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第廿七章
第 27 章
保罗往罗马的旅程
徒 27:1-3> 冷酷如犹流,通过接触,看保罗也与前不同;你知道别人如何看你?
27:1-3 犹流是一个冷酷的罗马百夫长,被委派看守保罗,显然他时常都与保罗有紧密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犹流渐渐尊重保罗,并给他某种程度的自由( 27:3 ),后来更挽救保罗的性命( 27:43 )。从亲密和个别的接触,别人会怎样评价你的品格呢?
徒 27:9> 原来在古代航行是很危险的……
27:9 这个禁食的节期是赎罪节。古时航海的船没有罗盘,只靠星象来导航,因此在乌云密布的天气航行,是极其危险的。这件事情应该发生在十月(公元 59 年)。
徒 27:12> 此地潜伏着危险?船长因何这样心急要离开?
27:12 虽然这不是最适宜航行的时间,但船长和船主都不希望在那里过冬,因此船长就冒险航行。起初风平浪静,天气也不错,但后来却刮起狂风。
徒 27:21> 保罗真自大,竟在嘲弄人,你说他何有理由这样说?
27:21 保罗为什么这样对众人说话呢?他不是嘲弄他们说:“我早已告诉你们啦。”他是要提醒他们,在神的引导下,他早已预言过有这次麻烦( 27:10 )。后来,他们都听了他的话( 27:30-32 ),他们的性命都因而获救。
27:42-43 任何一个囚犯逃走了,水手都是要偿命的,所以他们的自然反应便是将囚犯杀了,免得他们逃走。百夫长深被保罗所感动,要救他。他这次行动保住了保罗的性命,使之日后可以在罗马传道,也成就了保罗的预言──船上每一个人都要获救,没有一个丧命的( 27:22 )。──《灵修版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第廿七章
航程中的恩典(二十七 1 ~ 13 )
在往罗马的行程中,神给保罗格外的恩典:
1. 他有路加与亚里达古同行:路加是医生,在此漫长的航程中,可以协助照顾保罗的健康。亚里达古是帖撒罗尼迦人,是自愿与保罗同行及服事保罗的。帖撒罗尼迦教会深得保罗的赞赏,在此显出保罗今回不是单独面对挑战,而是有亲爱的弟兄、甚至教会的支持。有些释经家提出路加及亚里达古是以保罗的奴仆身分随行,沿途服事保罗,故此身分与其他的囚犯不一样。
2. 他得到百夫长的善待:百夫长是御营中人,主要负责罗马及各地之间消息的传达。他率领士兵,押解保罗及其他囚犯前赴罗马,由于保罗是未被定罪的罗马公民,并且有奴仆照顾,所以得到百夫长的宽待,可自由上岸往朋友处去。
3. 他得知航程的前路:或许是基于保罗的经验,或许他有神特别的启示,他知道航程满有危险,故此劝告百夫长暂时不要启航。事后证明他的看法是对的,使他在行程中极受尊重。
我们是否记得“大使命”的应许?当我们肯为主作见证时,主就常与我们同在。主的同在一方面给我们能力,可以大胆地作见证;另一方面主又保守我们安然经过一切的苦难,并且叫我们享受神格外丰盛的恩典。我们愿意去经历吗?
祈祷 神啊,感谢,因有说不尽的恩典。
罗马之旅(二十七 14 ~ 44 )
.海上遇到风暴( 14 ~ 20 ):路加以生动的文笔,描写了船在狂风巨浪下的危险情景。致命的因素十分多:任风而刮失却方向、沉船、搁浅等等。他们亦尽力保存生命,包括挽回小船作沉船后救生之用、落下篷来避免搁浅、抛弃货物及船上器具减轻负担,然而所有可以作的都作了之后,仍然敌不过大自然的威力,结果仍要束手待毙。今天可以夺取我们生命的因素数之不尽,然而我们却凭神的恩典而存活。神是我们真正的磐石。
.保罗安慰众人( 21 ~ 26 ):在众人绝望之时,惟独保罗不受动摇。他得到神的启示,知道神会保守众人得平安,故此在危难之时,站起来向众人讲出安慰的信息。这是因为保罗多次经历苦难,并且多次蒙恩,故此在大自然力量的威胁之下,仍能满有信心地倚靠神。
.众人听从保罗( 27 ~ 38 ):此时保罗已赢得百夫长的信任,成为众人逃生的倚靠。他的意见虽然只是普通常识,但在恐慌之下只有他能镇静应付。他帮助维持船上秩序、勉励众人吃饭保存力气,并且重申神的拯救,结果百夫长在他的吩咐下,保持众人的秩序及气力,预备逃生之用。
.众人得蒙拯救( 39 ~ 44 ):当船搁浅之时,百夫长不许兵丁杀死囚犯,包括保罗,结果全船二百七十六个人安然得救。相信没有保罗安定军心,众人就是有机会逃生,亦会有自相践踏而死的事发生。现在众人有秩序地登岸,印证了神的应许。神的拯救也透过人来施行:百夫长指挥水手先游水上岸,其他的人扶木板浮上岸。
祈祷 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要提到耶和华神的名。──《新旧约辅读》
使徒行传 第廿七章 注释
27:1-28:31 保罗从该撒利亚被押往罗马
途中屡遇惊险,但终於安然抵达。
1-8 从该撒利亚至革哩底
1 「我们」:参16:10注。
「御营 ......
百夫长」:皇帝所徵用的军官,负责从不同省分运
粮供应罗马城众多的人口。这军官现在兼负押送犯人在罗马的
任务。
2
「亚大米田的船」:这艘船来自亚西亚岸、位於特罗亚以南的
大米田海港,当时停泊在该撒利亚。
「沿着亚西亚 ......
那船开行」:这船沿途停泊亚西亚省西岸的
海港,犹流等人登上这船,大概是打算在其中一个海港转乘往
义大利的船(参6)。
「亚里达古」:按西4:10,保罗被囚於罗马监狱时,他一直在
旁陪伴。
3 「西顿」:参12:20注。
船虽泊岸,但囚犯通常要留在上受监视,只有保罗可以上岸与
他的基督徒朋友会面。
4
「风不顺」:即吹逆风,地中海夏天及初秋吹西风或西北风,
不利西行的船只。
「贴着 ......
