上的护士。二十年来,单人匹马,她一直在方圆十哩的地区上默默工作。他说:‘对她的忍耐、刚毅和欢愉,我感到无比的惊讶。为了急症即使要半夜起来,她亦毫无倦意。而她的薪酬实在过于菲薄;有一个深夜,经过特别艰辛的一天,我鼓足勇气要为她抱不平,‘护士,为什么不叫他们多付给你?上帝也知道你是值得的。’‘如果上帝知道我是值得的’,她回答说:‘我夫复何求’。她不是为人工作,她乃是为上帝作工。当我们一心为主作工,脑海中便不会有威望的影儿,因为我们知道,即使以我们最好的来说,在上帝面前仍然算不得什么。
(二)渴望得到 地位 。人如果在教会里负有使命或是职位,他不应视之为一种荣誉,而是一分责任。有好些人在教会里服事,从来没有顾念服事的对象,只是顾念他们自己。有一位英国首相,由于荣升该职,受到人们不断的恭贺。他说:‘我所要的不是你们的恭贺,而是你们的祷告。’我们被委派担任某一职位,意思便是要分别出来,在该职位上服事,倒不是加官晋爵。
(三)渴望要 卓越杰出 。不少人无论是在服事或是施与方面,为的是要叫他的服事和慷慨,得到感激赞赏。而耶稣亲自教导我们,叫我们左手不要知道右手所做的。如果我们付出为的是要从付出中得 好处,那么我们的付出实在是一文不值。
宽容的两门功课(九 49-56 )
约翰说:‘夫子,我们看见一个人奉你的名赶鬼;我们就禁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你。’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他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便打发使者在他前头走。他们到了撒玛利亚的一个村庄,要为他豫备;那里的人不接待他们,因他面向耶路撒冷去。他的门徒,雅各、约翰知道了,就说:‘主啊!你要我们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吗!’他转过身来责备他们;他们就往别的村庄去。(巴氏译文)
这里我们有两个有关宽容的功课。
在巴勒斯坦有许多驱邪赶鬼的法师,他们都自诩能够赶鬼;无疑约翰是以同行如敌国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人,希望把他赶尽杀绝。但耶稣不容许他这样做。
从加利利前往耶路撒冷,走直路是要穿越撒玛利亚的;但大部分的犹太人都不走这条路。犹太人与撒玛利亚人间的纷争,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约四 9 )。而事实上,撒玛利亚人会尽一切的可能,阻挡或是伤害那些要穿越他们领土的朝圣队伍。耶稣选择这条路往耶路撒冷,显得并不寻常;而试图在撒玛利亚人的村庄得到殷懃的款待,则更不寻常。而耶稣这样做,是为要向敌人伸出友谊之手。可是不单没有友善的款待,连友谊之手也给轻蔑地拒绝。因此,当雅各和约翰提议求上帝消灭这条村子时,他们以为他们做了件值得赞赏的事情。但是,耶稣不容许他们这样做。
耶稣对容忍的教训,要以这段经文最为直接。从多方面来说,宽容已成为难得一见的德行,每当宽容出现之际,往往又别具成因。在芸芸众多的伟大宗教领袖中,没有像约翰 斯理更能成为宽容的典范。斯理说:‘我无权反对别人持有不同的意见,这好此别人喜欢戴假发,而我喜欢以真面目示人;但假如他脱下假发,把灰尘都弹到我的脸上,那么我便会早走为上。……有些东西我是会千方百计避免的,那就是褊狭的气度,盲目的党性和难容异见的心胸──这些可悲的固执使许多人只知有一己的工作,而不知有上帝的作为。……我们要思考,也 该让别人思考。’当侄儿撒母耳,他兄弟查理的儿子,加入罗马天主教时,他写信给他:‘至于是这教会或那教会,我认为并不重要。无论是那一教会,你都可以得救或是受审判;而我所担心的只是你还未重生。’ 理公会圣餐礼文中的召请是非常简单,只是说:‘让所有爱上帝的人都进前来。’
教会最大的悲剧和痛苦,就在于认为只有我们自己的信念和方法才是正确无误的。克伦威尔( Oliver Cromwell )有一次写信给不肯让步的苏格兰人:‘我以基督的慈悲恳求你们,试想一想,有没有可能是你们错了。’格洛佛( T. R. Glover )曾经引述过这一句话,‘总要记 ,无论你做什么,总有人持不同意见!’
有许多路可以通达上帝面前。而上帝进入人心,也自有祂的蹊径。上帝有许多的方法来满足自己;而没有一个人或是一个教会可以垄断祂的真理。
但是──这一点是极端重要──我们的宽容一定要建基于爱,而不是以冷漠为基础。我们应该宽容的,但这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够处之淡然;而是因为我们以爱心待人。林肯( Abraham Lincoln )被人批评,说他对待敌人过于宽大,并且提醒他,他的责任就是要毁灭敌人。这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千古传诵的回应:‘当我与敌人为友之时,我岂不是毁灭了他们吗?’即使别人是完全错误,我们也不应视之为待毁灭的敌人,而应将他看成是迷失的朋友,需要以爱来引导他重返正途。
耶稣的坦诚(九 57-62 )
这段经文记载 耶稣跟三位预备跟随她的人的谈话。
(一)祂对第一个人的忠告是:‘在跟从我之前,请先计算代价。’从来没有人可以说,他是在欺诈的引导之下才跟从耶稣的。耶稣以无可再高的要求敬赠世人。假若我们让别人误以为参加教会,不必带来生活上太大的差异,那么我们可能是大大的伤害了教会。相反的,我们应当明白的告诉他们,参加教会之后,生命会绝然的改变。信徒可能因此而减少,但我们这些留下的信徒是真真正正誓死跟随基督的。
(二)耶稣对第二个人的谈话,听来似乎有点苛刻,而事实并非如此。从各种可能来看,这人的父亲根本没有死,更不要说将死了。那人说话的意思,极可能是:‘在我父亲死后,我便会跟从你。’在东方的一位英国官员,谈及一位非常聪敏的年青阿拉伯人。这年青人得到了一份可以供读牛津或是剑桥的奖学金,他说:‘在我埋葬了我父亲之后,我便会领取这奖学金。’这个时候,他的父亲还是刚四十出头。
耶稣的意思是,每一件事都有它关键性的一刻;这一刻一旦错过,事情便会被搁下来,永不再办。故事中的人物内心有一股冲击,挣扎 要走出灵性上死亡的幽谷;假若他错过了这一刻,便永远无法脱离这个困境。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一次当我们有一种优雅的感触,但没有将这种感触付诸行动,那末拿起来再做的机会便不很大,因为情绪已成为行动的代替品。举一个例──有时候我们会想到要写一封信,可能是慰问的,或是感谢的,又或是恭贺人的。如果把它搁下来以待明天,大有可能这封信永远写不成。耶稣劝导我们,当心有感动,便要立即行动。
(三)耶稣对第三个人的谈话,道出了一个没有人可以否认的真理。手扶 往后看的农夫,永不可能 田一条直的 沟。有好些人,他们 的心都是活在过去里的。他们边走边回顾,沉醉于以往美好的时光之中。伟大的传道者华金新( Watkinson ),有一次与他的孙儿在海边碰到一位年老的牧师,这位老人满脸不高兴,在本身烦恼之外又添上轻微的中暑( Sunstroke )。这孩子一直在留心听,但却听得不大清楚。当他们与这位唠唠叨叨,埋怨不已的老人分手后,他对华金新说:‘祖父,我希望你不会受 日落 ( Sunset )之苦!’
基督徒是要向日出前进,而不是回顾日落。天国的口号并不是‘退后’,而是‘前进’。耶稣并没对这个人说‘跟从我’,或是‘回去’,祂是在说:‘我不接受不冷不热的服事’,好让这个人自己去作出决定。──《每日研经丛书》
第九章
十五·人子差门徒出去(九1~11)
九1,2 这件事与马太福音十章1至15节差遣十二门徒非常相似,但两者有显着的区别。比如在马太福音,门徒只奉命往犹太人中间去,他们要医治各样的病,也要叫死人复活。路加的记载这么简短显然是有原因的,但原因却没有明显交代。主不单有能力和权柄施行神迹,更可以将这能力、权柄授予其它人。能力就是力量,权柄是使用能力的权利。在没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圣经的情况下,门徒的信息得到神迹奇事的证实(来二3~4)。神能够用神迹治病,但传福音是否必须连带医治,这当然是有疑问的。
九3~5 门徒现在有机会实践主所教训他们的原则了。他们要靠赖祂供应物质上的需要──不可带口袋、食物和银子,他们要过简朴的生活──不可多带拐杖或挂子。他们要住在第一个接待他们的家里──不可四处游逛期望得到更舒适的住处。对那些拒绝接受信息的人,他们不要延长逗留的时间或给他们压力。主吩咐他们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见证他们的不是。
九6 门徒大概是在加利利的各乡宣传福音和医治病人。这里要提出一点,门徒的信息与国度有关──宣告王在他们中间,祂愿意管治悔改的百姓。
九7 希律安提帕是当时加利利和比利亚分封的王,他管治父亲大希律王国内的四分一领土。有人在他的领土内施行大能神迹的消息传到他耳中,他的良心实时开始泛起了问题。施洗约翰的往事仍然烦扰他。虽然希律已把约翰斩首,止息了那无畏强权的声音,但约翰生命的能力却仍萦绕着他。使希律不断忆起约翰的人是谁呢?有人传说是约翰从死里复活。
九8,9 其它人推测是以利亚,或是旧约的一个先知。希律尝试平息心中的焦虑,他提醒其它人,他已经将那个施浸的斩了。然而,恐惧仍在。究竟这是甚么人?他想要见他,但一直没有机会,直至救主钉十字架之前。
这是被圣灵充满的生命发出的能力!主耶稣,一个默默无闻的拿撒勒木匠,使希律在从未与祂会面的时候就已经颤抖。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充满圣灵的人影响力!
