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福音第六章
第 6 章
约 6:5> 耶稣明知不可能找到答案,为何仍要问腓力?
6:5 假使有人知道在哪里可找到食物,那人必定是腓力,因他是从十四公里以外的伯赛大来的( 1:44 )。耶稣在试验他,希望加强他的信心。祂要求一个明知是不存在的人为解决办法,其实是要藉着将要行的神迹,显出祂的大能和奇妙的作为。
约 6:5-7> 你如何看你手所要做的事?其成功与否是基于你的能力吗?
6:5-7 耶稣问腓力在哪里可以买到那么多的饼,腓力便开始估计所需要的费用。耶稣要教导他,金钱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假定某些事情可能或不可能发生时,便限制了神在我们生命中的工作。神是否交托你一些职责,而你却认为是不能完成的工作呢?不要凭自己的估计而不肯接受那些职责,神的作为非常奇妙,要相信祂会供应你一切所需用的。
约 6:8-9> 你拥有很多?很少?这都不重要;你可知道神看重什么?
6:8-9 这里,门徒与那小孩子成了强烈的对比,门徒显然比那孩子拥有更多东西,但因为他们认为那并不足够,就什么也没有拿出来;那小孩纵使拥有的甚少,却把一切都奉上,就带来全然不同的结果。假若我们什么也不献给神,祂就无物可用,但如果我们能献上哪怕是极少的东西,祂也能用来成就大事。
约 6:8-9> 我人微言轻,我不配事奉神,你想我们的神是这样看的吗?
6:8-9 耶稣往往通过人去施行神迹。这里,祂取了小孩所奉上的去成就一个福音书中最特别的神迹。服事神不会受年龄限制。不要以为自己太年轻或太年老而不能服事祂。
约 6:13> 我把所有的都交给了主,我还剩下什么?你看,那剩下的够多吧……
6:13 剩下的零碎也有意思:神充充足足地赐予我们。祂使用我们所交出的一切,包括时间、才能、资源,然后加倍赐福,超过我们所想所求。只要你踏出第一步,摆上自己,祂会让你知道自己可以为神的国成就多大的事。
约 6:14> 6:14 这“先知”是指摩西预言的那一位(参申 18:15 )。
耶稣在水面上行走
约 6:18> 人生巨浪,骤然而至,生命之舟在海中颠簸;你,害怕吗?
6:18 加利利海低于海平面 198 公尺,深 137 公尺,四周环山。这样的地理环境经常导致突如其来的风暴,在加利利海掀起滔天巨浪,甚为骇人。耶稣在风暴中在水面上步行到门徒那里,叫他们不用害怕。我们也常遇到信仰和情绪上的风暴,感觉就如大海中的小船那样颠簸。即使情况甚是骇人,只要让基督掌管我们的生命,祂必在任何风暴中使我们安稳平静。
约 6:18-19> 困难就如大波浪,汹涌翻滚地盖过来,你大喊出来,你在叫谁?
6:18-19 门徒在惊惶中以为遇见了鬼怪(参可 6:49 ),但如果他们想起自己曾目睹耶稣所作的一切,便能够接受这个神迹。他们感到惊恐,因料不到耶稣会到来,更没有心理准备接受祂的帮助。信心就是在心理上作好准备,期待神会行事,我们若活在这种期望中,便能克服恐惧。
约 6:26> 今天你我不会再为一碗面、一罐奶粉而到教会信耶稣,那我们为何仍要追随祂?
6:26 耶稣批评那些跟随祂的人,只是为着肉体和短暂的利益,而不是为着满足灵性上的渴求。许多人利用宗教来博取名誉、安慰、甚或政治选票,这些都是自私的动机。真正的信徒跟随耶稣,纯粹因为祂是真理,是引向生命的道路。
约 6:28-29> 有时我不明白,我明明在教会努力事奉,为何所得的只是累?如何才可以真正得着主?
6:28-29 很多诚心寻求神的人,都会为“神要我们做什么?”这个问题而感到困惑。人类尝试解答这个问题而产生世上各种宗教,耶稣却在这里给了我们一个简短的答案:相信祂是神所差来的。我们不是用工作来满足神,乃是藉我们所相信的来讨祂喜悦。首先要接受耶稣是永生神的儿子,所有灵性上的成长都是建筑在这个信念上。向耶稣祷告说:“主啊,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参太 16:16 )开始过信心的生活,讨神的喜悦。
约 6:35> 饿了你会吃,渴了你会喝;你的生命,是啊,与神同行的生命,又如何?你有吃有喝吗?
6:35 人藉着食物解决肉体的饥饿,维持肉身的生命;我们只可以藉着与基督的正确关系满足灵性的饥渴、维持属灵生命,难怪耶稣自称为生命的粮。维持生命,必须吃东西;同样,我们必须与基督同行,来维持属灵的生命。
约 6:37-38> 从前我随心所欲,随己意而行,好惬意啊;如今信了主,我……
6:37-38 耶稣不是单独做工,而是与父神联合的。这应使我们更确定神喜欢与我们同在,保护我们。耶稣来到世上的目的,是要遵行神的旨意,而不是满足人性的欲望,我们跟从耶稣,就应有同样的目标。
约 6:39> 我信了,但有时候我也会想,会否到最后发现所信的不是真的?我不敢想……
6:39 耶稣说,不会失掉父神赐给祂的任何一个人,所以任何人只要真心决志,相信耶稣基督是救主,就必照神的应许获得永生。基督不会让撒但夺取属神的人,使他们不获拯救( 17:12 ;参腓 1:6 )。
约 6:40> 耶稣再来时,我们就会复活!你不开心吗?或是你没有把握?
6:40 当基督再来时,信靠基督的人将复活,这是肉身的复活,永远与神同在。
约 6:41> 当时的人竟看不起耶稣,为什么?我就不会看不起人──且慢,你可记得那次跟那次……
6:41 约翰说的犹太人,是指敌对耶稣的犹太领袖,而不是一般的犹太人,耶稣和约翰自己均是犹太人。
约 6:41> 人都希望有一个大能的神引领前路,但又不想事事听祂,难道人都是想讨便宜?
6:41 宗教领袖暗中议论,因不能接受耶稣自称是神,只把祂看作一个从拿撒勒来的木匠,因而拒绝相信祂是神的圣子,也不能忍受祂的言论。很多人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所以拒绝祂,事实上,他们只是不能接受耶稣所要求的忠心和顺服而已,为了保护自己,也就否认耶稣。
约 6:44> 谢谢好朋友,带领我去见耶稣;谢谢好导师,介绍耶稣给我;还有──神?不用吧……
6:44 在拯救的事上,采取主动的是神,不是人。当人选择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只是回应神圣灵的呼唤。神呼唤我们,我们才决定相信与否,因此,没有人能无需神的帮助而会相信耶稣。
约 6:45> 我心中有这一句话,不要单单听道,乃要行道;我就是不解,好像我只会听……
6:45 耶稣暗指旧约弥赛亚王国,即神国的观念,当中的子民直接得到神的教导(参赛 54:13 ;耶 31:31-34 )。祂强调不单听,更要学习。神透过圣经、我们的经验、圣灵带给我们的意念,和其他基督徒来教导我们。你向神的教导开放自己没有呢?你打开心灵接受神的教导没有?
约 6:47> 信的人有永生,如何信?顺口说我信?只在口里说我信?
6:47 这里“相信”一词指“继续相信”,我们不是只相信一次,而是一生不断地相信并倚靠耶稣。
约 6:48-51> 耶稣是与众不同的!你说。那可以告诉我,祂如何不同?如何特别?我也想信祂……
6:48-51 宗教领袖经常要耶稣向他们证明,为什么祂比他们以前的先知更好,耶稣这里提到在旷野摩西给他们祖先吃吗哪(参出 16 章),这食物是会腐烂的。人吃了这食物可以维持生命,但必须每天都吃,况且这粮不能令他们不死。耶稣比摩西伟大得多,自愿作为从天上来的灵粮,完全满足人,为人带来永生。
6:51 耶稣怎样把祂的“肉”赐给我们吃呢?吃生命的粮是指接受基督,让祂进入我们的生命中,与祂联合。我们可以藉两个途径与基督联合:( 1 )相信祂的牺牲,肉身的死亡,并且复活;( 2 )信靠圣灵,向祂支取能力,奉献自己,以祂的教导作为指引,遵照祂所吩咐的去生活。
约 6:56> 吃人肉?喝人血?耶稣不是这么残忍吧?真不明白祂所说的……
6:56 吃人的肉,喝人的血,这话实在叫人难以接受。宗教领袖厌恶这喝人血的说法,因为这是律法所禁止的(参利 17:10-11 )。耶稣当然不是在讲字面上的“血”,而是在解释,他们要从祂那里得生命,但他们却不能接受这概念。使徒保罗其后讲论圣餐时,也用身体和血作比喻(参林前 11:23-26 )。
约 6:63-65> 我心有个微小的声音,你也知道他?可是有时候他的意见我们不一定想听,他是……
6:63-65 圣灵赐予我们属灵生命,没有圣灵的工作,我们根本看不到自己需要新生命( 14:17 )。灵性上的重生始于神,也终于神,祂向我们启示真理,住在我们心中,使我们能够回应真理。
约 6:66> 信仰道上,困难时出,你看门徒也离开耶稣,那么多难明的道理,我如何面对?
6:66 为什么耶稣这句话使不少门徒离开祂?( 1 )他们感到祂不是他们所期望的,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弥赛亚君王;( 2 )祂拒绝他们自私的要求;( 3 )祂注重人的信心而非表面的行为;( 4 )祂的教训叫人难以明白,有些话甚至冒犯他们。在我们信心成长的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因耶稣的教导艰深难守而放弃信仰,离开耶稣。你是漠视耶稣的教诲,拒绝祂,还是祈求神向你显示那些教诲的意义,指导你怎样把这些教诲应用到生活上,然后勇敢地实践祂的真理呢?
约 6:67> 你也想过──要──去──吗?你想过吗?
6:67 对耶稣的态度是不能模棱两可的。耶稣问门徒是否也要离开祂,表明他们可以接受或拒绝祂,耶稣并非想用自己的教训把人赶走,只是说出真理。人们愈多听耶稣的信息,就愈分为两派:( 1 )真正想知道更多真理的虔诚慕道者;( 2 )不喜欢听而拒绝耶稣的人。
约 6:67-68> 殊途同归,人说世上宗教、学说都是一体的,只要找着一门便成,你说是吗?
6:67-68 耶稣在很多门徒离开了自己后,问那十二个门徒是否也要离开祂,彼得回答:“我们还归从谁呢?”他这直截了当的答案告诉我们,并无其他路可走。虽然有许多哲学家和独特的权威,但只有耶稣有永生之道。人四处寻找永生,却忽略了基督这个惟一的源头。在你感到彷徨或孤独时,更要紧靠耶稣。
约 6:70> 信耶稣也可以为了自私的理由?真的有这种人存在?不会是我吧……
6:70 对耶稣的信息,有些人的反应是离开祂;有些人则留下,真正相信祂;也有一些人像犹大一样,留下来为图谋私利而利用耶稣。今天,很多人离弃基督,也有人佯装追随祂,他们上教堂是为了地位、家人朋友的接纳、商业的接触等等。但对耶稣只能有两种真正的反应──接受祂或拒绝祂。你怎样回应基督呢?
约 6:71> 6:71 有关犹大的资料,请参考马可福音 14 章的人物介绍。 ──《灵修版圣经注释》
约翰福音第六章
信心的奉献(六 1 ~ 15 )
这个神迹看来非常重要,因为四卷福音书均有记载(参太十四 13 ~ 21 ;可六 30 ~ 44 ;路九 10 ~ 17 ),但是约翰福音的作者在叙述这个神迹时,与其他福音书有两点不同之处。首先,他在叙述这个神迹后,很详细解释其属灵意义(参六 24 ~ 65 ),我们在稍后的时间会讨论这点。另一点不同之处,是他更详尽描述事件的经过,及一些人物的反应。
.腓力( 7 ):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当时有数千人在山上听耶稣讲解真理,耶稣的问题是要腓力想想,如何解决这么多人的饥饿;但是腓力只晓得计算袋里有多少,他的回答是“根本没有办法”。人生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现实的需要巨大,但是无能力解决问题,于是便感到无望。
.安得烈( 8 ~ 9 ):他比腓力好一点,他尽上若干绵力,带了只拥有五饼二鱼的孩子到耶稣面前,但是他仍感到这是无济于事的。他没有想到带这个孩子给耶稣,神迹便成为可能的事。不少信心软弱的信徒也会如此,没有想到为耶稣作的小小事情,竟会被主使用,并作成更大的事情。
.小孩( 9 ):或许不少人会笑他天真,但是他愿意献出他的所有。主耶稣岂不是曾教导门徒“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太十八 13 )这位信心单纯的孩子正是信徒应该学习的榜样。不少信徒保留自己,不愿献给主,也有不少信徒认为自己所献的东西卑微,以此成为不愿奉献的理由。但是些微的东西,在基督的手上,能够变成许多的东西,只要我们将自己奉献在祭坛上,主会创造出神迹。
祈祷 求主帮助我能毫无保留,将自己完全奉献给。
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六 16 ~ 23 )
门徒乘船往迦百农时,耶稣没有与他们在一起,可能祂正在山上独自祷告(参六 15 )。虽然短短几节经文,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门徒与耶稣之间,有强烈的对比。
门徒在暴风中,显露了恐惧、彷徨的情绪。加利利海是一个狭窄的湖,四面被陆地包围,这平静的海常会忽然翻起风浪。耶稣的门徒中有不少是渔夫,他们经常在这湖中打鱼,自然也多次经历过这种风浪;但是此时他们仍然惧怕,可见惧怕是人的本性。
耶稣是患难中随时的帮助。虽然耶稣没有与门徒同在一条船上,但祂并不是离开他们很远,祂仍是关心、爱顾他们的,当他们遇上困难时,耶稣就在他们面前,成为他们的帮助和安慰。主耶稣说:“不要怕!”( 20 )圣经中又记载,当耶稣上了船后,他们的船便立刻到了目的地( 21 )。这好像说,有耶稣的同在,他们便已到达安身之所了。
在这短短的经文中,可以看到一个事实,人生就好像生活在扁舟之中,生活有平静的时刻,也有刮暴风的时候。遇到风暴,当然会惧怕;但是耶稣常与倚靠祂的人同在,祂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有祂同在,惊慌会变成平安喜乐。正如诗人大卫所说:“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诗二十三 4 )此外,祂也是人生的指南,引领人走上平安喜乐的路程。
你有否相信祂、接纳祂成为救主,让祂成为你生活的引导者,亦成为你的帮助和安慰?
祈祷 求主帮助我在人生旅途中全然地信赖、倚靠,好使我能度过平安的日子。
生命的粮(六 24 ~ 40 )
在不久之前,耶稣以五饼二鱼喂饱了五千人。然而这些人并不明白这神迹的意义( 26 ),他们仍只看重能朽坏的食物( 27 )。于是耶稣便藉此机会向他们阐明生命的道理。
耶稣基督是生命的粮( 35 )。犹太人常称吗哪为神的粮(参出十六 25 ;诗七十八 24 ~ 25 ),他们相信当弥赛亚来临时,必再会有吗哪带给他们。耶稣在此提醒他们:
① 吗哪不是摩西所赐,而是神所赐予的( 32 )。
② 吗哪不是真粮,只是神所赐生命粮的象征,因为真粮能带给人生命,不单是今世不饿不渴( 35 ),而且是永远的生命,将来复活得生( 39 ~ 40 )。
③ 主耶稣就是那真粮( 27 、 35 ),因为祂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祂是被差来,又能完成那差祂来者的工作,就是使人得到生命( 38 ~ 39 )。
得生命的过程( 29 、 36 ~ 40 )。从耶稣责备这些人的说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这过程:
1. 看见( 36 ):我们可以透过圣经,或是在传道者的宣讲中见到祂。
2. 相信( 29 、 35 ~ 36 、 40 ):接纳耶稣基督为生命的主宰,祂是生命的赐予者。
3. 到祂那里( 37 ):不但只是在头脑上的知识,更是生命的交往,为要与祂建立亲密的关系。
主耶稣的保证是“一个也不失落”( 39 ~ 40 ),因我们是天父所拣选的人。
祈祷 父啊,感谢,因爱我并拣选我,使我能在有生命气息之日,可以明白生命的真谛,得永远的生命。
错认基督(六 41 ~ 59 )
思想 不少人对基督有错误的了解,究竟我对祂的认识又如何呢?
耶稣自称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犹太人因而大感困惑,他们不能接受耶稣,有下列多个理由:
1. 他们用人的价值观念和外在标准来判断事情( 42 ):他们只晓得耶稣是木匠的儿子,近似保罗所说的,他只从“外貌认过基督”(参林后五 16 ),忽略了祂是永生神的儿子( 46 )。今日也有不少人只承认基督为完人,是万世师表,却忽略了他能赐永生给世人。
2. 他们只晓得彼此议论( 41 、 52 ):可能他们都想表达自己的意见,盼望他人能接受,但是他们却忽略了要安静下来,聆听神的说话。教会中也可能有此现象,有很多会议都是在滔滔不断地议论,却少寻求神的心意。
3. 他们没有谦卑学习的心( 45 ):这些犹太人只晓得议论、批评,却没有将道理听进心内,因此听是听见,却没有领受。今日教会中也有这样的人,对传道人所传讲的信息,怀好几种不合乎圣经真理的态度:批评式的听道,说传道人讲得不动听;埋怨式的听道,常说没有领受;漠不关心式的听道,听与不听也无关重要;习惯式的听道,返教会只是例行公事。他们的心闭塞了,没有领受真理的教导。
4. 他们没有接受基督的生命:犹太人以血代表生命(参创九 4 ;申十二 23 )。主耶稣邀请人吃祂的肉,喝祂的血( 54 ),表示邀请人接纳祂的生命进入内心,但是犹太人都拒绝了。一位哲学家曾说:“只有相信,才可以明白。”他们没有接纳基督,如何可以明白祂的道理?不少人只是从理性的角度去了解信仰,却忽略了“从信仰到明白”的道理。
祈祷 主啊,赞美是永生神的儿子,求开我的心窍,使我能领悟属灵的真理。
跟随主(六 60 ~ 71 )
思想 有很多人都说要跟随主,但是都不能持久,为什么呢?我又是否愿意彻底地跟随祂呢?
路加福音十四 25 指出有极多的人和耶稣同行,但这并不表示每一个跟从祂的人,都会跟随祂到底。圣经也记载了不少这样的例子:有人因家庭琐事离开耶稣(参路九 57 ~ 62 ),有人不能接受主的挑战,不愿付出代价(参路十四 25 ~ 35 )。
这里也记载了在跟随耶稣的人中,有人离开祂。他们离开耶稣的原因有:
1. 他们不明白主的话( 60 ~ 61 ):他们好像其他犹太人一样,没有让基督进入他们的生命中。没有相信,自然也不能明白。
2. 他们只看重肉体的事情( 63 ):他们跟随基督,可能是因为食物(参六 \cs16 26 ),也可能是因看见神迹的能力等,但这些都只是看重物质的信仰。当他们明白他们的主将会遭人遗弃(参七 1 ),也会走上十字架的道路时,他们怎会愿意跟随一位没有光彩的主人呢?
但是仍有人作出另类的选择,有主的门徒彼得对祂说:“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 68 )这是一个伟大信心的宣告。这并不表示彼得完全明白了主的道理(另参太十六 13 ~ 23 ;可八 27 ~ 33 ),而是因为基于他们与主有亲密的关系,以致愿意向祂呈献出爱与效忠。基督教的信仰不是一套理论或哲学,而是生命的交流。主为世人舍弃了祂的生命,惟有忠心地跟随祂才是信徒生命的回应。事实上,只有祂能赐予世人永生,没有别的可以值得跟随。
祈祷 主啊,我愿至死忠心地跟随。──《新旧约辅读》
约翰福音 第六章 注释
6:1-15 五饼二鱼的神迹
1
「提比哩亚海」:这湖最初名革尼撒勒,继称加利利(见
太4:18; 路5:1) ,
後因湖畔新建的提比哩亚城而再度易名。
7
「二十两银子」:等於工人二百日的工资(见太20:2)。
9 「大麦饼」:普罗大众的廉宜食物。
14 「那 ...... 先知」:见1:21注。
15 「要 ......
