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母耳记下第十九章
第 19 章
约押
撒下 19:4-7> 直言犯上需要勇气,在原则问题上我能否站出来讲话?
19:4-7 我们有时必须要责备执政掌权之人。约押知道,他直言顶撞大卫一定会令大卫不悦,但是他明白事情必须如此行。他告诉大卫,如果他不安抚军队的心,嘉奖他们奋战的胜利,事情必定大大不妙;约押这种态度是值得效法的,因为有时我们应当直话直说。
撒下 19:8> 逆耳忠言大卫接受了,我会有他那样的胸襟吗?
19:8 大卫坐在城门口,因为那是生意交易与施行审判的地方。他亲自往那里去,表明他已经不再哀哭,心情恢复正常。
撒下 19:8-11> 受众人欢迎莫暗喜,被人孤立莫伤心,因为……
19:8-11 几日以前,大多数以色列人还支持押沙龙的叛变,现在这一班百姓又要大卫回来作他们的王了。群众的心理变幻无常,因此服从更高的道德律,远胜过依从多数人的喜好作决定。依从圣经所定的道德原则,能帮助你不受群众的喜好和意见所影响。
撒下 19:13> 大卫立亚玛撒作元帅是任人唯亲吗?
19:13 大卫立亚玛撒作元帅是精明的政治安排。第一,亚玛撒曾经作押沙龙军队的元帅,立他作元帅,可以赢得叛军的效忠。第二,以他代替约押,处罚约押过去所犯的罪( 3:26-29 )。第三,亚玛撒对犹大的许多首领有很大的影响力( 19:14 )。凡此一切都有助于国家的统一。
撒下 19:19-20> 示每背叛大卫,为什么会获大卫宽容?
19:19-20 示每承认他的过错,求大卫王的饶恕,为要保全性命。他的计划暂时生效,因为这是祝贺大卫复国之日,不是将犯人处死的日子。但是在列王纪上 2 章 8 至 9 节告诉我们,大卫吩咐所罗门,以后要将他处死。
撒下 19:21-39> 公义的国度人人向往,哪里去寻?
19:21-39 大卫回到耶路撒冷,宽容大度、怜悯为怀,他不杀示每,再见米非波设时归回他一半产业并赏赐巴西莱的忠心。他的榜样立下公平治国的标准,但这只有到主基督来临,以公义治理国家的时候,才能充分地实现。
撒下 19:24-30> 一面之词往往难以辨别对错,究竟米非波设与洗巴哪一个说的话属实?
19:24-30 对于米非波设或洗巴究竟谁是谁非,大卫并不确知,圣经对这个问题未予解答(对于米非波设的描述,请看 9:1-13 ; 16:1-4 )。──《灵修版圣经注释》
撒母耳记下第十九章
事过境迁(十九 1 ~ 15 )
世事难料,因大卫王为押沙龙哭泣悲切的缘故,凯旋回来的军队亦尝不到胜利的滋味!原本他们应该兴高辨烈,高举旌旗地昂视阔步,在群众欢呼喝采声中进城的;可惜他们却是“暗暗的”,如败阵兵士般羞惭满面的回来,稍后,约押挺身而出向大卫直言相谏,他的说话合情合理,一群为他出生入死的人,大卫倒不欣赏、不看重( 6 ),这话实在说不过去。一段义正辞严的说话,将王从迷惘、痛苦中唤醒过来。
我们有时也需要有约押的敢言态度,对朋友的一句勉励,一句提醒,往往可以收到意外的效果:
① 大卫听从约押的劝告,从哀愁中回转过来,再面对现实。
② 他坐在城门口回复和百姓会面( 8 )。
③ 以色列众支派有意思邀请他回来作王,惟独犹大人没有反应,于是大卫没有急急地返回。他希望全国都接纳他,故此藉祭司向百姓表明他的心,并向他们提出挑战,他们本是王的至亲,为何反而落在其他以色列十支派的后头呢?