九10 使徒回来,他们直接向主耶稣会报结果。也许对所有基督的工人,这是一个良好的策略。公开工作报告经常导致嫉妒分争。摩根评论:“对统计数字的热衷是自我为中心的做法,属肉体而不属灵。”我们的主带门徒到毗邻伯赛大(捕鱼之家)的旷野地方。当时似乎有两个名为伯赛大的地方,一个在加利利海的西边,一个在东边,但准确的位置无法知道。
九11 安静相聚的时间没法长久,群众很快便聚集。他们经常随时找到主耶稣。祂没有认为这是讨厌的打扰。祂从来不会因忙碌而没有给人祝福。事实上这里特别说明祂接待(或迎接)他们,教导他们神国的道和医治那些需医治的人。
十六·给五千人吃饱(九12~17)
九12 天将近晚,十二个门徒烦躁起来。这么多人需要食物!这是一个令人为难的情况,所以他们请主叫众人散开。这跟我们的想法多么相近!对一些关乎自己的事情,我们会像彼得一样说:“吩咐我到你这里……”,但对其他人的事情,我们何等容易说:“请叫他们散开。”
九13 耶稣不愿叫他们往四面的乡村里去找食物。为甚么门徒出去走遍各处向人传福音,却忽略这班来到面前的人?主叫门徒给众人吃吧。他们抗议说他们不过有五个饼、两条鱼,却忘记了可以从主耶稣支取无尽的资源。
九14~17 祂吩咐门徒叫这五千个男丁,并有妇女和小孩坐下,祝谢后,她擘开饼,不断递给门徒,门徒再将饼分给众人。每个人都得到很多食物。事实上,众人吃饱后所剩余的食物比开始时还多,剩下的零碎装满了十二篮子,每个门徒有一篮子。那些试图砌词否定这神迹的人只会满腹狐疑。
对于有责任把福音传给世人的门徒来说,这件事饶有意义。这五千人代表失丧的人类,饥慕神的食物;门徒象征无助的基督徒,拥有看似有限的资源,不愿与人分享自己所有的。主吩咐“你们给他们吃罢”,只是重述大使命而已。这一课教训我们,如果我们将自己所有的交给耶稣,祂就能使之倍增,用以喂养灵里饥饿的群众。那只钻戒、那分保险单、那个银行户口、那套体育器材!这一切都可以转变为福音刊物,从而使灵魂得救,让他们可以在永恒里敬拜神的羔羊。
如果基督徒能将自己和一切所有的都放在主跟前,福音就可以在这个世代传遍世界。这是喂饱五千人所带来的永恒教训。
十七·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九18~22)
九18 给五千人吃饱的神迹后,紧接的是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认耶稣为基督。五饼二鱼的神迹是否开了门徒的眼睛,叫他们看见主耶稣是神的受膏者的荣耀?该撒利亚腓立比这件事一般被公认为是救主对十二个门徒的教导的分水岭。在这之前,祂一直耐心引导他们正确判断祂是谁,和祂能在他们身上并透过他们成就甚么;现在祂的目的已经达到,自此以后祂便定意往十字架去。耶稣自己祷告,没有任何记载说主耶稣曾与门徒一起祷告。祂为他们祷告;门徒同祂一起时祂祷告;祂也教导他们祷告,然而,祂自己的祷告生活跟他们的有所区别。经过一段祷告时间之后,祂问门徒,众人说祂是谁。
九19,20 他们说出纷纭的意见: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也有人说是旧约的一个先知又活了。但当祂问门徒的时候,彼得确信地承认祂就是神所立的基督(或弥赛亚)。
司徒雅各对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事件有非常卓越的评论,特详细引录如下:
祂以一个客观的问题开始──“众人说我是谁?”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难答的问题,因为四周的人都在述说耶稣的事。纷纭的谣传、说法满天飞,耶稣成为众人谈论的对象;人们不但谈论耶稣的事,而且还对祂有伟大的说法。有人认为祂是施洗约翰从死里复活,有人说祂使他们记起以利亚,也有人说祂是耶利米或另外一个先知;换句话说,当时的舆论对耶稣的身分并无一致的意见,但他们都异口同声承认耶稣是一个伟大的人物,祂的位置与本族的英雄同列。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再度重演,耶稣又一次成为众人谈论的焦点。今天在基督教会以外的人也谈论祂,也同样对祂有各式各样不同的看法。彭比利看耶稣为诗人;白顿看祂为敏于行的人;穆里看祂为通灵者;不赞同正统基督教的人也称赞耶稣永远是圣人的典范和所有道德领袖的元首。密尔说:“甚至现在,除了竭力活出基督所认明的生活外,就算一个不信的人也很难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把抽象的美德变为具体。”正如当天的人称祂为约翰、以利亚、耶利米,今天的人也同意耶稣在各世代的英雄和圣人中为至大。
但耶稣并不满足于这种认可,人们说祂是约翰、以利亚、耶利米,意即祂是众人中的一个,即有前者或能与祂匹比的人;即使祂居首位,仍不过是同辈中的最高者,同侪中的首位而已。非常明显,这不是新约的基督所宣称的。人们或许同意基督的宣称,或许持有异议,但祂所作的宣称并无半点犹豫不定。基督宣称自己是前无古人、无可匹敌、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一位(例如:太一○37;一一27;二四35;约一○30;一四6)27。
九21,22 彼得对耶稣作了历史性的承认后,主嘱咐他们不可告诉人;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妨碍祂往十字架的道路。然后,救主向他们揭示祂不久的将来要面对的事;祂必须受许多的苦,必须被以色列的宗教领袖弃绝,必须被杀,和必须第三日复活。这是惊人的宣告。请别忘记这番话是出自在这世上生活过唯一无罪的义人的口,出自以色列的真弥赛亚。这是神在肉身显现所说的话,叫我们知道完全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顺服神旨意的生命会经历受苦、被弃绝、死亡,和复活不死的生命。这是为别人倾倒的生命。
诚然,这与一般人对弥赛亚角色的概念有很大的出入。人类寻找一个炫耀武力、毁灭仇敌的领袖。门徒对真实的弥赛亚必定感到震惊。但正如他们所承认,如果耶稣实际上就是神所立的基督,他们就没有理由感到失望或沮丧。如果祂就是神的受膏者,那么,祂的目标必定不会落空;不管有甚么事情临到祂或他们,他们都是胜券在握的;胜利和正确的证明是必然的。
十八·邀请人背十字架(九23~27)
九23 主简略地描画自己的将来后,就邀请门徒跟从祂,意思是他们要舍己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舍己的意思是自愿宣布放弃任何所谓的计划或选择权,在生活的每一方面承认祂的主权;背起十字架的意思是刻意选择以祂的生活方式过活,包括:
─被所爱的人反对。
─受世人责骂。
─放弃家庭、房屋、土地并今生的享受。
─完全倚靠神。
─顺服圣灵的带领。
─宣扬一个不为人受落的信息。
─走孤单的路。
─遭已获确认的宗教领袖有组织的攻击。
─为义受逼迫。
─被毁谤和羞辱。
─为别人倾出自己的生命。
─向自己和向世界死。
但也包括紧握着实在是生命的生命!意即最后找到我们生存的原因,就是永恒的赏赐。我们对背十字架会作出本能上的退缩,我们不愿相信这就是神对我们的旨意;然而,基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时,意思是没有人能免除,也没有人会例外。
九24 我们天生的倾向是藉自私的、自满的、乏味的和次等的生活方式来救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许会藉流连于舒适、奢华、安逸中,藉为今生而活,藉与世界交换自己最好的才干,以取得几年虚假的安稳,从而沉溺于享乐和肉欲中。正是因为这些行动,我们丧掉生命,失去了生命的真正目的和应有深刻的属灵喜乐!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许会为救主的缘故丧掉生命;如果我们将自私的野心投于风中,如果我们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如果我们毫无保留的降服于祂,人们就会以为我们疯狂。然而这种舍弃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会带来喜乐、从神而来的无忧无虑和无法形容的内里满足。
九25 救主一边与十二个门徒讲论的时候,祂知道追求物质的丰富可能会成为一个强大的阻碍,叫他们不能完全降服;因此祂实际上说:“假如你能够积存全世界所有的金和银,能够拥有所有物业和地产,所有股票和债券──一切有物质价值的东西──假如在你疯狂地努力要获得这一切的时候,你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对你又有甚么益处呢?你只会拥有一刹那,然后就会永远失去。卖掉唯一而短暂的一生,换取几件无价值的事物,才是疯狂的交易。”
九26 害怕羞辱是另一样阻吓信徒将自己完全向基督委身的东西。一个受造物为造它的主感到可耻是完全不合常理的,一个罪人为他的救主感到羞耻也是这样。然而,我们那一个是毫无过失的呢?主认识到羞耻的可能,因此严肃的提出警告。如果我们过着有名无实的基督徒生活,效法世人,以免受羞耻,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的荣耀,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也要把我们当作可耻的。祂强调祂第二次降临时三重辉煌的荣耀,好像说任何我们现在可能为祂忍受的羞耻或责骂,相比祂在荣耀中降临时那些现在否认祂的人所要面对的羞耻,会显得微不足道。
九27 这里提到祂的荣耀连系到后来发生的事。祂预言一些站在当中的门徒未死以先会看见神的国。祂的话在第28至36节登山变像的事件中实现了,当中的门徒包括彼得、雅各和约翰。在山上,他们预先看见主耶稣的国度临到地上时会有的景象。彼得实际上在书信中这样说:
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彼后一16~18)
注意这段经文中主的教训的连贯。祂刚刚宣告了自己将要遭遇的被弃、痛苦和死亡。祂呼召门徒跟祂过舍己、受苦和牺牲的生活。现在祂实际上是说:“请别忘记,如果你与我一同受苦,你也必与我一同作王。十架背后是荣耀,所得的奖赏远远超过要付的代价。”
十九·人子改变像貌(九28~36)
九28,29 过了约有八天,耶稣带着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虽然铺雪的高山黑门山是很可能的地点,但山的位置却没有清楚记录。主正祷告的时候,祂外在的面貌开始改变。一个很有趣的真理──祷告改变一个人的容貌。祂的面发出明亮的光辉,衣服闪烁着令人眩目的洁白。如上所述,这预示了祂的国度降临时祂的荣耀。祂还活在地上的时候,祂的荣耀常被血肉之躯遮盖。祂在地上屈尊为人,作为一个奴仆;但在千禧年里,祂的荣耀将被完全彰显,人人都会目睹祂完全的辉煌和威严。
洛杰斯教授说的好:
在改变像貌的事件中,我们看见将来国度显明的时候所有显着人物的缩影。我们看见主披戴荣耀,不再穿着屈辱的破衣;我们看见摩西在荣耀的状态中,他代表那些经过死亡进入神国度重生的人;我们看到以利亚被荣光环绕,他代表那些藉身体改变而进入神国的已得赎的人;那里有三个未得荣耀的门徒彼得、雅各和约翰,他们代表千禧年里在肉身活着的以色列人;山脚的群众代表神的国度开始后才被带进去的百姓28。
九30,31 摩西、以利亚与耶稣谈论祂去世(直译,离去)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注意祂的死在这里说是一件成就,也注意死亡只是离去──并非停止生存,而是离开一个地方去另外一个地方。
九32,33 这一切事情发生的时候,门徒正打盹。
莱尔主教说:
请注意在这荣耀的异象中打盹的门徒,正正就是主在客西马尼园受苦时也打盹的门徒。血肉之体进入国度之前必须经过改变,我们贫乏软弱的身体既不能在基督受试炼时与祂一同儆醒、也不能在祂的荣耀中与祂保持清醒,我们身体的构造必须大大转变才能享受国度29。
当他们清醒了就看见基督光芒四射的荣耀。彼得试图保存当时神圣的情景,提议立起三座棚,一座为耶稣,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然而,他的主意徒有热诚,却缺乏知识。
九34~36 神的声音从包围他们的云彩里出来,承认耶稣是祂的爱子,并吩咐他们要听从、顺服他。声音一过,摩西和以利亚消失了,只有耶稣一人站在那里。在神国里的情况也相似,祂的地位超乎万有之上,祂本不与人共分祂的荣耀。
这事令三个门徒感到无比敬畏,以致他们没有与其它人讨论过。
二十·医治被鬼附的孩子(九37~43上)
九37~39 第二天,耶稣和门徒从荣耀的山上,回到面对各种人类需要的山谷。生命中有灵性高升的时刻,但神以日常的辛劳和消耗来平衡这些时间。一个忧心忡忡的父亲从许多人中出来迎见祂,恳求耶稣帮助他被鬼附的儿子。这是他的独生子,是他的掌上明珠,这样的一位父亲看见自己的孩子被鬼缠绕,害上癫痫病,有何等难言的悲痛。癫痫随时发作,毫无先兆,这个男孩会忽然喊叫,口中流出白沫,经过一阵可怕的抽疯后,鬼才离开,剩下他遍体鳞伤。
九40 这位极度愁烦的父亲曾到门徒那里求助,但他们没有能力帮助他。为甚么门徒不能帮助这个男孩?也许他们的传道事奉已变得专门化;也许他们以为自己不作恒常的属灵操练也可以有圣灵充满的事奉;也许他们过度看事情为理所当然的。
九41 主耶稣为整个场面哀伤,祂没有指名道姓责备谁,祂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阿……。”这话可能是对门徒、众人、那个父亲或所有人说的。尽管他们可以从祂无限的资源支取能力,但面对人类的需要,全都束手无策。祂要在他们那里、忍受他们到几时呢?然后祂对那父亲说:“将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罢。”
九42,43上 男孩正来耶稣那里的时候,鬼缠绕他,把他重重的摔在地上。邪灵这样展示他的力量并没有吓倒耶稣,人的不信比鬼魔的能力更阻碍祂。祂赶出污鬼,把孩子治好了,交给他父亲。众人都诧异,他们知道神行了一件神迹,从这神迹他们看见了神显示的威荣。
二十一·人子预言自己的受死和复活(九43下~45)
九43下,44 门徒可能因此会想,他们的主人会继续施行神迹,直至最后全国人民都公开承认祂为王。为了打消他们这个观念,主再次提醒他们,人子必须被交在人手里,即被杀。
九45 为甚么他们不明白这预言?只因他们错误地以为弥赛亚是一个受大众欢迎的英雄;根据他们的想法,祂的死亡意味理想的破灭。他们的愿望太强烈了,以致不能也不愿考虑任何相反的意见。不是神向他们隐藏真理,而是他们坚决拒绝相信。他们甚至不敢要求澄清──好像是害怕他们的恐惧会得到证实!