行去」:船绕过居比路东面,朝基利家北上,然後
向西推进。
5 「每拉」:吕家省一港口。
6
「亚力山太的船」:这船来自埃及的亚力山太港,大概是运载
谷物前往义大利(见38)。
7 「革尼土」:小亚细亚西南的半岛。
「革哩底背风岸」:即革哩底东北的小岛。
8
「佳澳」:革哩底南岸中部的小海湾,船只不宜在此停泊过冬
(参12)。
9-26 从革哩底至米利大一段惊险的航程
9
「禁食的节期」:即赎罪日──律法规定要禁食的日子(参串
20),约在阳历九月底十月初。过了这节期,海上航行便很危
险,至十一月仲冬,一切海上交通都要停顿。船在佳澳时,保
罗便劝船主和百夫长不要在这恶劣的天下继续航行。
12 从佳澳至非尼基只需一天的航程。
「海口」:即港口。
「一面朝 ......
东南」:非尼基在岛的西面;在这里,风从东北
和东南方吹来。
13 「南风」:这风向方便船只的行驶。
14
「友拉革罗」:意即「东北」;这风从东北方吹来,将船刮离
岸边、吹至海中。
16 「高大」:在革哩底以南四十公里(廿五英里)。
「小船」:即救生艇,平常系在船後於水面上拖着。
在这恶劣的天气下,小艇大概注满了水,故要收起来放在大船
上,免受损毁。
17 「用缆索捆绑船底」:为使船身更扎实、稳妥。
「赛耳底」:北非(今利比亚)海岸外面有浮沙和暗流的一带
地方。
「落下篷来」:原文也可解作「放下锚」:这样做是为了使船
慢驶,免被风吹上赛耳底去。
18-19
将船上的货物和器具抛下海,使船身上升,减少进水的程度。
20
「太阳和星辰」:这是航海者辩认方向及位置之根据。
船只不断受狂风吹袭,又辩认不出方向,看不见陆地,难怪船
上的人都绝望了。
21-25
保罗预言船上的人必安全无恙,安慰众人。
21 「众人 ......
吃甚麽」:众人多日吃不下食物,可能是因为担心
生命安危也可能是晕船之故。
24
「神都赐给你了」:指神已应允保罗为众人安全而作的祷告。
27:27-44 船着陆经过
继十四天的飘流之後,船终於在米大利岛搁浅被毁,但众人安全抵岸。
27
「亚底亚海」:当时指西西里岛以东至革哩底西面,北非至威
尼斯一带的地中海水域。
「水手 ......
旱地」:老练的水手从激浪声听出船离陆地不远。
28 「十二丈」:卅六公尺(卅九码)。
「九丈」:廿七公尺(廿九码)。
29 「船尾抛 ......
锚」:为使船头稳定,方便登陆。
31 水手若跑掉,船上乘客便性命难保。
事实上,水手在恶劣的天气下,黑夜里登上陌生的地方,是危
险万分性命堪虞。
38 船的重量减轻,船身便升高,容易前进。
39 「一个海湾」:大概在岛的东北。
40
「松开舵绳」:在暴风期间水手为安全计,用舵绳将两个舵桨
绑起,现在他们松开舵绳,操舵将船驶往岸边。
41 「两水夹流的地方」:指沙洲或狭窄的水道。
44 「用板子 ......
上岸」:不懂泳术的人靠着这些浮起的东西游到
岸上。
思想问题(第廿七章)
1 试从本章中找出保罗在旅程中所遭遇的阻滞。
保罗的反应如何?
2 既然神早已差遗使者(参 23:11;
27:24)保证保罗罗能如愿到罗马
申诉,为何 又容许保罗的行程多方受阻?
神应允什麽?没有应允什麽?
这对我们有何提示?
3 试从本章中找出表明保罗与罗马长官关系的七处经文。
什麽事改变了船上的人对保罗的态度呢?
使徒行传第廿七章
开始最后一次的旅程(廿七 1-8 )
保罗 手他的最后旅程。有两件事一定曾经使他心志高昂的。其一是一个陌生人的慈心:在整个旅程中,罗马百夫长犹流用慈心关照保罗超过常礼。据说他隶属亚古士督营,可能是在国土与地方之间,负有联络官作用的特殊部队。果然如,则犹流必是富有经验,而且有优秀的军事经历的人。更可能的是保罗与犹流,两雄相遇时,彼此就惺惺相惜了。另一使他高兴的事则是亚里达古的忠诚。有这样的一个说法,亚里达古可以陪伴 保罗走这最后的旅程,惟一的办法乃是加入队伍,作为奴隶。可能亚里达古宁愿作保罗的奴隶而不愿意与他分离──忠心大抵至此而已。
旅程先沿海上至西顿。第二个港口是每拉,可是事情却困难了。每年这个时候,流行刮西风,而他们惟有贴 居比路背风岸航行,才能到每拉去。在每拉他们找到一艘由亚力山大开往罗马的船。这可能是一艘载运谷米的船,因为埃及是义大利的粮仓。我们查看地图,可能他们要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可是强烈的西风使他们不能直达。一连多日他们都被风所阻,便贴革哩底背风岸行过,来到一个小港名叫佳澳。
水路的危险(廿七 9-20 )
保罗很显然是那船上最老练的旅客。禁食的节期指的是犹太人的赎罪日,在那年是十月的上半月。按照当时的航海惯例,九月以后是有疑问的时间,而在十一月航行则是不可能的事。要记得古时代的船没有六分仪,也没有罗盘,在阴暗的天气之下他们便无法找到他们的航路。保罗劝他们在佳澳过冬,其时他们已在佳澳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船是亚力山太的谷米船,船主可能就是承包商,承运谷米货物去罗马的。在船上,百夫长是个高级官员,有最高权力。保罗是个在押的囚犯,获准发言而且劝告又得接纳,这事却是意味深长。但是佳澳不是甚好的海港,也不靠近任何相当大的城市,给船员们可以过冬的;因此百夫长拒绝了保罗的劝告,却接受了那船主和承商的建议,沿岸去非尼基,那是一个比较方便的海港,也是一个较大的城市。