④ 再得民心。最后,大卫安抚押沙龙的元帅亚玛撒,对他不但不加惩治,反而应许抬举他,如此他们便能同心合意的一同要求王回来了,这才是荣耀的回归。
祈祷 当我悲伤时,愿我可以记起这位挚友的说话,以致能再次振作起来。
欢迎王的行列(上)(十九 16 ~ 30 )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乃古今不变之理。大卫回来了,各人争相欢迎他,在欢迎的行列中可看到人生百态。
1. 示每──趋炎附势的小人:在大卫逃难时,他辱骂、欺负大卫(十六 5 ~ 8 );知道大卫凯旋回来,却“急忙”出来迎接( 16 ~ 17 ),安排渡船任王使用( 18 ),卑恭屈节的可怜相表露无遗。大卫并非昏庸的君王,他看透示每的为人,但觉得此时绝非报复的时刻( 22 ),为要得民心,大卫防止再有动乱的事,因此便对示每显出宽宏大量来,他临终时才嘱咐所罗门不要放过示每(王上二 8 ~ 9 )。
2. 洗巴──狡猾欺诈的伪君子:他用计谋夺取米非波设的家产,还诬告主人,现在当然不会放过奉承大卫的机会( 17 )。
3. 米非波设──忠心、善良的可怜虫。他虽残废却坚持去迎接王同来,并向王表明他的心意:①一直担心王的安危( 24 );②解释未能随王离去的原因( 26 );③个人得失荣辱在所不计,任由王安排,并且专心等候王回来,只望王能平安( 30 );④没有忘记王以前如何恩待他,对王的错误判断也没有发怨言( 28 )。
祈祷 求使我反省自己对人的动机。
欢迎王的行列(下)(十九 31 ~ 43 )
八十岁的巴西莱也在欢迎行列中,他是大卫真正的朋友,能有这样的朋友真是人生之大幸,他对大卫真心真意而无所企图。
1. 大卫有难时,他尽所能的接待他、供应他(十七 27 ~ 29 )。
2. 大卫回国重登王位时他从老远跑来相迎( 31 )。
3. 他不求名利,只求终老家乡( 35 ~ 37 )。
平常人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定有所求的,他却轻看一切,大卫心深了解巴西莱的心意,面对忠心良善的长者,大卫也以礼相待:照他的意愿成全他;接纳他的儿子金罕,答应如将来他有任何要求必替他成全,朋友真诚相待实在令人羡慕。另一方面,我们看出巴西莱有过人的智慧,他宁愿过平淡的乡村生活,也不愿进入宫廷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令人费解的是当众人欢喜快乐的送大卫过约旦河后,以色列家与犹大家又互起争论。以色列人怪责犹大人迎接王时不通知他们,按人数他们有十支派,与王有十分的情分( 43 ),同时他们是首先发起接王回来的;犹大人则认为他们是王的亲属( 42 ),接王回来亦根本没有得任何好处。
祈祷 求助我,使我以诚待人。──《新旧约辅读》
撒母耳记下 第十九章 注释
19:1-20:26 大卫返京与示巴背叛
押沙龙之乱平定後,大卫被迎接回耶京。以色列众支派与犹大支派在
请大卫回宫的事上起了冲突,便雅悯人示巴乘机引导以色列支派造反
,结果示巴被杀,叛乱事件得以平息。
1-8上 约押谏王
大卫为逆子押沙龙的死大大悲恸,使部下的士气大挫。经约押进谏後
,大卫停止为押沙龙哀哭,转去慰劳为他争战的军兵。
3 这与平常凯旋而归的军队成强烈的对比。
6
约押指出大卫不分皂白,押沙龙作反死不足惜,但大卫却为他
难过万分,令曾为他出生入死的部下误会,以为他不承认他们
所立下的功劳。
7
大卫不重视爱戴他的百姓,这百姓的心若远离他,王位便难保
了。
8下-3 ; 众民迎大卫回京
以色列支派建议迎请大卫回京,以弥补参与押沙龙叛变所造成的嫌隙
( 8下-10)。
大卫却提示他的亲族犹大支派勿落後於人,结果犹大人抢先迎王回京
( 11-15)。
在约但河畔,迎接大卫的包括曾辱骂他的示每、欺哄主人米非波设的
洗巴及年迈忠诚的乡绅巴西莱( 16-39)。
11
犹大支派迟迟未有行动请大卫回京,是因在押沙龙叛变事件中
曾参与领导而自觉有愧。
12 大卫不究既往,强调血缘亲情。
13
叛变领袖之一的亚玛撒亦被大卫接纳赦宥,并允封以元帅职衔
,以挽民心。
「我的骨肉」:亚玛撒为大卫的外甥。
「立你替约押常作元帅」:大卫早有意去掉约押元帅一职,大
概是与他跋扈、越权、违命将押沙龙杀死有关。
20
「约瑟全家」:泛指整个以色列(参王上11:28)。
21
「咒骂耶和华的受膏者」:示每不独冒犯国君,而且亵渎神,
因国君乃神所膏立的。
22 「与我反对」:即越权擅作主张(参可8:33)。
24 米非波设「没有修脚 ......