二十二·国度里真正为大的人(九46~48)
九46 门徒不仅预期荣耀的国度快将来临,还有志在国度中显为大。他们中间已经起了争论,议论谁将为大。
九47,48 耶稣知道烦扰他们的问题,就领一个小孩子来站在祂旁边,解释说,任何人为祂的名接待一个小孩子,就是接待祂。乍看上去,这似乎与门徒中谁为大的问题没有甚么关连;虽然并不明显,但关连似乎在这里:真正的伟大可见于关怀那些弱小的、关怀那些无助的、关怀那些被世界忽略的人。因此当耶稣说“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为大”时,祂所指的是那些自己谦卑,与平凡的、卑微的和被藐视的信徒为伴的门徒。
在马太福音十八章4节,主说在天国里最大的,是谦卑像小孩子的人。在路加福音这里,则指以自己为神儿女中最小的。两个情况都要自我谦卑,正如救主所做的一样。
二十三·人子禁止党派主义(九49,50)
九49 这事件似乎举例说明了主刚刚叫门徒避免的行为。他们发现有一个人奉耶稣的名赶鬼,就禁止他,唯一的理由是这人不与他们一伙;换句话说,他们拒绝为主的名接待一个主的孩子。他们有党派之见,心胸狭窄;他们应该为鬼被赶出感到高兴,他们绝不应该妒忌任何能比他们赶出更多鬼的人。然而,每一个门徒都要维护独有的权益──属灵能力和特权的专利。
九50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对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是不能有中间路线的;人如果不是支持基督,就是反对祂。但说到基督徒的事奉,韦连士说:
认真的基督徒需要谨记,每当外人以基督的名做任何事情,这事必须大致上有助于祂的目标……主的回答包含一个广阔和影响深远的真理。没有地上的团体(不管多圣洁),可以专利地要求从神而来的能力,这能力与真诚和忠心地使用祂的名有不可分割的连系30。
柒·反对人子的势力正在加强(九51~54)
一·撤玛利亚人拒绝人子(九51~56)
九51 耶稣被接升天的日子近了,祂知道的很清楚;祂也知道路中间放着十字架,所以他定意向耶路撒冷和所有在那里等着祂的事情前往。
九52,53 祂途经一个撒玛利亚的村庄,那里的人不接待神儿子。他们知道祂向耶路撒冷去;对他们而言,这个理由就足够叫他们拦阻祂。毕竟,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之间存着强烈的仇恨。他们的党派之见,顽固偏狭的心胸,他们种族分离的态度,他们的种族优越感,都使他们不愿接待荣耀的主。
九54~56 雅各、约翰对这不礼貌的做法非常忿怒,他们提出要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那些得罪他们的人。耶稣实时责备他们。祂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而是要救人的性命。这是主悦纳人的禧年,不是我们神报仇的日子;他们的特征应该是恩典而不是报复。
二·成为门徒的阻碍(九57~62)
九57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遇到三个想要成为门徒的人,说明阻碍门徒全心全意跟从主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个人很确定想跟从耶稣,不管祂往那里去;他没有等候呼召,就冲动地奉献自己。他自信,过分热切,也没有考虑代价,他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是甚么意思。
九58 初看耶稣的回答似乎跟那人的奉献没有关系,但事实上关系非常密切。耶稣实际上是说:“你知道跟从我的真正意思吗?跟从我就是要舍弃生活上的舒适和方便,我没有自己的家,这片土地不能给我安息。说到自然的舒适和安稳,狐狸和飞鸟比我拥有更多。即使跟从我而要舍弃那些大部分人认为是自己不可剥夺的权利的东西,你也愿意吗?”当我们读到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我们会倾向于同情祂。一位解经家说:“祂不需要你的同情。如果你有一个家,当基督想你离开世上的高位时,这家就成为你的阻碍,你不如同情自己吧!”我们再没有听到这个人的消息,只可假设他不愿放弃生活上的舒适来跟从神儿子。
九59 第二个人听见基督呼召他去跟从祂。从某方面来说他是愿意的,但他想先做某些事情;他想去埋葬他的父亲。注意他所说的话:“主,容我先回去……”换言之,是“主……我先”。他称耶稣为主,但实际上把自己的想望和利益放在前头。“主”和“我先”这两句子是彼此排斥的;我们必须二择其一。不管父亲是否已经身亡,还是儿子在家守候直至父亲去逝,事情都是一样──他容许某些事物高于基督的呼召。对已死或临死的父亲表示尊敬是绝对合理和正确的,但容许任何人或事物与基督匹敌,这做法便为有罪。这个人有某些事情要做──我们可以说是一件工作或一分职业──因此他被吸引了去,不能全心全意地作主的门徒。
九60 主责备他三心两意,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灵性上死亡的人可以埋葬肉身上死亡的人,但不能传扬福音。门徒不应优先处理那些基督徒和未得救的人同样能做好的工作;就生命的主要目标而论,信徒应该确知自己责无旁贷,他的主要职业应该是使基督在地上的理想得以实现。
九61 第三个想成为门徒的人跟第一个很相似,他主动提出要跟从基督;他跟第二个的相同之处,是他说话的矛盾:“主……我先……。”他想先去辞别家里的人。辞别家人这个要求本身是合理和正确的,但就算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礼貌,如果放在立刻和完全顺服之先,也是错的。
九62 耶稣告诉他,手一旦扶着作门徒的犁,他必不可以往后看31;否则,他就不配进神的国。跟从基督的人不是半心半意的,也不是感情用事的。尽管对家人和朋友的顾虑本身是合理的,但必不可让这顾虑使他们转离,以致不能彻底和完全的降服于祂。“配进神的国”是指事奉而不是救恩;并非进入神国的问题,而是进入神国后在里面事奉的问题。我们配进入神的国在乎主耶稣的位格和工作,藉着信靠祂我们便可以进入了。
从这些人的经历中,我们看见三个作门徒的主要阻碍:
1·物质上的舒适。
2·工作或职业。
3·家人和朋友。
基督在我们的心里必须占有至尊的地位,别的事物都无可匹比,所有其它的心爱和所有其它的忠心必须是次要的。──《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 丰盛生命研读本
路 加福音
9:1
制 伏 一 切 的 鬼: 参
太 10:1 注。
9:2
宣 传 神 国 的 道,医 治 病 人:
1. 这 是 耶 稣 第 一 次 差 遣 十 二 门 徒 出 去,代 表 他
传 道 和 行 事。 根 据 马 太 福 音 平 行 经 文 记 载, 十 二 门 徒 奉 命 到 “ 以 色
列 家 迷 失 的 羊 那 里 去 ” ( 太 10:6) 。
主 耶 稣 复 活 之 后, 他 把 门 徒 事 奉 的 范 围 扩 展 到 各 族 各 民 中, 这 一 使 命 将 一 直 延 续 到 “ 世 界 的 末 了 ” ( 太 28:18~20 ;可 16:15~20) 。
2. 福 音 书 的 作 者 们 都 清 楚 指 出 门 徒 从 主 所 受
的 命 令 不 但 是 要 宣 讲 神 国 的 道 ( 参 “ 神
的 国 度 ” 一 文 ) , 并 且 还 要 医 病、 赶
鬼 ( 太 9:35~38 ; 10:7~8 ;可 3:14~15 ; 6:7~13 ; 16:15, 17 ;
路 9:2, 6 ; 10:1, 9 ; 比 较 4:17~19) 。 今 天,神 仍 然 希 望 圣 灵 及 其 能 力 能 够 在 我 们 传 福 音 时 得 到 同 样 的 彰 显 ( 太 10:1 注;可 16:15~18 ;徒 1:8 ;罗 15:18~19 ;林 前 2:4~5 ; 4:20 ;参 “ 神 迹 ” 一 文 ) , 以 便 我 们 能
够 在 这 末 后 的 日 子 迎 接 撒 但 的 挑 战 ( 提 前 4:1 ;提 后 3:1~ 5) 。
3. 今 日 的 教 会 应 当 将 自 己 与 这 段 新 约 经 文 和
其 中 所 提 出 的 模 式 相 比 较, 而 不 是 与 其 他 教 会 相 比 较。 我 们 是 否 仍 像 早 期 基 督 徒 一 样 正 在 看 到
和 经 历 神 的 国 呢? 神 的 国 临 近 我 们 了 吗? 若 不 是, 原 因 在 哪 里 呢?
9:12
12~ 17 人 数 约 有 五 千: 参
太 14:19 注。
9:23
天 天 背 起 他 的 十 字 架: 接
受 耶 稣 为 主 和 救 主 不 单 单 指 相 信 福 音 的 真 理, 更 要 完 全 委 身 于 耶 稣、 舍 己 跟 随 他 ( 参 可 8:34 注 ) 。 我 们 每 天
都 必 须 在 舍 己 和 为 私 欲 而 活 之 间 做 出 正 确 抉 择, 这 种 抉 择 会 决 定 我 们 的 永 恒 归 宿。
9:24
凡 为 我 丧 掉 生 命 的: 摒
弃 神 的 旨 意 和 原 则, 以 追 求 今 生 享 乐 欢 愉 为 终 生 奋 斗 目 标 的 人 最 终 必 要 失 望 和 遭 致 亏 损。 相 反,
那 些 放 弃 自 我 生 活 方 式 而 与 耶 稣 相 交 并 且 按 照 神 的 话 语 而 活 的 人, 在 今 生 和 来 世 都 能 找 到 真 正
的 生 命 和 喜 乐。
9:26
把 我 …… 当 作 可
耻 的: 把 耶 稣 当 作 可 耻 的 意 思
是, 因 自 己 认 同 主 耶 稣 所 教 导 的 生 活 方 式、 价 值 观 和 生 活 目 标 而 在 世 人 面 前 感 到 羞 耻 和 尴 尬。 如
此 行 乃 是 把 神 道、 圣 经 的 神 圣 默 示、 为 神 而 活 和 扞 卫 真 理 当 作 可 耻 的。基 督 将 最 终 弃 绝 并 审 判 这
样 的 人 ( 太 10:33 ;可 8:34 注;罗 1:16 ;提 后 1:8, 12,
16 ;启 3:14~ 16) 。
9:27
看 见 神 的 国: 参
太 16:28 注。
9:29
就 改 变 了: 耶
稣 在 三 位 门 徒 面 前 相 貌 被 改 变, 门 徒 们 看 到 了 他 属 天 的 荣 耀, 就 是 他 的 本 相 —— 耶
稣 基 督 就 是 道 成 肉 身 的 神。 登 山 变 相 的 意 义 如 下:
1. 激 励 主 耶 稣 勇 敢 地 面 对 十 字 架 的 死 ( 比 较 太 16:21) 。
2. 向 门 徒 们 宣 告 耶 稣 必 须 经 受 十 字 架 的 苦 难 (31 节 ) 。
3. 神 也 借 此 表 明 耶 稣 真 是 他 的 儿 子, 有 资 格 救
赎 人 类 (35 节 ) 。
9:41
不 信 …… 的 世
代: 参 太 17:17 注。
9:55
责 备 两 个 门 徒 说: 耶
稣 对 门 徒 的 责 备 也 在 鞭 策 我 们 去 仔 细 察 验 自 己 对 基 督 的 忠 诚 和 热 心,谨 防 其 中 隐 藏 着 对 生 活 在
路加福音第九章
十五.人子差门徒出去(九 1 ~ 11 )
九 1 , 2 这件事与马太福音十章 1 至 15 节差遣十二 门徒 非常相似,但两者有显着的区别。比如在马太福音,门徒只奉命往犹太人中间去,他们要 医治各样的病 ,也要叫死人复活。路加的记载这么简短显然是有原因的,但原因却没有明显交代。主不单有能力和权柄施行神迹,更可以将这 能力、权柄 授予其他人。 能力 就是力量, 权柄 是使用能力的权利。在没有完整文字记载的圣经的情况下,门徒的信息得到神迹奇事的证实(来二 3 ~ 4 )。神能够用神迹治病,但传福音是否必须连带医治,这当然是有疑问的。
九 3 ~ 5 门徒现在有机会实践主所教训他们的原则了。他们要靠赖祂供应物质上的需要──不可带 口袋 、食物和 银子 ,他们要过简朴的生活──不可多带拐杖或挂子。他们要 住在 第一个接待他们的 家 里──不可四处游逛期望得到更舒适的住处。对那些拒绝接受信息的人,他们不要延长逗留的时间或给他们压力。主吩咐他们 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见证他们的不是。
九 6 门徒大概是在加利利的 各乡 宣传 福音 和医治病人。这里要提出一点,门徒的信息与国度有关──宣告王在他们中间,祂愿意管治悔改的百姓。
九 7 希律 安提帕是当时加利利和比利亚 分封的王 ,他管治父亲大希律王国内的四分一领土。有人在他的领土内施行大能神迹的消息传到他耳中,他的良心即时开始泛起了问题。施洗约翰的往事仍然烦扰他。虽然希律已把约翰斩首,止息了那无畏强权的声音,但约翰生命的能力却仍萦绕他。使希律不断忆起约翰的人是谁呢?有人传说 是约翰从死里复活 。
九 8 , 9 其他人推测是 以利亚 ,或是旧约 的一个先知 。 希律 尝试平息心中的焦虑,他提醒其他人,他已经将那个施浸的 斩了 。然而,恐惧仍在。究竟 这 是 什么人 ?他 想要见他 ,但一直没有机会,直至救主钉十字架之前。
这是被圣灵充满的生命发出的能力!主耶稣,一个默默无闻的拿撒勒木匠,使希律在从未与祂会面的时候就已经颤抖。千万不要低估一个充满圣灵的人影响力!