出乎意料之外,吹了一阵南风,使这计划似乎易行;后却刮来了可怕的东北风。那是一阵强风,其危险则是,如果他们把握不住那船,他们便必然吹到赛耳底沙滩上去,那是在北非洲之外,不少船只曾经葬身其间。(这沙滩被称为地中海的古得文沙滩。)这时候他们已经设法得到那系在船后的小艇,上了船,以备船或进水或被冲碎了。他们开始把多余的用具抛掉,以减轻重量。既无太阳,又无星宿,他们竟不知身在何方,而赛耳底沙滩的恐怖笼罩住他们,所以他们以为绝望了。
放心吧!(廿七 21-26 )
船的危险这时已经是很严重的了。这些谷米船并不小。大的可能大到长一四○尺,宽三六尺,吃水三三尺。可是在风暴时却有若干重大的短处。船头船尾一样,只是船尾翘起像一鹅颈。这些船不像现代的船,没有舵,只靠船尾两边伸出的两枝大桨来指方向,所以难以驾驶。而且,这些船只有一枝桅杆,这桅杆上有一张大方形的帆,这帆有时有布造的,有时是针缝的兽皮造的。像这样的帆不能经风。最坏的是,那单桅大帆使船的木料所受的张力太大,以致在风暴中,他们一开行,船便沉没。为了避免这种情形,他们把船索缚紧,意思是把大绳索放在船底下,拉紧了绞盘,使船身紧凑,像扎紧一件包裹一般。
我们很容易明白他们的危险。接 发生了一件非常的事。保罗在指挥船了,囚变成船主了,因为只有他一个人仍有勇气。
据说基尔弼爵士( Sir Humphrey Gilbert )有一次航行,船员都手足无措;他们觉得他们在迷雾,狂风和大海中迷失了。他们求他回头,他却不肯。他说,‘我在海上和在地上一样与上帝亲近。’属上帝的人,在别人心中已为恐怖所侵时,他的勇气依然兀立不摇。
盼望天亮(廿七 27-38 )
到了此时,他们对船已经完全失却控制。船飘来飘去,侧 船身前进,横过了亚底亚海;却不知身在何方。在黑夜里,他们听到远方岸边传来东西破碎的声音;他们从船尾放下了锚,以减低船身漂流的速度,免得撞在那些他们看不见的石头上。就在那时,保罗采取指挥的行动了。水手想要坐小船逃走。这些小船对二百七十六人可说毫无用处;但是保罗破坏了他们的计划。船上的人必得同生共死。以下便发生了一件最富人性,也最富暗示性的插曲:保罗劝他们吃饭。保罗是一个属于上帝的,有远象的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极讲实际的人。他深信天助自助者。他并非那种‘全心望天, 于世无用’的人。他知道饿肚的人不能工作;于是他集合了船上的人来到他旁边,叫他们吃饭。
我们读到这记载:在那风暴中,却像来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平静。这一位属于上帝的人,莫名其妙地,竟叫他们都确信上帝在掌管一切。世间最有用的,乃是那些自己镇静而又给人以信心的秘诀的人。保罗固然如此;而每一个跟从耶稣的人,应在别人扰攘不安时,能以屹立不摇。
逃出大海(廿七 39-44 )
这位罗马百夫长的善良品格又见突出。士兵们想杀了囚犯,以免逃逸。这不能怪他们,因为罗马法律规定,一个人逃掉,看守的人一定要代受逃犯的刑罚。可是百夫长进去,救了保罗和其他与他一同被囚的人。因此这个可怕的故事用一句话结束了,就像咳的一声,放下了心。船上的人全得救了。他们幸亏有保罗。 ──《每日研经丛书》
使徒行传 注释 27:24
保 罗, 不 要 害 怕: 只 要 神 在 人 身 上 有 一 个 计 划 和 旨 意, 而 这 人 又 愿 意 恒 切 寻 求 神 并 顺 从 圣 灵 的 带 领 ( 比 较 23:11 ; 24:16) , 主
就 必 定 会 救 拔 他 脱 离 死 亡 的 苦 害。 所 有 忠 心 事 奉 主 的 人 都 能 这 样 呼 求 神 说 “ 主 啊, 我 是 你 的, 我 事 奉 你, 求 你 作 我 的 保 障 ” ( 比 较 诗 16:1~2) 。
27:25
众 位 可 以 放 心: 保 罗 在 船 上 是 囚 犯, 但 在 基 督 里 却 是 自 由 人, 能 够 随 时 因 着 神 的 同 在 而 无 所 畏 惧。 而 同 船 的 人 却
因 海 上 的 危 险 胆 战 心 惊, 几 乎 丧 胆。 在 今 生 只 有 经 历 神 同 在 的 忠 心 信 徒, 才 能 在 面 对 生 命 的 危 险
时 刻 表 现 出 这 份 属 天 的 胆 量 和 信 心。
27:31
这 些 人 若 不 等 在 船
上: 保 罗
的 这 种 说 法 似 乎 与 22 节、 24 节的 内容
不 相 符。既 然 神 应 许 保 罗 要 把 那 些 与 他 同 船 的 人 都 赐 给 他 (24 节 ) ,而
保 罗 也 毫 无 保 留 地 向 他 们 宣 告 说 “ 你 们 的 性 命 一 个 也 不 失丧 ”
(22 节 ) ,那 么 为 何 水 手 弃 船 而 逃 会 使 船 上 的 人 丧 命 呢? 答
使徒行传
注释
二十七 1 至二十八 31 往罗马去
二十七 1-12 保罗启程往罗马
有关古代航海的海道和用语,特别是这一章圣经的地名,可参 C.