作王」:群众热切盼望耶稣推翻罗马政权,使他们恢
复政治的独立。可能门徒这时也有类似的想法,以致耶稣要退
避到山上去。
6:16-21 耶稣在海面上行走
19
「十里多路」:原作廿五「斯塔狄」,约合四、五公里(三英
里)。
6:22-25 众人寻找耶稣
施行五饼二鱼神迹的当天,众人知道耶稣并没有和门徒一起登上停泊
该处的唯一小船。但第二日,他们发现耶稣不在那里,於是乘搭刚从
提比哩亚城来到的船只,渡到湖的另一边找耶稣。
6:26-59 耶稣是生命的粮
26-29
众人只着重神迹与肉身的关系,而不晓得信靠那行神迹者,从 支取
永存的食物。
27 「神所引证」:即「神 ......
认可」,见串24。
28 「行」、「作 ......
工」:在这些犹太人的心目中,讨神喜悦与
得永生是靠个人的努力。
30-33
众人要求耶稣施行类似昔日天降吗哪的神迹。
耶稣指出真粮是天父从天上赐下的。
34-40
耶稣明说自己是生命的粮,信 者必得永生。
34 「主」:亦可译作「先生」(见现代译本)。
37
「父所赐给我的人」:就是受父吸引的人。他们必到耶稣那里
(见44),即见子而信(40),因而得永生,在末日复活。
41-46
人所以能够接受耶稣为从上而降的真粮,是因受父吸引,从 学习。
45 引自赛54:13。
有关神所赐的、人内心对 的体验和知识,亦见耶31:33-34。
46 见1:18注。
47-51上
领受耶稣这真粮的,必不致死。
49 「死了」:指肉身的死。
50 「不死」:指灵性的不死。
51下-59
耶稣的血和肉,是为拯救世人而献上的。人必须将耶稣接进内心,领
受这血和肉的代赎,才能有永远的生命。(参考附注:吃主肉、喝主
血)
6:60-71 永生的话语所引来的不同反应
60 「听」:指听得进、接受。
62
耶稣藉钉死、复活与升天这一连串的事件,归到父那里,就是
未生在世上时原有的地位。听不进耶稣的话者眼见耶稣在十
字架上的死,会更难相信 。但相耶稣的话者,会因耶稣的死
与升天,得到更大鼓舞与确据。
63
执着於肉体那方面,硬照字面意思来解释耶稣说的话,不会产
生果效。但对那些蒙神的灵指引的人,耶稣的话带着活力,能
赐人生命。
69
「神的圣者」:强调耶稣的超越和圣洁,堪与神比拟。
参考:
十二门徒
思想问题(第六章)
1 耶稣行五饼二鱼的神迹用意何在?
在水面行走的神迹又给门徒什麽功课?
2 从耶稣对犹太人的话( 27)看来,讨神喜悦的先决条件是什麽?
这些人却以那方面为最重要的事?
这与今日的人是否相似?
3 试找出米的营养价值。
有那些食物具有同样的营养价值可取代米?
耶稣所赐的生命之粮价值又如何(参 35-36, 53-57)?
与上述的食粮有何分别?
4 耶稣赐给愿意信靠 的人什麽应许及保证(参 37-40,
47-51)?
5 60与67节里的「门徒」是指同一群人吗?
为何有些门徒不满耶稣的要求而退去( 66)?
这是否今日一些信徒的写照?
6 父神在拯救人的事上做什麽工作?参 37, 44-45, 65节。
人又要负起什麽责任?参 45, 47, 51节。
7 彼得矢志跟随耶稣的理由何在?参 68-69节。
约翰福音第六章
面包和鱼(六 1-13 )
有时耶稣想从 众中退下来。他在不断辛劳之中,极需要休息,有时他需要单独与门徒在一起,好引导他 们更深地了解他自己。他需要时间祈祷。特别是在这时候,与常权者正面冲突之前退出是明智之举,因为最后的冲突时间还未到。
由迦百农到加利利海的另一边约有四哩远,所以耶稣坐船离去。但人们曾惊讶地看见他做的奇事,很容易看见船向那里走,所以他们赶快在岸上走过湖的顶端。约但河在北端流入加利利海,沿河向上走两哩就是约但河的浅滩,在浅滩附近有条村名叫伯赛大犹利亚斯,用以有别于在加利利的另一个伯赛大,耶稣要去的就是这村庄(路九 10 )。靠近伯赛大犹利亚斯,几乎就在湖边,有个小草原经常长满了草,这就是那惊人的事迹所发生的地方。
起初耶稣走上平原后的小山,和他的门徒一同坐 。人开始集结。环绕湖顶走过浅滩共有 九英里 ,他们尽快的走。据说逾越节已近了,路上的人会更拥挤。很可能许多人取道此处,正在往耶路撒冷的途中。许多加利利的朝圣者向北行,走过浅滩,经比利亚,然后在耶利哥再过约但河。路是远些,但可避开那怀恨而又危险的撒玛利亚人境内。很可能那上去过逾越节的朝圣者也加入了人之中。
耶稣看见人 就兴起同情的心,他们饥饿,疲倦、他们需要食物。问腓力是最自然的了,因为他来自伯赛大(约一 44 ),了解当地的情形。耶稣问他从那里可得食物。腓力的答覆使人失望,他说就算有食物可买也要多过 二十两 银子(编按:现代中文译本为两百个银元,)才能给这些人每人一点点。一个银元( denarius )约值八便士至九便士,那就是一个工人每日的标准工资。腓力计出要多过六个月的工资才能购买足够的食物给这 人。然后安得烈发现有个小孩带五个大麦做的面包和两条小鱼。这小孩也许是整天出外游玩,带这些食物做野餐。像一般小孩,他一下子就给这人吸引去了。安得烈照惯常那样带人到耶稣面前。
那小孩带的东西不多。大麦做的面包是最便宜的面包,是被人藐视的。米示拿规定犯奸淫的妇人要献上的祭物。她一定要带赎罪的献祭,在各样祭物中有一样是祭肉,要和面粉、酒、并油混合在一起。通常这面粉是小麦做的,但律法写明,如果祭物是为奸淫罪献上,面粉就要用大麦做,因为大麦是野兽的食物,而妇人所犯的罪是野兽的罪。大麦面包又是穷人的面包。
那些鱼大小如沙甸鱼,加利利利的腌鱼是闻名于整个罗马帝国的。在那个时代鲜鱼是从未听过的奢侈品,因为没有办法载运至各地而仍能保持新鲜。加利利海多的是一 像沙甸鱼般的小鱼,捉这些腌鱼藏起来制成一种美味品。那小孩有这些腌鱼帮助他能吃得下那又干又粗的大麦面包。
于是耶稣吩咐门徒坐下。正如一家人之主的父亲所做的一般,他拿起面包和鱼来祝谢,他用的祝谢词是每个犹太家庭所用的:“耶和华我们的上帝,我们感谢你,你使土地长出粮食来。”于是人们都吃,而且吃饱,那 饱 字( chortazesthai )有它一定的含义。原本在古典希腊文中是指用粮草喂畜牲,但用于人的时候是指吃得很饱。
人们吃饱后,耶稣吩咐门徒拾起零碎。为什么拾起零碎呢?在犹太人的聚餐中通常的习惯要留下一部份食物给服事他们进餐的人。
零碎载满了十二个篮子,肯定的,每个门徒都有自己的篮子( kophinos ),这些篮子是瓶形的。犹太人旅行时必带这种篮子。犹文拿里(编注:罗马讽剌诗人)两次讲到这种篮子说“犹太人带 他的篮子和稻草捆。”(稻草捆是用来做床的,因为许多犹太人都过吉卜赛式的生活。)“犹太人背那不可分离的篮子是他们特出的形像。他背那篮子一则是因为预备随时放置物件,同时如果他要守犹太洁净与不洁净的律法,他就必需带他的食物”。于是,那饥饿的众都吃饱了,而门徒每人都将零碎载满了他的篮子。
神迹的意义(六 1-13 )(续)
我们不知道在伯赛大犹利亚斯附近的草原上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事,但可以用三种方法看它。( 1 )我们就看那是神迹,耶稣使面包与鱼都增加了。可能有人觉得很难接受,另有些人觉得此事甚有疑问,因为耶稣在受试探时拒绝过将石头变成面包(太四 3-4 )。如果我们能相信这神迹的真实性,就让我们继续相信下去;如果我们觉得难于理解,就另有两个解释:( 2 )那可能是一次圣餐般的进餐,在这章书的其余部分耶鮇讲的话完全是关于最后晚餐的话。他讲到吃他的肉饮他的血。这一餐每人所接受的是像圣餐中的一小片食物,而耶稣同在的喜悦与惊奇及对上帝的真实感,将圣餐的碎片变成真正丰富营养人心灵的东西,这是至今在每一圣餐桌前都发生的事。( 3 )又可能另有一个很可爱的解释。这 人预备走 九英里 的路程不会完全 没有准备。如果其中有朝圣者,他们一定带有干粮。大概因为自私──这是人性──没有人拿出他们的食物,都想留给自己享用。而耶稣脸上出现他少有的微笑,献出他和他门徒所有的。耶稣用明朗的信心为此感谢上帝,将食物分开。被耶稣的模范感动了之后,每个带有东西的人都照样做,于是食物就足够有余。
这神迹因耶稣的同在把一 自私的男女变成一个分享的团契。在耶稣面前,原来只想一味保留自己所有的人,变成一个愿意与人分享的人。这个故事代表最伟大的神迹,改变了的不是面包和鱼,而是男男女女。
不论怎样,这里确有些人,如果没有了他们这神迹就不会出现。
(一)就是安得烈。安得烈和腓力是个对照,腓力说:“情况是无望的,做什么事情也没有用。”安得烈却说:“看看我能做什么,相信耶稣能做其余的部分。”安得烈带那小孩给耶稣,因而使神迹变成可能。我们带一个人给耶稣,没有人知道会发生什么事。如果一个父母以上帝的知识、爱和敬畏训练他的子女,没有人能说这个小孩有一天会为上帝和人做什么伟大的事。如果一个主日学教师引导一个小孩给基督,没有人知道这小孩有一天能为基督及他的教会做什么。
据说有个年老的德国校长,他在早晨进入他那些男孩子的课室之时,总是将帽子脱下,很恭敬地向他们鞠躬。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的回答是:“你不知道其中的一个将会怎样。”他是对的,因其中一个名叫马丁路德。安得烈带那男孩给耶稣,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他为神迹提供了资料。我们带一个人给耶稣基督时,永不会知道我们所提供的是怎样的可能性。
(二)这里有个孩子,他没有很多可以献上,但从他所献的,耶稣就行了神迹。如果那孩子不肯献上他的面包和鱼,历史上就会少了一件伟大的事迹。耶稣基督需要我们把自己能够献上的献给他。那看来似乎算不了什么,但他仍需要我们献上。可能因了我们不肯把我们所有的带给耶稣并把我们自己呈献给他,世界就不信神迹,又否定胜利。只要我们肯把自己奉献在服务耶稣基督的祭坛上,我们就不必问基督会怎样用我们或透过我们去做什么。我们可能觉得难过不安,因为没有多的东西可以献上,但这不成为我们不愿奉献的理由。少许的东西在基督的手中往往变成许多的东西。
人的反应(六 14 、 15 )
犹太人正在等候摩西应许他们的先知,“耶和华你的上帝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与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申十八 15 )。就在伯赛大犹利亚斯他们愿意接纳耶稣为那先知,他们乐意在一阵 众的欢呼声中拥立他当权。但这之后不久另有一人高叫“把他钉十 字架!把他钉十字架!”为什么在这时刻 众要拥载他?
第一, 众拥载他因为耶稣给了他们所需要的。他医好他们,给他们吃饱,他们愿意就此拥他做领袖。这是买买性质的忠心,是有利可图的爱。约翰生博士在一次讽剌的评论中将感激定义为“活泼地盼望再多得一些恩泽”。
众的态度使我们厌恶,但我是否和他们不相同?当我们在忧伤中需要安慰,在困难中需要力量,在纷扰中需要宁静,在面对逼迫时需要帮助;在所有这些时刻里,再没有人能像耶稣那样奇妙,于是我们向他倾诉,与他同行,向他打开心门。但他来如果是带要牺牲的严厉要求,要努力应付的挑 战,有十字架要我们背负,我们便不想要他了。我们若检查自己的内心,我们或许会发觉自己爱耶稣也是为了想得到些什么吧?
其次,他们想用基督满足他们的目的,把他纳入他们梦想的框框内。他们等待 弥赛亚,但他们看弥赛亚有自己的看法。他们找寻的弥赛亚是一个征服敌人的王,他会足踏鹰颈(编按:古罗马国徽),将罗马人从国土上赶出去。他们已见到耶稣所行的,他们想:“这个人有神奇的力量,如果我们能利用他将他的力量配合我们的梦想,事情就好办了。”如果他们够诚实,他们会承认是想利用耶稣。
再问,我们是否有别于这些人?当我们向基督呼吁的时候,是否要得到力量去进行我们自己的计划与谋算,抑或是在谦卑与顺服中接受他的安排与他的理想?我们的祈祷是否:“主啊!求你使我们有力量做你所要我做的事。”抑或实在是“主啊!求你赐我力量做我要做的事”?
那 犹太人当时跟从基督,因为他给他们所需要的,他们想利用他满足他们的目的。这种对基督的态度今日仍然存在人的心中。我们希望得到基督的礼物,而没有基督的十字架,我们愿意利用耶稣,而不让他使用我们。
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六 16-21 )
这是第四福音书中最奇妙的故事之一,当我们追寻希腊文的原意时会觉得更加奥妙。因这故事所描写的,不是什么非凡的奇迹,而是一种简单的事实,从这事实约翰体会到他所认识的耶稣使他终身难忘。
首先,让我们重新组织这故事。在耶稣给五千人吃饱,人 想拥他为王之后,耶稣单独避往山间去。这时白日渐渐消逝,正是犹太人的所谓“第二个黄昏”,即日落与入夜之间的一段时间。耶稣还没有到达,我们不能以为门徒遗忘了或无礼地留下耶稣,因为,正如马可所记载的,是耶稣打发他们先走(可六 45 ),然后他劝 众回家去。无疑地他是想绕过湖的顶端走,而门徒则摇船过去,大家在迦不农会合。
门徒把船开出去。在那狭窄而被陆地包围的内湖常会有的一种现象,是忽然起了风浪,水面激起泡沫。这时逾越节近了,那正是月圆的时候(约六 4 )耶稣在山边祈祷与上帝交通。他祷告完了,但见银光遍地,如同白昼,在山下湖中他看见门徒乘坐的船,他们摇橹甚苦,正与突变的天气挣扎,他便下到他们那里去。
我们要记得两件事。在湖的北諯,湖的阔度不过是 四英里 ,约翰告诉我们门徒摇了三至 四英里 。那就是说,他们已经很近终点。可以想像他们在风浪中尽量靠岸边摇,以便找到避风的地方,这是第一个事实。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事实。他们看见耶稣,正如钦定本与修正本所记载的, 在海面上行走 。希腊文是 epi tes thalasses ,这正是约翰廿一章一节所用的字眼。毫无疑问地也从来没有人提出过问题。耶稣走在岸边,而这正是这节经文的意思。
耶稣靠 岸边走, epi te{s thalasse{s 在劳苦中的门徒向上望,突然见到他,是这样出乎意料之外,他们弯身摇了这么久,所以他们惊奇,以为是见了鬼怪。然后在水面上传来那可爱的声音“是我,不要怕!”他们要他上船,从希腊文原意看,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为什么呢?要记得在北端的阔度,是 四英里 ,而他们摇了三至 四英里 。显然他们尚未接他上船,船已搁浅在沙砾上,他们就停在那里。
这类故事是约翰这样的渔夫所喜爱和记得的。每次他想起这故事他就他像回到那个晚上,那银灰色的月光,那手上粗糙的橹,那拍 的帆,那尖叫的风应和海浪的声音,那出乎意料的耶稣的出现,海浪上传来他的声音,船接触到加利利岸边的声音。
约翰这样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他见到了奇迹,使我们至今亦见到这奇迹。
(一)他看见耶稣在 注视 。在山上耶稣一直在望他们。他没有忘记他们。他没有因为忙于与上帝交通而想不起他们。约翰突然明白他们一直在摇船的时候耶稣都以爱心注视他们。
当我们在奋斗时耶稣在注视 。他不会使我们的事情太容易。他让我们去面对困 难,像父母看 他们的儿女在体育的竞赛中尽力而为。若有成就,他为我们而骄傲,若放弃努力而失败他就感到悲伤。生命是活在耶稣爱心的注视中。
(二)他看见耶稣 前来 。耶稣从山上下来帮助门徒摇最后的一橹而达到平安之地。他不会无动于中地看 我们,在我们力尽之时,他带来了力量助我们作最后的努力以达胜利。
(三)他看见耶稣的 帮助 。耶稣注视 ,他前来,他帮助。基督徒生活的奇妙处就是没有一件事是留下给我们单独去做的。艾芙莉( Margaret
Avery )提到在一个小乡村学校中有位教师怎样将这故事讲给她的学生听,她一定讲得很好。不久就有一阵暴风雪。放学后这位教师帮助学生回家,有时她要拖 他们冲过风雪。当他们都几乎静扎到没有气力的时候,她无意中听见一个小男孩好像是对他自己说:“我们现在要和朋友耶稣一同努力。”我们经常可以和耶稣一起工作,永远不必独自去面对事情。
(四)他看见 耶稣带我们到安身之所 。在约翰看来,正如他所记得的,耶稣来到的时候船的底部正搁浅在沙砾上──而他们就在那里,正如诗人说的:“风平浪静,他们便欢喜,他就引他们到所愿去的海口”(诗一○七 30 )。总之有耶稣同在,最长的路程都变短,最艰苦的战争也变得容易。
第四福音最可爱的事迹之一就是约翰这个老渔夫转为传道者,在一个渔夫故事的回忆中找寻到一切有关基督的宝藏。
错误的找寻(六 22-27 )
人 仍然逗留在湖的那边。在耶稣的时代人们不需要守办公时间。他们有时等到耶稣回来。他们因为见到只有一只船,门徒坐了那船离去而耶稣没有在船上,因此他们推测耶稣一定仍在附近。他们等了一会之后,开始明他不会回来。有些小船从提比哩亚海来到这海湾,无疑他们在这里暂避晚间的风浪。因此等待的人上了这些船,横过那湖,回到迦百农去。
他们去到那里时惊奇地发现耶稣早已在那里。他们问他什么时候到达,耶稣并不回答这问题。这不是谈此类事情的时候,生命太短促不能畅谈旅游琐事。他立即就谈事情的重心,他说:“你们见到了伟大的事,你们见到上帝的恩典怎样使一 人吃饱。你们的意思应转向上帝,是他做了这些事,但你们所想到的只是面包。耶稣仿佛说:“你们想的不是你们的灵魂而是你们的肚腹。”正如屈梭多模( Chrysostom )说的:“人只知道今生的事物。”有些人的眼睛永看不到这世界范围以外的永恒。有一次拿破仑和一个朋友谈到生命。时已入夜,拿破仑和他的朋友走近窗子望出去。天际出现繁星点点,亮光只有针尖那么大。拿破仑的眼睛锐利,而他的朋友眼光模糊。拿破仑指 天空问:“你看见那些星吗?”他的朋友回答说:“不,我看不见。”拿破仑说:“这就是你和我的分别。”属世人只活了一半的生命。唯有那些有远见的,望到地平线以上而看见星星的人才真正活。
耶稣以一句话说出了他的命令,他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很久以前一个叫做以赛亚的先知问过这同样的问题:“你们为何花钱买那不足为食物的,用劳碌得来的买那不使人饱足的呢”(赛五十五 2 )?有两种饥饿,肉体的饥饿是物质食物能饱足的,灵性的饥饿是物质食物不能饱足的。一个人可以富有到像克罗苏斯( Croesus 按:主前五六○至五四六年吕底亚王),但生命仍是不完整的。
在主后六十年以后的几年中,罗马社会的奢侈是从未有过的。在这时候罗马人的宴会吃孔雀脑和夜莺舌头。他们有个古怪的习惯,就是在两道菜之间服下呕吐药,使第二道菜味道更好些。值几千英镑的宴会是常见的事。就在这时皮里纽( Pliny )告诉我们有一个罗马女子的结婚礼服饰以许多珠宝金银,共值四十三万二千英磅。这一切都有一个理由,就是对生命深刻的不满,一种没有东西能满足的饥渴。他们不惜一掷千金去寻找新的剌激,因为他们是惊人的富有,也是惊人的饥渴,正如亚尔诺得马太( Matthew Arnold )写的:
那罗马贵族带憔悴的眼睛
躺在他凉快的厅中
他迅速飞驰而过
那亚比乌大道。
他头戴花冠;
他摆设筵席,饮得又多又快。
那不切实际的时刻
过得又不容易又不快。
耶稣的意思就是,所有这些犹太人感兴趣的只是物质的满足。他们吃了出乎意料之外的免费而丰富的一餐,他们想要更多。但另有一种饥渴,只有耶稣基督才能满足。有对真理的饥渴,而只是在耶稣里有上帝的真理。有对生命的饥渴,只有在他里面才有丰盛的生命。有对爱的饥渴,而只有他才能给人超过罪恶与死亡的爱。只有基督才能满足人心灵的饥渴。
