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 - 撒母耳记下(2 Samuel)第20章

在那里恰巧有一个流氓名叫示巴,是便雅悯人比基利的儿子。他吹号角,说:“我们在大卫的身上无分,在耶西的儿子身上无干,以色列人哪!各回自己的帐棚去吧!”
于是以色列众人都上山去,不跟随大卫,却跟随了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犹大人却紧紧跟随他们的王,从约旦河直到耶路撒冷。
大卫王回到耶路撒冷自己的宫里,就把以前留下来看守王宫的那十个妃嫔捉起来,关在禁宫里。王供养她们,却不再亲近她们。她们被禁闭,过着寡妇一般的生活,直到死的日子。
王对亚玛撒说:“你要在三天之内把犹大人召集到我这里来。你自己也要在这里。”
亚玛撒就去召集犹大人。他却耽延,超过了王限定的日期。
大卫对亚比筛说:“现在比基利的儿子示巴要加害我们,比押沙龙更甚。你要带着你主人的仆人去追赶他,免得他找到了设防的城镇,就避过我们的眼目,从我们的手中逃脱了。”
于是约押的人,基利提人、比利提人和所有的勇士,都跟随亚比筛出去。他们从耶路撒冷出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他们到了基遍的大盘石那里,亚玛撒来与他们会合。那时约押穿着战衣,腰间束着佩刀的带子,刀在鞘里。他往前走的时候,刀掉了下来。
约押对亚玛撒说:“我的兄弟,你好吗?”约押用右手握住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
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中的刀,约押用这刀刺进他的肚子,他的内脏就流在地上。不用再刺第二刀,亚玛撒就死了。约押和他的兄弟亚比筛继续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约押的仆从之中,有一个人站在亚玛撒的尸体旁边,说:“谁喜欢约押,谁归顺大卫,就当跟随约押去!”
亚玛撒在大道当中,辊在自己的血里。那人看见经过的众人都站住,就把亚玛撒的尸体从大道上拖到田里,又扔一件衣服把他盖住,因为他看见众人来到亚玛撒的尸体旁边都站住。
尸体从大道上挪去以后,众人就都过去,跟随约押去追赶比基利的儿子示巴。
巴走遍以色列各支派,直到伯.玛迦的亚比拉和比利人的全境,他们聚集起来跟随他。
所有跟随约押的人都来了,把示巴围困在伯.玛迦的亚比拉。他们对着城筑起攻城的土垒,高度与城的外墙一样。他们撞击城墙,要把城墙撞倒。
有一个聪明的妇人在城墙上呼叫:“请听!请听!请你们对约押说:‘请你走近这里,我有话对你说。’”
约押走近妇人那里,妇人问:“你是约押吗?”他回答:“我是。”妇人对他说:“请听婢女的话!”他说:“我正在听!”
妇人说:“古时人常说:‘只要在亚比拉求问,事就必成全。’
我在以色列中是和平信实的人,你却设法毁灭这座以色列的母城。你为什么要吞灭耶和华的产业呢?”
约押回答:“绝对不会!我绝对不会吞灭,也不会毁坏。
事情不是这样的;只因以法莲山地有一个人名叫示巴,是比基利的儿子,他举手攻击大卫王。你们只要把他一人交出来,我就离开这城。”妇人对约押说:“看哪!那人的头必从这城墙上丢给你。”
妇人就凭她的智慧去见众人,他们就把比基利的儿子示巴的头砍下来,丢给约押;约押吹号角,众人就离城散开,各回自己的家去了。约押也回耶路撒冷去见大卫王。
约押作以色列所有军队的统帅。耶何耶大的儿子比拿雅统辖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
亚多兰管理作苦工的人。亚希律的儿子约沙法作史官;
示法作书记。撒督和亚比亚他作祭司长;
睚珥人以拉也作大卫的祭司。
撒母耳记下第二十章   第 20 章 

  示巴的背叛 

  撒下 20:1> 人与人之间的疑忌,往往损害的不单是自己,还殃及四周的人…… 

  20:1 以色列虽然是统一的国家,却由十二个支派各自为政。这些支派对国家整体的目标,常难达成一致。支派之间的嫉妒,从起初就使他们无法完全征服应许之地(参看约书亚记),现在因为示巴有背叛的行为,支派之间的疑忌又威胁到大卫王朝的安定。 

  撒下 20:7-10> 为什么屡次犯罪的人仍可逃过审判?难道公义的神不再理会吗? 

  20:7-10 约押的杀人罪又被轻易带过,正如他上次杀死押尼珥一样( 3:26-27 ),但是他到最后终于受到公义制裁(参王上 2:28-35 )。表面上奸诈似乎未受刑罚,但是神的公义并不限于今生的报应。即使约押能够白头下阴间,他仍要面对神审判的日子。 

  撒下 20:16-22> 智慧的言语,可成为拯救众人的利器,我有善用口才,传递神的祝福与拯救吗? 

  20:16-22 约押的军队正在围攻示巴所住之城,看起来这城似乎要被摧毁。按当时的习俗来说,妇女在公开场合要保持缄默,但是这个妇人却敢与元帅约押对话。她不是用武器,而是以智慧的言语、果断的行动,阻止约押的攻击。勇敢地讲出几句打动人的话,常常能止住大灾难。 

  撒下 20:23> 比拿雅有何功绩? 

  20:23 比拿雅是大卫的卫队队长,列入“三十个勇士”之中( 23:24 ),是享有殊荣的一位。在押沙龙背叛的时候,他一直忠于大卫,后来协助立所罗门为王(参王上 1:32-40 ; 2:28-34 ),终于代替约押,作了以色列军队的元帅 ( 参王上 2:35) 。──《灵修版圣经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