Hemer, The Book of Acts in the Setting of Hellenistic History ( Mohr,
1989 ) ,
pp.132-152 。
第 1-2 节作者再一次用「我们」一词来表明他自己亦有份参与此旅途(参十六 10 ,二十一 8 之注释),故事中其它的角色包括一个名叫犹流的百夫长,和他辖下的一些囚犯,并基督徒亚里达古。有关亚里达古的事,使徒行传没有更多的记载(却可见于西四 10 和门 24 ,或许这些着作都是保罗在罗马狱中写成的)。
第 3-8 节航程的首途「因为被风拦阻」,「船行得慢」,「沿岸」艰难行走。至夏季末,船仍在航行(所提及的节期是指九月、十月之间的赎罪日)。在这段期间他们停航,直等到春季,船则在港口过冬。
第 10-12 节从保罗的书信中,我们知道他曾经航海,甚至经历过船坏(参林后十一 25 )。虽然如此,百夫长却「信从掌船的和船主,不信从保罗所说的」,路加对这情况并不感觉惊奇,我们亦不难了解。于是他们决定「起了锚」,再前行大概 40 哩,希望到达一个方向适合的避风港过冬。
二十七 13-44 风暴与船毁
往罗马这最后一程,可视为一幕试验:受自然界的试验。古时有好些传奇故事描写一些犯人虽侥幸逃脱人的审判,天神〔特别是海神坡赛顿( Poseidon )〕却不放过他们。保罗此次逃脱沉船之险,对路加和一般基督徒而言,当然不带任何迷信的色彩,但是在当日大部分的外邦人眼中却有特殊的意义(参二十八 4 的注译)。
此事件的叙述似乎是来自第一手的数据,路加所用的文字反映出他与其它没有航海知识的作者一样,只是忠实地报导水手们在危难中的行动。
第 13-20 节船一起行,「微微」的「南风」( 13 节)瞬间就变成「狂风」( 14 节),船员被迫弃船。他们采用的各种措施都是正确的方法,甚至文中的先后次序也是正规的做法,例如用缆索绑紧船身,放下船篷,把货物抛在海里,后来甚至抛弃船上的器具。但是情势越加险恶,最后他们承认「我们得救的指望就都绝了」( 20 节)。
第 21-26 节乍看之下,保罗的训词有点儿「我早就说过 …… 」的味道,其实他提及先前的警告旨在使船员相信他的预言,这预言是神借着天使告诉保罗的。他并非预测一切安好,他们要遭遇危险,亦有财物上的损失,但各人得以保全性命。保罗全篇讲辞的重点在劝各人放心,这主题在五节经文中出现了两次。
这篇讲辞亦传达有关天灾的信息,显然保罗并没有把风暴和沉船的事件看作是神惩罚拘捕他的人,在他眼中,这一切都是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神并非用风暴来追踪他们,使他们无从躲藏,亦没有说他们若善待基督徒,这一切就不会发生。唯一能逃避此天灾的方法,就是起初的时候不作这种愚蠢的决定:在这个时候起航往非尼基。那些批评路加伪造这故事来制造高潮的人,以为路加藉此强调保罗有操纵时局的本领,然而讲辞中却全无迷信的成分,这点无疑对他们是当头棒喝。任何崇拜保罗的作者若要凭空捏造这故事的话,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渲染一番的机会,保罗既然曾像主耶稣一样医治病人,他当然亦应像主一样平静风浪(路八 22-25 )!
第 27-29 节离开佳澳本该是一日的航程,他们却航行了两个星期,水手「以为渐近旱地」( 27 节),探测的结果也证实如此。他们不再有搁浅之虑,便抛下 4 个锚,「盼望天亮」( 29 节),在白天可把船只靠拢岸,免得夜里摸黑航行,以致撞在石头上。
第 30-32 节假如是白天,船又颇稳固的话,留在船上比用小船于风暴中登岸来得安全。有些水手企图用这种方法逃走,说明他们绝望的心态,可能也暗示当时船只损坏的程度。但是若没有全体船员的通力合作,不易把船只驾驶拢岸,故此全船人的性命都受到影响,因此罗马兵丁便砍断小船的绳子。
第 33-38 节保罗劝众人吃饭是明智之举,天亮之时他们都要面临体力上的考验。虽然用膳前保罗所说所行与主餐中耶稣的言行相似(「拿着饼 …… 祝谢了 …… 擘开 …… 吃」;参路九 16 ,二十二 19 ,二十四 30 ),但是这里没有其它显示叫我们相信他们是在守圣餐。况且参与的人混杂着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光是这点就足以推翻圣餐之说了。
虽然他们已经抛掉一些货物,但米粮似乎仍被存留下来作压舱之用。现在既然他们要把船拢岸,那么船浮水面愈高愈好,可能亦因为这缘故,保罗明知要把粮食抛在海里,所以他劝各人先吃饱。
第 39-40 节在第一线的曙光中,他们看见了陆地,既有「海湾」,显然这是「把船拢进去」的目的地。
第 41 节可是船只却没有靠岸,反而搁浅,船头胶住不动,船尾被风浪冲坏。
第 42 节兵丁打算把囚犯杀掉,免得他们逃跑,这态度支持十二章 18 至 19 节和十六章 27 节所言;在兵丁看守下的囚犯若逃脱,守卫者要负责任。
使徒行传第廿七章
九 往义大利的旅途(廿七 1 ~廿八 16 )
写完了好几章审讯和讲辞之后,路加相当详尽地转述保罗由巴勒斯坦上义大利的航程,栩栩如生地做个结束。这段叙述的长度,与全书的比例,占很显着的份量,尤其是骤然看来,叙述的历程对使徒行传的神学目的,似毫无贡献。路加可能也受当时写作风气的影响:航海故事,沉船风险,从古时荷马的作品以至今日,都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此外,有人说可能路加心目中想针对一流行的观念,说一个坏人必遭溺毙的命运,罪有恶报(廿八 4 ) 310 ;他于是叙述保罗怎样从深海逃生的故事。同时,保罗在大半记载他个人角色的故事中,以英雄姿态出现,对水手们预告风险,在危难中安抚他们,甚至在救了一船的水手乘客上建了功劳。这里强调的,是神掌管保护保罗的性命。这样,这故事岂不切合了作者文学及神学上的用心 311 ?