他为什么能做到呢?在“人子是父上帝所印证的”一句话里面有极丰富的意义。泰斯丹( H. B. Tristram )在圣经国土上的东方习俗一书中一段讲到古代世界的印鉴的,极饶趣味。在东方不是以 签名 而是以 印鉴 作凭据的,在商业及政治的文件上,在遗嘱上都以印鉴指环所盖的印为有效,印在包裹或篮子的口上的印鉴保证里面所载的东西。泰斯丹讲到他自己在东方旅行时他与骡夫和脚夫签定合约都盖上印鉴,表明他们同意。印鉴是用陶瓷或金属或宝石造成。在英国博物馆中有大部分亚述王帝的印鉴,印鉴盖在粘土上,而粘上就附在文件内。
拉比们有一句话说:“上帝的印证是真理。”他勒目( Talmud )说:“某日,当大教堂(就是犹太律法专家的集会处)正在哭泣、祈祷、禁食的时候,有一小书卷从天上跌落在他们当中,他们打开圣经国土上的东方习俗来,里面只有一个字 Ameth ,意思就是 真理 。拉比们说:这就是上帝的印证。 Ameth 是用三个希伯来字母串成的, aleph 就是头一个字母, min 就是中间的字母, tau 就是最后的一个字母。上帝的真理就是生命的开始,当中,和结尾。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能满足那无穷的饥渴──他是上帝印证的,他是上帝真理的化身。唯独上帝才能真正满足灵魂的饥渴,因为灵魂是他自己创造的。
唯一的真工作(六 28 、 29 )
当耶稣说到做上帝的工的时候,犹太人立刻就想到作“善”工。犹太人相信一个人过善良的生活就赢得上帝的宠爱。他们认为人可以分为三类──好人,坏人,和在不好不坏之间的人;这类人只要多做一件善事就可以归入好的一类。所以犹太人问耶稣上帝的工是什么,他们期待他列出一张项目表给他们照 去做。但这完全不是耶稣所说的。
耶稣的答案极端精简,所以我们要深入研究,看这答案后面的意义是什么。耶稣说上帝的工作就是信上帝差遗来的。用保罗的讲法是,上帝要人做的唯一工作是就 信心 。信心又是什么呢?信心就是与上帝的关系,上帝的朋友,不再惧怕上帝,因他是我们的父亲与朋友。我们由于这种新关系就自然地信靠上帝,服从他,顺服他。然则信耶稣与这一切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耶稣来告诉我们上帝是我们的父亲,他爱我们,使我们以前对上帝的距离和敌意都一扫而空,因与他的新关系使这一切都成为可能。
但那新的关系要发生在某一种生活之中。现在我们知道上帝是怎样的,我们的生活一定回应这种认识。照 耶稣告诉我们上帝是怎样的去回应可以有三个方向。
(一)上帝是爱。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爱和服务他人的生活以回应上帝的爱与服务;一定要宽恕他人以回应上帝的宽恕。
(二)上帝是圣洁。因此我们一定要有纯洁的生活以回应上帝的圣洁。
(三)上帝是智慧。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完全顺服与信靠的生活以回应上帝的智慧。
基督徒生活的要素就是与上帝的新关系,这关系是上帝给与的,因耶稣的启示而成为可能。这关系在服务、纯洁与信靠表达出来,这都反影上帝。这就是上帝要我们并帮助我们去做的工。
要求神迹(六 30-34 )
这里的辩论在表达、假定与暗示三方面都特别显出犹太人的特色。耶稣刚作了一大宣告说信上帝,就是做上帝的真工作。犹太人说:“很好,这实在是弥赛亚的宣称,你就加以证明吧。”
他们的思想仍然在 众吃饱这件事上,因此无可避免地很易联想到旷野的吗哪,他们常称吗哪为上帝的粮(诗七十八 24 ;出十六 15 );犹太的拉比们强烈地相信,当弥赛亚到来时他会再带来吗哪,他们又认为赐下吗哪是摩西一生工作的最高 。弥赛亚应当超越他的工作。“最后的拯救者应像最初的拯救者;第一个拯救者使吗哪从天而降,第二个拯救者也应使吗哪降下。”“你不会在这世代找到吗哪,但你会在将来的世代找到它。”“吗哪是为谁而预备的呢?是在将来的世代为义人预备的,每一个相信的人都值得吃这吗哪。”当时大家都相信有一盆吗哪藏在第一 座圣殿的约柜里。当圣殿被毁时,耶利米把吗哪收藏起来,弥赛亚来了就会拿出来。换言,犹太人是向耶稣挑战要他拿出上帝的粮来支持他的宣告,他们不把五千人吃饱的粮当作上帝的粮,因开始时是一般的面包,分派给人 时也是一般的面包。他们认为吗哪是不同的,是真的考验。
耶稣的答案是双重的,首先,他提醒他们吗哪不是 摩西 赐下的,是 上帝 赐下的。第二,他告诉他们吗哪不是上帝的粮,只是上帝的粮的象征。上帝的粮就是那从天上来的,不止给人肉体的饥饿得以饱足,而且给人生命。耶稣声称唯有在他里面才可以得 真正的满足。
生命的粮(六 35-40 )
这不但是第四福音而且也是新约的一段重要经节,其中有两种思想是我们要分析的。
首先,耶稣说:“我是生命的粮”。他的意思是什么?单把这句话当作一句美丽而有诗意的句子是不够的。让我们逐步的分析它。(一)粮食维持生命。没有粮食生命不能继续。(二)但生命又是什么?显然,生命不单是身体的存在。生命新的属灵意义是什么?(三)生命是与上帝的新关系,那就是我们已经思想过的信靠、顺服和爱的关系。(四)这新关系只有藉 耶稣基督才有可能达成。离开他没有人能进入这个关系之中。(五)那就是说,没有了耶稣那只是存在,而不是生命。(六) 因此,如果耶稣是生命的要素,他就是生命的粮。我们认识基督并藉 他认识上帝的时候,所有人类饥渴的处境都要结束,不安的灵魂得安息,饥渴的心获得饱足。
其次,这段经文向我们展开基督徒生活的几个阶段。(一)我们见到耶稣。我们在新约的字里行间见到耶稣,在教会的训勉中见到他,有时我们甚至面对面的见到他。(二)见到他之后,我们就到他这里来。我们不是把他看作远处的一个英雄或模范,不是书中的一个人物而是易于接近的一位。(三)我们相信他。那就是说,我们接纳他为对上帝、对人、对生命的最后权威。那就是说,我们来不是为了兴趣,不是平等的遇见,而是顺服。(四)这整个程序就给予我们生命。那就是说,它使我们进入与上帝的新而可爱的关系之中,上帝变成一个亲密的朋友,我们曾惧怕而不认识的一位现在已经很熟悉了。(五)这个可能是白白给予的,是普世性的,这个邀请是给所有的人的。只要接受,生命的粮就是我们的。(六)达到这新关系的唯一道路是耶稣,没有了他这是不可能的,离开了他这也是不可能的。离开了耶稣,人类头脑的任何搜索与心灵的任何渴慕都不能使他完全找到上帝。(七)上帝在整个过程的背后。到基督那里去的人都是上帝所赐的。上帝不只是预备了目标,而且感动人心唤醒人们对他渴慕。上帝在人心中作工,除掉那阻碍我们作重大降服的反叛与骄傲,除非他先找到我们,否则我们不能找到他。(八)但仍然有些顽固的东西使我们抗拒上帝的邀请。分析到最后,唯一能挫败上帝的就是人心的反抗。生命就在那里,任我们接纳──或拒绝。
如果我们接纳,有什么事发生呢?有两件事发生。
首先,新的满足进入生命。饥渴已经过去。人心找到他要寻找的东西,生命不再只是生存,而变成一件又惊喜又平安的东西。
其次,甚至在生命以外我们也是平安的,就是在最后一天一切都完结了,我们也仍然平安。正如一位伟大的解经家所说:“基督带我们到一个避难所,在那里不再有危险。”
基督所给予我们的是现时间的生命与永恒里的生命。当我们拒绝基督的邀请时我们就欺骗自己,因而得不到那伟大与光荣。
犹太人的失败(六 41-51 )
这段经文遻明犹太人拒绝接受耶稣的理由,因拒绝他亦即拒绝了永生。
(一)他们用人的价值观念和外表的标准来判断事物。他们对耶稣所宣称的反应是指出他是木匠的儿子,并且看见他在拿撒勒长大这一事实。他们不能明白一个出身于贫苦家庭的木匠怎能够做上帝特别的使者。
罗伦士( T. E. Lawrence 编按: 1888-1935 英国的考古发掘家和学者。)是诗人哈代( Thomas Hardy 的一个密友。当罗伦士在皇家空军服务的时候,他常穿 制服访问哈代夫妇。一次他的访问刚与达彻斯( Dorchester )市长夫人的访问同时。市长夫人很不高兴,她认为一个普通的飞机师在这样的场合见她,是对她的一种冒犯。她当时不知道这个机师是谁。她用法文对哈代夫说她自出娘胎就未曾与一个普通士兵一起喝过茶。大家都缄默了一会儿,然后,罗伦士用流利的法语说:“对不起,夫人,我可以作为传译而对你有点用处吗?哈代夫人并不懂法语啊。”一个势利而无礼的妇人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因为她凭外表和属世的社会标准判断人。
犹太人对耶稣的做法正是如此。我们要小心不要因为藐视或不理会那使者而忽略了上帝的信息。一个人不会因为一张 一千磅 的支票没有用一个华贵的信封去装载而不肯接受的。上帝有许多使者。上帝最伟大的信息是由一个加利利的木匠带来的,这正是犹太人不理会他的原因。
(二)犹太人 彼此争辩 。他们如此热衷于私下的议论甚至没有想起应由上帝作决定。他们切望每一个人都知道他们对这件事的想法,却一点都不关心上帝怎样想。有时在某些委员会里面,每一个人都想勉强别人接纳他的意见。我们最好是安静下来,问上帝他怎样想,他要我们怎样做。到底我们所想的不是那么重要,但上帝所想的却非常重囡,而我们很少寻思当怎样去知道他所想的。
(三)犹太人听是听见了, 但他们没有学习 。有好几种的听;有批评式的听,有埋怨式的听,有带优越感的听,有漠不关心的听。有时一个人听只因他没有机会发言。唯一有价值的听到而且学习,此外再没有别的听上帝的方法。
(四)犹太人抗拒 上帝的吸引 ,只有接纳耶稣的人上帝才吸引到耶稣那里。约翰所用 吸引 这个字是 helkuein ,这希腊字是翻译希伯来文而得的。耶利米听见上帝说:“我以慈爱吸引你”(耶卅一 3 钦定本)。但这字有趣的地方是它经常暗示某种抗拒。在拉一个沉重的鱼网到岸上时用的就是这个字(约廿一 6 , 11 )。在保罗和西拉被拉去见腓立比的官长时用的也是这个字(徒十六 19 )。将一把刀从皮带或从鞘中拉出来亦用此字(约十八 10 )。这字常含有抗拒的意思,上帝能够吸引人,但人的抗拒可以挫败上帝的吸引。
耶稣是生命之粮,意思就是说耶稣即生命的要素,因此拒绝耶稣的邀请和命令就是失去生命而至死亡。拉比们有句话说:“在旷野的一代对将来的生命是没有份的。”在民数记的古旧故事里,那些听见侦察迦南地的探子回报以后,胆怯地拒绝去冒险的人,被注定要在旷野流浪直至死亡。因为他们不接受上帝的引领,他们便永远流落在应许地的外面。拉比们相信这些死在旷野的祖先们不但得不到应许之地而且得不到来生。拒绝耶稣的赐予是拒绝生命的要素,因此得不到今世的生命与来世的生命;而接纳耶稣的赐予就是在今世找到真正的生命,在来世找到荣耀。
他的身体和他的血(Ⅰ)(六 51-59 )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一段经文。它所用的言语和观念对我们都是十分陌生的,而且甚至看来神奇古怪。但对于那些首先听到的人来说,这都是熟悉的观念,要了解这些观念就得看看这民族童年时期的背景。
在古代献祭生活中长大的人对于这种观念都很熟悉。献祭中的动物很少是整个烧去的。通常只是把象征的部分烧在祭坛上,虽然整个祭物都是献给那神的,但一部份的肉给祭司作为赏赐,部份的肉给回献祭的人和他的友人在庙宇内举行宴会。在宴会中那神被当作宾客之一。祭肉一旦献上,他们就以为那神就进入肉中,因此崇拜者吃肉的时候实在是吃那神。宴会完了的时候,他们相信自己充满了祭祀的神。尽管我们认为那是偶像崇拜,是幻想,但事实上这些人出去时十分肯定他们充满了那神的充沛活力。对于熟悉这种经验的人,要明白这样的一段经文是完全没有困难的。
再者,古代世界神秘宗教流行 的共同形式 是,与某些神的交通甚至打成一片。途径是这样的,所有的神秘宗教基本上都是受难剧。这些故事的内容都是关于一位神的生活、受苦、死亡、和复活。这些故事被编成非常感人的戏剧,初入教者在未看这剧之前要接受长时期的教导,以明白这故事的内在意义。他要经过各种仪式的洁净。他要经过长时期的禁食和禁止性生活。
在演出一个受难剧之时,每一件事都是安排好以便产生高度感情化的气氛。另有细心设计的灯光,引起美感的烧香,使人激动的音乐,精心制作的仪式。总之,每一件事都设计得务使观剧的人达到情绪上的最高 ,而这又是他从未经验过的。如果你喜欢 ,可以叫它做错觉,叫它做接受催眠与自我催眠的混合物。无论如何,他们认为这种经验就是与神打成一片。当这个小心预备好的入教者在观看的时候,他变得与神合一,分担他的烦恼、忧愁、死亡,并且共享复活。他与那神永远的合一;使他在生与死中都是安全的。
有些神秘宗教的格言和祷文是很美丽的。米特拉( Mithra 编者按 : 三世纪时为教会敌手之神秘宗教。)神秘教入教者祈祷说:“请与我的灵同在,不要离开我,使我可以入教,圣灵好与我同在。”希耳米( Hermes )神秘教入教者说:“我认识你希耳米,你也认识我, 我就是你而你就是我 。”另一篇祷文说:“主希耳米啊,求来我处,像婴孩形成于母腹之中。”伊西斯神( Isis 编按:古埃及女神,阿西利斯神之妻。)教派崇拜者说:“正如阿西利斯( Osiris 编按:埃及至大之神,常以太阳表明真正的生活),他的跟从者也这样的生活;正如阿西利斯真正的不死,他的跟从者也永远不死。”
我们一定要记得这些古代的人熟悉所有这些挣扎、渴慕与梦想要与神合一,要迎接神进入他们自己里面。他们读到吃基督的身体,饮他的血的时候不会感觉震惊,他们会知道这些字句所指的是那说不出的合一经验,是比世上任何的合一更亲密的。这是古代世界能够明白的语言──而我们也可以明白。
我们最好记得约翰在这里所做的是他惯常做的事,他要给我们的不是耶稣实际上说的话,他对耶稣所讲的话已思想了七十年,而现在,在圣灵的引领与感动之下他给我们的是耶稣说话的内在意义。他不是逐字逐句的告诉我们,因为那只是记忆的功夫;他把基本的意义告诉我们,而这就是圣灵的引领。
他的身体和他的血(Ⅱ)(六 51-59 )(续)
现在我们来看看能否找到耶稣的原意,而约翰从这些字句里所了解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了解这段经文。
(一)我们可从一般的意义去了解耶稣所讲的吃他的肉和饮他的血。
耶稣的肉就是他完全的人性。约翰在他的第一封书信中颇为感慨地写下:“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上帝的……凡灵不认耶稣就不是出于上帝。”事实上,凡灵否认耶稣是以肉身来世的都是敌基督的(约壹四 2-3 )约翰坚持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而不可放过耶稣的完全人性这事实,耶稣与我们一样有血有肉。这是什么意思呢?正如我们多次讨论过的,耶稣是上帝的心思化而为人。所以这意思就是在耶稣里我们见到上帝取了人的样式,面对我们人类的处境,与我们人类的问题挣扎,与我们人类的试探争战,建立我们人类的关系。
因此耶稣仿佛说:“用我的人性去喂养你的心思灵魂。当你灰心绝望,受挫折失败而厌倦生命之时──记得 我 和你有同样的生命形式,我与你共同奋斗。”突然地因为上帝接触,生命与肉身都披上了光彩。这过去和现在仍是希腊正统基督论的伟大信仰,就是耶稣取了人的样式,我们的肉身因而得以圣化。吃基督的肉就是以他的人性喂养我们直至我们的人性被他的人性加强、净化和光照。
耶稣说我们必定要喝他的血。在犹太人的思想中 血代表生命 。为什么?这想法是不难明白的。当血从伤口流出的时候生命也渐渐消失;而对于犹太人, 血是属于上帝的 。这就是为什么直至今日一个真正的犹太人不肯吃带血的肉。“惟独肉带 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们不可吃”(创九 4 )。“只是你要心意坚定不可吃血,因为血是生命”(申十二 23 )。试看耶稣说了些什么?“你们一定要喝我的血──你们必须把我的生命放在你们生命里头──而我的生命就是属于上帝的生命。”耶稣说我们一定要喝他的血,他的意思就是我们必须接受他的生命进入我们内心里。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试用这个方法想想,在书柜里有一本书是一个人从来不看的,那可能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但只要他把书留在书架上不去阅读,那人仍是外表上拥有这本书。有一天他拿下来阅读,感到十分兴趣,被这本书吸引感动。那故事深入他心中,伟大的句子留在他的记忆里;无论什么时候有需要,他就可以拿出来回忆、思索,用以喂养他的心灵。这本书曾一度在他以外,现在已进入他的心中喂养他。生命中任何伟大的经验都是如此,这经验在我们以外,直至我们接受它进入我们里面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为止。
对耶稣也是如此,只要他一天是书中的人物,他仍在我们以外,但当他进入我们心中的时候,我们可以吸取他给我们的生命、力量与无比的活力。耶稣说我们一定要喝他的血,他是说:“你们不要把我当作神学辩论的题目。你们一定要接纳我进入你们里面,你们也要来到我里面,然后你们才有真正的生命。”这就是耶稣说我们在他里面,他在我们里面的意思。
耶稣叫我们吃他的肉喝他的血,他是叫我们用他的人性喂养我们的心智与灵魂,他是叫我们用他的生命来恢复我们生命的活力,以至我们充满了上帝的生命。
(二)我们从另方面去了解耶稣这句话的意思。约翰肯定地是想到主的晚餐,他是说:“如果你要得生命,你一定要来坐在这桌旁,吃那擘开的饼,喝那倾倒出来的酒,这些就会在上帝恩典之中,带你接触到耶稣基督的爱和生命。”但──这正是约翰的观点可惊异之处── 约翰没有记载最后的晚餐 。他不是在那楼上客房的故事里,而是在加利利海碧绿的海水边,近伯赛大犹利亚斯山斯山旁的野餐故事里将有关他的教训带给人。
无疑,约翰的意思是说,对于每一个真正的基督徒, 每一餐都是圣餐 。可能有些人──如果容我这样说──把教会的圣餐礼做得太过份了,使它变成魔术一般。他们暗示圣餐,无论是在最卑微的家庭里,或在最富贵的王宫中,在穹苍覆盖之下以绿草为地毡的情况中,那都是一次圣餐。约翰不将基督的同在局限于一个教会的环境与传统的仪式中。他说:“你可以在每一餐找到饼是代表主的人性,酒是代表生命的血。”
这就是约翰的想法,圣餐桌,普通餐桌,在海滨和山边的野餐,都是一样的,我们都可以拿到,尝到那将基督带给我们的饼和酒。如果基督只局限于教会里,基督教就贫乏得可怜。约翰相信我们在一个充满基督的世界中到处都可找到基督。他不是小看圣餐,而是扩大了圣餐的意义,所以我们在教会的圣餐礼找到基督,然后出去在凡是有人共享上帝恩赐的地方都能找到他。
重要的灵(六 60-65 )
门徒觉得耶稣的一番话很难明白是不足为怪的。这个难字在希腊文是 skle{ros 。它的字义并不是 难以明白 ,而是 难以接受 。门徒知道得很清楚耶稣说的是什么,他们知道他宣称他是上帝的生命从天上降下来,没有人能不接纳他而可以在今世活得有意义在来世进入永生的。
