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六章
第 6 章
士 6:2> 米甸人与以色列人有无亲缘关系?他们的祖先是谁?
6: 2 米 甸人是亚伯拉罕的第二个妻子基土拉所生的儿子米甸(参创 25:1-2 )的后裔,住在旷野;他们的祖先是由此而来,所以就常与以色列人冲突。在士师时代之前多年,以色列人仍在旷野飘流的时候,就曾经与他们争战,几乎把他们全部消灭(参民 31:1-20 )。因为没被灭尽,这民族的人口又增多起来,到这个时代,再一次前来欺压以色列人。
士 6:6> 以色列人这次呼求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6:6 以色列人到山穷水尽时再一次回转归向神,假使一直信靠祂,就可以免受许多无谓的痛苦!我们不应当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才归向神,应当每天求祂帮助。这并不是说人生会因而轻松安逸,我们仍然会遇到挣扎,但神必赐我们力量,使我们能在风浪中过得胜的生活。不要等到力量用尽的时候才求告神,在任何境遇之中都要先求告祂。
基甸
士 6:11> 基甸看见的是神的使者还是神自己?
6:11 旧约有好几次记载耶和华的使者向人显现:计有创世记 16 章 7 节; 22 章 11 节; 31 章 11 节;出埃及记 3 章 2 节; 14 章 19 节;士师记 2 章 1 节; 13 章 3 节;撒迦利亚书 3 章 1 至 6 节。每次显现的使者是否同一位,我们并不清楚。这一节提到,向基甸显现的这位使者,在此处( 6:12 )看似与神分开,而在另一处( 6:14 )则又是神自己。所以有些解经者相信,这位使者就是新约所记的耶稣基督在降世为人以前的特别显现。作为神的专使,有可能有特别的权柄为神发言。不管怎样解释,神差派一位特别的使者将重要的信息告诉基甸,这是毋庸置疑的。
士 6:11> 那时的人通常怎样打麦子?
6:11 打麦子是将麦粒与它外面的谷壳分开,无用的空壳就是糠秕。农夫通常在山坡上宽大的禾场上打麦,把麦子高高扬起,藉风把糠秕吹去。不过,如果基甸这样做,就容易成为匪徒的目标,所以他被逼要躲在酒醡里打麦子,那可能是别人看不到的一个地窖,人不会怀疑有农夫的谷物藏在那里。
士 6:13> 遇到困难时,我是怪神不与自己同在,还是审视自己的行为?
6:13 基甸因自己和民族所面对的问题专一求问神,并寻找神未施助的原因。他并未意识到是以色列人自己招祸:当他们决定不顺服神,不理会祂的时候,灾祸便来到,这不能怪神。人很容易忽略自身的责任,把自己的困难归咎于神与别人。可惜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叫我们与神更为亲近,只会令我们更悖逆神,退到危险的边缘。
在困难来临的时候,要省察的是内心,先向神认罪,因为罪可能是造成困难的根源。
士 6:14-16> 神呼召你时,你是否也像基甸那样不自信,以致推辞?
6:14-16 神对基甸说:“我与你同在”,神也应允赐给他力量,使他胜过敌人。虽然神清楚地应允赐他能力,他还是推辞;他只看到自己的有限与软弱,却没有看到神能藉着他做工。
我们就像基甸一样,蒙召以特定的方式事奉神,神也应许要赐给我们所需的装备与力量,我们还是常常推辞。你若提醒神自己不够资格,就是暗示祂不完全了解你的处境,或者在说祂对你的判断并不准确。不要花时间向神推辞,要花时间来做神要你做的工作。
神使用一般的人
士 6:22-23> 基甸为什么怕看见耶和华的使者呢?
6:22-23 以色列人相信,人若看见神的面就不能存活(参出 33:20 ,神对摩西所说的话)。基甸一定把这句话也用在天使身上了。
士 6:25-30> 遵从神的命令有时会犯众怒,我怕不怕?
6:25-30 神呼召基甸去作以色列人的拯救者之后,立刻叫他砍下木偶拆毁巴力的祭坛。这是对基甸的信心与承诺的考验。迦南人的宗教政治性极强,所以攻击他们所拜的神,往往被视为攻击维护那神的地方政府。如果基甸被他们捉去,就会面对极大的麻烦,甚至要受皮肉之苦(关于巴力与亚舍拉,请看 2:11-15 ; 3:7 的注释)。
基甸遵从神不准人拜偶像的崇高律法,甘冒极大的危险,当地的人知道基甸所做的事以后就要杀死他,其中有许多是他的同胞,这说明神的子民道德败坏到何种地步。神说拜偶像的人要被石头打死(参申 13:6-11 ),但是这些以色列人因为基甸砍下木偶,要敬拜神,反而想用石头打死他!你开始为神工作之时,那些应当支持你的人可能会起来攻击你啊!
士 6:33> 抢占有利地形是制胜的重要因素,你看──
6: 33 米 甸人与亚玛力人的军队在耶斯列平原安营,该平原是区内的农产中心。凡是能控制那平原肥沃之地的人,就可以控制住那地和周围的居民。由于平原有丰富的资源,有许多主要的通商大道汇集,因此在那里发生过许多大规模的战争。基甸的军队从这一带的山上攻击敌军,惟一的出路是经小径通往约旦河渡口。这就是基甸吩咐他的军队要守住那渡口的原因( 7:24 )。
士 6:37-39> 基甸求神给他凭证神就照办了,神是否认同这种事?
6:37-39 基甸是否试验神,或只是求神给他更多的凭证作为支持呢?不管是哪种说法,尽管他的动机是对的(顺服神,打败仇敌),他的方法却不够理想。他似乎已经知道,他的请求可能令神不悦( 6:39 ),但他仍然求神行两个神迹( 6:37 , 39 ),并且这是在他亲眼看到磐石上有奇妙的火( 6:21 )以后才求的。要作出正确的抉择,需要事实根据,这是没错的;然而基甸已经有一切的证据,他仍然犹豫,迟迟不顺服神,还想求更多的凭证。
向神要求额外的凭证就表示不相信祂。在我们应当采取行动的时候,也常常惧怕,想等候更多的证实。如果求眼见的征兆只为再一次证明我们已相信的是真实的话,我们又何需这些征兆呢?