九 10 使徒回来 ,他们直接向主耶稣会报结果。也许对所有基督的工人,这是一个良好的策略。公开工作报告经常导致嫉妒分争。摩根评论:“对统计数字的热衷是自我为中心的做法,属肉体而不属灵。”我们的主 带 门徒到毗邻 伯赛大 (捕鱼之家)的旷野地方。当时似乎有两个名为伯赛大的地方,一个在加利利海的西边,一个在东边,但准确的位置无法知道。
九 11 安静相聚的时间没法长久,群众很快便聚集。他们经常随时找到主耶稣。祂没有认为这是讨厌的打扰。祂从来不会因忙碌而没有给人祝福。事实上这里特别说明祂接待(或迎接) 他们 ,教导他们 神国的道 和医治 那些需医治的人 。
十六.给五千人吃饱(九 12 ~ 17 )
九 12 天将近晚, 十二个门徒 烦躁起来。这么多人需要食物!这是一个令人为难的情况,所以他们请主 叫众人散开 。这跟我们的想法多么相近!对一些关乎自己的事情,我们会像彼得一样说:“吩咐我到你这里……”,但对其他人的事情,我们何等容易说:“ 请叫 他们 散开 。”
九 13 耶稣不愿叫他们往四面的乡村里去找食物。为什么门徒出去走遍各处向人传福音,却忽略这班来到面前的人?主叫门徒给众人吃吧。他们抗议说他们不过有 五个饼、两条鱼 ,却忘记了可以从主耶稣支取无尽的资源。
九 14 ~ 17 祂吩咐门徒叫这 五千个 男丁,并有妇女和小孩坐下,祝谢后,她 擘开 饼,不断 递给门徒 ,门徒再将饼分给众人。每个人都得到很多食物。事实上,众人吃饱后所剩余的食物比开始时还多,剩下的零碎装满了 十二篮子 ,每个门徒有一篮子。那些试图砌词否定这神迹的人只会满腹狐疑。
对于有责任把福音传给世人的门徒来说,这件事饶有意义。这 五千人 代表失丧的人类,饥慕神的食物;门徒象征无助的基督徒,拥有看似有限的资源,不愿与人分享自己所有的。主吩咐“你们给他们吃罢”,只是重述大使命而已。这一课教训我们,如果我们将自己所有的交给耶稣,祂就能使之倍增,用以喂养灵里饥饿的群众。那只钻戒、那分保险单、那个银行户口、那套体育器材!这一切都可以转变为福音刊物,从而使灵魂得救,让他们可以在永恒里敬拜神的羔羊。
如果基督徒能将自己和一切所有的都放在主跟前,福音就可以在这个世代传遍世界。这是喂饱五千人所带来的永恒教训。
十七.彼得认耶稣为基督(九 18 ~ 22 )
九 18 给五千人吃饱的神迹后,紧接的是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认耶稣为基督。五饼二鱼的神迹是否开了门徒的眼睛,叫他们看见主耶稣是神的受膏者的荣耀?该撒利亚腓立比这件事一般被公认为是救主对十二个门徒的教导的分水岭。在这之前,祂一直耐心引导他们正确判断祂是谁,和祂能在他们身上并透过他们成就什么;现在祂的目的已经达到,自此以后祂便定意往十字架去。耶稣 自己 祷告,没有任何记载说主耶稣曾与门徒一起祷告。祂为他们祷告;门徒同祂一起时祂祷告;祂也教导他们祷告,然而,祂自己的祷告生活跟他们的有所区别。经过一段祷告时间之后,祂问门徒, 众人 说祂是谁。
九 19 , 20 他们说出纷纭的意见:有人说是 施洗的约翰 ,有人说是 以利亚 ,也有人说是旧约的 一个先知 又活了。但当祂问门徒的时候,彼得确信地承认祂就是 神 所立的 基督 (或弥赛亚)。
司徒雅各对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事件有非常卓越的评论,特详细引录如下:
祂以一个客观的问题开始──“众人说我是谁?”无论如何,这不是一个难答的问题,因为四周的人都在述说耶稣的事。纷纭的谣传、说法满天飞,耶稣成为众人谈论的对象;人们不但谈论耶稣的事,而且还对祂有伟大的说法。有人认为祂是施洗约翰从死里复活,有人说祂使他们记起以利亚,也有人说祂是耶利米或另外一个先知;换句话说,当时的舆论对耶稣的身分并无一致的意见,但他们都异口同声承认耶稣是一个伟大的人物,祂的位置与本族的英雄同列。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再度重演,耶稣又一次成为众人谈论的焦点。今天在基督教会以外的人也谈论祂,也同样对祂有各式各样不同的看法。彭比利看耶稣为诗人;白顿看祂为敏于行的人;穆里看祂为通灵者;不赞同正统基督教的人也称赞耶稣永远是圣人的典范和所有道德领袖的元首。密尔说:“甚至现在,除了竭力活出基督所认明的生活外,就算一个不信的人也很难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把抽象的美德变为具体。”正如当天的人称祂为约翰、以利亚、耶利米,今天的人也同意耶稣在各世代的英雄和圣人中为至大。
但耶稣并不满足于这种认可,人们说祂是约翰、以利亚、耶利米,意即祂是众人中的一个,即有前者或能与祂匹比的人;即使祂居首位,仍不过是同辈中的最高者,同侪中的首位而已。非常明显,这不是新约的基督所宣称的。人们或许同意基督的宣称,或许持有异议,但祂所作的宣称并无半点犹豫不定。基督宣称自己是前无古人、无可匹敌、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一位(例如:太一○ 37 ;一一 27 ;二四 35 ;约一○ 30 ;一四 6 ) 27 。
九 21 , 22 彼得对耶稣作了历史性的承认后,主 嘱咐他们 不可 告诉 人;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妨碍祂往十字架的道路。然后,救主向他们揭示祂不久的将来要面对的事;祂必须 受许多的苦 ,必须 被 以色列的宗教领袖 弃绝 ,必须被杀,和必须 第三日复活 。这是惊人的宣告。请别忘记这番话是出自在这世上生活过唯一无罪的义人的口,出自以色列的真弥赛亚。这是神在肉身显现所说的话,叫我们知道完全的生命、完美的生命、顺服神旨意的生命会经历受苦、被弃绝、死亡,和复活不死的生命。这是为别人倾倒的生命。
诚然,这与一般人对弥赛亚角色的概念有很大的出入。人类寻找一个炫耀武力、毁灭仇敌的领袖。门徒对真实的弥赛亚必定感到震惊。但正如他们所承认,如果耶稣实际上就是神所立的基督,他们就没有理由感到失望或沮丧。如果祂就是神的受膏者,那么,祂的目标必定不会落空;不管有什么事情临到祂或他们,他们都是胜券在握的;胜利和正确的证明是必然的。
十八.邀请人背十字架(九 23 ~ 27 )
九 23 主简略地描画自己的将来后,就邀请门徒 跟从 祂,意思是他们要舍己和背起自己的 十字架。舍己 的意思是自愿宣布放弃任何所谓的计划或选择权,在生活的每一方面承认祂的主权; 背起十字架 的意思是刻意选择以祂的生活方式过活,包括:
─被所爱的人反对。
─受世人责骂。
─放弃家庭、房屋、土地并今生的享受。
─完全倚靠神。
─顺服圣灵的带领。
─宣扬一个不为人受落的信息。
─走孤单的路。
─遭已获确认的宗教领袖有组织的攻击。
─为义受逼迫。
─被毁谤和羞辱。
─为别人倾出自己的生命。
─向自己和向世界死。
但也包括紧握实在是生命的生命!意即最后找到我们生存的原因,就是永恒的赏赐。我们对背十字架会作出本能上的退缩,我们不愿相信这就是神对我们的旨意;然而,基督说“ 若有人要跟从我 ”时,意思是没有人能免除,也没有人会例外。
九 24 我们天生的倾向是藉自私的、自满的、乏味的和次等的生活方式来 救 自己的生命;我们也许会藉流连于舒适、奢华、安逸中,藉为今生而活,藉与世界交换自己最好的才干,以取得几年虚假的安稳,从而沉溺于享乐和肉欲中。正是因为这些行动,我们 丧掉 生命,失去了 生命 的真正目的和应有深刻的属灵喜乐!在另一方面,我们也许会为救主的缘故 丧掉 生命;如果我们将自私的野心投于风中,如果我们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如果我们毫无保留的降服于祂,人们就会以为我们疯狂。然而这种舍弃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会带来喜乐、从神而来的无忧无虑和无法形容的内里满足。
九 25 救主一边与十二个门徒讲论的时候,祂知道追求物质的丰富可能会成为一个强大的阻碍,叫他们不能完全降服;因此祂实际上说:“假如你能够积存 全世界 所有的金和银,能够拥有所有物业和地产,所有股票和债券──一切有物质价值的东西──假如在你疯狂地努力要获得这一切的时候,你失去了生活的真正目的,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你只会拥有一刹那,然后就会永远失去。卖掉唯一而短暂的一生,换取几件无价值的事物,才是疯狂的交易。”
九 26 害怕羞辱是另一样阻吓信徒将自己完全向基督委身的东西。一个受造物为造它的主感到可耻是完全不合常理的,一个罪人为他的救主感到羞耻也是这样。然而,我们那一个是毫无过失的呢?主认识到羞耻的可能,因此严肃的提出警告。如果我们过有名无实的基督徒生活,效法世人,以免受羞耻, 人子在自己的荣耀里,并天父 的荣耀, 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的时候,也要把我们当作可耻的 。祂强调祂第二次降临时三重辉煌的荣耀,好像说任何我们现在可能为祂忍受的羞耻或责骂,相比祂在荣耀中降临时那些现在否认祂的人所要面对的羞耻,会显得微不足道。
九 27 这里提到祂的荣耀连系到后来发生的事。祂预言一些 站在 当中的门徒未死以先会 看见神的国 。祂的话在第 28 至 36 节登山变像的事件中实现了,当中的门徒包括彼得、雅各和约翰。在山上,他们预先看见主耶稣的国度临到地上时会有的景象。彼得实际上在书信中这样说:
我们从前将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大能和他降临的事告诉你们,并不是随从乖巧造的虚言,乃是亲眼见过他的威荣。他从父神得尊贵荣耀的时候,从极大荣光之中有声音出来,向他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我们同他在圣山的时候,亲自听见这声音从天上出来。”(彼后一 16 ~ 18 )
注意这段经文中主的教训的连贯。祂刚刚宣告了自己将要遭遇的被弃、痛苦和死亡。祂呼召门徒跟祂过舍己、受苦和牺牲的生活。现在祂实际上是说:“请别忘记,如果你与我一同受苦,你也必与我一同作王。十架背后是荣耀,所得的奖赏远远超过要付的代价。”
十九.人子改变像貌(九 28 ~ 36 )
九 28 , 29 过了 约有八天,耶稣带 彼得、约翰、雅各上山去祷告 。虽然铺雪的高山黑门山是很可能的地点,但 山 的位置却没有清楚记录。主正祷告的时候,祂外在的 面貌 开始改变。一个很有趣的真理──祷告改变一个人的容貌。祂的 面 发出明亮的光辉, 衣服 闪烁令人眩目的洁白。如上所述,这预示了祂的国度降临时祂的荣耀。祂还活在地上的时候,祂的荣耀常被血肉之躯遮盖。祂在地上屈尊为人,作为一个奴仆;但在千禧年里,祂的荣耀将被完全彰显,人人都会目睹祂完全的辉煌和威严。
洛杰斯教授说的好:
在改变像貌的事件中,我们看见将来国度显明的时候所有显着人物的缩影。我们看见主披戴荣耀,不再穿屈辱的破衣;我们看见摩西在荣耀的状态中,他代表那些经过死亡进入神国度重生的人;我们看到以利亚被荣光环绕,他代表那些藉身体改变而进入神国的已得赎的人;那里有三个未得荣耀的门徒彼得、雅各和约翰,他们代表千禧年里在肉身活的以色列人;山脚的群众代表神的国度开始后才被带进去的百姓 28 。