洗衣服」:是为了大卫逃难而深感悲
哀的表现。
25
「来到耶路撒冷」:按上下文,米非波设遇大卫的地点应在约
但河畔,他原住於耶京,毋须从别处来。
七十士译本作:从耶路撒冷来。
29
「你何必再提你的事呢」:大卫不想了事情的底蕴,究竟谁是
谁非。
37 「王的仆人金罕」:巴西莱的儿子。
40-43 以色列与犹大人为迎王而起争执
犹大支派比以色列众支派抢先一步迎接大卫王回京,以色列众支派颇
有微言,误会大卫偏袒犹大支派,与犹大支派产生冲突,导致叛变再
起(见下文),亦种下日後家分裂的种子。
40 「吉甲」:位於约但平原,确实地点不详。
41 「以色列众人」:指犹大以外其余支派。
他们对王的质询暗示大卫对犹大支派有偏私之嫌。
42 「我们吃了 ......
甚麽呢」:暗讽以色列众支派迎王另有目的,
以致怀疑犹大人为利而抢先迎王。
43 「按支派 ......
有十分的情分」:在王的统治下。以色列众支派
占十分(利未不在计算之内),人数比例上占大多数。
「在大卫身上 ......
更有情分」:意思是以色列众支派比犹大人
可以对大卫有更优先的要求。
「不先与我们商量呢」:或译作「岂不是我们先说的麽」,
参11节。
思想问题(第 19章)
1 大卫素来英明,为何会因儿子的死而使部下士气大挫?
约押对他的劝谏是否合宜?
你能否由此更多体会到属灵领袖应具备的条件?
2 从以色列与犹大众人对大卫的叛离以至归顺,你能否体会到人的
善变和神的大量?
3 示每曾侮辱大卫,为什麽大卫这时还要原谅他呢?
大卫对他的侮辱是否真的忘怀呢?参王上 2:8-9。
4 米非波设虽然被大卫误解,然而他对大卫仍忠心一片。
这对你的事奉及工作有什麽提醒?
5 巴西莱曾有恩於大卫,却不要求大卫报答他。
他的表现给我们什麽榜样?
6 以色列人和犹大人是为什麽事情起了纷争?
他们基本上是否都希望为自己争取利益呢?