现在神引导我们最伟大的方法,就是祂的话语──圣经,我们有神完全的、默示的话语,如果你想获得神更清楚的引导,不必求神迹,只要查考圣经就够了(参提后 3:16-17 )。
士 6:39> 对神的指示我总不能肯定,可不可求神再次证实呢……
6:39 基甸看到湿的羊毛以后,为什么还要另一个神迹呢?也许他认为第一次试验的结果有可能出于自然现象。太阳晒干了地面,但厚厚的羊毛里面,是可能存有水分的。“将羊毛再试一次”,以此作为抉择的方法不足取。这样行的人是限制神,要求祂照着自己的愿望和方式而行。这样实验的结果,通常不能产生明确的效果,不能使人对自己的抉择更有信心。你应当藉着读经与祷告得到神的智慧,不要用“羊毛试验”来取代。──《灵修版圣经注释》
士师记第六章
基甸蒙召(六 1 ~ 24 )
基甸是第五位士师,有关他的生平事迹,记在六至八章。
.受米甸人的欺压( 1 ~ 10 )──以色列人的灵性陷入另一次低潮之中,他们又再次犯罪,拜偶像( 10 )。米甸人欺压以色列人的手段,乃是抢掠粮食和牲畜,使他们的生活陷于穷困,以色列民因此而向耶和华呼求,这是他们唯一的出路。现今你是否落在苦境之中呢?向神呼求吧!
这次神首先差遣先知向以色列民说话,指出他们的罪与及落在苦境中的原因,叫他们知罪悔改。也许神藉你的牧者直接劝导你,或在讲道中提醒你,又或藉你的弟兄姊妹勉励你。你是否愿意接受责备呢?
.基甸蒙召( 11 ~ 24 )──我们再一次看见,神拣选胆小软弱的人成为他手中的器皿。基甸在酒醡里打麦子,酒醡是挖地十多尺深的洞穴,但是打麦子通常要在空旷通风的地方工作,使糠可以被风吹散,把麦子积聚下来。基甸显然是惧怕米甸人看见,以致被抢掠一空,在他回答耶和华的呼召时,充分表现出他的自卑感( 15 )。
.耶和华的使者──这段经文中的“耶和华的使者”,又是“耶和华”和“主”。很明显祂是三位一体神中的第二位,以有形体的方式向人显现,就像他向亚伯拉罕显现一样(创十八章;比较约八 56 )。耶和华神向基甸显现,以致基甸害怕因看见神而致死( 22 ~ 23 )。神安慰他的心,并给他鼓励: ① 要与他同在, ② 差遣他拯救以色列人, ③ 接受他所献的食物,表示悦纳。
基甸筑坛,起名“耶和华沙龙”,因为他看见神而不致死亡。我们因信主耶稣得以与神和好,有主同在。主又差遣我们去拯救那些在罪中受捆绑,受魔鬼奴役的人,你要怎样回应主的召唤和差遣呢?
思想 在成为基督徒至今日,你有哪几次与神相遇的经验呢?
信靠顺服(六 25 ~ 40 )
.顺服的见证( 25 ~ 32 )──基甸蒙召的当晚,神给他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拆毁巴力祭坛,为耶和华筑一座新祭坛。我们信靠神、顺服神,不要只在言语上,神要基甸做这件艰巨的事,先从自己的家开始。他若在这件事上尽忠,神才可以把更大的事交托他。
从上下文看起来,基甸的父亲约阿施是负责守护巴力祭坛和女神亚舍拉( 25 节和合本作“木偶”,原文是亚舍拉,下同)的。基甸说服十个仆人与他一起夜间行事,以免引起一方强拆,一方阻拦所引起的骚动。更可能的,就是他不想别人知道他的行动。
当众人要求约阿施把儿子基甸交出来时,约阿施竟然维护基甸,显然基甸曾经向父亲述说耶和华向他显现的经过,并且极力证实巴力只是偶像而已。而较早之前,神差遣先知到以色列人中讲的话,使约阿施明白过来,站在儿子的一边。许多时候,我们不敢遵守神的命令,便会找出许多藉口,为自己解说。从基甸身上,你是否看见听从神命令的人,神会在适当的时候,为他解除一切障碍,而这些障碍,在先前看来是似乎无法消除的?
.验证神的应许( 33 ~ 40 )──神使用基甸,赐给他力量。“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表明胆小软弱的基甸,因神的同在而显出刚强勇敢,他吹响号角召集民众,准备对抗米甸人的联军。
基甸为了证实神的选召和应许,用羊毛与露水来验证。基甸的举动,似乎是给跟随他的人看而多于为自己。他曾面对面与耶和华相遇,得到选召的证据。拆巴力坛和为耶和华筑坛的事,也是他信心顺服的明证。
祈祷 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牛的脂油。主啊我愿意顺服。──《新旧约辅读》
士师记 第六章 注释
6:1-8:21 基甸击败米甸人
以民再次受到侵扰,这次侵掠者为游牧民族米甸人。受害至深的是玛
拿西境,神兴起境内的基甸,号召邻近受害的支派参与反抗米甸的行
列,神拣选其中三百人,剿灭敌军十三万五千人。
1-32 基甸蒙神呼召
1 「米甸人」:为游牧民族,居於死海东南摩押地至以东地一带
的沙漠边缘上。
3 「亚玛力人」:原居於犹大南部,但此时似乎向以法莲山地扩
张势力,占有据点。
「东方人」:为叙利亚沙漠之民族,即今日的阿拉伯人。
他们协助米甸人每年侵入以色列境掠夺土产。
4 「迦萨」:位於沿海非利士地南端。
5 把敌人比喻作蝗虫,不仅表示他们数量之多,更指其为害之大。
敌人又带来骆驼无数。人类自古即畜养骆驼,但到主前十二世
纪才用作运输工具,士师时代更用於军事上。米甸人有了骆驼
才能统治东至外约但、西至地中海的广大地区。
10 敬畏亚摩利人的神即拜巴力(参25-32; 2:11-13)。
11 「俄弗拉」:确实地点不详。
「橡树」:通常与神谕有关(参4:5)。
「酒 」:为挖空之石块,凹处盛载葡萄;葡萄由人践踏後流
出葡萄汁,这汁沿着与凹处接驳的沟道往下流,滴进装葡萄汁
的糟中。
通常打麦子是在露天的地方(参何9:1; 10:11),要是麦子的数
量不多,可以在隐蔽的地方用杖打。
19 「一伊法细面」:约三十六公升。
20 磐石充作祭坛。
25 律法没有规定燔祭祭牲的岁数,这里指明要七岁的牛,可能与
以民受米甸人欺压七年有关;现在,他们要归向神,不再受米
甸人的欺压了。
「坛旁的木偶」:指亚舍拉(参3:7注)。
33-7:18 基甸备军而战
33 米甸人集结等待再次犯境。
「耶斯列平原」:是个重要的战略据点,方便侵掠邻近地方。
思想问题(第 6章)
1 神如何藉米甸人的手去惩治以色列人?