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一个真理,它是每一个时代都出现的。许多时候不是因为理智上的困难使人难以成为基督徒,而是基督对道德的高度要求。在一切宗教的中心都有奥秘,简而言之,那中心的奥秘是上帝。人不能完全了解上帝,任何一个诚实的有思想的人都得承认那奥秘确实存在。
基督教的困难有 两两 方面,一方面要求向基督降服,接纳他为最高的权威;另一方面要求最高的道德标准。门徒很清楚知道耶稣宣称他是上市的生命与心思来到世间,他们的困难就是要把这一切,连这宣称所暗示的事物在内看作真实的去接受。直至今日许多人拒绝基督不是因为基督使他的理智困惑,而是基督向他的生命挑战。
耶稣继续说,他不是想用他的话证明他的宣称,而有一天事情总会证明它。他所说的就是:“你们觉得很难相信我是天上 降下来的 粮,是生命的要素。好!你们总有一天会见到我 升回 天上,你们就会毫无困难的接纳我的宣称。”这就是耶稣升天的预告。也就是说,复活乃耶稣一切宣称的保证。他不是一个活得高尚,又因为失败而死得勇敢的人;他却以复活的事实去证明他的宣称。
耶稣继续说那最重要的是圣灵所赐生命的力量:肉体是无能为力的。我们可以用很简单的说法去明白其中一点意义──最重要的事是行动的精神。有人这样说过:“如果只为本身而存在的话,所有人类的事物都是微不足道的。”任何事情的价值都在乎其目的,如果我们吃食物只是为了要吃,我们就变成贪食者,对于我们害多于利;如果我们吃食物是为了维持生命,使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些,并且维持身体的健康达到最高 ,那末食物就有真正的意义。如果一个人花费许多时间在体育运动上只是为了体育运动,他至少是相当浪费他的时间;但如果他花费时间在体育运动上以使他身体健康,并因此为上帝为人工作得更好,体育运动就不再是微不足道的事,而变成非常重要的了。肉体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根据其精神而 定出价值。
耶稣接 说:“我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只有基督能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将生存的精神放在我们里面。只有他才能使我们有力量去过有意义的生活。生活本身是由其目的而定出价值的。只有基督才能给我们生命的目标,并加给我们力量去达到目标,去抵抗那经常来自内在和外来的反抗。
但耶稣很清楚知道有人不止不接受他的赐予,而且带 敌意来抗拒。没有人能接纳耶稣,除非他被上帝的灵感动,但人可以反抗圣灵至最后一刻,这样的人不是被上帝见弃,而是他放弃自己。
对基督的几种态度(六 66-71 )
这一段经文为悲剧的结局写下了伏笔。曾经有一个时候许多人都涌到耶稣那里去。当他在耶路撒冷过逾越节的时候,许多人看见他的神迹而相信他的名(二 23 )。因此来到门徒面前接受洗礼的人甚多(四 1-3 )。在撒玛利亚所发生的伟大事情(四 1 , 39 , 45 )。前一天在加利利 众都涌到他那里去(六 2 )。但从现在起事情开始转变,人们对他的憎恨逐渐增长,以至最后把他钉死在十字架上。约翰使我们看到了悲剧的最后一幕。是这样的环境才能真正显明人心和他们的真面目,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对耶稣有三种不同的态度。
(一) 背叛 。有些人离开耶稣,不再与他同行。他们退缩有好几个理由。
其中有些人看得很清楚,他们知道耶稣往那里走。向当权者这样挑战之后要无事的走开是不可能的。耶稣既走向灾难,他们就要及时逃避。这都是些见风转舵的人。据说一支军队的考验就是看它疲倦了之后怎样作战。只要耶稣的事业一直向上发展,那些退却的人是会跟从他的。但在十字架的第一个阴影之下他们就离开他。
有些人逃走是因为基本上他们的观点就是想来到耶稣这里得 些什么;但当他们看见要 为他 受些苦和 献出 些什么时他们就走开了。没有人能给我们像耶稣给我们的那样多,但事实是如果我们到他那里去单是为了接受而永不给予,我们一定会背弃他的。跟从耶稣的人一定要记得,跟从他就必须时常背负十字架。
(二) 堕落 。我们特别在犹大身上见到这种堕落。耶稣一定见到犹大有可供使用之处,但犹大,原应是个英雄的,却变成了一个反面人物;他的名字原应成为圣者的名字,但却代表了羞耻。
有一个可怕的关于某画家所画最后晚餐的故事。那一幅伟大的图画,花费了画家好几年的时间去完成。他出去找一个模特儿来画基督的面貌,他找到一个青年人,他的面貌特别可爱纯真,他便将他画成耶稣。那图画一点一点的接近完成,门徒一个接 一个的在画面出现。有一天他要找个模特儿来画犹大,他的画像是留到最后的。画家到最卑贱的 地方,到犯罪的巢穴去。最后他找到一个人,他的面貌是这样丑陋邪恶,正适合他用来画犹大的典型人物。画完时那人对画家说:“你以前已画过我。”画家说:“没有啊。”那人说:“有的,你上次画我作基督。”岁月竟带来了这样可怕的堕落。
岁月可能是残忍的,可能带走我们的理想、热情、梦想和忠心,可能使我们的生命变得渺少而不是伟大,可能让我们的心灵萎缩而不是在基督的爱中扩大。生命中可爱之处──可能已失去,愿上帝拯救我们不致如此!
(三) 决心 。这就是约翰的看法。那就是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伟大的宣信(可八 27 ,太十六 13 ,路九 18 )。正是这样的一种环境唤出彼得内心的效忠来。对彼得来说那简单的事实就是,惟耶稣有永生之道,再没有别的人可跟从。
彼得的效忠是基于与耶稣基督的个人关系。仍然有许多东西是彼得不了解的,正如其他的人一样困惑,但有些关于耶稣的事情是彼得愿意为它而死的。到底基督教并不是一种哲学让我们接受,不是一种理论让我们效忠。而是个人对耶稣基督的回应,那是一个人所能呈献的效忠和爱,因为他的心灵不容许他再有别的选择。──《每日研经丛书》
第六章 生命的粮
壹 全备的救恩,供应两面的需要
“ 经上记着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 ” ( 太四 4) 。
“ 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 ” ( 帖前五 23) 。
人有灵、魂、体三个部分,所以需要三个部分的救恩。为着使人得以经历神全备的救恩,神不但须要供应人灵与魂的需要,也要顾到肉身的需要。在本章里我们可以看到,神的儿子是我们各方面的需要,祂是我们全备的救恩。
贰 五饼二鱼 ( 约六 1~14)
一 海与山 ( 约六 1~3)
加利利海对于跟随主的许多加利利人而言,是他们的生活来源,是他们的世界。撒但利用这个生活的世界辖制他们。但是主带着他们离开了海边,上了山。山上豫表超越了繁华世界的束缚与遮蔽。每当神有重要的话或重要的启示的时候,祂总是把人带到山上,一个不受世界蒙蔽的地方。神把亚伯拉罕带到摩利亚山上,启示神所豫备的公羊燔祭 ( 创二十二章 ) ;把摩西带到何烈山,启示神是以色列民的救主 ( 出三章 ) ;在西乃山上颁布律法,启示如何建造殿 ( 出十九,二十,二十四章 ) ;把以利亚带到何烈山上供应他能力,然后差遣他去膏王和先知 ( 王上十九章 ) ;把彼得、雅各和约翰带到变化山上,显出神儿子的荣耀 ( 太十七 1~8) ;把使徒约翰带到一座高山,启示圣城新耶路撒冷 ( 启二十一 10) 。五饼二鱼的神迹是在山上的野地行出来,启示主是饥饿人的需要。
二 逾越节近了 ( 约六 4)
“逾越节近了” 这短短的一句话,表明耶稣是神所豫备逾越节的羔羊。所以后来祂所行的五饼二鱼的神迹,以及“ 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有分于永生 ” ( 约六 51~57) 的话,都是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之描写与启示。
三 五个大麦饼
在旧约中有一个祭物叫作摇祭,以色列人把初熟的大麦拿一捆,在耶和华面前摇一摇作为摇祭,表征死而复活的基督馨香之气,使神心满意足 ( 参照利二十三章 ) 。主是生命的源头,也是生命的种子。祂是那一粒落在地里,结出许多子粒的大麦种子 ( 约十二 24) ,而基督那奥秘的身体,是这许多子粒的总成,是一个身体,一个饼 ( 林前十 17) 。大麦饼表征耶稣经过死而复活,升天,成为包罗万有的生命之灵,成为生命之粮,供应生命,满足了我们的需求。
五个大麦饼,不是表征五个身体。“五”是四加一而成。“四”代表受造的数目,“一”是代表创造神,造物主进到受造的信徒里面。所以‘五’个大麦饼表明祂付我们完全的责任,供应我们一切的需要。
四 二条鱼
鱼表征基督的救赎。救赎乃是因着人的堕落,为要满足神公义的要求而附加的手续。人要接受基督作生命之前,须要接受基督的救赎,宝血的遮盖,赦罪之恩。“二”是见证的数目,见证基督已经完成救赎的工作,神必须悦纳那些信祂儿子之名的人。
五 十二个篮子
“十二”是三一神乘受造之人的数目,表明完全的数目。所以众人吃饱了,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蓝子,表明生命之灵的供应是满溢、无穷尽。对于我们一切的需要,祂的供应是绰绰有余,应付不已。
六 因吃饼得饱 ( 约六 26)
虽然我们看到了五饼二鱼的属灵表征的一面,但是“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也说出,当那完全的救恩,身体的得赎 ( 罗八 23 ;林前十五 52~54) 尚未来临之前,我们还是有物质的,实际的食物之需要。所以我们也看到主是无微不至的神,祂也看顾我们肉身的需要。但是我们跟随主,切忌落在“因吃饼得饱”里面。我们所需用的,父神早已知道了。我们若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我们日用的饮食,祂一定会赐给我们 ( 参照太六 7~13) 。吃饼得饱是为叫我们见了神迹,看见神的作为,因信而活,以致从物质的食物,被转向享受属灵的生命粮,就是永生的话。
“因吃饼得饱” ,是指完全落在生命的世界,看不见神迹、神的作为、神的带领、生命的粮、永生的话。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 ( 罗十四 17) 。古时以色列人出埃及尚未进入迦南地之前,他们因饥饿而发怨言,神就从天降吗哪,养活他们四十年。神并没有因他们发怨言处罚他们。但是当他们大起贪欲的心,怀念埃及的鱼、黄瓜、韭菜、葱、蒜的时候,神就降罚与他们。他们就是属于 “因吃饼得饱” 这一型的人。
参 狂风海腾 ( 约六 18~21)
人生如同船行走在海面上,有时风平浪静,但也常遇见狂风大作,海浪翻腾。人生常有逆境困苦。 “耶稣在海面上走” 表明,主耶稣来到我们困苦的世界。在世上我们有苦难,但在主里有平安 ( 约十六 33) 。我们只要把平安的主接到我们的船上,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工作生活中做主,我们人生的船就会立时到达所想要去的地方。只要有主的同在,即使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祂的杖,祂的竿都会安慰我们 ( 诗二十三 4) 。
肆 生命的粮
一 为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
世人为要得到那必坏的食物,尚且须要劳力,何况要得到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当然更要付出时间和劳力才能取得。以吃吗哪为例,虽然吗哪是从天上降下来的,不必耕种就可得着;但以色列人需要每日早起,在天未亮之前就要出去收取,用臼捣,烤煮,才有得吃。照样,我们为要得那存到永生的粮,需要劳力,需要殷勤。用多少时间,就能存多少粮;所以要殷勤,不可懒惰。
二 从天上来的
主是生命的粮,祂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从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祂是太初的话,虽然话成肉身在地上,但是我们必须认识祂的神性,祂的根源。祂是从天降下仍旧在天上的人子 ( 约三 13) 。相信耶稣是先知、好人或道德家,并不能叫我们得救,得永生。我们必须相信祂是道成肉身来的,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如此相信祂,才可以因祂的名得生命 ( 约二十 31 ,十七 3) 。
三 吃人子的肉,喝人子的血
“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 ” ( 约六 53~54) 。
主耶稣先用五饼 ( 豫表主的身体 ) 和二鱼 ( 豫表宝血的救赎和见证 ) 启示:主为要拯救我们,祂必须经过道成肉身,穿上有血肉之体,经过被钉死在十字架,舍命流血,死而复活又升天等的过程,才能成为赐人生命的灵,叫人得永生。
神是生命的源头,神也是爱;神爱世人,祂愿意万人得救,不愿意一人沉沦。但是,在人罪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公义的神不能拯救我们。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 ( 罗六 23) ;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 ( 来九 22) 。并且,公义和公平,是神宝座的根基 ( 诗八十九 14) ,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 ( 创十八 25) 。所以神就差祂的儿子,降世为我们舍命流血,成功了救赎。既然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 ( 西一 20) ,使我们靠着祂的血称义 ( 罗五 9) ,叫人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得永生 ( 罗五 21) 。所以人子的血,是为要人得永生必需之手续。所谓的 “喝人子的血” ,并不是喝物质的血,而是取用宝血的功效,遮盖我们,好叫我们免去神公义的审判,够资格享受永生。
另一面,神为要释放永远的生命,祂必须经过死而复活,升天,成为赐生命的灵,才能重生我们,才能进到人里面作生命。所谓的 “吃人子的肉” ,乃是指着接受生命之灵 ( 约二十 22 ;罗八 2 ;林前十五 45) 说的。
在经过这个过程之前,即使主向我们说话,仍不能叫我们得永生。 约翰福音第 七章 39 节说,“ 耶稣这话是指着信祂之人,要受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 ( 意指进入人里面的条件尚未完成 ) ”。这一段经节很清楚的指出,有必要经过一道手续。“那灵”不只是神的灵,圣灵,也是基督的灵 ( 罗八 9) 。‘那灵’不只有神性。也包含着道成肉身,成为人子的耶稣之完美人性。主所说的“吃人子的肉”就是接受这位具有神性及人性的基督的灵 ( 就是那灵 ) 说的。
至于我们如何才能接受‘那灵’呢?就是信入基督的话。信就是接受。当我们听到基督的话,用信心把话接受到我们里面时,这个对我们所说的话,生命的种子 ( 路八 11) ,栽种的话 ( 雅一 21) ,神活泼常存的话 ( 彼前一 23) 就进来叫我们重生。不是吃物质的肉和血,肉体是无益的,主对我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 约六 63) 。
伍 永生的五个阶段 ( 请参照拙作《通天道路》第三篇之贰 )
一 重生──灵的救恩──从圣灵入门
“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见神的国 ” ( 约三 3) 。
“ 叫一切信祂的都得永生 ” ( 约三 15 , 16 , 36 ;四 14 ;五 24 ;六 47) 。
“ 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 ” ( 彼前一 3) 。
重生是指圣灵进到信徒的灵里面,叫我们得着永生,得着灵的救恩而说的。基督的话在重生的阶段是重在生命的种子,使人灵里得着永生。重生是从圣灵入门,是基督道理的开端 ( 来六 1) ;刚刚重生的圣徒,是像才生的婴孩 ( 彼前二 2) 。
二 魂的救恩──永生浸透我们的魂
“ 就要爱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 ( 指魂的得救 ) ” ( 彼前二 2) 。
“ 魂的救恩 ” ( 彼前一 9 ;来十 39) 。
“ 能救你们魂的道 ” ( 雅一 21) 。
灵的救恩是入门,只是取得奔跑通天道路的资格而已;如同人考上大学,只是入学,并不是毕业一样。一个学生为要毕业,领取毕业文凭,需要修完该修的学分;照样,基督徒为要丰丰富富的,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 彼后一 11) ,就要奔完通天道路 ( 来十二 1 ;提后四 7~8) 。当魂被永生浸透,被更新,有分与神的性情 ( 彼后一 4) ,得着魂的救恩时,就是跑完通天道路的时候。这是我们今生人人该修完的学分。生命的种子,重在灵的救恩,而生命的粮,乃是重在魂的救恩。
三 身体的救恩──永生吞灭死亡
“ 等候得着儿子的名分,乃是我们的身体得赎 ” ( 罗八 23) 。
“ 并非愿意脱下这个,乃是愿意穿上那个,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了 ” ( 林后五 4 ;参照腓三 20~21 ;林前十五 51~54) 。
当我们这受过败坏,被玷污的魂,蒙圣灵更新,永生浸透我们的魂,得着魂救恩之后,接着我们就要得着身体的救赎;就是永生吞灭死亡,我们的身体蒙主改变,变成不朽坏的,不死的,和基督荣耀的身体相似的灵性身体 ( 林前十五 44) 。
四 进入永生的范围──千年国度
“ 在来世必得永生 ” ( 可十 30 ;路十八 30) 。
“ 并且承受永生 ” ( 太十九 29) 。
“ 往永生里去 ” ( 太二十五 34~36) 。
以上几处所列的经节,都是指来生,就是在千年国度时才得应验的事。
信主得永生,乃是永生在信徒里面作生命的内容;而来世得永生是指信徒进入永生的领域,享受国度的荣耀、丰富。 马太福音 十九章 29 节, 马可福音 十章 30 节及 路加福音 十八章 30 节三处是对信徒说的。他们在今世,因爱主宁愿牺牲自己魂生命的享受,在敬虔上操练自己 ( 提前四 7~8) ,凡事为主,靠主,因主而活,愿意为主而殉道。所以主祝福他们,叫他们不但在今生得到应许之福,就是得到环境上的救恩及魂的救恩;并且给他们来生的应许,就是保证他们在主再来的那日,享受被提,进国度,得冠冕,与基督一同作王的福分。在那日,得胜者不但灵里有永生,魂被永生浸透,更新而变化,身体得赎,蒙永生吞灭死亡,得着不朽坏,永远不死,荣耀的形状,灵性的身体。灵、魂、体都得着全备的救恩,进入荣耀里,享受永生领域的福分。