九 30 , 31 摩西、以利亚与耶稣谈论祂去世(直译,离去)的事,就是他在耶路撒冷将要成的事。注意祂的死在这里说是一件成就,也注意死亡只是离去──并非停止生存,而是离开一个地方去另外一个地方。
九 32 , 33 这一切事情发生的时候,门徒正打盹。
赖尔主教说:
请注意在这荣耀的异象中打盹的门徒,正正就是主在客西马尼园受苦时也打盹的门徒。血肉之体进入国度之前必须经过改变,我们贫乏软弱的身体既不能在基督受试炼时与祂一同儆醒、也不能在祂的荣耀中与祂保持清醒,我们身体的构造必须大大转变才能享受国度 29 。
当他们 清醒了就看见 基督光芒四射的荣耀。 彼得 试图保存当时神圣的情景,提议立起 三座棚 , 一座 为 耶稣 , 一座 为 摩西 , 一座 为 以利亚 。然而,他的主意徒有热诚,却缺乏知识。
九 34 ~ 36 神的 声音从 包围他们的 云彩里出来 ,承认耶稣是祂的 爱子 ,并吩咐他们要听从、顺服 他。声音 一过,摩西和以利亚消失了,只有耶稣 一人 站在那里。在神国里的情况也相似,祂的地位超乎万有之上,祂本不与人共分祂的荣耀。
这事令三个门徒感到无比敬畏,以致他们没有与其他人讨论过。
二十.医治被鬼附的孩子(九 37 ~ 43 上)
九 37 ~ 39 第二天 ,耶稣和门徒从荣耀的山上,回到面对各种人类需要的山谷。生命中有灵性高升的时刻,但神以日常的辛劳和消耗来平衡这些时间。一个忧心忡忡的父亲从 许多人 中出来 迎见 祂,恳求耶稣帮助他被鬼附的 儿子 。这是他的 独生子 ,是他的掌上明珠,这样的一位父亲看见自己的孩子被鬼缠绕,害上癫痫病,有何等难言的悲痛。癫痫随时发作,毫无先兆,这个男孩会忽然喊叫, 口中 流出白沫,经过一阵可怕的抽疯后,鬼才离开,剩下他遍体鳞伤。
九 40 这位极度愁烦的父亲曾到 门徒 那里求助,但他们没有能力帮助他。为什么门徒不能帮助这个男孩?也许他们的传道事奉已变得专门化;也许他们以为自己不作恒常的属灵操练也可以有圣灵充满的事奉;也许他们过度看事情为理所当然的。
九 41 主 耶稣 为整个场面哀伤,祂没有指名道姓责备谁,祂说:“ 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阿……。 ”这话可能是对门徒、众人、那个父亲或所有人说的。尽管他们可以从祂无限的资源支取能力,但面对人类的需要,全都束手无策。祂要 在 他们 那里 、忍受他们到 几时呢 ?然后祂对那父亲说:“ 将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罢。 ”
九 42 , 43 上 男孩 正来 耶稣那里 的时候 , 鬼 缠绕他,把他重重的摔在地上。邪灵这样展示他的力量并没有吓倒耶稣,人的不信比鬼魔的能力更阻碍祂。祂赶出 污鬼,把孩子治好了,交给他父亲 。众人都诧异,他们知道神行了一件神迹,从这神迹他们看见了神显示的威荣。
二十一.人子预言自己的受死和复活(九 43 下~ 45 )
九 43 下, 44 门徒 可能因此会想,他们的主人会继续施行神迹,直至最后全国人民都公开承认祂为王。为了打消他们这个观念,主再次提醒他们, 人子 必须 被交在人手里 ,即被杀。
九 45 为什么他们 不明白 这预言?只因他们错误地以为弥赛亚是一个受大众欢迎的英雄;根据他们的想法,祂的死亡意味理想的破灭。他们的愿望太强烈了,以致不能也不愿考虑任何相反的意见。不是神向他们隐藏真理,而是他们坚决拒绝相信。 他们 甚至 不敢要求 澄清──好像是害怕他们的恐惧会得到证实!
二十二.国度里真正为大的人(九 46 ~ 48 )
九 46 门徒不仅预期荣耀的国度快将来临,还有志在国度中显为大。他们中间已经起了争论,议论谁 将为大 。
九 47 , 48 耶稣 知道烦扰他们的问题,就领一个 小孩子 来站在祂旁边,解释说,任何人为祂的 名 接待一个 小孩子 ,就是接待祂。乍看上去,这似乎与门徒中谁为大的问题没有什么关连;虽然并不明显,但关连似乎在这里:真正的伟大可见于关怀那些弱小的、关怀那些无助的、关怀那些被世界忽略的人。因此当耶稣说“ 你们中间最小的,他便为大 ”时,祂所指的是那些自己谦卑,与平凡的、卑微的和被藐视的信徒为伴的门徒。
在马太福音十八章 4 节,主说在天国里最大的,是谦卑像小孩子的人。在路加福音这里,则指以自己为神儿女中最小的。两个情况都要自我谦卑,正如救主所做的一样。
二十三.人子禁止党派主义(九 49 , 50 )
九 49 这事件似乎举例说明了主刚刚叫门徒避免的行为。他们发现有 一个人奉 耶稣 的名赶鬼 ,就禁止他,唯一的理由是这人不与他们一伙;换句话说,他们拒绝为主的名接待一个主的孩子。他们有党派之见,心胸狭窄;他们应该为鬼被赶出感到高兴,他们绝不应该妒忌任何能比他们赶出更多鬼的人。然而,每一个门徒都要维护独有的权益──属灵能力和特权的专利。
九 50 耶稣说:“不要禁止他,因为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 ”对基督的位格和工作,是不能有中间路线的;人如果不是支持基督,就是反对祂。但说到基督徒的事奉,韦连士说:
认真的基督徒需要谨记,每当外人以基督的名做任何事情,这事必须大致上有助于祂的目标……主的回答包含一个广阔和影响深远的真理。没有地上的团体(不管多圣洁),可以专利地要求从神而来的能力,这能力与真诚和忠心地使用祂的名有不可分割的连系 30 。
柒.反对人子的势力正在加强(九 51 ~ 54 )
一.撤玛利亚人拒绝人子(九 51 ~ 56 )
九 51 耶稣被接升天的 日子 近了,祂知道的很清楚;祂也知道路中间放十字架,所以 他 定意向 耶路撒冷 和所有在那里等祂的事情前往。
九 52 , 53 祂途经一个撒玛利亚的村庄,那里的人不接待神儿子。他们知道祂向耶路撒冷去;对他们而言,这个理由就足够叫他们拦阻祂。毕竟,撒玛利亚人和犹太人之间存强烈的仇恨。他们的党派之见,顽固偏狭的心胸,他们种族分离的态度,他们的种族优越感,都使他们不愿接待荣耀的主。
九 54 ~ 56 雅各、约翰对这不礼貌的做法非常忿怒,他们提出要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那些得罪他们的人。耶稣即时责备他们。祂来不是要灭人的性命,而是要救人的性命。这是主悦纳人的禧年,不是我们神报仇的日子;他们的特征应该是恩典而不是报复。
二.成为门徒的阻碍(九 57 ~ 62 )
九 57 在这段经文中,我们遇到三个想要成为门徒的人,说明阻碍门徒全心全意跟从主的三个主要原因。第一个人很确定想跟从耶稣,不管祂往那里去;他没有等候呼召,就冲动地奉献自己。他自信,过分热切,也没有考虑代价,他不知道自己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九 58 初看耶稣的回答似乎跟那人的奉献没有关系,但事实上关系非常密切。 耶稣 实际上是说:“你知道跟从我的真正意思吗?跟从我就是要舍弃生活上的舒适和方便,我没有自己的家,这片土地不能给我安息。说到自然的舒适和安稳, 狐狸 和 飞鸟 比我拥有更多。即使跟从我而要舍弃那些大部分人认为是自己不可剥夺的权利的东西,你也愿意吗?”当我们读到 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我们会倾向于同情祂。一位解经家说:“祂不需要你的同情。如果你有一个家,当基督想你离开世上的高位时,这家就成为你的阻碍,你不如同情自己吧!”我们再没有听到这个人的消息,只可假设他不愿放弃生活上的舒适来跟从神儿子。
九 59 第二个人听见基督呼召他去 跟从 祂。从某方面来说他是愿意的,但他想 先 做某些事情;他想 去埋葬 他的 父亲 。注意他所说的话:“ 主,容我先回去…… ”换言之,是“主……我先”。他称耶稣为 主 ,但实际上把自己的想望和利益放在前头。“主”和“我先”这两句子是彼此排斥的;我们必须二择其一。不管 父亲 是否已经身亡,还是儿子在家守候直至父亲去逝,事情都是一样──他容许某些事物高于基督的呼召。对已死或临死的父亲表示尊敬是绝对合理和正确的,但容许任何人或事物与基督匹敌,这做法便为有罪。这个人有某些事情要做──我们可以说是一件工作或一分职业──因此他被吸引了去,不能全心全意地作主的门徒。
九 60 主责备他三心两意,说:“ 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的道。 ”灵性上死亡的人可以埋葬肉身上死亡的人,但不能传扬福音。门徒不应优先处理那些基督徒和未得救的人同样能做好的工作;就生命的主要目标而论,信徒应该确知自己责无旁贷,他的主要职业应该是使基督在地上的理想得以实现。
九 61 第三个想成为门徒的人跟第一个很相似,他主动提出要跟从基督;他跟第二个的相同之处,是他说话的矛盾:“主……我先……。”他想先去辞别家里的人。辞别家人这个要求本身是合理和正确的,但就算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礼貌,如果放在立刻和完全顺服之先,也是错的。
九 62 耶稣 告诉他, 手 一旦 扶 作门徒的 犁 ,他必不可以往 后 看 31 ;否则,他就不 配进神 的国。跟从基督的人不是半心半意的,也不是感情用事的。尽管对家人和朋友的顾虑本身是合理的,但必不可让这顾虑使他们转离,以致不能彻底和完全的降服于祂。“ 配进神的国 ”是指事奉而不是救恩;并非进入神国的问题,而是进入神国后在里面事奉的问题。我们配进入神的国在乎主耶稣的位格和工作,藉信靠祂我们便可以进入了。
从这些人的经历中,我们看见三个作门徒的主要阻碍:
1 .物质上的舒适。
2 .工作或职业。
3 .家人和朋友。
基督在我们的心里必须占有至尊的地位,别的事物都无可匹比,所有其他的心爱和所有其他的忠心必须是次要的。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U 十二门徒的宣教(九1-6) 有些学者(如布特曼)主张,这趟巡回传道之旅不是个历史事实,他们认为是早期教会为她本身的行为辩护,因而将之放回耶稣的时代。然而,这是极度主观的看法,其他人则指出,丝毫没有理由可以认为耶稣不会如此差遣祂的门徒出去。有迹象显示祂在加利利的服事可能不会持续太久,因此传扬国度的信息及给门徒们亲身经历,这两件事都很重要。
1. 首先,耶稣叫齐了十二个门徒。我们不该认为这十二个门徒一直都在一起。他们有些人在迦百农有家庭、有亲族,无庸置疑地,他们会花些时间在自己家中。但在这个严肃的场合中,耶稣叫齐了他们。其他对观福音书告诉我们,耶稣给他们权柄,但路加更提及能力,并且还说可以制伏一切的鬼(马太和马可用“污鬼”,这可能是一样的)。除此之外,还有医治各样病的能力。由此看来,他们配备了足够的能力,并有权柄来使用它。
2. 受了如此装备之后,他们就奉差遣出去了(马可告诉我们是两个两个的)。耶稣差遣他们去做两件事:宣传神国的道和医治病人。这很明显是祂自己职事的延伸,因为这些都是祂自己已经在做的事。不但关心众人的灵魂,也关切他们的身体。