以色列民这次所受的苦比起以前有何不同?
2 以色列人面临灾祸的时候,会求告耶和华( 7), 而神就提醒他
们昔日 如何从埃及地领他们出来,又与他们重温耶和华的诫命。
基督徒在接受神管教的时候,应记念什麽东西与经历呢?
3 先知的话( 8-10)与上次耶和华使者的信息(2:1-3)有何异同?
由此看来人享自由与顺服神二者有何关系?
4 试从 11-15节列出基甸素常的忧虑和不满。
你今天又有什麽忧虑惊恐呢?
5 基甸用他的理由去推却耶和华的差遣,今天你又用什麽藉口,不
去作福音的使者呢?
基甸和你的这些藉口在神面前站立得住吗?
6 基甸看见耶和华悦纳他的献祭,为什麽惧怕起来?
他立刻筑了一座坛,这代表什麽?
一个人与神相遇之後,正常的反应是怎样的?
7 当耶和华要使用基甸时, 要求基甸首先作什麽事?见 25节。
同样,神要使用我们时,要求我们作什麽工作呢?
你有什麽偶像或罪行仍未清除呢?
8 基甸为什麽要在晚上拆除巴力的坛?
今天我们若要拆除偶像,也是要付代价,也是要冒险,你肯付上
一切吗?
你有困难吗?
基甸父亲为他解围,这给我们什麽榜样和鼓励?
9 有人说:属灵的操练是渐进的,人要在小事上取得胜利,然後才
能赢取更大的胜利。
基甸的经历可否印证这看法?
神对基甸的属灵成长有什麽帮助?参 33-35节。
10 当基甸面对真正强敌时,你猜他的心情如何?
他为何要求神两次显神迹?
由此看来,基甸的性格如何?
耶和华如何体恤基甸的境况?
当我们遭遇困难或要作出抉择时,可否学效基甸求神给我们一
士师记第六章
米甸的抢劫者(六 1-10 )
士师记的下一个主要部分包括了第六至八章,而第九章有关亚比米勒的事则好像附录。开头一段分为两部分:一至六节与七至十节。
(一)
起先的六节有关米甸的故事,从头到尾几乎完全是公式化。第一节提及以色列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接下去是他将他们交在米甸人手里。除了米甸成为士师记里新摧毁力量之外,惟一改变方式的是上帝将以色列‘付与’,而不是‘售与’强权手中。然后是第六节的结尾──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同一反应出现在三章九节,十五节及十章十节。
在此陈辞老调的骨架里我们找到新引言( 2-6 上节),它的开始和结尾处理平稳,是圣经中所罕见的。第二节提及米甸人的权势(希伯来文是 oz ,中文和合译本译作‘压制’──编注),而第六节下半说以色列在相比之下显得软弱无法抵抗。希伯来文 dal 在许多处的经文里意义重大而且有不同的英译。作为形容词时,以赛亚书十章二节译为‘穷乏人’,而以赛亚书十一章四节及阿摩司书二章七节,五章十一节则译为‘穷人’及‘贫民’。总之它是形容以色列的箴言、先知书及摩西五经所指上帝必在他们贫穷中施救的应许。这正是今日拉丁美洲及其他地方‘解放’神学家对圣经的基本领悟。
插进的几节经文生动的描述这种威胁──米甸人像蝗虫那样多,抢尽所有。我们不住在那里,对中东的边缘及沙漠地带会有罗曼蒂克的概念。我们以为沙漠是全然的纯净,是高贵的别得温人居住之地。我无意对自己不太了解的文化和曾经有机会享受其殷勤招待的民族加以抵毁。事实上,定居在那里的农人和地中海东岸的城市居民,对别得温的看法与我们不同。这里有个传统的描述说,多年来,以色列人所定居之地根本无法摆脱这些沙漠劫掠者。他们来自东方,沿途洗劫至迦萨境界;迦萨是在巴勒斯坦的西南角,现在埃及国境由此开始。以色列人的惟一希望得到保护的,是找洞穴躲藏性命和财物,那地方的洞穴很多。参观过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的人,当然记得几个属于古代最引人入胜的陈列品,都是最近数十年间在洞穴里发现的,且都是战乱期间收藏在那里才得避过浩劫的。其中尤以库姆暖的死海古卷最着名,此外还有从稍为南面的‘文件洞’所找到的各种文件。这些文件及许多其他资料都清楚地描述了以色列人在米甸人手下的困境。
最后一点,在第三节,我们第一次看到整个基甸故事中令人感到困惑的特写。敌人大多数是指米甸人,有些地方却记载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后面的两个民族几乎可以肯定是后来加上,使读者对以色列所面对的来自各方威胁有个一般的印象。
(二)
在第十一节拯救的故事开始之前,七至十节指出以色列人受苦是由于自己的失败造成的。这信息本身是具有权威性的,读起来就像申命记七至八章摩西的冗长警告文的简写。以色列从上帝领受了所赐的新土地及境内的一切,惟独不可敬拜当地居民的诸神,但她却要那样作了。信息是熟悉的,但是带来信息的方式较第一次更令人惊异。
这是士师记两次提及‘先知’的第一次;整卷约书亚记完全不提先知(不过在讨论书一章七至九节时,我们留意到呼召约书亚有点像呼召耶利米和以西结的情形)。在士师记四章四节我们已经看到底波拉被冠上‘女先知’的称号;但那可能是因她唱了一首着名的歌。在这里介绍这位先知对故事的发展颇有影响。这样做是有意去解答下一段出现的两个问题。(甲)它有意指在本章下一段与基甸谈话的‘耶和华的使者’实际上是先知。(乙)为基甸无法解答的这一个问题──‘耶和华若与我们同在,我们何至遭遇这一切事呢?’( 13 节)作出正统的反应。
指向这四节经文的每一件事都是后来加进去的,是从先知传统立场写成的。导致后期的会堂传统将约书亚记至列王纪等卷标明为‘前先知书’的,正是这种兴趣。