因此,这一段记述的历史性,就自然遭受挑战了。不少学者认为,这一段航海记叙若把保罗的名字删去 (廿七 9 ~ 11 、 21 ~ 26 ,卅一 33 ~ 36 、 43 ),余下的就是一个海上的故事,路加拿来作保罗行程的背景罢了( Dibelius p.204 ~ 206 参 Conzelmann p .146f )。他们也承认这故事是根据事实来的,所以 Hanson ( p.243 )反问得好,他说:“真巧合了!一个不见经传的故事,记载同一方向的航程,细节详尽,却与 Conzelmann 附录中的记载配合不起来,这发现实在有幸!”不但如此,故事中的细节,尤其是关于人物方面,正配合路加的目的,硬说他把保罗编造上去,实在是难以相信的。当然,很多人都会议论说,路加要另找一个资料来配合故事,绝对可能;但这里的故事合得如此妥贴,正是所描写的地点之间航程的险急实况,决不可能是虚构,或从别处借用过来的。 James Smith of Jordanhill 的古典作品 The Voyage and Shipwreck of St. Paul (London 1856 ) ,描画出故事的逼真性,后来的侦查也未有人能推翻这结论。不过,保罗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真有点奇特:被押往受刑的囚犯,真会产生这样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是不是路加着意要把他捧成英雄?要留意,若要把文中提及保罗的部份删去,并不如 Dibelius 等人看得这样简单,剩下来的部份,与删去的有很大的关连,看出是从同一资料出来的。此外,这航程是使徒行传的“我们”部份,作者写的是一手经历。最后,保罗也决非不可能有那种,在危难中挺身而出的个性气质。赫肯( p.711 )讥诮地把路加刻画的保罗,“刚勇不屈,百战百胜的神的宠儿”,与保罗自己的写照比较,为自己的性命灰心绝望(林后一 8 ),然后经历神叫死人复活的神迹(林后一 9 f . )。其实这矛盾是不存在的,保罗在徒廿七的自信,是从对神的信靠而来(廿七 23 ~ 25 ),神往往容许人落到深渊,然后拯救过来。保罗和领队的百夫长一定打好了密切的关系,同时百夫长对这未曾定出罪名的囚犯,有很好的印象,对他的话很看重,这也是不难理解的事吧。
1. 罗马巡抚既决定遣送保罗和他的同伴(这里再用“我们”)往罗马去,就安排了百夫长和一小队兵,押送他们和其他囚犯回去。这里描述保罗及同伴上罗马,似轻描淡写;事实上,只有保罗是受捆锁的,除非亚里达古(第 2 节)也是。路加自从上一段“我们”的记叙(廿一 18) 之后,到底留在何方,我们并不知道,多半认为他留在巴勒斯坦,搜集福音书和使徒行传前半部的资料,这当然有可能,但没有实证。( 他们 ) 交给 \cs8 这含糊的说法,一定是指罗马当局。犹流是监管囚犯的罪过官员的外邦名字。据说他属于 奥古斯丁兵团 ,查出来是 Cohors
Augusta I ,是奥古斯丁时代驻叙利亚的辅助步队,可能是在 Batabea (亦即巴珊 \cs16 Bashan ,加利利海以东),当时是希律亚基帕二世时代。问题是,一个辅助步队的百夫长,会被派遣送囚犯上罗马吗? Ramsay 说( pp.315, 348 )犹流是 Frumentarii 之一员,专任王上的快信递送,不过第一世纪来说,从这些人的名称看来,任务在监察各省对罗马的粟米供应,后来才负有警卫的功用;因此,这一看法大可删去了( Sherwin-White p.109 )。
2. 保罗的航程对古代海路,提供了鲜明的一瞥。一般而言,船只多沿地中海岸航行,且避免冬天行船的。这一行人起初乘的船,从 亚大米田 来(亚大米田位于小亚西亚西岸上端的一海港,离特罗亚不远),可能正要沿 亚西亚 各港口回母港去。百夫长的心意是希望在其中一个港口,可以把这班人转上往义大利的船上去。
路加补充说同行的人中, 有帖撒罗尼迦人亚里达古 。这补述最自然的解释是他乘这艘往爱琴海地区的船回家去。他在门 24 及西四 10 再有出现过,不过,却是保罗的同伴,一同坐监的。若这些书信是保罗从罗马监牢写的,那末这时亚里达古可能是陪伴保罗上罗马的了。无论如何,路加一定与保罗同行至罗马。这里提亚里达古,在故事情节上并没有补充什么,不过却表示了此乃实录可信。
3. 船从该撒利亚前行至 西顿 ,有六十九海哩距离(不是布鲁斯, Book p.501 所说的陆上哩程)。因此可以一日之间航行很远。保罗获准往 朋友 那里去, 受 \cs8 他们的 照应 ,就如享受他们的陪伴,或吃一顿饭(我们不知道古代船上的膳食如何,也许也不会太上乘的了),同时接受他们赠送的旅程资助(参廿八 14 )。希腊原文“朋友”作“那些朋友”,指明可能是基督徒,正如约三 15 所说的。这字眼在第一世纪别的集团也有使用,但 Sta/hlin ( p.314 )认为信徒用这字源于耶稣门徒之间的用法(路十二 4 ;约十一 11 ,十五 13f )。凡是熟稔沿岸航行的人,都知道船只靠岸后,势必花相当时日上货落货的,搭客自然会上岸,打发时光。不过,囚犯则该留在船上以策安全,百夫长却宽待保罗,让他上岸,当然会有一兵士监视着他。
4. 离开西顿,要往每亚去,直接的航线应是沿 居比路 岛西岸行,保罗先前从帕大喇往推罗(廿一 1 ~ 3 ),正取这一路线,不过相反方向就是了。可是由于夏尽初秋时节,风多偏西或西北,因此沿居比路东面 背风 岸,则较为容易,沿着岸边行,又可以争取海岸的晚风。
5. 绕过居比路,船就驶出了大海,可能仍沿岸边行,经过 基利家旁非利亚 ,有晚风和西海潮相送,一直来到了 每拉 ,是 吕家 的海港 312 。
6. 从埃及到义大利,有一条很吃重的贸易航线,专运粟米供应罗马广大的人口。由于古代船只未有足够的抗风设计,从 亚力山大 的船自然就要顺势向北先到每拉,然后依傍着亚西亚海岸,作第二段的航程。粟米贸易操纵在私营商人手上,由于罗马命脉所系就承受特别优厚的待遇,监管保罗的百夫长,必毫不迟疑地打算利用这一艘船上罗马去了。
7. 我们假设这艘亚力山太的船向西开行,一心想在冬风来临前到达义大利,否则航行就有困难了。可是一从每拉起程,气候就不容他们达成愿望了。因为当时吹的是西北风,船只好不容易才向西走到 革尼土 ,花了好多时日; 革尼土 是小亚西亚西南尖端的半岛。经文说的风阻,不清楚是指往革尼土受阻,还是从那里起行受阻( RSV )。一般航线是从革里底北岸沿海经过的,这次却绕过了革里底的东端( 撒摩尼 角),为要沿着岛的南岸( 背风 岸)继续向西进发。