3. 十二门徒要轻装旅行。耶稣告诉他们:不要“拿什么”(吕译)去路上用,并且详细说明:不要带拐杖和口袋,不要带食物和银子。他们要专注在手中的工作上,而不是在煞费苦心的准备工作上。事实上,他们甚至必须放弃一般旅行时的必要预备。神必供应他们所需的一切,他们必须相信神的预备,后来他们都一致同意神的确是值得信靠的(二十二35)。不要带拐杖有点问题,首先,不易了解拐杖怎么会妨碍他们传道和医病的果效;其次,在马可的记载中,耶稣嘱咐他们“除了拐杖以外”,什么都不要带(可六8)。有许多不同的方法试着要调和这两个记载,就如:路加的意思是“不要带额外的拐杖”(但为什么他们要一根备用的拐杖?);或者它们是亚兰原文的不同翻译(可能亚兰原文有所省略,要用不只一种方式来加以补充)。但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一个解释可以真正令人满意。或者两者的意思是“照你现在的情形去吧”,耶稣是在指示他们不要为这趟旅行作特别的准备。口袋(pēra)是“背包、旅行袋”(BAGD)。他们既然不要作准备,就用不着这样一个袋子了。需要是急切的,他们必须轻装前去。然而,有些人认为pēra是乞讨者的袋子,举例来说,是巡回旅行之犬儒学派传道人所用的;这些传道人有些似乎是用这方法来感动群众,因而过着相当舒适的生活;耶稣的传道人不要模仿这样的人。不要带两件褂子(现中:“内衣”)切合其余的指示。为了他们的旅行,他们甚至连最简单的准备也不必。艾德轩(Alfred Edersheim)将此与拉比的规定连在一起:一个人一定不可带着拐杖、鞋子和钱袋进到圣殿区中。“在这两种情况下,强调这个命令的象征理由可能是一样的:当整个人全神贯注于服事主的时候,甚至连从事其他工作的模样也当避免。”164。
4. 现在,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要如何维生。在每个地方,他们要进入一家,并且住在那里。有人会有足够的兴趣及热诚来接待他们,他们不可到别家,当他们离开那城的时候,要从他们开始时所进入的那家起行。他们停留时间的久暂,取决于那一家主人殷勤款待的极限。
5. 其次,耶稣告诉他们,当他们找不到一个欢迎他们的人的时候该怎么办。他们只要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根据拉比的观念,外邦之地的尘土带着污秽165,当严谨的犹太人从外地回到巴勒斯坦的时候,都必须将尘土从鞋子上除去。门徒们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是见证他们的不是,乃是用象征行动宣告拒绝国度的以色列人比外邦人好不到哪儿去,他们不属于神的百姓。实际的例子,参使徒行传十三51。
6. 使徒们顺服了,他们走遍各乡,这指明是趟乡村之旅。路加并未详加描述,只说他们传道、治病。他们到处做这些事,证明他们走过了相当大的地区。
我们或许应该补充一下:这里所给的指示,不是要一成不变地普遍遵行。后来,耶稣曾吩咐跟从祂的人,要带钱囊、口袋和刀(二十二36)。这些指示仅仅是为了这趟旅行的。
V 分封的王希律(九7-9)
当使徒们出发去完成他们的使命时,路加告诉我们一些与分封王希律有关的事。这个人听见了耶稣的事,感到很困惑。
7-8. 关于分封的王希律,请见三1、19的注释。他所统治的领土,正是耶稣做祂大部分工作的地区,所以他对报告给他的这些消息甚感兴趣,同时也感到很疑惑。有些人以为,耶稣是施洗约翰,现在从死里复活了;马太和马可告诉我们说这是希律自己的观点,路加的意思可能是指希律在最后也同意这个观点。其他人认为是以利亚或另一个先知。这一切可能意味着弥赛亚理论,因为以利亚是预期在弥赛亚之前出现的(玛四5),而犹太人认为其他的先知也会来临。显然耶稣的服事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导致众人议论纷纷。希律很可能也听见那奉耶稣的名出外传道的使徒团队。然而,尽管众人都在议论,并且对耶稣极感兴趣,但却都不知道耶稣究竟是谁。
9. 希律自言自语地说:“约翰?我已经斩了。”(Rieu)在仔细察验过其他的建议后,他还是回到约翰身上来,显示出约翰从死里复活的想法困扰着他。当他想到这个好人时,他的良心可能在搅扰他。所以他想要亲眼见耶稣,可能是要试验祂究竟是不是约翰。
W 喂饱五千人(九10-17)
除了复活之外,这是四卷福音书全都详细叙述的一个神迹。显然它对早期教会具有特别的魅力。但近代以来,有些人难以接受这个神迹。他们提议说,可能这个“神迹”是发生在众人心中:当耶稣的门徒准备要分享他们所有的一切时,其他人感到羞愧,因而把他们带来、但起初并不想与人共享的食物也提供出来。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证明足够而有余。其他人则认为这是象征性的一餐,就像圣餐一样,并且指出这故事之语句与圣餐所用的语句类似之处。这些观点的问题在于太过主观了。如果它只是象征性的,很难理解这故事何以会在圣经传统,和早期教会艺术上留下这样大的影响(参,基督徒艺术中饼与鱼的主题)。这不是任何一位福音书作者的意思,他们全都是在叙述一个神迹。“这个事件降低到普通人的层次上是绝无可能的”(Melinsky)。这并不意味它就不具有象征性。约翰提及它是一个“表记”(sign,中文译本都作“神迹”),我们应该非常认真地考虑这一点。这一餐使人了解一个真理:神在基督里能供应任何的需要。我们甚至可以接受这一餐具有圣礼性质的观点,它可能是预尝弥赛亚的筵席——弥赛亚与祂的百姓共享的筵席。或许它也带有“临别团契”的意味,因为耶稣体认到祂不会再有太多时间在加利利自由往来。但我们不该如此坚持这些观点,以致使神迹的看法暗昧不明。
10. 在合适的时间,使徒们从他们的旅行回来,作了报告。在他们全力以赴地劳苦之后,耶稣带他们到偏僻的地方去,这又是耶稣为人设想的一个例子。显然祂是要他们有机会休息,得着更新。他们往伯赛大去,这一定是指那座城近郊某处,因为路加也告诉我们说这里是“野地”(12节),所以不是这座城本身。
11. 耶稣与十二个门徒想要到隐密处去安静,这计划受到阻挠(从马可福音我们可以知道:有些群众甚至赶在前头到那里去,当耶稣和祂朋友们登陆时,他们已经等在那里了)。令人好奇的是,众人跟随耶稣,沿着湖岸绕行。对他们而言,留在原处等候祂回来会比较简单,像他们从前做过的一样(八40);但伯赛大是在希律管辖范围之外,很可能希律有些没有记载下来的举动,使得众人深信,耶稣可能不会再有多少时间出现在加利利。施洗约翰之死是近期内的事,由此可以证明希律对耶稣和跟随祂之人现在正从事之传道所怀的敌意。所以众人都出去迎接祂。虽然祂想要有隐密的生活,耶稣却未表现出恼怒的样子;相反地,祂接待他们,并且继续做祂和门徒们最近所做的工作。对他们讲论神国的道,医治那些需医的人。
12. 我们不知道这一切事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只知那一天所有剩余的时间都在进行这些事。快到晚上的时候,十二门徒认为是该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所以他们要耶稣打发众人回去。他们所在之处是野地,没有食物,所以群众必须分散到四围的乡村去,才有得吃。借宿意味着至少有些人不是当地的百姓。
13. 耶稣的回应却是建议门徒,把众人所需要的给他们(你们是强调用词);但他们说他们所有的不过是五个饼、两条鱼。我们根据约翰福音知道这些是大麦饼(穷人的食物),并且是安得烈所找到的一个小男孩所带来的。显然这是那个小男孩自己所需的食物,无法解决那么多人的问题;门徒们认为除了打发众人离去之外,变通的方法是他们“亲自”(思高)去为这许多人买食物。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离供应的来源非常遥远,也因为他们没有所需的钱〔腓利浦指出:两百第那流(和合:“二十两银子”,见七41注释)是不够的〕。
14-15. 现在,路加告诉我们说:群众的人数约有五千(andres这字是指男人,以示与妇女和孩子区别开来,虽然妇女与小孩可能并不太多)。耶稣告诉门徒叫他们一排一排的坐下,每排大约五十个人,显然是为了方便供应食物的缘故。
16-17. 耶稣照着犹太人开始用饭的方式来进行;祂拿起食物来、望着天“说了祝福的话”(NEB)。祝福这个动词并非意指祂以一个方法将福分分赐这些食物,这种观念并未出现在圣经中;它的意思是:耶稣说了一段感谢的祷词,祷词的开始是“主啊!祢是可称颂的。”接着则是特别指出是为了什么而感谢,在这个例子中是指饼和鱼。饼通常是在说这个祷告词的同时擘开的,虽然在此也是指擘成一块一块的,好分给众人。耶稣把食物递给门徒,他们又递给众人,直到所有人都吃饱了。他们是真的饱餐了一顿,而不只是个象征。当这一顿饭结束的时侯,门徒把所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篮子的零碎。虽然有充足的供应,却也不该浪费。
X 门徒训练(九18-27)
在这里,路加把马可福音六45-八26这一整段全都给省略掉了166。无论他的理由是什么,它都产生一个有趣的结果,就如林尼所指出的。希律问说:“这……是什么人?”(9节)。提出的答案有些是由喂饱的群众来的(参,约六14-15),众人又多加了三个(19节),而彼得再加上他自己的一个(20节),最后的高潮则是从神而来、令人敬畏的答案(35节)。我们也应该要注意另一个结果:门徒们承认耶稣是弥赛亚,后面紧跟着的是主的教训,祂说这意味着祂有一个十字架要背负,而门徒们也有他们自己的十字架要面对。
1.彼得的宣信(九18-20)
马太和马可都说这件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靠近黑门山的山脚下。这是个异教徒的地区,大神潘(the great god Pan,译注:希腊的牧羊神)的敬拜尤为重要。耶稣从希律所管辖之地,从拥挤着祂的群众退到这里来;在此,祂可以安静地与门徒们谈话,也有机会专心一致,不受打扰地思想。路加特别告诉我们说耶稣“正独自祷告”(吕译)。然后祂就开始了一段对话,问门徒们:众人说我是谁?他们的回答与传到希律那里去的报告一样(7节及下),希腊文的意思似乎是意味着:一般人所给的答案是施洗的约翰,虽然有些人有其他的看法(顾思璧即是如此)。也有人提议以利亚或古时的另一个先知。耶稣接着问:“但你们呢?”(吕译),你们说我是谁?在三卷对观福音书中,这个你们全都是强调用词。祂是在问: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你们认为如何呢?对基督的认识总是个人的发现,不是从其他人学来的报告。彼得是发言人,这是常见的情形。他代表着他们全体说:是神所立的基督(关于基督,见二11注释)。彼得是在说:耶稣是神的百姓长久以来所盼望的拯救者。他和他的同伴们之所以认识这一点,不是从人来的发现,而是一个启示(太十六17)。但“弥赛亚”真正的意思是什么,他们可不知道了;所以耶稣跟着就解释:它牵涉到受苦与受死。他们发现这是一个难以学习的功课。事实上,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侯,他们仍未学会这一点呢!