至于 马太福音 二十五章 31 至 46 节,比喻中的绵羊和山羊,都是指着未重生的外邦人。绵羊是指着在世界末期,大灾难期间,有一班未曾接受恩典的福音,因而未曾重生,没有得到永生的外邦人,他们听从了天使所传的永远的福音,因而善待主的选民,保护他们,所以他们得到主的报酬,得以进入永生的范围,就是千年国度时期,地上的弥赛亚国里,作百姓的福分。另一班山羊,就是在大灾难期间,恶待主的选民之外邦人。他们因受了迷惑,跟从了魔鬼和他的使者,所以也得了应得的报应,和他们一同被扔在火湖里 ( 启十九 20) 。
五 永生终极完满的显出──永世里的圣城新耶路撒冷
“ 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豫备好了,就如新妇妆饰整齐,等候丈夫 ” ( 启二十一 2) 。
“ 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 ” ( 启二 十一 3) 。
“ 我未见城内有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那城内又不用日月光照;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列国要在城的光里行走 ” ( 启二十一 22~24) 。
在永世里撒但、死亡和阴间都被扔在火湖里,所以不再有罪、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新耶路撒冷就是信徒与神互为居所。他们要作王直到永远。 ── 黄共明 《 约翰福音要义 》
约翰福音 6:2
神 迹:
1. 什 么 是 神 迹? (1) 它 们 有 超 自 然 的 源 头, 是 超 自 然 力 量 的 作 为 ( 希 腊 文 dunamis ; 参 徒 8:13 ; 19:11) ; (2) 它 们 是 神 权 柄 的 标 志 或 记 号 ( 希 腊 文 semeion, 路 23:8, 徒 4:16,
30,33) 。 新 约 信 仰 的 中 心 和 最 伟 大 的 神 迹 是 基 督 的 复 活 ( 林
前 15 章 ) 。
2. 神 迹 在 神 的 国 度 中 至
少 有 3 个 目 的: (1) 见 证 耶 稣 基
督; 证 实 他 话 语 的 真 实 性, 证 明 他 基 督 的 身 份 (2:23 ; 5:1~21 ; 10:25 ; 11:42) ; (2) 表 现
基 督 的 慈 爱 ( 可 8:2 ;路 7:12~15 ;徒 10:38) ; (3) 是 救 恩 时 代 的 标 志 ( 太 11:2 以 及
后 经 文 ) , 表 明 神 的 国 度 即 将 来 临 ( 参 “ 神 的 国 度 ” 一 文 ) , 是 神 对
撒 但 国 度 的 打 击 ( 参 “ 胜 过 撒 但 和
鬼 魔 的 能 力 ” 一 文 ) 。
3. 圣 经 说 神 迹 的 运 行 要
贯 穿 整 个 教 会 时 代。 (1) 耶 稣 差 遣 他 的 门 徒 去 传 道、 行 神 迹 ( 太 10:7~8 ;可 3:14~15 ;参
路 9:2 注 ) ; (2) 耶 稣 宣 告 说 因 听 福 音 而 信 他 的 人 也 要 做 他 所 做 的 事, 并 要 做 比 这 更 大 的 事 (14:12 ;可 16:15~20) ; (3) 使 徒 行 传 提 到 信 徒 在 生 活 中 行 神 迹 的 事 ( 徒 3:1 及 以 后 经 文; 5:12 ; 6:8 ; 8:6 及 以 后 经 文; 9:32 及 以 后 经 文; 15:12 ; 20:7 及 以 后 经 文 ) ;
在 新 约 中 其 它 地 方 称 神 迹 为 “ 兆 头 ” ,
借 此 印 证 了 福 音 ( 徒 4:29~30 ; 14:3 ;罗 15:18~19 ;林
后 12:12 ;来 2:3~4) ; (4) 圣 灵 要 在 当 今 这 个 时 代 把 神 迹 赐 给 教 会 ( 林 前 12:8~12, 28 ;雅 5:14~15 ;参 “ 神
迹 ” 一 文 ) 。
4. 新 约 也 教 导 说, 那 些
假 教 师 和 传 道 人, 尤 其 是 敌 基 督 者 和 他 的 假 先 知 们, 也 会 借 助 撒 但 的 能 力 行 神 迹 异 能 ( 参 “ 大 灾 难 ” 一 文及 “ 假 师 傅 ” 一 文 ) 。
6:5
买 饼 … … 吃: 参 太 14:19 注。
6:15
耶 稣 … … 独 自 又 退 到 山 上: 参 太 14:23 注。
6:20
不 要 怕: 参 太 14:27 注。
6:35
我 就 是 生 命 的 粮: “ 我 就 是 生 命
的 粮 ” 是 约 翰 福 音 中 所 载 的 7 个 “ 我 是 ” 宣 告 的 第 1 个, 而
每 一 个 宣 告 都 强 调 了 耶 稣 个 人 事 工 的 一 个 重 要 方 面。 此 宣 告 告 诉 我 们, 基 督 是 供 养 我 们 灵 命 的
粮 食 ( 参 53 节 ) 。
其 它 的 “ 我 是 ” 宣 言 分 别 为 “ 世 界 的 光 (8:12)” 、 “ 门 ”
(10:9) 、 “ 好 牧 人 ” (10:11, 14) 、 “ 复 活 和 生 命 ” (11:25) 、 “ 道
路、 真 理、 生 命 ” (14:6) 和 “ 真 葡 萄
树 ” (15:1,5) 。
6:37
我 总 不 丢 弃 他: 耶 稣 应 许 说 他 欢 迎 所 有 以 悔 改 和 信 心 归 向 他 的 人。 那 些 来 到 神 面 前 的 人 就 是 回 应 神 恩 典 的 人 ( 参 “ 信 心 与 恩 典 一 文 ) 。
6:40
我 父 的 意 思: 明 白 天 父 的 旨 意 和 人 的 责 任 之 间 的 关 系 非 常 重 要。
1. 任 何 信 徒 从 恩 典 中 堕
落 并 且 与 神 隔 绝 都 不 是 天 父 的 旨 意 ( 比 较 加 5:4) ; 任 何 人 灭 亡 ( 彼 后 3:9) ,
或 因 不 能 归 向 真 理 而 得 救 也 不 合 乎 神 纯 全 的 旨 意 ( 提 前 2:4) 。
2. 然 而, 神 纯 全 的 旨 意
与 神 的 容 许 性 旨 意 区 别 很 大 ( 参 “ 神
的 旨 意 ” 一 文 ) 。 哪 怕 他 纯 全 的 旨 意
不 能 实 现, 他 也 不 会 妥 协 而 免 去 人 悔 改 信 主 的 责 任 ( 参 路 19:41 关 于 耶 稣 为 耶 路 撒 冷 哭 泣 的 注 释 ) 。
3. 神 甚 愿 信 徒 们 在 末 后
被 提, 但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他 们 没 有 责 任 听 从 他 的 声 音 且 跟 随 他 (10:27 ; 14:21) 。
正 如 耶 稣 在 被 卖 的 晚 上 所 说, 他 护 卫 了 门 徒, “ 因 你 所 赐 给 我 的 名
保 守 了 他 们, 我 也 护 卫 了 他 们 ” ; 然 而, 仍 有 人 成 了 “ 那 灭 亡 之 子 ” (17:12) 。
6:44
差 我 来 的 父 吸 引 人: 天 父 通 过 圣 灵 吸 引 人 归 向 耶 稣。 神 吸 引 所 有 的 人, 正 如 耶 稣 所 说 “ 我
若 … … 就 要 吸 引 万 人 来 归 我。 ” (12:32) 然 而, 人 可 以 拒 绝 被 神 吸 引 ( 参 太 23:37 “ 只 是 你 们 不 愿 意 ”) 。
6:54
吃 我 肉 喝 我 血: 我 们 因 着 信 靠 基 督, 领 受 他 在 十 字 架 上 的 死 所 带 来 的 救 赎, 便 有 了 属 灵 的 生 命 ( 罗 3:24~25 ; 约一 1:7) 。
只 要 我 们 与 基 督 和 他 的 道 保 持 相 交, 我 们 就 一 直 拥 有 属 灵 的 生 命。 比 较 53 节 和 63 节, 他 说: “ 我
对 你 们 所 说 的 话, 就 是 灵, 就 是 生 命 ” 。 因 此 若 我 们 一 直 信 靠 他, 用
祷 告 的 心 领 受 他 的 话 语, 我 们 就 与 基 督 有 份 了。
1. 耶 稣 是 活 的 道 (1:1~5) , 圣 经 是 写 下 来 的 道 ( 提 后 3:16, 彼 后 1:21) 。 耶 稣 在 这 里 称 自 己 是 “ 生 命 的 粮 ” (35 节 ) , 在 别
处 他 把 这 粮 和 神 的 道 联 系 了 起 来: “ 人 活 着, 不 是 单 靠 食 物, 乃 是
靠 神 口 里 所 出 的 一 切 话。 ” ( 太 4:4) 。
所 以, 我 们 在 他 里 面 接 受 和 顺 服 神 的 道 就 是 吃 他 的 肉 了 (63 节 ) 。
2. 我 们 最 初 听 到 并 接 受
神 的 道 时 (1:12 ,徒 2:41) , 靠 神 的
恩 典 和 圣 灵 使 人 重 生 的 力 量 而 得 救。 若 我 们 保 持 与 基 督 的 联 合, 不 断 地 诵 读 和 顺 服 神 的 道, 把 真
理 吸 收 到 心 里, 那 我 们 就 能 保 守 得 救 的 地 位 并 常 常 活 在 恩 典 之 中 ( 提
前 4:13~16 ;雅 1:21) 。 不 与 基 督 相
交 或 离 开 他 的 道 都 会 带 来 死 亡。
6:64
耶 稣 从 起 头 就 知 道: 这 话 可 能 是 指 耶 稣 知 道 犹 大 何 时 离 弃 其 最 初 的 信 心 并 筹 划 出 卖 他。 起 初, 犹 大 与 其 他 11 个 门 徒 有 着 同 样 的 选 择。 从 基 督 对 犹 大 的 信 任 (2:23~24, 太 10:1~15) 可 以 看 出, 他 是 个 信 徒, 而 且 是 耶 稣 所 信 任
和 熟 悉 的 朋 友 ( 诗 41:9, 约 13:18) , 后 来 犹 大 背 弃 了 自 己 的 初 衷 ( 徒 1:25) 。 他 可 以 不 背 叛 耶 稣; 换 句 话 说, 所 预 言 的 只 是 耶 稣 被 卖 这 件 事, 而 非 行 凶 者, 具
体 出 卖 耶 稣 的 人 并 不 是 从 一 开 始 就 命 定 的。 犹 大 的 变 节 及 随 后 的 悲 剧 应 该 提 醒 每 一 个 基 督 徒 不
约翰福音第六章
肆.神儿子第三年传道工作:加利利(六)
一.第四件神迹:给五千人吃饱(六 1 ~ 15 )
六 1 这事以后 表示第五章的事件发生以后,已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不知道到底过了多久,但我们知道 耶稣在这 期间由耶路撒冷上 加利利海 去了。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大底是从西北岸到东北岸。加利利海亦即 提比哩亚海 ,因为提比哩亚城就在西岸,是加利利省的首都,按罗马皇帝提比哩亚命名。
六 2 , 3 有许多 人 跟随他 ,但不一定是因为相信祂是神的儿子,而是 因为他们看见 耶稣 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 。基于神迹的信心永不像只基于祂说话的信心那般讨神喜悦。神的说话从来不须神迹来证明。神所说的都是真的,不可能有错。祂的话该能令人满足。第 3 节翻译为“ 耶稣上了山 ”,所指的可能只是沿海的山区。
六 4 约翰为何提到 逾越节近了 ,原因不大清楚。一些人认为耶稣心里可能正想逾越节,便讲了第五章中有关生命的真粮这篇奇妙的道。祂没有在逾越节上耶路撒冷。约翰称 逾越节 为 犹太人的 节期。当然,逾越节是旧约时代,神所亲自制订的,祂将这节期给犹太人,故此是 犹太人的逾越节 。但这句话可能指神已不再承认这是祂的节期,因为犹太人贺节,只为礼仪,并不是真心真意的。逾越节已失去其真正意义,已不再是耶和华的节期了。
六 5 耶稣看见 这 许多人 ,并不感到懊恼,也不认为他们会阻碍祂休息和与门徒相处的时间。祂第一样想到的是要为他们预备食物。故祂问 腓力 哪里可以买到 饼 给众人 吃 。主耶稣问这问题,并不是祂想要知道答案,而是为了教导各人。祂早已知道答案,而腓力却不知。
六 6 主将要教腓力宝贵的一课, 试验 腓力的信心。耶稣 自己原知 道祂将要行神迹,叫这许多的人吃饱。但腓力是否知道耶稣有能力这样行呢?腓力的信心大还是小呢?
六 7 明显地,腓力没有多大的信心,他很快的算了算,知道就是 二十两 银子的饼 也是不够叫众人吃一点。虽然我们不知道当日 二十两 银子 能买多少饼,但数目一定不少。当时 一两 银子就是一个工人十天的工钱。
六 8 , 9 安得烈是西门彼得的兄弟 ,他们在伯赛大附近,加利利沿海一带居住。安得烈也认为要喂饱这一群人实在不易。他见有一个孩童,带 五个大麦饼、两条鱼 ,但若要给 这许多的人 吃,这些只是微不足道。这 孩童 有的不多,但他愿意将所有的都交给主耶稣;结果四福音书中,每卷也有记载他这慷慨的行为。他做的虽然不多,但“只要神在其中,少也变得多”。这孩童已为举世所知晓。
六 10 主耶稣叫众人 坐下 (实际上是躺下),祂来供应他们的需要。祂选择了 草多 的地方,在那里 草多 的地方实不易找到,但主体恤群众,希望他们在一干净、舒适的环境进食。
据记载,那里有数千 人 (希腊文指男人),还未计算妇人和孩子。 五千 这个数目是要显出神迹如何伟大。
六 11 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 。主在分派食物之前也这样做,我们进食前也应该感谢神,毋须犹豫。然后主将食物 分给 门徒。这里,我们见到主没有自己做完全部事情,祂要求其他人也参与服侍。有话说:“你尽你所能,我也尽我所能,主完成我们所不能的。”
当主将饼 分给 门徒时,饼神奇的变多了。神迹发生的确实时间没有记载下来,但我们知道那五块饼和两条小鱼在主的手中奇妙地变得足够这许多人吃饱。门徒四周将饼和 鱼分 给那 坐 的人 ,并没有欠缺。圣经清楚的指明门徒分鱼给他们, 都随 他们所要的。
谭姆士提醒我们,这故事描绘了以下的几样:
一,败坏的世界;二,无能力的门徒;三,完美的救主。这神迹是真正的创造。一个普通人绝不能单用五块饼和两尾小鱼,就能变出足令这许多的人吃饱的东西。这句话说得好,“主祝谢时还是春分,擘饼时已到收割的季节了。”而另一句话也说得对:“没有祝谢的饼也是没有变多的饼。 19 ”
六 12 这是一个美丽的举动。若耶稣只是凡人,祂便不会费神理会那些剩下的 零碎 。任何一个人若能喂饱五千人,也不会理会那些多余的碎屑。但耶稣是神,而神是不会浪费自己的厚赐的。耶稣并不希望我们糟蹋祂所赐给我们这些宝贵的东西,所以祂指示门徒收拾起剩下的零碎, 免得有糟蹋的。
很多人想抹煞这件神迹,声称群众见那小孩交出五饼二鱼给主,察觉自己的自私,就决定也拿出他们的食物与他人分享。于是,人人皆有食物。但这解释与事实并不相符,下一节自有分晓。
六 13 众人吃饱了剩下的饼碎竟装满 十二个篮子 。若各人只是自备食物,并不可能收集到如此多的饼碎。人的解释只显得荒谬无稽。此事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耶稣行了一个伟大的神迹。
六 14 众人都知这是个神迹。他们若只吃所带来的食物,事情不会这样发生。事实上,他们知道这真是一个神迹,并愿意承认耶稣就是 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 。他们从旧约中知道有位先知将要来到。他们期望祂从罗马帝国的统治下释放他们。他们所等待的是一位地上的君王,但他们的信心不真。他们不愿意承认耶稣就是神的儿子,并认罪、接受祂为救主。
六 15 耶稣行了神迹后,众人都 强逼他作王 ,倘若耶稣真的是一个普通人,祂一定会应他们的请求。人都急于求别人的称赞,希望能居高临下。但耶稣却不为所动,祂不求虚荣,也不骄傲。祂深知道祂来世界的目的是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祂不会作无谓的事去干扰这任务。祂不会坐上王位,除非祂已先上了祭坛牺牲。祂定要受苦、流血,死亡,然后才受人称颂。
迈耳写道:
正如圣伯纳德所说,当他们想拥立祂为王时,祂都退开;人想钉祂十字架时,祂却交出自己。让我们清楚的记这些,毫不踌躇的学习迦特人以太那崇高的行径说:“我指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无论生死,王在那里,仆人也必在那里。”(撒下一五 21 )主必会回答,正如当日大对那位出来认他、同是流亡的人说话一样:“你可以住在我这里,不要惧怕。因为寻索你命的就是寻索我的命。你在我这里,可得保全。 20 ”
二.第五件神迹:耶稣在海面上行走,并救了门徒(六 16 ~ 21 )
六 16 , 17 那是 晚上 ,耶稣独自去到山上,群众都各自归家,只剩下门徒。门徒就决定 下 到 海边 ,预备归程,横过加利利 海 。
当他们 要过海往迦百农去 时, 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 。祂去了哪里呢?祂正在山上祷告。今天基督徒的景况又如何呢?他们的生活如置身于波涛汹涌的海中,周遭黑暗,无法见到主耶稣。但主耶稣不是不知道正发生何事的,祂在天上,为祂所爱的人代祷。
六 18 加利利海常有阵风和烈风。风吹过约但河谷时,速度很急,当抵达加利利 海 时,便形成大浪。此时小船在海上航行,危险非常。
六 19 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 。从人看来,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就在此时,他们抬头 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 。神的儿子在加利利海的海面上行走,门徒都 害怕 起来,因为他们还未完全知道这奇妙的人子到底是谁。
这故事讲得很简单,约翰只告诉我们有关这件惊人事情的重点;他没有夸大言词,令我们觉得正发生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只是含蓄的把事情道出来。
六 20 主耶稣安慰他们说:“ 是我,不要怕! ”若祂只是人,门徒定会很怕祂。但耶稣是全能的创造主,那维系整个宇宙的主宰。有祂靠在身边,并不用惧怕。这位原先创造加利利海的主,同样能平静这海,将祂那些充满恐惧的门徒安全带回岸边。“ 是我 ”即“我是”,这是耶稣在约翰福音第二次用耶和华之名称呼自己。
六 21 门徒知道是主耶稣,就喜欢 接他上船 。他们 立时 到了所要去的地方。这又是另一个神迹,但并没有任何解释。他们不用再摇橹,主耶稣瞬即间将他们带到陆地,祂真是多么奇妙!