撒母耳记下第十九至二十章
重新团结国家(十九 1-15 )
大为押沙龙之死而哀痛,问题不是一段的时间,而是相当长时间。当押沙龙背叛,他与他的煽动者自取死亡时,这国家事实上与他们一起死亡,而并不自动地又由大来统治。大对他的支持者和军兵表现正确态度,来挽回那些中立的人,特别是对那些因为各种原因站在押沙龙一方的人,重新保证和赢取他们;同时要尝试安抚一批人,而不敢冒犯另一批人,这是很棘手的环境,须要高度集中的心神和外交技巧。但起初,大对这方面没有有效的措施,故约押对王的谏言,很粗暴但却很需要。他甚至威胁这可能会导致另一次叛变,来对付大。
这一段中讨论三组人,第一是大得胜的军队( 1-8 节);第二次是普罗大众,包括押沙龙败军中的生还者,他们逃跑回家( 8 节);第三是犹大支派,即大的支派,许多人支持那次叛变( 11-15 节)。
(一) 大的军队 。得胜的军队所关心的,乃是需要得到适当的尊重和欣赏。第八节描述一次胜利的庆祝,君王坐在城门口的适当位置。一位好领袖一定永不忘记去表现他的赞赏,也永远不能忽视礼仪的价值。每个国家有不同方法和方式表达他们的庄严的庆典,以色列在这方面,并不比其它的邻国逊色。虽然约押夸张当时处境的危险,但大不能忽视他的支持者,人性很容易因感情而摇摆不定;并且忠心与背叛,其实相距不远。
(二) 普罗大众 。这里主动的,是百姓不是王。虽然这里议论纷纷,事实上一般的观点很实际。押沙龙已经死了,最好把他遗忘,而大为以色列带来许多的成就,故此一般常理已决定怎样做。一个领袖不能倚赖百姓的一般常理( common
sense );但他肯定可以为他们服务到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记念他,并对他作出回应。
(三) 犹大支派 。犹大像其他支派一样,曾经对大不忠,许多人可能曾支持押沙龙。大一定看见他作为犹大人的危险,他自己的支派疏远他,转向另一位领袖,他发现自己好像是北部支派的王。也许押沙龙的最高统帅亚玛撒,已成为犹大的王──历史上许多将军都能够夺到王权。大的决定很聪明;他立亚玛撒代替约押的职位,无疑部分原因,可能他为约押杀死押沙龙而愤怒,但主要的目的,是他表示准备向那些支持押沙龙的人报复。犹大对大的呼吁,作出很热烈和积极的回应。宽恕是基督徒很重要的美德,(参见马太福音六章十二至十五节),也是领袖的智慧和精明的一种表现。
大深知人的本性,在他的统治危机的时刻,对他的成功是悉悉相关的,故此极大地宽容他们近年来对他的亏久。
处理便雅悯支派(十九 16-40 )
这一段经文有种很有趣的层面,首先是从个人的角度看,说故事者刚刚引起读者对示每、洗巴、米非波设和巴西莱的兴趣;读者也很想知道,他们较早前的态度和行为怎样得到报偿。然而更重要的是历史的方面──从支派的角度看。经过押沙龙的叛变后,有许多事情要更正,大开始考虑到各个人和各支派,然而各支派无疑是更加重要。
(一) 个人 。特别是处理 示每 的时候,大需要克制他自己的感受,其实他永远不宽恕他,这是我们从列王纪上二章八节所知道的,但他没有将愤怒公开。叙述者只是告诉我们大的言行,没有提及他的感受和思想怎样。在古时许多的国家里,像示每这种人早已被处决了;但大却保存了他的性命。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应用在 米非波设 的身上。很清楚圣经作者相信他的故事,但不清楚大是否也相信。他也许以追溯这事件,并且尝试找寻见证人,但他没这样做,反而准许米非波设拥有一半的财产。即使 洗巴 关于他主人的事是说谎,但他在危机时对大的忠心,可以将功赎罪,并且大曾应许他得到米非波设所有的属土(参十六 4 )。大不想报复任何人──这是他统治的原则,在许多情况下,这是相当智慧的。