基甸被召从军(六 11-24 )
(一)
在继续讨论之前,我们必须排除一个完全自然的错误观念。它影响这段经文的翻译。英文与许多其他现代语文有好几个专门字眼用来代表使者。政府派出的使者我们称他为‘大使’,天上神的使者称为天使。‘天使’只是代表使者的一个希腊字 angelos 。而这个希腊字,像代表使者的一个普通希腊字一样,是用来形容供差遣的僮仆以至皇室甚至上帝的全权大使。在希伯来文里也没有特别一个字代表‘天使’或‘大使’。
还有一件休戚相关的事情,就是当我们提及‘天使’时,我们不但是指使者的主人是上帝,连使者本身也是非人类。这种假设,使我们与圣经中谈使者的故事及使者的思想方法,距离越远。对使者来说,重要的只是他们与他们的主人上帝之间的关系。国际法中有关大使的重要性不在他本身是谁,而是代表了谁。旧约中一些上帝的‘使者’很显然是天庭的成员;其他的很清楚是人的身分。其中的不同可能引起我们的兴趣,但这一点与我们了解特使的功能无关。当某一位新大使到达伦敦时,报纸的闲谈专栏就会报导他是多么高贵或者平平无奇,其实特使的身分乃取决于派他们的人的身分。
在旧约圣经最后的三卷先知书里,哈该书与玛拉基书是被指明为‘耶和华使者’;事实上玛拉基名字的意义是‘我(就是主)的使者’。但是插在二者间的撒迦利亚书,前六章提及异象中的‘一人’或物,很明显是从天而降的天使。举了这许多人,那么我们又要推测送食物给以利亚的使者(王上十九 5 , 7 ),或送他去见亚哈谢王的使者(王下一 3 , 15 )又是怎么样的人。中古时代的部分犹太解经学者认为,出埃及记的话是指摩西说的:‘看哪,我差遣使者在你前面,在路上保护你,领你到我所豫备的地方去’(廿三 20 )。我们可能问,士师记二章一节所指的‘从吉甲上到波金’的使者又是谁?其实这不是一个需要答案的问题。
(二)
耶和华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当时他的心情很不好过。在酒醡那种狭窄的地方当然不适合于打麦!访客用一句十足打趣的话跟他打招呼──‘耶和华与你同在。’波阿斯去田间对收割的人也说完全一样的话(得二 4 )。在说英语的社会,‘再见’( Good-by )只是类似‘上帝与你同在’( God-be-with-you )这句话的缩版。可能是使者加上‘大能的勇士’那么一句话刺痛了基甸的心──躲在酒醡里打麦不算是勇士的行径!
但是基甸的名字令希伯来文读者期望他会有所行为。这名字的意思是‘砍伐者’,或‘耙锄者’。这位满脸不高兴的年轻勇士在这问安的话上找碴子──如果耶和华与我们同在,我们怎会陷于这种困境?我们不是也常不接受别人对我们作早晨问安吗?这位年轻砍伐者的另一典型行动,是使自己远离父亲的宗教。耶和华的声望是与出埃及的事分不开的。基甸至少知道已往的事(与二 10 比较)。如果像那样的奇事不再发生,耶和华又怎样会与我们同在?
这年轻人很不安地听到他就是解救以色列的人──‘你靠你这能力去从米甸人手里拯救以色列人,不是我差遣你去的么?’( 14 节)我们不是常说现在再没有大人物出现吗?每一代的人都这样说。其实以前的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我们将他们理想化甚至偶像化了。当然其中会有自保护的成分,因为我们认为无法与他们争胜。基甸有两个好藉口:(甲)他家在玛拿西支派中是至贫穷的(标准修订本用‘弱’字,含有‘很低微’之意);(乙)他自己在父家又是最年轻的人。
(三)
然而,基甸现在知道与他说话的是谁了。对一位特使说话就等于对他的主人说话。他认得出耶和华有权威的话:‘不是我差遣你去的么?’因此,他回答时对来客的称呼就不同了(按标准修订本的十三节用‘先生’,十五节用‘上主’)。
基甸有了这种认识,现在改用的称呼,令我们想起摩西在有火焰的荆棘丛前会见上帝(出三章)。第十六节的另一译法:‘但那自有的与你同在,你将击败米甸人……’,就像耶和华对摩西所说的,‘对以色列人这样说:“那自有的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三 14 )。与基甸同在这位上帝,祂是那一位伟大的‘自有者’,祂怜悯祂所怜悯的人,祂的恩典无限量;但祂也能够不与人交往。基甸像摩西一样,听到这一切,心里害怕,要求有一个证据以证明所听到的确实可靠。
令人有点奇怪的,是这段经文为我们提出另一次认识耶和华的场面(新英语译本 22 节)。基甸去准备食物,显然是为了表示款待。但在食物献上时,使者伸出手里的杖触了那肉和饼,就像献祭时一样,食物烧尽了。那客人跟也不见了,这样的在眼前消失几乎是太奇妙、太戏剧化了。基甸现在才知道他是献祭给耶和华,不是献给一个普通人,他因面对过上帝而担心自己的性命难保。在这方面,上帝要他放心不必害怕,且对他说‘平安’──沙龙,沙龙( Shalom,
Salaam )。这是一种惯用的问候,含义丰富而且带安慰,基甸于是为所建的祭坛取名为‘耶和华沙龙’,为记念他非自发献祭的地方。
行动开始(六 25-40 )
在第六章这段经文中,我们看见行动已在两战线上开始:对抗巴力和对抗米甸人。
(一)
对抗巴力的行动使基甸曾得到新的名字。然而,这段经文的第一部分也能够使读者明白基甸取第一个名字的原因。前面已经提及这名字的意思是‘砍伐者’。那正是耶和华要基甸对付巴力的祭坛及竖在祭坛旁边的木偶所采取的方式。他还要为耶和华上帝筑一座坛,将砍下的木偶作柴烧,祭物则由基甸父亲的牛供应。(按经文记载是用他父亲的第二只牛,可能是表示取祭品不太带强制性。)基甸因为害怕,把这些事都留在夜间做。