三.众人要求神迹(六 22 ~ 34 )
六 22 这是给五千人吃饱后 第二日 。群众仍聚集在加利利海东北一带,他们见到门徒在前一天晚上上了 小船 ,又知道 耶稣没有 和他们同去。当时只有一只可用的小船,门徒就取了来用了。
六 23 跟的一天,有只 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 耶稣分饼给群众吃饱 的地方 。但主耶稣不可能征用这几只小船离去,因为它们只刚刚到达。也许群众就是借助这几只小船,过到迦百农,如以下经节所记。
六 24 众人 非常留意耶稣,知道祂上山祷告去,又知祂没有上船与门徒一起渡湖。但一日之差,耶稣竟无迹可寻,于是决定过海到 迦百农 ,门徒准会在那里。他们不明白 耶稣 怎会到那里,但决定姑且到那里寻祂。
六 25 , 26 抵达迦百农后,他们 找 耶稣。他们不掩饰好奇的心,问祂何时到这里来的。
耶稣 间接的 回答 他们。耶稣明白,他们寻找祂只因为祂曾给他们食物吃,并不是因为祂的身分。他们昨天见过他行了伟大的神迹,这实足以令他们相信耶稣就是创造主、弥赛亚。而他们看重的只是食物。他们吃了神迹的 饼 ,饥饿变得饱足。
六 27 故此耶稣先劝他们 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 。主不是叫他们不该赚取每天的生计,但祂不想这成为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标。满足个人肉体的需要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是只有身体,还有灵和魂。我们应 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 。人活,不应以为肉体就是全部,不应将体力、才智全部用来满足身体的需要,因为过不多时,身体会朽坏,给虫吃掉,人要做的是每天以神的话喂养灵魂。“人活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我们应不断努力去明白神的话。
主耶稣说 父神印证 了祂,意即祂是 神 所差派和悦纳的。我们印证一些东西,即是保证那是真的。神印证人子,祂认可祂是说真理的那位。
六 28 众人问主他们该做什么才算 作神的工 。人总想自行寻出通往天堂的路,总以为他们该做一些东西,好赚取救恩。但人若真的能为其灵魂得救而付上努力,那么他就有理由吹嘘自大,这就合乎人的心意。
六 29 耶稣看破他们的虚伪,他们装出想为神工作的模样,但他们却不想与神的儿子扯上任何关系。 耶稣 告诉他们,首先他们一定要接受神所 差来的 那位。今天也是一样。人总以为多做善事,就能上天堂。但他们能为神做任何善事以先,他们一定要相 信 主耶稣基督。善行不能先于救恩,善行是后于救恩的。一个罪人能做的唯一善行,就是认罪,接受基督为主、为救主。
六 30 本节更加证明人心的丑恶。昨天,他们看见主耶稣只用了五饼二鱼,就给五千人吃饱。隔了一天,他们竟来到主前,问祂行什么 神迹 以证明祂是神的儿子。正如很多不信的人一样,他们先要看见,然后才相信。“ 叫我们看见就信你。 ”但这不是神的次序。神对罪人说:“你若相信,就能看见。”信心永远是要在前头的。
六 31 犹太人引述旧约,向耶稣提起有关旷野吗哪 21 的神迹。他们似是说耶稣从未做过这样奇妙的事情。他们引诗篇七十八篇 24 至 25 节说:“ 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 ”,暗示是摩西从天上叫食物下来的;主不及摩西般伟大,因为祂只是将现有的食物变多。
六 32 主的回覆有两重意思。首先,不是 摩西 给他们吗哪,而是神给的。第二,吗哪不是 天上来的 真灵 粮 。吗哪只是普通的食物,为身体预备的;除满足今生的需要外,并无其他可取之处。主耶稣这里提到的是神从天上降下来的、理想的、 真 正的 粮 。这是属灵的粮,并不是身体的粮。我父这称呼暗示了基督的神性。
六 33 主耶稣揭示自己就是 神的粮,从天上降下 来, 赐生命 给世界。 神的粮 远较旷野的吗哪为好。吗哪并不赐人生命,只是延续生命。它不是为全世界,而只为以色列预备的。而 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 。这粮赐生命给人,不止一国的人,而是全 世界 的人。
六 34 犹太人并不知道主耶稣说的真粮就是指祂自己,故他们问祂要 这粮 。他们的心仍想普通的粮。可怜的人,心里并没有真正的信心。
四.耶稣就是生命的粮(六 35 ~ 65 )
六 35 耶稣 将事实简单直接的讲出来,祂就是 生命的粮 。到祂这里来的,祂将永远满足他们灵里的渴求,相信祂的人,将永远不渴。请注意本节中的 我是 ,主再次将自己与耶和华看作平等。一个罪人若说出像本节的话,会显得愚昧可笑。没有一个人能永远不饿、不渴,更遑论要满足整个世界属灵的渴求了。
六 36 在第 30 节中,那些不信的犹太人要求主行神迹,好叫他们看见,可以相信。这里耶稣说祂早已对他们说过,祂本身就是个最伟大的神迹,他们 看见 后 还是不信 。既然神的儿子道成肉身,站在他们面前,他们还是不认祂,那么真叫人怀疑到底有没有神迹耶稣行了之后,会叫他们相信的。
六 37 主并没有因犹太人的不信而沮丧,祂知道父的旨意和计划一定会实现。纵然现在和祂说话的犹太人并不接受祂,祂知道所有神所拣选的人都必到祂那里。正如宾克所说:“神绝对的旨意,永不动摇,但说出来时,竟含如此无可比拟的冷静、泰然、勇气和坚忍。”
本节十分重要,只需三言两语的便道出了圣经中最要紧的教训。一是神赐了一些人给基督,而凡神赐的人都会得救。二是有关人类的责任。一个人要得救,得先要到主耶稣那里,相信祂,接受祂。神拣选了一些人得救,但圣经一字也没教我们神命定了一些人要受诅咒。任何人得救都是因为神的恩典;任何人永远灭亡,都是因为他自己的错。每个人都因他的罪恶而被定罪。若所有人都下地狱,那都是人罪有应得。但神满有恩典,纾尊降卑,救人脱离人类整体的命运。祂是否有权这样做?当然有。神能随意做祂喜欢的事,无人能否认祂有此权柄。我们知道神永不犯错,祂是永远公义的。
圣经教导我们神拣选了一些人得救,也阐明人有责任接受福音。神向全世界提出,凡相信主耶稣基督的人,都会得救。神从不勉强人类得救。一个人带悔改的心和信心到主那里,神便会救他,藉基督到神那里的人,没有一个会被丢弃。
人的思想不能融会这两件事,但纵然我们不明白,也该相信,因这是圣经的教训,在这里清楚的指明出来的。
六 38 在 37 节,主耶稣说神的计划终会实现,那些赐给基督的人将会得救。因为这是父的旨意,主就亲自作工实践它,耶稣的使命本是如此。基督说:“ 我从天上降下来 ”,清楚的指出祂的生命不是在伯利恒的马槽里开始的,祂是自有永有的,与父神同在天上。祂降到世间来,作神顺服的儿子。祂甘愿为奴仆,遵行父的旨意。这不等于祂没有 自己的意思 ,只是祂的意思是和神的意思一致。
六 39 父的 意思 就是叫每一个赐了给基督的人都得救,一直保存到义人复活的日子,叫他们复活,接回天上。“一个也不”和“他”都是指信徒。主心目中的不是个别的信徒,而是由历代得救基督徒所组成的整个基督的身体。凡属基督的人将一个一个的得救,主耶稣的责任是要确保一个也不失掉, 在末日 叫他们都复活。
在基督徒来说, 末日 就是主回来到空中的 日 子,那时属基督而死去的人要先复活,活的信徒会改变形象,都被提在空中与主相会,与主永远同在。对犹太人来说,末日就是弥赛亚得荣耀来临的日子。
六 40 主继而说明一个人如何能成为得赎大家庭的一分子。神的 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见子 不是用肉眼看见耶稣,而是用信心的眼去看祂。人要看见,认出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世人的救主,然后,还要相信祂。相信是有信心的行动,要接受主耶稣成为个人的救主。凡有这样行动的人都得 永生 ,这永生是从今天开始拥有,同时得到保证 在末日 会复活。
六 41 百姓并没有准备接受主耶稣,他们 私下议论 ,反对 他 。耶稣称自己为 从天上降下来的粮 。他们明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尊称。从天上降下来的,祂一定不是个普通人,就算是个伟大的先知也不能这样做。但犹太人并不愿相信祂的话,于是私下的议论他。
六 42 他们以为 耶稣 是 约瑟的儿子 。他们无疑是错了。耶稣是童贞女马利亚所生的,约瑟并不是祂的父亲。我们的主是由圣灵感孕的。他们不信童贞女能生子,于是便陷在不信和黑暗中。今天也是一样。那些不接受主耶稣是神的儿子,由童贞女所生,来到世界的人,也不会相信基督的工作及一切有关祂位格的真理。
六 43 虽然他们没有对主说话,但祂知道他们讲的是什么。这里, 耶稣 叫他们 不要大家 私下 议论 。以下的经文就解释了他们的议论为何毫无益处。犹太人越拒绝主耶稣的见证,主的教训就显得越艰涩。“光被拒绝就是被否认的了。”他们越拒绝福音,就越难相信福音。主只是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东西,他们尚且不信。若祂向他们讲解一些深奥的事,他们只会完全不知祂在说什么。
六 44 人本身是完全的绝望和无助,他连自发来到耶稣前的力量也没有。除非父首先在他心中和生命里动工,否则他永不会觉察到自己可怕的罪过,并需要一位救主。很多人都不明白这节圣经。他们以为这节的意思是一个人纵然可能想要得救,但终却无路可寻。事实并非如此。本节郑重地告诉我们,神首先在我们的生命里动工,使我们归向祂。我们有权选择信与不信主耶稣。但若神没有对我们的心说话,我们断不会想得救。主再次重申祂的承诺,祂会 在末日 叫所有真正的信徒 复活 。如前所述,末日是指基督为祂的圣徒再来,那些死的要复活,活的要改变,那时只有信徒才会复活。
六 45 主耶稣用坚定的措词说出,除非父吸引人,否则人无法到祂那里。然后,祂再说明父怎样吸引人。首先,祂引用以赛亚书五十四章 13 节,“ 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 ”神不只是拣选人就罢了,祂还作工,用祂宝贵的话语和教训,对他们的心说话。
然后就是个人的意愿。那些回应神话语,又学习 父之教训 的人,全到基督那里。经文再次将神的主权和人的选择放在一起,表明救恩属神的一面和人的一面。
主耶稣说“ 在先知书上写 说 ”中的先知书,尤指以赛亚书,但这里所表达的思想却贯通所有先知书。人被吸引到神那里是因为神的话语和神的灵所指示的教训。
六 46 人蒙神的教训 不 等于训 看见过 神。只有一位 看见过父 的,就是从神那里来的,即主耶稣自己。
蒙神教导的人所受的,都是有关主耶稣基督的教训,因为神的教训以基督为中心。
六 47 本节是圣经里有关救恩的经文中,一句最为简洁扼要的话。主耶稣所宣明的话,很难会有误解── 信 祂的人 有永生 。祂以郑重的“ 实实在在 ”引出这句重要的说话。这是新约圣经真中一节经文告诉我们,救恩不是靠行为、奉公守法、参加教会、奉行金科玉律等,要得救只有相信主耶稣基督。
六 48 , 49 主耶稣指明祂就是自己一直所讲的 生命的粮 。 生命的粮 当然就是人吃了就能得 生命的粮 ,事前犹太人提起 旷野的吗哪 ,向耶稣挑战叫祂造出如这些奇妙的食物来。这里主提醒各人,虽然他们的 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 ,后来 还是死了 ,换言之, 吗哪 只为今生而赐,没能力赐吃了的人永生。耶稣用“ 你们的祖宗 ”一语,暗示祂和已堕落的人类是不同的,祂有独一的神性。
六 50 与吗哪相反,主耶稣是 从天上降下来 生命 的粮 ,凡吃这粮的,就必不死。这不是说吃的人肉体不会死,而是他在天上将有永生。纵然他的身体死了,也会在末日复活,与主永远同在。
本节并以后的经文,主耶稣重复地叫人吃祂的肉。到底是什么意思?祂是否真的叫人一定要真真正正的吃祂的肉呢?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可能的,也令人恶心的。然而,一些人认为耶稣是教导人在圣餐的时候吃祂。吃的时候,圣餐中的饼和酒会奇迹地变成基督的身体和血;我们要得救的话,便要分受饼和酒。但这不是耶稣的教训。经文的上下文清楚地给我们看见, 吃 祂就是指相信祂。当我们信靠主耶稣基督为我们的救主,我们更凭信心得到祂,得以分受祂本身和工作的成果。奥古斯丁说:“你相信,你就是吃了。”
六 51 耶稣是生命的粮,祂不单在自己里头有生命,并能赐人生命。那些吃了 这粮 的人, 就必永远活 。怎能如此呢?主怎能将永生赐给有罪的人呢?答案就在本节的后半部:“ 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 ”这话是主指祂死在十字架上说的,祂将祂的 生命 作罪人的赎价。祂的身体会受害,祂的血会流出作赎罪之牺牲。祂愿以死作人的代罪者,为我们付上我们罪极刑的代价。祂为何这样做? 为 的是作 世人之生命 。祂不只为犹太民族,或只为选民而死。祂的死是够赎回所有世人。当然这并不意味整个世界都会得救,而是说若人人都来就耶稣,主在加略山上的工作将足够拯救整个世界的人。
六 52 犹太人 心里仍想物质的粮和 肉 。他们的思想无法超越今生的事物,他们不明白主耶稣是藉物质的事物去解释属灵的真理。故他们彼此争论, 这个 普通的人怎能把祂的 肉 给别人吃呢。正如一个人跳出飞机外才能张开降落伞,信心也是在眼前所见的东西的前头,预备个人的思想去明白、心灵去相信、意志去服从。所有“怎样”的问题,在顺服基督的权威之后,自会得到答案。正如当年保罗对主喊说:“主啊,你要我作什么?”之后,他才得到答案一样。
六 53 耶稣 知道万事,再次体察到他们正想、说些什么。祂郑重地警告他们,若他们不 吃 祂的 肉、喝 祂的 血 ,他们 里面 就 没有生命 。这断不会是指圣餐里的饼和酒。当主在祂被卖的那一夜设立圣餐时,祂的身体还没受伤,祂的血还未流出来。门徒分受饼和酒,却不是真的吃主的肉和喝主的血。主耶稣只是道出,如果我们不凭信心领受主为我们死在加略山上的赎价,我们便永不能得救。我们一定要相信祂、接受祂、倚靠祂,让祂全然成为我们的确有。
六 54 将这节与第 47 节相比,“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的意思很明显就是相信祂。第 47 节写道:“信我的人就有永生。”本节又说 吃 祂 肉 、 喝 祂 血的人就有永生 。二物相同时,彼此无分两样。吃祂的 肉 、喝祂的 血 ,就是相信祂。所有信祂的人 在末日 都要复活。这当然是指那些信靠主耶稣而死去之人的身体。
六 55 主耶稣的 肉真是可吃的 ,祂的 血真是可喝的 22 。这二者与世上的食物、饮品不同,后者只有暂时的价值,但主耶稣的死,价值是直到永远的。那些凭信心分受祂的人都领受生命,直到永远。
六 56 那些相信主的人和主紧密的联合在一起。 吃 祂 肉 、 喝 祂 血 \cs8 的人 常在 祂 里面 ,祂 也 常在那人里面。没有东西比这样的关系更紧密、更亲切。当我们吃普通的食物,食物进入我们体内,就成为我们的一部分。当我们接受主耶稣为我们的救赎主,祂便进入我们的生命里,而我们也常住在祂里面。
六 57 主再次描述祂和祂的子民间那紧密的关系。这个描述是跟祂与父神有关的。 永活的父 差派主耶稣基督到世上来( 永活的父 \cs8 解作父就是生命之源的意思)。耶稣到世上为人,祂 因父 活,祂的生命与父神有紧密的联系和协调。神是祂生命的中心和全部。祂的目的就是要专注在父神身上。祂在世上为人,世人却不知道祂就是道成肉身。虽然祂不为世人所认识,祂和父却是一体,有亲密的关系。信主耶稣的人也是一样。他们身在世上,为世人所误解、憎恨、迫害。但因为他们相信并信靠主耶稣,他们就是 因 他 活 ,他们的生命与主的生命连在一起,长存永远。
六 58 本节总结了耶稣先前所说的话。祂就是 从天上降下来的粮 ,胜过 祖宗 在旷野所 吃 的 吗哪 。食物只有暂时的价值,只为今生;但基督是神的粮,赐永生给一切吃(信)祂的人。
六 59 群众跟从耶稣和祂的门徒,从加利利海的东北岸来到 迦百农 ,在会堂里找到耶稣。在 会堂里 23 ,主向他们讲述了生命的粮的道理。
六 60 直到这时候,耶稣已有好些 门徒 ,远较原先的十二个为多。任何人跟从祂,并承认、接受祂的教训的,都是祂的门徒。但不是所有称为门徒的人都是真信徒。这时候,有 好些 口称是 他的门徒 的人说:“ 这话甚难。 ”他们认为主的教训惹人讨厌。其实,祂的教训并不使他们难于明白,使他们不快的是接受祂的教训。他们说“ 谁能听呢 ”,暗示“谁能够忍受这样讨厌的教训”?
六 61 我们再次找到主是全知的证据。祂 知道门徒 所说的一字一句。祂知道他们正议论祂所说的话,不满祂称自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并人若要得永生,就要吃祂的肉、喝祂的血。耶稣知道他们,问他们说:“ 这话是叫你们厌弃么? ”
六 62 他们厌弃是因为耶稣说祂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耶稣知道祂在复活之后,会升回天上,故耶稣问他们,倘或他们 看见 祂 升到 天上又会 怎样 想呢?他们也为祂叫人一定要吃祂的肉而感到惆怅。当他们看见祂的身体 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 ,又会如何呢?祂升回父那里后,他们又如何能真正的吃祂身上的肉,喝祂身上的血呢?