至于 巴西 莱,他慷慨的支持大,与众不同,王很自然地希望用物质报答他,也同时公开尊崇他的家庭。在这情况下,政策与个人感受完全同出一辙;这段经文教训我们,好领袖及智慧的王,一定能够压制和隐匿自己的感受,大能够有效地这样做,并且在他的统治下,成功地重新团结国家。
(二) 便雅悯支派 。示每、洗巴和米非波设之所以重要,乃是他们均属便雅悯支派;并且值得留意,示每带领不下一千个便雅悯人欢迎大复位( 17 节)。便雅悯虽然只是一个细小的支派,但在当时的以色列却很重要,因它曾经是王室的支派(在扫罗和伊施波设统治下),如果大严厉对付示每或米非波设,他很容易重新与便雅悯支派疏远;便雅悯支派可能再次爆发另一次叛变,并取得成功,逼使大只能作犹大人的王。在二十章,果然有一个便雅悯人导致一次叛变,尽管它很快便瓦解了。故此争取便雅悯支派是很智慧的行动,看来大相当成功,历史显示在一代之后,当国家一分为二的时候,便雅悯支派仍然坚定地依附犹大支派。
在这一段中,强调大的领导才能。透过个人的精明处理及放眼更远的未来,经过押沙龙差不多是灾祸的叛乱后,他为领土带来新的稳定。生命永远不可以如时光倒流;但透过他的关怀和努力,加上上帝的帮助,错失未尝不可补救。那怕新的永远不如旧的那么灿烂,但采取积极的态度,并且作新鲜的尝试,这是很正确的。
示巴的叛变(十九 41- 二十 10 上)
这种形势,为未来的事件豫先投下了阴影。犹大与北方支派的争吵(在这段经文, 以色列 的名字已不包括犹大在内),引致大多数支派短暂地与犹大及大分离。一个便雅悯人,名字是示巴,乘机利用这种形势,领导一次新的叛变对付大。如果他成功的话,无疑他便成为‘以色列’王,再次使便雅悯成为王室的支派。初看起这次叛变会很危险,但结束时却化为乌有。然而,这事件证明犹大支派的地位,引起另一些支派的不满。这里没有提及以法莲,它是北部最重要的支派,它无疑对犹大的特权感到有一些嫉妒。一代之后,当所罗门死时,这些嫉妒的感觉又再次浮现出来,并且使国家永远分裂为二。大的孙儿罗波安,仍然作犹大和便雅悯的王,但一个以法莲人,名叫耶罗波安自己作‘以色列’王,参见列王纪上十二章。
这里有一个问题出现:为什么大可以成功地维持国家团结,但他的继承者却失败呢?在神学方面,答案乃是上帝的旨意;从人的角度看,我们可以回答说是因大,有他的继承者所没有的领导才干。维持国家的团结,不需要使用超人或超自然的品质;只需顺从上帝,使用智慧和政治手腕。这里给后来者的信息是,国家不团结并不是无药可救的;适当的人作王,和给予上帝的祝福,大的国度会重新中兴。大政策的主要成分乃是谨慎,他避免表示偏爱犹大(十九 42 )。真正的领袖一定要审慎,对所有的百姓都要公平;一个享有特权的支派社会或阶层,迟早会使国家造成不平衡。
大委任亚玛撒作将军,乃为要平息犹大,因他曾参豫押沙龙的叛变中,这次特别计划的失败,很明显因为亚玛撒这方面的不称职,而重要是因为约押强硬地用暴力,夺回他所失去的职位。当然也可能约押怀疑亚玛撒对大不忠,无论约押犯了什么罪,至少他真正对大忠心耿耿多年。大不可能没有约押。这里提醒我们,最伟大的领袖应当广泛信任支持他的人。上帝将繁荣带给以色列,透过约押和大同样那么重要。
叛变的结束(二十 10 下 -26 )