2.受难的预言(九21-22)
21. 耶稣回应彼得的话,是非常坚定的禁令,要他们保持静默。耶稣切切的嘱咐他们,或“严严地命令他们”(现中、NEB)。理由当然是:这消息如果传开来,肯定会造成误解。犹太人憎恶他们臣服于罗马人的状态,渴望获得拯救;几乎只要有任何一个人自称是弥赛亚,他们都准备要追随他,事实上,的确有过许多小规模的革命。假设耶稣广受众人拥戴为弥赛亚,众人都会从政治与军事的角度来了解此一宣称。他们一定会彻底忽略祂正在教训他们的。
22. 马太与马可都说到彼得责备耶稣,但路加却专注在他的主的受苦上面。他报导着:耶稣说祂必须受苦。这就是弥赛亚的意义。对祂来说,受苦不是一个意外事件,而是一个强制性的神圣需要。关于祂所要受的许多的苦,耶稣只说到至终被人弃绝。弃绝这个字,似乎是个专门的术语,意味经过仔细的法律深究后,拒绝一位不符资格的公职候选人(见LSJ)。它在此是暗示犹太政教组织会考虑耶稣的宣称,但却决定要弃绝祂。长老、祭司长和文士只用一个冠词来表达,指出了一个事实:这三种人在议会中形成了单一的群体。祭司长当然只有一位,复数的意思是指祭司长家族的所有成员说的。这里乃是说,最先弃绝祂的,乃是国家的领导人物们。这个弃绝也不只是嘴吧说说就算了的事,祂还要被杀。耶稣不容他们置疑:弥赛亚即意味着十字架。但十字架并不就是整个故事。人子在第三日将要复活。复活是与钉十字架一样确定要发生。
3.背起十字架(九23-27)
耶稣在宣布祂将背负十字架之后,紧跟着就提起另一个十字架,是跟从祂的人所要背负的。这当然是不同的,他们的十字架不是照着字面意义来理解的,他们的受苦也不是赎罪性的;但它却是真实的(现在也是)。
23. 跟随耶稣的人必须舍己(不只是他的罪,更是他自己;他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一个基督徒,没有一点任性而为的余地。门徒们可能看过一个人背起他的十字架的情形,他们知道它的意义。当一个人背着十字架从他们的一个乡村出来,与一小队的罗马兵丁同行,他正走在一条单行道上,不能回头。背起十字架,意味着最大限度的舍己。这是路加头一次使用十字架这个字,却带着惊人的果效。跟随基督的人已经向着整个的生活方式死了(参十四27)。路加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件可以完结的事,然后就可以脱离这条道路了,它必须是天天要作的事(参,林前十五31)。耶稣说:他要如此地跟从我。
24-25. 似非而是地,一个想要救自己生命的人,竟然会丧掉生命(参十七33;太十39;约十二25)。要救更好是译作“想要救”(吕译)、“愿意救”(思高)。它指出一个人尽力为自己求最美好生活的人生态度。那条路意味着某种的损失。救了自己生命的,乃是那为了基督的缘故而丧掉他的生命的(不是“想要丧掉”,而是实际地丧掉)。当他为基督的缘故舍去一切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经进入生命中,而那才是真正的生命。“基督徒必须要体认到:神赐给他生命,不是要叫他为自己而保留这生命,而是要为别人奉献生命;不是要节省它的火焰,而是要为基督、并为人而烧尽自己。”生命不能像属物质的东西一样贮存起来。耶稣用一个绝妙夸张的语法问:一个人若赚得全世界,却丧了自己或赔上自己,有什么益处呢?没有任何物质能补偿所失丧的自己。
26. 耶稣以一个永恒的问题,来强调这一点。祂提及在未来的某时刻,祂将要在自己的荣耀,并天父与圣天使的荣耀里降临。这显然是指世界次序的结束,某种全新次序——事物最终的状态——的出现。祂说,现在若把耶稣和祂的教训当作可耻,祂保证会在那荣耀的日子把我们当作可耻的。
27. 这个小段是以一句神秘的话语作结束的。现在站在这里的,有些人在没尝死味以前,必看见神的国。尝死味的意思当然是“死亡”;但在上下文中,神的国的降临究竟是什么意思就不清楚了。有些人主张耶稣是提及祂的降临(parousia),所以祂错了;但这看法并不适合所用的语句。如果在有些人未死以前(heōs an),有一件事必会出现,意思是指他们会在这件事发生以后才死,那么这就不可能是指祂的再临(parousia)。但无论如何,这句话太过简单了;蒲隆模注意到这句话有七种可能的解释:变像、复活与升天、五旬节、基督教的扩展、福音的内在发展、耶路撒冷的毁灭与基督再临。他主张说:提及站在这里的有人意味着有些人(即:那些在这特殊时刻在场的人)有特殊的权利,与一般大众有别。这就把除了变像与耶路撒冷的毁灭之外的其他解释都排除掉,在剩下两种解释中,蒲隆模较倾向后者。他可能是对的,因为审判的来临适用这些话。但国度的来临有许多的方式,也有许多人主张:耶稣所提及的,是钉十字架、复活,与圣灵降临的重要时刻。这句话是复杂的,既然没有进一步的资讯,就不可能确定它所要表达的准确意义。
Y 变像(九28-36)
我们不容易了解在变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或者为什么发生。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另一个世界之荣耀的启示,或者这意味着在背负十字架的严厉话语之后,对门徒们的一种鼓励。这段经文中将荣耀与基督之死的对话结合在一起,也是教训门徒们明白,真荣耀与十字架并不是互不相容的一种方式。但我们也应该将之理解为对耶稣自己有极大的重要性。在沉默中,祂一定会对祂所要完成之使命感到为难。祂将要往耶路撒冷去,为罪人受死。山上的异象为祂将要迈出的这一步盖上了神赞成的印记。
28-29. 传统上都认为他泊山(Mount Tabor)是发生变像的地点,但这几乎可以肯定是错误的。它离该撒利亚腓立比太远了,而且在那时似乎有人聚居在那里;所以,它并不具备让耶稣带着跟从祂之人来祷告的独处条件。更有人说是黑门山,但这更叫人不敢肯定〔韩滴生认为是耶别耶玛(Jebel Jermak),译注:位于巴勒斯坦北部,米伦(Merom)以北,高3962尺〕。路加特别告诉我们:耶稣上山去,是为了要祷告(见[导论,IV 14.祷告]一题)。当祂祷告的时候,祂的面貌就改变了(“脸面明亮如日头”,太十七2),祂的衣服洁白放光(exastraptō用来指像闪电一样的光芒,见LSJ)。
30-31. 三卷对观福音书全都一致地记载了摩西和以利亚——伟大的颁布律法者与众先知的伟大代表——同耶稣说话。他们一起谈旧约圣经中所预示之一切应验的时刻。只有路加告诉我们说,他们谈论的题目是耶稣的“离开”(和合:去世),就是祂的受死(参,彼后一15)。在这样的时候选择这样的主题,证明耶稣的死是多么核心的一件事167。用exodos(译注:即旧约圣经七十士译本之“出埃及记”的书名)这个字来指死亡是不寻常的,我们可能应该领悟出某种出埃及的预表。出埃及将以色列人从捆绑中拯救出来,耶稣藉着祂的“出埃及”,也要将祂的百姓从更悲惨的捆锁中拯救出来。
32-33. 门徒们“都睡着了,他们一醒过来”(现中、GNB)。它很可能是发生在晚上(37节,参六12)。很显然地,当耶稣祷告的时候,门徒们都睡着了,但他们却被照射的光亮所唤醒,他们就看见耶稣的荣光(只有路加提及)以及属天的访客。当摩西和以利亚正要离去的时候,彼得想要保留这个经历,遂提议要为他们搭三座棚,也就是说:用树叶做成的暂时性的遮蔽物或小茅舍。棚这个字一般是用来指帐棚或帐幕。实际上,彼得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个经历太具震撼性了。
34-35. 现在,有一朵云彩来遮盖他们。在旧约圣经中,云彩有时候是与神的同在连在一起(如:出四十34-35),无庸置疑地,此处正是如此,尤其是鉴于天上的声音看来更是如此。并不十分清楚是谁进到云彩中,RSV与和合本皆强调门徒们也包括在内;但看来似乎较有可能的是:云彩所遮盖的是耶稣与属天的访客168,参Knox:“他们看见其他那些人消失在云彩里就惧怕。”有声音从云里出来(ek)对他们说话;这事实似乎可以说明门徒们是在云彩外面。这声音说:这是我的儿子,我所拣选的,你们要听祂!其他福音书作“我的爱子”,像路加福音的一些抄本一样(见和合本小字)。拣选强调耶稣位格的另一方面,说得更恰当一点,就是弥赛亚的身分。神拣选了耶稣,并且膏祂,使祂可以尽祂的职事。这一点很明显地将祂与摩西和以利亚分别开来(与第8、19节的观点成对比)。众人必须要注意的,乃是祂。
36. 那声音结束了这个异象。路加将他们俯伏在地,耶稣进前来摸他们,都略去了。他只是简单地说声音住了之后,只见耶稣一人在那里。他又加上:当那些日子,门徒们不将这异象告诉任何人。这是一个奇妙的经历,但它却不是鼓励懒惰人喋喋不休闲谈的那种经历。
Z 耶稣与门徒(九37-50)
路加现在将四件简短的事件放在一起,这些事显出门徒们缺乏信心、在学习上的迟缓、骄傲与偏狭。这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结果,为他描述的加利利段落谱下了可悲的结论。门徒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
1.被鬼附的孩子(九37-43a)
山顶上的经历之后,三卷对观福音书全都记载,门徒们在对付一个被鬼附的事件上无能为力。这对比是惊人的,一方面,我们看见有些人在山顶上因着神的光而欢欣;另一方面,我们却看见另外一些人在平地上受挫于黑暗的权势。但在这两件事上,耶稣的超越性都是显着的;路加专注在这件事上,遂省略了门徒们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赶出它去呢?”(可九28)
37. 这件事发生在第二天(他们是否在山上过夜呢?)。路加省略了关于以利亚来临的讨论,直接来到被鬼附的男孩。有许多人跟这个小男孩在一起,现在都来迎见耶稣。
38-40. 在人群中有一个人大声喊叫,对耶稣说他有一个独生子(参七12,八42),屡次被鬼抓住。其症状听起来很像是癫痫病,许多人遂将之归于此一疾病,没有再进一步的深究,然而,它既然是归因于被鬼附,这看法可能有点太过冒失了。这个人结束他悲痛的故事时,告诉耶稣说他曾求门徒们把鬼赶出去,但不幸地,他们却是不能。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知道这些门徒究竟有没有包括一些使徒在内;既然十二使徒中只有三位与耶稣在一起,其余的可能包括在内。这里有一个问题,因为在他们的传道旅程中,曾经成功地赶逐鬼魔(七1-6),现在这能力却离开他们了,在他们的属灵生活中一定有了某种失败(可九29说到需要祷告)。
41. 我们不容易了解耶稣这些话是对谁说的: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参,申二十二5)!似乎毫无理由可以认为是指那个父亲,因为,第一,他不是一个“世代”;第二,他带他的儿子来求医治,是带着信心来的,即便只是不完全的信心(可九24)。但有些人很可能会抱着这种态度而来:“让我们看看这些人能做什么。”或者甚至是“他们不能做什么!”这似乎就是文士与门徒争论的所在(可九14)。这样,我们应该将祂说话的对象看作是“对所有在场的,显不出足够的信心来医治这男孩的人”〔THB;卫考克(Michael Wilcock)则认为是指门徒们〕。这些话很重要,因为路加大量缩短了整个故事,而使这些话变作中心。他省略了一些很有趣的事,就像耶稣的话:“在信的人凡事都能。”以及父亲的话:“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九23-24)。问句……要到几时呢?(参,民十四27)显明耶稣所关注的是众人信心的缺乏,以及不明白祂所说的旨意。众人把神迹当作是令人惊叹的事物来看待,而不是神的同在,也不看作是神要求悔改的表记。但耶稣立刻转向有需要的那人,要他把孩子带来。