约阿施的处境与许多父亲一样,面对儿子虽长大了却仍未能独立生活。城里的人追迫要他交出任性又反叛的儿子;而他为儿子新建立的原则已丧失了一只七岁大的牛。家人团结一致的信念迫使他采取了成功的策略。绝望的驱策力可以媲美灵感。约阿施坚持说受审的是巴力不是基甸。一个愤怒的神,能够用自己的办法去处理蔑视祂的人,才能称为神。让巴力以神的身分为它自己争论罢!这种对巴力的嘲笑──‘由它自吧!’本身就成为一个别名,附加给砍伐者或劈砍者。
放下廿五至卅二节之前,还有最后一点必须说明。基甸为耶和华筑新祭坛以取代巴力祭坛的故事,接在十九至廿四节之后,读来有点古怪,因谈建新坛的事已告一段落。读了十四至十八节的场面之后,跟又读到类似的场面( 22 节),令人觉得希奇。类似的重复常出现于流传民间的口头传统。但是,令笔者对这两个不同祭坛故事感兴趣的,是两者都豫期到后来发生的重要事件──耶和华与巴力的争胜。这种对抗包括了以利亚与巴力诸先知在迦密山的对抗在内(王上十八章),主要在证实谁的神才是真神,能挺身为自己争论。这种对抗也藉看谁的神能降火烧祭物来实际解决。
(二)
东方的劫掠者越过约但河,离加利利海南面几里的地方,靠近古代和现代的城邑伯示麦,在肥沃的平原扎营,此平原从伯示麦向东北展开,直达位于地中海海岸的现代城市海法,是个肥沃的平原,看它的名字耶斯列──上帝的苗圃──便可以知道。此平原将北面的加利利山地,与位于中部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山地心脏区分开来。这是上帝亲自迎击。‘灵’字的希伯来文与‘风’为同一个字,而风是强劲有力,不是静悄的东西。第卅四节的希伯来文比中译的‘降在’或临到更显着,字面的意义是‘耶和华的风或灵包裹基甸’。集合的角声吹响了,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的三军,由基甸号召的本族( 34 节),玛拿西全族(住在平原南部),及北部加利利山地紧密连接的三邻族( 35 节)出来迎战。引言中(六 1 )提的可能是‘以色列人’,但在战事发生时,是整个地区集合参与。就像以笏‘在以法莲山地吹角’(三 27 )的情形一样;在底波拉之歌里,我们也留意到这种宗族性的情况(第五章)。
(三)
基甸的名字有一种听起来好像‘劈砍者’那样果断不屈;敢与神只对抗的人。他得到耶和华的恩待,公然污辱了巴力的祭坛而不受惩罚。他成功地从以色列四支派中集合了一支部队。但是他也为疑虑所困扰( 36-40 节)──我被迫去写:‘他甚至也有疑惑的困扰’;但是这是许多领导人物的体验,他们内在感觉没有外表那样坚定。他们之中只有小部分的人承认,是一种超然力量驱使他们继续下去的。然而,他们个人真是痛苦,而且疑惑不减──甚至,可能增加──因为没有得到承认。这一点也许是对个性较为软弱的人的一种安慰。
想将旧约圣经中有关试探上帝的经文作有系统的陈述是不容易的。出埃及的时代常不断指责在旷野试探上帝,而亚伦(民二十章)与摩西(民廿七章及申卅二章)都因卷入这种对上帝失去信心而受上帝惩罚。在另一方面,以赛亚实际上是将耶和华的兆头摆在亚哈斯王面前,要他自己选择一个显在深处或显在高处的兆头。这对亚哈斯王来说是一个多么好的机会,但他或者因信仰虔敬或者因信心不足而加以拒绝了:‘我不试探耶和华’(赛七 12 )。照这里的经文看,上帝对基甸显出特别有耐性。也可能我们这位年轻的英雄,就像当日那个患病的孩子的父亲对耶稣所说的那样:‘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可九 24 )。──《每日研经丛书》
士师记注释 五.基甸(六1~八32)
1.呼召基甸服事(六)
六1~6 在下一个循环中,以色列人被米甸人欺压。米甸人是亚伯拉罕的第二个妻子基土拉所生的儿子米甸(参创25:1-2)的后裔,住在旷野;他们的祖先是由此而来,所以就常与以色列人冲突。米甸人是专作抢掠的游牧民族,在士师时代之前多年,以色列人仍在旷野飘流的时候,就曾经与他们争战,几乎把他们全部消灭(参民三一1~20)。因为没被灭尽,这民族的人口又增多起来,到这个时代,再一次前来欺压以色列人。他们率众前来毁坏以色列人的农产物,象蝗虫般破坏全地,并偷去牲畜。以色列的后退造成贫穷、奴役和恐惧。以色列曾征服的民族如今成为他们的主人。当我们转离主不作基督徒,旧有的习惯便奴役我们,使我们变得贫乏。
六7~16 当以色列……呼求耶和华,就有一位先知被差遣提醒他们的拜偶像光景。然后耶和华的使者,我们相信是道成肉身前的基督,在名叫基甸的玛拿西人面前显现。当时他正秘密地在酒榨内打麦子,以防备米甸人。农夫通常在山坡上宽大的禾场上打麦,把麦子高高扬起,藉风把糠秕吹去。不过,如果基甸这样做,就容易成为匪徒的目标,所以他被逼要躲在酒榨里打麦子,一般人不会怀疑有农夫的谷物藏在那里。那使者告诉这“大能的勇士”,神要使用他,让他从米甸人手上拯救以色列人。尽管基甸推辞,但使者重复他要执行这重要任务的呼召。
六17~24 基甸感到他是与主对话,于是要求一个证据。然后他预备一只山羊羔和无酵饼献为礼物。当使者用杖……挨了那祭物,祭物便被火……烧尽了。基甸知道他在主的面前,便害怕要死了。但是耶和华对他保证“你放心”,于是基甸在那里筑了一座坛,名为“耶和华沙龙”(“耶和华赐平安”的意思)。