8. 即或如此,航程仍然十分困难,勉强来到最近的一个海港佳澳:从古代资料查不出这个地方来,但现在辨认出是当今的 Limeonas Kalous (或 Calolomonia ),位于 Matala 角以东十二哩( 18 公里 ),那里海岸线向北弯上去,因此不能避风。佳澳是个开敞的港湾,在恶劣的天气里,甚不理想。路加加插说佳澳近 拉西亚 城,(考古出来是邻近的遗迹,也就是 Pliny 长老所提及的 Lasos 城。)
9. 这一程已走了好一段日子,船也似乎再也离不了海港,因为天气仍然十分恶劣,结果冬天前航海的日期已过了。路加用禁食的节期来说明,就是犹太人的赎罪日,是提斯利月(即十月)十日;不过由于犹太历法是阴历,月份的位置每年不同,大概在九月到十月这段时期。根据布鲁斯,( Book p.506 ),公元五九年的赎罪日落在 十月五日 ,这就正配合罗马军事作家 Vegetius 的话,说 九月十五日 起航行已有危险,而 十一月十一日 至 三月十日 则完全停航。这个观点有一个困难,水手花了两星期才由革哩底来到米利大,在米利大停留了三个月才再启程。依这样计算,他们再度启行时,约在一月底或二月初,远在 三月十日 以先。这难题可以这样解释,在良好的情况下,航行可以在二月就恢复(如 Pliny 长老的见解),又或如 Conzelmann (p.141) 的提议,说路加用的是叙利亚犹太历法,那末 Trishri 月十日落在 十月廿八日 。无论如何,公元五十九年似是最合他们航行的年份了,因为接上一年的犹太节期,日期更早。
10. 这时保罗插手干涉了。他简单地警告当前的危险,任何人见当时的月份和气候不顺,都会这样说的。这时出海, 船 和 货 势必受损,船手和乘客也难保。这里有两点不大肯定,第一、未知保罗是否在作启示式的预言(参廿七 21 ~ 26 );若这常理式的见解有从神来的启示,记述中没有明文说出,但保罗并非说可能遭难,而是肯定指出危难当前,这样大可支持有神的指引在背后的假设。第二、这里没有说明他对谁说的。 Ramsay ( pp.332 ~ 335 )说当时是水手与乘客的集会,百夫长充召集人。我们没有根据去推翻这可能性,不过作为囚犯的保罗,能参与这种讨论,倒也奇怪。或说是一般谈话的场合,但第 21 节却暗示保罗得以对整船的人发言。保罗若可以接近百夫长,显然他必已这样做了,而又被视为受捆的罗马公民,尚未定什么罪名,那末他可以向百夫长建议,又可以对掌船的说话,就并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了。要记得,当时船上相当挤逼的情况,不容许船长、船员、乘客等,有多少分隔的可能。
11. 百夫长看来是船上掌权的人, Ramsay 说该船是皇家军船,因此船上的军官就成了船员的指挥了。不过这看法近代学者不大同意,认为这船不是国家操管的,只不过服务国家而已。因此较有可能的,就是掌船的询问百夫长的意见,而百夫长则信赖船员们航海的专门知识。掌船的本在船主之下, 船主 不过刚巧在船上吧了。前者负责实际航行,后者则承担全部责任。
12. 掌船的考虑佳澳不是个过冬的港口,因此前两节所讨论的,只是关于把船驶到沿岸另一好过冬的港口,而不是要不要驶往义大利了。 J. Smith ( The Voyage and Shipwreck of St.
Paul p.84 )说在恶劣的天气下,甚至沿革哩底岸到别的好港口,也极为惊险。他们心目中的地方叫做非尼基,它朝向西南及西北风 ( RSV ),意即向着这些风向(中文译为一面朝东北,一面朝东南)。这正是今日的 Lutro ,正向东。不过这样解希腊文这字眼,似乎很不自然,我们认为该是个向西的港口。今日这半岛上切合这地方的,叫做 Phineka ,保留了古代的名字,如今已淤塞了,古代则较为便利 313 。
13. 就此开始了风暴沉船的险剧,印证了保罗的推测。预期的旅程很短,不过是一天的路,有了温和的南风,似乎不难达成。于是船启程了,小心翼翼地贴着岸行驶。
14. 可是水手没有预算风向会突变,一股劲风从岛内陆吹来,从山向东北而下。那风名叫友拉革罗,在拉丁碑文中印证这字 314 。似乎是希腊字 Euros (东风),和拉丁字 Aquilo (北风),两字的揉合;因此,可能是水手给东北风的名号。
15. 船在风暴中困住了,古时的船在大波涛中根本无能为力,水手只有任船随风而去,别无他法;赫肯( p.701 注 4 )表示当时一定在用前帆,否则根本无法驶舵。
16. 船贴着 小岛高大 的 背风 岸行,高大是当今的 Gavaho 或 Gozzo ,离革哩底约廿三哩( 37 公里 )。在那里水手几经 艰难 才把 小船 拖了上来。小船平时拖在大船后面,但在暴风中,很容易撞打在大船上而毁坏。这里用“我们”一字,可能表示路加亲手帮忙,也可能是乘客或旁观者,把自己投进当时进行的抢救中的讲法。
17. 水手再做了一重保卫工夫,用 缆索捆绑船底 ( RSV ),意思并不清楚。这里有两个字,第一是解“帮助”,可以泛指防卫措施,也可更明显地指航海用的工具,例如缆索,或一组滑轮。后者似乎较合文意,但也没有别的旁证可以肯定。第二个字是“捆绑船底”,有几个意思,一、用绳垂直地把船旁的板绑紧(布鲁斯, Book p.509 );二、用绳垂直地把船身由船头至船尾纵线式绑起来加强它(赫肯 \cs16 p.703 n.1 );三、用绳在船舱内横绑起来以加强它:四、用绳纵线式从船头到船尾拉紧,防止船背破折( H. J. Cadbury BC. V. pp.345 ~ 354 )。依现有的知识,很难肯定谁是谁非。唯一可以肯定的,缆索是希腊战船的装备之一,是绳子或缆,通常有四至六条,且(至少在一个例子中)足够纵线绕船一圈之长度。此外,我们知道第一种方法是当今仍证实有用的,而第四种方法则用于古埃及船,以防背受折。
水手们恐怕船难免会冲向赛耳底,这是流沙浅滩的地带,在利比亚 Libya 海岸外,传说是航海的险地,正如今日的“百慕达三角”一样。虽然那时还距离有三百八十哩( 611 公里 ),但水手们别无选择。第三个措施,就是“ 落下篷来 ”。同样,这里的意思不大明显。可以解作放下主帆,或把它升起( set ),或把支撑帆使暴风更易吹动船只的主桅降下,或把后备用的帆篷丢弃,(可是“落下”与“抛弃”难以作同样解释),又或者解作放下某种锚,使船慢下来,可以向北转行,避开危险地带。
18 ~ 19. 可是这些措施都无能为力,船遇着大风浪,可能有水入了船上,于是开始把 货物 抛下海去(参拿一 5 )。到了第三日,为减轻船的重量,继续把船上的 器具 抛下海去;这是指后备用的篷,可能是笨重的主帆和桅杆。这里说水手们亲手这样做,这句很令人狐疑,因为除了 双手 别无工具了。后来的版本就把“我们抛下”改为“他们抛下”,稍为通一点。又或者说他们没有起重的工具,如在港口所用的?