42-43a. 当这孩子来的时候,鬼仍然企图要拥有他。它“撕扭他”(吕译注、RSV;更好是和合本与Knox的把他摔倒,吕译、思高、现中皆同;或者是“把他击倒在地上”,GNB),叫他重重的抽疯。马可提及一段简短的对话,但路加却和马太一样,专注在医治上。耶稣斥责那污鬼(参四35、39、41,八24),把孩子治好了。祂把孩子交给他父亲,再次显出祂对人的关怀来。这个神迹使众人都诧异神的大能(或“威荣”)。耶稣没有将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乃是归荣耀给父神。
2.另一个受难预言(九43b-45)
耶稣将门徒的注意力从希奇祂所作的一切事转向受难。你们要把这些话存在耳中,是呼召更密切的注意,它是特别对门徒们说的,就像强调用词“你们”(“至于你们”,JB)所指明的。门徒们与一般大众正好相反,后者所做的只不过是对神迹感到希奇,在这个严肃的引言之后,耶稣告诉跟从祂的人,祂将要被交在人手里,这句话并不很特别,这可能是他们不明白这话的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意思乃是隐藏的,叫他们不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可能是有从魔鬼权势而来的反对(虽然韩滴生认为是神把它隐藏的)。路加特地强调他们无法掌握这句话的意思,因为他的用辞要比其他福音书中的强烈得多。他们也“怕”(吕译;和合:不敢)问祂这句话的意思;这个态度是全然不可思议的,因为耶稣不久以前才刚刚说过同样的话(22节;受苦贯穿了这一整段经文)。但他们当时并不了解祂,而这句话更短了,可能也更难理解。在十字架的另一面,一定非常难以掌握“耶稣弥赛亚的身分就意味着祂的死亡”这个真理。
3.门徒的骄傲(九46-48)
赖尔提醒我们,骄傲会重复出现在我们里面,虽然“在一切受造物之中,再没有比人更不具有骄傲的权利了”,他补充说:“在所有人当中,再没有人像基督徒一样,应该如此谦卑的。”
46. 门徒们议论(这个字的意思可以是“思想”或“理论”)他们当中谁将为大,这离耶稣的精神何等遥远;耶稣刚刚才说到祂为罪人牺牲至死。他们正在谈论的,却是他们地位上的骄傲,这可能是他们不能明白的部分原因。他们所想的是他们自己,而耶稣所想的却是别人。
47-48. 耶稣知道他们心中的议论(译作议论的这个字与上一节的相同),所以祂就责备他们,领一个小孩来(关于耶稣对小孩的态度,参十21,十七2,十八16),叫他站在自己身边,对他们说:凡为我名接待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小孩子代表着无助与无关紧要。爱的服事的试验,就是我们为基督的名接待这样的人;接待小孩子就是接待基督;接待基督就是接待父神(注意在这些话中提及使命,那差我来的)。真正的伟大不是属世的伟大;正好相反的是,真正伟大的人是那低微的人。耶稣不是在说:伟大的是那预备在低位上做所指派之工作的人;而是说:最小的人便为大,祂并不是说“最大”。在神的国度里,人们不将自己与另一个人比较。真正的伟大是在于低微的服事。
4.不寻常的赶鬼(九49-50)
耶稣的职事吸引了群众广大的注意,有些从未加入门徒行列的人,也准备要奉祂的名来服事神。有一个这样的人赶鬼,引起了使徒们的注意。
49. 约翰“回答说”(RSV;参,吕译“应时说”),这意味着他回应耶稣的话。他的意思可能是:“但一定有些限制,这一定不适用于像这类的事例。”或者他认为他的行动受到非难,他的良心受到搅扰。无论是因为什么缘故,他现在告诉耶稣:他们看见有一个人奉耶稣的名赶鬼。有些解经家拒绝接受这一点,他们说奉耶稣的名赶鬼似乎不会在祂的生平中实行过,他们认为路加是把教会的经历读回到耶稣的时代。但这似乎是表面的看法。就像前几章所显示的,当耶稣在赶鬼的事上成功的时候,有些人会尝试奉祂的名做同样的事,再没有比这更自然的了。但约翰和其他人包括在禁止那个人的“我们”里(未完成时态的意义可能是“我们试着要阻止他”,或“我们继续禁止他”),因为他不与我们一同跟从祢。路加并没有说那个人自称是门徒,只说他奉耶稣的名赶鬼(他竟能够奉耶稣的名做他们最近才在众目睽睽之下无法做的事!参40节),但对那些门徒而言,这是不够的,他还必须与他们一同来跟从主。这是每一个世代的基督徒都曾犯过的错误,在跟从耶稣之人的最早世代中看见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50. 但主却不犯这个错误。祂说:不要禁止他;祂又加上了这个重要的原则:不敌挡你们的就是帮助你们的。在反抗魔鬼的战争中,没有中间的立场,任何一位奉耶稣的名敌挡魔鬼的都应当受到欢迎,而不是反对,他是站在对的这一边。蒲隆模适切地指出:我们应当把这个原则用来试验别人;然而,“不与我相合的,就是敌我的”(十一23)这句话我们应当用来试验自己。
Ⅴ 从加利利到耶路撒冷(九51-十九44)
在其他福音书中,没有一本有真正与这一段相似的地方,虽然它有一些部分很像马太福音中的经文;而且,在十八15之后的经文,马可福音也有。路加谈到耶稣向着耶路撒冷去;但距离祂职事的完成还很遥远,祂还有许多要教导门徒的。这个段落非常关注教训(虽然并不排除其他的内容),就像前面的那个段落专注在耶稣的作为上一样。关于旅行的概念,不容置疑,路加特别说到耶稣许多次(九51、53,十三22、33,十七11,十八31,十九11、28)往耶路撒冷旅行(这对路加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地方),还有其他未特别指明是旅行的(九57,十1、38,十四25)。但当我们想要追溯它的路线时,却产生了一个问题:从九51起,耶稣似乎是经由撒玛利亚那条较短的路线去的;但稍后,我们却发现祂经过耶利哥(十九1),这是必须经由比利亚那条较长的路线;在十38,祂是在马大和马利亚的家乡,也就是伯大尼(约十一1),距离耶路撒冷只有几哩,但在十七 11,祂却“经过撒玛利亚和加利利”。
郭得特认为这一切都是吻合的,全都属于从加利利往耶路撒冷的悠闲旅程的一部分,在这其间,耶稣曾经大量地施教。其他人认为有两趟不同的旅程,从九51开始的,可能是赴住棚节筵席的旅程(约七),而耶稣的最后一趟京城之旅是从十七11开始的(见那里的注释)。有些人认为路加熟悉耶稣最后一趟往耶路撒冷之旅的两种传说(九51-十42以及十七11-十九28),又把一些有趣的、却缺乏详确日期和地点的事,放在这两个传说的中间。其他人则认为这趟“旅程”相当不自然,主张路加在这里插入了大量的杂事,明显地是不属其他任何地方的。大部分的学者大概都认为旅程的主题具有神学的意义,虽然对主要的意义是什么仍有争论。裘慕尔(W. G. Kümmel)因而引用了七位学者,对这个神学意义所提出的六种不同的意见。我们很难坚持哪一种观点最为显着。综览这些不同的评价,难以了解裘慕尔的结论怎么会被人反对,他说:这一个段落不过是“主——祂将要照着神的旨意去受苦——为了祂死后传道的使命而装备祂的门徒”169。对加利利人的诉求已经结束了,受难就摆在耶稣的前面,而祂坚定的向着它迈步前进;但在这之前,祂必须继续祂的工作。
A 进一步训练门徒(九51-62)
1.被撒玛利亚人拒绝(九51-56)
有些撒玛利亚人拒绝接待耶稣,路加在此强调耶稣与跟从祂的人在态度上的对比。
51. 耶稣的事奉将要接近尾声,“祂遂决意面朝耶路撒冷走去”(思高)。“被接上升”(RSV)这词句并不常见,它实际上是个名词(被接上升的日子),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相关的动词在使徒行传中用了许多次,有时是指耶稣的升天;有些人认为这个字间接提到以利亚的被接升天,稍后提及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像以利亚所做的一样,更是加强了这一点(54节;参,王下一10、12)。无论这个字带有哪一个真理,路加一定是在说到耶稣工作的完成:被钉十字架、复活、升天、坐在神的右边(参二十二69),但这个次序中最早的乃是十字架;所以,耶稣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这个事实说出了祂的勇气。
52-53. 这里并没有说谁是耶稣的使者,但他们是十二使徒中的一些人,走在前头为这一小队人马打点住宿事宜。如果他们在没有预期之下抵达一个小村庄的话,这大约一打左右的人会把该村庄的资源给耗尽了,而且,他们当然可以是更多;我们不知道有多少“门徒”与祂同行。但撒玛利亚这个村庄的人,看见祂面向耶路撒冷去,根本就不跟耶稣往来;他们与犹太人间的宿仇是不共戴天,甚至不愿帮助任何一个上耶路撒冷去的旅客,虽然他们显然不在乎接待加利利等地的人。约瑟夫告诉我们:撒玛利亚人憎恨、恶待上耶路撒冷去的客旅,有时甚至不惜谋杀他们(Bellum ii. 232;《犹太古史》xx. 118;后者告诉我们:在节期的时候,加利利人习惯从撒玛利亚经过)。
54. 对雅各和约翰而言,这个态度当然是无可忍受的,这两个“雷子”(可三17)问耶稣,要不要他们吩吩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他们;在这个问题里,他们对耶稣有着极大的信心,面对着向他们的主无礼的人,他们感觉只要奉耶稣的名来吩咐火,火就会降下来。但这个信心只是他们热心与挚爱耶稣的表示,多于是他们对基督徒事奉性质的了解。
55-56. 耶稣责备他们,那不是跟从祂之人行事为人的方式。他们并没有对撒玛利亚人采取任何敌对的行动,就往别的村庄去了,可能是犹太人的村庄。和合本的译文与RSV的注脚,都反映出大多数晚期抄本与一些早期抄本的经文;但却是蒲草纸抄本与大写字体抄本所没有的(见和合本小字),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是抄写的人所插入的。
2.专心一意(九57-62)
这一段的地点,路加只说是“在他们的旅途中”(现中)。当耶稣旅行的时候,有些人宣称自己已经准备要跟从祂。很明显的,他们有很好的意图,却没有体认到神的国所要求的性质。
57-58. 头一个人表达他预备要跟从耶稣。他所说的话没有任何错误:无论耶稣带领往何处去,他都准备要跟从;但这句话却证明他并未计算清楚它的含义。动物和飞鸟都有它们居住的所在,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这是对于道成肉身之代价偶然的一瞥,并指出跟随耶稣的人,一定不要指望过非常舒适的生活。
59-60. 第二个人蒙耶稣呼召。在回应中,他要求先回去埋葬他的父亲。有些人主张:假使这个人的父亲已经在家中过世了,他可能根本就不会与耶稣在一起,他一定忙于安排与殡葬有关的事宜。根据这个观点,他的要求乃是要留在家中,等到他的父亲去世;这可能意味着无限期的拖延,但国度的事务却是不能延期的。但是,如果父亲死了,这句话就有更大的急迫性。犹太人以为适当的埋葬是最重要的事,不埋葬父亲,“对犹太人来说,是件可耻的事”(Marshall),埋葬的责任甚至优于律法的研读、圣殿中的服事、宰杀逾越节的祭牲、行割礼的仪式,以及弥基录(Megillah;译注:大节期时在会堂中宣读的五卷诗卷,即雅歌、路得记、耶利米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的宣读(Megillah 3b);但国度的需求却更急迫,耶稣不能等到这个人办完了一切埋葬的事宜。所以祂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耶稣已经呼召了这个人,他要去传扬神国的道。让那些没有属灵洞察力的人,去尽他们能处理得很好的责任,埋葬是特别留给灵性死亡的人去做的;但那已经看见异象的人,一定不可拒绝或拖延他属天的呼召。
61-62. 第三个人跟第一个人一样,献上了他的服事,却提出他的条件:他要先回去辞别家里的人(像以利沙跟随以利亚时所做的一样,王上十九20-21)。这似乎不是不合理的(参五29);但跟从耶稣的意义比跟随以利亚更大,在这件事上,显然隐藏着不情愿采取决定性步骤的心。耶稣指出:国度没有可容那些蒙召往前,却仍向后看之人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