六25~32 神呼召基甸去作以色列人的拯救者之后,立刻叫他砍下木偶拆毁巴力的祭坛。这是对基甸的信心与承诺的考验。那夜,基甸服从耶和华,毁坏他父亲为巴力建造的坛。以及在坛旁的木偶,取而代之的是为耶和华筑另一座坛。早上,城里的人准备杀他,因为认为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放肆。但是他父亲约阿施介入说,如果巴力是真神,他必定有能力保护自己。约阿施下令任何人拥护巴力,必要被治死。基甸就此得了别名耶路巴力,意思是“让巴力……争辩(为他自己)”。
有些人可能怪责基甸在夜间拆毁祭坛,是出于害怕。可是我们总不能漠视一个事实,就是他确实服从了耶和华。他的惧怕没有止住他的服从。我们都会惧怕,而惧怕本身并非错的。然而当这阻碍我们服从主,便是信心的障碍,这是罪了。
六33~35 这时候米甸人、亚玛力人和东方人都聚集同与以色列争战,他们过约但河并在耶斯列平原安营。耶和华的灵降在基甸身上,他便从玛拿西、亚设、西布伦和拿弗他利支派聚集士兵。亚比以谢(34节)是基甸的先祖。这里引用的名字(希伯来文)是家族称号(亚比以谢族,新英王铁定本),泛指他的后代。另参看第八章2节。
六36~40 在基甸走进战场之前,他渴望得到从神来胜利的保证。第一个保证显于露水只降在一团羊毛之上,而不是四围的禾场。第二个保证在翌日的晚上出现,露水降在地上,而不是羊毛之上。
基甸的羊毛常被基督徒误解。我们必须记着两件事:基甸不是视羊毛作引导,而是一个确据。神曾告诉他要做什么,基甸只是寻求成功的保证。有人说在某些事情上,要搬出羊毛来寻求主的能力,实是错误应用这些经文。第二,基甸要求是超自然的记号,而不是自然的记号。在自然的情况下,基甸要求的事情根本不会发生。除非得到神直接的介入。今天人们也把一些东西当作“羊毛”,但这些东西都可以自然地发生;没有属神的介入。这都是错误应用这个故事。我们在这里看见神,屈尊于人较弱的信心,向他们保证得胜。今天神可以且作了——给予保证来回答祷告。
附篇——主的使者
我们相信主的使者(耶和华)是主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前的显现。研读记载他的有关经文,可清楚看出他是神。并且他是三位一体神的第二位格。
首先,圣经显示他是神。当他在夏甲面前显现时,夏甲知道神与她同在;她称他为“看顾人的神”(创一六13)。在摩利亚山上,与亚伯拉罕说话的使者,称他自己为“主”(希伯来文是YHWH,或Jehovah
;创二二16)。雅各听到使者介绍他自己为伯特利的神(创三一11~13)。当以色列为约瑟祝福的时候,他交替用“神”和“使者”的名字(创四八15-16)。在烧着的荆棘中,这是耶和华的使者“显现”(出三2),但摩西“蒙上脸,因为怕看神”(出三6)。主在云柱里,走在以色列人的前头(出一三21),他并不是别人,正是“神的使者”(一四19)。基甸惧怕自己会死,因为看见了耶和华的使者,就是看见了神(士六22-23)。耶和华的使者告诉玛拿亚,他的名是奇妙的(士一三18),这是神其中一个名字(赛九6)。当雅各与神的使者搏斗,他是与神搏斗(何一三3-4)。这些都是有力的证据说明,在旧约里提到的耶和华(主)的使者,所指的就是神。
华富德(由薛弗尔引述)列出四点来支持这论据:“(l)在新约中,神第二位格是看得见的。(2)在基督道成肉身后,旧约里耶和华的使者不再显现。(3)耶和华的使者和基督都由父神差来。(4)耶和华的使者不是父也不是圣灵。”华富德继续解释第四点,父神和圣灵为人看不见的;并且两者都是非物质的。他总结说:“没有可取的理由否定耶和华的使者是第二位格,每个已知的事实都指出他的身分就是在新约时期的基督。”
基督既是耶和华的使者,他与其它使者的分别,是他并非受造的。在新旧约中。“天使”被翻译为“使者”;他是耶和华的使者。因此,正如薛弗尔说,他只在职分上,是一位“天使”。
士师记 6:1
以 色 列 人 又 行 …… 恶: 以
色 列 人 又 一 次 转 回 那 种 信 仰 混 杂 的 宗 教, 接 受 了 迦 南 人 的 生 活 方 式。 其 结 果 是 在 此 后 的 七 年 时
间 里, 神 允 许 米 甸 人 在 亚 玛 力 人 和 东 方 部 落 的 协 助 下, 进 攻 并 欺 压 以 色 列 人 (6:3) 。 以 色 列 人 被 迫 躲 藏 在 山 洞 中, 隐 藏 他 们 的 粮 食 (2~5 节 ) , 最 后 在 他 们 无 法 忍 受 的 情 况 下, 才 开 始 向 耶 和 华 呼
求 (6 节 ) 。
6:6
呼 求 耶 和 华: 以 色 列 人 把 耶 和 华 看 作 是 最 后 的 希 望, 这 样 做 仅 仅 是 因 为 他 们 处 于 被 欺 压 的 境 地。
1. 以 色 列 人 最 根 本 的 问
题 是, 他 们 信 靠 神 不 是 出 于 对 他 的 爱 和 感 恩, 而 是 出 于 以 自 我 为 中 心 的 欲 望 和 野 心; 他 们 仅 仅 在
需 要 神 帮 助 的 危 难 之 时 才 向 他 呼 求。
2. 新 约 时 代 的 信 徒 同 样
也 需 要 察 验 自 己 的 信 仰。 作 为 信 徒, 我 们 是 因 为 真 正 感 激 和 爱 慕 神 和 他 的 作 为 跟 从 他? 还 是 因 为
我 们 能 从 他 那 里 得 利 才 事 奉 他? 如 果 我 们 真 诚 地 信 靠 神 并 愿 意 为 他 摆 上, 那 么 即 使 遇 到 困 苦、 磨