六 63 这些人一直想这基督身体上的肉,但这里耶稣告诉他们吃肉并不能得永生,乃是要靠神圣灵的工作。肉体不能赐人生命,只有灵能够。他们一直从物质的角度去理解耶稣的话,不明白要从属灵的角度去理解。耶稣于是向他们解释祂 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 。当人从属灵的角度去理解主所说的话时,吃祂的肉、喝祂的血便是叫人相信祂,那些领受的人就必得永生。
六 64 就算耶稣向他们解个明白,祂知道当中有些在听祂话的人,还是不明白,因为他们 不信 。这不是因为他们不能明白,只是他们不愿明白。 耶稣从起头就知道 有些声称跟从祂的人,并 不 相 信 祂,而其中一个门徒将要 卖他 。当然, 耶稣 在亘古时已 知道 这事,但这里指的可能是祂早在地上开始传道时,已经知晓。
六 65 耶稣解释说,因为他们不信,先前才对他们说 若不是蒙 祂 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 祂那里。这话是用来打击骄傲的心的。人总以为自己能做事,赚取救恩。主耶稣告诉众人,就是 到 祂那里的能力,都只能从 父 神处领受。
五.对救主的话不同的反应(六 66 ~ 71 )
六 66 耶稣所说的话令很多从前跟从祂的人不悦,离祂而去,不愿和祂同行。这样的门徒永不是真信徒,他们跟从主各有各的原因,但却不是因为真正的爱祂,或是欣赏祂。
六 67 在这时候, 耶稣 对祂 十二个门徒 ,问他们是否也会离开祂。
六 68 彼得的答案值得留意。他的意思是:“ 主阿 ,我们又怎能离开你呢? 你 的教训领人得 永生 。我们若离开你,便没有其他人可以跟随了。离开你就等于要我们灭亡。”
六 69 彼得代表十二门徒说他们 已经信了,又知道 主耶稣就是弥赛亚, 永生神的儿子 24 。请注意词语的先后序,“ 已经信了,又知道。 ”他们首先相信主耶稣基督,然后才 知道 祂真是如祂所说的一样。
六 70 在第 68 和 69 节,彼得说话时用“我们”,代表全部十二个门徒。而在本节,主耶稣纠正他,不应说得这么自信,以为十二个门徒都是真信徒。主耶稣是真的 拣选了十二个门徒 ,但中间 有一个是魔鬼 。他们中间有一人不如彼得所想的,他不认主耶稣是基督。
六 71 主耶稣知道 加略人犹大 将会卖祂。祂知道犹大从未接受祂为救主。我们再次见到主的全知,也证实彼得代门徒说话时,并不是绝无错误的。
在论述生命的粮时,我们的主用颇简单的教训作开头。当祂层层渐进时,犹太人明显的不接受祂的话。他们越紧闭心扉,不愿听真道,祂的教训便显得越难。最后耶稣讲述吃祂的肉、喝祂的血。他们已忍无可忍,说道:“这话甚难,谁能听呢?”后来,他们便不跟从耶稣。他们拒绝真道,连明辨是非的眼睛也瞎了。因为他们不愿看,最后便变成不能看。 ──《活石新约圣经注释》
J 耶稣与生命之粮(六1-71) i 耶稣喂饱五千人(六1-15)
1. 作者以相当含糊的字眼,这事以后,开始描述这神迹发生的场景。显然这该指在耶路撒冷医治瘸腿者和继之而起的耶稣与“犹太人”之间的舌战吧(五1-47)。这里所描写的地理形势,耶稣渡过加利利海,就是提比哩亚海,相当令人困惑,因为前面并没提到耶稣从耶路撒冷回到加利利65。作者将此海的两个名字写出:一个是新约圣经通用的名字加利利海,另一个则是一世纪末叶所用的名字,提比哩亚海,此名与位于此海西岸的一重要城市有关,它就是希律安提帕王国的首都。“渡过加利利海”是指去到此海东岸,因而将此神迹发生的地点放在东岸低加波利的外邦人地区,或是此海东北岸分封王腓力的辖区。
2. 将神迹发生的地理位置确定后,作者就介绍这神迹的受惠者,有许多人因为看见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迹,就跟随他。前面有些经节提到耶稣曾在加利利行了一些神迹(二11,四46-54),也有些加利利人看过耶稣在耶路撒冷所行的神迹(四45),因为看了神迹,所以就有一群人跟随着祂。
3. 看到这群人,耶稣上了山,和门徒一同坐在那里。那地方也许就是今天所称的哥兰高原。在群众来到之前,耶稣或许想稍事休息一下,或对门徒做些教导——耶稣一向的惯例是坐着教书(八2;太五1及下,十三1及下,二十四3及下)。
4. 作者对场景提供了最后一项资讯,那时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当故事继续发展下去时,这一点将十分重要,因为逾越节是犹太人缅怀摩西带领他们祖先逃出埃及为奴之地的时光,并且翘首盼望像他一样即将来临的一位先知,盼望那位先知像摩西一样,带来拯救和从天上降下的“吗哪”(参2 Baruch 29:3-30:1 ),那是民族情操极度高昂的时刻。
5-7. 现在作者开始描述这神迹,耶稣举目看见许多人来,就对腓力说:“我们从那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对观福音书在描写喂饱五千人的神迹时说,群众来找耶稣,祂教导他们且医治病人,后来因为天色已晚,就行神迹填饱他们的肚子(太十四13-21;可六30-44;路九10-17),第四卷福音书没记载这些细节,可是读者已晓得这些事,就能明白耶稣为何觉得有责任为他们预备食物。这事若发生在加利利海东北岸,耶稣转身去问腓力说:“我们从哪里买饼叫这些人吃呢”,就是极合理的事,因为腓力的家乡是伯赛大,是这地区的人。但耶稣问腓力这话原来还有另一目的:他说这话是要试验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样行,祂将以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
试验可以是负面的(参八6),但也可像此处一样是正面的。耶稣的目的是试验腓力对祂的信心,且以接下来的神迹印证那信心。腓力不明白耶稣问这话的用意,于是回答说:“就是二十两银子的饼,叫他们各人吃一点也是不够的。”NIV版将二十两银子换算成“八个月的工资”,对读者极有助益(当时工人一天的工资是一钱银子),并且也强调需要极大数量的食物才能喂饱这广大的群众。此事提醒读者即将发生的奇迹是何等的不同凡响。
8-9. 下一个插曲是关于耶稣、安得烈和一个小男孩的事,当耶稣对腓力说完话后,有一个门徒,就是西门彼得的兄弟安得烈,对耶稣说:“在这里有一个孩童,带着五个大麦饼、两条鱼。”像腓力一样,安得烈和他的兄弟西门也都来自伯赛大(一40-44),安得烈将一个带着五个小麦饼(穷人的食物)和两条小鱼的小男孩带到耶稣面前。很难想象安得烈会认为这点食物能解除燃眉之急,因此他带这小孩来见耶稣,完全是因为小孩主动要来贡献一点棉薄之力。安得烈也不避讳地说出自己对此贡献的态度:只是分给这许多人还算什么呢?整桩事件让人联想起列王纪下四42-44,有人将二十个麦饼拿到以利沙面前,他的仆人认为这一点都不够喂饱一百个人,可是“以利沙说:你只管给众人吃罢!因为耶和华如此说,众人必吃了,还剩下”(王下四43)。
10-11. 这件神迹是以两节散文的方式描述,耶稣说:你们叫众人坐下。“众人”这字是从原文的anthrōpous翻译而来,指一般人,包括男女老幼。下面接着说,原来那地方的草多,表示当时一定是春天,也是逾越节时期(4节),民众才好坐下。马可福音还说,民众是“一帮一帮的坐在青草地上……有一百一排的,有五十一排的”(可六39-40)。有两件事需注意——对当时那地的记忆(当时的草是“绿的”),并且门徒显然也参与了让民众“一百一排的,五十一排的”坐下的事。第四卷福音书继续说到,众人就坐下,数目约有五千。作者在此处不是用一般性的anthrōpoi,而是用指明性别的andres/男子这字,因此民众中有五千位男士,可是全会众或许有那数目的两倍之多。马太福音十四21清楚说明当时的人数超过五千人:“吃的人,除了妇女孩子,约有五千”。耶稣拿起饼来,祝谢了,就分给那坐着的人;分鱼也是这样。耶稣也许是引用犹太人传统的祷告词,在那些饼上如此祷告:“世界之王耶和华我们的神是应当称颂的,你使地里出产粮食”。从与此段相对应的经文显示,耶稣并未自己去分配粮食,而是交给门徒做(太十四19;可六41;路九16)。作者还加上一句说,当食物分给众人时,“都随着他们所要的”,强调这奇迹的壮观。
12-13. 作者将结束对这神迹的描述,他们吃饱了,耶稣对门徒说:“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当神透过摩西在旷野供应以色列人吗哪时,吩咐他们不可为将来储存食物而多拣,若不听话,多拣的吗哪就会腐烂(出十六16-20)。可是当耶稣喂饱五千人时(30-51节,会将此事拿来与旷野的吗哪相比照),却刚好相反。耶稣吩咐门徒将剩余的收拾起来,也许以备未来之用。他们便将那五个大麦饼的零碎,就是众人吃了剩下的,收拾起来,装满了十二个篮子。十二个篮子或许象征以色列的十二支派,也可能是因有十二个门徒收拾剩下的食物。
14-15. 作者记述这神迹所带来的即刻效应:众人看见耶稣所行的神迹,就说:“这真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摩西应许以色列人说:“耶和华你的神要从你们弟兄中间,给你兴起一位先知像我,你们要听从他”(申十八15),民众知道这应许,又看到耶稣像摩西一样在旷野供应食物,自然会下结论说,耶稣就是“那要到世间来的先知”,也就是摩西所说的那一位。
作者接着说,耶稣既知道众人要来强逼他作王,就独自又退到山上去了。摩西带领以色列人从埃及为奴之地逃出来,现在这些人也要耶稣(他们相信祂是像摩西那样的先知)将他们从罗马的铁蹄下救出来,要“强逼他作王”。
耶稣喂饱五千人的这段事件,以耶稣与门徒一同上山作为开场白(3节),结尾却说耶稣独自一人退到另一个山上。祂如此做,为的是规避要强迫祂作王的群众,他们所想的王位与祂所想的王位不同,祂的国度“不属这世界”(十八36),此外耶稣后来还告诉民众,他们跟随祂的惟一原因“乃是因吃饼得饱”(26节)。
增注:王位
耶稣是王的这件事不断地在第四卷福音书出现,拿但业对耶稣说:“拉比,你是神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一49),当耶稣骑驴进入耶路撒冷时,群众们
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
和散那!
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
是应当称颂的。(十二13;参十二15)
当耶稣在彼拉多面前受审时,他问祂说:“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回答说:“你说我是王,我为此而生”(十八33、37)。当罗马兵抓到耶稣时,讥笑祂说:“恭喜犹太人的王啊”(十九3),彼拉多与“犹太人”对话时,也一直提到耶稣是“犹太人的王”(十八39,十九14-15),也许是讽刺意味。当他将耶稣钉十字架时,硬是坚持要在挂耶稣的十字架上头的告示牌上写着“犹太人的王,拿撒勒人耶稣”(十九19)。“犹太人”当然不接受耶稣是他们的王(十九15-21),可是作者要读者明白,耶稣的王国虽不属这世界(十八36),但祂的确是一位真王。
ii 耶稣在加利利海上行走(六16-21)
16-17a. 耶稣喂饱五千人之后,独自退到山里,到了晚上,他的门徒下海边去,上了船,要过海往迦百农去。他们去迦百农的路程约有四、五哩(参六19-20),但从伯赛大到迦百农只有三哩的路,表示他们是从伯赛大南边的某处上船。
17b-18. 接着叙述当时的情景,天已经黑了,耶稣还没有来到他们那里。忽然狂风大作,海就翻腾起来。加利利海虽是个内陆湖,可是常有狂风大作,使得海水十分险恶。当时天虽然已经黑了并且海浪不小,或许并不会使门徒过分担心,因为他们当中有好几位都是职业渔夫,夜晚在海上打鱼是常事(二十一3;路五5),大风小浪也见怪不怪了。
19-20. 然而,发生了某些让他们着实震惊的事,门徒摇橹约行了十里多路,看见耶稣在海面上走,渐渐近了船,他们就害怕66。这是记载在神迹福音书中耶稣所行的第五个神迹。耶稣知道祂在海上这样冒出来且行走,肯定会吓着门徒,于是对他们说:“是我,不要怕”。祂以egō eimi表明自己的身分,在本福音书中这名词在别处至少有一次带着神的意味(见增注:我是),可是此处可能如NIV版所翻译的,只是披露祂是他们的老师而已。
21. 门徒现在晓得是耶稣了,就喜欢接他上船,船立时到了他们所要去的地方。作者仿佛要我们看见,他们立时抵达迦百农,也是另一个奇迹。
iii 群众跟随耶稣至迦百农(六22-24)
22. 作者在六章22-24节解释民众如何来到迦百农,来听耶稣对生命之粮的演说(26-59节),第二日,站在海那边的众人知道那里没有别的船,只有一只小船,又知道耶稣没有同他的门徒上船,乃是门徒自己去的。他们以为耶稣仍留在那里,但立即就发现自己想错了。
23-24. 接着然而,有几只小船从提比哩亚来、靠近主祝谢后分饼给人吃的地方。提比哩亚位于加利利海的对岸(西岸),从那里来的船在东边耶稣喂饱五千人的地方靠岸。众人见耶稣和门徒都不在那里,就上了船,往迦百农去找耶稣。他们认定耶稣不会与门徒分开太久,又知道门徒往迦百农去了,有些群众就往那里去找耶稣。
iv 耶稣教导有关生命之粮(六25-59)
25. 群众前去寻找耶稣,既在海那边找着了,就对他说:“拉比,是几时到这里来的?”这问话是此段经文中民众所说的五句话中的第一句(25、30、34、42、52节),话中无任何迹象显示,他们认为祂过到海这边来有什么神奇之处,只是想知道祂是“何时”来到迦百农的,或许以为祂在夜间沿着海的北岸走过来。
26. 耶稣没回答他们的问题,反而开门见山地切入正题,将他们跟随祂的真正原因揭露出来: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找我,并不是因见了神迹,乃是因吃饼得饱。”这些人早些时看到耶稣所行的神迹(2节),这两天又看到祂喂饱五千人,耶稣是说他们不明白这些神迹所蕴涵的意义,没认出祂是基督,神的儿子,应当信靠祂。他们跟随祂,只是因吃了祂由少变多的食物填饱肚子而已。
27. 为了纠正他们追寻的方向,耶稣继续说,不要为那必坏的食物劳力,要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就是人子要赐给你们的。其实耶稣是对他们说,不要为了我能以奇迹的方式喂饱你们肚腹而跟从我——“那必坏的食物”——像摩西所提供的吗哪一样,而要为那存到永远(不会坏)的食物劳力,是能带来永生的食物,也是人子要赐下的食物。在湖对岸所行的供给食物的神迹,为的是要指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一如耶稣将撒玛利亚妇人所追求的水和祂所赐的水区分出来(四13-14),祂在此也将群众追求的食物和人子要赐下的食物区分开来。这“存到永生的”食物,就像那“直涌到永生”的活水一样(四14)。
耶稣当然就是赐下这食物的人子,祂喜欢用“人子”称呼自己(见增注:人子)。身为人子,祂就能将这“食物”赐下,因为人子是父神所印证的。作者在此第二次(参三33)用了“印上印”或“认可”(sphragizōo)这专门用语(欲知新约中sphragizō这字不同的用法,参三33注释),在六章27节它是用来作比喻,表示印证,即神对耶稣的认可。NIV版将“因为”(gar)这连接词省掉了,就无法清楚表明,因为神印证了人子,所以耶稣就可提供存到永生的食物。或许当耶稣受洗时,神赐下圣灵,就表示将祂认可的印记盖在耶稣身上(一33-34;参五37-38注释)。
28-29. 当耶稣告诉群众说,他们应当为存到永生的食物劳力,众人问他说:“我们当行什么才算做神的工呢?”他们想知道神要他们做何事(复数),才有资格得到存到永生的食物。耶稣回答说:“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做神的工。”神要求人做的工作(单数)在此简单地写出,即“信神所差来的”67。作者撰写本福音书的目的,是要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二十31),本章后段将显明,群众不愿做此“工作”(41-42节)。
第四卷福音书中多处提到耶稣是“神差到世间的那位”(三17、34,五36、38,六29、57,七29,八42,十36,十一42,二十21),在耶稣伟大的祷告中也特别提到此点(十七3、8、18、21、23、25)。相信神所差来的那位,就能确实得到存到永生的食物,这是因当人相信耶稣,耶稣就向他显现自己,父神也向他们显现自己。从透过耶稣基督而与神建立的这关系中,人们才能经历永生(十七3),人类的饥渴也才得以满足。
30-31. 群众的回答令人讶异:他们又说:“你行什么神迹,叫我们看见就信你;你到底做什么事呢?”讶异的是当初他们跟随祂是因看见祂医病的神迹(2节),最近又看到祂喂饱五千人(26节),为何还要再看神迹呢?或许可从他们下面所说的话找到线索:我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如经上写着说:‘他从天上赐下粮来给他们吃。’68。这是指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时,神从天上降下吗哪给他们吃(出十六1-31 )。当群众看到耶稣在野地奇迹似地变出食物来给他们吃,就认定祂是与摩西同等级的先知(14节),可是他们仿佛期望再看到比已看到的更神妙的奇迹。一世纪的犹太人说摩西(与神合作)是从天上降吗哪给他们的人,于是期望有一位与他一样的第二个摩西/救赎者来做同样的事。我承认Qohelet Rabbah 1:9.1的写作时代比一世纪稍后,但它却能代表一世纪时犹太人的态度,其中写道:“第一位救赎者如何,后面一位救赎者也一样……前一位救赎者如经上所记,我要将粮食从天降给你们(出十六4),将吗哪从天赐下,后来的一位救赎者也一样,也如经上所记,愿地上五谷丰登(诗七十二16,新译本),也会将吗哪从天赐下”。群众要看耶稣像摩西在旷野供应了四十年吗哪一样(出十六35;书五12),也能从天上持续供应粮食(参六34注释)。
32-33. 耶稣回答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从天上来的粮,不是摩西赐给你们的,乃是我父将天上来的真粮赐给你们。”这又是以严肃公式“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amēn amēn legō hymin)作开头的郑重宣告,耶稣在此做了三件事:(1)坚持不是摩西赐下吗哪,而是神;(2)将群众的注意力从往事转移到目前,如今父神要赐下真粮食69。过去神(透过摩西)从天上赐下吗哪,现在祂(透过圣子)从天上将真粮赐下。犹太人盼望在末日会得到的东西——从天上降下的吗哪——耶稣却说现在就已赐下;(3)祂解释说真粮是谁:因为神的粮就是那从天上降下来、赐生命给世界的。耶稣在六章27节说,祂将把生命之粮赐给人,在此处则暗示,祂就是那从天上降下的粮,等一下就会明确说出(35节)。耶稣说这粮食会将生命带给“世界”,也许意指所有相信祂的人,无论是何种族,即犹太人和外邦人。撒玛利亚镇民在四章42节对撒玛利亚妇人说:“我们亲自听见了,知道这真是救世主”,是指祂不仅是犹太人的救主,也是撒玛利亚人的救主。六章33节也是同样情形,耶稣说从天上来的粮食将生命带给世界,意思是所有相信祂的人,没有任何区别,都会经历永生。
34. 群众对耶稣所说关于从天上来的真粮作了回应,他们说:“主啊,常将这粮赐给我们。”这节若直译应为“主啊,不断(pantote)将这粮赐给我们”,群众在寻找像旷野的吗哪一样的供应,一直不停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一如撒玛利亚妇人要求得到源源不断涌出的水,使她不用再来打水(四15),这些人也要求有源源不断供应的食物,自己就用不着辛苦维持生计。
35. 群众误会了耶稣所说真粮的本质,耶稣说:“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永远不渴。”耶稣在此明确指出祂就是“生命的粮”,这是第四卷福音书七次使用“我是+述语”这句型(35、48、51,八12,十7、9,十11、14,十一25,十四6,十五1、5——见增注:我是)的第一次。因为耶稣是“生命的粮”,就能应许凡来到祂面前的人,将不会再饥饿,然后将比喻转换一下,信他的永远不渴(参六53-57)。饥饿与干渴是比喻人想认识神的渴慕,而认识神就是永生在今世的经历(十七3)。那些来到耶稣面前的人,即相信祂的人,就会与神建立一个关系,并且他们饥渴慕义想认识神的心就得到满足(参四13-14注释)70。
36-37. 然而耶稣知道祂的这邀请会遇到不同的回应,祂对大部分民众说,只是我对你们说过,你们已经看见我,还是不信。他们已见到祂和祂所行的一些神迹(2节),可是仍然不信祂(参六26注释)。为了避免别人误会祂会对这回应吃惊或失望,耶稣接着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凡”(pan)这字在原文是中性单数,不像有些人期望的男性多数,因此表示父神赐给耶稣的人是个集合性整体。耶稣在第四卷福音书好几处说到信徒是父神赐给祂的人(37、39节,十29,十七2、6、9、24),从人的观点来看,来到耶稣面前的人,是信祂的人,可是从神的观点,他们是父神赐给耶稣的人。在楔子中以不同的词汇说到与此同样的事:“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神的儿女。这等人不是从血气生的,不是从情欲生的,也不是从人意生的,乃是从神生的”(一12-13)。
虽然面对群众冷淡的反应,可是耶稣再度肯定,父神赐给祂的每一位都会来信靠祂。“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这话用了一个强烈的双重否定语(ou mē),强调来到耶稣面前的人绝对享有稳固性。
38-40. 在这几节中,耶稣将信祂之人的稳固性与祂自己的使命连在一起:因为我从天上降下来,不是要按自己的意思行,乃是要按那差我来者的意思行。凡来到耶稣面前的人没有一个会被丢弃,是因耶稣是来执行父神的旨意,而祂又说,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凡)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凡”(pan)父所赐给我的,这字再次描绘一个集合性的整体(参六37注释)。他们有稳固的永生,一方面系于圣子对父神的顺服,另一方面却系于父神的旨意。父神所赐给耶稣的人当中,若有一人失丧,就表示耶稣有辱父神交给祂的使命,并且神的旨意被挫败了。可是这两件事都是不可思议的,因为我父的意思是叫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凡是父神赐给耶稣的人,都会在今生今世得到永生,并且在末日时复活。对信耶稣的人而言,“末日”是复活的日子(五28-29,六39、40、44、54,十一24),可是对拒绝耶稣的人而言,“末日”则是受审判的日子(五28-29,十二48)。