押沙龙的叛变,经过一场大规模的战役和许多士兵死亡后被粉碎;而示巴的叛变,相反地只简单地冲突和少量的流血事件便瓦解了。起初 所有以色列人 归从示巴( 2 节)。但结束时,只剩下惟一他本支派,比利人( 14 节)。同时值得留意的是,示巴无处容身,以致他到玛迦的亚比拉,以色列北部的边界(看下图)。在那里他得以立足,好像是他说服那些村民支持对抗大。故此围攻是必须的。因为没有盟友的协助,这城在一段时间后肯定便失陷,而十五节指出约押正准备攻破城墙。如果约押的军兵冲入去,这城会受到严重的破坏,许多百姓也会被杀。然而,故事告诉我们,村民转而对付示巴,据我们所知,结果他是惟一丧失生命的人。所有的事都和平地结束,大终于在整个国家得胜。
在这个细小的情节中强调‘智慧’。那妇人采取主动以智慧着名,而最终亚比拉也获得智慧的声望( 18 节)。亚比拉乃是边境小镇,地位不太重要,如果它真的受到严重破坏,或者甚至毁灭,对国家整体而言,只有些微的影响;示巴的叛变已经被粉碎,而不需流许多的血和有很大的悲痛。无论如何,作者让我们看见,一个以智慧着名的城不应该有坏的结局──特别是在没有任何城市遭受患难的情况下。
故此这段经文,让我们看见一幅智慧行事的图画。首先那妇人真正看见这个问题;每一个亚比拉的人都清楚知道危险,但这可能只是一些假的安全希望或者调停。其次,她采取相应的行动──她没有等待别人去做,而是自己发起。跟她提出她的辩词,向约押挑战有关他的行动是否正确;他被逼赞同她的说法,故此便达成协议;最后她逐步达成所赞同的条款。换句话说,智慧包含聪明的眼光和大胆的行动,旧约很少将聪明与实用分开:智慧不单知道,也要行动。圣经不提倡凭空假想。
这故事的教训是智慧的价值和重要性。我们也可以称赞约押,他也有同样的智慧。他是一个使用暴力的人,正如以前曾提及过,但他智慧地不毁灭一个和平的城市,以色列实在从他和那不知名的妇人的行动中得益匪浅。
在旧约,一段论智慧最重要的经文在箴言一章七节:‘敬畏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那虔诚的妇人简略地提到,以色列乃是 耶和华的产业 ( 19 节)。智慧如果不是建立在与上帝正确的关系上,它会时常遭受挫折;而且如果它不积极地投向上帝及祂的计划,在长远方面它也会受挫折。相反知识的力量,再加上一种对上帝的道路和目的的敏感,这样便没有什么,不能够透过个人、教会及国家来达成的事。
──《每日研经丛书》
撒母耳记下注释 一九1~8 王的忧伤太沉重了,众民感到惭愧和罪疚。他们的行动象受到伤害的人一样,而不象得了胜利的人民。约押对这一切表示不耐烦,向王发出严厉的谴责,控诉大卫关心仇敌多过关心忠心跟随他的人,而且他也不感激救他性命的人。约押警告,大卫若不立即对众民表示好意的关心,他们当夜就要离弃他。约押知道,他直言顶撞大卫一定会令大卫不悦,但是他明白事情必须如此行。大卫听从约押的说法,走到城门,坐在那里,与众民说话。城门口是生意交易与施行审判的地方。他亲自往那里去,表明他已经不再哀哭,心情恢复正常。
八.大卫结束逃亡回朝(一九9~43)
一九9~10 在这期间,以色列地一片混乱。众支派的人彼此争吵,他们议论,曾经救他们脱离非利士人手的大卫王正在流亡;而他们所立的王押沙龙又已经阵亡。于是一个恢复大卫王位的运动正在开始。“现在为什么不出一言请王回来呢?”这问题正好向今天沉睡的教会提出来。
一九11~15 大卫既听见以色列的十个支派在谈论让他恢复王位,就差派两个祭司去见犹太长老,问他们,他们既是大卫的骨肉之亲,为什么在请大卫回来作王的事上在别人后头呢?在叛变中,犹大支派大力支持押沙龙,毫无疑问,他们会心存怨恨或恐惧。