难、 逼 迫 和 损 失, 也 不 会 影 响 我 们 跟 随 他 ( 参 “ 信 心 与 恩 典 ” 一 文 ) 。
6:13
他 那 样 奇 妙 的 作 为 在
哪 里 呢: 新
约 时 代 的 信 徒 也 应 当 提 出 这 个 问 题。 如 果 我 们 周 围 缺 乏 神 奇 妙 大 能 的 作 为, 我 们 就 应 该 努 力 追
求 他 的 国 和 他 的 义, 直 到 他 的 大 能 作 为 再 次 彰 显 在 我 们 中 间 ( 参 “ 神 迹 ” 一 文 及 “ 神 的 国
度 ” 一 文 及 “ 神 的 医 治 ” 一 文 ) 。
6:14
耶 和 华 观 看 基 甸: 很
明 显, 这 里 的 “ 耶 和 华 ” 就 是 “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12 节 ) 。神
学 家 将 这 种 现 象 称 为 神 在 肉 身 显 现 ( 比 较 22 节;参 创 12:7 注;参 “ 天
使 与 耶 和 华 的 使 者 ” 一 文 ) 。
6:16
我 与 你 同 在: 所
有 像 基 甸 一 样 热 心 追 求 事 奉 神 的 信 徒, 都 可 以凡 事 依 靠 神 活 泼 的 同 在。 这 也 是 耶 稣 基 督 亲 自 对 新
约 时 代 的 信 徒 所 作 的 应 许 ( 太 28:19~20) 。
6:34
耶 和 华 的 灵 降 在 基 甸
身 上: 动
词 “ 降 ” 直 译 为 “ 穿 上、 披 戴 ” 。 神 的 灵 披 戴 在 基 甸 身 上, 装 备 他 事 奉 神
的 子 民, 使 他 靠 着 圣 灵 的 能 力 行 事 ( 比 较 代 上 12:18 ;代 下 24:20 ;路 24:49) 。
所 有 真 正 相 信 耶 稣 基 督 的 人, 同 样 会 有 圣 灵 降 临 并 内 住 的 经 历, 这 是 神 对 我 们 的 宝 贵 应 许 ( 参 徒 2:4, 38~39 ;参 “ 圣
灵 浸 ” 一 文 ) 。
6:37
羊 毛: 基 甸 用 羊 毛 试 验 来 加 强 他 的 信 心, 并 且 以 此 确 定 神 确 实 要 派 遣 他 去 拯 救 以 色 列 人 (36 节 ) 。 他 是 怀 着 信 靠、 谦 卑 和 顺 服 的 态 度 去 向 神 求 证
据 的。
1. 神 知 道 人 的 禀 性 ( 比 较 诗 103:14) , 他 总 是 用 慈 爱 和 恩 典 回 应 人 的 请 求。 所
有 神 的 孩 子 都 有 权 祈 求 神 来 坚 固 他 们 的 信 心 ( 比 较 创 17:17~20 ;出 3:2 ; 4:1~9 ;可 9:24) 。
2. 即 便 是 那 些 被 圣 灵 充
满 的 人, 在 患 难 的 境 况 中 有 时 也 难 免 恐 惧 和 迷 惑。 此 时, 神 特 别 愿 意 赐 给 我 们 勇 气, 加 添 我 们 的
士师记
注释
六 1 至八 35 基甸
六 1-6 被米甸人压迫
上一章是对耶和华极高的赞美,本章 1 节却记载以色列人再次背道,前后强烈的对比造成了极大的震撼。这样特别突出的方式带我们正视以色列人时翻刻变,不论耶和华为他们作甚么,他们也不能长期抵抗其它偶像的吸引。基甸的故事比其它先前的故事更透彻地说明这点。
巴拉战胜迦南人的战车队,以色列人因而可以在辽阔、肥沃的耶斯列谷定居、耕种。但是在同区出现另一种敌人,以致以色列人为着要制服他们而再次奋斗。这时以色列人受罚,多次被交在米甸人及其它敌人手中。他们撗扫该地如同蝗虫,践踏毁坏所经过的地方。因为粮食遭毁坏,以色列人的景况堪怜,像动物一样以洞穴为居。在绝望的境况中,以色列人一如以往呼求耶和华。
附注
第 1 节「米甸人」住在亚拉伯西北面的沙漠,与以色列人同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创二十五 1-5 )。第 3 节「亚玛力人」,参三章 13 节。「东方人」指从亚拉伯和叙利亚来的游牧民族(参创二十九 1 )。第 4 节「迦萨」位于巴勒斯坦的南面,地中海沿岸。第 5 节因为骆驼无数,所以能进行远距离袭击。
六 6-10 先知奉派指责以色列人
这次情况的发展令人惊奇,耶和华没有立即响应以色列人的呼求而差派拯救者,反而差派一位先知晓谕他们,因为他们行为恶劣,已失去所有获救的权利。先知以这种控告的口吻结束,使以色列人不清楚耶和华想如何待他们。这时以色列人安危未定,形势紧张,只有神施恩,他们才能获救。
附注
第 10 节「亚摩利人」参一章 34 节。
六 11-24 耶和华使者授命基甸作士师
耶和华使者的显现清楚表示耶和华要再次拯救以色列人。神这次要用的器皿就是基甸,他蒙召的经过与摩西(出三)相似。例如,他们蒙召时,同是躲避敌人,而且为了维持家计而做卑下的工作( 11 节)。耶和华同样地委以重任( 14 节)。他们同样以自己不配为理由,拒绝耶和华( 15 节)。他们领受同样的应许:「我与你同在」( 16 节)。他们同样得到一个记号,肯定他们的呼召( 17 节)。最后,在两次显现中,火同样象征神的同在( 21 节)。因此,信息是明显不过的,神要用基甸从米甸人手中拯救以色列人,正如神昔日用摩西从埃及手中拯救以色列人一样。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神要再次拯救他们。