41-42. 作者解释“犹太人”有何反应:犹太人因为耶稣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就私下议论他。这是第六章第一次用“犹太人”称呼与耶稣对话的听众,至目前为止,他只称他们为“许多人”(2、22、24节),“众人”(10、14节)或“他们”,只在这里和六章52节称他们为“犹太人”。这名词在约翰福音常指那些反对耶稣的人(参[导论 Ⅹ K 第四卷福音书中的“犹太人”]一题)。早先(33-34节)群众因为专注在耶稣所应许的“粮食”上,似乎忽略了耶稣自称是从天上降下的宣称,可是现在“犹太人”明白耶稣所供给的粮食不是指真的食物,就大不以为然地开始发怨言,与他们祖先在旷野时的抱怨一模一样(出十六2、7、12),就私下议论他,说:“这不是约瑟的儿子耶稣吗?他的父母我们岂不认得吗?他如今怎么说‘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呢?”第四卷福音书只提到耶稣是约瑟的儿子两次(一45,六42),这是第二次。这是个大讽刺,“犹太人”认为他们知道耶稣的来历,可是读者们却知道祂与这大不相同的真正来历。楔子说耶稣是道成肉身的神,读过对观福音书的读者却知道,祂虽被认为是约瑟的儿子(太十三55;路四22),这却是个错误的假定(路三23)。由于“犹太人”对祂的来历有错误的见解,就对耶稣自称是来自天上的宣称发出不满之声。
43-44. 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大家议论。然后表示祂对他们的排斥一点都不惊奇和失望,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在旧约圣经里,神用慈绳爱索“吸引”人来到祂面前(耶三十一3;何十一4),此处却说神吸引人来到祂儿子面前,并且若不是祂如此做,没人能到耶稣面前。从人的角度看,所有人都能来到耶稣面前信靠祂,并且神也要我们如此做(28-29节),可是从神的角度来看,只有被神吸引的人才能来信耶稣,此观点也可从新约其他经文找到(太十六17;徒十六13-14)。至于父神吸引到耶稣面前的人,耶稣说,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第四卷福音书常提到“末日”,对信徒而言,他们在“末日”的复活,是现今所经历的永生的最巅峰(39、40、44、54节,十一24),可是对不接受耶稣的话的人,那是个算账的日子(十二48)。
45. 耶稣将父神吸引人来到祂面前的事扩大,祂说,在先知书上写着说:“他们都要蒙神的教训”。这话出自以赛亚书五十四13(“你的儿女都要受耶和华的教训:你的儿女必大享平安”),那段极长的经文说到当犹太人从巴比伦被掳之地返回祖国后,神将赐下福祉,其中一个福祉就是“你的儿女都要受耶和华的教训”。耶稣将这经节拿来应用在自己的圣工上:凡听见父之教训又学习的,就到我这里来。人们是透过听从和学习耶稣的话,来听从和学习父神的话,一个好例子是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所作的信仰告白,当他说出耶稣是基督时,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因为这不是属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十六17)。
46-47. 耶稣解释人来到祂面前为何是极端重要的事:这不是说,有人看见过父,惟独从神来的,他看见过父。旧约的一个基本教导是,没有人看过神,作者也在楔子中强调这事:“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一18)。人必须来到耶稣这里,因为除祂以外没有人能将父神显明给他们看。在这段中耶稣推翻当代人的信仰,认为不是摩西在旷野供给吗哪的经文中(32节),极具意义的是,祂也暗示摩西从未见过神的面71。惟独从神来的那位,才见过父神。虽然没人能声称他见过神,可是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信的人有永生。这句话又用“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amēn amēn legō hymin)这严肃公式起头。今世之人虽无法看到神,可是却能享受永生的礼物,即凭着对基督的信心就能与肉眼不能见的神建立一个关系(十七3)。
48-50. 耶稣再提起六章32-35节的主题,祂说我就是生命的粮。你们的祖宗在旷野吃过吗哪,还是死了。吗哪并不是真正的生命之粮,因为吃它的人仍然撒手尘寰。于是耶稣说,这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叫人吃了就不死。人“吃”了从天上来的真粮,就不会死。“吃”真粮是比喻相信耶稣(参六35),这可从六章47节的“信的人有永生”和六章50节的“叫人吃了就不死”相比照中清楚看出。
51-52. 耶稣再次申明,我是从天上降下来生命的粮;人若吃这粮,就必永远活着。然后介绍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新比喻:我所要赐的粮就是我的肉,为世人之生命所赐的。在此节不再是父神赐下生命的粮食,而是耶稣赐下,这是因为有个好理由。生命的粮就是祂的肉,是为世人得生命而赐下的,这是暗示祂在十架上的受死。耶稣本是神的道,却成为“肉身”(一14),惟有当祂舍去自己的生命时,才能成为这充满罪孽之世界的生命之粮,因为那件事能使世人得以存活。可是听众却不欣赏这比喻:因此,犹太人彼此争论说:“这个人怎能把他的肉给我们吃呢?”“犹太人”为何彼此争论,此处并没说明,或许有些人虽不了解耶稣的话但愿接受它,而另一些人却照字面看这些话,认为是胡言乱语。
53-55. 耶稣看到他们在彼此争论,就将同样的真理再以否定的方式说出,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吃人子的肉,不喝人子的血,就没有生命在你们里面。祂再次用“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amēn amēn legō hymin)这严肃公式作起头,对听众的误解毫不让步,甚至更强化了祂话语的可厌性,在吃祂肉的概念上,再加上喝祂的血。如果“犹太人”继续照字面意思听祂说话,就会厌恶到哗然的地步。旧约圣经禁止人喝任何的血(利十七10-14),耶稣却告诉他们,除非做这件可厌恶的事,否则他们里面就没有生命——不能与父神建立关系而经历永生。以否定的方式说完此事后,耶稣又以肯定的方式再说一遍:吃72我肉、喝我血的人就有永生,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若想要正确了解耶稣所说具高度比喻性的话,读者必须记得祂在六章40节以较直截了当的方式所说的同样事情:“一切见子而信的人得永生,并且在末日我要叫他复活”。若将这两节圣经并排对照,就清楚明白吃耶稣的肉喝祂的血的比喻,是指相信祂。耶稣继续说这比喻,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当这比喻被解开时,是指耶稣是真满足的来源;相信祂为世人舍命,是让人对神饥渴慕义之心得到满足的惟一方法。
56. 耶稣将这思维带入更深的一个层面: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他里面。如前所述,吃祂的肉喝祂的血代表相信祂。耶稣说信祂的人常在祂里面,祂也常在他们里面。耶稣与门徒的相互内住将在十五章4-7节有更深的解说。门徒是以忠诚与团契和遵行耶稣的话而住在祂里面,耶稣则以与门徒不断地有团契而住在门徒里面。可是在本福音书别处有迹象显示,这彼此内住不仅是靠忠诚和团契,十七章20-21节说,耶稣与门徒的相互内住是以圣父和圣子的相互内住做范本,且是靠着来住在门徒心中的圣灵而产生(参十四15-20)。
57. 耶稣将这事带入更深一层:永活的父怎样差我来,我又因父活着;照样,吃我(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耶稣能活着是因“永活的父”的缘故,这是因耶稣与父神保持着关系,祂这位圣子才有生命。同样道理,耶稣说:“吃我肉(原文无肉)的人也要因我活着”。吃耶稣的肉就是相信祂,信祂的人能经历到耶稣所赐给他们的永生(参三15、16、36,五24,六40、47)。要紧的是注意到,此处耶稣是说吃“祂”而不是“吃祂肉喝祂血”,就证明这两种表示法都是比喻,意指“相信祂”。
58. 耶稣以这句话总结祂的演说:这就是从天上降下来的粮。吃这粮的人就永远活着,不像你们的祖宗吃过吗哪还是死了。现在清楚显明耶稣本身就是从天降下的真粮。摩西时代也有粮食从天降下,犹太人的祖先吃了吗哪,可是它无法让他们不死。耶稣应许说,凡吃祂的人会永远活着,这并不是说他们不会像别人一样辞世,而是现在因与神建立了关系,就能经历永生,这经历不会因死亡而中断,耶稣会在末日让他们复活。
今天有些人将耶稣在六章51-58节所说的吃祂肉喝祂血的话,解释为圣餐。当圣餐这仪式设立后,人们将此段经文与它连贯起来是可理解的。可是耶稣在这里说的话应当按上下文解释,它清楚显示吃祂肉喝祂血是一个栩栩如生的比喻,意指相信祂。相信祂的人就能从祂为人类替代的死中得到益处。
59. 作者以下面这句话结束耶稣此次的演说:这些话是耶稣在迦百农会堂里教训人说的。耶稣喂饱五千人之后,群众跑到迦百农来找耶稣(24-25节),耶稣就是在迦百农的会堂教导有关生命之粮的事。
v 许多门徒退去不跟从耶稣(六60-71)
60. 人们对耶稣在六章51-58节高度比喻性的演说所起的回应,一点都不令人吃惊:他的门徒中有好些人听见了,就说:“这话甚难,谁能听呢?”第四卷福音书中的“门徒”虽多半都指十二门徒,可是在有些经节是指较大的范围(四1,七3,八31,九28,十九38),就是这较大圈子中的“许多”门徒,发现耶稣关于吃祂肉喝祂血的教导“太坚硬”、艰涩、无法接受,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它是以比喻法来表达。六章66-67节清楚说明十二门徒并不包括在内。
61-62. 耶稣回应他们的难题:耶稣心里知道门徒为这话议论,就对他们说:“这话是叫你们厌弃吗?”然后问道:倘或你们看见人子升到他原来所在之处,怎么样呢?有两种方式解释这些话:(1)他们若看见祂升天,就能准备接受这艰涩的话;(2)他们若看见祂升天,他们的难处只会越发增多。第二个解释应当比较正确。在本福音书中,人子耶稣的升天常与祂在十字架上被举起(在祂复活升天之前)连在一起。“门徒”现在若对耶稣所说关于吃祂肉喝祂血的艰涩教导抱怨,万一看到祂那有辱家门的钉十字架,必定更加骇异。一个自称从神那里来的人,怎能落到如此的下场呢?
63. 耶稣再度对那些因祂话语跌倒的门徒说,叫人活着的乃是灵,肉体是无益的。第四卷福音书另外只有一处经节也将灵与肉体并排放在一起,即三章6节,耶稣告诉尼哥底母说,人若想见神的国,必得重生/从上头生才可,因为“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在六章63节耶稣是说,门徒若靠身为血气之躯的自己,是无法经历到永生的,惟有(神的)灵才能赐下生命。然后祂指出圣灵通常是如何将生命赐给人: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因为神将圣灵“无限量的”赐给耶稣,祂才能说出神的话(三34),而透过这些话相信祂的人才能得到生命(五24)。只是除了耶稣以外,天上人间无一人有此能力(68节)。值得注意的是,人不相信耶稣的话,就不可能相信耶稣。
64. 耶稣知道祂的话能将生命带给信祂之人,可惜的是祂却需对门徒说,只是你们中间有不信的人。为了读者的缘故,作者附添一笔说,耶稣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他,谁要卖他。再一次证明耶稣“知道人心里所存的”(二25),这或许能解释耶稣为何不劝诱人相信祂,或当有人不信祂时也毫不担心。祂“从起头”就知道谁不信祂,甚至知道祂的小圈子中有哪位门徒会出卖祂。
65. 作者写完这注解后,又回到耶稣对门徒所说的话上:耶稣又说:“所以我对你们说过,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恩赐”这字原文是dedomenon,NIV版将它翻译为‘enabled’较好的翻法应当是‘given’。能对耶稣有信心,这是神赐给人的一个礼物。不信是导致这些门徒无法接受耶稣和祂话语的障碍,祂现在明白地说出来,惟有得到父神赐下的恩典礼物后,才能克服这不信的障碍。耶稣在六章44节说了类似的话:“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66. 作者以下面这句话结束耶稣对较大圈子的门徒所说的话,从此,他门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翻译为“从此”的原文(ek toutou),也可翻译为“因这缘故”(即因为耶稣所说的艰涩之语)。无论如何解释,许多门徒就退去不再跟从祂。这许多半途而废的“门徒”中包括那些跟着祂到迦百农的人,他们不是因为看到以及明白祂所行的神迹来跟从祂,而是因为有饼喂饱肚子才跟从祂(26节)。
67. 人群走了后,只剩下十二位门徒,耶稣就对那十二个门徒说:“你们也要去吗?”耶稣的问句(使用mē)期待一个否定的答案,祂不是在鼓励十二位门徒与别人一同离去,而是给他们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68-69. 西门彼得代表十二个门徒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他们若离开耶稣,没有任何其他人有永生之道能做他们的师傅。他还说,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旧约圣经常称耶和华神为“那圣者”(赛四十25,四十三15;哈一12,三3),或“以色列的圣者”(诗七十一22;赛十二6,三十12、15,四十一20,四十三3、14,四十五11,四十八17,四十九7〔2x〕),这些经文大多数都出现在以赛亚书,或许当那卷书的作者在写神是“那圣者”或“以色列的圣者”这些经句时,脑中一直出现他在圣殿所看到的神的异象吧(赛六1-4)!果真如此的话,这些头衔就反映出耶和华神的大而可畏、尊贵、荣耀和圣洁。
彼得宣告耶稣是“神的圣者”,与这同样的头衔只在对观福音书中出现过两次,而且是被一个邪灵所用:“拿撒勒人耶稣,我们与你有什么相干?你来灭我们么?我知道你是谁,乃是神的圣者”(可一24/路四34)。“神的圣者”这头衔在此经文带着耶稣具有权威且是神的大能代表的意味,邪灵知道它们的生死大权操在耶稣手中,这头衔与审判的角色息息相关。然而彼得承认耶稣是“神的圣者”,却是一个正面、心悦诚服的告白,认为耶稣是神具权威的代理者,有权柄和能力将永生赐给所有信祂的人(彼得说,除祂之外,无人有永生之道)。
彼得说:“我们已经信了,又知道你是神的圣者”,“信”与“知道”这两字其实是同义字,两字在一起是强调的作用。这两个动词在十七章8节又会再度并列一起做同义字,在那里耶稣向父神祷告时提到祂的门徒:“他们也领受了,又确实知道,我是从你出来的,并且信你差了我来”。因此十二门徒在六章69节作了一个强烈的信心告白,与马大(十一27)和多马(二十28)的宣告具有同样意义,大力支持第四卷福音书的宗旨:鼓励读者也相信耶稣是基督,神的儿子(二十31)。
70-71. 十二门徒说完他们的告白后,耶稣说:“我不是拣选了你们十二个门徒吗?”祂提醒他们,虽然是他们的告白,可是他们之所以能享受与祂有美好的关系,完全是出于祂的拣选。然后祂说,但你们中间有一个是魔鬼。在祂所拣选的人中居然会有一个是“魔鬼”!耶稣指出十二门徒当中有一个是“魔鬼”或许因为祂知道他会屈服在魔鬼的诱惑之下出卖祂(64节)。彼得在对观福音书中被称为“撒但”(太十六23/可八33),是因有一次他向耶稣说出完全是从撒但来的试探,这提醒人记得,与耶稣对立就是出于撒但和人意。接着作者就指出被耶稣称为“魔鬼”的到底是谁:耶稣这话是指着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说的;他本是十二个门徒里的一个,后来要卖耶稣的。第四卷福音书中两次明说耶稣知道谁要出卖祂(64节,十三11),当然,祂在最后晚餐的一些动作和话语也显示祂知道那人是谁(十三21-27)。从六章71节起,犹大重复且明确地被指出就是那位卖主者(71节,十二4,十三2,十八2、5,二十一20)。
约翰福音简介
约翰福音第六章
6:1
本章的主题可以“耶稣是生命的粮”概括。使徒约翰在这里记叙了耶稣给五千人吃饱的神迹,和祂是人类精神粮食的讲道。虽然有许多门徒离开祂,但最亲近的门徒仍忠心耿耿跟随祂。全章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是上乘的叙事之作,也是耶稣为神的最佳见证,指出祂就是那“从天上赐下来”的粮(31节)。旧约所记天降吗哪,只是以色列人旷野漂泊中养活身体所需,耶稣所赐的才是永生的粮食(49-51节)。
耶稣这时已到加利利地。祂很可能是从迦百农渡海(参17节;4:46),去到加利利海的东北岸。加利利海亦名革尼撒勒湖。因希律安提帕在湖的西南建城纪念罗马皇帝提庇留,作为他辖区的首邑,因此加利利海也叫提比哩亚海。非犹太读者比较熟悉这个名字。
6:4
逾越节与无酵节同时,所纪念的不只是以色列人逃脱埃及奴役,也志念他们抵达迦南后首次吃到当地的粮食,从此不再降吗哪(参书5:10-12)。耶稣在这时行神迹,要人明白祂能赐永生的粮食。
6:6 5节的问话只是一个试验,耶稣对形势有完全的把握。祂要门徒在此刻思念更高一层的精神粮食(参4:32)。
6:7 二十两银子约为当时一个工人大半年的工资。即令有这么多钱,也不够那许多人吃饱。腓力的回答毫无信心,他在这场试验中悲惨地失败了。
6:9
“孩童”的希腊原文paidarion可指男童或女童,常用来指小奴。“大麦饼”为贫苦人家的食品。“鱼”的原文为opsarion,指鱼干或腌鱼,用作吃麦饼的调味食品。
6:11 耶稣把饼与鱼“分给”众人,祂是那赐粮食给人类的主。
6:12
这是四本福音书中唯一的地方,说明收拾零碎的理由:免得有糟蹋。我们应爱惜神为人的生活预备的一切,不可有奢侈与浪费。主基督在《启示录》中警告世人,末世会有侈糜之风,要信徒警惕(启6:6)。
6:14
“先知”指《申命记》18:15所说的那位象摩西一样伟大的先知,也就是弥赛亚(参1:21注)。在群众心目中,耶稣也是“以色列的王”(15节,参1:49)。
6:15 耶稣不要人的拥戴,宁愿等待神的时候。群众要祂领导反抗罗马政府,寻求犹太民族的独立;但耶稣拒绝了,离开热情的群众,独自退到山上。
6:18 加利利海天气变幻,常会发生风暴。参可4:37注。
6:19
加利利海东西两岸最阔处不过十一公里。门徒此时沿海岸向北行,摇橹行了约五公里。耶稣在海面上走。有些解经家认为“海面”也可译为“海边”,因为亚兰文中的al(在上面)常有“在旁边”的意思。可是本节中清楚指出耶稣
“渐渐近了船”,明显是走在海面上。
6:26 从本节到59节的主题是讲从天上来的粮食。耶稣是“生命的粮”、是道成肉身,也是赐生命的主(37-40,48,58节)。
6:27
这分别不在食物的“必坏”或“存到永生”,而是在接受的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人应为永生的食物劳力。参4:13-14喝了会再渴与永远不渴的水。唯有耶稣能赐永生的水与粮。
6:28 神的工是可以为灵魂赚得永生食物的工,不同于为肉体生存而作的劳动。
6:29
人唯一能够做而又为神接纳的“工作”,就是相信基督(弗2:9;约壹3:23)。耶稣提出应该用对基督的“相信”来代替凭“工作”也就是“善行”得救的观念。
6:30-31
犹太传统相信弥赛亚来后会再赐吗哪。众人的意思大概是:摩西用“天上赐下的粮”供应一个民族达40年;耶稣若是弥赛亚,应该有本领行摩西更大的神迹。
6:32-33 耶稣指出他们的错误:当日的吗哪乃神(不是摩西)所赐;今天,神要把“天上来的真粮”藉着耶稣赐给人。这真粮就是永生,比吗哪不知重要多少倍。
6:35
“生命的粮”乃赐永生的食物(33),只要信便可以得着(47,51)。耶稣说祂就是这生命的粮,为本书所记七次向人宣示祂是谁的第一次(8:12;9:5;10:9;10:14;11:25;14:6;15:1)参出3:14注。
6:39-40 信的人必在基督里蒙保守直到那日。得着主所赐永生的人,能象祂一样战胜死亡。
6:51
“肉”指耶稣道成肉身,作我们生命之粮(1:14;6:31)。人的肉体要吃要饮来维持生命,我们的灵性也要领受基督的身体(祂自己),才能得到永远的生命。
6:63
只有属灵的人才能参透属灵的事。肉体是人属世的部分,人要认识属天的事,必须打开心窍接受神的光照。神用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中才成为有灵的活人(创2:7)。灵给人生命;单有肉体,活着也是徒然。
6:64 属肉体而不属灵的人,没有真生命,所以看不见真理。这种不信的人在耶稣时代已经有了。加略人犹大就是显例,耶稣从传道开始便知道他;因耶稣知道万人的心。
6:66 “从此”希腊原文作ek toutou,有“因此”的意思。做基督的门徒并非易事,贪爱世上财宝的(可10:22),看自己和家人胜过主基督的(路9:57-62),不肯背起十字架的(路9:23),都不配作祂门徒。这样的人很多,他们“退去”了,轻轻放弃了那上好的福分。
6:70 “魔鬼”指撒但(可1:32注)。13:2及27节说明犹大是受魔鬼引诱而卖主。
6:71 加略可能是犹太地南部一小城。犹太人习惯用地名或生父名来描写一个人,故称犹大为“加略人西门的儿子犹大”。