大卫决定辞退约押作元帅一职(很可能因为约押杀死押沙龙之故),任命亚玛撒接替他的位子。大卫立亚玛撒作元帅是精明的政治安排。第一,亚玛撒曾经作押沙龙军队的元帅,立他作元帅,可以赢得叛军的效忠。第二,以他代替约押,处罚约押过去所犯的罪。第三,亚玛撒对犹大的许多首领有很大的影响力(14节)。这一切都有助于国家的统一。在外人看来,必定好象大卫惩罚忠心的人,却奖励叛变的人,这样的政府政策不可能产生政治上的稳定。然而;大卫的这些行动却赢取了犹大众人的心,他们众口一辞的给大卫送去“欢迎回家”的信息。
一九16~23 从前曾经咒骂大卫的示每,和曾经诽谤米非波设的洗巴,急忙下到约但河去迎接返国的君王。示每洋洋道歉之词也许不是诚意,现在大卫重新掌权,他最大的希望是逃过惩罚。看见示每的热心行动,大卫驳回亚比筛处死示每的提议,免示每死罪。大卫并没有忘记示每的咒骂,后来他吩咐所罗门无情地对待这个出言不逊的便雅悯人(王上二8~9)。
一九24~30 米非波设也下去迎接王。从他的外貌明显可见,他从大卫流亡那天就开始为他悲哀。尽管洗巴对他作出虚假的指控,他却一直对大卫忠心耿耿。大卫对于他没有跟随自己一同流亡,所说的话颇不客气。米非波设解释,他叫仆人洗巴为他备驴,让他可以骑上与王同去,但洗巴没有这样做;而他自己是跛足的,就处于无助的景况了。米非波设明言,洗巴谗毁他,但王既然平安回来了,这不讲道义的事也算不得什么。当大卫作出颇不公平的判决,让洗巴与米非波设均分地土,约拿单这个跛足的儿子揭示他心里真心的忠诚:“我主我王既平平安安的回宫,就任凭洗巴都取了也可以。”
一九31~39 八十高龄的基列人巴西莱是大卫另一个真正的朋友。大卫王住在玛哈念的时候,他拿食物来供给王。这时他陪伴大卫过约但河,大卫邀请巴西莱与他同回耶路撒冷,并答应要好好地奉养他。但巴西莱拒绝了,理由是他时日无多,又不能辨别(尝)美恶,而且食不知味,耳朵也聋;如果他与王同去的话,只会成为王的累赘。他答应只送大卫过约但河,然后回到自己的本城。他提议让金罕(可能是他的儿子)与大卫同去,大卫立即答应他。
一九40~43 一个大型的队伍组成——包括扰大众民和其它支派的一半人民,要送大卫王回耶路撒冷。在大卫复位(即送王过约但河)的事上,犹大支派扮演了突出的角色,他们没有邀请其它十个支派参与,因而产生内讧。犹大众人解释,大卫是他们的亲属,而且他们也没有因为带头去迎接大卫而得到什么好处。十个支派争论说,他们比犹大支派有多十倍的权利去迎接王。犹大支派强硬的话,表示前面有更严重的问题。
撒母耳记下 19:1
撒母耳记下
注释
十九 1 至二十 26 大卫的回归与示巴的叛变
战争(尤其是内战)也许能达到目的,但却无可避免地引起一些新的问题。大卫得胜了,但国家却失去了合一;十九和二十章展示了其中一些后果。大卫最终能成功地在他治下重建以色列的合一,因而神给他的应许也应验了。他并没有失去王位,但他的晚年是不愉快的。
十九 1-15 准备大卫的回归
这部分是关乎 3 个不同的群体:大卫的军队、押沙龙在北方的支持者,以及犹大支派的代表。大卫很容易会得罪其中一群人。他要向从前反叛的人表示宽大饶恕的心,同时不可激怒忠心的支持者。
最初,他几乎激怒了他那支胜利的军队,幸而约押再一次采取坚决的行动。大卫使亚玛撒作他军中的「元帅」( 13 节),有两个动机。首先,这样可以向所有背叛者显示大卫宽恕的程度,因亚玛撒是他们的元帅。其次,大卫乐于罢免约押,因约押要为押沙龙的死负责。
北方众支派的人已准备再次接受大卫作他们的王,但显然犹大有所迟疑。我们可以推测,押沙龙的叛变已把犹大分割了,而作为一个支派,犹大不肯定大卫对他们存着怎样的态度。然而,对大卫来说,他自己的支派理应给他十分的支持,而他以赢取犹大人的心为首要的事。结果,北方与南方之间产生了一些磨擦(参 40-43 节)。