20. 风暴到了顶点,水手们根本不知身在何方,离岸多远,近不近石头浅滩,天气恶劣得连 日月星辰 都不见,以至无以辨认方向。依人看来,似乎绝无求生之路了,船上一片绝望情景。
21 ~ 22. 这时保罗来了第二次干预。开始先说众人没有 吃 什么东西,这一点直到第 33 节才再提及。这里却足以描昼当时船上人们那种绝望的景况。也许因暴风以至船上所余食物已不多,而且人们晕浪虚弱,沮丧绝望,没有胃口。若他们留在佳澳,就不会有这时的危难险阻了,保罗提说他们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他预言伤亡损失已应验了,虽然事实上这时为止只有船受损(到最后也是只损失船),而船上的人并未受损,正如他所预言的。他用先前预言的实证,在这时鼓励众人,他相信 船 虽会破坏, 人 却不至丧失。
23 ~ 24. 保罗说出他信心确据的因由,是他前一晚得的异象,有神的使者向他显现。天使的报讯,是印证廿三 11 的启示,说保罗必然安抵罗马;神的计划要他在该撒面前作见证(廿三 11 )。因此他肯定自己在这场风险中,必安然无恙,而且神也告诉他,船上的人也赐给他了。这话意思是保罗一直为同行的人祷告,如今神应允他了。这与亚伯拉罕为所多玛人祈祷的例子相类似,他求神为了那少数的义人,把全城的人拯救过来(创十八 23 ~ 33 )。
25 ~ 26. 于是保罗劝慰他们,叫他们 放心 ,并且叫他们同样对神有 信心 ,神应许的必然成就。保罗的预言不单只是求安全的希望,而是很着实地说他们会撞在一个 岛 上。因为如果船要失去( 22 节),人却获救的话,就必然如此了。
保罗这番话又遭受严重的批判。可是这完全与保罗从神得异象的经历相符(林后十二 1 、 9 ),而且他与同船的人分享自己的信念,也是很自然的事;况且这记载是目击者的见证,我们实无需怀疑保罗这番话的。赫肯( p.709 )很怀疑保罗能在大风大浪的船上,发表这样的演说;可是,他心目中以为保罗像公开演说的形像,在这种情况下,是不恰当的。
27. 保罗的预言应验了。过了两星期,大概是指离开佳澳之后。人们计算过这段行程距离(约 475 海里, 885 公里 )在这样的风涌之下,正要这么多日子。我们还要容让有风向的转移,这是理所当然的。今日的 亚底亚海 ,是指义大利和巴尔干半岛之间的海峡;但古时的用法,则包括西西里和革哩底的地域。米利大岛位于这地区的西端,在西西里之南。水手们认出近陆地的迹象,可能是从浪涛声得知的 315 。
28. 于是他们就测量船下海的深度。这数字虽然与当今在该沉船地测得的相符, Conzelmann ( p.144 )却仍认为只是个写作的创作,理由是路加不可能站在抛铅锤的人旁边;这种疑窦实在无稽之极。
29. 水这样浅,又加上浪涛的声音,必须采取安全措施;于是水手们抛下 四个锚 。依今日的眼光,这些锚一定很轻,所以用四个之多。锚是从船尾抛下,使船头不会绕转过来;只要等到天亮,就趁时机找合适的地点让船冲上岸。这时只有企盼天明。
30. 下面的记载有好些不同的解释。根据路加,水手(可能只是其中几名)想放下小船( 16 节),好从船上逃走;他们假作要从船头抛锚的样子──在当时的情况下,必须把锚划到离船头稍开的地方放下。可是,不少解经者认为在这种风浪中逃走,又是漆黑一片,不知身在何方,简直与自杀无异。这时最安全的就是留在船上,等候天明。读过 鲁滨逊漂流记 的,都记得有一段相似的情景,船在清晨搁浅,水手纷纷乘小船逃命,结果除了鲁滨逊之外,全部丧命。他后来回到船上,说:“我明显看出,我们如果留在船上,都必安全,也就是必安然抵岸。”, Defoe 的故事表示,人有时会冲昏了头脑,做出傻事来;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船上的人误解了水手的用心。
31. 不管水手的动机怎样,保罗向 百夫长 指出,若水手离船,全船的人就都不能得救。赫肯( p.706, 710 )说若是这样,保罗就做成大船的损失,因为没有了小船,船除了拢岸就别无他法了(结果拢岸不成功)。不过同时他也承认这是路加插入的虚构情节,把保罗模造成船上乘客的救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他们运气坏,偏撞在浅滩上,而非岸边。也可以说兵丁太鲁莽行事,把小船放走,而不是小心看守它( 32 节)。路加显然认为是保罗主动建议这样做,且存心挽救局面的。当时兵丁和乘客一片恐慌混乱,误会了水手的用心,也并无不可。古代的浪漫故事中,水手在危急中弃乘客而逃,也不无实例。
33. 再来一段保罗的记载。天 渐明 !船被锚安定下来,保罗就劝船上的人吃东西。这里说他是对全船的人讲的,提醒他们自从风暴以来( 21 节),已有十四天没有吃什么了。虽然这里没说他们在禁食,呼求他们的神明搭救,但这意见也可能存在的;保罗也就告诉他们,他们的祈求已经应允了,不必再禁食了。同样,保罗在船上占这样具控制性的位置,实有点奇怪,他竟可以指挥全船人的注意了,不过,一个圣人,像保罗的形像,在危急的景况下,会比一个普通人更获得人的顺命。
34. 保罗劝他们吃东西,因为这与他们的安危有关:没有养份,他们难以支撑上岸的苦斗呢。他再保证他们性命必得以保存,并用箴言的形式说明他们必不受危害(参撒上十四 45 ;太十 36 ,路十二 7 ,廿一 18 )。