附注
第 11 节对于「俄弗拉」,我们除了知道它位于玛拿西的边界外,其余资料不详。「俄弗拉」分别在第 11 及 24 节出现,形成神呼召基甸这段记载的首尾部分。「亚比以谢族人」源自亚比以谢,是玛拿西支派的一族(书十七 2 )。第 12 节「耶和华的使者」,参二章 1 节。第 15 节「主啊」意即「阁下」(参新国际译本旁注)。基甸仍未认出这位客人。第 22 节基甸只在此时明白向他说话的是谁,他的惧怕是因为他认识圣洁的规矩(参十三 22 ;出三十三 20 )。不过,耶和华立即再次给他保证( 23 节)。神特别开恩给基甸,即使基甸面对面看见耶和华也不至死。第 24 节「耶和华沙龙」这称呼响应耶和华在第 23 节再次保证基甸「得平安」。「祭坛」记念神在那里赐下特别的启示(参创二十八 16-19 )。
六 25-32 基甸拆毁巴力的坛
耶和华招募基甸入伍后,随即委以任务,就是要他跟自己的家人、宗族正面冲突,因为他们敬拜巴力,这是耶和华不能容忍的。耶和华的坛和巴力的坛不能并存,这直接抵触第一诫「除了我以外,你们不可有别的神」(出二十 3 )。这情况在今天也常见。信徒献身给神的时候,往往会跟家人的愿望或原则相违。
基甸怕后果严重,所以他的仆人在夜间才执行神的命令。城里的人因为巴力的坛被毁,十分愤怒。基甸获救免死,只因他的父亲情急智生,面对要维护巴力的尊严,或保存儿子的生命时,他毫不犹疑地选择保存儿子( 31 节)。基甸神奇地以英雄的身分出现。其实,基甸得着了重生,并因而获赐一个新名,活活表明巴力的无能(参 32 节附注)。基甸开始他的任务,第一是从田里除掉巴力,而且召集以色列民兵,跟米甸人这个外在的人类敌人( 33-35 节)打圣战。
附注
第 25 节选用「第二只牛」(另参 26 节),明显是避免基甸家失去一只主要繁殖的牛,这行动很有恩情。「坛旁木偶」参二章 13 节及三章 7 节的注释。
第 26 节「齐齐整整的 …… 筑一座坛」参出埃及记二十章 25 至 26 节)。第 27 节作为族长的儿子,基甸有点财富和影响力(参 12 、 14 节),纵使他在六章 15 节说了一些自谦的话。第 31 节比较日后伊莱贾挑战巴力的先知(王上十八 27 )。第 32 节「耶路巴力」一名是挑战巴力作出行动。
六 33-35 基甸召集战士
基甸不久就显出他足智多谋,能够以共同目标,把分散的以色列人团结起来,而且在战场上指挥他们。因有自己同族(亚比以谢族)的战士支持,军力得以巩固( 34 节),他便呼吁更大的支持,首先是整个玛拿西( 35 节上),跟着是邻近的北面支派,他们有共同的敌人( 35 节下)。不过,这些事不是单凭人的智慧能够完成,因为「耶和华的灵」( 34 节)已降在基甸身上,管理他及加力给他。
附注
第 33 节参六章 1 至 6 节的注释和附注。六章 33 节暗示军情白热化,大战势所难免。
六 36-40 基甸用羊毛再求印证
开战前求问神灵是否支持自己的一方,这种做法在古代很普遍(参王上二十二 6-28 ),但是基甸两次求印证,他们的行为表达了他的不信,过于表达他的信心,因为他说:「你如果照着所说的话 …… 拯救以色列人」( 36 节),又参 39 节「求你不要向我动怒 …… 」。基甸两次用羊毛求印证,神仍积极响应他,乃因神怜悯他的信心微小,并非表示神喜悦他用这种方式求印证。今天的基督徒毋须用相似的方式求印证,但是神有时会怜悯人,即使人用这种方式求问,神也会响应他。
附注
士师记
士师记第六章
6:1 米甸人原属亚伯拉罕后裔(创25:2),住在以东地之南和阿卡巴湾北面一带,为游牧民族(参出2:15注),后来日趋强大,住进约旦河东(参民22:4;25:16-18;31:8),常趁西岸以民将收割之时(参11节),倾巢而出,四处掳劫。受米甸人影响较大的支派有玛拿西、亚设、西布伦、拿弗他利(6:35)和以法莲(8:1)。
6:3 亚玛力人为以扫之后(出17:8注),住在犹大业地南方,现在和米甸人联手欺压以色列人。
“东方人”指东北方叙利亚旷野的游牧民族。米甸人由于人数不多,故常与他族联手攻击以民。
6:4 迦萨在以色列地西南方海旁,属非利士境。米甸人的攻袭从北方开始(33节),下到迦萨,可见影响范围之广。
6:5 这是圣经上首次记载在军事上大量使用骆驼,当为运输掠物之用。
6:11 “亚比以谢族”为玛拿西的后裔,住在河西地(书17:2)。基甸为玛拿西支派的人。耶和华的使者来时,他在酒醡那里打麦子。酒醡通常都在山穴或地下。这是收割季节,基甸害怕米甸人来抢,不敢在禾场上打。“为要防备米甸人”亦作“免得给米甸人取走”。
6:21 火将基甸献上之物烧尽,表示神的悦纳(利9:24)。
6:25 “第二只牛”的意义不明。有的解经家说或为“第二次生齿的牛”之误。乳齿已脱,新齿长齐,乃壮实成熟了的牛。“坛旁的木偶”指亚舍拉女神像。基甸的父亲约阿施很可能是巴力庙宇的看管人。基甸作耶和华勇士的第一件工作是拆毁巴力的坛,去除民间的偶像,除掉以民招祸之因。
6:32 基甸又名耶路巴力,《撒上》12:11即用此名,与耶弗他、撒母耳等四士师并列。耶路巴力的意思是“让巴力自己去对抗基甸”。
6:37 从两次重复用羊毛作的试验中,证明露水的干湿不是受自然的影响,而是神的作为。
神的心意早向基甸显明(14,16节),他寻求证据有两个原因:1,加强自己的信心;2,取得凭据,叫以民知道他真是神所差遣。参《出埃及记》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