十九 16-39 大卫的回归
此处以约但河为背景,而这是十六章 1 至 14 节的一个戏剧性逆转。当大卫逃离耶路撒冷时,那些以不同方法向他作出回应的人,现在都在他得胜回归时,来到他面前。大卫对仇敌,例如示每( 18-23 节)存宽恕的态度,而对那些真正忠心的,像巴西莱( 31-40 节),则给予赏赐。洗巴又再一次在他主人米非波设以前,到达大卫那里,但这次米非波设亲自出现,并尝试消除洗巴所造成的伤害( 17-18 、 24-30 节)。也许大卫不能分辨他们哪一个所说的才是实话,又或许他认为洗巴的忠心是配得赏赐的。重要的结果是,米非波设失去了一些产业,但却保存了性命,大概还保存了他在宫中尊贵的地位。
十九 40 至二十 13 北方的叛乱
在十九章末,犹大和北方各支派又回复紧张的关系。北方的人对大卫并不是全心全意的( 40 节),纵使他们声称与王有更多的情分( 43 节)。他们与犹大之间的磨擦导致另一次反对大卫的叛变,带领者是示巴(二十 1 )。实际上,那只是一件小事故,不用争战也就结束了,但它却获得广泛的支持(二十 2 )。
个人的描述集中在约押和他的亲属亚玛撒身上。亚玛撒显出他是一个不胜任的元帅,而再一次,是约押的能力和他向大卫的忠心,把敌人打败了。这故事也再次显出约押那残酷无情的性格。
撒母耳记下
撒母耳记下第十九章
19:1
作战疆场的人胜利的欢乐,为大卫的沉重忧伤所掩盖。大卫这种“爱那恨你的人,恨那爱你的人”的态度,引起了众人的不满(7节)。幸亏约押出面,才令风浪平息(8节)。
19:8 这里的以色列人指拥立押沙龙的那批人。
19:9
本节至15节说明何以大卫在押沙龙死后仍迟迟未返耶京。一方面是犹大支派的人,因曾参加叛变,没有迎大卫回来的表示;一方面是北方诸支派,记得大卫的好处,纷纷劝大卫回京。大卫处理善后,差人通知忠于他的祭司告诉犹大人,骨肉之亲不计前非,宜速请王回朝;又任命叛军元帅亚玛撒代替约押为元帅,以取得随押沙龙叛变的军人效忠。犹大支派终于同意迎接大卫。
后来以色列人和犹大人为迎接的事还有一番争吵。起因是犹大人没有等大家到齐便先去把大卫接过河,以色列人觉得很失面子,因为按情分,他们占十二支派中的十份(43节),而当日也是因这十个支派的同意,大卫才成为全以色列的王(5:1-5),所以说“比你们更有情分”。若以参加以色列联盟的先后来说,犹大也最迟,故“比你们更有情分”也可译作“何况我们比你们资格更老”。
19:13
大卫让亚玛撒继约押作元帅,除了取得他和部下的效忠之外,还因为约押曾杀他的儿子押沙龙。约押后因嫉妒,用不正当手段把亚玛撒杀害(20:4-13,23)。
19:16 “示每”:看16:5注。
19:24
米非波设的事看9章及16:1注。“没有修脚”、“没有洗衣服”是悲伤的表示(比较结24:17)。米非波设的话与洗巴说的不同。米非波设并非意图复国,只是因行动不便,无法逃走。大卫难辨是非,决定收回把产业给洗巴的前诺(16:4),改由二人均分;同时也不想与洗巴完全断绝关系。
19:30 米非波设的回答是同意大卫安排的一种婉转说法。
19:37 金罕可能就是巴西莱的儿子(比较王上2:7)。
19:41-43 看19:9注。犹大人与以色列人为迎大卫回朝的事剧烈争辩。“比以色列人的话更硬”是说犹大人回答的话比以色列人更尖刻、更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