35 ~ 36. 保罗以身作则,加强这一番劝勉的话,他拿了 饼 来,依犹太人和基督徒的常规, 向神祝谢 了,擘开就 吃 。这过程似耶稣叫五千人吃饱(路九 16 ),最后晚餐(路廿二 19 )和以马忤斯门徒吃饭时的情景(路廿四 30 )。因此,无怪不少解经者认为这里是在吃主餐,或路加称之为擘饼。早期教会的主餐与一般晚餐放在一起的(林前十一 17 ~ 34 ),因此很可能保罗真的在进行信徒的擘饼,而路加及其他人可以共享。但这里描述的举动,与一般犹太人平常吃饭的惯例也相符,且在各式人等面前实行出来。因此,路加所记的很可能是普通的晚餐,而不是信徒的圣礼,或为那些将要信主的人,来一次“预祝”的仪式。保罗把饼分给信徒同伴 316 ,为要作为众人的榜样。
37. 路加无关轻重地加插了船上的人数,共有二七六人,有些版本数字低一点(如七六;也许由于抄写者之误);但二七六这数字也绝对可能,因为约瑟夫记载一艘船,同样在爱琴海漂流的航程,船上达三百人之多。这里提及人数,也许是预备下面记述他们怎样登岸的。
38. 水手们吃饱,体力增添了,就开始把船上余下的货物再抛下海,要叫船轻一点,免得搁浅,前些时候他们已经抛了好些货物下海( 18 节),且必须留下一部份作为压舱的重物,因为船在风中漂浮不定。
39. 天亮了,就见了陆地,但水手仍不知是什么地方。最重要的发现,就是那里 有一个海湾 ,有岸可登,可以试把船拢岸。
这故事中,传统的地点,就是米利大东北岸的圣保罗湾,湾的进口处有一浅滩,现在已下沉,低过古时的深度,可能就是他们的船搁浅的地方。因此,说爱琴湾的 Mljet 岛才是该遗迹的理论,就不太合理了,这地方离航线实在太远了 317 。
40. 水手着手把船靠岸。他们把锚弃在海里,又松开 舵绳 ,就是在风暴中把舵掌缚住以策安全的绳子,此外又拉起斗篷(参 15 节,当船下了锚时,这帆是张起的),这样,他们好把船驶进岸湾去。
41. 但他们的措施行不通,船遇着 浅滩 ,希腊文是指“两个海的地方”( RSV ) ; Smith ( op. cit.,
pp.137 ~ 139 )认为这是海湾旁边和小岛 Salmonetta 之间的海峡,会引起洪流,及海底积存的黏土,会把船胶住,任浪冲打。赫肯( p.708 )却说上面 39 节注解的浅滩才对,位置较近海湾入口的中央。他又说船尾 破 了,应该是撞力所致,而不是被浪冲坏( waves 一字,或 RSV 的 Surf ,在有些版本是没有的)。
42. 混乱之中,兵士想要 把囚犯杀了 ,免得逃跑。若是会游泳的,很容易可以上岸,逃进林野去,再要搜捕就很困难了。有一个难题,就是囚犯该是上了手镣脚铐,无法逃走的,可是,在船破的特殊情形下,可能有不同的措施。
43. 保罗又一次成了同船的人安危的焦点。不管百夫长对其他囚犯的态度怎样,他不肯让保罗的性命受危害,尤其是见他在航程中的举动。于是他吩咐人们想办法上岸,会 游泳 的,就不难抵岸,因为距离并不远。
44. 其他的人,就用木板或浮水的东西上崋。希腊文法结构可以解作,会游泳的人把他们背负着洑水;这不一定像赫肯( p.708 )的看法,认为会游泳的人背着他们游过去,而是他们用救生的方法,使他们安全抵达。
──《丁道尔圣经注释》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第二十七章
27:1
保罗押赴罗马,同行者有:路加(27:1“我们”;参21:19注)、亚里达古(27:2;参19:29注)。从保罗被捕(21章),以迄他到达罗马(28章),作者记载所遭遇的事和审判过程都非常详细,可见本书著者路加自始至终陪伴保罗左右。
27:9
禁食的节期指犹太人的赎罪日,在犹太历第七个月的第十日举行(利23:27),约在阳历九、十月间。犹太人认为地中海航行比较安全的时间是在九月中以前。十一月中以后,海上风浪太大,必须停航。保罗在地中海有多次旅行的经验,因此建议不要继续航行。
27:14 “友拉革罗”是一股从东北吹来势如飓风的大风,原文Eurokulon,有“东风巨浪”之意。此风自革哩底岛(今克里特)吹来,在保罗乘船之南。用大帆靠风力航行的船若遇此风不是翻侧,便是搁浅(27节)。
27:16 古时航行地中海的大船都拖有小船随行,在大风中小船或有撞破大船或被大船撞破的危险,所以把小船拉上大船,绑在船边(17节)。
高大小岛在革哩底岛南约40公里。
27:24 不是站在罗马皇帝尼禄面前由他亲自审讯,而是交由他的法庭审讯。
27:27 亚底亚海除指今之亚得里亚海(Adriatic Sea)外,还包括当时西西里岛东介乎希腊、意大利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
27:35
保罗内心平安,一方面因他为基督置生死于度外,一方面因他得着主的应许,有信心必然获救(27:24)。他自己吃饭,也劝众人为了身体的健康吃饭。他在饭前照信徒的生活方式祝谢。众人都因他的信心,放心吃饭。
27:37
船上有276人,这个数目对运粮船来说不算大。有的去罗马的船只载的人比这还多。这里提到人数,可能涉及到粮食的配给问题;也可能为上岸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